登陆注册
31976400000005

第5章 胸怀济世精神,当仁心仁德的儒商

李嘉诚有经商的真知,更有做人的良知——关爱家乡,回报社会。李嘉诚在经商过程中,虽然重视个人利益,但他绝不死抱着利益不放,而是最大限度地把个人利益服务于社会,树立自己良好的公众形象。地位越高,责任越大,这是大商人的一种做人胸襟。

让金钱服务于社会

作为中国人,不知道李嘉诚的人恐怕很少,因为他有钱。在书店、地摊、报章、电视和网站,都可以见到他灿烂的笑脸。只要是署名李嘉诚的,大家都排队去认购,无论是股票、楼盘还是百货。一位排名全球第十的富人,除了为中国人长脸之外,传奇的成功之路,也是大家追逐的“发达秘笈”。我们大多都是从一些经营管理之道、生财致富之书去了解这位额头很宽广的富豪。

我们谈到李嘉诚,总也离不开他的巨额财富,认为他的一切都是围绕钱来展开的吗?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不是的,李嘉诚对钱有自己的认识,他经常讲到一些关于钱的问题,“我对自己有一个约束,并非所有赚钱的生意都做。有些生意,给多少钱让我赚,我都不赚……有些生意,已经知道是对人有害,就算社会容许做,我也不做。”“有金钱之外的思想,保留一点自己值得自傲的地方,人生会过得更加有意义。”“如果单以金钱来算,我在香港第六、第七名还排不上,我这样说是有事实根据的。但我认为,富有的人要看他是怎么做。照我现在的做法,我为自己内心感到富足,这是肯定的。”“我的钱来自社会,也应该用于社会,我已不再需要更多的钱,我赚钱不是只为了自己。为了公司,为了股东,也为了替社会多做些公益事业,把多余的钱分给那些残疾及贫困的人。”这些话中可以看出李嘉诚并不认为钱是一切,反而认为钱是一种责任,一种帮助残疾、贫困、有需要的人的一种手段。他是如此说的,也是如此做的。

2006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李嘉诚宣布将自己1/3的身家约500亿港元全部捐出,成立基金会来帮助社会上有需要的人士。

500亿!是怎样的一个概念?是怎样的一种胸怀?当一个人将金钱的积累变成了数字游戏的时候,他们想得更多的,可能是如何将这些财富恰当地分配给自己的后代,如何将现有的钱变出更多的钱,或者是如何挥霍掉,但在股神巴菲特之后,又有了李嘉诚,他这样解释:“只要在我们的心目中,能帮助建立社会的责任犹如延续生命一样重要,而选择捐助资产也如分配给儿女一样,我们今天的一念之悟,将会给明天带来更多的希望。”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这话已经被无数的评论家引述,并已经成为如今我们这个正处于转型期社会大众通晓的普通常识。但人们更应该想到的是,之所以过多地引述这句名言,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我们的社会里,虽然涌现出数以万计或十万计的巨富,但于慈善的境界上,我们的巨富们却是缺乏如同李嘉诚这样回报社会的情怀。

当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迅速发家致富之后,我们有的富豪只沉醉于纸醉金迷的光环之中,很难意识到,自己的财富与整个社会究竟有怎样的关联,也鲜有人意识到,自己的财富可以给予更多的贫困阶层以帮助,扶危济贫、慈心向善。这样的富翁们是受人尊敬的,也是受社会欢迎的,而奢侈炫耀享受的是自己,得来的却是普通民众的不齿。所以,福布斯提倡慈善,鼓励慈善,希望富人都能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一个人的生命,应该是有助于他人的,才充满喜悦、快乐。对人人怀着善意,对人人抱有亲爱友善态度所发生的喜悦和快乐,才能称为成功,才能称为幸福。我们有所“给予”,才能有所获得。舍得把金钱奉献给社会,你也会收获社会的丰厚回报,比如慈善的名声、社会的尊敬。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财富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才真正发挥了金钱的作用。

我的钱来自社会,也应该用于社会,我已不再需要更多的钱,我赚钱不是只为了自己。为了公司,为了股东,也为了替社会多做些公益事业,把多余的钱分给那些残疾及贫困的人。

致富不忘乡亲

李嘉诚是在1940年冬随父母到香港投亲、定居的,这年他还是个12岁的少年。到1978年他应邀前往北京参加国庆观礼,转眼间已过了38载,李嘉诚的足迹踏遍欧、美、亚各国,走过了世界上的许多地方。但是,对于祖国、对于桑梓、对于潮州古城、对于古城中北门街的面线巷、对于面线巷中的祖宅故居,他却始终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

古老的潮州(俗称府城)确实是很美的。从公元413年,也即东晋义熙九年以来,它就成为历代郡、州、路、府的所在地了。长期以来,它一直是粤东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拥有“海滨邹鲁”的美誉,是中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李嘉诚就诞生在这座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历史名城里。他儿时就读过北门街观海寺小学,穿越面线小巷走出北门街,抬头便可见满目翠绿的巍峨的笔架山了,眼前是奔腾不息的韩江,山明水秀,风凉水冷。这里是人文荟萃之地,培育英雄豪杰的地方。

当李嘉诚1978年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后,亲自看到了伟大祖国所发生的根本变化,他百感交集。祖国正在告别贫穷困苦,闯破“闭关锁国”,走向改革开放,迎来经济的振兴。

在李嘉诚赴京参加国庆观礼返回香港之后,先后接到来自家乡侨联会及有关单位的来信。“离乡卅八载,家书抵万金!”于是,他给家乡致函,表示乡中若有何需要资助、即有助于桑梓福利之事,他甚愿尽其绵薄之力。

月是故乡明。李嘉诚爱祖国,思念故乡,能为国家、为乡里尽点心力,他是引为荣幸的。

从1978年底开始,李嘉诚先后为家乡故里连续做了一些事情。

在1978年至1986年,捐资590万余港元,在潮州市增建住宅楼宇2处共9幢,建筑面积为12529平方米,安排户数250户。

在1980年间,捐资22007万港元,兴建潮安县医院和潮州市医院,各装备先进设备110项,大大地改善了潮州市的医疗条件。又捐资450万港元赞助韩江大桥的兴建。

李嘉诚及夫人庄月明和他的母亲李庄碧琴多次捐资计111万余港元修建潮州市的开元镇国禅寺。先后捐资修复始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国家级重点文物之一开元寺的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等。

1987年至1990年,捐资80万港元给潮州、潮安两医院作“医疗福利基金”;1992年给潮州市卫生局捐赠港元25万作事业发展费用;1985年,给潮州市庵埠华侨医院捐赠了12万港元;1989年,捐赠10万港元给潮州市作为“教育奖励基金”;1990年,捐资150万港元赞建潮州市体育馆。此外,1992年还捐款50万港元赞助庸澳县人民医院。

1983年的元宵佳节,潮州举行盛会,有多项开幕或剪彩仪式。其中也包括潮州、潮安两医院的开业剪彩仪式。李嘉诚一不同意用自己的名字去给医院“命名”;二不带自己“长实”的职员参加;三不邀请香港的嘉宾前来,也不愿前去剪彩。由于潮州市党、政、民、侨领导人的一再邀请,碍于情面和乡谊乡情,在最后一分钟方答应前往医院参加开幕剪彩仪式。

李嘉诚目睹祖国之高速进步,深感欣慰。支援国家建设,报效桑梓,这正是他毕生奋斗之宗旨。

生意人的本职就是赚钱,就是“唯利是图”。然而极端的唯利是图,未必就能真正地赚到钱。人既然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对这个社会尽义务;如果被社会唾弃,即使钞票堆积如山,又有什么意义呢?获得暴利的人已经不能称为生意人,而应当称为“暴徒”。

李嘉诚在做一个成功商人的同时也在努力做一个社会的有用之人,他不忘回报社会,向社会送去关怀。他在为祖国奉献一份爱心的同时也昭示了自己的爱国情操。

要为社会稳定做点事

无论谁都明白,社会的稳定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如果社会不能保持稳定,那么生意也做不成。李嘉诚毕生的经商经验告诉他,作为社会上知名的商人和企业家,自己必须为社会的稳定做一点实事。这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企业本身的需要。

1995年夏,《财富》杂志刊出一篇哗众取宠的攻击性文章,称“1997年后香港一切都会改变,因而走向死亡”。

李嘉诚等香港商界爱国人士,立即驳斥这种已不新鲜,并被事实证明是毫无根据的“预测”。《中英联合声明》发表10余年来,香港经济仍持高速发展的良好势头,1994年人均本地生产总值达2.1万美元。

随后,李嘉诚、李兆基、郑裕彤、邵逸夫、曾宪梓等多位富豪捐款筹建“香港明天更好基金”,各人均捐出一笔钱款。据何鸿燊向记者介绍:“我积极支持香港明天更好基金,鲁平主任私人亲自写信过问,我第一时间就捐500万港元。”

9月29日,李嘉诚等22位基金会理事的合影照片,整版刊登在全港各报章。宣言标题是:“我们立场一致,全体一心为香港!”正文是:香港未来的发展和繁荣是香港人的切身问题。在这份宣言中,李嘉诚与其他的香港商人表示,今天我们坚持立场,携手创立“香港明天更好基金”——一个非牟利和非政治性的组织,目的在凝聚力量,建立信心,使香港在1997年后继续维持国际商业及金融中心的领导地位。宣言中写道:“我们需要万众一心,商界、政府、劳工和各业翘楚以至每一个香港人都应各尽所能,为香港现在及未来的辉煌成就出一分力。让我们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为更好的明天努力。”

由于李嘉诚和各位社会名流的共同努力,香港的局势终于得到了控制,并稳定地发展。

每个人都有三重身份,除了是一个个人外,还是一个家庭成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人。因此,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举止,不仅仅要对自己负责,也会对家庭和社会产生影响。也许每个人对社会来说很渺小,就像投入大海的一滴水,几乎不能改变水的质量,但谁也不能说他的作用是不存在的,特别是影响力大的富人群体。因此,人活着不能只为自己,而应该像李嘉诚这样,为社会尽自己的一点力量。当然,并非一定要做成他那么大的事业才可以对社会做贡献,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为社会尽职尽责,这样即便都是一些小事,但时间长了,积累起来,也会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

在人生旅途中,我深深体会到王安石所说的“丹青难写是精神”这一句话,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竭尽所能贡献个人力量实现这个理想,不为名利,更不介意别人的想法。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中国有句老话: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就是讲国家是为它的每一个公民遮风挡雨的大厦,每一个公民都有义务为祖国大厦添砖加瓦,在危急关头提供帮助。李嘉诚对此就特别认同,每次祖国遭遇天灾人祸,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带头倡议捐款,奉献自己的一片热诚之心。

1991年上半年,特别是五六月份,中国已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水灾,5个省、自治区发生严重旱灾。到7月5日,全国因灾死亡1270人。

灾害最重、损失最大的是安徽和江苏两省。安徽全省受灾人口达48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近70%,因灾死亡26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30多万公顷,各项直接经济损失近70亿元人民币;江苏全省人口达42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2%,因灾死亡16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00万公顷,各项直接经济损失达90亿元人民币。

政府对这两省的救灾工作予以特别关注。但是,由于灾害造成的损失大、范围广,当时仍有200万人无家可归,并有不少灾民患肠道疾病等传染病,大量的公路、桥梁等设施急需修复。完成上述救灾任务需要2亿美元和各种物资器材。

中国政府紧急呼吁联合国有关机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以及国际社会各有关方面,向安徽、江苏两省灾区提供人道主义的救灾援助。

李嘉诚从报刊上读到关于“安徽、江苏地区遇上百年未见洪峰,灾情特别严重”等信息,心情很沉重,他密切关注着灾区的情况,好几个夜晚都睡不觉!他是在7月12日清晨六点钟,听到了香港电视台播放的“中国政府的紧急呼吁”的新闻报道的。国家急难之秋,正是报国之时。顾不上把早餐吃完,李嘉诚当即拨通电话,与长实、和黄、港灯、嘉宏四大公司的负责人联系并取得一致共识。清晨六点多钟,李嘉诚把电话打到“长实”董事局主席办公室经理鲍绮云小姐的家里,告诉她:“你赶快到新华社分社!找到任何一位社长都行。李嘉诚只要求见他5分钟。如果他很忙,就算站着5分钟说说话也行!”鲍绮云经理当即驱车前往新华社香港分社完成了联络工作。

“我以属下四大公司名义,带头捐款5000万港元,赈助华东灾区。”是日下午3时前,李嘉诚派出秘书,将总值五千万港元的四张支票,送到了新华社香港分社,并附上一封信给社长周南、副社长郑华的亲笔签名信。

这封信他是这样写的:“作为一个身居香港的中国人,本人认为应较其他国家率先作出实际支援,希望可带来一个迅速引导作用。本人谨代表集团四间上市公司附上支票四张,共港币五千万元,请两位社长与有关部门联系,以最高效率及最佳方法,达至最好之成果。”

在那一天的中午开始,就有许多记者到“长实”公司采访,要李嘉诚谈谈对“中国政府紧急呼吁”的反应。

他是这样回答新闻记者的提问的:“关于中国政府紧急呼吁国际社会援助的做法,我以为这表明国家有进步。这次天灾,公开呼吁国际社会和自己的同胞的帮助,这是很正常的做法。”

在这之前,没有谁叫李嘉诚捐款赈灾;这次捐款,完全是他自动自觉的。过去,对公益事业,李嘉诚一般以私人名义去做,这次,以公司的名义,则别有深一层的意义。作为以中国股东为主的香港公司,应该用最快的时间对中国紧急呼吁作出反应。中国人要比外国人更快、更自觉地做这件事情!李嘉诚认为自己捐出的钱,和国家所需要的数目相差很大,但希望小小的贡献能起到一点好作用。

香港市民也踊跃捐款赈灾。李嘉诚很高兴,作为一个香港的中国人,这是应该做的事。以香港当时的情况,每个中国人尽心尽力,应有很大的力量可以帮助华东灾区。各界人士、各个社团,只要经济能力许可的,都应踊跃参加,用最快的速度、最有力的方式来支援灾区。

生命对于人来说只有一次,在李嘉诚只有这一个目的,在有生之年,如果能为人类作出一些贡献,那么,他就心满意足,死而无憾!

与此同时,香港的各大财团、企业界的各位知名人士,名界市民,从孩子到中、小学生,从街边小商小贩到家庭主妇,从演艺界的影视歌星到白发苍苍的阿伯阿婆,无不慷慨解囊,奉献爱心。香港市民那“血浓于水”的真诚,赢得了举世的赞誉。

在那一年的7月19日,李嘉诚的家乡广东潮汕地区,又受到七号强台风的袭击,损失非常严重。获悉这一情况后,他当即与汕头市委取得电话联系,询问具体灾情,并主动捐款5000万港元,以供汕头大学及潮汕灾区大中小学校维修校舍之急需。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八级地震,5月14日,李嘉诚通过基金会首先捐款3000万元支持灾区。5月19日,李嘉诚基金会宣布协助四川灾区灾后重建的第二轮计划,联同属下长江及和黄集团再度捐资人民币一亿元,与国家教育部配套合作,设立特别教育基金协助四川受地震影响的大、中、小学各级学生,资助他们升学所需的学费及生活费。李嘉诚关注灾区同胞的拳拳之心令人感动。

俗语说得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当灾难来临之时,李嘉诚首先想到的是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是当之无愧的仁义商人。

创办汕大,福及后人

比尔·盖茨曾说:“巨大的财富意味着巨大的社会责任。”今天很多财富巨商纷纷献身慈善事业,李嘉诚对回报社会,造福于民之事,更是不惜余力。

一个真正成功的投资家应当有造福于社会的善举,从而赢得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李嘉诚是一个以“投资办学,重视教育”的知名人物,这是他把财富用于社会的重要善举。其中,独资兴办汕头大学,更是李嘉诚爱国义举的一块丰碑。

无论是为了物质生活的富足,还是为了精神生活的丰富,人类都在不断追求更深更全面的知识和文化,而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则是实现人类这一追求的载体。可人口已达1000余万的潮汕地区,长期以来没有一所大学,这不能不令人深感遗憾。近百年来,不少潮汕人为建这样一所大学努力过,像张竞生、杜国库、林子肩等人,虽然他们奋斗不已,但终未能实现千万潮汕人的梦想。在潮汕地区创建一所大学,已成为潮汕父老乡亲们的迫切愿望。

1979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汕头市被列入经济特区,更加需要大量经济管理人才。为了满足潮汕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潮汕地区迫切需要一所本地大学。在这种形势下,海内外又一次掀起了建立汕头大学的高潮。在了解这一现实之后,李嘉诚与全国政协常委、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香港南洋商业银行董事长、汕头大学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庄世平老先生进行了长谈。会谈中,李嘉诚和庄世平越谈越兴奋,越谈越激动,达成了兴建一座规模宏大的汕头大学的共识。

1983年5月,李嘉诚在给汕大筹委会的信中动情地说:“近年世界经济衰退影响所及,长实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各行业倒闭及亏蚀者甚多。他们经济损失十分严重。上述捐赠,是个人今后数年的现金收入,已达饱和,但鉴于汕大创办成功与否,较之生意上及其他一切得失更为重要,而在国民立场,能在此适当时间,为国家尽心尽力,即使可能面对较为困隘的经济情况下,他们也一定要做这件有重大意义的事情。”

于是,李嘉诚果断地决定,一定要把汕大办起来。他再三向广东省、汕头市的领导表示,不管将来情况如何,他都要走下去,“我李嘉诚如果办汕大的意志不够坚强,那么,汕大只能成为一个美丽的肥皂泡。俗话说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意义也就在于此罢。”

在李嘉诚的大力推动下,汕头大学终于创建起来了。1986年6月20日上午,时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香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经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李嘉诚时,专门对其表示感谢。邓小平说:“你为祖国做出的杰出贡献,我和香港领导是理解的,中国人民是理解的,我代表全国人民向你表示感谢。”

李嘉诚对邓小平说:“办汕头大学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发展教育事业对促进祖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我愿为此而努力。许多华侨和外国人士愿意为汕头大学的建设贡献力量,希望这所学校对外更加开放一点。”

李嘉诚很清楚,对于创办汕头大学这样一件大事,如果没有国家领导的支持,是很难办成的,就算是办成了,也无法办好。因此,李嘉诚曾上书邓小平,特别针对师资力量与教育实验设备跟不上专业发展的需要问题,希望邓小平“一言九鼎”,指示国家教委协助解决如下三个问题:

1.给予大学更大开放,招揽国外良好的师资,并尽快调派国内优秀人才南下;

2.给予大学更大权限,在汕大成立研究院,派遣研究生出国,早日学成归来,为汕大服务,使汕大学术水平能达至国际水准;

3.给予大学更大方便,使国内外有心为汕大贡献一份力量的人士,能为汕头培养科技人才贡献力量。

邓小平很快对此做了批示,国家教委马上落实了邓小平的批示,鼓励汕大进行改革,允许汕大开放办学,并先后从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许多高校抽调了一批学科带头人、系主任和骨干教师支援汕大。

1986年10月7日,李嘉诚第四次到汕大时动情地说:“我把一生的心血都放在汕大上了……说句心里话,汕大是我一生最大、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大事,为了汕大我付出了不少心血,为了汕大我破釜沉舟……”

在汕头大学的筹建过程中,李嘉诚多次追加捐款,从1980年9月的3000万港元,增加到1989年10月的3.7亿港元,一个月后又增至5.7亿港元。前后相比,所赠款项竟比原计划多出近20倍。李嘉诚一心要把汕头大学建设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有名的高等学府,为此,付出再大的代价,他也毫不吝惜。

李嘉诚不是一名专业教育家,但他以其治理企业、开拓李氏王国所具有的独特理念,潜心经营汕头大学。李嘉诚认为,一所大学要敢于创新,积极进取,绝不能墨守成规。正如他在经营企业时十分重视搜集全面、准确的信息一样,李嘉诚也会在日理万机中,抽出时间来搜集有关教育方面的信息,为汕头大学的发展提供先进的办学经验。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好教育,泽及后人。一所优良大学可以输送社会无数人才精英,对社会的贡献极其重大,是功在千秋的好事。虽然汕头大学的创建、发展耗费了李嘉诚不少心血、钱财,但对这种泽及后人的好事,李嘉诚是绝不吝惜的。

我个人对生活一无所求,吃住都十分简单……如果此生能做多点对国家、民族、人类长治久安有益的事,我是乐此不疲的。

一生恪守“慷慨解囊”之举

“慷慨解囊”是一个人乐于助人的可贵精神。对于商人来说,这种精神更是一种良知的体现,也是做人的无形资产。如果一个商人想要做大局面,必须要懂得经营和挖掘自己的这种无形资产。

李嘉诚是一个慷慨解囊的人,这一点使其经商的目的显得充满了人性,令人尊敬。自然,这也为他赢得了丰厚的资产。

1978年9月底,李嘉诚作为港澳观礼团的成员,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典礼。这是李嘉诚有生以来,第一次来到祖国首都;也是他逃避战乱远走他乡38年来,第一次踏上祖国的大地。

那时的李嘉诚,已是香港颇有名气的实业家,正处于迈上香港巨富“三 级跳”的助跑阶段。当时除了有关官员,北京没有谁知道李嘉诚,就连香港商界泰斗包玉刚,当时也鲜为人知。

这样也好,可以自由自在地观光游览。不像现在,只要李嘉诚一出现在公众场合,就会被记者围得水泄不通。

李嘉诚急需了解祖国内地,内地也需要了解这些在海外建功立业的游子。观礼团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们游览了天安门、故宫、颐和园、十三陵、长城。李嘉诚从首都人的精神面貌上,预感到中国将会发生巨变。同时,他又从街景、车流、人的服饰等表层现象,看出内地的贫穷落后。首都如此,乡村就更不消谈。过往,他透过传媒,对内地贫困并不陌生,现在亲眼目睹,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我该为祖国为家乡做些什么?这一问题时时萦绕在他的心中。这年底,李嘉诚从家乡的来信中,获悉潮州有很多返城的“黑户”,或露宿街头,或挤在临时搭起的矮棚笼屋栖身。李嘉诚深为不安,马上复函至家乡政府,提出捐建“群众公寓”,以缓解房荒之急。

幼时,李嘉诚随父读过杜甫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在香港,他承建的楼宇近千万平方英尺,却不敢将自己的行为与杜甫的诗联系在一起,因为是出于商业利益,而捐建群众公寓,虽不可根本上解决房荒,也算是为家乡父老尽了绵薄之力。

群众公寓两处共9幢,4至5层不等,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安排住户250户,李嘉诚共捐资590万港元,工期分几年完成。陆续迁入新居的住户无不欢天喜地。

1979年,李嘉诚回到阔别40年的家乡。当日,在潮州市政府举行的茶话会上,李嘉诚说出一席感人肺腑的话:“我是1939年潮州沦陷的时候,随家人离开家乡的,至今已经有整整40年了。40年后的今天,我第一次踏上我思念已久的故乡的土壤,虽然一路上我给自己做了心理准备,我知道僻远的家乡与灯红酒绿的香港相比,肯定是有距离的,但是我绝对没想到距离会是这么大!就在我刚下车的时候,我看到站在道路两边欢迎我归来的,我的衣衫褴褛的父老乡亲们,我心里很不好受,我心痛得不想说话,也什么都说不出来,说真的,那一刻,我真想哭……”

李嘉诚说到这儿,已泪水潸然。回港后,李嘉诚与家乡飞鸿不断,他在信中恳切地说道:“乡中或有若何有助于桑梓福利等,我甚愿尽其绵薄。原则上以领导同志意见为依归。倘有此需要,敬希详列计划示告。”“月是故乡明。我爱祖国,思念故乡。能为国家为乡里尽点心力,我是引以为荣的。”“本人捐赠绝不涉及名利,纯为稍尽个人绵力。”

1980年间,李嘉诚捐资2200万港元,用于兴建潮安县医院和潮州市医院,此举大大改善了潮州医疗条件。其后,李嘉诚积极响应市政府发起的募捐兴建韩江大桥活动。李嘉诚捐款450万港元,名列榜首,庄静庵(其舅父、岳父)居其二,陈伟南(香港屏山集团主席,饲料大王)列第三,共集善款5950万人民币。大桥于1985年奠基,1989年竣工。在大桥东侧笔架山,有一座韩江大桥纪念馆,在捐资姓名榜中,李嘉诚彩色照片位于正中。

李嘉诚还多次捐善款,资助家乡有关部门设立医疗、体育、教育的研究与奖励基金会,每笔数额10~150万港元不等。

李嘉诚慷慨解囊,善举义行,在家乡广为流传。尤令人称道的是,他淡泊功名,保持低调。他不同意以他的名字为潮安、潮州两医院命名。1983年元宵节,家乡政府有多项包括潮安、潮州医院在内的工程落成与开幕剪彩仪式,李嘉诚却不愿参加。最后,在有关领导的多次劝说下,才在开幕前的一分钟赶到医院剪彩。

李嘉诚在商业上的辉煌业绩,以及在公益事业上的慷慨之举,为他赢得无数的荣誉。国家领导人多次接见他,高度赞扬他为祖国为家乡做出的贡献。

1986年,香港大学校监、港督尤德爵士授予李嘉诚香港大学名誉博士称号。

1989年元旦,李嘉诚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颁授CBE勋爵及勋章奖章。

抛开功利而言,善行义举显示了李嘉诚崇高的人格和品德。但谁又能否定,李嘉诚的高尚形象没有给他的商业事业带来效益?道理很简单,做生意谁不想找一个人品人格高尚、信誉卓著的商人做伙伴,而愿意与奸商交朋友呢?

从商业角度看,李嘉诚的善举是他商业活动中的无形资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无形资产要比有形资产更昂贵,更具价值。

如果单以金钱来算,我在香港第六七名还排不上,我这样说是有事实根据的。但我认为,富有的人要看他是怎么做的。照我现在的做法我为自己内心感到富足,这是肯定的。

同类推荐
  • 企业公民:从责任到能力

    企业公民:从责任到能力

    “企业公民”概念肇始于西方,是指将社会基本价值与日常商业实践、运作和政策相整合的企业。一爪“好”的企业公民,需要在商业实践中善待在商业生态网络中的各个层面的、相互联系的利益相关者:顾客、员工、社会(社区)、环境与资源、合作伙伴以及股东。当今社会,商业势力是最重要的社会主导力量,企业享有空前的超级话语地位,与之相伴随,各个层面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自身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期待。企业作为一种社会“器官”,将不得不面对更加严格的外在约束和自我规范,而企业公民的能力建设问题,也随之被凸现、放大和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 公司管理的6支标杆

    公司管理的6支标杆

    本书介绍了国内企业与跨国企业在管理上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战略、绩效、文化、管控、营销和领导力六个方面。书中既有造成差距的宏观背景分析,也有可操作性的细节归纳。
  • 扭转公司盈利困局的第一堂课

    扭转公司盈利困局的第一堂课

    本书结合了大量实际案例,分析案例中企业存在的问题,见招拆招,总结出了企业盈利破局的八大招数。同时,推出总体价值管理模型,从头梳理利润发现执行要点,帮助企业发现潜在利润,实现收益最大化,真正成为价值管理高手。
  • 最神奇的管理学定律

    最神奇的管理学定律

    基于管理学定律对企业管理者的重要性,本书从百余种经典的管理学定律中撷取了最具影响力的38条,如:横山法则、雷尼尔效应、德尼摩定律等,结合一些时效性、现实性较强的案例,奉献给广大的管理实践者和管理学者,以期对读者们实际的企业管理有所帮助。本书囊括顶级企业家管理智慧,汇聚世界500强管理思想。
  • 最流行的管理寓言

    最流行的管理寓言

    本书中含现代经理人不可不知的124个流行管理寓言,智慧尽在本书中隐藏,全书分为七编,有战略·决策·变革、员工·团队·制度、选人·用人·育人、激励·授权·沟通、计划·执行·成效、竞争·危机·创新、领导·品质·技能。快快买回家收藏吧!
热门推荐
  • 信仰篮球

    信仰篮球

    篮球,是一种信仰。许阳,一名普通的高中生,在校园中成长,生活。经历了美丽的青春情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路攀升,打进校队、省队、成为一名职业篮球运动员,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 弯弯绕绕

    弯弯绕绕

    从书里走向梦想的世界,弥补现实生活的遗憾。
  • 假婚真爱,总裁的心尖宠妻

    假婚真爱,总裁的心尖宠妻

    未婚夫和堂姐酒店偷情,她忍着愤怒躲进床底。岂料,自称是堂姐男友的男人也在。床上狗男女激烈缠绵,床下他搂着她在她耳边低声戏谑,“你未婚夫睡了我女友,你说我要不要把你睡回来?”一纸婚书把两人绑在一起,她需要钱,他需要为期两年的婚姻。他却把她爱入心,疼入骨,宠上云端,谁都知道秦初夏这个女人不能惹,那怕是一丝一毫。
  • 大集譬喻王经

    大集譬喻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青春二十五年

    我的青春二十五年

    我只是想记录下自己可有可无,力不从心的日子,不怨别人,只恨自己
  • 许君一抹宣城

    许君一抹宣城

    他残忍的把她送入监狱,他的心,堪比铁石!在监狱她发现自己有了他的孩子,而得到的,消息却是他即将结婚的消息。她灰心,死心。而然孩子却掉了,这一步步是精心安排还是意外?知道孩子掉了之后她不能从中走出来,是他一直陪着她。可是她一心想复仇,她会忽略君译吗?一直陪着她的人她会接受吗?当她知道了白戈的隐情她还会报仇吗?她会选择谁?
  • 大植物

    大植物

    滴,检测宿主生物匹配度为完美级,身体免疫细胞为黄金系,整体评价为优级,系统正在根据地球的气候,土壤,环境调整功能
  • 挽歌之归途

    挽歌之归途

    江南剑舞一脉伶人挽歌。我只想尽我之力,护我能护的人。不见盛世安平,我心难安。只可惜,没能完成与你的约定。只可惜,我再也无法踏上归途。……且看这伶人的家国情怀。
  • 绝世音域

    绝世音域

    一声狮子吼震慑古今。一曲生死唱百转千回。一道仙音纹翻山倒海。一只遗音符毁天灭地。······从仙音山脉而出的少年牧音带着惊人的身世之谜踏上一曲荡气回肠的传说音修之旅。他究竟是谁?帝璇琴的背后隐藏怎样的惊天阴谋?音符师,疗音师最为这全新音元世界的最新颖的职业,究竟有何能力呢?
  • 修仙真的太难了

    修仙真的太难了

    普通青年黄子凡在被某大佬算计之下以凡人之躯融入混沌元力开启修行之路。在他完成最终的转世轮回步骤之后,正要开始用穿越的金手指,开启无敌的人生,却被天道否认,从此修行路上一步一劫,一劫一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