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85100000023

第23章 收购外资,扩展空间(2)

几天后,置地便宣布投资7.5亿元,兴建行将胎死腹中的交易广场第三期工程。其后,李嘉诚把29亿元的巨额现金支票交给西门,西门高高兴兴将港灯交给长实系和黄。

评论家说:“李嘉诚真正发迹,是从收购和黄开始,李氏的发迹史无疑是一部吞并史。他并非像某些传闻说的"为民族而战",他是"为自己而战,为缔造他的商业王国而战"。在两次浩大的收购中,李嘉诚头脑异常冷静,从未情绪化--这就是出色商人的头脑。

李嘉诚、包玉刚收购英资企业的业绩,世界传媒对他们的述评汗牛充栋。这正表明,收购本身的空前反响及非凡意义。

李嘉诚控得港灯,委派港灯控股母公司和黄行政总裁马世民,出任港灯董事局主席。

1987年3月2日,和黄将港灯非电力业务分拆上市--嘉宏国际集团公司。嘉宏从和黄手中购入港灯的23.5%股权,成为港灯集团的控股母公司。马世民出任嘉宏董事局主席。

重整后的长实系股权结构是:李嘉诚控有长江实业33.4%股权,长江实业控有36.55%的和记黄埔和42.9%的青洲英泥,和记黄埔控有53.8%的嘉宏国际,嘉宏国际控有23.5%的港灯集团。

李嘉诚各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孙公司高峰期有百余间之多。

老狮子的对策

1971年6月,李嘉诚成立长江地产有限公司,集中物力、财力和精力发展房地产业。

在第一次公司高层会议上,李嘉诚踌躇满志地提出:要以置地公司为奋斗目标,不仅要学它的成功经验,而且还要超过置地的规模。

李嘉诚说过”置地的基地在中区,中区的物业已发展到极限,寸金难得寸土,而是寸土尺金。长江的资金储备,自然还不敢到中区去拓展,但我们可以去发展前景大、地价处于较低水平的市区边缘和新兴市镇去拓展。待资金雄厚了,再与置地正面交锋。“

香港商界素有”撼山易,撼置地难“一说。1987年,以李嘉诚华资新财团,合力摇撼置地。因”八七“股灾,收购鸣金收兵。半年后烽火再起,华商众豪再战置地,凯瑟克急抛应急措施,大战一触即发,又突然偃旗息鼓。

“未有香港,先有怡和。”

怡和洋行1832年在广州成立,创始人是大鸦片商渣甸(又译查顿)与马地臣。香港开埠后的1841年,怡和将总部迁往香港,是19世纪香港四大洋行之一。1855年,渣甸的侄女婿威廉·凯瑟克来华为怡和工作,渐爬上怡和大班之位。百余年来,凯瑟克家族共有5人任怡和大班,该家族控有怡和10%~15%股权,为第一大股东,怡和也由此被认为是凯瑟克家族的基业。

新中国成立后,怡和在华资产损失在1000万英镑以上,这在当时是一笔浩大的数目。怡和高层一直对共产党政权持戒心,奉行“获利在香港,发展在海外”的方针,海外分据点达2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20世纪70年代,怡和对香港信心渺茫,大力拓展海外业务,收购英国怡仁置业、夏威夷及菲律宾糖厂、中东TTI石油和南非雷民斯公司。战线太长,回报率低,资金枯竭又不得不出售。而华资财团趁势急剧扩张,怡和这只老狮子愈显沉沉暮气,渐不敌这批虎气生生的华南虎了。

怡和系包括怡和、置地、牛奶国际、文华东方等一批大型公司,拥有中区黄金地段大厦物业、国际一流酒店、百余间超级市场及精品零售连锁店等。全系论控股地位,怡和最显;若论资产,置地坐大。故而怡和系又称怡置系。

20世纪80年代初,置地将触须由海外缩回香港,参与白笔山豪华住宅区建设、美丽华酒店旧翼重建,收购香港电话及港灯集团近3成半股权。更令人瞩目的1982年,破纪录以四十七亿多港元巨资投得中区地王,兴建交易广场。置地债台高筑,负债达100亿的天文数字。

1982年秋,撒切尔夫人访华,香港爆发信心危机,地产市道凄云笼罩。偿债本不成问题的置地如今大成问题,银行紧逼,偿债无力。1983年,怡置大班纽璧坚颓然下台,西门·凯瑟克走马上任。不幸,凯瑟克亦无回天之力,置地不得不把所持港灯及电话公司的股份先后出售给长实系和黄和英国大东电报局。

此时,九龙仓、和记黄埔、会德丰、港灯集团等大型英资企业,先后落入华人财团之手。两年前市场便盛传,华人财团下一个目标将会是置地了。因为华人财团,几乎是清一色的地产建筑商,谁不垂涎置地在中区的豪楼名厦?

早在包玉刚收购怡和系的九龙仓,怡和高层对华资的觊觎已有防备。纽璧坚在财务顾问的协助下,重整全系控股结构,核心是怡和与置地互控,即怡和控股和怡和证券控制置地4成股权,置地反过来控制怡和控股的4成股权。证券分析家将此称为“连环船结构”。怡和置地互控,大大强化抵御外敌的能力。

不过,连环船结构也有颇大破绽。敌手若控得一船,就可与另一只连锁的船展开贴身肉搏战了。一损俱损,后果更可怕。

1984年间,怡和、置地双双进入维谷,累累债务使投资者信心大降,股价滑落。其中怡和最惨,市值才30亿左右;置地情况稍好,仍有100亿港元。柿子先拣软的捏,市场一改原有的传闻,说华资财团下一个目标是怡和,进而控得置地。

不时有股评家对怡置系的防御体系发表高见,有人称互控的股权结构,如两只大闸蟹,各用一只钳子把对方钳紧钳死,然后又各腾出一只钳子来抵御外敌。两者虽然同系,同一位大班,而两者股东利益并非一致,致使各伸出的一只钳子不能协调作战。

又有人说,并非纽璧坚设计的互控结构不好,而是怡和大势已去。若在十多年前,怡和这头雄师酣睡,亦无人敢扰其美梦,更何谈斗胆拽一根须毛下来。

西门·凯瑟克上台后不久,请英国拯救破产公司而闻名的戴伟思主理置地的业务。到1986年,他又从美国请来投资银行家包伟士,重组怡置系结构。

西门·凯瑟克已看到互控结构的破绽。

包伟士登场后,设计了怡置脱钩的计划。1986年10月,重组计划出台,置地宣布将全资附属公司牛奶国际分拆上市,尔后又宣布将另一间全资附属公司文华东方分拆上市。1987年2月,怡和控股宣布成立怡和策略(怡策)。据1988年6月号的《星岛经贸纵横》,改组后的怡和系控股结构为:

怡和控股与怡和策略互控,怡控占有怡策19%股权,怡策控26%怡控。怡和控股、怡和策略分别控置地11%和15%股权;分别控牛奶国际9%和27%股权。怡和策略控35%文华东方。

凯瑟克家族控有怡和控股的股权,据传在10%~15%之间。

这样,凯瑟克家族的大本营怡和如铜墙铁壁;同时又击碎了觊觎者欲借收购怡和而达到控制置地的企图。凯瑟克家族的主要利益在怡和,故而包伟士的杰作表现出该家族的私念。

有人说“包氏结构”顾此失彼;也有人说是凯瑟克家族“保帅舍车”。凯瑟克家族削弱了对置地的控制,外敌入侵置地的可能性也就相应增大。因此,证界认为已将怡和迁册海外,行将大举走资的凯瑟克家族,有意将置地这块大肥肉悬在“垂涎欲滴”的华南虎面前,待价而沽,好卷资远走高飞。

李嘉诚一直对置地拥有的中区豪楼名厦情有独钟。经过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中的系列收购,长实系实力大增。现在,置地被置于怡和核心结构的外围,壮志未酬的李嘉诚不购之理?

市场言之凿凿,李嘉诚人欲再次联手合作,吞并垂暮狮子置地。1987年股灾前几个月,各种收购的传闻,随股市冲天的牛气甚嚣尘上。众多财大气粗的华商翘楚,均被传言欲染指置地:长江实业的李嘉诚,环球集团的包玉刚,新世界发展的郑裕彤,新鸿基地产的郭得胜,恒基兆业的李兆基,信和置业的黄延芳,香格里拉的郭鹤年等等,皆在此列。另外,尚有股市狙击手刘銮雄兄弟,亦有意乘虚而入,狙击这个庞然大物。

传说刘銮雄登门拜访怡置大班,提出以16元/股的价格收购怡和控有的25%的置地股权。西门·凯瑟克愤然拒绝,一则嫌刘氏心欲太贪,出价如此之低;二则刘氏在股市名声欠佳,置地毕竟是怡和的爱女,乃父总想为爱女找一个殷实厚道的婆家。

头脑甚精的刘氏顿时无辙,悻悻告退。又有诸多“大粒佬”接踵而至,一一拜访凯瑟克大人。凯瑟克愈加囤积居奇,既不彻底断绝众猎手念头,又香饵高悬,惹人欲罢难休,欲得不能。

流传最广的数以李嘉诚为首的华资财团。

李嘉诚的威名,凯瑟克早已如雷贯耳。他们还在港灯一役中交过手。李嘉诚,西门·凯瑟克不敢怠慢,更不敢掉以轻心。李嘉诚表示愿意以17元/股收购25%置地股权,这比置地其时十元多的市价溢价6元多。西门·凯瑟克对这个出价仍不满意;同时,他也未把门彻底封死,做出一副很坦然很有诚意的样子:

“谈判的大门永远向诚心收购者敞开-关键是双方都可接受的价格。”

李嘉诚等人与凯瑟克继续“讲数”(谈条件),双方分歧仍颇大。华资财团告辞,商议对策,约定下次谈判。李嘉诚不想表现得太积极,他一如收购港灯一样,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有利的时机。此际,香港股市一派兴旺,攀上历史巅峰。

灾难后的反击

天有不测风云。扶摇直上的香港恒指,受华尔街大股灾的波及,一泻千里。1987年10月19日,恒指暴跌420多点。被迫停市后的26日重新开市,恒指再泻1120多点。股市残骸遍地,一片哀号。

本港商界,多惊恐万状,形如过河泥菩萨,自身难保,哪有余勇卷入收购大战?自救是当务之急,置地股票跌幅约4成,凯瑟克寝食难安;李嘉诚的百亿集资计划甫出台,能否如愿,尚属未知数。

李嘉诚的“百亿救市”,成为当时黑色熊市的一块亮色。证券界揣测,资金用途,将首先用作置地收购战的银弹。

这次危机正如一场暴风雨,来得猛,也去得快。年底,堕入谷底的恒指开始回攀。银行调低贷款利率,地产市况渐旺。“地扯股市”,纯地产建筑股占全港总市值的31%,地旺股旺,股市淡友皆以大好友的面目活跃于市场。

危机过后,华商收购置地的传言再次此起彼落,华南虎再度出山。

事后报章披露,1988年二三月间,李嘉诚等华商,多次会晤西门·凯瑟克及其高参包伟士。

李嘉诚为何不借大股灾中,怡置系扑火自救、焦头烂额之际趁火打劫呢? 这似乎不符合一直善于等待、捕捉时机的李嘉诚的风格。

这次股灾中,置地股摔落到6.65元的最低点,就以双倍的价收购,也不过十三元多,仍远低于李嘉诚在股灾前的17元的开价。

原来根据收购及合并条例,收购方重提收购价,不能低于收购方在6个月内购入被收购方公司股票的价值。10月股灾前,华资大户所吸纳的置地股票,部分是超过10元的(每笔交易的内容全部储存于联交所电脑)。这就是说,假设以往的平均收购价是10元,现在重提的收购价,不得低于10元的水平--6个月后,则不受此限。

1988年4月初,李嘉诚以广生行董事的身份出席该公司股东年会,他首次向舆论披露长实持有置地股份,是做长期投资,并无意出任置地董事参与管理。

1988年4月中旬,正是股灾发生后的6整月。这一时期,置地股从6.65元的最低点回升后,几乎胶在8元的水平线上徘徊,仍低于股灾前的水平,对收购方有利。

此时,华南虎吞并老狮子的现代寓言充斥市场。这件事已经成为大众关注的目标。

1988年4月底,以李嘉诚的华资新财团草拟函件致置地,要求在6月6日的置地股东年会上,增加一项委任新世界主席郑裕彤、恒基兆业主席李兆基为董事的议案。华资新财团已捏有王牌--合持股权已直逼置地的控股公司怡和。

市场沸沸扬扬,置地股价如同被阳光直射的温度计,猛地一跳,急窜到8.9元。这是股灾之后,置地股日升幅最大的一天。

老狮子岂会束手就擒?

凯瑟克与包伟士急谋对策,布置反收购。4月28日,怡和策略与所控的文华东方发布联合声明,由文华东方按每股4.15元的价格,发行10%新股予怡策,使怡策所持文华东方股权,由略低于35%增至41%。

对众华商来说,不啻当头一棒。精明的李嘉诚亦意识到事态的严峻,怡策与文华东方股权的变化,虽与置地无直接关系,却是怡和抛出的反扑信号。其后,怡和将会随机抛出一系列的反收购措施。

李嘉诚、郑裕彤、李兆基,以及香港中信集团的荣智健在1998年4月底5月初的几天间,数次晤面,商讨对策。为防置地效仿文华东方,必须在另一反收购举措未出笼前,向怡和摊牌。

这似乎在凯瑟克预料之中。素有耐心的李嘉诚不得不先出一招,再伺机还招。

5月4日傍晚,股市收市后。李嘉诚、郑裕彤、李兆基、荣智健等,赴怡和大厦与西门·凯瑟克、包伟士谈判。

虽是短兵相接,双方仍彬彬有礼。李嘉诚开门见山,说明本财团收购置地的诚意,提出以12元/股的价格,收购怡和所持的25.3%置地股权。

凯瑟克亦单刀直入,坦率且坚决地表明否定意见:“不成,必须每股17元,这是去年大股灾前你郑重其事开的价格。李先生素以信用为重,不可出尔反尔。置地只是市值下降,实际资产并未损半仙,如何就从17元跌到12元呢?”

李嘉诚平静地说道:

“凯瑟克先生,如果你未得健忘症的话,一定还记得,这17元并非双方敲定的成交价,都表示继续谈判重新议价。你我都在商场呆过这么多年,我想你一定不会陌生"市价"是一切价格的依据的商场规则。现在置地的市价才八元多一点,我们以高出市价近4成的价格收购,怎么能说收购价下跌了呢?”

素有“沙胆彤”之称的郑裕彤,以咄咄逼人的口气挑起新一轮较量。双方绵里藏针,话含揶揄之意。气氛氤氲着浓烈的火药味。

“既然和谈不拢,那只好市场上见。我们四大集团将宣布以每股12元的价格全面收购。按证券交易惯例,收购方的出价高出市价两成以上,便可在市场生效,置地的公众股东会站在我们一边!”

包伟士以牙还牙,说:“我们将奉陪到底,只要你们不怕摊薄手中的股权的话。置地不是九龙仓,更不是港灯,置地就是置地!是怡和的手中置地!”

包伟士无疑又把杀手锏抛出来。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以下结局:

1988年5月6日,怡和控股、怡和策略及置地三间公司宣布停牌。同日,怡策宣布以每股8.95元,购入长江实业、新世界发展、恒基兆业及香港中信所持的置地股份,合占置地发行总股份的8.2%,所涉资金18.34亿港元。

这样,怡和所持的置地股权,由略过25%增至33%多,控股权已相当牢固。怡和“更胜一筹”的是协议中有个附带条款,长江实业等华资财团在7年之内,除象征性股份外,不得再购入怡和系任何一间上市公司的股份。

喧闹数年之久的置地收购战,就以这种结果降下大幕。

证券界舆论界均大失所望。一些华文报刊在报道结局时称,这是“一场不成功的收购”。有些英文报刊则称这次战役是“华商滑铁卢”。

同类推荐
  • 80后,你为30岁准备好了吗

    80后,你为30岁准备好了吗

    据统计,80后在中国有超过2亿的人口。中国社会的转型,造就了80后的很多独特性。80后,这曾经是一个多么新鲜、多么富有朝气的词语。随着时间碾压而来的尘烟,一切都呼啸而至,别再躲避了,这已经是无法避免的事实了——80后,欢迎你们进入三十的殿堂。
  • 理想的健康状态

    理想的健康状态

    著名作家詹姆斯·米彻纳曾写道:“人一辈子所进行的最漫长的旅程就是:找到自我。如果在这一点上失败了,那么无论你找到了别的什么,都没什么意义了。”本书将帮你踏上通往自己内心世界的旅程。心身健康开始于自我了解和自我接受。分析人的个性与行为是件艰难的事。但是,只要你了解了自己的需要、情感、价值、目标、处事原则与梦想,你就可以洞察到你自己的个性与行为。
  • 人生是一场修行

    人生是一场修行

    人生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成功的人生离不开修行。正如圣人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也就是说,无论是谁,要想实现梦想,改变命运,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都必须脚踏实地地进行自我修行。
  • 中外侦探文学故事(下)

    中外侦探文学故事(下)

    为了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朋友,参够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最优美的文学名著篇章,我们精心选编了这本《中外文学名著故事总集》,它将世界公认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名著,一一改编成故事形式,文字尽量通俗易懂,内容尽量保留精华,以使广大读者可以通过最简捷的形式,畅快阅读中外文学名著的精华。
  • 修炼魅力女人

    修炼魅力女人

    你的魅力有多少,你的幸福指数就有多高女人是世界上最亮丽的风景,每个女人都有专属自己的魅力。魅力决定女人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并最大化地影响他人。尤其在当今社会,魅力更是女性在各个领域取得成功的前提。《修炼魅力女人:Mbook随身读系列》从形象、气质、品味、风情、心态、智慧、情商、情感、职场、交际、礼仪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来揭示现代女性的魅力要点,全面而细致地讲述了现代女性获取魅力与成功的必备要素,帮助女性朋友迅速提升个人魅力,打造成功资本,从而赢得更为幸福的生活。
热门推荐
  • 和抑郁症患者在一起

    和抑郁症患者在一起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他来自清朝

    他来自清朝

    十六年都这么平淡无奇的过来了,一直将唯物主义贯彻到底的叶妤歆从来不信什么牛鬼蛇神。可眼前的书生又是什么情况?说他是人吧,一身古代服装与她格格不入。是鬼吧,这一脸清秀的模样和与生俱来的古风气质又是闹哪样?
  • 何仙姑宝卷

    何仙姑宝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潮阳诀

    潮阳诀

    赵国天照五年,九遥书院大药师谷雨先被貂侍卫追杀,其妻下落不明。其子谷满在白尊者教导下“十年磨一剑”,最后习得逍遥仙成仙功法《潮阳诀》,为父报仇,却不料.....
  • 我从神界来

    我从神界来

    神界归来的强者,穿越成为富家二世祖。退役特种兵王?地下世界之王?古武传人?修真者?仙人?别在本少面前装!本少一根手指头灭你们!看腻了伪无敌的主角,来看看真正无敌的最强主角吧!
  • 云度爱丽丝

    云度爱丽丝

    爱丽丝魔法与乌甘娜魔法,妹妹与姐姐,光明与邪恶,这一战,谁胜谁负?
  • 术道至简

    术道至简

    世间因果重启,诸天万物骤变。数学+物理+化学?术法分析+术道法则+术符炼制。外卖小哥+门卫大爷+憨憨同桌?五行遁者+扫地高僧+术道学霸。你?地主家的傻儿子+不学无术的学渣。这个世界对你充满了恶意,但你对此内心毫无波动,甚至有点想笑。消耗情绪值,法力加满,气血加满,五行遁术加满,金刚不败术加满……你把天下间所有的术法都加满,满上加满,超级大圆满。你一拳打爆星辰,肉身不死不灭,一念之间跨越诸天万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阿灿和阿离

    阿灿和阿离

    本文因现实中某一富豪的故事为灵感,书写了他们的另一种人生的可能。本文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