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92000000020

第20章 二

薛宝钗严格遵从当下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与标准,被认为是德行、修养兼备之人。薛宝钗在贾府中口碑极好,上至贾母、王夫人、邢夫人,中至贾探春、史湘云,下至赵姨娘、袭人以及丫环婆子,无人不夸薛宝钗为人和气、大方。贾府人员众多,“帮派”林立,关系复杂,稍不留意不是得罪这个,就是得罪那个,是一个不敢多走一步路,不敢多说一句话的地方。然而,薛宝钗却能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与各帮派、各层次人员和谐相处,赢得众人称赞。

坚持“一视同仁”原则,不做“抬高一个贬低一个”的傻事。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抬高一个贬低一个”的案例,这是最不明智的举止,因为它不是一个正负能够抵消的零结果的中和反应,而是一个会产生负果远远大于正果的负担物。你“抬高”一个人,他/她高兴最多是一时的,如果言语、技巧拙劣,不仅得不到被抬高人的欢心,还会让被抬高人产生反感。你若“贬低”一个人,一旦让他/她知晓,你将得罪于他/她。所以“抬高一个贬低一个”的处事方式是愚蠢的。

聪慧的薛宝钗,对荣府中两个代表性人物贾宝玉和贾环,采取“一视同仁”的处事原则,收到了难以想象的效果。特别是把贾环与贾宝玉等同看视,赢得了包括底层丫头、婆子的真心赞誉。贾宝玉自小受老太太宠爱,与老太太同吃同住,在各方面都享受特殊待遇,贾赦、贾珍、贾琏、邢夫人、王熙凤诸人都对贾宝玉高看三分;贾环由于自身不长进等原因,不仅老太太不待见他,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等人也不待见他。薛宝钗涵养深厚,深知自己是贾府的客人,不会长期居住于此,所以对所有的人都表现出了友好、仁爱、平等的处事原则。她有时也会巴结老太太,但不会在众人面前抬高宝玉,贬低贾环,以免承担得罪赵姨娘的后果,更不会落得“势利眼”的骂名。在对待贾宝玉与贾环的问题上,她坚持一碗水端平的原则,等同看视他们兄弟二人。她追求的效果是“不求他人夸好,但求无人说过”。事实上,“无人说过”便是对薛宝钗莫大的赞誉。

袭人是丫环中的代表,处理好与袭人的关系,赢得袭人的好评显得尤为重要。在贾府中,丫环身份、地位的高低由其主子身份、地位所决定,宝玉是贾母的心肝宝贝,是贾母所有儿孙中最受宠的一个,因此,贾宝玉的丫环袭人的地位,除了贾母的丫环鸳鸯外,无人与其比肩。薛宝钗在搭建与袭人的感情桥梁时,紧紧抓住袭人全身心关爱贾宝玉的心理特点,从细微处入手,采用文火慢炖的方式,把文雅、博学、贤惠、达理等美好元素填满袭人的心房。她关心贾宝玉的人生未来,规劝贾宝玉读书上进,立身扬名,即使不以读书为要博取功名,也要经常与达官贵人交往,谈讲、倾听仕途经济的学问,学习应酬事务的经验,广结宾朋,公事、私事皆有照应。贾宝玉厌恶读书,视追求功名的仕宦之人为国贼、禄蠹,薛宝钗的言语激起贾宝玉的反感,他舍弃亲戚情面,拔腿而走,置薛宝钗于十分尴尬之境地——满脸通红,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这一情境袭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她恨贾宝玉不识好歹,不顾情面;袭人担心宝玉的行为惹恼宝钗,影响姐弟关系。但薛宝钗并未记恨贾宝玉,姐弟关系一如往常。薛宝钗的素养让袭人钦佩万分,人前背后总是称颂薛宝钗:提起宝姑娘真真叫人敬重,有涵养,心地宽广。在生活琐事上,薛宝钗以情感人。贾宝玉的衣服鞋袜须由袭人亲手来做,活计多、要求高。袭人本想借史湘云来荣府玩耍之机,请她帮忙为贾宝玉做鞋。薛宝钗提醒袭人,史湘云家境困难,在家做不得主,不自由,日夜做活已经很累了,来到这里就让她好好地清闲清闲、休息休息。薛宝钗的话语感动了袭人,薛宝钗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光辉形象稳固地矗立在了袭人的心中。

关心史湘云赢得客人的赞誉。史湘云对成立诗社非常高兴,于是主动提出做一东道,邀请众位姐妹。史湘云这一决定,把自己推到了两难的境地:一是,史湘云无经济实力做东道。她无父无母,寄居在叔叔婶婶家,在家不仅做不得主,而且经济窘困,每月只有几串钱。即使把她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也是不够的。再说,史湘云把所有积蓄都拿出来做东道花尽了,这件事若传到她婶婶的耳朵里,婶婶必然责怪于她,史湘云在家的处境就更加艰难。二是,史湘云已经把话说出来了,如果不办无法向众人交代,想办又没有钱。正在史湘云进退两难、无计可施之时,薛宝钗为史湘云想出了一个妙计,帮她摆脱了困境:薛宝钗依仗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在母亲哥哥跟前说话算数的优势,向哥哥要几篓极肥的螃蟹,请老太太、太太等人到园子里赏桂花吃螃蟹,待老太太、太太等人离开后,姊妹们再开始作诗。这样一举数得:吃螃蟹是物质层面的生活,作诗是精神层面的生活,前者是序曲,后者是高潮,既兑现了史湘云主动做东的承诺,又免除了她经济无着落的苦恼,最终结果是赢得史湘云的敬重与感激。

薛宝钗抓住赵姨娘渴望尊重、追求平等的心理,在一些细微事件上给予其“尊重”与“平等”,赢得以赵姨娘为代表的被压抑、受歧视的底层人的赞誉。在贾府中,赵姨娘虽说是半主半奴的姨娘身份,但其地位低下,既不如自己的女儿贾探春、儿子贾环,也不如有脸面的丫环如鸳鸯、袭人。她处在被压抑、被歧视的境地。事实证明,越是被压抑、受歧视的人,越是渴望得到尊重;只要稍微给予她/他一点尊重,她/他就很容易满足,感恩之心超出那些被尊崇、受追捧之人的几倍甚至十几倍。薛宝钗深知赵姨娘的这种心理,把哥哥薛蟠从江南带回来的一些小玩意儿,特意派丫环莺儿送给了贾环。赵姨娘渴望尊重、平等的心理得到极大满足,她欢喜异常,夸赞说:“怨不得别人都说那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来果然不错。他哥哥能带了多少东西来,他挨门儿送到,并不遗漏一处,也不漏出谁薄谁厚,连我们这样没时运的,他都想了。若是那林丫头,他把我们娘们儿正眼也不瞧,哪里还肯送我们东西……真是大户人家的姑娘,又展样,又大方,怎不叫人敬服呢。”赵姨娘那张宣传员似的嘴,对薛宝钗为人处世的赞誉,起到了免费广告宣传的效应。

宝钗不是一个自我的人,她说话做事总是考虑环境、气氛和众人的感受,不以自己的情绪影响大家的兴致。清虚观打醮有一段文字,显见宝钗的气度与涵养:

贾母因看见有个赤金点翠的金麒麟,便伸手拿了起来,笑道:“这件东西好像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这么一个的。”

宝钗笑道:“史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

宝玉道:“他这么往我们家去住着,我也没看见。”

探春笑道:“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他都记得。”

林黛玉冷笑道:“他在别的上面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

宝钗听说,便回头装没听见。(第二十九回)

对宝钗回答贾母问话的言语,探春、宝玉、贾母都能客观准确的理解其意,唯有黛玉曲解宝钗的本意。黛玉对宝钗存有介意和敌意,特别是事关宝玉的事情,黛玉更是加倍留心,留心观察宝钗的一言一行,不时以不咸不酸的话语讽刺宝钗、警示宝玉,这是黛玉对宝玉爱意的外露,也是对爱情不自信的体现。自己想得到,却又没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想“预定”,又怕别人捷足先登,因而采取“清君侧”的战略,凡是与宝玉来往的女性,特别是有着“金玉良缘”之说的宝钗,黛玉都采取严密监视,设置重重屏障,用嘲讽、暗示、提醒等方式,将其示爱的言行斩杀、屏蔽在外围,决不能让其进入宝玉的思想内心中去。史湘云戴的金麒麟虽然与宝玉没有直接关系,但有间接的关系,它从一个方面说明宝钗特别关注佩戴在身上的物件。在《红楼梦》中,身上佩戴物件的有三个人:史湘云、薛宝钗和贾宝玉。林黛玉嘲讽薛宝钗别的事不留心,只留心别人戴的东西,明说留心史湘云的金麒麟,暗说留心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如果宝钗相信“金玉”之说,那就对黛玉构成了威胁,所以黛玉使用了嘲讽的武器进行“驱杀”。林黛玉的一个“冷笑”道出了她对宝钗的蔑视和不齿。冷嘲热讽是黛玉对宝钗的一贯态度。林黛玉由薛宝钗注意史湘云的金麒麟,联想到她必然注意贾宝玉的“通灵宝玉”,由宝玉的“通灵玉”联想到宝钗的“金锁”,由“通灵宝玉”和“金锁”想到了宝玉和宝钗的“金玉良缘”之说,心中醋意骤起,敌意顿生。

宝钗对黛玉嘲讽的话语虽然不舒服,但她采取了容忍和不计较的态度:“回头装没有听见”彰显了宝钗的宽容与大度。如果宝钗和黛玉一样,也以嘲讽的言语回敬黛玉,那现场的气氛就会冷滞,宝钗、黛玉、宝玉就会不欢而散,贾母就会不高兴。以亲戚的身份惹主人不高兴,就会引起主人的讨厌。再者,当下的场合是清虚观,是奉娘娘的旨意打醮做好事,如果把主事放在一边不顾,把生活中的小事、心中不如意之事翻腾出来计较、争辩,颠倒了主次轻重关系,背离了清虚观打醮的主旨。宝钗不与黛玉计较,就表层看来,好像黛玉“阻击”取得了胜利,宝钗哑言退却;就深层来说,黛玉惨败,宝钗取得了决定性胜利。黛玉和宝钗交锋的起因、过程、以及各自采取的态度、计策,贾母是看在眼,评在心:黛玉的小气、刻薄、不顾大局的性格尽显无疑;相反,宝钗的礼让、大度、大局观念令人敬佩。这是贾母最终舍黛玉取宝钗的重要原因所在。

金钏跳井自杀之事,王夫人内心十分愧疚与自责,但她又羞于将事实告诉众人,只对宝钗说:“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大气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宝钗对金钏跳井身亡感到十分诧异,对其跳井的原因不甚清楚,但面对内疚、自责、悔恨的姨妈,她必须尽自己的责任,劝解姨妈从内疚、自责中解脱出来。劝慰别人是宝钗的强项,她以清晰的逻辑、中听的言语,层层解析,其劝慰极具艺术性。

第一,不在金钏死亡原因上纠缠。宝钗对金钏的死因深感疑惑,既然姨妈已说出金钏是因为“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就投井死了。”就应该相信姨妈的话,否则就是对姨妈的不敬。如果继续追问金钏的死因,不仅不能劝慰姨妈,反而会使姨妈更加尴尬,更加生气。宝钗巧妙地避开了王夫人敏感而又难以启齿的话题,采信王夫人的说法,跳出一般人的思维模式和劝慰方法,站在更高的平台进行劝慰,视野开阔,回旋余地增大。按照一般人的思维逻辑和劝解方式,劝慰者都会说,既然金钏弄坏了东西,她就应该受到惩罚。这种劝慰方式,表层看来是在安慰王夫人,说王夫人打金钏、撵金钏都没有错,错儿全在金钏身上。深层分析,却是在王夫人自责的伤口上撒盐。因为金钏并没有弄坏东西,越说金钏有错,该受惩罚,王夫人就越内疚、越自责。这种拙劣的劝慰方式,不仅不能减轻王夫人的负罪感,反而增加了她的自责与悔恨。

第二,宝钗紧紧抓住王夫人说金钏“气性大”的话题,在金钏气性上做文章。宝钗首先“断定”金钏不是赌气投井,这就为王夫人解开了自责的环套——金钏投井死亡的责任与王夫人无关,或者说没有直接的责任,澄清了金钏的死因——自身原因。同时又找出顺理成章、令人信服的理由——多半是在井边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这就使王夫人消除了负罪感,心灵上得到了慰藉。

第三,退一步讲,即使金钏真是因为赌气投井而死,那也是她辜负了太太的教导,是个糊涂人。既然她辜负了太太的教导,又是个糊涂人,所以,这样的人死不足惜。

第四,帮助王夫人想出补救措施。如果太太十分过意不去,多赏她几两银子,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太太用不着过于自责。在宝钗看来,多给几两银子,是王夫人极不在乎、又极容易做到的事情,既能显示王夫人的仁慈、主仆之情,又能消减王夫人内心的自责。换言之,就是用金钱买内心的平衡。宝钗用了这样一种劝慰方式,使王夫人消除了自责,找回了心理的平衡。

第五,在王夫人心里,金钏如同女儿。王夫人曾对宝钗说:“金钏虽是个丫头,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儿也差不多。”因此,金钏投井身亡,王夫人内心极为不安,不仅要给赏银五十两(赵姨娘的弟弟死了才给二十两),而且还要再赏两套新衣裳。因迎春、探春姊妹新近没有做新衣裳,虽然林黛玉生日做了两身新衣裳,一则林黛玉身体不好,经常七灾八病,二则把生日的衣裳拿去做装裹不吉利,况且黛玉又有疑心的毛病。王夫人思来想去,只好叫裁缝赶着给金钏做两套。宝钗主动提出把自己刚做的新衣服拿出来给死去的金钏,一方面显示了自己的大度,不计较主仆身份,不计较吉利与否;另一方面帮助王夫人解决了困难,慰平了王夫人自责失衡的心理。

同类推荐
  •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张爱玲情感世界的伤痕

    张爱玲情感世界的伤痕

    张爱玲是一部传奇,也是一个迷,她是说不尽的话题。她细数着世界的不是,让我们不得不细数她的奇的异。本书详尽记述了她的家世及时代背景:从带给她贵族血统的的外曾祖到她沉默了一生的弟弟;她步入文坛的领路人到继承了她全部遗产的宋氏夫妇;从她深爱并深恨的风流男人到她隐居期间唯一接见过的记者……以画面的形式展示了她生活的环境、在她生命中出现过的人……
  • 丁玲:一曲华美的奏鸣曲

    丁玲:一曲华美的奏鸣曲

    本书披露了很多前所未闻的新鲜史料,深入探索了丁玲曲折复杂的心路历程,是作者十余年来研究丁玲的总结性著作,代表了当前国内丁玲研究的成果。
  • 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本书记叙了世界上第一辆木炭汽车发明过程及其发明人的传奇人生。包括脱颖而出、异国求学、初展才华、大展宏图等章节。
  • 平民总统——林肯

    平民总统——林肯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热门推荐
  • 作为反派的日常

    作为反派的日常

    陈义:“你们能想象作为一个反派每天看着呆(傻)萌(逼)的主角跟在我身后,有多大压力么?你们能想象作为反派的我却要教主角撸X的感受么?你们知道作为反派的我却被……”柳白﹕“师兄,聊你麻痹快睡!”陈义﹕“……等劳资流弊惹,劳资就是攻惹!”柳白:“难道师兄还有精力?不如再来几发吧~”陈义﹕“麻蛋,唔…不要…舒服…轻点……”
  • 我是名死神

    我是名死神

    黑夜,寒风萧瑟,在光明的角落中,隐藏着一个宛如噩梦般的角色,即使是再灼热的烈焰,也烧不掉他浑身的罪恶,无数灵魂死在他的刀下,哀嚎声仿佛充斥着整个世界,谁又能猜到,他曾经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初中生。【奇传专群号463612501,每周六日更新】
  • 剑神传奇

    剑神传奇

    前世大闹桃源,被镇压在五剑神山下,之后获高人得救……后面内容可能会有所修改,请大家见量。
  • 关于“两脚羊”的故事

    关于“两脚羊”的故事

    本书是一部学者写的雅俗共赏的历史文化随笔集。
  • 闭嘴我才不是什么坏人

    闭嘴我才不是什么坏人

    超短的快穿。女主:锦戏不要想了就是她。锦戏:“......”
  • 我家超市通三界

    我家超市通三界

    被迫辞职回家,继承三界超市,原以为要浑浑噩噩一生,直到陈伟接待了一个自称是太上老君的奇怪客人……棒棒糖换治愈百病的仙药,辣条能兑价值千万的四合院地契,一包鱼饲料,锦鲤吐出福气缠身,彩票轻松中百万……一家超市,一群神仙,一段崛起三界的神话!
  • 炮灰妖妃要崛起

    炮灰妖妃要崛起

    她是个孤儿,自小无父无母,靠着自己的一双手在社会上存活,生平没干过什么坏事,生活虽然苦了点儿,但她乐在其中,没事儿就看看小说,做做饭,养养花,溜溜狗……可是……她怎么就穿书了呢?!还是书中第一大反派的妹妹!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夜染夕默默扶额,有苦说不出。阿西吧!她可不会听天由命,既然这样,那她就远离女主女配!可是……这个狐狸精哪来的?“夕夕,人家是可萌可甜的小狐狸……”“夕夕……”夜染夕默默扶额……
  • 霍格沃兹大逗比

    霍格沃兹大逗比

    据说是大唐平西侯窦一虎的后代窦彃,从古老的东方来到这个魔法的世界,霍格沃兹这个严肃正经的魔法学院从此变得……?_?托比!请你不要总是在黑湖里洗脚丫还唱那么奇怪的歌!某人:“???沧浪歌很奇怪吗?”你听说过凤凰社吗?凤凰社?没听过!改名德云社吧!(?_?)
  • 灵兽大陆修仙日常

    灵兽大陆修仙日常

    女主穿越发现爹长了个狐狸头。 人没有灵根,为了修仙,融合灵兽灵核的同时会产生灵兽的特征。女主觉得,修仙我所欲也,养灵宠小狐狸亦我所欲也。看过无数本穿越修真小说的我还是想法子找条别的路走吧。 文慢热,无cp,无空间,无系统。自创的修仙体系,大纲已写完,请放心食用。
  • 假如你跳进一个黑洞里

    假如你跳进一个黑洞里

    这是一本从书名、内文到注释,都有趣到不行的科普书。45种离奇死法,有的看似异想天开,有的确有其事,有的来自某些勇者的亲身经验(或尸检报告),有些情况暂无第一手资料,因此作者酌情参考军事、医学、天文学、物理学的报告及假说,或某些好奇教授的研究。当史蒂芬·金遇上史蒂芬·霍金,以严肃的科学家精神,探究无比滑稽、荒谬、悲惨的死法!不管死法多离奇,科学都能帮你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