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92000000021

第21章 三

不少读者都有仇视宝钗之情结,他们认为是薛宝钗从林黛玉手中抢走了贾宝玉,不由分说将“第三者”的“桂冠”硬硬扣在了薛宝钗的头上。还有读者认为薛宝钗住进荣府赖着不走,目的就是为了寻找机会展示自己的稳重、大度、才华,以及识大局、顾大体的处事原则与风格,博得贾母、王夫人的欢心,最终登上宝二奶奶的宝座,成为荣府真正的“内当家”。读者之所以产生如此之认知,是没有参透其中的真正内涵,被曹雪芹真真假假的表象迷惑所致。

薛宝钗与贾宝玉的爱情婚姻成为《红楼梦》爱好者热议的话题,就其实质来说,薛宝钗对贾宝玉的好感是亲情,不是爱情;贾宝玉对薛宝钗的喜爱是异性之间的本然吸引,也不是爱情。这就产生了悖论,既然他们之间没有爱情,却为何结婚成为夫妻?梳理薛宝钗与贾宝玉交往、结婚和婚后的生活轨迹,不难发现,撮合他们成就夫妻关系的纽带是“宝玉”和“金锁”,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正面上刻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薛宝钗的金锁两面分别刻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仅从字面意义来说,“宝玉”和“金锁”就是一对儿“情侣”,作者在第二十八回又通过补叙的方式,阐明金锁的来历和功用:“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意在暗示读者“宝玉”和“金锁”之间的姻缘关系。事实上,这是曹雪芹先生为读者设下的圈套,引导读者进入作者的设伏圈。这样说并不是妄言,仔细阅读《红楼梦》文本,字里行间都透射着薛宝钗对贾宝玉没有男女之间的那种爱慕情感,她也清楚地认识到贾宝玉对林黛玉才有真正情感。所以,凡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出现不愉快的时候,她总是创造条件使其和好。第二十八回因为“天王补心丹”的缘故,林黛玉生气,不跟宝玉一起去贾母处吃饭。宝玉也索性在王夫人处吃饭。对此薛宝钗劝宝玉道:“你正经去罢,吃不吃,陪着林姑娘走一趟,她心里打紧的不自在呢。”从宝钗劝解的言语中可以看出,宝钗希望宝玉、黛玉和好,能够顺利发展,最终成为夫妻。

薛宝钗对贾宝玉没有“感觉”,并不意味着贾宝玉对薛宝钗没有想法。贾宝玉是一个泛爱之人、意淫之人。他对女孩儿有着特别的情感,对薛宝钗丰泽细润的肌肤和“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的相貌羡慕不已,进而产生了“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的叹息。这就进一步证实了贾宝玉对薛宝钗只有生理之需,而无精神之爱。薛宝钗的才识和为人处世的方式,令贾宝玉赞叹和敬佩。她劝说别人改变习惯或做法,总是讲清道理,阐明利害,让你心悦口服,欣然接受。第八回宝玉要吃冷酒,宝钗劝说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如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宝钗从酒的习性入手,向宝玉详细阐述热酒容易发散,冷酒吸收五脏之热量,对身体不利的道理,既让宝玉改变了吃冷酒的习惯,也让宝玉增长了知识。薛宝钗劝说他/她人,言语和善,态度诚恳,理至情浓,叫人敬佩,叫人感激。

薛宝钗时常奚落贾宝玉,透射出她小视贾宝玉的心态。第十九回贾宝玉编造扬州黛山林子洞里的耗子偷东西过腊八节的故事,并谎称这是故典。宝钗奚落道:“他(指宝玉)肚子里的故典原多,只可惜一件,凡该用典故之时,他偏就忘了。有今日记得的,前儿夜里的芭蕉就该记得。眼前的倒想不起来,别人冷的那样,你急得直出汗。这会子偏又有记性了。”薛宝钗借题发挥,讥讽贾宝玉在嬉笑、玩耍、逗乐方面才思敏捷,能说会道;但在大事、正事等关键时刻,却是腹空脑忘,言拙语乏。贾元春省亲,元妃题诗试才,贾宝玉在作“怡红院”五言律诗的时候,写出了“绿玉春犹卷”的句子。薛宝钗觉察到贾元春不喜欢“玉”字,建议他把“玉”字改为“蜡”字。贾宝玉却想不起“绿蜡”的出处,薛宝钗又奚落道:“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不成?”宝钗的言语,是对宝玉平时不学习、积累,关键时刻心虚发慌,着急上火的不屑。另一方面,从言谈中也流露出宝钗对未来丈夫标准的心理期许:达官显贵,在“金殿对策”之时,能够思维敏捷而清晰、言辞铿锵而缜密的饱学之士。宝钗的爱情理想在日常言语中有所流露,她在第七十回《临江仙》中写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她内心的真实期盼。薛宝钗奚落贾宝玉,折射出她小视贾宝玉的心态,至少没有达到爱他的程度。如果薛宝钗像林黛玉一样爱贾宝玉,就不会取笑他、奚落他。这种情形在《红楼梦》中多处出现:如第三十七回众姐妹为了结社赋诗,摆脱低俗,追求高雅,纷纷为自己起雅号:如李纨雅号“稻香老农”、贾探春雅号“蕉下客”、林黛玉雅号“潇湘妃子”、薛宝钗雅号“蘅芜君”等。贾宝玉没有为自己想出一个合适的雅号,求救于众姐妹,薛宝钗送给了贾宝玉一个雅号“富贵闲人”。这是一个最俗的雅号,却于贾宝玉又最妥当,天下最难求的是“富贵”,最难得的是“闲散”,贾宝玉兼而有之。“富贵闲人”这个雅号本来是对他人富贵、悠闲、潇洒的羡慕,但用在贾宝玉身上就有些贬义了——无所追求,无所事事。再如薛宝钗经常称贾宝玉为“无事忙”,这一称谓也流露出薛宝钗对贾宝玉的下视。

薛宝钗对贾宝玉和贾环同等看视,从一个侧面透视出薛宝钗对贾宝玉的不屑之意。《红楼梦》第二十回明确说“宝钗素习看他亦如宝玉,并没他意。”众所周知,贾环是荣府中为人处世最不受人待见之人,薛宝钗把贾宝玉同他相提并论,放在同一层级来看视,透射出薛宝钗对贾宝玉的不屑之意。如果贾宝玉是薛宝钗十分敬重、爱慕之人,她不可能把贾宝玉同贾环放在同一个层级上看视,一方面是对自己敬重、爱慕之人的“玷污”,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的贬低。贾宝玉与贾环无论品貌、举止都不是同一层级的人。薛宝钗之所以尊重、礼待贾环,是为了礼节、修养的需要,并非内心真正地喜欢、尊重贾环。薛宝钗把贾宝玉与贾环等同看视,充分说明贾宝玉、贾环与薛宝钗的关系都比较疏远,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更直白地说,无论贾宝玉、贾环如何发展——人品、学识、谈吐、仕途,都不会引起薛宝钗特别的关注,与她毫无直接关系,只是亲戚关系而已。曹雪芹表层写薛宝钗对贾宝玉和贾环一视同仁,夸赞她“不媚上”“不侮下”的高尚品质;潜层写薛宝钗对贾宝玉的人格评价,这是曹雪芹障眼法成功运用的结果。

薛宝钗没有争当宝二奶奶的想法。薛宝钗对表弟贾宝玉只是一般姐弟之情,并没有爱情的因子萌发。如果说有些场合薛宝钗对贾宝玉表露出好感,那也是青春期男女异性相吸的缘故。从言谈中透露出,薛宝钗所要选择的夫婿郎君应是一个知书识礼、仕途通达,有思想、有担当,既能齐家,又能治国的“汉子”。读书是为了达理、增长才干,只有读书才能修身、齐家、治国。薛宝钗理想中的郎君应该是融“修身、齐家、治国”于一身的伟丈夫,而不是一个厌恶读书,又不懂仕途,只知在女孩堆儿里厮混的纨绔弟子。从这一层面来考察,薛宝钗不可能把贾宝玉作为自己的理想郎君,更不会把爱情的绣球抛向贾宝玉,因而也就不存在将林黛玉视为情敌的可能。她对林黛玉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情感上掏心掏肺的交谈,就是有力的佐证。

薛宝钗瞧不起贾宝玉的另一例证,就是把贾宝玉与香菱放在一起比较。香菱从林黛玉那里借来王维的诗集《王摩洁全集》,日夜苦读,几乎到了茶饭不思、百事不想的地步,薛宝钗赠给她“诗疯子”的雅号。香菱跟随薛宝钗入住大观园后,姐妹们吟诗作赋的环境与氛围感染了香菱,她爱诗的天分得以充分展露,对此贾宝玉喜之不尽,感慨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性情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一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贾宝玉的话语意在感慨香菱这样一个聪慧伶俐女子,竟落在薛蟠的虎狼穴中,备受摧残,才华被淹没。天地造人,一旦赋予了你性情,就一定会给你展露的机会,就香菱来说,天地是最公平的。薛宝钗没有延展贾宝玉“天地至公”的话题,而是截取了香菱学诗的“刻苦”片段,与贾宝玉“半天”打鱼“三天”晒网的学习方式作了比对,指出“你能够像他这样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仔细品评薛宝钗的这句话,它大有深意。贾宝玉是老祖宗的心肝宝贝、命根子,是荣府未来的掌门人,身尊位高,人人尊崇;香菱是薛蟠从拐子手中买来,不知姓名、不知父母、不知出生地,专门伺候人的小丫环,位卑身低。他们两个可以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不具有可比性。在众人眼里,把贾宝玉与香菱放在一起比对,是对贾宝玉的一种玷污。然而,薛宝钗却将这两个人物硬是放在一起进行比对。这是薛宝钗的疏忽,还是有意为之?薛宝钗是一个处事稳重、思维缜密、言谈无瑕疵的智慧型女性,在谈评贾宝玉的问题上,她总是出口慎之又慎,不会出现连讳口都忘却的低级错误。如果上述推断能够成立,那么,薛宝钗把贾宝玉与香菱放在一起比对,就是有意为之了。既然是有意为之,其用意就非常明显:贾宝玉还不如丫环香菱!

纵观《红楼梦》,薛宝钗对贾宝玉没有特殊的好感,她对贾宝玉仅仅是一般的姐弟情感,或者说更多的是亲戚、礼节上的交往,没有男女爱情的电流。薛宝钗和贾宝玉是两种不同性格、不同价值追求的人,他们之间没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追求,因而是两种不同材质的近乎绝缘体。贾宝玉不喜欢读书,不追求上进,整日在女孩儿堆里厮混的性格为薛宝钗的内心所不齿,这一事实被薛宝钗深藏不露的性格和圆滑的处事技巧所遮蔽。但作者又巧妙地在字里行间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值得咀嚼玩味的地方,透过这些空隙,我们可以窥见薛宝钗对贾宝玉的真实感受与评价。

生活往往带有捉弄人的成分,你越是想得到的往往得不着,越是不想要的往往推不掉。贾母在和贾政商量宝玉婚事的时候说:“如今他(指宝玉)也大了,你们也该留神看一个好孩子给他定下。这也是他的终身大事。也别论远近亲戚,什么穷啊富啊的,只要深知那姑娘脾性儿好模样周正的就好。”贾母为宝玉妻子的人选定下了基调,也框定了范围,贾母把人品、秉性放在首位,把模样放在其次。仔细琢磨贾母的这几句话,似乎所指明确,“别论远近亲戚”解除了姑表亲近,姨表亲远的桎梏。在亲戚范围里,能够成为宝玉妻子的人选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三人,在这三人当中,史湘云已有了人家,剩下的林黛玉和薛宝钗,老太太最欣赏薛宝钗的脾气、秉性,曾多次当着众人夸赞薛宝钗为人宽厚,性格好,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指摘林黛玉的小性儿、心胸狭窄。贾母特别强调脾性儿好,这就把林黛玉划在了圈外。不仅如此,贾母还强调对姑娘的脾性儿要“深知”,要做到深知,就必须长时间接触,这就基本上把薛宝钗框定成为“候选人”了。

王熙凤揣摩老太太的心思,是想把宝玉和宝钗撮合在一起,就试着说道:“现放着天配的姻缘,何用别处去找。一个‘宝玉’,一个‘金锁’,老太太怎么忘了?”贾母听了王熙凤的话,不仅没有反对,反而以赞许的口吻说“昨日你姑妈在这里,你为什么不提?”至此,贾母的意思已非常明朗,薛宝钗被贾母选定为贾宝玉的妻子人选,王熙凤将成为这桩婚事的媒人。

贾母对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情感非常熟知,但为了实现让薛宝钗和贾宝玉结合的目的,贾母必须想办法将林黛玉和宝玉分开,于是,她以宝玉和林黛玉住在一起“毕竟不成体统”为由,建议王夫人将他们分开。王夫人没有理解“毕竟不成体统”的真正含义,仅仅是担心他们在一起出“问题”,因此建议贾母赶紧把宝玉和黛玉的婚事办了,这样即使出问题也是合理合法的。贾母和王夫人在理解宝玉妻子人选上存在偏差,贾母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林丫头的乖僻,虽也是她的好处,我心里不把林丫头配给他,也是为这点子。况且林丫头这样虚弱,恐不是有寿的。只有宝丫头最妥。”贾母这番话语,说出了她排除林黛玉的两个理由:一是性格乖僻,二是身体虚弱,寿命不长。同时,明确点出薛宝钗“最妥当”。这样,不论薛宝钗是否喜欢贾宝玉,她都将被贾母绑定成为贾宝玉的妻子。

薛宝钗是典型的传统女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深深印记在头脑中,虽然她不喜欢宝玉,也不爱宝玉,但母亲决定将她嫁给宝玉之时,彻底击碎了她的梦想——嫁给一个仕途上飞黄腾达、学问上满腹经纶、人品上儒雅稳重的伟丈夫,然而她却默默接受了母亲的决定。薛宝钗的命运是悲惨的,贾宝玉仕途上胸无大志,学问上不求上进,一味与女孩儿厮混玩耍,既无“齐家”之能力,更无“治国”之资本。此时的贾宝玉,不仅没有奋进的精神,也无健壮的体魄。宝钗心中虽有千万个不乐意,却无奈婚姻大事由父母决定,她只能在心里埋怨母亲此事办得糊涂。

薛宝钗是一个很现实的人,自从她嫁给呆傻的贾宝玉之后,她就抛却了一切不合实际的幻想,代之以务实的思想和态度,精心照顾丈夫宝玉,她的第一愿望就是希冀宝玉尽快病愈,成为一个健康的男人,第二愿望就是靠着自己一颗真诚的心,温暖、感化宝玉,然后慢慢建立起夫妻情感,过正常人的夫妻生活。

贾宝玉娶薛宝钗的时候,是他病得最厉害的时候,几乎是神志不清。当贾宝玉心里略微清楚些,就觉得有些奇怪:在自己的印象中,好像是娶的林黛玉,怎么现在变成薛宝钗了呢?虽然他清楚,不论是林黛玉还是薛宝钗,都是老太太和父母的决定,都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但他要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他悄悄地问袭人:自己娶的媳妇原来说是林妹妹,怎么变成宝姐姐了呢?林妹妹现在哭得怎么样了?袭人没有告诉他林黛玉已经亡故的真相,只告诉他林姑娘病着。宝玉便哭闹起来,要袭人回明贾母,腾出一间空房子,把黛玉和自己放进去,活着一同医治,死后一同停放。其实,这是宝玉向作出决定娶薛宝钗的人的一种抗议——他要与林黛玉同生共死。薛宝钗深知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感情远远胜过自己,她也为林黛玉的去世而悲伤。但是,如果任贾宝玉胡闹下去,一则不利于贾宝玉病情的好转,二来会助长了他胡闹的任性。于是,薛宝钗决定从情与理两个方面,对宝玉进行触及灵魂的深刻教育,她采取剥茧抽丝的方式,层层分析,步步深入。她紧紧抓住老太太对宝玉特殊的亲近关照关系,首先阐述老太太对宝玉特殊呵护、关照的目的。老太太一生只疼爱你一个人,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她不图你的封诰,也不图你金银孝敬,只希望你将来成人、成才。如果你不好好养病,一味寻死觅活,老太太唯一的希望破灭,她老人家的精神支柱彻底垮塌,你等于挖掉了老太太的心肝,你对得起她老人家吗?二是从太太将来的依靠说起。太太将一生心血都用在你身上,你若是半途死了,太太将来依靠谁来养活?难道你忍心让太太晚年孤苦、寂寞,无依无靠不成?第三,从伦理观念和做人的基本职责说起。大凡做儿女的,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孝敬父母,难道你死了,就是对老太太、太太的孝敬?第四,从自身说起。我薛宝钗虽然命薄,但也出生大户人家,诗书也读过几本,礼仪家规也略知一二,为人处世也不失规越礼,我哪一点对不起你?配不上你?难道你就一定让我年轻守寡才心甘不成?宝钗步步逼近,将宝玉逼进死胡同:得出“上至老太太、太太,下至妻妾,你便要死,老天也不容你死”的结论。所以,你贾宝玉只有安心静气养病,尽快恢复健康才是唯一的选择。否则你上对不起老太太、太太,下对不起妻妾,你将背负不仁不孝之罪名。薛宝钗从以上四个方面劝解宝玉,真可谓字字情,句句理,让读者、听者心悦诚服。

在宝钗的精心照料下,贾宝玉的躯体之病痊愈了,然而却又形成了出家当和尚的心理之病。自从薛宝钗规劝他“但能博得一第,便是从此而止,也不枉天恩祖德了”的话之后,宝玉解开了困扰他出家与背弃老太太、父母养育之恩的心结,找到了出家与报答祖母、父母疼爱和养育之恩的路径。他一改往常不喜欢读书的性格,把《庄子》《参同契》《元命苞》《五灯会元》等闲书全部收起来,闭门不出,潜心攻读,只求“博得一第”,为祖宗争光,为出家换得筹码,从此与家庭两讫,不再有任何负罪感、愧疚感,坦坦然然出家。贾宝玉从考场出来就丢失了——出家当和尚了,剩下新婚不久的妻子宝钗孤守空房。薛宝钗自从嫁给贾宝玉起,就对自己进行了心理调整,把以往那些不切实际的理想收藏起来,深埋心底,代之以务实的想法和行动,照顾宝玉,不求他功成名就,夫贵妻荣,但求他病愈康健,夫妻恩爱,守住祖宗传承下来的基业,不至于在他手中败落。可以说,薛宝钗的要求低而又低,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正常的。然而,就是这最基本、最正常的要求,也没有实现,到头来落得人去屋空,独守空房的结局。

贾母是造创宝钗婚姻悲剧的主要责任人,她对宝钗深感愧疚。临终之时,她对宝钗、宝玉牵肠挂肚,难以瞑目,她以希求的目光望着宝钗,却难以言语。读者不难想象,贾母对宝钗有两点希求:一是希求她照顾好宝玉,时常劝谏宝玉学好向上,不至于做出违背大礼的事情。二是希求宝钗原谅,宝钗这样一个识大局、顾大体、知书识礼、才貌双全的绝佳女子,嫁给了呆傻的宝玉,实在委屈,并且宝玉的病能不能好、什么时候好,全是未知数。如果宝玉始终处在呆傻状态,那就毁掉了宝钗一生的幸福,宝钗将在苦痛中生活一辈子。宝钗婚后苦痛的源头在贾母身上,并且宝钗婚后不幸福,这些贾母都心知肚明。因此,她希求宝钗原谅。

同类推荐
  • 晚清有个李鸿章

    晚清有个李鸿章

    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传记,作者更是将李鸿章作为一个符号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晚清重臣李鸿章,以其风云变幻的一生成为晚清时期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去世不久,大儒梁启超便为他立传。李鸿章一个以喜剧的方式进入世界,却以悲剧终场的命运的宠儿。说他是命运的宠儿,是因为上天在铸造李鸿章的时候,充分彰显了人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神秘性。我写作李鸿章的动机却是非常明确的,那源于清醒和困惑的交织——一种极端的清醒,也是一种极端的困惑。这种困惑与清醒是相联系的,更是相融合的。它不仅仅是对李鸿章本身的困惑和清醒,是对中国文化的困惑与清醒,同时也是对于世界以及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困惑与清醒。
  • 客家妇女:纪念朱德母亲钟太夫人逝世60周年文集

    客家妇女:纪念朱德母亲钟太夫人逝世60周年文集

    本书共收编“回忆我的母亲”、“朱母钟太夫人撰略”、“客家妇女勤劳勇敢美德溯源”等文章26篇,“弘扬客家精神振兴帅乡经济”等会议文献8篇。
  • 华人十大科学家:丁肇中

    华人十大科学家:丁肇中

    丁肇中(SamuelChaoChungTing)(1936年1月27日-),1936年出生,美国实验物理学家。汉族,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华裔美国人,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以物理文献中习惯用来表示电磁流的拉丁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丁肇中》由冯蓓佳、冯成奇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
  • 铁胆将军巴顿

    铁胆将军巴顿

    本套作品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最具有代表性的名人,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探知他们的人生追求,感悟他们的思想力量,会使我们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生的关键,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生命更有意义。伟大人物的成长也具有其平凡性。正如日本著名歌人吉田兼好所说:“天下所有伟大人物,起初都是很幼稚且有严重缺点的,但他们遵守规则,重视规律,不自以为是,因此才成为名家并进而获得人们的崇敬。”所以,名人成长也具有其非凡之处,这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 华为教父任正非

    华为教父任正非

    难以相信一个白手起家的穷小子,踏进了“世界巨人俱乐部”;难以置信一个其貌不扬的“老头”,满脸的沧桑和忧郁,竟会成为令跨国巨头寝食难安的噩梦;难以想象一个有着德意志式的中国偏执狂,竟会成为中外权威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异时空穿梭

    异时空穿梭

    2080年一场意外,导致地球尸横遍野,到处充满了丧尸与变异兽,如今人类面临生与死的挑战,如果想活下去,唯有拼死一搏…………
  • 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心态的锻炼

    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心态的锻炼

    人们对“到底是心灵支配肉体,还是肉体控制心灵”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参加争论的哲学家们,称自己为唯心论者或唯物论者,而各执一辞。他们提出了数以千计的论据,可是这个问题仍然悬而未决。个体心理学可能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因为在个体心理学中,我们实际上是在研究肉体和心灵的动态相互关系。亟待治疗的病人都具有肉体及心灵,如果我们治疗的理论基础错误,我们便无法帮助他。
  • 重生之电龙倒凤

    重生之电龙倒凤

    一代猥琐男遭电击重生高四年代,身居雷电之力,脑掌上网电脑。以雷电之力打熬筋骨掌控绝世武力,以诱惑电眼勾引美眉建立庞大11,屹立世界之端!“哥哥,怎么有股麻麻的感觉,不过好舒服。”“哥哥的小龙带电啊!”“哥哥你好坏,电龙倒凤啊!
  • 帝少追爱:女王你别跑

    帝少追爱:女王你别跑

    她,明面上的豪门千金,暗地里的杀手女皇,因为想见三年前的朋友而转到这所贵族学院。他,是堪称世界第一黑帮‘暗煞’的大当家,道上神秘的暗帝,表面却是帝凡集团的未来继承人,在学院中嚣张霸道,冷酷至极。当他遇上她。传闻暗帝有严重洁癖并且讨厌女人,于是,开学第一天,她强吻了他,并留下一句:“看不出来,帝大当家还是个纯情小男生,轻轻吻了一下竟然脸红了。”不料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无数波折,倾尽宠爱,他是否能温暖她那颗早已千穿百孔的心..
  • 幻灵决

    幻灵决

    女娲补天透玄机,突破寿限化灵精。百年参悟洞彻后,留与凡间健体肌。聚灵巅上起争意,百兽齐现魔渊境。灵光一闪千万里,九州征战烽烟起。谁主轩辕沉浮录,幻灵决中见胜负。为探求身体的真相,也为了祛除感染的煞气,少年踏上了轩辕大陆,也从此踏上了改天换地的征程......
  • 梦之孤影

    梦之孤影

    这个故事结构架空,我称之为现时界,其中会出现异能使用者。宋氏小姐,生长环境决定她虽然有能力但也自负好强,一直瞧不起软弱无能的人,及其厌恶没钱瞎得瑟的人。其父亲年轻时手段不干净,留下了把柄和仇家,他们趁机想借此推到宋氏势力。宋琦,她将何去何从。
  • 森约魔法之谜

    森约魔法之谜

    患有短暂失忆症的农村女孩花小漫和母亲一起去山里劳动时不幸走失,在被坏人追踪时误入田甜圈的学校躲避,被田甜圈的好朋友红欣当做田甜圈本人拉去教室上课,不管她怎么解释红欣认定她就是田甜圈。当真正的田甜圈来到学校,看见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女孩时热泪盈眶,原来她们是失散多年的孪生姐妹啊!
  • 三枚镇魂钉

    三枚镇魂钉

    日月星辰都无法忘却的人,却在某一日突然消失,消失在满天繁星之中。一枚镇体,两枚镇魂,三枚镇轮回。令各界闻风丧胆的镇魂钉,如今封存在一个人体内,那个人,他到底要背负什么呢?
  • 晨知恋

    晨知恋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会让你的心怦怦直跳,总有一个人会让你刻骨铭心,总有一个人会让你奋不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