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92000000033

第33章 一

探春在十二正钗中排序第四,在贾氏四姐妹中排行第三,她是贾政与赵姨娘所生,虽然是庶出,但其天资聪颖,虑事周全,言语举止稳重合规,深得贾母、王夫人等喜欢。探春个性鲜明、才华突出,成为《红楼梦》中最光鲜靓丽的人物形象之一。

探春第一次出场是作为“群众演员”出现的,《红楼梦》第三回写道:

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环,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从叙述语境看,这是贾氏姊妹与远道而来的客人林黛玉见面时的场景,并通过林黛玉的视野对贾氏三姊妹的身材、表情进行了观察。文中“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的便是贾探春。

探春思维敏捷,性格开朗,想问题、做事情往往招数新颖别致,令人钦佩。搬进建筑典雅别致、环境优美、山水相依、曲径通幽的人间美境大观园,探春喜文弄墨的性格和诗书雅兴被激发激活,成立诗社的构想在其心中萌发,于是,她向宝玉、宝钗、黛玉等人发出了成立海棠诗社的倡议。倡议书如下:

娣探谨奉

二兄文几: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时漏已三转,又徘徊于桐槛之下,未防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昨蒙亲老抚嘱,复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痌瘝惠爱之深哉!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杏帘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雪以待。此谨奉。(第三十七回)

仅从探春的这封书帖,就可感知到探春的学识与文采!

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李纨等人积极响应和赞同探春成立诗社的倡议,并积极开展筹备工作。

第一,成立诗社的第一要事是“脱俗”。必须把平日“姐姐”“妹妹”“哥哥”“嫂子”的称谓改了,代之以富有诗人韵味的别号。于是,每人便有了自己的雅号:李纨雅号“稻香老农”,探春雅号“蕉下客”,黛玉雅号“潇湘妃子”,宝钗雅号“蘅芜君”,迎春雅号“菱洲”,惜春雅号“藕榭”,宝玉雅号“怡红公子”。

第二,确定社长、副社长人选。稻香老农为社长,菱洲和藕榭为副社长。

第三,确立社名。海棠诗社。

第四,制定社规。对诗社成员彼此称呼、每月开社的次数、日期、参社纪律等作了明确规定。

第五,作诗、评诗。稻香老农对诗作进行评定,认为:若论风流别致,当属潇湘妃子之作;若论含蓄浑厚,当属蘅芜君之作。最终确定,蘅芜君第一,潇湘妃子第二,蕉下客第三,怡红公子最后。

第六,完善制度,聘请监社御史。成立了诗社,制定了规矩,确立了罚约,可是第一次就有人不按规矩来。虽然有规矩、有处罚条款,但没有人能够拉下脸来执行罚约。所以,李纨、探春请王熙凤做监社御史,借她坚持原则按规矩办事的性格,规约每个人按时、按规参加诗社活动。王熙凤非常支持诗社的工作,不仅接受监社御史之职务,还拿出纹银五十两作为诗社活动经费。

探春年纪虽小,但她对问题的思考、认知程度却比一般成年人深刻、全面。贾府派系多,矛盾错综复杂。主子之间有婆媳矛盾、母子/女矛盾、妯娌矛盾、妻妾矛盾、兄弟矛盾;主子与奴才之间有主奴矛盾;奴才与奴才之间因为主子权力、地位、利益等产生各种矛盾。每派/个人为了自身或其主子的利益,挖空心思寻找对方的毛病和错误,已达到败坏对方名誉或使其难堪之目的。抄检大观园就是邢夫人及其陪房王善保家的因素日在管家权问题上不满王夫人、王熙凤等人,她们以十锦春意香袋为口实,向王夫人发难的结果。为了查清与十锦春意香袋有关的人员,王夫人派出了以王熙凤为组长的联合抄检组,抄检组主要成员有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和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以及众丫环婆子。王善保家的和周瑞家的分别是各自主子的耳目,监督对方,维护自身利益。探春对王善保家的经常挑唆邢夫人无事生非很是看不惯,她料定这次抄检大观园必定又是王善保家的挑唆邢夫人所致。因此,探春对王善保家的格外恼火。

秋爽斋是抄检组到达的第三站,秋爽斋气氛和情景令抄检组惊恐不已:秋爽斋大门洞开,探春率领众丫环秉烛而待。探春与凤姐逼真而又默契的表演,犹如一张张开的大网,等待王善保家的来钻。为论证和表述之方便,我们将其对话编号。文本写道:

(1)探春故问何事。

(2)王熙凤笑道:“因丢了一件东西,连日访察不出人来,恐怕旁人赖这些女孩子们,所以越性大家搜一搜,使人去疑,倒是洗净他们的好法子。”

(3)探春冷笑道:“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

(4)凤姐赔笑道:“我不过是奉太太的命来,妹妹别错怪我,何必生气。”

(5)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6)周瑞家的道:“既是女孩的东西全在这里,奶奶且请到别处去罢,也让姑娘好安寝。”凤姐便起身告辞。

(7)探春道:“可细细的搜明白了?若明日再来,我就不依了。”

(8)凤姐笑道:“既然丫头们的东西都在这里,就不必搜了。”

(9)探春冷笑道:“你果然倒乖。连我的包袱都打开了,还说没翻。明日敢说我护着丫头们,不许你们翻了。你趁早说明,若还要翻,不妨再翻一遍。”

(10)凤姐笑道:“我已经连你的东西都搜查明白了。”

(11)探春又问众人:“你们也都搜查明白了不曾?”

(12)周瑞家的等都赔笑说:“都翻明白了。”

(13)那王善保家的本是个内心没成算的人,素日虽闻探春的名,那是为众人没眼力没胆量罢了,那里一个姑娘家就这样起来;况且又是庶出,他敢怎么。他自恃是邢夫人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看,何况别个。今见探春如此,他只当是探春认真单恼凤姐,与他们无干。他便要趁势作脸献好,因越众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笑道:“连姑娘身上我也翻了,果然没有什么。”一语未了,只听“啪”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掌。

(14)探春顿时大怒,指着王家的问道:“你算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做耗,专管生事。如今越性了不得了。你打量我是同你们姑娘那样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他,就错了主意!你搜检东西我不恼,你不该拿我取笑。”

(15)那王善保家的讨了个没意思,在窗外只说:“罢了,罢了,这也是头一遭挨打。我明儿回了太太,仍回老娘家去罢。这个老命还要他做什么!”

(16)探春喝命丫环道:“你们听他说的这话,还等我和他对嘴去不成。”

(17)侍书等丫环听说,便出去说道:“你果然回老娘家去,倒是我们的造化了。只怕舍不得去。”

(18)凤姐笑道:“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

(19)探春冷笑道:“我们作贼的人,嘴里都有三言两语的。这还算笨的,背地里就只不会调唆主子。”(第七十四回)

这段对话很有意思,很值得玩味。仔细分析,深刻体味,充分感知探春认识问题的深刻程度以及说话做事的精确到位。(1)探春以明知故问的方式,引出(2)王熙凤解说官方抄检大观园的原因。从抄检组人员的构成看,探春判断,抄检大观园绝不是王熙凤的主意,也不是王夫人的主意,必是王善保家的怂恿邢夫人所致,所以,探春的怒气和敌意表层是指向凤姐,潜层是指向王善保家的。(3)探春将自己的丫头说成都是贼,自己就是最大窝主,她把所有抄检组人员逼到了墙角,毫无退却之余地。并且要求搜检她的箱柜,这又给抄检组当头一棒,抄检组人员怎么能抄检自家人箱柜呢!抄检组人员既无后退的余地,又无前行的机会,只能被动地站立在那里发呆。(4)王熙凤为摆脱困局,将抄检大观园的“责任”推到太太身上。(5)探春没有接王熙凤的话茬儿,她知道抄检大观园不是王夫人的本意。她阐述了三次意思。第一,再次强调要搜检只能搜检她的东西,绝不允许搜检丫环的东西,进一步阐明自己对抄检大观园的态度。第二,如果抄检组人员认为探春违背太太命意,可以上报太太,探春承担责任与处罚。第三,指出抄家是败家的前兆。她阐述贾府这样豪门大户,只要家人团结和睦,外人是没有办法灭掉他们的;但是,如果自家人互相残杀,那将一败涂地!探春的话语凄凉而又伤感,暗示抄检大观园的行为助推贾府败落的进程。探春的话语刺痛了每一个有善恶、有是非标准的人的神经,激起了人们对抄检大观园对错的深度思考。(6)王熙凤在周瑞家的打圆场的背景下,起身告辞。(7)探春在抄检组离开之前,她必须要一个结论性的意见:即她屋里的丫环与丢失的东西无关。并且强调只准许今天搜检,不允许明天再来搜检。(8)是过度话语,目的是引出探春后面话语。(9)探春使用“倒打一耙”的计策,硬说王熙凤已经翻过她的东西,却不承认翻过。目的是警告王善保家的明日不要向邢夫人告状,诬告探春护着丫头,不准她翻检丫头的东西。(10)也是一句过度语。(11)言语简短意蕴却深广,它进一步明晰了探春假恼凤姐的心意,王熙凤是抄检组组长,她的意见就是最终结论。既然王熙凤说“都搜查明白了”,探春没有必要再搭理其他人。然而,探春撇开王熙凤,特意询问众人“你们也都搜查明白了”?这就表明探春认定抄检大观园的“元凶”不是王熙凤,而是专管生事作耗的王善保家的。尤其是“你们”二字,实际上与指王善保家的名字无二。(12)是过渡语。(13)王善保家的分析自己与探春较量的优势,凸显她的无知和自以为是,为探春整治她做铺陈。王善保家的首先分析众人畏惧探春的原因,即她们“没有眼力”,没有“胆量”。而自己既有眼力、胆量,又有地位——邢夫人的陪房,况且探春是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又是庶出,她敢对“我”如何!在认真分析之后,王善保家的做出一个大胆判断:掀起探春的衣襟“检查”,她也不敢对“我”怎么样!然而,她的判断是错误的,探春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王善保家的脸上。(14)是探春发泄的高潮。她阐述了四层意思:第一,怒斥王善保家的无视主奴界限。探春警告她,奴才竟敢拉扯主子的衣裳,简直是无法无天!第二,警告王善保家的不要错估自己的地位,叫你“妈妈”,是太太的面子,不是你真正应得的称谓。第三,历数王善保家的“罪恶”:狗仗人势,天天做耗,专管生事。不仅欺负迎春姐姐,还想欺负到我头上来,休想!第四,澄清打你的缘由与你搜检东西无关。这是探春的聪明之处。如果王善保家的是因搜捡东西被探春所打,那么,错在探春;如果她是因为取笑探春,被探春所打,她是罪有应得。(15)是王善保家的挨打之后的自嘲,也是想得到别人安慰的一种期请表示。(16)是探春指令丫环去和王善保家的“对话”。(17)凸显探春的丫环侍书伶牙俐齿,直戳王善保家的痛处。王善保家的本以“回老娘家”自嘲,又想得到别人的劝慰与挽留,但侍书却把王善保家的逼到了两难境地:不回娘家吧,话已经说出来了;回娘家吧,正中人家的心愿,说明自己在人家眼中就是一个“搅屎棍”。侍书的话语实在噎人!(18)说明主仆默契,强将手下无弱兵。(19)说给王善保家的听的。探春及其丫环言语利害,是放在桌面上的,是光明磊落的,不像有些人只会背地里挑唆主子无事生非。

抄检大观园事件,凸显了探春睿智、刚硬、是非善恶明晰的性格特征。

探春的大丫环侍书口齿伶俐,思维敏捷,说话办事周密到位。关于她的名字,不同版本有不同的称谓,蒙府本、甲辰本、舒序本叫“侍书”,己卯本、梦稿本、戚序本叫“待书”“注释1”。《红楼梦》底稿原为“待书”,后点改为“侍书”。从曹雪芹创作构思轨迹看,他原先设计探春的大丫环名字应该是“待书”,但后又修改为“侍书”。这说明曹雪芹最终确定探春的大丫环名字是“侍书”。虽然“待书”、“侍书”都能解释得通,但笔者认为“侍书”更为准确。理由是:元春的丫环抱琴、迎春的丫环司棋、探春的丫环侍/待书、惜春的丫环入画,从丫环名字看,第一字都是动词,第二个字都是名词,把丫环名字第二个字连缀起来,就是“琴棋书画”。也就是说,这些丫环的职责是伺候主人弹琴、下棋、读书、作画。这是大家闺秀抚琴、下棋、读书、作画悠闲生活的写照。“抱琴”,顾名思义就是抱着琴,这里泛指为主人准备弹琴的一切工作;“司”的本义是“主持”、“操作”、“经营”。“司棋”就是为主人准备下棋的一切工作。“侍书”就是伺候、服侍主人读书,这吻合了“侍”——陪伴、侍候的词条含义。如果是“待书”,“待”的词条含义是“等待、等候”。等待、等候主人读书,似乎也讲得通,但显得被动,缺少陪伴、伺候的主动韵味,不如“侍书”妥帖。“入画”就是专注于作画,对作画很投入。

从丫环名字连缀起来看,探春的丫环应该叫“侍书”更为准确,这也暗含了主人的爱好。贾元春对抚琴是否特别喜爱,《红楼梦》中没有特别叙写,但读者不难想象,一个聪明伶俐、贤淑幽静的女子,身居宫内,必须时时、处处谨遵皇家规范,不敢越雷池半步。后宫中环境复杂,派系繁多,政治斗争激烈,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见一个人。在这种沉闷压抑的环境中,要排遣内心的忧思与烦恼,弹琴无疑是最好的方式,琴声悠扬,无言无语,人入曲中,忧思曲外,既抒发了自己的内心情感,又不给人以任何口实与把柄,可谓宣泄心声的理想方式。所以,丫环名字就叫抱琴。与读书相比,迎春喜欢下棋,所以,丫环名字就叫司棋。探春喜爱读书,从其房间布置即可窥见一斑: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累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言,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探春喜欢吟诗作赋,倡导成立诗社,所以,她的丫环名字就叫侍书。惜春喜欢作画,大观园建成之后,贾母曾命惜春对大观园进行全景描画。所以,她的丫环名字就叫入画。主人喜欢绘画,耳濡目染,时间久了,丫环也必然喜欢。只有这样,才能与主人品评、谈论绘画的优劣。从另外程度讲,在绘画方面,她可能比主人更投入,因而得名“入画”。

同类推荐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向警予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向警予

    向警予是我党的第一个女中央委员,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为革命牺牲了,我们不要忘记她。向警予曾经说过:“人生价值的大小是以人们对于社会贡献的大小而判定的。”她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给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了表彰先烈,激励后人,在纪念向警予烈士英勇就义五十周年的日子里,邓小平在《纪念向警予同志英勇就义五十周年》的纪念文章里,亲笔写了“向警予同志英勇就义五十周年”的题词。如今,向警予烈士的纪念墓碑,高高矗立在长江汉水汇合处的龟山之顶。烈士的忠魂安息在英雄的江城。这里,青松翠柏,碧水蓝天,山花竞放,江水长流,烈士的英名和业绩,将千秋万代,彪炳史册
  • 心理大师——弗洛伊德

    心理大师——弗洛伊德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名人传

    名人传

    世界上优秀的传记作家有不少,但像罗曼·罗兰这样优秀的乃至伟大的作家写传记的,在我看来恐怕只有一个茨威格可以与之相媲美。罗曼·罗兰是写小说的,茨威格也是写小说的,传记差不多只能算是他们的副业。而罗曼·罗兰的传记,也没有茨威格的传记规模宏大。
  • 商道酬勤:泽厚儒商李达三

    商道酬勤:泽厚儒商李达三

    本书着重介绍著名宁波帮人士、香港宁波旅港同乡会永远名誉会长李达三,在半个多世纪里艰苦创业、玉汝于成的风雨历程。通过浓墨重笔的描绘,全面详实刻画了李达三吃苦耐劳、诚信经营、睿智决策的形象,让读者了解其成功铸就个人事业的历程,以及其弘扬宁波帮爱国爱乡的传统与美德的相关事迹。本书通过对个体案例的剖析,不仅反映了宁波帮群体创业闯世界的拼博精神,也反映了宁波帮群体合力兴家乡的桑梓情怀。
  • 名将粟裕珍闻录

    名将粟裕珍闻录

    《名将粟裕珍闻录》基本按照粟裕一生的时间顺序,重点选取粟裕一生中有关战争、政治活动和生平逸事等珍闻片段,采取流行的散文笔法,叙议结合,叙述了粟裕一生的政治、军事活动和杰出贡献,生动地反映了粟裕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和不事张扬、谦逊让人的人格魅力。全书以翔实丰富的原始电文、老部下回忆为依据,旁征博引同时代的将帅轨迹,如同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刘伯承、叶剑英、林彪等国家与军队领导人的交往,解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还原了粟裕智勇深沉、在战争中游刃有余的“常胜将军”、“我军最优秀的将领”、“尽打神仙仗”的军事家、战略家的形象。
热门推荐
  • 史诗:魔界众生

    史诗:魔界众生

    史诗:魔界众生相。看魔王风魔十三如何王者归来。
  • 魔兽步兵

    魔兽步兵

    他本来只是一个平凡的人类,但是命运让他遇到了他心中的女神,为了寻找爱人,他只能够竭尽所能,让自己变强,纵横地底世界,勇闯死亡森林,灭主神,败剑圣,最后成为最强的英雄!请期待魔兽步兵,与主角一起成长吧!
  • 万古无敌第一魔

    万古无敌第一魔

    仙界强者弑魔天帝叶尘,因身怀混沌秘宝遭众仙围攻,无路可退的他只能选择融合秘宝万道魔像并引爆残躯与敌人同归于尽!再世为魔的他有庞大家族做靠山,戏红颜,斩天骄,斗帝王,战强者,灭天道,碎轮回!无限嚣张!证得太始魔道,成就万古无敌第一魔。(万道空间,无限修炼!万道魔塔,天材地宝,数之不尽!)
  • 黎明序曲

    黎明序曲

    一场旷世大战,让圣光大陆获得了多年宁静,却也毁了两个天才强者飞升的梦想;如今,九千年一眨眼间过去,强者归来,他们将会掀起怎样的一场风云变幻?在冲破黎明前夕,会有怎样的一首序曲?
  • 不敢,就是一种失败

    不敢,就是一种失败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让你的人生激荡起来;让你的人生温润起来;让你的人生阳光起来;让你的人生灿烂起来;让你的人生甜美起来等。
  • 让青少年知道热爱科学的150个故事

    让青少年知道热爱科学的150个故事

    本书精选了古今中外有关热爱科学的150个故事,力图开阔学生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热爱科学、学好科学、掌握更多科技知识的信心和决心,为孩子的成长奠定基础。
  • 十方千五百佛名经

    十方千五百佛名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玄武宗门

    玄武宗门

    一个少年步入一个完全陌生的修真世界,一步步将那个世界的画卷徐徐掀开,直到卷入一场蓄谋已久的浩劫之中……
  • 为客天涯·老江湖

    为客天涯·老江湖

    在《老江湖》这本散文集中,作者于长江、泾河、钱塘江、西湖等水系的大背景下,探索诸如梁山好汉、绍兴师爷、九姓渔民、不第秀才、闽赣客家、湘西苗人、江南矿工、丝路僧侣等具有民间抑或草莽意味的文化古迹,在江湖的浪涛中溯流而上,追寻那些封印许久的江湖行走。
  • 日毕

    日毕

    世事洞明皆学问,学问来自实生活,生活要有老牛耕,记录生活感悟,五位奇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