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92000000056

第56章 四

王熙凤有狠毒的一面,也有重情重义的一面。王熙凤与秦可卿交情深厚,秦可卿生病期间,她曾多次前去探望。文本重点叙说了两次。第一次是贾敬生日那天,贾珍、尤氏邀请荣府爷们、太太、奶奶、小姐们过来热闹热闹。王熙凤记挂秦可卿的病情,放弃看戏的机会,亲自到秦可卿的住处看望她,并安慰她好生养病,说道:“合该你这病要好,所以前日就有人荐了这个好大夫来,再也是不怕的了……”第二次是腊月初二,凤姐又来看望秦可卿,她与秦可卿坐了半日,说了半天话,她安慰和开导秦可卿要好好养病。除此之外,文本还明确记载“凤姐不时亲自来看望秦氏”。王熙凤对秦可卿的关爱可见一斑。

秦可卿死后,王熙凤又担起了协助贾珍处理秦可卿丧事的重担。她对秦可卿丧事尽心竭力,以为秦可卿办理无可挑剔的丧事,告慰秦可卿的在天之灵。这一时段,王熙凤非常辛劳,她既要管理宁府内部事务,不受别人褒贬,又要保障荣府内部事务正常运转,往往是“刚到了宁府,荣府的人又跟到了宁府,既回到荣府,宁府的人又找到荣府”。王熙凤一人处理两府的里头事务,其忙碌程度可想而知。为了展现王熙凤工作的紧张辛劳,文本特意列出了她的工作时刻表:卯正二刻准时到宁府查点人数;巳正吃早饭;午初刻各相关人员领牌回事;戌初刻到各处巡查,然后收缴上夜的钥匙。王熙凤从早忙到晚,没有些许闲暇。即使在这种高强度、快节奏的环境下,她也没有忘记妯娌之情,她记挂着尤氏的病情,细心观察尤氏的情绪变化,发现尤氏食欲不佳,便自己每日在家熬各种细粥,准备精致小菜,派人送给尤氏,并抽空安慰劝食。王熙凤不仅替尤氏料理家务,还在生活上对她无微不至的关心。这种关心,比平时的关心更加珍贵、更加温暖。

王熙凤处理人情世故技巧高明,面子上的事情办得溜光圆滑,不留半点儿瑕疵。王熙凤对贾府主要成员的亲戚礼让尊重,让客人感到亲切、荣光,把主人显得地位高贵。第七回王熙凤见秦可卿的弟弟秦钟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于是喜欢异常,她拉着秦钟的手,命其在自己身边坐下,和声细语地问他“几岁了,读什么书,学名叫什么”等话语,不仅如此,凤姐还以“一匹尺头、两个状元及第的小金锞子”为见面礼送给秦钟。王熙凤以长辈的身份如此厚爱秦钟,这不仅让秦钟感到荣耀,更让秦可卿感到特有面子。从某种意义上说,王熙凤高看秦钟,是为了显示秦可卿在贾府的地位,是给秦可卿“长脸”。这是间接向客人表露其亲戚在贾府的地位、受尊重程度的一种方式。

王熙凤对荣府有头面的奴仆也十分尊重。第十六回贾琏处理完林如海的丧事回到贾府,夫妻相见分外亲,这符合“远别胜似新婚”的常理。年轻夫妻远别后的团聚,不仅要满足生理上的欲求,也要有情感上的浪漫。王熙凤摆好酒席为丈夫贾琏接风洗尘,她一改过去直来直去的大白话,说道:“国舅爷大喜!国舅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赐光谬领否?”贾琏也以“岂敢岂敢,多承多承”的敬语回敬,夫妻二人言辞之间充溢着团聚之时的浪漫情感。这样的时刻,是二人倾心表达分别后的思念时刻,她不希望她人出现,更不希望破坏这浪漫、温馨的环境与心情。然而,就在王熙凤与贾琏边对饮、边叙说别后家中诸事之时,贾琏的乳母赵嬷嬷走来,王熙凤虽然内心十分不悦,但其表情却不显露半点儿怒气,她又是让赵嬷嬷上炕,又是给赵嬷嬷斟酒。当然,赵嬷嬷深谙贾府规矩,她明白王熙凤热情劝让不过是虚让的礼节,她明白自己虽然是贾琏的乳母,但终究是贾府的奴才,没有资格坐在炕上与王熙凤夫妇对饮,坐在小脚踏上,在小杌上吃菜、喝酒已是王熙凤夫妇对自己高规格的礼遇了。王熙凤高规格招待赵嬷嬷,是她遵循和传承贾府家规和家族文化的结果。贾府规定“凡是年高服侍过父母的家人“注释5”,比年轻的主子还有体面”,同样,凡是做过乳母的人,她在小主子跟前享有一定的地位,小主子必须给予她应有的尊重,见面要主动问候、让座,生日还要向其磕头以示不忘吃奶之恩,这是贾府的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

王熙凤对荣宁两府兄弟、妯娌之间的亲情极为珍惜。荣宁两府虽然分居单过,但事关贾府重大事务,又往往合作形成一个整体。迎接贾元春省亲,建造大观园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从场地的丈量规划、设计、建造,到楼宇装修,桌椅、帐幔采购,无一不是贾珍、贾琏兄弟操心张罗。大观园的规划、设计、建造、装修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头绪繁多,事务杂乱,必然委派众多人员从事监工、采购等工作。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缜密程度不同,贾珍与贾琏在委派何人到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置办乐器行头的人选上产生分歧。贾珍派贾蔷到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置办乐器行头。贾琏认为贾蔷不合适,他认为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置办乐器行头,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里面藏掖之处太多,贾蔷在这方面不内行,难以担当此任。贾琏的担心不无道理,他是从经济交往、买卖行情出发,为贾府经济利益所计。贾珍派贾蔷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置办乐器行头,他不会不考虑这项差事的难易程度,也不会不考虑贾蔷能否胜任这项差事。就《红楼梦》文本叙说的情况看,贾珍与贾蔷亲情最近、关系最密切,贾珍最了解贾蔷的能力和人品,他之所以派贾蔷去,必定有他的道理,或者说有其私情。如果贾琏改变贾珍决定了的事情,贾珍必然感觉失去了自尊和面子,内心自然产生怨恨和不满,影响兄弟两个的情感关系。王熙凤从贾琏与贾珍的兄弟情义考虑,巧妙劝说贾琏尊重贾珍的决定,她说:“你也太操心了,难道大爷比咱们还不会用人?偏你又怕他不在行了。谁都是在行的?孩子们已长的这么大了,没吃过猪肉,也看见过猪跑。大爷派他去,原不过是个坐纛旗儿,难道认真叫他去讲价钱会经纪去呢!依我说就很好。”王熙凤的劝说句句情,字字理,派贾蔷到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置办乐器行头,经济上可能会遭受一点损失,但经济上的损失与贾琏和贾珍兄弟二人感情的裂痕相比,要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计。贾琏改变主意,接受贾珍的决定,避免了兄弟二人感情出现裂痕甚至破裂,王熙凤功不可没。

王熙凤的强势和霸气招惹了众人的怨恨,诅咒和谩骂她的人不在少数。第二十五回赵姨娘曾勾结马道婆采用魇魔法,意欲将王熙凤和贾宝玉置于死地。赵姨娘认为贾环与贾宝玉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在贾府应该享有同等的地位和待遇,然而,在老祖宗的眼中,宝玉就是“活龙”,是贾府的未来和希望,在宝玉身上没有对错之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顺眼的、对的,即使超越礼法家规,也是可以原谅的。宝玉在贾府享有超越其兄弟姊妹甚至父辈的特权,享受其兄弟姊妹不能享受的特殊待遇,他吃饭与老祖宗同桌,睡觉与老太太同屋,这是其他兄弟姐妹想都不敢想的礼遇。贾母有了珍贵物件,首先想到宝玉,他屋里拥有其他兄弟姐妹所没有的珍奇珠宝。王夫人对宝玉更是娇惯溺爱,自从大儿子贾珠去世,她就把自己后半辈子的希望寄托在宝玉身上,也把荣府的未来寄托在宝玉身上,因此,她内心比贾母更加关爱宝玉,时时事事想着他、护着他。王夫人屋里有了好吃的、好玩儿的东西,也总是首先想到宝玉,或派人亲自送去,或通知宝玉屋里的丫环来取。在贾母和王夫人的呵护下,贾府上自年轻主子,下至里外奴才,都对宝玉恭敬礼尊,笑脸相迎。

贾环与宝玉相比则是天壤之别,可以说,贾母对贾环没有任何好感。贾环不敢奢望与老祖宗同桌就餐,只希望能够得到老祖宗些许和悦、亲近的目光和赞美的言辞。王夫人对贾环不仅没有好感,简直可以说是厌恶。当然,贾环行事也确实不叫人待见。他与宝玉人格、地位、待遇的不平等,造成了他心理的失衡和扭曲,对一些自己想得却又得不到的东西,他往往以毁坏的形式进行报复,达到“我得不到你也别想得到”的心理平衡。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遭到贾母、王夫人更加严厉的训斥和谩骂,贾母、王夫人对贾环的印象和评价更加低劣,对贾环更加疏远。赵姨娘特别看不惯王熙凤为讨好贾母和王夫人而对宝玉表现出的示好和袒护。客观地说,王熙凤对贾宝玉特别的好,她对贾宝玉的关心、呵护,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贾母、王夫人。这里举几个例子略作说明。第十四回王熙凤在宁国府帮助料理秦可卿的丧事,宝玉要到凤姐处玩耍,秦钟劝说道:“她事多,况且不喜人去,咱们去了,他岂不烦腻。”宝玉说:“他怎好腻我们,不相干,只管跟我来。”他拉了秦钟直奔抱厦,王熙凤不仅没有腻烦他们,反而笑脸相迎,把他们让进屋里,并与宝玉聊起了书房装修的事宜,说到书房装修进度与凤姐给不给牌子支领银物有关时,宝玉便“猴向凤姐身上”立刻要牌子,王熙凤对宝玉“猴向身来”并不生气恼怒,而是和言柔声地讲述下人支领银物装裱书房的过程。由此可知,王熙凤对贾宝玉的厚爱达到了何种程度!就当下语境看,王熙凤此时十分繁忙,两府日常事务皆有她一人料理,宁国府又遇着办理秦可卿丧事这样的大事,人多事杂,现事现办,礼数要周全,不能出现半点差错,以免落人褒贬。为集中精力处理事务,王熙凤独自在抱厦内起坐,不与众妯娌合群,即使有女眷来往,凤姐也不大迎会。唯独宝玉来了,王熙凤才挤出时间与之说笑聊天,也只有宝玉才敢“猴到凤姐身上”。若是别人,凤姐只说“我现在没空,忙着呢”就会把你堵在抱厦门口之外。

第十五回秦可卿出殡,送葬的人员、车马众多,观看的路人更多。人多马乱,容易发生意外。王熙凤担心宝玉脱离贾政的视线,成为出笼的小鸟,在外纵性逞强,不服家人劝说,一旦有个闪失,难以向贾母交代,她便哄劝宝玉与自己同车,以达到照看宝玉,不出意外之目的。在送葬的队伍中,王夫人也在其中,她作为母亲,非常清楚儿子宝玉“不服家人劝说”的性格;作为妻子,也十分清楚丈夫贾政不善操心管事的秉性。王夫人更应该想到,宝玉一旦脱离贾政的视野,他就会自由纵性,在人员杂乱、车马众多的环境中,很容易出现危险,此时她应该主动约束宝玉。然而,作为母亲的王夫人没有想到,作为表姐和堂嫂的王熙凤想到了,而且做到了。这足以说明王熙凤对贾宝玉的关心、呵护超过王夫人。毋庸讳言,王熙凤关心、呵护贾宝玉,有讨好贾母、王夫人的成分,但王熙凤喜欢贾宝玉言谈举止得体、大气的风度,加之姑舅表姐弟的亲情,王熙凤格外关爱、呵护贾宝玉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赵姨娘对贾府上下高看宝玉、低看贾环的行为十分不满,特别是对王熙凤在贾母和王夫人面前有意夸赞、袒护宝玉的言行极为反感。她认为只要有贾宝玉和王熙凤在,儿子贾环就永无出头之日,要想让儿子贾环继承贾府祖业,成为荣府未来的掌门人,就必须消除贾宝玉和王熙凤。于是,她以财物和一张五百两银子欠契为诱饵,贿赂马道婆采用魇魔法,欲使王熙凤和贾宝玉中邪死掉。但贾宝玉是神瑛侍者的外形和“顽石”内质的混合体,“顽石”本身就具有“除邪祟、疗冤疾、知祸福”之功能,只因它如今“被声色货利所迷,故不灵验”。经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持颂,“宝玉/顽石”旋即恢复功效。贾母、王夫人等人按照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的嘱咐,将宝玉、王熙凤二人安于室内,将“宝玉/顽石”悬挂在卧室门之上,邪祟已除,宝玉、凤姐之病自然就好了。作者正面描写赵姨娘陷害王熙凤,一方面凸显王熙凤在荣府的霸气地位和媚上侮下的处事风格,另一方面凸显赵姨娘被欺侮、被忽视所产生的愤恨之情,以及她为泄愤报复不择手段的扭曲心理。

王熙凤当家操心费力,处处维护贾府的尊严与荣耀。第五十一回袭人的母亲病重,袭人请假回家探望母亲。这本来是袭人的私事,但在王熙凤看来就不是一个私事,而是一个“公事”。为显示贾府的尊贵与富有,保证贾宝玉的准姨太袭人不在男人面前抛头露面,保持应有的尊严,王熙凤对袭人回家探望其母亲做了周密的安排。在服务人员配备上,她指示周瑞家的挑选一个出门经验丰富且机灵的媳妇和两个小丫头,再派四个有年纪跟车的,与袭人一起回家。这八个人工作职责明确:周瑞家的是领班,负责管理其他三人;两个小丫头专职服侍袭人;跟着出门的媳妇负责袭人与外面人员的联系,保证袭人不在“外人”面前抛头露脸;四个跟车的负责车辆交通与安全。在交通保障方面,她指示要派两辆车,一辆大车和一辆小车,大车由袭人、周瑞家的和跟着出门的媳妇坐,小车由丫头们坐。在衣着用具方面,她指示袭人衣服要鲜艳上乘,并且要包一大包袱衣裳,随时准备换穿。不仅衣裳要好,而且包衣裳的包袱也要好,手炉也要好,总之一切用具都必须是好的。王熙凤不仅嘱咐传话,而且还要亲自过目,检查袭人是否按照她的指示做了,是不是达到了她所要求的标准。在王熙凤的思想意识中,袭人是宝玉的丫环、准姨太,她回家看望病重的母亲,要显示出贾府的气派和富有,即使贾府的丫头也要有贾府的派头,要比别人家的丫头尊贵,无论是穿的、用的,都要比别人家的高贵。我们不管王熙凤出于什么目的,无论是为贾府争脸面,还是为了感动袭人让其更好地服侍宝玉,但在袭人回家这件事情上,王熙凤确实是操心费力,思虑周全!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性格是多重的、立体的,形象是丰满的。她是读者和红学家们褒贬、爱恨、纷争最多的人物,在她身上汇聚了人的善与恶、柔与刚、悲悯与狠毒等多重性格,成为多维度、多侧面的立体人物,为读者和《红楼梦》爱好者解读、研究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但是,读者在审美阅读过程中,往往被表象所遮蔽,只看到王熙凤狠毒、刻薄、贪财敛财、一味说笑、哄逗老太太开心高兴的一面,忽略了她关心姊妹生活,想方设法为其提供方便的一面。元春降旨,命宝玉、黛玉、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等姊妹搬入大观园居住,这是姐妹们求之不得的喜事,它既体现了贵妃娘娘的隆恩,又为姐妹们聚集在一起吟诗作赋、玩耍交流提供一个僻静安逸的场所。姐妹们居住在园子里,学习、玩耍在园子里,但一日三餐却要回到上房用餐,春秋天尚可,不冷不热,可是到了夏天和冬天,情况就不同了。夏日炎热,冬天寒冷。冬天天气寒冷,天又短,特别遇上刮风下雪恶劣天气,姐妹们更加遭罪,一天跑几个来回——一日三餐,顶风冒雪,空腹来,吸一肚子凉气,吃饱饭,凉气被压在肚子里,对身体不好;回到自己的住处,刚刚吃饭时的暖和气又被寒风吹跑了,忽寒忽暖,十分不好。因此,王熙凤建议贾母和王夫人在园子里建一食堂,专为园子里的姐妹们供应茶饭,消除姐妹们严寒酷暑中来回奔波之苦。这是王熙凤作为嫂子(李纨除外)和当家人对姐妹们的关心。按理说,李纨带领姑娘们来回跑,与王熙凤毫无利害关联,这些人当中,既没有王熙凤的女儿,也没有她的亲姊妹,她完全可以撂开手脚照章行事。王熙凤骨子里有一副热心肠,李纨与姑娘们来回奔波,虽与她没有利害关系,但她却为姐妹们着想,为了减少小姑子、小叔子的辛苦与不便,更为了小姑子、小叔子的身体健康,她不怕麻烦,不嫌多事,极力建议在园子里开设食堂。王熙凤为姐妹们周到细致的规划和实施,充分彰显了她女性情感细腻、柔情热肠的母爱情怀。

贾府家大业大,田产多,财源广,不仅亲戚朋友都想求得贾府的“施舍”,从中得到一星半点儿钱财,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或居住环境,而且皇宫中的太监也把目光聚焦在贾府等豪门官宦之家,他们以各种名目和方式到贾府索借银两。因此,打发外祟给贾府造成不小的经济压力,也成为贾府头疼而又棘手的问题。太监是宫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不男不女,既可以伺候皇上,也可以伺候皇后、娘娘。太监身份特殊,能量巨大,他们下传皇上、皇后、娘娘的旨意,上报文武百官的奏请,是连接主子与文武官员的“浮桥”,特别是备受主子宠信的太监和都太监,其言行会影响主子的喜怒哀乐,其建议会影响主子的决策,因此,其举手投足、言语表情都具神秘性、指向性。文武官员对其尊崇备至,惧怕三分。太监练就了高超的察言观色、辨别话意的能力以及超强的记忆能力,他能从主子的表情中判断出主子的心思,从主子和大臣只言片语的谈话中,还原谈话的主旨、要义,并一字不差地记在大脑中。太监拥有超敏锐的政治嗅觉,能够在别人没有任何察觉的情况下,预感到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太监的身份、工作的环境、承担的任务以及本身的特质,让所有的官员巴结、奉迎。大小官员都想与太监处理好关系,希望他能够在主子面前多为自己美言,或者至少不能进谗言;也希望他能够把对自己好的或者不好的消息,尽早传递给自己,以便根据情势采取相应措施:或感恩,或静观,或走关系、找门子,采取补救措施。官员们的巴结、奉迎、“孝敬”,让太监们找到了索贿、受贿的对象与路径,于是大小太监,根据自己的势力和能力,选择不同的对象,通过暗示、提醒、索要或者变相索要的形式,勒索钱财。贾府如同其他豪门府邸一样,也是太监们经常造访的地方。太监们“借”银子,少则几百两,多则千余两。虽然他们是来勒索,但是贾琏还要对他们笑脸相迎,好话说尽。如在“借”银态度稍有犹豫,言辞之间流露出半点儿不情愿之意,“公公”们的脸色就立刻阴沉下来。不知什么时候,他就会在主子面前说你几句坏话,贾琏对此十分为难。《红楼梦》第七十二回有一段王熙凤替贾琏应付夏太监借银的精彩片段。

一语未了,人回:“夏太府打发一个小内监来说话。”贾琏听了,忙皱眉头道:“又是什么话,一年他们也搬够了。”凤姐道:“你藏起来,等我见他,若是小事罢了,若是大事,我自有话回他。”贾琏便躲入内套间去。这里凤姐命人带进小太监来,让他椅子上坐了吃茶,因问何事。那小太监便说:“夏爷爷因今儿偶见一所房子,如今竟短二百两银子,打发我来问舅奶奶家里,有现成的银子暂借一二百,过一两日就送过来。”凤姐听了,笑道:“什么是送过来,有的是银子,只管先兑了去。改日等我们短了,再借去也是一样。”小太监道:“夏爷爷还说了,上两回还有一千二百两银子没送来,等今年年底下,自然一齐都送过来。”凤姐笑道:“你夏爷爷好小气,这也值得提在心上。我说一句话,不怕他多心,若都这样记清了还我们,不知还了多少了。只怕没有;若有,只管拿去。”因叫旺儿媳妇来,“出去不管那里先支二百两来。”旺儿媳妇会意,因笑道:“我因别处支不动,才来和奶奶支的。”凤姐道:“你们只会里头来要钱,叫你们外头算去就不能了。”说着叫平儿,“把我那两个金项圈拿出去,暂且压四百两银子。”平儿答应了,去了半日,果然拿了一个锦盒子来,里面两个锦袱包着。打开时,一个金累丝攒珠的,那珍珠都有莲子大小;一个点翠镶宝石的。两个都与宫中之物不离上下。一时拿去,果然拿了四百两银子来。凤姐命小太监打叠起一半,那一半命人与了旺儿媳妇,命他拿去办八月中秋的节。那小太监便告辞了,凤姐命人替他拿着银子,送出大门去了。这里贾琏出来,笑道:“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

《红楼梦》以个案的方式把王熙凤与太监斗智斗勇的情节描写得淋漓尽致。

太监巧借名目索要银两。夏太监偶然相中一所房子,想把它买下,就派小内监“注释6”到贾府“借银”二百两。读者要重视这样几个信息:第一,买房子置地是大事,应该思虑再三,准备充分。但夏太监却非如此,“偶见”一所房子,因喜欢便立刻买下。可见,买房子置地这等大事对“地位”显赫的太监来说是一件很随意的事情。第二,即使“借”银子,夏太监也无需亲自出面,只是派小太监前来传话,“拿”回银子即可。可见,夏太监的“势威”之大!第三,买房子是敛财的最好手段,贾府二百两、张府三百两、王府四百两、李府五百两……这样一所房子就买就了。第四,买房子也许是“借银”的托词或借口,敛财才是真正目的。夏太监“相中”的房子样式、地点、大小、价码,都无从知晓,夏太监筹集银子之后,是否购买,也就成了谜。因此,读者有理由相信,不排除夏太监以买房子为幌子进行敛财的可能。

凤姐略施小计应对太监。第一,她让贾琏躲藏起来,利用自己女性的特殊身份,把内心对太监无休止索借银两之事的怨恨和不满全部发泄出来。王熙凤充分利用女性身份和“好男不与女斗”的传统文化,表面满脸笑容,热情爽快,内心鄙视痛骂,她言语犀利,或正意反说,或反意正言,虽然给了你银子,但你拿着它如同拿着一个烫手的山芋。她言语中夹枪带棒,让你如同一个苍蝇在喉,吐不出,咽不下,难受至极!第二,与旺儿的媳妇演“双簧”,显示贾府虽然非常愿意“借”银子帮助夏太监购买房子,但心有余而力不足,贾府连准备中秋节的银两都没有着落,实则告知夏太监以后不要再打贾府的算盘了。第三,与平儿演“皮影戏”,彻底根除夏太监以后的妄想。王熙凤与旺儿媳妇唱双簧是哭穷,但是,偌大一个贾府连二百两银子拿不出来,也是难以令人置信的。既然夏太监派人来“借”银子,就不可能让他空手回去,只能让他以后永远不会再来。为了显示她对夏太监的重视,即使把自己的金项圈拿出去当了,也要“借”银两给夏太监。于是,王熙凤在假意批评旺儿媳妇“无能”之后,又当着小太监的面,把自己的心腹平儿叫来,指示她把自己的两个金项圈拿出,暂且押四百两银子。银子拿回来之后,她把二百两银子给了小太监,把另外二百两银子当着小太监的面交给了旺儿媳妇,命其置办中秋节的礼物。这样,她与旺儿媳妇唱的双簧戏,就天衣无缝,圆满地落幕了。第四,王熙凤与旺儿媳妇、平儿配合默契、榫接和谐。首先王熙凤让旺儿媳妇“不管那里”先支二百两银子来,表明王熙凤对夏太监“借”银的态度和重视,以及王熙凤清楚贾府目前没有银两的经济状况。接着,旺儿媳妇回明“我才因别处支不动,才来和奶奶支的”。表明别处没有银子,这样,王熙凤就和旺儿媳妇形成了一个闭合曲线,说明整个荣府已没有银子。接下来只好当东西筹银子了,于是,王熙凤命平儿把自己的两个珍贵的金项圈拿出去当了。平儿拿着金项圈出去是真,去当铺押银子是假。她拿着金项圈出去,向鸳鸯或者袭人说明情况,暂时放置在她处,以王熙凤的名义,向账房支领四百两银子,回去向王熙凤回明,金项圈已经当押出去。王熙凤这一系列的“表演”,如高水平的魔术,夏太监明知王熙凤是在作假,但他说不出假在何处。可以说,夏太监挨了“闷棍”,只觉疼痛,却无伤痕。第五,王熙凤拿夏太监开刀,其目的明确。夏守忠是六宫都太监,其官阶是太监中的最高品级四品,是太监中级别最高、权势最重之人,王熙凤如果能够通过这次不着斤两的言辞和高超的“演技”,断除夏太监今后索借银两的欲念,其影响不可低估。那些想在贾府身上打主意的太监,必然掂量“注释7”一下自己的分量,与夏太监做一番比对。王熙凤这种“斩首”策略,对那些习惯索借银两的太监形成了巨大震慑。第六,为贾琏进退留足了空间。虽然王熙凤的话语是说给小太监听的,戏是演给小太监看的,但最终是对夏太监的。小太监会把所听到、所看到的一切,原汁原味地汇报给他的上司夏太监。夏太监对王熙凤不着调的言行和不恭敬的态度虽有不满,但他也只能忍受,因为“好男不与女斗”,他更无法与王熙凤当面理论。如果夏太监意识到王熙凤不好惹,以后不再“自找没趣”。为挽回六宫都太监的颜面,他可能日后遇见贾琏,会向贾琏抱怨王熙凤刁蛮、不给面子。如果这样,贾琏也可以“她一个女人,别和她一般见识”为由搪塞过去。如果夏太监对此事耿耿于怀,不依不饶,特意找贾琏理论,贾琏可以佯装不知,装出恭敬和吃惊的表情,在夏太监跟前捶胸顿足批评王熙凤“不识好歹”,并放下狠话,回家一定仔细“审问”、严厉“教训”,给夏太监一个面子和下坡的台阶。总之,王熙凤站在前面,处理此事轻重皆宜;贾琏躲在后面,进退皆可。第七,王熙凤为何敢如此大胆对待夏太监。从“夏太府打发一个小内监来说话”和小内监说“夏爷爷因今儿偶见一所房子,如今竟短二百两银子……”的语境看,这个夏爷爷就是六宫都太监夏守忠。在太监系列中,夏守忠位高权重,官阶四品,是太监中最高职级。他谨言慎语,深沉威严,给人一种高深莫测之感。在此之前,夏守忠共出现过四次。

一日,正是贾政的生辰。宁、荣二处人丁,都齐集庆贺,热闹非常。忽有门吏忙忙进来,至席前报说:“有六宫都太监夏老爷降旨。”吓得贾赦、贾政等一干人不知是何消息,忙止了戏文,撤去酒席,摆香案启中门跪接。早见六宫都太监夏守忠乘马而至,前后左右又有许多内监跟从。那夏守忠也不曾负诏捧敕,至檐前下马,满面笑容走至厅上,南面而立,口内说:“特旨:立刻宣贾政入朝,在临敬殿陛见。”说毕,也不及吃茶,便乘马去了。(第十六回)

如今且说贾元春,因在宫中自编大观园题咏之后,忽想起那大观园中景致,自己幸过之后,贾政必定敬谨封锁,不敢使人进去骚扰,岂不寥落。况家中现有几个能诗会赋的姊妹,何不命他们进去居住,也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却又想到宝玉自幼在姊妹丛中长大,不比别的兄弟,若不命他进去,只怕他冷清了,一时不大畅快,未免贾母王夫人愁虑,须得也命他进园居住方妙。想毕,遂命太监夏守忠到荣府来下一道谕,命宝钗等人只管在园中居住,不可禁约封锢,命宝玉仍随进去读书。(第二十三回)

袭人又道:“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呢。还有端午儿的节礼也赏了。”说着命小丫头子来,将昨日所赐之物取了出来,只见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两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宝玉见了,喜不自胜……(第二十八回)

一语未了,人回:“夏太府打发一个小内监来说话。”贾琏听了,忙皱眉头道:“又是什么话,一年他们也搬够了。”凤姐道:“你藏起来,等我见他,若是小事罢了,若是大事,我自有话回他。”贾琏便躲入内套间去……这里贾琏出来,笑道:“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第七十二回)

第十六回明确写明六宫都太监夏守忠,第二十三回明确写明太监夏守忠,第二十八回只说是夏太监,是否是夏守忠不甚明确,从第七十二回“夏太府”、“夏爷爷”等语境判断,夏太监就是六宫都太监夏守忠。如果我们推定,第二十八回到贾府传达贾元春口谕的夏太监就是夏守忠,那么,我们可以由此得出两个基本结论:一是夏守忠深得贾元春信任,他愿意为贾元春办差效劳;二是贾元春深得皇上宠爱,是宫中有相当影响的“红”贵妃,否则她差遣不动六宫都太监夏守忠。由此可以推断,贾元春的言行对夏守忠形成巨大影响,贾元春是夏守忠巴结、逢迎的对象。王熙凤正是把控准了这一点,依仗贾元春在宫中的影响和对夏守忠形成的有效“箍约”,才敢对六宫都太监夏守忠表层恭敬、热情,潜层愤恨、抱怨,以及通过唱双簧“哭穷”、演皮影戏“难堪”,既给六宫都太监夏守忠“面子”,同时也让他难堪。王熙凤依恃贾元春的势威,对都太监夏守忠进行“敬压”,让他内心虽有怨恨,但嘴上却难以言说,达到在今后“借”银问题上,夏守忠会主动绕过贾府之目的。

贾府经济出现日渐衰退迹象,但绝对没有到王熙凤押当金项圈的程度。第七十二回有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语。

贾琏(向鸳鸯)说道:这两日因老太太的千秋,所有的几千两银子都使了。几处房租地税通在九月才得,这会子竟接不上。明儿又要送南安府里的礼,又要预备娘娘的重阳节礼,还有几家红白大礼,至少还得三二千两银子用,一时难去支借,俗语说,“求人不如求己。”说不得,姐姐担个不是,暂且把老太太查不着的金银家伙偷着运出一箱子来,暂押千数两银子支腾过去。不上半年的光景,银子来了,我就赎了交还,断不能叫姐姐落不是。

王熙凤(对旺儿媳妇)说道:前儿老太太生日,太太急了两个月,想不出法儿来,还是我提了一句,后楼上现有些没要紧的大铜锡家伙四五箱子,拿去弄了三百两银子,才把太太遮羞礼儿搪塞过去了。我是你们知道的,那一个金自鸣钟卖了五百六十两银子。没有半个月,大事小事倒有十来件,白填在里头。今儿外头也短住了,不知是谁的主意,搜寻上老太太了。明儿再过一年,各人搜寻到头面衣服,可就好了!

这两段话虽然都是叙说贾府经济紧张,但侧重点各有不同。第一段话是从宏观的视角叙说贾府日常开支巨大,资金暂时出现困难,需要转借腾挪。但并不是没有资金来源的去处,房租地税九月份收上来之后,立刻就能还上。这里传递出两个信息,一是贾府确实出现了“前手不接后手”的迹象;二是贾府依旧爱面子、讲排场,东挪西凑,艰难地支撑故有的做派。第二段话是从微观视角叙说贾府经济的紧张程度。王夫人和王熙凤靠变卖铜锡家伙和日用器具筹措银两为老太太祝寿,一方面透射出贾府的经济日渐拮据,另一方面,读者也不能被表象所蒙蔽,贾府没有真正到靠变卖废铜烂铁过日子的地步。贾母八十大寿,儿孙理当准备丰厚的寿礼。《红楼梦》选取王夫人和王熙凤筹措贾母寿礼的细节,就表层看来,是突出贾府经济的拮据。王夫人在荣府当家多年,经手的银子成千上万,自己的月例、丈夫的薪水,难道连婆婆的寿礼都拿不出,非要着急上火,靠变卖废铜烂铁来筹措寿礼银两吗?当然不是,王夫人的积蓄丰厚,即使后来家道衰落,癞头和尚送“玉”给宝玉,要一万两银子谢银,王夫人说:“放心,横竖折变的出来。”可见王夫人家资丰厚。同样,王熙凤也不是穷到了连老祖宗的寿礼也拿不出的地步,她只是把女人们的月例拿出去放贷这一项,一年就生出上千的银子。所以说,靠变卖家什物品筹措老太太的生日寿礼是表象。就深层来说,传递出当家人与非当家人办老祖宗生日寿礼的银两来源不同。老祖宗生日,王夫人、邢夫人身份、地位相同,所送寿礼的规格、数量必须相同。同样的道理,李纨和王熙凤所送寿礼也必须规格、数量相同。文本描写当家人王夫人和王熙凤变卖铜锡器皿筹措老太太生日寿礼银两,引发读者思考非当家人邢夫人和李纨如何筹措贾母生日寿礼银两,这实际上反映出当家与不当家筹措银两途径的不同,从而揭示贾府当家人王熙凤化公为私,以各种方式、各种名目吞噬公有财产的事实。

同类推荐
  • 孟子(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孟子(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孟子,是战国时期邹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他是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宗师。此书以孟子的生平为经,着重写了影响孟子思想进程转变的大大小小的故事和事件。通过对其生平的了解,增强对历史文化的了解。
  • 我是刘慈欣

    我是刘慈欣

    为方便更多人理解刘慈欣笔下的科幻世界,我们将近年来关于刘慈欣的研究文字、对话访谈、新闻报道,甚至是网友的议论,汇总编成《刘慈欣现象观察丛书》,分为《我是刘慈欣》《为什么是刘慈欣》两种。《我是刘慈欣》一书,包括刘慈欣本人的创作谈、媒体的访谈,以及他人眼中的刘慈欣印象,试图还原一个立体真实的刘慈欣。
  • 遥远的过去

    遥远的过去

    本书不仅讲述了契诃夫写作和成名的过程,同时透露了契诃夫漂亮的妹妹(即本书作者)为什么终身未嫁,为什么契诃夫自己的婚姻在去世前几年的41岁才降临,更描绘了契诃夫的极其独特和吸引人的天性。
  • 经历历史——克林顿权力与生活

    经历历史——克林顿权力与生活

    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个女人,一个成功的女人背后同样也站着一个男人。虽然克林顿已不再担任美国总统了,他的身份发生了巨大改变,从总统变成了一位女议员的丈夫。但他的一举一动将继续受到人们的热切关注。本书引用了许多资料,从不同侧面介绍了克林顿台前幕后的一些生活,展示了这位美国前总统从苦难童年到总统的艰辛历程。
  • 宗庆后为什么能

    宗庆后为什么能

    平民出身,笑傲商海,草根首富源于厚积薄发;40才起步,60成首富,起得晚未必就赶不上集!究竟是什么让娃哈哈在严酷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宗庆后又为什么能够成为万人瞩目的中国首富?让我们跟随本书来探究一下他的成功奥秘吧。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三界英雄录

    三界英雄录

    简述:吴忧被奸人所害落入冥界,因辱骂卞城阎君黄巢被判处炮烙之刑,在京观大狱绝望之中得到义军解救,幸亏好汉赵毅相助找到已变成厉鬼的女儿吴笑。在孤幼园里,吴笑失手打碎蒿里相公的七彩琉璃盏,吴忧无奈之下只能投身修罗场做了帝君殿斗奴。修罗场厮杀残酷激烈,吴忧幸而遇见李青木,他两个意气相投,携手应战,各路英雄就此展开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有诗评道——逍遥赋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可报天。始皇东游求长生,汉武西征不归田。周郎诸葛长歌行,赤地千里尽硝烟。黄巢唱罢菊花赋,冲天杀气透长安。闯王又提青锋剑,三桂尽献山海关。寸头百姓蜂拥起,尸积累累报平安。耆寡孤啼无所依,王公金帐对爵酣。枭雄英雄争来辩,血盈江湖无人担。功名财帛使人醉,美色佳肴更生欢。笑谈多少风云事,不见刘曹心不甘。王旗所至无乐土,青书埋骨辨忠奸。孤身远去三界外,逍遥国里逍遥仙。
  • 仙网时代

    仙网时代

    人仙同途,仙不仅仅是以人的模样创造出来,而且人的活动也深深的影响着仙界,现实世界发生的一切也必将在仙界有所投射。这是一个仙界现代化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仙修道缘

    仙修道缘

    仙凡皆是水月天修真忘我忘岁年道心枉为存万世缘起共赴道修仙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寻寻觅觅等到你

    寻寻觅觅等到你

    咳咳,这本书聊的是一个美腻高冷的女学霸,突然有一天遇到了一个更更更学霸的人时,两个人的斗智斗勇和一些个小恩爱。(ps:女主慢热,到绝不是没有情商。男主也是高冷,单对女主还是有一些腹黑的~~(?>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纸上的安静

    纸上的安静

    本书收集了包含《鲁中平原》、《杂章》、《寂静》、《关于摄影家陈某》、《安静,安静》、《丧失》等多余部诗歌。
  • 霸道总裁的绝色娇妻

    霸道总裁的绝色娇妻

    “许伊伊,谁允许你对其它男生范花痴的!”“许伊伊,我告诉你除了我,你敢再看其它男生一眼,我就让他从此消失在这个世界上。”“许伊伊,你要是不把本少爷伺候好了,你就别想下床了”“许伊伊,嫁给我吧”“不然……我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