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79200000007

第7章 第六辑:不做欲望的蠢人

面对荣誉,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要懂得珍惜荣誉,也要为自己争取荣誉,但不能被荣誉打垮,不能被荣誉所累。欲望太多的结果,就使自己不满足、不知足,甚至憎恨别人所拥有的、或嫉妒别人比我们更多,以致心里产生忧愁、愤怒和不平衡。欲望太多,就会导致心理贫穷!而一个心理贫穷的人,还有什么好日子可过呢?

不能让名利蒙了双眼

面对荣誉,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要懂得珍惜荣誉,也要为自己争取荣誉,但不能被荣誉打垮,不能被荣誉所累。

人心容易陷溺于荣誉的追求,特别强烈,因为荣誉总被认为是本身自足的善,是一切行为所趋赴的最后目的,而我们获得荣誉与财富,不像获得感官快乐那样立刻就有苦闷与悔恨相随。反之,荣誉、财富只会加强我们想要增加荣誉、财富的欲望。

但是,当一个人的希望一旦感到沮丧时,极大的苦恼便跟着产生。荣誉还妄想掩饰迷乱的大灾大难时的心情,而这种不可避免的命运所引起的苦痛又是真实地感觉得到的,如果他当时立即用哀号来发泄他的恐怖、苦痛和绝望,使自己感到舒畅一点,那么,他就会是一个庸俗的人。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事业有成的人,他们常常在各种名誉下,生活得很苦很累,失去了常人生活的乐趣,总是想着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这就像给自己带上了名誉的枷锁,失去了生活的自由,也失去了生命的本真。

阿力克是一名长跑冠军,他极看重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阿力克在得了胃病后,不愿告诉他人,也不去及时诊治,将病情当成秘密一样倍加守护,惟恐自己给人留下一个弱者的印象。

终于有一天,阿力克再也挺不住了,被家人送往医院。三天后,他便离开了人世。

主治医生说他不是死于劳累,而是被自己名气累死的。

名誉毕竟是人的身外之物,虽然很重要,但是,人的生命更重要。为了追求名誉,而影响、损害健康,甚至送掉性命,这是舍本逐末,是最愚蠢的选择。

面对荣誉,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要懂得珍惜荣誉,也要为自己争取荣誉,但不能被荣誉打垮,不能被荣誉所累,否则,当你被虚名所累时,你就逃不脱荣誉的怪圈了。

但是,对名声的追逐却还是大有人在。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谁也不想默默无闻地活一辈子。自古以来胸怀大志者多把求名、求官、求利当做终生奋斗的三大目标。二者能得其一,对一般人来说已经终生无憾;若能尽遂人愿,更是幸运之至。然而,从辩证法角度看。有取必有舍,有进必有退,就是说有一得必有一失,任何获取都需要付出代价。问题在于,付出的值不值得,为了公众事业、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为了自我人格的完善,付出多少都值。否则,付出越多越可悲。因此,我们不能够让名利遮住眼。

客观地说,求名并非坏事。一个人有名誉感就有了进取的动力,有名誉感的人同时也有羞耻感,不想玷污自己的名声。但是,什么事都不能过于追求,若是过分追求,又不能达到,如果求名心太切,有时就容易产生邪念、走错路。结果名誉没求到,反倒臭名远扬,遗臭万年。君子求善名,走善道,行善事。小人求虚名,弃君子之道,做小人勾当。古今中外,为求虚名不择于段,最终身败名裂的例子很多,确实发人深思。有的人已小有名气,还想名声大震,于是邪念膨胀,连原有的名气也遭人怀疑,更是可悲。

在中世纪的意大利,有一个叫塔尔达利亚的数学家,在国内的数学擂台赛上享有“不可战胜者”的盛誉。他经过自己的苦心钻研,找到了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这时,有个叫卡尔丹诺的找到了他,声称自己有千万项发明,只有三次方程式对他是不解之谜。善良的塔尔达利亚被哄骗了,把自己的新发现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他。谁知,几天后,卡尔丹诺以自己的名义发表了一篇论文,阐述了三次方程的新解法,将成果据为已有。他的做法虽然在相当一个时期内欺瞒了人们,但真相终究还是大白于天下。现在,卡尔丹诺的名字在数学史上已经成了科学骗子的代名词。

唐朝诗人宋之问,有一外甥叫刘希夷,很有才华,是年轻有为的诗人。一日,刘希夷写了一首诗,曰《代白头吟》,到宋之问家中请舅舅指点。当希夷诵到“古人无复洛阳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宋情不自禁地连连称好。忙问此诗可曾给他人看过,希夷告诉他刚刚写完,还不曾与人看。宋之问便说:“你这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句,着实令人喜爱,若他人不曾看过,让与我吧。”

希夷言道:“此二句乃我诗中之眼,若去之,全诗无味,万万不可。”

晚上,宋之问睡不着觉,翻来覆去只是念这两句诗:心中暗想,此诗一面世,便是千古绝唱,一定要想法据为已有。于是起了歹意。命手下人将希夷害死。后来,宋之问获罪,先被流放到钦州,又被皇上勒令自杀,天下文人闻之无不称快!刘禹锡说:“宋之问该死,这是天之报应。”

宋之问、卡尔丹诺等也并非无能之辈,在他们各自的领域里都是很有建树的人。就宋之问来说,纵不夺刘希夷之诗,也已然名扬天下。可悲的是,人心不足,欲尤止境!俗话说,财迷心窍,岂不知名也能迷住心窍。一旦被迷,就会使原来还有一些才华的“聪明人”变得糊里糊涂,使原来还很清高的文化人变得既不“清”也不“高”,做起连普通人都不齿的肮脏事情,以致弄巧成拙,美名变成恶名。

求名并无过错,关键是不要死死盯住不放,盯花了眼。那样,必然要走上沽名钓誉,欺世盗名之路。

如果你也是一个爱追逐名利之人,在追逐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真正的付出,要光明正大,不能耍阴谋诡计,否则,名利的锁链就会锁住你。

节制自己的贪欲

人的私心、贪婪、嫉妒,常使人跌倒在自己“恶念”的祸害里。

一群鸫鸟准备飞到樱桃园里偷吃樱桃树上的果子。

临行前,领头的鸫鸟说:“大家一定要记住,樱桃果子虽然好吃,但我们不能太贪,因为在樱桃园里呆久了,就会被守园人发现,那时我们就有性命之忧了。”

“这么罗嗦,谁不知道这个道理,讨厌!”一只叫娜娜的鸫鸟在底下轻声嘀咕道。

樱桃园里,一颗颗红红的樱桃挂在枝头,领头的鸫鸟带领大家趁看园人打盹的时候偷偷地溜进了园里,一个个贪婪地偷吃起樱桃来。

吃了一会儿,领头的鸫鸟轻拍了一下翅膀,示意大家该走了,于是,鸫鸟们恋恋不舍地飞出了樱桃园。

只有那只叫娜娜的鸫鸟还在埋头大吃,因为樱桃实在是太好吃了,以至于它见其他伙伴们都已飞走,还是决定留在园里,想吃过痛快后再走。

守园人醒来后,发现了正在偷吃樱桃的鸫鸟娜娜,就用捕鸟网逮住了它。

鸫鸟娜娜在临死前感叹道:“我真蠢啊,为了一点口福,竟然把性命都搭上了。”

人类中也不乏类似鸫鸟娜娜这样的人,这了一点蝇头小利,不惜铤身走险,最终葬送了自己的生命。所以,节制自己的欲望,清白做人,才能活得快乐,长久。

从前,有两位很虔诚、很要好的教徒,决定一起到遥远的圣山朝圣。两人背上行囊、风尘仆仆地上路,誓言不达圣山朝拜,绝不返家。

两位教徒走啊走,走了两个多星期之后,遇见一位白发年长的圣者。这圣者看到这两位如此虔诚的教徒千里迢迢要前往圣山朝圣,就十分感动地告诉他们:“从这里距离圣山还有十天的脚程,但是很遗憾,我在这十字路口就要和你们分手了,而在分手前,我要送给你们一个礼物!什么礼物呢?就是你们当中一个人先许愿,他的愿望一定会马上实现;而第二个人,就可以得到那愿望的两倍!”

此时,其中一教徒心里一想:“这太棒了,我已经知道我想要许什么愿,但我不要先讲,因为如果我先许愿,我就吃亏了,他就可以有双倍的礼物!不行!”而另外一教徒也自忖:“我怎么可以先讲,让我的朋友获得加倍的礼物呢?”于是,两位教徒就开始客气起来,“你先讲嘛!”“你比较年长,你先许愿吧!”“不,应该你先许愿!”两位教徒彼此推来推去。“客套地”推辞一番后,两人就开始不耐烦起来,气氛也变了:“你干嘛!你先讲啊!”“为什么我先讲?我才不要呢!”

两人推到最后,其中一人生气了,大声说道:“喂,你真是个不识相、不知好歹的人,你再不许愿的话,我就把你的狗腿打断、把你掐死!”

另外一人一听,没有想到他的朋友居然变脸,竟然来恐吓自己!于是想,你这么无情无义,我也不必对你太有情有义!我没办法得到的东西,你也休想得到!于是,这教徒干脆把心一横,狠心地说道:“好,我先许愿!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瞎掉!”

很快地,这位教徒的一个眼睛马上瞎掉,而与他同行的好朋友,也立刻两个眼睛都瞎掉!

原本这是一件十分美好的礼物,可以使两位好朋友互相共享,但是人的“贪念”与“嫉妒”,左右了心中的情绪。所以使得“祝福”变成“诅咒”、使“好友”变成“仇敌”,更是让原来可以“双赢”的事,变成两人瞎眼的“双输”!

在巴拉圭有一对即将结婚的未婚夫妻,很高兴地大喊大叫、相互拥抱,因为他们中了一张“高额彩券”,奖金是七万五千美金。

可是,这对马上要结婚的新人,在中奖后的第二天,就为了“谁该拥有这笔意外之财”而闹翻了,两人大吵一架,并不惜撕破脸、闹上法庭。为什么呢?因为这张彩券当时是握在未婚妻的手中,但是未婚夫则气愤地告诉法官:“那张彩券是我买的,后来她把彩券放入她的皮包内,但我也没说什么,因为她是我的未婚妻嘛!可是,她竟然这么无耻、不要脸,居然敢说彩券是她的,是她买的!”

这对未婚夫妻在公堂上大声吵闹,丝毫不让步,所以也让法官伤透脑筋。最后,法官下令,在尚未确定“谁是谁非”之时,发行彩券单位暂时不准发出这笔奖金!而两位原本马上要结婚的佳偶,因争夺奖券的归属而变成怨偶,双方也决定取消婚约。

可见,人的私心、贪婪、嫉妒,常使人跌倒在自己“恶念”的祸害里。

事实上,我们所拥有的,并不是太少,而是欲望太多。欲望太多的结果,就使自己不满足、不知足,甚至憎恨别人所拥有的、或嫉妒别人比我们更多,以致心里产生忧愁、愤怒和不平衡。欲望太多,就会导致心理贫穷!而一个心理贫穷的人,还有什么好日子可过呢?

过自给自足的生活

那些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的人,才是真正高贵的人。

生活中,懂得“知足”的人大多也是勤劳的,能通过自己劳动所得来生活的人。但是,也有极少一部分人在惰性的驱使下,依靠别人而生活。他们不劳动,只是靠乞求和别人的同情而维持自己的生计,这样的人其所作所为是不值得我们学习的。那些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的人,才是真正高贵的人。

在北美洲西北角有一个岛屿,东面是加拿大,西面是白令海峡,南北分别是浩瀚的太平洋和寒冷的北冰洋。因为这个岛屿布满了森林,所以吸引了大量的鸟类来此居住,其中被土著人称为“慈悲鸟”的鸟类数量最多。之所以称它们为慈悲鸟,是因为它们在抚养幼鸟时,只要听到发出和幼鸟相同的“饿啊饿啊”的叫声,成年的慈悲鸟便会将口里的食物向叫声方向投去。叫声越大越频繁,它们捕食便越勤。慈悲鸟不停工作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拥有一颗慈悲的心。

生活在那里的一部分土著人,很快打起了慈悲鸟的主意,他们利用慈悲鸟的慈悲心,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这些人学着幼鸟的叫声,整天坐在一块地毯旁边,不停地叫着“饿啊饿啊”,于是便有无数的慈悲鸟飞来投掷食物。等地毯上堆满了鱼虾和蛤蜊,他们便满意地打包回家了。这些人将一部分食物拿去换钱,一部分留下自己吃,很快便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会坐在那里等待慈悲鸟投掷食物,绝大部分人不屑于那样做,而是坚持亲自下海捕鱼来养活家人。他们认为哪怕是辛苦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话,日子过得会很坦然。还有一部分人,他们认为:学幼鸟的叫声来欺骗慈悲鸟是不道德的,而且慈悲鸟因为整天要“照顾”喊“饿”的人,来不及照顾幼鸟,致使许多幼鸟饿死了。为了不让慈悲鸟灭绝,他们便用自己捕来的食物喂养幼鸟。

后来,岛上渐渐形成了三类人:第一类人专靠慈悲鸟施舍生活;第二类人为自给自足型;第三类人不但自给自足,还要喂鸟,担当起保护慈悲鸟的重任。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突然有一天,一场大火毁掉了岛上的森林,慈悲鸟被迫迁走了,从此很多人的生活便乱了套:第一类人因为习惯了慈悲鸟的施舍,他们除了会喊饿外,再也不会干别的事情,于是便跑到大街上继续喊饿;第三类人因为习惯了给幼鸟提供食物,而岛上的慈悲鸟已迁走,没有幼鸟喂养,于是他们便将慈悲心给了那些在大街上喊饿的人;第二类人依然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这个岛便是今天美国的阿拉斯加州。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阿拉斯加州的人分为三类,绝大多数人都属于其中之一。他们或自给自足,过着舒心的日子;或象慈悲鸟一样“慈悲为怀”,在努力工作的同时,还接济别人;或象阿拉斯加的乞丐一样,不管是否身强力壮,一律不愿劳动,乞讨为生。

问问自己,你是哪一种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结局。如果不想让自己成为靠慈悲鸟养活的人,你就要向第三种人学习,或是努力做第二种人。

摈弃自私的心理

我们应该时时反省自己,一旦发现自己有私心,要立即摈除它,否则,私心反过来就会害了你。

“青青,产品说明书我怎么也写不好,你帮帮我好吗?”

“对不起,没看到我正在玩游戏吗?你还是去问问经理吧。”

“带我们去福利院做义工?我不去!我在家里从来就没有干过家务活,还跑到那种地方吃苦呀!”

“向灾区捐款?我没有!我想吃顿麦当劳的钱都不富裕呢。”

……

以上这种种言行,都是自私的表现。自私的人由于时时、处处、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与人交往时总是斤斤计较,绝不吃一丁点儿亏,也不愿意有一丁点的付出,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受人欢迎,人们会因为他的自私自利的坏品质而疏远他,孤立他。

著名作家萨克雷在《名利场》一书中说:“在一切使人格堕落的不道德的行为中,自私是最可恨的,是最可耻的。”自私自利的人,往往没有同情心、爱心、利他心,这些人只管自己,从不顾及他人,但是这些只知自爱,却不知道爱人的人,最终总是没有好结局。

从前有个国王,非常宠爱他的儿子。这位年轻的王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要什么有什么。可是,他从来没有开心地笑过一回,常常愁眉紧锁,郁郁寡欢。

有一天,一位魔术师走进王宫对国王说,他能让王子快乐起来。国王兴奋地说:“如果你能办成这件事,宫里的金银财宝你随便拿。”

魔术师带着王子进了一间秘室,他用白色的东西在一张纸上涂了些笔画,然后交给王子,并嘱咐他点亮蜡烛,看纸上会出现什么。说完,魔术师走开了。

年轻的王子在烛光的映照下,看见那些白色的字迹化作美丽的绿色,变成这样几个字:与他们分享你喜欢的东西。

王子依此去做,不久,他果然成为了一个快乐的少年。

没有私心、学会分享是王子变得快乐的原因。有关专家认为:念头。私心是由于过分看重自我的私名和私利而产生的。私心是万恶之因,也是万错之源。它使自我只求满足一己之私利,片面追求自我的名誉和地位,而置他人的利益甚至生命于不顾;它使团体为迎合小团体成员的狭隘名利之心,而置社会整体利益于脑后。

一般情况下,私心有两种表现形式,即赤裸裸的私心与伪装成“公心”的私心。

赤裸裸的私心是恶劣的,但易为人们所识别和制止,因而对社会的危害性并不十分严重。伪装成“公心”的私心是狡诈的,具有很大的迷惑性、欺骗性和危害性。私心与公心本来是相互排斥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两者却可能奇妙地处于同一,融为一体,私心往往假公心之名而到处招摇撞骗。假公济私者,总是编造种种理由,力图使一切卑鄙的伎俩、丑恶的行径、肮脏的交易、罪恶的勾当都披上“合理”、“合法”的外衣。隐伏在公心之中的私心,其骗人之深、流行之易、危害之烈,是赤裸裸的私心所望尘莫及的。

另外,私心还是一种执我情感。执我情感是一种过于执自我之私名的消极情感。私情具有两重性,它既是维系友谊的情缕纽带,又是阻碍理性行使其正当权利的沉重包袱,是一种不易消除的致错因素。私情可能压倒理性,代替原则,从而出现众多的不正常现象。这些不良现象又会影响我们个人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时时反省自己,一旦发现自己有私心,要立即摈除它,否则,私心反过来就会害了你。

在利益面前要克制自己

贪婪是一枚“苦果”,谁采摘了它,谁就会受到惩罚。下面这个寓言故事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在寒冷的北极冰原上,一位因纽特人在坚硬的冰上凿了一个洞,然后把随身携带的一把锋利的刀的刀柄埋进洞里,让刀刃露出洞口,并在刀刃上涂抹一层鲜血,最后用冰块把刀子埋好。

不一会儿,寒冷的天气就把这个小雪堆冻成了一个冰疙瘩。因纽特人满意地看看冰疙瘩,并往上面洒了一点雪,便转身回家了。

因纽特人走后不久,一只饥饿的狼闻到了血腥味,它很快就找到了冰疙瘩,狼以为冰疙瘩里是一只因受伤而死去的小动物,于是便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舌头舔冰堆上的血迹,它希望将冰堆舔开,以刨出埋在里面的食物。

一会儿,狼就舔到了刀尖,但这时,它的舌头因为舔了冰块的原因,已经被冰得麻木了,没有了知觉,但狼的嗅觉并没有受到干扰,它闻到的血腥味越来越浓。狼欣喜若狂,它认为美味的食物就要到嘴了,于是舔食冰块的速度越来越快。

饿狼的舌头在刀尖上舔来舔去,它自己的血越流越多,血腥味又刺激着它更加疯狂地卖力地舔下去。

最后,失血过多的狼倒在了冰雪里,就在奄奄一息时,因纽特人来到了狼的身边。

“你太残忍、太卑鄙了!竟然用如此下流的手段来对付我。”饿狼挣扎着,用最后一丝力气对因纽特人说。

“不,不是我残忍,而是你太愚蠢,你是死在你自己的贪欲下的。”因纽特人说完,把剩下最后一口气的狼扔到了狗拉的雪撬上。

贪婪是一颗“毒瘤”,不知足的人只想着怎样去拥有更多,却没有想到在得到的同时也会失去。如果在利益面前不知道克制自己,而是一味疯狂的索取,那么最终会为自己的贪婪付出沉重的代价。

贪婪是一枚“苦果”,谁采摘了它,谁就会受到惩罚。下面这个寓言故事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小猴从梅花鹿的家门口经过时,梅花鹿给了它一大把豆子,小猴高兴的捧着豆子往家里走去。

半路上,小猴发现路旁长着一棵花生苗,小猴想:“这棵花生苗上肯定结了不少花生,我一定要把它拔起来。”可是小猴手里捧着豆子,身上又没有口袋,怎么办呢?想来想去,小猴只好把手里的豆子放在身后的一块大石头上。自己转身去拔那棵花生苗,由于土很硬 ,小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花生苗拔起来,可拔起来的花生苗却令小猴大失所望,原来还不到花生成熟的季节,花生苗上一个花生都没有。

小猴懊恼的扔掉花生苗,待它转身去拿青石板上的豆子时,才发现豆子已被躲在青石板下的小松鼠偷吃了个精光。

不要太羡慕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如果你抵挡不住诱惑,就有可能失去已拥有的一切,而最终落得个两手空空。

少一分物欲,多一分安宁

如你想获得内心的安宁,就要尽量减少物质上的诱惑,不要过分贪恋物质。

在某地流传着一个扫地和尚的故事。

说的是一座县城里,有一位老和尚,每天天蒙蒙亮的时候,就开始扫地,从寺院扫到寺外,从大街扫到城外,一直扫出离城十几里。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小城里的年轻人,从小就看见这个老和尚在扫地。那些做了爷爷的,从小也看见这个老和尚在扫地。老和尚虽然很老很老了,就像一株古老的松树,不见它再抽枝发芽,可也不再见衰老。

有一天老和尚坐在蒲团上,安然圆寂了,可小城里的人谁也不知道他活了多少岁。过了若干年,一位长者走过城外的一座小桥,见桥石上镌着字,字迹大都磨损,老者仔细辨认,才知道石上镌着的正是那位老和尚的传记。根据老和尚遗留的度牒记载推算,他享年137岁。

据说军阀孙传芳部队有一位将军在这小城扎营时,突然起意要放下屠刀,恳求老和尚收他为佛门弟子。这位将军丢下他的兵丁,拿着扫把,跟在老和尚的身后扫地。老和尚心中自是了然,向他唱了一首偈:

扫地扫地扫心地,

心地不扫空扫地。

人人都把心地扫,

世上无处不净地。

现代人也许会讥笑这位老和尚除了扫地,扫地,还是扫地,生活太平淡、太清苦、太寂寞。其实这位老和尚就是在这平淡中,给小城扫出了一片净土,为自己扫出了心中的清净,扫出了137岁高寿,谁能说这平淡不是人生智慧的提炼?这个故事就说明了平淡对人心清静的重要。

法国杰出的启蒙哲学家卢梭认为现代人物欲太盛,他说:“十岁时被点心、二十岁被恋人、三十岁被快乐、四十岁被野心、五十岁是因为物欲太盛。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欲望。除了生存的欲望以外,人还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是促进社会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动力。可是,欲望是无止境的,尤其是现代社会物欲更具诱惑力,如果管不住自己的欲望,任它随心所欲,就必然会给人带来痛苦和不幸。

有位老总在自己的名片上印上“自由人”。有人问他何故要给自己加上这么个头衔,他说:“我现在离了婚,无牵无挂,在公司里我说了算,在外面可以随心所欲。”他的话语刚落,包里的手机就响了。他掏出手机听了不大一会儿,脸色骤变,匆匆向别人告辞说: “有人把我告了,我得马上到工商局去一趟。”其实,一个人自由不自由,不在于随心所欲,而在于能时时顺心尽意。”这位老总虽然有权有钱,可以随心所欲,但这一切并不等于自由。因为别人告他,除了诬陷之外,八成与自己随心所欲有关。

哲人说:“人的自由并不仅仅是在于做他愿意做的事,而在于永远做他不愿做的事。”这句话提醒人们,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的,有规则的。有了行为的不自由,才能获得精神上的真正自由。精神自由的人,大多能慎物节缘,自甘平淡,保持一种宁静的超然心境。做起事来,不慌不忙,不躁不乱,井然有序。面对外界的各种变化不惊不惧,不愠不怒,不暴不躁。面对物质引诱,心不动,手不痒。没有小肚鸡肠带来的烦恼,没有功名利禄的拖累。活得轻松,过得自在。

如果一个人有太多的物欲和虚荣心,那么他在行走时,就会因这些重负而寸步难行。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作衣服,就一个人到山中居住了。

后来他想到当他要洗衣服的时候,他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当作衣服,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修道者,于是毫不犹豫地就给了他一块布,当作换洗用的衣服。

当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后,他发觉在他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他无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赶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一只猫来饲养。

得到了一只猫之后,他又想到了“猫要吃什么呢?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总不能跟我一样只吃一些水果与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头乳牛,这样子那只猫就可以靠牛奶维生。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觉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只母牛,于是他又回到村庄中,他找到了一个单身汉,就带着这无家可归的单身汉到山中居住,帮他照顾乳牛。

那个单身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跟修道者抱怨说:“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太太,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

修道者想一想也是有道理,他不能强迫别人一定要跟他一样,过着禁欲苦行的生活。于是同意让单身汉回村庄里找个好女孩成立一个家庭。单身汉回村庄娶回一个妻子,10个月后他们就生了一个小孩……这个故事就这样继续演变下去,大家可能都猜到了,到了后来,整个村庄都搬到山上去了。一个人如果物欲太盛,那么他的心就永远难以平静,也就谈不上修身养性了。所以,如你想获得内心的安宁,就要尽量减少物质上的诱惑,不要过分贪恋物质。

花钱要合理而有节制

我们在花每一分钱之前,都要仔细考虑一下这一分钱是否该花,是否花在实处,不要让支出超过收入。

对于成年人来说,几乎每天都要花钱,上班坐车要花钱,打电话要花钱,买衣服要花钱……总之,每天自起床之后,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与钱有关。所以,如何花钱是大有学问的。

居家过日子,如果我们对自己的支出不加注意并采取有效的控制办法,那么,再多的钱也有可能无法满足我们的日常开支;相反,如果注意合理支出,并有所节制,那么较少的钱也能应付开支。所以,我们在花每一分钱之前,都要仔细考虑一下这一分钱是否该花,是否花在实处,不要让支出超过收入。否则,你就有可能陷入债务的“泥潭”。

我们常为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而深受困扰。总以为用钱可以解决一切,获得一切,有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而欲望是无穷无尽的,能够让自己完全满足的时候很少。

生活中一部分人已经形成了一种浪费的习惯。事实上,其中的许多支出是不必要的,我们可以尽量减少支出,对那些没有用处或暂时不用的东西,即使价格便宜也不要买。

有人去朋友家玩,发现朋友家的阳台上堆满了一种拳头大小的瓦罐,便问朋友原因。

“我去早市,看见这种小瓦罐的价格很便宜,便都买了下来了。因为是包圆,所以老板每个瓦罐都少收一毛钱。这不,几十个瓦罐,全买下就节省了好几块钱,多划算啊!” 朋友高兴地说。

“可是,这瓦罐你用来腌菜吧,嫌小;装油盐吧,又没盖子,不卫生。你拿它能派上什么用场呢?”这人百思不得其解,再一次问朋友。

“哦,……拿它做什么用,我倒是还没有想过。因为它便宜嘛,所以我就全部买下了。”朋友依然一脸的高兴。

在生活中,我们有很大一部分钱就是这样被消耗掉的。虽然有些东西很便宜,但如果对我们没有用处,买了便是一种浪费。但有些人并不明白这个道理,还以为自己拣了个大便宜,白白地“赚”了几块钱,而没有好好想想,自己为了这些“便宜货”“赚”了那几块钱,而为此花费了数倍或数十倍的钱。

因此,面对“便宜货”也要谨慎,能不花时绝不多花一分钱。另外,还有必要把一切的开支作个预算,切记不要用尽储蓄的70%,因为那是你在特殊情况下惟一的生活来源。

生活中,聪明的人懂得:会赚钱的同时,学会合理而有节制地开支是更重要的一课。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合理而又有节制的开支呢?下面是我们的建议:

第一,编写预算。编制预算应视为个人日常生活计划的一环,比如年内休闲旅游计划或一周内购物金额,花费多少都与你的生活计划和质量有关。

预算的编制也应注重实际可行性和弹性。但是也不宜把预算定得死死的,万一临时有什么急事,或者是碰到好朋友生日,你临时想起,超支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预算应有某种程度的弹性。

其次,预算的编制也要注意意外的开销。例如医药费或临时开支,虽然金额大小难定,但应在能力范围内列入意外开销,以免到了月底捉襟见肘。

第二,准确记账。每日记账才能落实预算的规划。不论平时购物或出门旅游,都不能忽略记账的重要性。有账目可查,预算才可能有效控制。

编制预算只是“节流”的构想,执行是否彻底应从每日、每月的记账本上自我检查。编了预算,势必要按实情记账,否则预算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第三,把钱花在刀刃上。谁都愿意少花钱多办事。用同样的钱,如果计划得当,就可以获得额外收益。额外收益越多,钱就花得越值。当然,该花的钱一定要花,千万别吝啬,这样才能充分体现“钱”的价值。

贪婪的心容易招来厄运

别为蝇头小利而顾一切,因为片刻的享受会让你付出惨痛的代价。

有一罐蜜在厨房里被厨子打翻了。

一只苍蝇被香气吸引过来,落到蜜上后就大吃大喝起来。结果,脚被蜜糖粘住,它拼命拍动双翅,想挣扎着飞起来,却不曾想翅膀碰上蜜糖,也被粘住了。

“唉,我真愚蠢,为了一口蜜,却葬送了自己的性命。”苍蝇咽气时留下最后一句话。

片刻的享受会让你付出惨痛的代价,苍蝇的遗言也可以作为人类的警世之语,记住它,你就不会为了蝇头小利而顾一切,不会为了在不该伸手时伸出手,而被别人抓住的下场。

面对利益诱惑,有些人总是难以自制,然而他的品格也在这一刹那间被定格了,是君子还是小人,是功臣还是罪人,就在于每个人如何选择了。

明朝末年,正在清军节节胜利之际,皇太极突然病逝于沈阳清宁宫的南榻后。满洲人没有预先立嗣的传统,也无立长立嫡的制度,所以皇位继承又像当年努尔哈赤死后一样成了问题。多尔衮自知不能当皇帝,就拥立才6岁的三皇子福临为皇帝,自己做了摄政王,实际仍然是他一人主政,掌握了清朝的最高权力。此后,多尔衮为清朝平定中原,统一全国起了重要作用。

处理完皇帝登基的大事之后,多尔衮把注意力集中到明朝廷和正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上来。

明朝失去了关外四镇,山海关就成了战略防御上的焦点。崇祯皇帝深知这一重要性,派手下一员大将吴三桂去驻防山海关。

吴三桂接旨后,勉强出兵,缓缓开到京郊丰润时,却听说李自成已攻陷北京,崇祯帝也吊死在煤山。吴三桂虽对起义军的“均田免粮”政策非常愤恨,但也不敢与起义军交锋,忙撤回山海关观望。

后来,当吴三桂得知自己的家属被起义军抓走时,立即大怒,一面回师山海关,一面写信给清摄政王多尔衮求援,准备与农民军决战。在写给多尔衮的信中,吴三桂称农民军为流寇,说自己是出于怜悯人民的苦难而准备对起义军兴师问罪。愿以割让领土为条件,请多尔衮派兵入关共同剿灭农民军。尽管吴三桂的信冠冕堂皇,满纸都是仁义忠孝,其实都是为了一己之私利,实与请降书无异。

多尔衮早有进据中原之心,明朝灭亡消息传来,就想趁乱攻进北京,现在有了吴三桂的求援书,就更可以无后顾之忧而一心进攻了。他一面复信吴三桂,表示愿意出兵,只要吴三桂肯降清,还可封为藩王。

吴三桂在镇压农民起义军和剿除复明势力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早在清廷定都北京之初,吴三桂就被朝廷封为平西王,镇守四川、云贵,以补充满洲八旗兵力之足。经过多年的征战与经营,吴三桂的势力大大超过其他藩王——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来投靠和归附的军队很多。清廷方面也一再纵容吴三桂,不仅在地方税务、官吏任用上给他充分的自主,而且每年要拨大量的军费,供应三藩开支。

顺治十年,多尔衮又把太宗的女儿和硕公主下嫁给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康熙帝继位那年,又给吴三桂晋爵为“开国和硕亲王”。吴三桂从此更是不可一世,对清廷也渐渐轻慢起来。有时兵饷发得迟了,吴三桂马上联合三藩上告;地方财政如果有了节余,他却从不上报,也不许户部稽查。这样又过了十几年,吴三桂更加跋扈了,清廷不得不开始平定三藩。1673年,平南王尚之信、尚可喜父子不和,尚可喜就采纳幕客金某的计策上书朝廷,留其子镇守故地,自己告老回辽东家乡。清廷不准,令尚氏父子撤所部藩兵回辽东原籍。

吴三桂和耿精忠听到这个消息,非常不安,就上书清廷,建议撤去三藩。吴、耿二人本来是想探探朝廷的态度,不想清廷竟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断然下了撤藩的命令。吴三桂等虽然有点愕然,但对自己的实力还很自信。于是,吴三桂重新蓄发,打出灭清兴明的旗号,彻底叛离了清廷。

吴三桂开始降清时,就是从个人私利出发,因而也就不可能像洪承畴那样忠于大清。耿精忠也起兵于福建,尚之信起兵于广东,响应吴三桂。但是,过了不久。在清兵的强大攻势下,耿精忠和尚之信先后投降了清军。尚之信投降后,态度仍是游移不定,最后由康熙赐死。吴三桂眼见自己的势力范围迅速缩小,兵饷也耗用殆竭,就指望靠称帝来挽回局面。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国号大周。就在他称帝后5个月。76岁的吴三桂病死了。吴三桂自1644年引清兵入关到1673年起兵反清前夕,一直都得到清廷的优待。而一旦他对抗清廷,便遭到毫不留情的剿灭,最终还是难免一死。

如果不是贪欲太大,吴三桂就可以过一个安静、祥和的晚年。正是在贪婪的驱使下,他的欲望才一再膨胀,最终在晚年过着动荡不已的生活。

节俭是美德的根本

奢侈就是所有罪恶的根源,节俭是一门艺术,它能使人最大程度地享用生活。

大文豪萧伯纳曾说:“节俭是一门艺术,它能使人最大程度地享用生活。热爱节俭是一切美德的根本。”自古以来,奢侈就是所有罪恶的根源,而那些节俭的人则能获得人们的赞美和喜爱。历史上很多人之所以能够流芳百世,不一定是因为他做了多么伟大的事情,而是因为他们的品格高尚才让人们自发地记住了他。

自身的完美,而且也有利于国家和人民。古时候的裴侠和苏绰就是因为节俭而流下了美名。

裴侠,本名协。因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而声名大震。周文帝为嘉奖这员勇将,特地替他改名为“侠”。裴侠曾先后在北魏、西魏、北周做官。他一生忠于职守,办事恭谨,从不为物欲所惑。

当时的官吏无论大小,少有不搜刮钱财的。但裴侠生活非常俭朴,每天粗茶淡饭,与百姓生活差不多。周文帝时期,裴侠任河北郡守,“躬履素俭,爱人如子,所食惟菽麦盐菜而已”。地方民众深受感动,“莫不怀之”。郡内原来有一项规定:在郡内抽取渔猎夫30人,供郡守役使。裴侠废除这一成例,将他们的劳动所得,日积月累,购买成群的公用马匹。他离任时,对郡内的钱财一文不取。百姓官吏怀念他的恩德,作词歌颂,广为传唱。周文帝对他也十分赞许,称他“清慎奉公,为天下最”。一时间,裴侠获得了天下“独立君”的美称。

但是,对裴侠卓而不群、孤芳自守的品行,也有持讽刺挖苦态度的。他的堂弟裴伯凤、裴世秀都在朝廷做官,见他两袖清风,家无余财,就劝说他:“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功名利禄都要享受。像你这样一心为公,何苦呢?”裴侠严肃地说:“清廉是做官的本分,节俭是立身的基础。我所以清廉自守,并不是为了猎取美名,目的在于修身养性,同时也害怕有损前辈廉洁的清名啊!”一席话,说得两个堂弟非常惭愧,哑口无言。

裴侠嫉贪如仇,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严厉打击贪官污吏。民部主管仓库的官吏,利用职权,数年间隐藏贪污钱财达千余万。裴侠出任民部中大夫后,立即严格清查,从重处理。数十天后,仓库秩序井然,人人畏法。后来他调转工部主持工作,专门负责钱物管理的李贵闻之痛哭。有人询问缘故,李贾说:“我管钱财,贪污缺损了很多东西。裴公铁面无私,我害怕他查账治罪。”

裴侠听说此事以后,允许李贵自首认罪。李贵坦白贪污了500万,裴侠对他作了宽大处理。

裴侠清苦自守,忘我工作,晚年身患重病时,仍然惦念着国家大事。在他重病期间,前来探望的人但见屋破房漏,不能防御风雨,无不深受感动。

与裴侠不同的是,苏绰生长于世族官宦之家,仕于西魏时期。

大统10年(公元544年),苏绰任大行台度支尚书,领著作兼司农卿等职。这一年,他通过总结历代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向朝廷提出6条建议,即著名的“六条诏书”。其中,第一条就是要“先治心”,即要求官吏“清心”。而“清心”就是不贪财,“率至公之理以临其民”。他主张君主、官吏都要做到“心如清水,形如白玉”,而他本人就是以此作为处世立身准则的。

苏绰官越当越大,地位越来越高,可他一直保持着俭朴的习风,不为自己谋置田产宅第,更不仗势搜刮钱财。他不仅严于律己,还十分注意对孩子的教育,形成了清廉的家风。他的儿子苏威,后来成为隋朝重要大臣,与其父一样,“行己清俭,以廉慎见称”。

当时西魏实权握在丞相宇文泰手中。由于苏绰位高不谋私,权大不贪利,所以深得宇文泰信任。宇文泰每或出游不在朝中时,常常预先留下一些署过自己姓名印章的空白公文纸给苏绰,以便朝廷中发生急需处理的事情时,苏绰能以他的名义“随事施行”。

由于“积思劳倦”,苏绰年仅49岁就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宇文泰十分痛惜,群臣也凄然下泪。苏绰的遗体入殓时,宇文泰对公卿们说:“苏尚书平生谦逊,敦尚俭约。我想成全他平素的志向,又恐怕那些见识短浅的人不明白我的用心。如果厚葬盛殓,又有悖于背日与苏尚书相知之道。实在是进退两难啊!”尚书令史麻瑶上前说:“古时晏子是齐国的贤臣,他一袭狐裘用了30年,死时只有一辆车,齐侯不夺其志。苏绰操履清白,应该将其从俭薄葬,以彰其美。”宇文泰点头称善。其后,苏绰的遗体只用一辆布车载着,归葬家乡武功,宇文泰率朝中大臣徒步跟在车后,哭送灵车至郊外。当灵柩下葬之日,字文泰又专门派人,以祭祀的最高规格——“太牢”祭奠苏绰,并亲自写了祭文。

可见,不管是在什么朝代,节俭的人总是容易获得人们的尊崇。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爱财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取财的手段不合理、不合法。

我们爱财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取财的手段不合理、不合法。如果凭小聪明去钻营,可能得到一些小钱,如果靠偷、靠抢、靠骗,可能得到很多的钱,但是,这种钱得到后不会享用太久,因为不义之财得到了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古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就是指正当的途径。

历史上有这样一则故事。齐国国王派人送了一百斤金子给孟子,孟子拒绝了。第二天,薛国又送来五十镒金子,他却接受了。孟子的学生陈至秦十分奇怪,问道:“如果说昨天不接受齐国的金子是对的话,那么今天接受薛国的金子就应该是错的。反过来,如果今天是正确的,那么昨天就是错误的。这里有什么道理呢?”

孟子说:“在薛国的时候,当地发生了战争,国王要我为之考虑设防的事,所以我应该接受我劳动所得的报酬。至于对齐国我没有做什么事,却赠金子给我,显然是想收买我,你哪里见过君子是可以用金钱收买的呢?所以,或辞而不受,或受而不辞,在我来说,都是根据道义来确定的。”

还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据说,东汉乐羊子,偶尔拾得一块金子,拿回来交给妻子。他妻子说:“听人说有骨气的人不饮盗泉之水,因为它名声不好;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因为不愿意接受侮辱。想不到你竟会因为一块金子而败坏自己的名誉。”乐羊子听了十分惭愧,赶紧将金子丢掉。

真正的君子不是不爱钱,他不是不懂得钱之用处的傻瓜,而是明白如何赚取应该得到的钱。君子在该得到的钱财面前,当仁不让。但是在不义之财面前,却是视而不见,不屑一顾。

《左传》上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有人得了一块美玉,就把它拿去献给本国的大臣子罕。子罕不要,献五者就解释说:“我曾请人鉴定过,知道这是一块珍贵宝玉才敢献给您的。”

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就像你以玉为宝一样。如果你把宝玉给我,我也接受了,我们就要丧失各自的宝贝。不如你不送,我不收,咱们都各自珍惜自己的宝贝吧。”不贪,是杜绝滑入地狱最珍贵、最灵验的宝贝;不贪,才能忍住不义之财的诱惑。

南宋文学家洪迈的《容斋随笔》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叫曾叔卿的人,因家中穷得揭不开锅,便向亲友借钱买了一些坛子之类的陶器,准备运到福建去卖,好赚几个钱买米度日。正要走时,有人捎信给他说,福建遭水灾,民不聊生。他想陶器肯定无人买,只好暂时放在家中。

一天,一位商人路过,买下所有的陶器。钱货两清后,曾叔卿听说商人买陶器是为了运到福建去卖,赶紧说:“福建遭了水灾,谁还买陶器,你把陶器退给我吧。”

买主很为他的高尚行为所感动,推让了好一会儿,才收下钱走了。曾叔卿的妻子看到好不容易到手的钱飞了,不禁哭诉着抱怨道:“是人家登门求买,又已钱货两清,为什么要自请退货?如今家里正等着钱买米下锅,难道你不知道?”曾叔卿却笑着劝妻子说:“做人贵在品节,损人利己的事切不可做。咱们宁可忍饥挨饿,万不能惟利是图,嫁祸于人。孟子说的‘贫贱志不移’正是这个道理。贤妻不是常说要效法汉代贤女乐羊子妻劝夫上进吗?”妻子听了,破涕为笑,面带几分愧色。

曾叔卿的做法正是忍利取义。因为按他的实情,忍利就意味着要忍饥挨饿,可见钱对他们至关重要,可是他为了别人不受损失,宁可忍饥挨饿而将到手的钱退回去,为的是心安,同时也体现了他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强调在人生中忍利勿贪,并不反对人们赚钱发财,只是希望人们通过正当的手段劳动致富。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只要是用劳动汗水换来的财富,多多益善。这样的钱财,花着痛快,拿着心安。

如果不卖陶器不过是忍小利的话,那么我们来看一件忍大利的事。在闻名世界的美国纽约自然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块数百公斤重的大石头,看上去很普通,可是仔细看,会发现这块石头有一个缺口,顺着缺口看进去,会发现里面是一块闪光耀眼的紫水晶。关于这石头,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它本是扔在一个美国人院内的一块废石,因主人觉得它有碍观瞻,让人把它移走。在向车上搬运时,不小心把它掉到了地下,摔出了一个缺口,露出里面包着的紫水晶——价值连城的宝物。当主人知道了真相后,很平静地说:“这块石头,我本来就是要丢掉的。现在虽然发现它是宝物,想必是上帝的旨意。我一言既出,绝不反悔。我决定不占为已有,而将它送给博物馆,让更多的人来欣赏。”

在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做人的原则问题。石头主人说将石头扔掉,不过是随随便便的一句话,并不是信誓旦旦的诺言,当真也可不当真也可,但说话人却以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自己说过的话。

古人曾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正人君子,要讲信义,不能因任何原因而改变自己的诺言,只有小人才不顾信义,言而无信。石头的主人所说的“一言既出,绝不反悔”与中国的这句古语含义是一致的。

石头的主人宁可失去宝物,也不愿对自己的话反悔,这种对财物“糊涂”处理的方法,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

多不一定就是好

财多必害己,多藏必厚亡。没有多少钱的人往往过得轻松、惬意。

从前,有一个自作聪明的年轻人到别人家去做客。在吃饭时,年轻人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听说后,赶忙往菜里加了点盐,菜里的味道便鲜美多了。年轻人尝了尝,心里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加了盐。加一点点的盐味道便如此的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是更加好吃!

回到家后,这位年轻人便抓了一把盐放进嘴里,吃了以后,又苦又咸又涩,并且伤了味蕾,年轻人从此以后失去了味觉。

盐能使菜的味道鲜美,但如果放得太多,菜就会咸得没法入口,这本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但很多人却不懂,他们都盲目地喜欢一个“多”字,比如认为钱越多越好,却不知钱越多,快乐就有可能减少;比如认为房子越多越好,却不知房子的面积每增加一平米,绿地就减少一平米,而沙尘暴可能就多一次。

既然多不一定就是好,那么,是不是钱多也不一定是好事呢?答案是肯定的。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的效果。有钱虽然在物质上能够比别人多一些享受,但是有钱人也有有钱人的烦恼。因为金钱不是万能的。钱财如果处理得不当,还会为自己带来祸害。而没有多少钱的人往往过得轻松、惬意。

唐代中叶德宗时的王锷是个赳赳武夫,凭着血气之勇打了几次胜仗,最后一步一步位极人臣。此公生性吝啬贪鄙,凡是他经手的工程建设,哪怕琐屑小事也要躬亲,不过,这完全不是出于对工作的谨慎负责,而是怕肥水落人外人田。每次公家设宴请客的剩菜剩饭,他要么自己全部兜回家,要么全部当下卖掉,反正不白白便宜了手下的人。

跟随他多年的一个旧友,看到他这样富贵了还见钱忘命,便善意而又委婉地对他说:“相爷要把身外之物看淡一点,对于金钱要有聚有散,好让社会上知道相爷重义不重财。”过几天后那位旧友又去见王锷,王锷十分诚恳地对他说:“前天你的劝告太及时了,我已按你的意思把钱财散了。”

王锷接着说:“我的每个儿子各人分得万贯,每个女婿各人分得千贯。”

听着王锷的回答,那位老友两眼睁得又大又圆,心里暗暗地说:“原来如此!”这种方法最后的下场会很可悲。因为,留给儿孙的家业太多了,反而养成了他们不想自食其力的懒惰。

曾有人说:世界上最坏事的就是钱财,聪明人的钱财多了,就失去了进取向上的斗志;愚蠢的人钱财多了,就会干更多的蠢事和坏事。的确,钱财是身外之物,没有它自然不能生活,但过多又成为自己的累赘。这就像一个人的十个指头,没有十个生活不方便,超过了十个就成了负担。

清朝山西太原有一个商人,生意做得很红火,长年财源滚滚,虽然请了好几名账房先生,但总账还是靠他自己算。钱的进项又多又大,他天天从早晨打算盘熬到深更半夜,累得他腰酸背痛头昏眼花,夜晚上床后又想到明天的生意,一想到成堆白花花的银子又兴奋激动。这样,白天忙得不能睡觉,夜晚又兴奋得睡不着觉。这老头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老头隔壁靠做豆腐为生的小两口,每天清早起来磨豆浆、做豆腐,说说笑笑,快快活活,甜甜蜜蜜。

墙这边的富老头在床上翻来覆去,摇头叹息,对这对穷夫妻又羡慕又嫉妒,他的太太说:“老爷,我们要这么多银子有什么用,整天又累又担心,还不如隔壁那对穷夫妻,活得开心。”

老头早就认识到自己还不如穷邻居生活得轻松洒脱,等太太话一落,音便说:“他们是穷才这样开心,富起来他们就不能了,很快我就让他们笑不起来。”说着,翻下床去钱柜里抓了几把金子和银子,扔到邻居豆腐房的院子里。

这对夫妻正在边唱边做豆腐,忽然听到院子里“扑通”、“扑通”地响,提灯一照,只见是闪闪的金子和白花花的银子,连忙放下豆子,慌手慌脚地把金银捡回来,心情紧张极了。不知该把这些财富藏在哪里才好,藏在房里怕不保险,藏在院里怕不安全。从此,再也听不到他们说笑,更听不见他们唱歌了。

邻居富老头和他太太开玩笑说:“你看!他们再笑不起来、唱不起来了吧!早该让他们尝尝富有的滋味。”

这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却深刻地说明了一个道理:钱不一定是越多越好,快乐比金钱更重要。

重要的东西不一定贵重

对自己有实用的东西,其价值不一定贵重。但能帮我们走出困境的,往往就是那些容易被人忽略、被人轻视的物品。

山羊和狐狸被同时评为动物王国的“本年度杰出人物”。为了表彰它们对动物王国做出的贡献,狮王命山羊和狐狸进宫接受赏赐。

“为了表彰你们对动物王国做出的贡献,我特别赏赐你们每人一件礼物,礼物就在我的藏宝室里,你们自己进去挑吧,但记住,每人只许挑一件。”狮王说。

山羊和狐狸来到藏宝室。

狐狸见到一箱箱的珠宝后,眼睛瞪得老大老大的。它东挑西选,最后选了一块金砖扛在肩上,它想,这块金块足够我花一辈子了。

山羊背着手,在藏宝室里踱来踱去,最后将目光盯在一个金灿灿的大葫芦上。“对,就是它了。”说完,山羊抱起葫芦,笑眯眯地走出了藏宝室。

“山羊,你可想好了,金银珠宝你不要,就真的要抱一个葫芦回家么?现在要换还来得及。”站在一旁的狮王提醒道。

“谢谢狮王,我很喜欢这葫芦,对我来说,它比任何珠宝都重要。”山羊说。

山羊和狐狸告别狮王后,准备一起回家。

“喂,老兄,你要个葫芦有什么用?葫芦有金块重要吗?”一路上,狐狸不停地抱怨山羊。

“葫芦当然比不上金块贵重,但它对于我来说,的确比金块还重要。”山羊说。

山羊和狐狸共同搭乘一条小船准备回家,船到江心时突然被一个大浪头打翻。狐狸不肯松开怀里抱着的金块,结果和金块一起沉入了江底;而山羊则抱着葫芦浮在水面,顺利地游到了江对岸。

对自己有实用的东西,其价值不一定贵重。但能帮我们走出困境的,往往就是那些容易被人忽略、被人轻视的物品。

不要成为财富的奴隶

不要追求显赫的财富,而应追求你可以合法地获得的财富,清醒地使用财富,愉快地施与财富,心怀满足地离开财富。

每个人对待财富的态度各不相同,因此他们的人生结局也各不相同。那么,我们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财富呢?最佳答案是平常心。

但是,拥有更多的财富,却是现代社会许许多多人的奋斗目标。财富的多寡,也成为衡量一个人才干和价值的尺度。当一个人被列入世界财富榜时,会引起多少人的艳羡。但对于个人来说,过多的财富是没有多少用的,除非你是为了社会在创造财富,并把多余的财富贡献给了社会。但丁说:“拥有便是损失。”换言之,财富的拥有超过了个人所需的限度,那么拥有越多,损失就越多。

让我们看一看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

同许多美国人一样,富勒一直在为一个梦想奋斗,那就是从零开始,而后积累大量的财富和资产。到30岁时,富勒已挣到了百万美元,他雄心勃勃,想成为千万富翁,而且他也有这个本事。他拥有一幢豪宅,一间湖上小木屋,2000英亩地产,以及快艇和豪华汽车。

但问题也来了:他工作得很辛苦,常感到胸痛,而且他也疏远了妻子和两个孩子。他的财富在不断增加,他的婚姻和家庭却岌岌可危。

一天在办公室,富勒心脏病突发,而他的妻子在这之前刚刚宣布打算离开他。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对财富的追求已经耗费了所有他真正珍惜的东西。

他打电话给妻子,要求见一面。当他们见面时,两人都热泪滚滚。他们决定消除掉破坏他们生活的东西——他的生意和物质财富,他们卖掉了所有的东西,包括公司、房子、游艇,然后把所得捐给了教堂、学校和慈善机构。他的朋友都认为他疯了,但富勒从没感到比此时更清醒过。

接下来,富勒和妻子开始投身于一项伟大的事业——为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无家可归的贫民修建“人类家园”。他们的想法非常单纯:“每个在晚上困乏的人,至少应该有一个简单体面,并且能支付得起的地方用来休息。”

美国前总统卡特夫妇也热情地支持他们,穿工装裤来为“人类家园”劳动。

富勒曾有的目标是拥有7000万美元家产,而现在,他的目标是为1000万人,甚至更多人建设家园。目前,“人类家园”已在全世界建造了六万多套房子,为超过三十万人提供了住房。富勒曾为财富所困,几乎成为财富的奴隶,差点儿被财富夺走他的妻子和健康。而现在,他是财富的主人,他和妻子自愿放弃了自己的财产,而去为人类的幸福工作。他自认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有一位叫E,M·福斯特的作家也谈到过财富给他带来的烦恼。几年前,他购买了一片小树林,然而时间久了,他发现了一个问题:财产对人的性格会产生影响。

第一,小树林使他心里经常沉甸甸的。它给了他权威,却拿走了欢乐。因为这笔财产给他带来了麻烦和不便,就好比家具需要除尘,除尘器又需要佣人,佣人又需要“保险印花”。这些事情让他在准备赴宴或者到河里游泳之前,左思右想,不能决定去还是不去,原本的好心情随之荡然无存。

第二,他觉得小树林应该再大一些,好容纳快乐高飞的小鸟。可他没有能力买下邻居所拥有的林边田野,也不愿谋财害命。这种种限制使他心烦意乱。

第三,财产使拥有者感到应该用它做一些事情,比如砍倒树木或在树缝中栽上新树。这些奇怪的想法很折磨人,使他无法享受小树林的趣味。

第四,常有经过的人采挖林中的黑刺莓、毛地黄和蘑菇。他感慨:“上帝啊,我的小树林到底属不属于我?如果它属于我,我能阻止别人在那儿散步吗?”

他最后写道:可能最终他会像某些人一样,用墙将林子围起来,用栅栏把众人挡开,直到他能真正享用它的小树林。这就是财富对人的性格可能产生的影响。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对待它,它就会像一个最蛮横的主子一样奴役我们!

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过:“对于财富,我充其量只能把它叫做美德的累赘。财富之于美德,犹如辎重主于军队。辎重不可无,也不可留在后面,但它却妨碍行军。不仅如此,有时还因顾虑辎重,而丢掉胜利或妨碍胜利。”接着培根又指出:“巨大的财富若不分发出去,也就没有真正的用处。”

世界级的时装大师范思哲拥有令人咋舌的财富,光是他收藏的名画古董家具,就价值连城。但他除了能亲眼看见这些财富外,还能得到什么呢?一个谜团重重的枪杀,使他的财富立刻变成了“他人的财富”。最近,他的收藏品在著名的索斯比拍卖行拍卖,所得据说都要捐给慈善机构。这当然是件好事,但在培根看来,死后捐款的人是慷他人之慨,而不是慷自己之慨。“不要把给慈善事业的捐款推迟到死后。”这就是培根的观点。

“不要追求显赫的财富,而应追求你可以合法地获得的财富,清醒地使用财富,愉快地施与财富,心怀满足地离开财富。”这就是培根的建议,希望你我都能记住。

别被欲望的锁链缠绕

贪婪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一无所有,而且日子越过越沉重,越烦恼。

一位商人想在沙漠深处去寻找多年前被一群强盗埋在那里的宝藏。但走到半路上,他就缺水断粮了,他只好躺着等死。可是只要一闭上眼,他满脑子都是金光闪闪晃动着的金币。于是,他爬起来,跪在沙地里,虔诚地向神祷告,乞求神的帮助。

神来了,送给他一些食物和水,并告诫他,这些食物和水刚好够他走出沙漠。但商人在神走后,又不停地责怪起自己来,认为应该向神多要一些食物和水,并不顾神的告诫,又返回了沙漠深处。找到了宝藏后,商人想尽量多地带走金币,因此放弃了口袋中剩下的水和食物。

商人背着金币走到上次躺着等死的地方时,再也忍受不住饥饿和干渴的折磨,他倒下了。一会儿,他又挣扎着爬起来,再一次向神祈祷,乞求神再赐一些食物和水。这一次,神没有如他所愿地出现。

商人头枕着一大袋金币,死了。

一个人如果到死也离不开欲望,那么即使是神也拯救不了他的灵魂。因为神总是在满足一个人的欲望的同时,也塞给他一个更难填的新的欲望。而贪婪的人,总是被欲望的锁链缠绕。所以,他总觉得自己活得累,活得不轻松,却没想到这种累、这种不轻松都是自讨的。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天,一个老头在森林里砍柴,他抡起斧子正准备砍一棵小树时,突然从树上飞出一只金嘴巴的小鸟。

小鸟对老头说:“你为什么要砍倒这棵树呀?”

“家里没柴烧。”老头说。

“你不要砍倒它,回家去吧,明天你家就会有许多柴的。”说完,鸟就飞走了。

老头空手回到家,对他的老伴说:“上床睡觉吧,明天家里会有许多柴的。”

第二天:老伴发观院子里堆了一大堆柴,就叫老头道:“快看,快来看,谁在我家院子里堆了这么一大堆柴?”

于是,老头把遇到了金嘴巴鸟的经过告诉了老伴。老伴说:“柴是有了!可是我们却没有吃的。你去找金嘴巴鸟,让它给我们点吃的。”

“这样合适吗?”老头有点不安地问。

“当然,它能为我们提供木柴,就能够为我们提供食物,快去呀!”在老伴的催促下,老头又回到森林里的那棵树下。这时金嘴巴鸟飞来了,它问:“你想要什么?”

老头说:“我们家没有吃的了,我的老伴让我跟你要一点。”

“好的,明天你们会有好多吃的东西的。”金嘴巴鸟说完又飞走了。

回到家后,老头对老伴说:“上床睡觉吧,明天家里会有许多食物的。”

第二天,他们果真发现家里出现了许多肉、鱼、甜食、水果、葡萄酒和其他食物。他们饱餐了一顿后,老伴对老头说:“快去找金嘴巴鸟,让它送给我们一个商店,商店面要有许许多多的东西。这样,往后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

“不行,我们已经接受了太多的帮助,再说,这些东西够我们生活很长一段时间了。”老头说。

“笨蛋,我让你去,你就快点去!”看到老伴凶狠的样子,老头害怕了,他只好又来到了森林里的那棵树下。金嘴巴鸟飞来问他:“你还想要什么呢?”

“是我老伴让我找你的,她请你送给我们一个商店,商店里的东西要应有尽有。她说,这样我们就可以铲舒服服地过日子了。”

“好吧,你回家吧,明天你们会有一个商店的。”金嘴巴鸟说。

老头回到家把经过告诉了老伴。第二天他们醒来后,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家里到处都是好东西:布匹、衣服、锅、戒指、镜子……真是应有尽有。老伴仔细地清理了这些东西以后,又对老头说:“再去找金嘴巴鸟,让它把我变成王后,把你变成国王。”

“不,你清醒清醒吧,你这个贪得无厌的女人!”老头的责骂使老伴更加生气起来,她拿过一把菜刀,对老头叫唤道:“你去不去?不去我就去砍掉那棵树,再回家砍断你的腿!”在老伴的淫威下,老头只好又找到了金嘴巴鸟,对它说:“我的老伴让我来找你,让你把她变成王后,把我变成国王。”

金嘴巴鸟冷漠地望了一下老头,说:“回去吧,明天早上你会变成国王,你的老伴会变成王后的。”

老头回到家,把金嘴巴鸟的话告诉了老伴。

第二天早上醒来时,他们发现目己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也是山珍海味,周围还有一大帮的侍臣奴仆。

可是,老伴对此仍不为足,她对老头说:“去,找金嘴巴鸟去,让它把魔力给我,让它来宫殿,每天早上为我跳舞唱歌。”

老头只好又去森林找金嘴巴鸟,他找了许多时候,最后总算又找到了它,老头说:“金嘴巴鸟,我的老伴想让你把魔力给她,她还让你每天早上去为她跳舞唱歌。”金嘴边鸟说:“你回家等着吧。”老头回到家,他们等待着。

第二天起床后,他们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原来住的茅草房,房间里只有几件又破又旧的家具。现在,他们的生活又靠老头砍柴为生了。

一个人想拥有好东西的念头不为错,但这世间美好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我们总希望让尽可能多的东西为自己所拥有,却不知在你贪婪地占有中,你的心灵也被腐蚀掉了。其实,我们拥有生命和快乐已是最大的拥有,又何必贪求太多呢?贪婪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一无所有,而且日子越过越沉重,越烦恼。

贪图享乐是霉运的源头

贪心往往使人疯狂,使人利贪智昏,使人失去理性,以致最终被贪心所杀。

很久以前,在一个小镇上,有三个年轻人坐在一个小酒馆里喝酒。他们看见一个送葬队伍经过,便让酒馆里的小伙计去打听打听是谁死了。

那位小伙计回来说:“是你们的老朋友,名叫‘快活’。他被一个叫‘死亡’的贼谋杀了。”

三人中年龄最大的那个人转过身,对他的两个朋友说:“这个叫‘死亡’的家伙到底是谁?为什么人们都这么害怕他?我可一点也不害怕。走,咱们一起去找‘死亡’,然后把他干掉!”

三人同意采取这一行动。相互握了握手。他们打算去找“死亡”,终止他的罪行。于是,他们向酒馆老板打听到哪儿才能找到那个叫“死亡”的家伙。

酒馆老板说:“沿着这条路走20英里,有一个村庄。最近,那里流行一种瘟疫,男女老少都死了。我敢肯定,在那个倒霉的地方,你们一定能找到那个叫‘死亡’的家伙。”

三个人站起来,朝那个村庄出发了。他们精神抖擞,情绪高昂。

他们刚走了几英里就碰上了一个相貌丑陋的老太太。他们嘲笑那老太太的满脸皱纹和她脏兮兮的头发,还取笑她的破烂的衣服。尽管老太太神色惊慌,可是他们还是挡住她的路,不放她走。

“求求你们,给我让条路吧,”老太太哭喊着,“我告诉你们,‘死亡’正在跟着我,我必须逃掉,才能活下去。我不想死,赶快把路让开。”

“我们不会让开道的,”那个领头的人说,“快告诉我们到哪里才能找到那个叫‘死亡’的家伙?他杀了我们的朋友,等我们找到他,我们一定要宰了他!”

“先生们,”那老太太说,“如果你们真想找到‘死亡’的话,只要跑到那山顶上,到那棵老松树下一看就行了。”

听到这话,三个人放老太太走了。

他们跑到山上那棵老松树的下面,可是,他们没有找到“死亡”,却发现了一个装满金银珠宝的箱子。他们坐下来数着刚刚得到的宝物,很快就把寻找“死亡”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

最后,那个领头的说:“我们必须看好这些宝物,小镇上的人会说我们偷了宝物。我们会被当做贼绞死的。这样吧,咱们现在抽签,谁抽到最短的签谁就到镇上去买吃的。另外两个就留下来看守这些宝物。明天我们就分了这些宝物,然后各奔东西,这样,谁也没法指控我们是贼。”

他们都赞同这一计划,抽了签。

最短的签被他们当中最年轻的抽到了。另外两个人给了他几块金币。他拿着金币到小镇买吃的去了。

两个看守宝物的人,很快想出了一个计划,他们打算待他们的朋友带着吃的回来时马上杀了他。然后,他们将先把食物吃掉,再把本该分成三份的宝物分成两份。

那个最年轻的人走到小镇,他想:“我要买一些食物,还要买一些毒药放进食物里。我的两个朋友吃了就会死掉,那些宝物就可以全部归我所有!”于是,他买了一种烈性毒药,他把毒药放时他买的食物和饮料中。

当天晚上,他回到朋友身边。

他刚走回来,他的两个同伴就扑向他,把他杀掉了。他们迅速把他的尸体埋掉。

“现在,”那位领头的说,“让我们放松一下,吃点东西吧。我们现在已经是富翁了。”他们把吃的、喝的摊在地上,得意地吃起晚餐来,他们没有觉察到食物有什么怪味道。

几分钟后,他们就中毒身亡了。

就这样,三个人都找到了“死亡”——这正是他们要寻找的那个“死亡”。像那个他们折磨过的老太太所说的那样,他们果真在那棵老松树下找到了它。

真正的杀手不是“死亡”,不是瘟疫,而是金钱!可惜在现代社会,三个年轻人的悲剧还在不断地重演着。人人都害怕“死亡之神”,人人都害怕瘟疫,却不知道比“死亡之神”和瘟疫更厉害的是人的贪心。贪心往往使人疯狂,使人利贪智昏,使人失去理性,以致最终被贪心所杀。

少欲少求心坦然

生活中的智者总是喜欢把财富视为身外之物,所以他们活得轻松,过得自在,遇事想得开,放得下。

在网站和其他媒体上,我们经常看到人们发表对贪婪、不知足者的各种看法。下面这首流传在民间的《十不足诗》就是其中之一。

终日奔忙为了饥,

才得饱食又思衣,

冬穿绫罗夏穿衫,

堂前缺少美貌妻,

娶下三妻并四妾,

又怕无官受人欺,

四品三品嫌官小,

又想面南做皇帝,

一朝登了金銮殿,

却慕神仙下象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

又问哪有上天梯,

若非此人大限到,

上到九天还嫌低。

这首诗对那些贪心不足者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物欲太盛就会造成的灵魂变态,永不知足的人,没有家产想家产,有了家产想当官,当了小官想大官,当了大官想成仙……这样的人精神上永无宁静,永无快乐。

显然,永不知足是一种病态,其病因多是地位、权力、金钱之类引发的。这种病态如果发展下去,就是贪得无厌,其结局是自我毁灭。下面这个小故事所蕴藏的深刻寓意就值得我们借鉴。

有两个外地人,某天来到一个平静的小镇。在一家旅馆投宿时,店主像通常所做的那样,问起他们的姓名、职业,要在此处住多久等问题。这两个外地人说:“我们是格劳克城的医生,大约要在这儿住三个星期。但请您不要告诉任何人,因为,我们要在这里做一个秘密的实验,我们需要安静。”

好奇的店主问:“你们究竟要做什么实验?”其中一个人答道:“在格劳克城,我们创造了一个奇迹:使已经死去的人重新活过来。这种实验,我们在那里总共用了三个星期时间。现在,我们想在这里,在另一种条件下重复一次这个实验。”

店主立即将这件奇怪的事情传开了。开始,人们对此只是一笑了之。但这两个外地人的行动,却渐渐地引人注意了。他俩经常到镇上的公墓去,久久地停留在一些坟墓前,其中包括一个富商妻子的墓地。他们同守墓人交谈,同镇上的人们交谈,询问有关这位年轻太太和其他葬于公墓的死者的情况。

渐渐地,整个小城处于一种奇异的不安与骚动之中。首先是那个商人,他相信这种神奇的实验会成功。他同城里的医生交谈,现在,连医生的脸也严肃起来了。两个星期的时间便要过去了,肯定要发生什么事了。第三个星期的周末,这两个外地人收到了商人的一封信。

“我曾有过一个像天使一般的妻子,”他写道,“但她重病缠身。我很爱她,也正因为如此,我不希望她带着病体痛苦地重返人间,而且这也会给我和我的新妻子带来困扰。所以,请你们不要扰乱她的安宁吧!”信封里,放着一大笔标明是作为谢礼的钱。

在第一封信之后,其他的信,也很快接踵而至了。

一个继承了叔叔遗产的侄子,很为他死去了的叔叔再次复活而担忧。一个在丈夫死后,又重新改嫁了的女人写道:“我的丈夫很老了,他不想再活过来了。我可以保证,他已得到了他的安宁。”这些信的信封里,也都放着一笔酬金。

而那两个外地人对此却一言不发,继续着他们的公墓之行。

最后,小镇的镇长进行干预了。他当镇长才不久,而且很想长期任职,不愿再跟死去的前任镇长会面。他向这两个外地人提供了一大笔款项。“我们的条件是,”他写道,“不要再继续实验了。我们相信你们能够令死人复活,不过,我们这里不需要奇迹,请你们立刻离开这个城市!”

但是,他们的实验却真的成功了,那就是:每个人的心中都存在着密不示人的私欲,他们害怕这秘密会被揭开,于是便没有了坦荡与从容,在骗子子虚乌有的实验中吓慌了手脚。

死人真的能复活吗?当然不能!这些人之所以上了骗子的当,是因为他们的心中都有私欲,他们害怕死人真的复活了,那么,他们的欲望也就成为了泡影。骗子正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阴暗心理,才让自己的骗局成真。如果心里没有私欲,这些骗子就不会得趁逞了。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企业家卡耐基说:“要是我们得不到我们希望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烦恼我们的生活。且让我们原谅自己,学得豁达一点。根据古希腊哲学家艾皮科蒂塔的说法,哲学的精华就是:一个人生活上的快乐,应该来自尽可能减少对外来事物的依赖。罗马政治学家及哲学家塞尼加也说:‘如果你一直觉得不满,那么即使你拥有了整个世界,也会觉得伤心。’且让我们记住,即使我们拥有整个世界,我们一天也只能吃三餐,一次也只能睡一张床,即使是一个挖水沟的工人也可如此享受,而且他们可能比洛克菲勒吃得更津津有味,睡得更安稳。”

生活中的智者总是喜欢把财富视为身外之物,所以他们活得轻松,过得自在,遇事想得开,放得下。

人如果永不知足,在欲望的驱使下,人就会变得越贪婪,人生也越容易致祸。其实,我们每个人拥有的财物,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没有一样是属于你自己的,因为我们离开人世时,带不走任何东西,而你生前贪恋的那些财物,到底物归何主,都未可知。因此,做到“身外物,不奢恋”,对净化心灵、创造快乐是很有效的。

同类推荐
  • 在心灵的空地上播种芳香

    在心灵的空地上播种芳香

    成长的花瓣在天空中轻盈地飞舞,装扮着五彩缤纷的世界。在成长的过程中,你可曾跌倒?可曾失意与彷徨?学会做人的道理和处世的方法,会让你获得启发,为你的人生锦上添花,使你收获生活的真谛。
  • 启迪人生的100篇哲理小品

    启迪人生的100篇哲理小品

    本书选取了外国名家的100篇哲理小品,其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包括《健康》、《两条路》、《年届五十》等。
  • 幸福女人必悟的秘密:心计

    幸福女人必悟的秘密:心计

    人心叵测,要学会保护自己,才不会受伤害;爱情有“诈”,要擦亮双眼,才不会迷失自己;祸会从口出,要把握分寸,才不会在交际的海洋中触礁翻船;丈夫不是永远的靠山,要懂选择和放弃,才不会误入感情的死胡同;婚姻的堡垒不是坚不可摧,要学会维护和加固,才不会葬送一生的幸福……而这些哪一点不需要“心计”呢?总之,有“心计”的女人才有幸福!
  • 口才的艺术(智慧必读丛书)

    口才的艺术(智慧必读丛书)

    本书运用卡耐基的心理战术,哲学理念以及充满智慧而又富有涵养的语言艺术,指导人们在生活中如何待人处世的说话技巧,商业谈判诀窍及使人接受建议的技巧等,来提高您的口才与交际艺术,以便能与他人做更好的沟通,并重新获得人生的自信。
  • 沟通技能的训练

    沟通技能的训练

    本书对现代社会中各种组织、小团体、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作了准确的定位和分析,使我们真正感受到沟通对现代人生活、工作的意义,并且向我们提供了一整套解决沟通中所碰到的困难和障碍的方案。
热门推荐
  • 魔鬼男友,求放过!

    魔鬼男友,求放过!

    问:堂堂总裁是个小奶狗该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凌玖久从来没想过自己的人生会经历这样一个坎……难道总裁不应该是那种高冷霸气腹黑的吗……偶然的一次聚会遇见他之后似乎什么都变了。“苏太太,还想跑去哪?”“苏太太,你喜欢我哪一点?”凌玖久看着自己面前放大的俊美脸颊,突然萌生出了“想要一巴掌呼死他”的冲动。“我喜欢你离我远一点!”自从遇见彼此。他温暖了她的岁月,她装点了他的年华。
  • 厌儿脑子里每天都在想什么

    厌儿脑子里每天都在想什么

    别问,问就是瞎写,还有就是欢迎来找我玩。
  • 异世之龙主天下

    异世之龙主天下

    一次意外导致男主楚宵离开原有世界来到都市成为乞丐,死亡时回归原本世界,与亲人团聚,在龙耀大陆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一方霸主后得知自己居然是.......
  • 穿书后团宠大佬又双叒叕掉马了

    穿书后团宠大佬又双叒叕掉马了

    (1v1,苏爽甜宠文,女主可盐可甜,男主宠妻无度)沙雕.真直女林锦慕同学在闺蜜米小小的推荐下看了一本名字与其相同的无脑玛丽苏言情小说,因不满其内容,吐槽了作者之后就这么华丽丽的穿进了书中,再然后——当然是抱紧书中最大boss的大腿,各种情话不要太溜。左拥系统0234,又抱三爷大腿。本想靠此走上人生巅峰,无奈白莲女主就是看其不顺眼。林锦慕:emmm……大姐,你这都一大把年纪了,就不要瞎折腾了。未来是属于我们这些小年轻的。于是,林锦慕开始了每天上热搜的节奏。看着被鲜花,众多崇拜者包围的某女,某爷表示不开心了,于是乎,众人发现一向很少发微博的某爷更新了一条微博:媳妇儿马甲太多,太优秀,想养活媳妇儿确发现媳妇儿根本不需要该肿么破?在线等,挺急的!!!
  • 市场调查与预测(第三版)

    市场调查与预测(第三版)

    本书是针对高职的培养目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结合编者多年企业一线营销调研经验和多年高职教学经验,以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突出技能培养”为原则,坚持“教学内容项目化,项目内容任务化,任务内容过程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高职教学改革方向编写而成的。
  • 武破九云霄

    武破九云霄

    世间名誉,世人冷眼,与我何干?我自淡然一笑;以吾本性,快意恩仇,以吾本心,傲世天地!我仗一剑,可令天地为之颤抖!我持一刃,能使世间就此冰封!神魔两界,谁与争锋???谁敢与吾为敌?天上人间,唯我独尊,霸道绝伦!!!、、、这便是,風,雲,武破九云霄!!!
  • 有间医院之非天使

    有间医院之非天使

    请问你有否拜读过《蔡阑眼中的八婆与美女》一书?她就是蔡阑先生笔下的美女。还要是绝色的那种。而他则是美女们避而远之的“臭档”先生。偏偏还要眼高于顶。他也不用镜子照一下他自己的德行。最不受欢迎男士的十大罪名他占了九样。他居然还有脸挑肥拣瘦?好!他慢慢挑他的。美女她恕不奉陪。他说重新开始?好——难!这回风水轮流转。还是他说了算吗?
  • 道可道非剑道

    道可道非剑道

    若天轻笑世人不知岁月长.而我独笑一世痴狂又何妨?我若疯狂,何人可挡?若人来拦,杀他何妨?我若痴狂,一世何妨?一世苦短,三生何难?在下半疯半颠,已有好些年.此道非剑道,看小小英雄如何闯出一片天地。
  • 激励,惊人的力量

    激励,惊人的力量

    激励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驱除员工的惰性,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把员工的意志、毅力、情操和信念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它能让员工调动潜能,发愤图强,全力地为你工作。
  • 夫人你家宝贝又闹情绪了

    夫人你家宝贝又闹情绪了

    全球首富五百强记者招待会上。记者:付总,请问你和全球排名第一的小提琴手郑贝贝是什么关系?付宝宝:我跟他不熟。记者:但是我听说你们从幼儿园就认识了。付宝宝:那都是谣言。记者:那付总你喜欢什么样的男人?付宝宝:不会动不动就哭的。所有人内心OS:还有这样的男人?...................................维也纳金色大厅表演后台内。郑贝贝:呜呜呜....宝宝不要我了。经纪人:.......郑贝贝:她还说跟我不熟,我幼儿园时就决定要嫁给她了,她竟然说那是误会!呜呜呜经纪人:她就是说着玩的,你别当真,快点,演出就要开始了,快到你上台的时间了。郑贝贝:宝宝不要我了,我不要拉了!经纪人:........扶额拨通付宝宝的电话。经纪人:夫人,你家宝贝又闹情绪了.....付宝宝:把电话给他。郑贝贝:宝宝,呜呜...你不要我了吗?付宝宝:乖,听话,好好表演,回家给你好吃的。郑贝贝:嗯!放下电话开心的抱着小提琴就走了。经纪人:...........付宝宝:呵呵,各位记者朋友,还有什么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