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还是一位少年时,就因其出色的智慧而闻名于朝廷。唐玄宗要任命李泌为太子李亨的官属,他辞谢了,只愿以布衣的身份与太子来往。别人都说:“这个李泌真傻,做太子的官属,将来就是太子的重要谋臣,日后肯定能有很好的前途,放着阳光大路不走,偏走羊肠小道,真是个书呆子。”安史之乱时,新即位的李亨(肃宗)特意派使臣去请李泌出山,并要任命他为宰相,让他辅政治国,他又坚决辞谢了,对唐肃宗说:“陛下以宾客、朋友的身份对待我就可以了,这不是比宰相的位置还好吗?请别勉强我了。”别人都议论说:“这个李泌,真是傻到家了。宰相之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多少人做梦都想当宰相,争都争不上,他却不做,糊涂啊。”肃宗没有办法,也只好由着他,但对他的尊宠信赖,可谓非同寻常。朝中事无巨细,全都请教于他,对他言听计从,甚至连元帅、宰相的任免,以至太子的人选,也都要听从他的意见,真是所谓不在其位而谋其政。
当唐朝的军队收复了失陷的长安,平定安史之乱的斗争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之后,李泌便向肃宗请求还山归隐。他说:“我已经报答了陛下对我的厚恩,如今重新作一个闲散之人,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事了。”这使唐肃宗十分吃惊,“朕与先生这几年来共同历经忧患,如今将要同享欢乐,先生为什么突然要离我而去呢?”李泌严肃地说:“臣有五条不能留下来的理由,恳请陛下任凭朕离去,使臣免于一死!”肃宗不明白,问道:“此话怎讲?”李泌说:“臣同陛下相知太早,陛下对臣倚托太重,宠信太深,臣的功劳又太大,行为又太不一般。这五条正是臣不能久留的理由。”肃宗没有表态,只是说:“该睡觉了,这事以后再说。”李泌坚持说:“陛下如今与臣同榻而卧,臣的请求还不能得到批准,更何况将来在朝堂之上,公案之前!陛下不许臣离去,这无异是要置臣于死地!”肃宗说:“没想到卿对朕疑惧到这个地步,哪有像朕这样对待卿而又会干出杀卿的事来呢?你简直把朕看成是只可共忧患而不可共安乐的勾践了!”李泌说:“正因为陛下不会杀,臣才请求归隐,若是陛下决定杀臣,臣又怎敢说话?而且杀臣的不是陛下,而是那五条原因,陛下一向待臣如此之好,臣有些事情还不敢说,将来天下安定之后,臣就更不敢说话了!”肃宗见挽留不住李泌,就赐他三品官的俸禄,并在衡山为他建了房舍。别人知道李泌的事后,没有一个不说他傻的。到了唐代宗、唐德宗时,朝廷都曾派人以高官相邀,李泌都给辞谢了,只是在无奈之际偶尔出些计策,随后便又辞去官职而去。很多年之后,人们才知道,唐玄宗时李泌不做太子的官属,避免了杨国忠的迫害;肃宗时李泌请求还山归隐,后来避免了李辅国的诬陷;代宗德宗时,李泌辞官不做才保全性命。唐代中期是一个乱世之秋,奸臣当道、藩镇割据,许多大臣不是死于奸臣的谗言,便是死于民夫的刀剑。而李泌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个皇帝,被四个皇帝所信任,虽然屡次被诬陷谗毁却能幸免于难,保全终身,不能说不是一个大智之人。在当时人们眼中他是又痴又傻,而实际上他是大智若愚啊!
立功而不求官,名成而不恋位;可为之时则为,不可为之时则退,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见机而行,适可而止;不顾世俗评论,功成而身退。这些,实在是人生中一种为人处世的至高思想和最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