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60100000015

第15章 威廉·汤姆生(1)

威廉·汤姆在1824年出生于英国贝尔发斯特城,父亲是皇家学院的数学教授,性情温和,治学勤奋;母亲是富家女儿,是个典型的贤妻良母。汤姆生的兄弟姊妹比较多,他从小生活在一个和睦而热闹的大家庭里,非常快活。由于他长得最漂亮,又很聪明,在兄弟中最受父亲宠爱。他也最爱父亲。

(一)少年大学生

汤姆的母亲在他6岁那年,不幸去世,父亲挑起了照料全家的担子。这位数学教授是农民出身,年轻的时候靠自学进入大学。他虽然疼爱失去母亲的孩子,但是对他们的教育却很严格。在汤姆生和比他2岁的哥哥杰姆都还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向他们系统地教授数学了。他还经常在清晨带孩子们到郊外去散步,一路上提出各种有趣的问题来问他们,培养他们思考的习惯。每当这个时候,孩子们都兴奋得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由于汤姆生的父亲要去格拉斯哥大学教书,于是在1832年,全家便迁到格拉斯哥城。这座城市位于苏格兰腹地,横跨克莱德河,西临狭窄的克莱德海湾,是英国北部的第一大港,商业繁荣,造船业比较发达。汤姆生一生的主要活动都是在这里进行的。所以有的科学史家提到他的时候,都爱把他称做“格拉斯哥的汤姆生”。

在这一年的新学期里,汤姆生的父亲便开始讲课了。新来的教授学问渊博,讲述有条不紊,待人亲切,很快就博得了学生们的敬仰。没有多久大家就发现,教授来讲课的时候常常带着两个漂亮的小男孩,让他们坐在教室里旁听。小的那个孩子还背着装玩具的书包。起初,同学们都以为这两个小家伙是来玩的,后来看到他们在认真的记笔记,才大吃一惊。因为这两个大学旁听生的年龄实在太小了:杰姆是十岁,汤姆生才八岁!

在一所人才济济的高等学府竟然有八岁的儿童当旁听生,这似乎有些荒唐,但是却是事实。人才的培养本来就应该不拘一格。汤姆生的父亲望子成才,也很费了一番苦心。汤姆生从接受启蒙教育直到中学教育,都是他父亲自己编教材,在家里教的。他在读大学以前,从来都没有进过学校。气宇轩昂的老教授是个天生的教育家,他的最大乐趣就是给孩子们传授知识,把他们教育成材。汤姆生兄弟也很争气,他们在大学非正式地旁听了两年,眼界开阔了不少。有一次上实验课,兄弟两个对电学实验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家以后,竟仿制了几个莱顿瓶和伏打电堆。两个小实验家用电堆给莱顿瓶充上电,然后骗小妹妹维莉来摸,结果“啪啦”一声,把她吓得大哭一场。

在汤姆生十岁时,他和哥哥一起正式进入了格拉斯哥大学的预科班学习。这大约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大学生。同年级的同学大多是农场主的儿子,最大的24岁。这些纨袴子弟醉心在神学里,汤姆生却在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方面努力学习。汤姆生15岁那年,获得了学校的物理学奖;16岁获得了天文学奖,同时还因为写了一篇出色的论文《地球的图形》,得到大学的金质奖章。

1840年的春天,汤姆生的父亲带着他们一家人去欧洲大陆旅行。他们渡过了多佛尔海峡,顺着莱茵河南下,旅游的区域主要在德国境里。父亲选取这条路线,主要是想让孩子们练习德语会话。为了避免分散精力,他事先规定谁也不准携带书籍。这年年初,汤姆生的指导教授,向他介绍了法国数学大师傅立叶(1789—1857)关于热的数学分析的一本著作,要他学习。汤姆生动身以前,听说爱丁堡大学的凯伦特教授非难这部著作。他瞒过父亲,把书悄悄地藏在皮包里,旅途中一有机会就偷偷地读几页。他们在法兰克福作客的那些日子,汤姆生每天都躲进地窖里研究傅立叶的理论,终于发现是凯伦特教授自己搞错了。于是,他写了一篇反驳的论文。旅行结束以后,他把论文寄给凯伦特教授。凯伦特对这个16岁少年的挑战,最初只是付诸一笑,但是当他读完全文以后却完全折服了。第二年,这篇论文发表在剑桥大学的数学杂志上,虽然用的是笔名,但是不久,大学生们就都知道作者是谁了,汤姆生顿时名扬全校。

在后来的几年里,汤姆生发表了一连串的科学论文,内容涉及数学、热力学和电学。17岁那年,他把电力线和磁力线同热力线加以类比;18岁,接触到了热传播不可逆性(就是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不能反向传递)。在研究这些问题的时候,他娴熟地运用了很多新的数学定理。剑桥大学的数学家霍普金斯(1793—1866),曾经担任他的指导教授,使他得益不小。这一切都表明,他有可能成为一个杰出的数学物理学家。遗憾的是、他成名太早,反而影响他刻苦钻研。他一生中的某些不足在这个时候已经露头。他撰写论文很少参考别人的著作,写起来也是龙飞凤舞,一挥而就。据说他习惯用铅笔写作,而且常常写在零乱的纸上就送去付印。

1845年1月,当时已经20岁的汤姆生通过了紧张的毕业考试。事前,父亲和老师们对他都寄予很大的希望。父亲确信他能够稳拿第一名,一个主考教授甚至对他的同事说,他们都不配改汤姆生的卷子。可是考试揭晓,汤姆生只得了第二名。直到第二次史密斯奖考试的时候,他才夺得了桂冠。

(二)后生可畏

毕业以后,汤姆生首先选择了电磁学当做进军的目标。虽然热力学也在他的视野范围里,但是自从法拉第在1831年发现电磁感应以后,探索电磁的奥秘就成了很多科学家感兴趣的课题,汤姆生也受到强烈的吸引。这个高材生还在儿童时代就被电学迷住了。他很羡慕法拉第的成就,尤其是对法拉第关于电力线和磁力线的思想很感兴趣。汤姆生掌握了数学工具以后,更觉得电磁学是个大有可为的领域,跃跃欲试。

汤姆生的父亲一心想要儿子竞选教授的席位。当时格拉斯哥大学有位德高望重的物理学教授要退休,父亲非常希望汤姆生能够接替这个职位。按照当时的传统,必须要对物理学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有资格。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父亲特意安排汤姆生去巴黎留学,给物理学家雷尼奥(1810—1878)当研究生。雷尼奥是搞热力学的,曾经接受法国政府的委托,测定过比热常数。汤姆生一边听他的课,一边给他当实验助手,在热力学研究上得到不少启发。但是他当时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电磁学上。他在巴黎只逗留了四个多月,就写了第一篇很有见地的电学论文,发表在法国的数学杂志上。这家杂志的主编很赏识这个英国青年,曾经给了他不小的鼓励。汤姆生的论文根据光学倒影原理,论述了静电感应的电荷分布,这已经是个创见;更不简单的是,他还提出可以用数学方法来分析法拉第的静电感应现象。他这个闪光的思想,比麦克斯韦要早十年!

1845年初夏,汤姆生从法国回到剑桥大学,参加了英国科学协会的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都是著名学者,包括法拉第、焦耳(1818—1889)这样一些世界第一流的大科学家。相比之下,21岁的汤姆生不过是个孩子。但是他不迷信权威,在会上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而且在这里他无意之间认识了法拉第,法拉第送给他一本自己写的电学专著《电学实验研究》递给汤姆生,建议他抽空读一读。接着,他们的话题又回到论文上。汤姆生向法拉第请教,为什么光束通过带电介质会发生极化现象。法拉第解释说,这个问题很不简单,他几次想用《电学实验研究》来验证,都没有取得成功。

“但是我相信,发生电感应现象的时候,介质一定是处在某种特殊状态中的。”法拉第坚定地说,并且表示要继续研究这个难题。

当时的汤姆生很想向法拉第提出合作。但是他还是犹豫了一下,并没有把话说出口。那时的法拉第已经51岁,久病初愈,刚恢复研究工作。他虽然赏识汤姆生的才能,但是没有想到这个21岁的后生是最理想的助手。所以,他们探索的目标尽管是共同的,特别是汤姆生又精通数学,却没有能够携起手来。这是很可惜的。

汤姆生在一个月以后,又在皇家学院重新进行这项实验,可时当时法拉第已经离开了。对他们两个人来说,都失去了一次最宝贵的机会。后来,法拉第始终没有能够把自己的研究提高到理论的高度;汤姆生的愿望,也要到麦克斯韦手里才能变成现实。

以后,汤姆生有好几次想把自己对电磁的研究总结成理论性的东西,但是都失败了。他的主要缺点是不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他对法拉第虽然很敬重,却从没有系统地读过《电磁学研究》。对于其他人的著作,他当然就更少过目了。有人说,他在40年里没有认真读过一本书,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也说明了汤姆生的弱点。他在实验中的一些发现,有的确实闪耀着天才的光芒,有的却是重复了别人早已发现过的事实。

1846年5月,汤姆生的父亲所期待已久的机会到来了:那位受人尊敬的老教授去世,他的职位空出来了。当时大学提出30个有才干的教师做候选人。汤姆生的父亲梦寐以求的,就是要让儿子坐上教授这把交椅。他一向训诫儿子要把数学同物理学上的实际问题互相结合起来,对汤姆生一生确实有不小的影响。父亲主要是为了适应选拔教授的考试的需要,儿子却因此转向了应用工程的研究。

(三)走在真理的边缘

同类推荐
  • 影视表演艺术——创作理论与实用教程

    影视表演艺术——创作理论与实用教程

    本书以影视表演创作理论、影视表演教学研究、影视表演实用教程为主要内容。将影视表演专业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具体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实例中,形成了较为系统规范的影视表演教学体系。本书用生动鲜活的教学个案稀释复杂的专业理论,还原表演课堂的原貌,通过具体的、可见的环节展现教学理念,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
  • 笑着做教师:老杨的微言博语

    笑着做教师:老杨的微言博语

    本书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及班主任记录的原生态生活,分为与青春有关,与平凡有关,与成长有关,与合作有关,与默契有关等部分,收录了《好情绪,好孩子》、《天意》、《遇见》等微言博语。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培根论文集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培根论文集

    《培根论文集》萃取了培根一生著述的精华,内容包括培根对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然等各方面关系的看法。从“论真理”、“论死亡”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情于哲学的培根。从“论权位”、“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涪官场运作的培根。从“论爱情”、“论友情”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从“论逆境”、“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从“论狡猾”、“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 学生的观念素质教育与升级方案(上)

    学生的观念素质教育与升级方案(上)

    素质教育主要着眼干广大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是以注重培养广大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三辑:坟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三辑:坟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我的未来纪元

    我的未来纪元

    当冒险者在前面冲锋陷阵的时候,我会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一个维修员的自白。
  • 斗破小丑

    斗破小丑

    穿越者和穿越者之间的对抗,主角是会成为落魄的失败者被他人如同小丑,一般嘲笑,还是站在大陆的巅峰成为胜利者。
  • 我老板是外星人

    我老板是外星人

    莫名其妙的成为了外星人的员工,没有五险一金,没有最低工资保障,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去电影、电视剧、小说里按照老板的意思去改变剧情。穿越回来后,除了记忆啥都带不回,除了脚印啥也留不下。这么差的待遇,你问我为什么还愿意干?老板说了转正后可以给我一本什么什么道之类的书。是你干不干?现在我就等着转正呢!
  • 来自地狱的少女阎魔爱

    来自地狱的少女阎魔爱

    在都市的青少年中,有着这样一个传言:只要在深夜零时登录“地狱通信”,将所怨恨人的名字写下来,且你的怨恨达到了可以委托的程度,地狱少女就会出现,立即把你怨恨的人带入地狱。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传言是真的。写给地狱通信的信件都会传达给一名叫做阎魔爱的少女,当她与信件中的怨恨产生共鸣,就会变身成为地狱少女,发放自己随从变成的稻草人,并说明契约方式和后果:只要解开稻草人上的红线,契约就会成立,地狱少女会将对方的所怨恨者的罪恶重现并流放到地狱。但是,当你在解除怨恨后,自己亦要付出代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万事俱备坐等南风

    万事俱备坐等南风

    我叫孙悦,是的,从小学到硕士毕业,每逢自我介绍,总有那熟悉温柔的背景乐从不同人口中哼出。到了初三,我学聪明了,逢人就说:“您叫我小悦就好。”正当我满面春风,不知疲惫的介绍自己时……“姑娘你就是小悦悦啊。”看着穿大裤衩子,手里有一搭没一搭的摇扇的大爷,默默咽了一口血“大爷,我叫小悦,单字儿。”此文绝对脑洞大开,属温馨型,亲们请放心入坑(* ̄▽ ̄*)
  • 吃饱睡觉

    吃饱睡觉

    一个蛇皮怪女主的日常攻略故事……就这样。
  • 烽火饶州行

    烽火饶州行

    上官倾城从小在母亲的严格要求下,变得很坚强。作为破浪城的圣女,她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特别是母亲无故失踪后,让她身处的环境变得更加糟糕,她不得不变得更加坚强。为了查出母亲的消息,她不得不投靠北燕皇帝慕容元直,而慕容元直则看中破浪城的能力,欲用上官倾城帮自己打天下。在玉门关外,上官倾城率领不齐心的破浪城众将成功击退洗契丹皇太后萧嫣然为首的契丹先锋,为慕容元直创造了有利的先机。此役过后,破浪城里的左右二使四护法,无一不被上官倾城的才智及武功所折服。他们不管是否心甘,都不敢再违逆于她。在此之后的三年,慕容元直密谋南征南楚,又令上官倾城找出他的仇人耶律景容。在不除掉耶律景容,慕容元直是不放心的,因为他这天下就是从耶律家盗来的,很多耶律家的旧部正蠢蠢欲动呢。等上官倾城找寻到耶律景容的下落她才知道这一切都是圈套,彻彻底底的圈套……
  • 本草纲目通俗读本

    本草纲目通俗读本

    《本草纲目》是我国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以毕生经历编著的一部不朽巨著,从它面世之日起,就一直为人们所真爱,它的光彩没有因时光的流逝而暗淡。本书收集了《本草纲目》的各种版本,选择编辑了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近的、实用性强的疗方,并且对其顺序做了比较大的调整,把我们的主要食品-菜部、果部、谷部放在前面,并作为重点。全书详细地介绍了它们的实用价值和加工方法及治疗病方。我们在编辑的过程中,对现今已不常用的,例如:水部、人部、石部只选其一小部分,作为点缀,以保持书的基本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