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93200000038

第38章 晚年章太炎(5)

此外,鲁迅反对“古史辨派”,或许还与他们否定屈原其人其作有关。在中国古典诗人中,鲁迅对屈原可谓情有独钟,其挚友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就专门写了《屈原与鲁迅》一节。鲁迅不仅能整首整段背诵屈原的诗篇,而且早在《摩罗诗力说》中,他就对屈原“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的精神表示赞赏。鲁迅:《摩罗诗力说》,《鲁迅全集》第1卷,第69页。1926年,他又在《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屈原与宋玉》中高度评价了屈原:“被谗放逐,乃作《离骚》。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后人惊其文采,相率仿效,……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鲁迅全集》第9卷,第370页。在同年出版的《彷徨》扉页,他也引用《离骚》的诗句作为题辞:“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932年,鲁迅在《〈自选集〉自序》中又再次引用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句。另外,在他创作的50余首旧体诗中,也有近20首运用了《楚辞》笔法,譬如《湘灵歌》、《莲蓬人》、《祭书神文》、《送O、E、君携兰归国》、《无题(洞庭木落楚天高)》、《悼丁君》等诗篇,不但在遣词造句上用的是骚体语言,而且在意境上也与骚体十分接近,至于采用屈原语言的更不胜枚举,他对屈原其人其作的热爱,由此可见一斑。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屈原恰是“古史辨派”所竭力否定的对象。最早提出“屈原并没有这个人”的是廖平(参见赵逵夫:《屈原与他的时代》,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4页),而他正是章太炎极力反对的今文家。1921年6月,胡适在一次演讲中便质疑:“屈原这个人究竟有没有?”他认为唯一记载屈原事迹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并不可靠,“传说的屈原,若真有其人,必不会生在秦汉以前”,并进而断言:“依我看来,屈原是一种复合物,是一种‘箭垛式’的人物”。他甚至还批评《天问》“文理不通,见解卑陋,全无文学价值,我们可断定此篇为后人杂凑起来的”。胡适:《读楚辞》,《胡适文存》二集,第65—67页。胡适这篇演讲经修改后,发表在1922年9月3日《读书杂志》第1期,由是在当时学术界掀起了一场否定屈原其人其作的潮流,随着对“疑古”的态度转变,胡适后来对屈原的观点也发生了一些明显的改变。1931年7月22日,顾颉刚介绍一个名叫丁迪豪的青年来向胡适求教,由于丁氏主张《离骚》是汉武帝太初元年以后所作,胡适便不客气地教训他:“少年人千万不要做这种无从证实又无从否证的考据。既无从证实,则是非得失终不能得定论,至多有个‘彼善于此’而已。……此种工作既不能得训练,又不能做学问,毫无益处”,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第6册,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30—131页。一些“古史辨派”人士进一步断言《离骚》是淮南王刘安所作,屈原的其他作品也多为汉人伪作。黄中模:《屈原问题论争史稿》,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18—19页。

胡适

不难想见,胡适等人对屈原的否定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鲁迅的反感,由是影响到他对“古史辨派”的整体看法。与此相类似,庄子问题也是鲁迅与“古史辨派”产生分歧的一个焦点。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除了肯定战国之世“在韵言则有屈原起于楚,被谗放逐,乃作《离骚》。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还高度评价了庄子:“言道术既有庄周之蔑诗礼,贵虚无,尤以文辞,陵轹诸子”。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鲁迅全集》第9卷,第370页。他还说自己“思想上,也何尝不中些庄周韩非毒,时而很随便,时而很峻急。孔孟的书我读得最早,最熟,然而倒似乎和我不相干”,鲁迅:《写在〈坟〉后面》,《鲁迅全集》第1卷,第285页。并公开表示:“我们虽挂孔子的门徒招牌,却是庄生的私淑弟子”。鲁迅:《“论语一年”——借此又谈萧伯纳》,《鲁迅全集》第4卷,第570页。另外,他在撰文时对《庄子》中的寓言和词句也信手拈来,显得十分熟稔。关于这一点,详参郭沫若:《庄子与鲁迅》,《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尤为关键的是,鲁迅的这一思想实际源自于章太炎。在《民报》社讲学时期,章氏除讲解《说文》、《尔雅》、《楚辞》之外,还系统讲授了《庄子》,且次数最多。此据《朱希祖日记》载,参见朱元曙:《朱希祖与他的老师章太炎》,《万象》2006年12月号。另据刘文典回忆,直至武昌起义前,章太炎仍为众弟子讲解《庄子》,参见刘文典:《回忆章太炎先生》,《追忆章太炎》,第63页。这一时期,章氏还撰写了《齐物论释》、《庄子解故》等自谓“一字千金之著”,“使庄生五千言,字字可解”,章太炎:《自述学术次第》,《章太炎学术文化随笔》,第322—323页。并说“若夫九流繁会,各于其党,命士哲人,莫若庄氏,……以视孔墨,犹尘垢也”,章太炎:《〈庄子解故〉前记》,《章太炎学术史论集》,第254页。这明显是上述鲁迅之说的渊源。更有意思的是,章太炎1915年书赠鲁迅的条幅也直接录自《庄子·天运篇》,所谓“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在谷满谷,在坑满坑;涂却守神,以物为量”。详参杨燕丽:《章太炎书赠鲁迅的条幅》,《鲁迅研究月刊》1998年第9期。由此可见,正是在章太炎的影响下,鲁迅与庄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然而,在“古史辨派”看来,《庄子》却并不见得有多高明。胡适在《庄子哲学浅释》一文中就解释说:“从来的人,只因把庄子的哲学看得太章太炎书赠鲁迅条幅神秘玄妙了,所以不能懂得庄子。依我个人看来,庄子的学说其实并没有什么十分玄妙神秘之处。所以我这篇述庄子的文字便叫做‘浅释’,不但要用浅近的文字去讲庄子的哲学,并且要使人知道庄子的哲学只是粗浅的寻常道理。”胡适:《庄子哲学浅释》,《东方杂志》第15卷第11号,1918年11月15日。他并且对庄子的著作权提出了质疑,认为“其中内篇七篇,大致都可信,但有后人加入的话。外篇和杂篇便更靠不住了。……这二十六篇之中,至少有十分之九是假造的”。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中国哲学史》上册,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74—175页。关于胡适的庄子研究,详参李宝红:《胡适与庄子研究》,《安徽史学》2004年第5期。此后,顾颉刚也表示:“我觉得《庄子·内篇》也有靠不住的地方”,顾颉刚:《论〈竹柏山房丛书〉及〈庄子·内篇〉书》,《古史辨》第1册,第17—18页。“我的意思以为《庄子》是战国秦汉间‘论道之人’(‘道家’一名似出于汉人所撰)所作的单篇文字的总集”。顾颉刚:《答书》,《古史辨》第1册,第282页。

从后来的情况来看,“古史辨派”对《庄子》的这些非议显然引起了章太炎与鲁迅的注意。章氏在读了胡适寄来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之后,曾专门就庄子问题回函批评说,“接到《中国哲学史大纲》,尽有见解。但诸子学术,本不容易了然,总要看他宗旨所在,才得不错;如但看一句两句好处,这都是断章取义的所为,不尽关系他的本意。仍望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并针对其中的误解指出:“却不是庄子的意。你要细看”。章太炎:《与胡适论庄子书》,《章太炎学术史论集》,第255页。从后来的情况来看,胡适也接受了章太炎的意见,承认“《庄子时代的生物进化论》,是全书里最脆弱的一章,……这真是一个年轻人的谬妄议论”。见《〈中国古代哲学史〉台北版自记》,《胡适学术文集·中国哲学史》上册,第4—5页。他甚至还曾对人说,“哲学,胡适之也配谈么?康、梁多少有些‘根’,胡适之,他连‘根’都没有”,周黎庵:《记章太炎及其轶事》,《追忆章太炎》,第570页。不满之情溢于言表。章氏对胡适的诸子学研究始终不满,或许与他欲全面颠覆其说有关。胡适最初涉足诸子学,即是以章氏“诸子出于王官说”为商榷对象。而鲁迅也提出:“然文辞之美富者,实惟道家,《列子》《鹖冠子》书晚出,皆后人伪作;今存者有《庄子》。庄子名周,宋之蒙人,盖稍后于孟子,尝为蒙漆园吏。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今存三十三篇,《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然《外篇》《杂篇》疑亦后人所加。……末有《天下》一篇(胡适谓非庄周作)。”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鲁迅全集》第9卷,第364—365页。这一方面说明他了解胡适观点,另一方面则显示了其保留态度。也就是说,他虽注意到“《外篇》《杂篇》疑亦后人所加”这一信息,但仍认为《庄子》与《列子》、《鹖冠子》等伪书不同,不但庄周确有其人,而且“著书十余万言”,“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并非胡适等人所谓“只是粗浅的寻常道理”。

综上所述,鲁迅不满“古史辨派”的原因相当复杂,其中既掺杂有派系纷争的因素,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治学旨趣的不同而引起,同时还牵涉到一些具体学术观点的分歧,由是最终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的遗憾。

余论师生关系与同门情谊

如前所述,章门弟子在文学革命、思想革命、语言文字改革、近代学术之建立等诸多方面,都对中国近代文化转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究其根源,这显然与章太炎的深刻影响以及同门的互相促进密不可分。唯其如此,章太炎与弟子之间的师生关系和章门弟子内部的聚散离合,无疑更是一个饶有趣味的话题,本章即拟就此做一番论述。

一、章太炎和他的弟子们

1932年初,孙楷第在致陈垣函中,曾经试为蠡测品类国内学界名流,其中一类乃“渊源有自”,显指章门弟子,正所谓“关闽不同,扬刘异趣。都分门户,尽有师承”。孙楷第:《致陈垣》,陈智超编注:《陈垣来往书信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409—410页。关于此条系指章门弟子,参见桑兵:《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这一方面点出了章门弟子业有专攻、各有造诣,朱希祖在1936年7月20日《致潘景郑书》中便说:“吾侪仰承先师学业,不妨分道扬镳,各造其极”。引自朱偰:《先君朱逷先先生对于史学之贡献》,《东方杂志》第40卷第16期,1944年8月30日。另一方面又阐明了他们继承师说、学有本源。这当然是一种精辟的见解,但历史地看来,章太炎与章门弟子之间的师生关系远较此论更为丰富,值得今人深刻总结。

第一,形成了一种特别深厚的师生情谊。

通观中国近代学术史,尽管不乏颇具影响力的一代宗师及其弟子,但大都难以企及章太炎与章门弟子之间充满魅力的师生关系。究其缘由,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早已超越了一般性的传道、授业、解惑关系,形成了一种特别深厚的师生情谊。

章太炎一生撰写了不少书札,其中有许多便是致诸位弟子的信函。从新近整理出版的《章太炎书信集》来看,收录最多的是《与吴承仕书》,达89通;《与钱玄同书》居第三位,达59通。章氏与弟子们联系之密切由此可见一斑。在这些书信中,章太炎还经常询问或谈及其他弟子近况,如他在1910年10月3日致钱玄同信中就说,“季刚归蕲,足下与逖先辈,一时散尽,甚寂寂也”,章太炎:《与钱玄同》,《章太炎书信集》,第116页。毫不掩饰自己对弟子们的思念之情。

此外,章太炎与弟子们的关系也十分随和,从不摆师道尊严的架子。鲁迅便形容:“太炎先生对于弟子,向来也绝无傲态,和蔼若朋友然”。鲁迅:《致曹聚仁》,《鲁迅全集》第12卷,第185页。曹聚仁后来也说:“太炎先生对于弟子们的问学,态度非常谦和,和家人夫子一样说家常话,并不摆出什么大学者的架子”。见《关于章太炎先生的回忆》,《追忆章太炎》,第304页。周作人也回顾说:“太炎对于阔人要发脾气,可是对青年学生却是很好,随便谈笑,同家人朋友一般。”周作人:《知堂回想录》上册,第252页。许寿裳更是细腻描绘道:“就是随便谈天,也复诙谐间作,妙语解颐。”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现代贤儒——鲁迅的挚友许寿裳》,第24页。另据汪东回忆,章太炎还曾戏封得意弟子为“四王”,“先生晚年居吴,余寒暑假归,必侍侧。一日戏言:余门下当赐四王。问其人。曰:季刚尝节《老子》语‘天大,地大,道亦大’,丐余作书,是其所自命也,宜为天王。汝为东王。吴承仕为北王。钱玄同为翼王。余问:钱何以独为翼王?先生笑曰:以其尝造反耳。越半载,先生忽言:以朱逖先为西王。……一时诙嘲,思之腹痛!”汪东:《寄庵谈荟》,庄华峰编纂:《吴承仕研究资料集》,黄山书社1990年版,第294页。朱希祖也回忆说,“旭初言当日章师戏言,吾门四子:黄为天王,汪为东王,吴为北王,钱为翼王(以钱为畔师故称翼王)。既而余至南京就中央大学,章师又谓旭初曰:吾门四王当改定,去钱入朱云云。然以余前年所闻于季刚者则异是,见于余笔记中,即黄为天王,汪为东王,朱为西王,钱为南王(南王早卒,喻钱畔师),吴为北王也”,与上说可相互参看。见《朱希祖日记》,1939年12月7日条,引自朱偰:《先君朱逷先先生对于史学之贡献》。关于此事,可参阅朱元曙:《章门“五王”轶事》,《文汇报》2006年5月7日。显而易见,章太炎与其弟子的关系是相当融洽的,可谓介于师友之间。

尤其让人感动的是,章太炎还曾一再向学界推荐其弟子。1908年,他专门致函《国粹学报》说:“前此蕲州黄君名侃,曾以著撰亲致贵处。黄君学问精专,言必有中,每下一义,切理餍心,故为之介绍。愿贵报馆加以甄采,必能钩深致远,宣扬国光。……微显阐幽,存乎其人,愿诸君少注意焉。”章太炎:《与国粹学报》,《章太炎书信集》,第236页。1914年,他又在《题黄侃梦谒母坟图记后》中写道:“蕲州黄侃,少承父学,读书多神悟,尤善音韵,文辞澹雅,上法晋宋,虽以师礼事余,转相启发者多矣。……若其精通练要之学,幼眇安雅之辞,并世固难得其比。”章太炎:《题黄侃梦谒母坟图记后》,《章太炎年谱长编》上册,第473页。由此可见,章氏出于对黄侃学识的特别欣赏,屡屡为之热心推介。但章氏对黄侃也有不满之处,如他曾言“季刚文章枯槁,大不类我”(朱希祖:《致潘景郑书》,引自朱偰:《先君朱逷先先生对于史学之贡献》),并有感于黄侃“身后著述无传,亦由闭距太严之过,真可为太息者也”(《与吴承仕》,《章太炎书信集》,第374页),从而批评说:“季刚则不著一字,失在太秘。世衰道微,有志者当以积厚流广,振起末俗,岂可独善而已”。见《与潘景郑》,同上,第916页。

同类推荐
  •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从中华民族的姓名生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传统建筑、传统节日、婚庆礼仪、信仰禁忌以及民间艺术等诸多层面,以生动的语言、精美的图片、丰富的人文内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精彩生动的民俗画卷。
  • 河南人的生存之道

    河南人的生存之道

    本书本书从近现代历史上的湖南现象剖析湖南人的性格,介绍了河南人的过去和现在,一方面为河南人正名的同时,理性、全面地分析了河南人的生存、发展哲学。
  • 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个历史文化之谜

    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个历史文化之谜

    本书是一本囊括古今中外历史知识的读物,通过上百幅实地照片展示了那些令人困惑不解的未解之谜与神奇现象。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勤劳节俭(中)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勤劳节俭(中)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历代词赋(下)

    历代词赋(下)

    词,作为一种诗体,可以远溯到隋唐之际,但留传下来的作品极少,到中唐以后作品渐多,到晚唐五代已经成为和诗相并行发展的新诗体。
热门推荐
  • 校园美眉爱上我

    校园美眉爱上我

    大学是一座欲望与迷茫交织的罪恶泥土,而我们90后更是深陷在无聊与落寞之中,四年的大学生活,爱情?友情?我们又真正获得了什么?生命是一场华丽的让人心碎的喜剧,它的一切都在诉说着不复返,我不禁在思考,生命不能承受的到底是轻还是重呢?是那种经历了太多的人事,看穿百态之后的气若游丝的轻如浮云,还是肉体匍匐大地,用灵魂与尘土融合的厚重呢?石昭阳的大学生活正是一步一步在诠释这一切,放纵与忏悔并存,爱情最终也不是治愈的良药。但最终的寂寞却是刻骨铭心,舍友马龙和崔哲的离开,荣海的决裂,张远的死亡,最终撕心裂肺的一声呐喊,是否就是我们内心的执着呢?让我们一起跟着他的脚步,开始90后的心路历程。"
  • 漫威之不死鸟

    漫威之不死鸟

    海贼王?漫威世界?不一样的能力,会有不一样的敌人,不一样的人物,会有不一样的精彩,不一样的世界,会有不一样的未来!张文,不死鸟果实使用者,三色霸气,他会有自己的路!
  • 红妆十里迎娶凤后

    红妆十里迎娶凤后

    “你是个什么东西?哟!这不是废柴二小姐吗?不是死了吗怎么在这里?”
  • 御天掌控

    御天掌控

    千年前九州三界主宰帝君意外陨落,千年后帝君重生,重修武道,而最终发现千年前的陨落只是一个开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TFboys誓言不轻言放弃

    TFboys誓言不轻言放弃

    也许是命中注定爱上对方,但是却伤害了对方……也许,注定的!
  • 我只想败家

    我只想败家

    女主沫笙灵是一个超级富二代,但是一次车祸,沫笙灵被快穿系统857绑定了,终于做完了三千小世界,以为可以回家继续败家了,但意想不到的是,857把她带入了一个败家世界。沫笙灵:“这不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吗!”(???????)?*。
  • 绯闻前妻:总裁的秘密情人

    绯闻前妻:总裁的秘密情人

    洛诗诗以为林撤是她生命长河中的浮舟,能够救她到彼岸。然而婚后,她才知道,这个表面上温文尔雅的男医生,私下里却是如此……
  • 一生有你如若何求0a

    一生有你如若何求0a

    你是我的心,你是我的肝,你是我生命中的四分之三,倘若有你,余生如梦!
  • 默芒

    默芒

    当所有人都在迷茫,当武者都在沉默,我甘愿做那沉默中的一道光芒,照亮漫漫前路,为世间武者开辟出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