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889700000019

第19章

中暑,脉虚而伏,身热背恶寒,面垢自汗,烦躁大渴,毛耸恶寒,昏昏倦怠而身不痛,与伤寒诸证不同矣。内外俱热,口燥烦渴,四肢微冷而身不痛,用白虎汤。痰逆恶寒,橘皮汤。热闷不恶寒,竹叶石膏汤。头痛,恶心烦躁,心下不快,小便不利,五苓散下消暑丸。中暑用小柴胡汤良。脉芤迟,腠理开,洒然毛耸,口齿燥,白虎加人参汤。霍乱,烦躁大渴,腹痛,四肢冷,脚转筋,以黄连香薷汤。

发热

夫翕翕然而热者,表热也。有蒸蒸而热者,里热也。其属表者,风寒客于皮肤,邪气怫郁于外,表热而里不热也。其属里者,阳气下陷,入于阴中,里热甚而达表也。其在半表半里者,以表热未罢,邪气传里,里未作实,则表里俱热,而但轻于纯在里也。太阴、厥阴皆不发热。惟少阴反有发热之证,或其脉沉,或下利,手足冷为异耳。虽然,伤寒发热,病之常也。脉阴阳俱虚,热不止者,汗后复发热,脉燥疾,下利者,皆不易治,其可例视之乎?太阳病,发热头疼,恶寒有汗,桂枝汤;恶寒无汗,麻黄汤。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此为实,急下之,大承气汤;脉浮数者,大柴胡汤。

阳明病,发热汗出,脉浮数实者,调胃承气汤;脉浮,桂枝汤;汗多者,胃汁干,急下之,大承气汤。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名曰水逆,五苓散;脉浮而大,其人发热烦渴,小便赤,表里俱见,五苓散。

少阳发热,脉弦细而呕,小柴胡汤。

少阴反发热,有二病: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下利厥逆,里寒外热,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

脉浮,热甚,反灸之,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四逆汤。脉浮大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四逆汤;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黄芩汤。脉浮,发热,无汗而渴,表未解也,小柴胡汤加人参栝蒌汤;壮热,头痛,心中烦者,栀子黄芩汤。

汗下后有热,大汗则损气,损气则阳微,故脉虚而恶寒。大下则伤血,血伤则阴弱,故脉涩而发热。误汗,误下皆有此耳。且阴以阳为主,阳以阴为根,下之,亡阴矣。阴无所主,邪气搏之,血虚乃发热也。

太阳病,发汗,遂发热恶寒,小柴胡汤;蒸蒸而热者,属胃,调胃承气汤。

下后阴弱而发热,是为内热,葶苈苦酒汤。若脉浮,则汗之,麻黄汤;脉实,则下之,大柴胡汤。大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栀子豉汤。发汗,又复下之,恶寒发热,无休止时,小建中汤。

伤寒,以丸药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栀子豉汤。

瘥后劳复,发热,小柴胡汤;脉浮者,当汗解,柴胡桂枝汤;脉沉者,当下解,调胃承气汤。

下利,腹反痞满者,生姜泻心汤;小便不利,麦门冬汤。

食复,发热,栀子豉汤加大黄。病后虚羸,微热不去者,竹叶石膏汤。

头痛

大凡头痛属三阳,乃邪气上攻也。太阳专主头痛,阳明、少阳亦有之。三阴络上不过头,惟厥阴循喉咙之后,上连目,系顶巅,故有头痛干呕,吐涎沫之证,却无身热,亦与阳证不同。虽然,风湿在少阴,湿温在太阴,其经从足走至胸中而还,及头痛过于阴毒,是又不可拘也。若两感于寒,太阳、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烦满而渴,与夫头痛极甚,又连于胸,手足寒者,则为真头痛,不可治矣。

太阳病,头痛发热,恶寒无汗,麻黄汤;有汗,桂枝汤。已发汗,未发汗,头痛如破者,葛根葱白汤。太阳病,下之,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连须葱白汤。

阳明头痛,不恶寒反恶热,六七日不大便,胃实,气攻于上也,少与调胃承气汤。少阳头痛,脉弦,发热,小柴胡汤。

湿家头痛,鼻塞,瓜蒂末纳鼻中,黄水出立愈。痰涎头痛,胸满寒热,脉紧,瓜蒂散吐之。

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吴茱萸汤。头痛,壮热心烦,栀子黄芩汤。天行、劳复头痛,四肢痛,葱头汤。

项强

项背强者,太阳表邪也,发散则解。结胸项强,有下之证。寒湿项强,则成 ,见本条,临病宜审。

太阳病,项强,无汗恶风,为表实,葛根汤;项背强,发热,汗出恶风,为表虚,桂枝加葛根。

误下太阴,结胸,项强,大陷胸丸。一法频与理中丸。若损甚者,兼与四逆汤。

项强,胁下满,身热恶风,手足温而渴,小柴胡汤。

阴毒,初得病,项背强,咽痛,心腹痛,短气,厥逆吐利,身如被杖,附子汤、阴毒甘草汤、正阳汤。天明复作热,至晚则腰痛,头项强,身重,葛根生姜豉汤。

恶风

恶风者,见风则怯,密室之中,无所恶也。风伤卫气,卫虚,则腠理不密,由是而恶矣,悉属于阳,非比恶寒,有阴阳之别。若无汗而恶寒者,为伤寒,当发其汗。汗出而恶风者,则为中风,当解其肌,不可更发汗。若里证甚而恶风未罢者,尤当先解其表。三阳风湿,皆有此证,不可不辩。

太阳中风,阳浮阴弱,恶风自汗,发热鼻鸣,干呕,桂枝汤。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恶风无汗而喘,麻黄汤。

发汗太过,卫虚亡阳,遂漏不止而恶风者,法当用温,桂枝附子汤。

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治与上同。

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表里俱热,时恶风,大渴,舌干燥而烦,白虎加人参汤。

汗不止,必恶风,烦躁不得卧,先防风白术牡蛎汤,次小建中汤。

风湿,恶风不欲去衣,骨节烦疼,不得屈伸,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或身微肿,甘草附子汤。

脉浮身重,汗出恶风,防己黄 汤。

恶寒

恶寒者,不见风亦恶寒,身虽热亦不欲去衣被。其风寒客于荣卫,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而恶寒也。经曰: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谓如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先恶寒,而继之以发热,此则发于阳也。若初病恶寒而倦,脉沉细而紧,此则为热发于阴也。在阳则发汗,在阴则温里。或下证悉具而微恶寒者,是表犹未解,当先解表,而后攻里。若少阴病,恶寒而倦,手足厥冷,自利烦躁,脉不至者,又为不治之证。

太阳病,发热,或未发热,恶寒有汗,桂枝汤;无汗,麻黄汤。

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无阳也,不可发汗,越婢汤。

阳明病固宜下,微恶寒者,系与太阳合病,在经,属表,可发汗,麻黄汤。若脉迟汗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虽阳明证,可桂枝汤。

少阳病,头汗出,微恶寒,柴胡桂枝汤。

发热,汗出后恶寒而呕,但心下痞者,五苓散。发汗后恶寒者,虚也,芍药附子甘草汤。

恶寒,脉微而复利,正亡血也,四逆汤加人参。汗后恶寒,脉细数浮迟,呕不止,理中丸。

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而恶寒,表未解也,当先解表,桂枝汤,后攻痞,三黄泻心汤。

太阳病,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若微恶寒者,桂枝加芍药附子汤。

少阴病,脉沉细,恶寒者,四逆汤。若下利,恶寒而倦,手足温者,小建中汤。若恶寒而倦,时时自烦,不欲浓衣,大柴胡汤。

亡血家不可发汗,汗之则寒栗而振,小柴胡汤、芍药汤。

脉弱者不可发汗,汗之,则寒栗不能自还,当归四逆汤。

背恶寒

背为阳,腹为阴。背恶寒,阳不足也。阳不足,则阴气盛。阴气盛者,口中和。阳气内陷者,口干燥,附子、白虎宜加详审。

口中和,背恶寒者,属少阴,附子汤及灸气海。阳气内陷,口干燥,背恶寒,白虎汤。

寒热

寒热往来者,阴阳相胜,邪正相争而作也。盖阳不足,则阴邪出于表而与之争,故阴胜而为寒。阴不足,则阳邪入于里而与之争,故阳胜而为热。邪居表多,则多寒。邪居里多,则多热。邪在半表半里,则寒热相半,乍往乍来而间作也。小柴胡汤专主寒热,寒多者,加桂;热多者,加大黄,是大法也。

太阳病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不呕,清便自可,一日二三度发,桂枝麻黄各半汤;脉微缓者,不可汗,宜越婢汤。

病至十余日,热结在里,往来寒热,大柴胡汤。心烦发呕,胸膈满,不欲食,寒热往来,小柴胡汤。

汗下后不呕不渴,头汗出,胸膈满,小便不利,寒热往来,柴胡桂姜汤。

热多寒少,尺脉迟者,荣血不足,黄 建中汤。脉浮大,寒热往来,宜祛邪。

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为热入血室,小柴胡汤。

潮热

潮热,属阳明,阳明旺于未申,一日一发,日晡而作也。邪入胃腑,为可下之证。设或脉浮而紧,潮热而利,或小便难,大便溏者,热未入腑,犹带表邪,先当和解其外。如小便利,大便硬,方可攻之。若潮热于寅卯,寅卯则属少阳,潮于巳午,则属太阳,是又不可不辩。

病患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潮热,脉实,可下,小承气汤或大柴胡;脉虚者,不可下,桂枝汤。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大承气汤。阳明病,脉浮而紧,必潮热,发作有时,但脉浮者,必盗汗出,柴胡桂枝汤。

腹满,不大便,潮热,小承气汤微利之。

似疟

似疟,一名疟状,作止有时,非若寒热往来无定也。

太阳似疟,脉浮洪,桂枝汤;清便自可,不呕,一日二三度发,桂枝麻黄各半汤。

阳明似疟,烦热汗出,日晡发热,脉浮,桂枝汤;脉实,承气汤。

妇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亦如疟状,小柴胡汤。

热多寒少,阳乘阴也。若尺脉迟,为血少,先以黄 建中汤养其荣卫。脉不迟,却以小柴胡汤、桂枝汤、越婢汤选用之。

厥阴脉浮缓,囊不缩,必发热恶寒,似疟,为欲愈,桂枝麻黄各半汤。

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烦疼,时呕,白虎汤加桂;渴者,柴胡加人参栝蒌汤。

无汗

无汗,寒邪中经,腠理闭密,津液内渗而无汗也。若风、暑、湿干之,则自汗出矣。当汗之证,与麻黄汤三剂而不得汗者,此又不可疗也。

太阳当热,无汗头痛,麻黄汤。项背强,兀兀无汗,葛根汤。刚 ,发热恶寒,无汗,葛根汤或小续命汤。

脉浮发热,无汗,表不解者,麻黄汤;汗不止,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

阳明反无汗,脉浮而喘者,麻黄汤。若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 ,身必发黄,五苓散加茵陈。

自汗

卫气者,所以肥腠理而固津液者也。卫为邪所干,不能卫护于外,由是而汗出焉。且自汗者,有表里虚实之分。若自汗出,恶风寒,为表未解,当解肌,以致汗泄恶风,与汗后恶寒,皆为表虚,必用温剂。若汗出,不恶风寒,则为表解里未和,从下之。设或汗出发润,如油如珠,凝而不流,皆不可治也。

太阳中风,自汗,脉浮缓,桂枝汤。汗出而渴,小便难,五苓散;不渴者,茯苓甘草汤。自汗出,小便难,而用桂枝,惟加芍药、甘草。自汗出,小便不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桂枝附子。

阳明汗多而渴,发热谵语,大便硬,调胃承气汤。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恶风寒,桂枝附子汤。若小便自利而汗出,为津液少,不可攻利,宜蜜导煎通之。若汗多者,胃汁干,急下之,大承气汤。

汗多而渴,勿用五苓散。汗不止,无他证者,温粉扑之。

服桂枝汤,大汗出,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下后不可更用桂枝汤。若汗而喘,无大热者,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头汗

诸阳经络循于头,三阴则至项而还。头汗者,邪搏诸阳,则汗见于头也。若遍身汗者,为之热越。今热不得越而阳气上腾,津液上凑,故但头汗耳。夫里虚则不可下,内涸则不宜汗。头汗之证,更不可再汗也。其或瘀血在里,与夫热入血室,虚烦水结,皆令头汗。此为热郁于内而上达,或吐或下,以祛其邪。设或小便不利,内外关格而头汗,则为阳脱。误下湿家,额上汗出而喘,小便难,小便利,亦为阳脱。二者皆不疗矣。《百问》:表实里虚。故头汗不可下。

发黄,头汗及项而止,小便难,引水浆,此湿也,茵陈蒿、茵陈五苓散。

心结胸,心忪满,无大热,头汗出,半夏茯苓汤。

谵语头汗,是为血热,属阳明,用承气汤。若心中懊 而头汗者,栀子豉汤。

半表半里,有柴胡证,并小柴胡汤。热寒往来,微恶寒,为表。胁下满,大便坚,为里。

手足汗

四肢者,诸阳之本,热聚于胃,则津液旁达于手足也。蕴热,则躁烦谵语,挟寒,则水谷不分。

是又承气、理中之不同。

阳明病,手足 汗出,谵语,大便难,与承气汤。阳明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汗出,大便初硬后溏,水谷不分,与理中汤。一法用猪苓汤。

盗汗

盗汗者,睡着则汗出,觉则便不出矣。杂病责于阳虚,伤寒责在半表半里,故知胆有热也。

阳明病,脉浮紧,潮热盗汗,柴胡桂枝汤。脉浮大,欲眠,目合则汗,小柴胡汤,又柴胡桂枝汤。

烦热

邪热传里,不经发汗、吐、下则为烦热,与发热似同而异。经曰:病患烦热,汗出则解。如未作膈热,但当和解微热而已。若心下满而烦,则有吐下之异,宜别其证之虚实而为剂之轻重也。先烦而悸者,为实。先悸而烦者,为虚。虚烦而心中欲呕吐郁闷之状。

太阳病,心烦自汗,小便数者,不可与桂枝汤,宜芍药甘草汤。服桂枝汤后,出汗后烦渴者,脉洪大,白虎加人参汤。

阳明病,心烦喜呕,壮热往来,心下悸,小便不利,小柴胡汤加茯苓。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小建中汤。

发汗后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桂枝汤。

衄而烦渴者,饮则吐水,五苓散;不愈,竹叶石膏汤。

下后昼烦夜静,不渴不呕,无表证,脉微沉,干姜附子汤。若懊 ,栀子豆豉汤。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断龙间

    断龙间

    断剑苍炎临空陷,韵龙金鳞辉煌现。傲世腾飞锋锐显,魂断奸邪笑苍天。—雨辰喜欢本书的小伙伴们,欢迎加入圳韵断龙阁,群号码:565285809。
  • 人魔大战之极品战神

    人魔大战之极品战神

    魔物崛起,人类被压,千年征战!流血轮回,迎来大世,极品战神!有超级大魔龙,有蓝凤凰,有黑麒麟。有百年兽潮,有远古四大凶兽,才会有战神!四大凶兽吃人,为什么人类还要靠这四大凶兽生存下来。人魔大战的原因,四大凶兽的来历,都在极品三部曲!星月带来的极品三部曲,希望大家喜欢!!!喜欢的支持一下,抱拳拜谢谢谢谢谢~~
  • 快穿之位面旅行社

    快穿之位面旅行社

    莫殇20岁挂在了医院,如何死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挂掉之后,灵魂被一个叫做位面旅行社的组织收留了,从此开启了做任务的苦逼生活……
  • 温柔皇上的古灵精怪妻

    温柔皇上的古灵精怪妻

    她糊里糊涂的穿越到了古代遇见了他,他对她一见钟情,却发现两人都是穿越来的,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 唤仙帝元

    唤仙帝元

    恶兽横世,六古陨落,帝源破碎,血临于世,再临毁灭,只为生存,追寻传说,再创无上,这一次,为生,为你,而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最胜问菩萨十住除垢断结经卷第一(一名十千日光三昧定)

    最胜问菩萨十住除垢断结经卷第一(一名十千日光三昧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盛夏的小阳光

    盛夏的小阳光

    路痴四叶草,带你走过整个青春。送给每一个四叶草,愿你们能像黎菲一样,越来越棒
  • 年家

    年家

    过年,家人一家人团团圆圆“吃饺子啰,吃饺子啰!”每年的正月初一,我们都要围坐在一起,吃奶奶亲手包的饺子。听奶奶说,过年吃饺子是俺山东老家的老规矩,在明清就很盛行。爷爷呢,一吃饺子,就要说说那我都能倒背如流的典故: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难怪每年的饺子宴是我家必不可少的一道“盛宴”,特别是今年春节的那次还添了一件新的乐事呢。大年初一,又到了吃饺子的时间了,姑姑神秘地对我说:“矫键,今天奶奶的饺子可不一样哦。”“饺子有什么不一样的?”我好奇地问。“这次的饺子里有一个包着枣子,谁能吃到这个特殊的饺子,就一定能心想事成。所以呀,吃前每个人要写下自己的新年愿望。”听了姑姑的话,我高兴极了,迫不及待地抓起笔,拿起纸,刚想写“祝我学习进步”,可转念一想,爷爷刚开过刀,我应该祝爷爷身体健康。于是,我端端正正地写下了我的新年祝福。刚想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谁知一个个都捂的紧紧的,看也看不见。
  • 战帝系列(三)

    战帝系列(三)

    石敢当强忍内伤剧痛,沉声道:“阁下如何称呼?”“小野——西——楼!”异服女子一字一顿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