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89900000007

第7章 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大力整顿企业

1961年-1966年6月

根据国民经济因多种原因出现紧张局势,党中央在1961年1月14日到18日召开的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上,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宣布了对国民经济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同时,邓小平主持通过调查研究,反复讨论,提出《工业七十条》草案,经8月23日在庐山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讨论,一致认为,制定这样一个条例,对于兴利除弊,整顿工业企业搞好企业管理十分必要。有了这个条例工业企业的工作就有章可循。经过会议认真讨论修改,最后由毛主席审定,于1961年9月16日中共中央正式颁布了《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要求在全国国营企业中组织试行。在这种新的情况下国家经济委员会适应形势需要,于1961年6月左右正式成立了企业局,在经委党组领导下和分工主管副主任直接指导下负责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指引下,依据《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方针和原则,系统整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及其相关工作。为了充实企业局的领导力量,国家经委经中央组织部门批准,把我从哈尔滨电机厂党委书记的岗位上调任国家经委企业局局长。1961年7月1日,正式报到开始工作。在这个岗位一直工作到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为止。

在这六年中,我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在经委党委的领导下,在企业局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工业七十条整顿国营工业企业,执行调整方针对企业实行关、停、并、转,调整企业管理体制,按经济办法试办托拉斯,增产节约增盈扭亏,学习先进企业先进地区经验,加强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国民经济在1966年初已恢复到历史上最好的水平,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这六年的奋斗实践中也锻炼和充实了自己,扩大了眼界,增强了知识,提高了掌握全局统筹工作的能力。在我一生奋斗历程中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阶段。现将企业管理局在六年中实际工作情况简要回顾如下。

(一)国家经委成立企业局是客观形势的需要

1958年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并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从1958-1960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由于“左”的思想严重影响,使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破坏,它不仅破坏了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打乱了经济体制改革,同时也破坏了企业的正常管理,打乱了生产企业行政的统一指挥,削弱了企业管理的机构,很多合理的规章制度被废除,在相当多的企业里造成了生产无计划,产品无标准,质量无检验,消耗无定额,操作无规程,经济无核算和安全无保证等紊乱状况。

为了改变这种困境,1961年8月党中央在召开工作会议对当时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后认为,必须当机立断,切实进行调整。同年一月党中央提出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它的重点在于调整,争取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这才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出现了新的转机。

1960年,为了摸清国民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工业企业方面出现的问题,邓小平主持,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等带队到各地进行调查。从当时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来看,在1960年春,工业就应该进行调整,立即放慢重工业发展的速度。但由于认识和经验都不够,使工业调整工作延误了。为此,中央发出了《关于当前工业问题的指示》,对调整、管理和生产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决定,在工业管理方面提出要改变过去一段时间权力下放过多或过散的状况,权力更多的要集中到中央一级。对那些缺乏原材料资源的企业和消耗大、质量次、成本高、长期亏损、短期又不能改变的工业企业分别实行“关、停、并、转”。

1961年9月16日,中央正式颁发了《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一直发到企业党委。中央要求全体国营工业企业要一字不漏地读给职工听,同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选择不同行业和大、中、小不同类型的企业试行,并根据条例的规定整顿企业。国家经委于1961年9、10两个月分别邀集各中央局经委负责同志和国务院工业交通负责同志研究实施办法。根据中央指示,计划在两年内分三批进行:第一批主要是整顿试点企业,大、中、小各种类型的企业都主要是向职工宣讲条例,进行学习和讨论,能改的马上改。第二批集中整顿大中型企业。第三批主要整顿县级企业。当时全国几十万个工业企业,重要的有一万个左右。按照小平同志的要求,要做笨工作,一个企业一个企业进行整顿,估计两年时间就可以整顿好一批。这样,就需要做好组织和落实工作。国家经委为了具体落实上述这些任务,决定专设一个管理机构,1961年6月,国家经委企业局成立。

(二)国家经委企业局担负的主要任务和六年中所做的主要工作

企业局的任务是认真执行党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按照《工业七十条(草案)》的全面要求,在经委党组领导下,对国有工业企业分期分批进行系统的整顿工作,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益和管理水平,并相应进行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等工作。在局内设置了企业管理处,工业管理处,财务管理处,劳动工资管理处和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处等几个处室,在统一部署下分别进行相关的各项工作。

企业管理局在1961年到1966年上半年期间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按工业七十条整顿企业

《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工业七十条。它是整顿工业企业和改进企业管理的重要文件。它系统地总结了建国以来(尤其是大跃进以来)在领导企业方面的经验教训,并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企业管理工作的基本指导原则。《条例》明确规定,国营工业企业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经济组织,是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其根本任务是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增加社会产品,扩大社会主义积累。

按照《工业七十条》的要求,国营企业主要实行以下几种制度:第一,计划管理。企业必须全面完成国家计划所规定的本企业的任务。国家必须从物资供应、生产协作、产品销售等方面给予保证。国家对企业实行“五定”(即定产品方向和生产规模,定人员和机构,定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和供应来源,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定协作关系),企业对国家实行“五保”(即保证产品的品种、质量、数量,不突破工资总额,完成成本计划,完成上缴利润,主要设备的使用期限)。第二,技术管理。在厂长领导下,总工程师对企业的技术工作负全部责任。建立和健全企业各级的技术管理机构,由专人负责技术工作。加强设备管理,禁止用超负荷运转等损坏设备的办法追求高产。第三,劳动管理。企业必须根据生产条件,按照国家确定的生产规模、生产任务和劳动定额,认真进行定员工作,严格执行考勤制度。第四,工资、奖励和生活福利。工资和奖励必须体现按劳分配原则,按照技术业务熟练程度和劳动数量、质量决定职工工资,分别采取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形式。对于全面完成各项指标或有创造发明者,按贡献大小分别给予奖励。第五,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经济核算分厂部、车间,小组三级核算,要求企业编制成本计划,加强定额管理,降低成本。除了由于某些特殊原因需要国家给予计划补贴的少数企业之外,企业在正常情况下不容许发生亏损现象。第六,协作。企业必须根据规定的任务,结合企业具体情况,提出自己的协作要求和能够承担的协作任务,并尽量将协作关系固定下来。第七,责任制度。建立和健全干部、车间、工段、小组各级行政的责任制,以及生产、技术、劳动、供销、财务、人事等机构和专职人员的责任制,工人则实行岗位责任制。第八,中共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建立在中共党委领导下的厂长为首的生产指挥系统,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工业七十条》颁发后,各工业部门积极组织贯彻落实,有些部门首先在一些单位试点,然后逐步推广。在贯彻《工业七十条》过程中,中共中央还进行了几次大的整顿,企业内先后进行了以下几项工作:

(1)参与调查研究,起草《工业七十条(草案)》和以后的修改工作。在《工业七十条(草案)》正式颁布前,中央由邓小平主持,李富春、薄一波副总理带领工作组对工业企业的现状和问题及应采取整顿的方针政策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1961年6-9月,经委尧斌副主任带领企业局赵荫华、一机部刘传隆和辽宁省机械局局长王侯山组成的工作组在沈阳第一机床厂为起草《工业七十条(草案)》进行蹲点调查研究工作,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工人中去,深入了解该企业的现实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采取的整顿意见,及时向薄一波副总理汇报并参与讨论,对形成《工业七十条(草案)》起了一定的作用。《工业七十条(草案)》经过几年整顿企业的实践,1965年9月根据几年执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重新修订《工业七十条(草案)》,后因为文化大革命而中断。

(2)按照《工业七十条(草案)》的要求,分期分批大力整顿企业。在国家经委党组的领导之下,企业局认真抓了整顿、规划的落实工作和进展情况的检查工作,抓了整顿经验的总结交流工作。

各级领导对宣传、传达、贯彻《工业七十条(草案)》十分重视,国务院公交各部门都确定一位部长主管企业管理工作,由一个办事机构综合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并派出六十三个工作组,会同地方一起帮助企业按《工业七十条(草稿)》要求进行整顿,国家也派出了六个工作组下到各地协助进行企业整顿工作的落实。

1962年第一季度,国家经委会同各地区、各部门,对《工业七十条(草案)》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第一批试点中央和地方工业企业近三千个,都在不同程度上调整了企业内部的关系,管理工作有所改善,生产逐步好转。

1963年,在工业调整和企业整顿取得初步胜利的基础上,根据中央指示,强调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结合,使企业整顿工作更向前推进了一步。由于工业调整与企业整顿双管齐下,使一些在“大跃进”中受到破坏的国营工业企业较快地恢复了元气,各项工作有很大进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克服了过去几年中的一些片面性,例如只强调产品数量的发展,忽略了产品质量、品种和成本;只强调扩建、改建,忽略了设备的维护、检修和现有生产力的合理利用;只强调破除迷信,忽视实事求是;只强调大搞群众运动,大轰大嗡,忽视经常性群众工作等等。这样,企业就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企业工作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主要是学习解放军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了比学赶帮的社会主义竞赛活动。

进行企业整顿工作要取得成效,必须密切结合全国工业的调整速度整顿工作。从1962年,第二季度起,对《工业七十条(草案)》的贯彻执行就开始重视执行这一精神。例如结合工业调整和工业关停并转,确定企业的产品方向,查定企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填平补齐;结合压缩城市人口、精简职工,搞定员定额,加强劳动管理,结合清仓核资,相应建立和健全有关管理机构;结合清理拖欠贷款,查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结合全国性的扭亏增盈工作;整顿企业内部,健全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为中心的各种负责制。这是按照《工业七十条(草案)》整顿企业的根本经验。

通过几年的企业整顿工作,使企业工作有了深刻的变化和重大的进步,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稳步增长。产品质量大幅度的提高,产品品种显著增加。据统计,仅1961和1962两年里就增加了大约一百个钢的新品种,一千五百个机械产品的新品种,多种产品质量达到和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反映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状况的经济技术指标,也接近或超过了过去的历史最好水平。1963年到1965年国营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力平均每年增长23.1%,1965年达到8943元,比1960年提高了53%,为历史最好水平;每百元产值占用的流动资金,1965年比1962年减少三分之一以上,1965年的资金利用率为29.8%,已接近1957年34.8%的水平;工业部门亏损额由1961年的46.5亿元下降为6亿元;盈利额由1962年的76.3亿元增加到217亿元,增加近两倍。

(3)加强劳动管理的整顿工作。根据《工业七十条》的要求,每个企业都必须做好定员工作,改善劳动纪律,加强劳动保护,坚决消除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浪费现象。我局劳动工资处除了贯彻“七十条”这方面要求以外,还承担了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经委主任薄一波同志交办的一些部委关于劳动工资方面的指示落实工作。1964年5月,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首先在一些矿山进行轮换工制度,在一些季节性生产工厂,如糖厂试行季节性临时工制度,在一些企业推行半工半读制度。实践证明,这种亦工亦农,半工半读的新制度,扩大了就业渠道,有利于搞好劳动制度。

在工资、奖励、生活、福利方面,要求企业实行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制。无论是计时或计件都必须要有合理的劳动定额。职工工资级别调整要求每年进行一次。1963年4月,中央决定拿出近九亿元给部分企业职工增加工资,一是提升了40%职工的工资级别,二是提高了部分地区的工资级别,三是适当扩大了企业计件工资范围,并改进了奖励制度,整顿和改进了津贴制度。这就使“大跃进”以来积存的职工工资问题部分得以解决。

(4)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企业局成立之后在企业财务方面首先配合财政部进行企业清仓核资和清理拖欠工作。到1960年10月,这一工作基本结束。为了继续进行整顿,中央和国务院又及时发出《关于坚决扭转企业亏损和增加盈利的通知》,要求全国工商企业减亏增盈。经过几年努力,改善经营管理,到1965年全部工业亏损减到4.9亿元,基本消灭了经营性亏损,工业产值利税达到39.8%。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要求企业必须实行全面经济核算,必须精打细算,认真做好经济活动分析,挖掘潜力,降低成本,倡导发扬“一厘钱”精神。在北京墨水厂提出的“从每件包装材料降低一厘钱”口号的推动下,形成了一个全国性节约生产费用的运动。1960年代初期,党中央和国务院先后表彰过一批全国先进企业,例如1963年7月,国务院周恩来总理就接见并表彰了获得全国勤俭办企业光荣称号的五面红旗企业。这五面红旗是:上海嘉丰纺织厂,山西潞安矿务局,湖北襄樊纺织厂,湖南橡胶厂,甘肃兰州炼油厂,这对于推动当时开展全国增产节约勤俭办企业,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活动起了重要的作用。

2.组织生产的专业化协作

为了企业能够通过协作实现生产计划,改变那种万事不求人,盲目发展综合经营的现象,企业局一度专设生产协作处负责这方面具体工作,强调专业化生产,协作双方签订经济合同,企业按照经济活动组织生产,协作关系凡是能够固定的都必须固定下来,原有协作关系中需要恢复的尽可能迅速恢复。

在物资协作供应方面,1963年5月,国家专门成立了国家物资总局,后改为物资部,对于国家统一分配的生产资料,建立垂直领导供应系统。我局专门为此与其相互配合,专门组织了生产资料固定协作定点供应工作。

3.组织工业企业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1963年3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厉行增产节约和反对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运动的指示》,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有领导、有步骤地开展一次增产节约和五反运动。经委党组对此指示非常重视,明确要求企业局要认真组织和推动这一运动的开展。为此,推动国营工业企业,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检查和解决生产和流通中所存在的问题,坚决杜绝原材料、燃料和劳动力的浪费现象,改进设备、工具和仪器的维护工作。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发动群众开展技术革命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对于增加生产,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要求各个国营企业不能因为开展运动放松对生产的领导,放松巩固和建立正常生产秩序的工作。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各个企业都必须扭转亏损,增加盈利,都必须把提高产品质量放在生产工作的第一位,都必须按照《工业七十条(草案)》的规定,把必要的规章制度建立和健全起来,充分发动群众,开展增产节约的劳动竞赛。这次有领导的增产节约运动实际上成了企业整顿工作的继续,巩固和发展了前两年企业整顿工作的成果。

4.组织试办托拉斯,用经济办法管理企业

六十年代初期,在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的提议下,中央决定借鉴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管理企业的组织形式,在工业交通部门试办托拉斯,以改善我国的工业组织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

试办托拉斯,经过一个酝酿过程,1964年1月7日,经毛主席批准,正式把试办托拉斯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国家经委党组把这一重要任务交由企业局具体承办。企业局作为重要任务来完成,具体由经委成员吴亮平直接指导。企业局指定季崇威同志和工业处组织落实这一试办托拉斯的任务。

托拉斯怎么办,没有经验,首先从调查研究入手,一方面研究国外托拉斯的做法,一方面研究我们自己的情况。当时经过努力,收集到《美国工业托拉斯的组织和管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组织结构职权分工和管理情况》,《美国西屋电器制造公司的组织管理情况》,《日本工业公司管理体制演变的趋向》,《英德煤炭工业的组织管理情况》,《瑞士钟表工业的组织概况》,《苏联早期采用托拉斯管理体制的演变情况》等参考资料加以学习吸收,借鉴其有益的经验。

第二,在借鉴西方办托拉斯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同工业交通各部门同志共同讨论。国家经委党组在1964年10月间草拟出初步方案,即《关于试办工业、交通托拉斯的意见(草稿)》。报告内容指出:一是首先分析了我国工业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存在的弊端,认为它不能适应现代化工业发展的要求。二是阐述了中央关于试办托拉斯决策的重要意义,认为组建托拉斯是改进工业、交通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项带有革命性的重要措施。办好托拉斯可以实现更高的劳动生产力,更先进的技术水平,更好的质量,更多的品种,更大的积累,并且节约投资促进工业生产建设,多快好省的向前发展。三是说明了组建托拉斯必须进行上层建筑的变革,省市工业、交通部门可以减少日常业务,逐步转向加强思想政治领导,检查方针政策的执行,负责长远计划、年度计划的制定和综合平衡,组织协作协调各托拉斯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他们的机构可以逐步精简合并,大大减少人员。四是报告认为托拉斯的组织形式,应当根据各个工业、交通部门和各个行业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有的可以是全国性的,有的可以是地区性的,有的也可以既有全国性的又有地区性的。五是提出了试办托拉斯的计划,拟在1964年内先试办十二个托拉斯,其中全国性的九个,地区性的三个。全国性的九个为汽车工业公司,拖拉机内燃机配件公司,纺织机械公司,制铝工业公司,橡胶工业公司,原煤工业公司,地质机械仪器公司,烟草工业公司。地区性的三个是华东煤炭工业公司,京津唐电力公司,长江航运公司。

在中央工业交通部门试办上述托拉斯的同时,部分省市也试办了一些地方管理的托拉斯,其中有:黑龙江省的糖业公司,辽宁省的榨蚕丝绸工业公司,北京市玻璃总厂和塑料总厂,上海市的轻工机械公司、标准件公司和丝绸公司,天津市的机床公司、造纸公司和燃料化学公司,重庆市的皮革公司。

这批托拉斯组建后,组织工作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首先改革生产组织管理制度,建立适合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经营管理方式,以促进设备的充分利用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这样时间不长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2)调整托拉斯所属同类企业的管理体制,同地方协商,上交主要同样企业为托拉斯实行集中统一领导,以利于统一规划,合理调整,协作分工,以利于用经济办法管理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3)对试办的托拉斯加强领导,及时交流成功经验,支持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做好发展提高工作。

我们在组建托拉斯时注意稳步前进,先试点,发现问题后抓紧解决,既坚持少量试办总结经验逐步推广的方针,又积极解决矛盾,有利于增加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效果是好的。但试办工作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止。

5.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

工业交通企业学大庆,一是从1964年初开始的。2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传达石油工业部《关于大庆石油会战情况报告》的通知。大庆油田到1963年底已探明的地质储量为26.7亿吨,累计生产原油1000多万吨,不仅国家投资的7.1亿元已全部收回,而且还为国家积累资金3.5亿元,是全国工业交通战线的先进典型。大庆油田在建设过程中,切实贯彻了《工业七十条》精神,培养了“三老四严”作风,建立了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制度。大庆职工是一支有组织有纪律又能吃苦耐劳,有思想政治素养的工人队伍,是全国职工的榜样。因此,中共中央号召全国的企业和职工都要学习大庆精神。毛泽东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全国人民学大庆的运动很快掀起高潮。

企业局对工业学大庆,承担了组织、学习、推广的任务。首先组织工业企业和广大职工认真学习大庆的革命加拼命、拿下大油田的精神和战天斗地、无所畏惧的铁人精神,学习大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革命作风,以及深入细致做好三基工作(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功),使企业有了坚实的基础。在全国范围内学习推广,提高工业企业的整体素质。二是组织各地区的企业干部分期分批到大庆实地参观,亲自体会大庆的革命风貌及取得的伟大成就,利于更深刻地把大庆经验学到手。三是要把学大庆和学习各地区、各行业先进典型紧密结合起来,取得更好的效果。

6.学习《鞍钢宪法》,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推广齐齐哈尔机车车辆厂的经验

《鞍钢宪法》是1960年3月中央在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上批示中提出的社会主义企业的原则。即:“开展技术革命,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坚持政治挂帅,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中央批示各部门、各大中型企业要组织干部学习《鞍钢宪法》,有领导地开展城乡经济技术革命。我局在组织学习《鞍钢宪法》,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群众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技术人员、干部、工人三结合)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例如工人参加管理,要求工厂小组设置不脱产的八大员(生产管理员、质量管理员、技术管理员、设备管理员、工具管理员、安全管理员、考勤管理员、经济核算员),干部参加劳动要做到制度化、经常化;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

1964年为了推动“两参一改三结合”,专门成立了学习领导小组前往全国各地组织推广,并参加国家经委组织的到朝鲜去参观考察大安体系的经验,以资借鉴。

此后在国内总结、推广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机车车辆厂的“集中到厂部,服务到班组”改革管理机构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推广,对企业管理创造性地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7.学习解放军加强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1963年12月16日毛主席在《关于学习解放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批示中指出:“国家工业各部门现在有人提议从上到下都学习解放军,都设政治部、政治处和政治指导员,实行四个第一和三八作风。我并建议从解放军调几批好的干部去工业部门那里去做思想政治工作……我已收到各部学习解放军的详细报告,他们主张从上到下设政治部、处和指导员,看来不这样做是不行的,是不能振作其整个工业部门(还有商业部门、农业部门)成百万、成千万的干部和工人的革命精神的。”在毛主席批示下,国家经委设立政治部,企业局也及时成立了思想政治工作办公室,担负这方面的任务。要求每个企业都要加强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教育,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职工,培养一支革命化职工队伍。在企业普遍开展了争取做“五好干部”(即完成任务好、克服困难好、团结协作好、发动群众好、指挥生产好)和六好职工(生产好、安全好、出勤好、互助好、团结好、推广先进好)的评选竞赛活动。这对调动广大干部和职工生产积极性起了很好的作用。

8.调整企业管理体制

(1)根据中共中央1961年1月20日作出的《关于调整管理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2)1958年以来,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下放给专区、县、公社和企业的人权、财权,商权和工权,放得不恰当的,一律收回。(3)中央各部直属企业的行政管理、生产指挥、物资调度,干部安排的权力,统归中央主管各部。国防工业一律由国防工委直接领导。过去下放的国防工业企业一律收回。全国铁路由铁道部统一管理,铁路运输由铁道部统一指挥。据此规定,在国家经委领导安排下,企业局会同各部门对企业管理体制,经过同省市协商,作了有利于集中统一的必要调整。经委党组于1961年12月29日发出《关于调整94个企业隶属关系的通知》。这94个企业同地方协商,同意办理交接手续,改由国务院工业交通各部直接管理。

在1962年中央召开的七千人大会后,在加强集中统一管理的精神下,经过与地方协商,又将一大批大型骨干企业收归国务院工业交通各部门直接管理。

1964年试办十二个托拉斯时,为了便于统一安排专业化协作,提高经济效益,又同地方商量收回一定数量的企业,归托拉斯统一管理。

在国内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中,加强企业管理体制的调整,有利于实现集中统一管理,克服经济的困境,加快国民经济情况的好转,尽快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

(三)企业局六年工作的思考

第一,从长期在基层企业工作调入国家领导机关,面向全国范围的经济管理工作,对我来说,具有转折意义。在新的起点上,在学习和实践中进行新的工作。在企业局近6年工作中,参与了按《工业七十条》整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全过程。从事试办托拉斯,用经济办法管理工业企业的探索,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进行工业和企业管理体制调整,学习解放军、学习大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等,从事实践的内容是多方面的,经受了锻炼也是多方面的,对于开阔眼界,扩大视野,提高宏观经济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获益匪浅,在我为党的事业奋斗历程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阶段。

第二,要正确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工作。国家经委是国家重要的管理工业、交通工作的综合部门,它是一个全局。企业局是国家经委管理企业的职能机构,是一个局部。局部应该服从全局。作为企业局的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的各项重要的有关指示,切实执行国家经委党组的决定和部署,把工作做实、做好,取得优异成绩。但同时应该认识到局部对企业管理方面来说又是一个全局,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工作。如调查研究,弄清情况,提出有创见的建议,提出合理的执行规划、适时总结经验和推广先进典型的意见,向领导及时汇报反映,供其采纳,以利更好地开展工作,取得实效。

第三,要做好有创见的工作,必须吃透两头。一是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中央和党组的指示精神,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执行指示精神。二是要通过调查研究,吃透真实的实际情况,弄清关键之所在。这此基础上,从实际出发,贯彻执行中央的指示和党组决策,创造性地工作。在执行指示、推动工作中,按照群众路线的方法,学习先进经验,抓典型带动一般,为企业的管理和各项工作中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开展比学赶超先进活动,在增产节约,扭亏增盈,勤俭办企业中,在全国树立了勤俭办企业的五面红旗(上海嘉纺厂、湖北襄樊棉纺厂、湖南橡胶厂、山西石矿节煤矿,甘肃兰州炼油厂)都对工作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四,加强企业局干部的自身建设。因各项工作的实施和贯彻,都要通过全体干部发挥积极性,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来实现。如放松局内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思想政治建设,形成纪律松懈、互不团结的状态,工作是万万做不好的。因此在完成党的各项任务过程中,我局特别重视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局内所有干部基本上都是党员,首先要严格党员的组织生活,加强党员干部的组织纪律性,成为工作的骨干和模范。在党员发挥模范作用和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条件下,提倡全局干部树立认真学习、团结战斗、谦虚谨慎、总结经验的作风,共同为出色完成党的任务而努力。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加强局内干部队伍建设,对于作好工作的重要性。

同类推荐
  • 公关总监

    公关总监

    当10万元打造中高级职业经理人的飓风刮起的时候,你还以为响亮的头衔、宽敞的办公室这些东西就能让你成为真正的管理者吗?那你就OUT了。杰出的管理能力和突出的贡献才是管理者横行天下的王道。赶紧给自己充电吧。做杰出管理者从阅读本书开始。
  • 你我不是同林鸟:培养最优秀的员工

    你我不是同林鸟:培养最优秀的员工

    管理成功学是把管理学与成功学结合起来,把人的成功看成是企业成功的本质,把管理看成领导力的培养、企业家精神的形成、员工与老板一起成功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系统工程来运筹与管理的新学科,从而使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路线图得以深化、具体化、可操作化。它既是管理学与成功学的综合学科,也是管理学与成功学的边缘学科。人类所从事的管理活动,是为了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实现自己某方面的目的。目的实现了,就是成功;目的没有实现,就是失败。失败和成功可以相互转化,但人类的管理活动是为了成功。人类认识管理规律,形成管理体系,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取得更大的成功。
  • 评鉴中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评鉴中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本书的目的在于对评鉴中心测评的当前发展水平进行一个最新的总结,而这些评鉴中心测评无论在公共的还是私人的组织中都正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在本书中,我尝试着向三个目标努力:描述、分析和给出解决方案。在每一个章节中,我们都对评鉴中心近期的应用进行了描述,同时还给出了评估这些应用的研究结果。接着,我们对一些颇受争议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涉及了评鉴中心测评的各个环节,如需要测评的个人特征、使用的演练的类型、结果观测和整合的方法等。在每一章的开头,我们列出了两个以上的关键内容,接着我们将讨论不同的组织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各种解决方法的不同效力。
  • 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

    “本书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工作流程为主线,以场景模拟方式引导教学活动的组织,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重组和设计。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和高等职业教育特点,本书内容涵盖了以下多个场景:第三方物流的行业背景、功能分类、组织结构、供应链管理、业务流程再造、运营管理以及文案写作等。”
  • 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

    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

    制度与规章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保障,一个可以传承下去的企业,绝对少不了制度。无视或者经常破坏企业制定的制度和管理规则,就会被别有用心的员工、竞争对手、客户牵着鼻子走,企业就会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向心力。当下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个企业有了制度,就有了公平,就意味着效率。而效率,则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永葆生命力的良药。所以,做为管理者,要改变通常惯用的“人治”,用规章制度来管理企业,通过正确的奖罚,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热门推荐
  • 龙游都市

    龙游都市

    他来自农村,当喜欢的女孩说,你不能给我想要的,他连接下话去的勇气都没。他不敢再爱人,却偏偏遇到如妖精般的富家公主,深陷感情的泥潭,却只能远远的看着她,对自己说,你配不上他。他善良,别人把他当白痴。他诚实,别人当他是笨蛋。他把一切事物都美好化,偏偏一切事物都化成陷井等着他去跳。这样一个来自农村的少年最后会怎么?到底他是被环境同化,成为下一个狗眼看人低的势力眼,还是顽强的与命运对抗,试要把天下人一举踩在脚下。
  • 天下双龙

    天下双龙

    一对好哥们在一次旅游中遭遇地震,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青年大会双龙现,半缘半劫江湖情。国之大侠万人敬,何人可知英雄泪。多年后慕容风再次来到凌云山庄说道:忆昔往日雨纷纷兮,不见当日人。纵观今朝风萧萧兮,不见当日雨。
  • 北去如歌

    北去如歌

    咚咚咚。“谁啊?”一声三调,祭司,酒保,老汉。谁也不想让外人进来。祭司担心家人安全,老汉担心节外生枝,酒保担心灭口麻烦。架空古埃及的悬疑,涉及很多北非地区的上古神话,故事比较复杂,请耐心阅读,谢谢您的支持
  • 于你清欢

    于你清欢

    许多年后,邵逸龙已经不再是那个在舞台上拿着奖杯,盈目浅笑的影帝,他手持一卷薄书,戴着无框的眼镜,站在三尺讲台上,看着下面一张张青涩的面庞。没有人会想到,那个风华绝代,将表演艺术刻在史书的男人会在功成名就的时候消身退匿在全国最高艺术学府做表演课老师。
  • 邪肆少爷是女生

    邪肆少爷是女生

    新手写文,跳坑欢迎一睁眼,沐熙发现自己胸前很闷,自己全身疼痛,什么?怎么穿越了这么狗血的事情她碰上了?身边男人欺身而上,熙熙,你别不要我。沐熙回眼一瞅,“姜先生,我们不熟,授受不亲。”男人继续死缠烂打,熙熙我都为你守身二十多年惹。沐熙头疼,自己一天天对战奇葩亲戚,白莲妹妹都没有这么无力。男人将沐熙脸托住,“熙熙,我不管,我缠上你了,这辈子,都别想跑”沐熙感觉不妙,自己说好玩遍万花片叶不沾身,怎么,好像就栽到他身上了?新文1V1,女扮男装,治愈爽文,男主偏执抑郁,女主风流倜傥(狗头保命)
  • 超游戏世界

    超游戏世界

    2563年,世界的环境污染严重,也没有得到较好的措施,地球面临着重大危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但他不是生物、物理、化学界的科学家,而是一个虚拟,专攻游戏的科学家!他研究出了一个超级的虚拟游戏,可以使人的精神完全进入游戏世界,无论身体怎么样,精神会永远呆在游戏世界!虽然很荒缪,而且仅仅是精神上的永生,可为了活下去,所有人还是一股脑的进入了游戏世界!
  • 带着系统找男主

    带着系统找男主

    表示这个是第一次写文,如果小白请见谅。内容是蠢系统带着女主婉婉的快穿之旅,男主都是一个人1v1十个世界,第一个男主身份是教官剩下待定
  • 叁进酒

    叁进酒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他,三十而立,光棍一枚。仍是惨淡的人生。身居市井,卖牛杂汤为生!整日喝酒度日,与宾客高谈阔论当进天下而无用武之地!终有一日,机缘巧合之下,山中遇神仙,喝了壹杯琼浆玉液,从此的人生开始改变。身怀将才,结交志士,巧遇良妻,并被当朝太子识为生死之交,从此仕途一路坦荡,高居帅为,红尘作伴,风花雪月……可惜好景不长,人傲傲过天,轻浮浮如云,乌江有自刎,只为败红颜。最后妻离将散,重回市井小巷。好在,英雄气短,落魄山河之时,再遇神仙,进下第贰杯琼浆玉液,穿越时空,来到了一切都是陌生的现在,入赘豪门,遭遇极品丈母娘,面对高冷妻子的折磨,一个时代的英雄,终成洗衣做饭,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最后郁郁寡欢,难以自拔,最后离婚与失去抚养权,落得一无所有而甚至想去轻身,告别世界!第叁杯酒,让他回到了属于他的时代,经历让他醒悟了自己过去混沌的人生,重新化虫为龙,成为了乱世英雄,觅回娇妻,广结志士,三顾茅庐,熟修兵法,起事为王,成为了雄霸一方的君王!叁杯酒,三起三落,梦洗人生,人生如梦!
  • 炼狱之火

    炼狱之火

    憎恨,欺诈,谎言,才是世界的一切。孤独,绝望,背叛,才是这个世界该有的面貌。尝到背叛的滋味了吗?尝到爱情种下的恶果吗?炼狱之火将救赎你,真爱?真的可以化解炼狱之火的憎恨吗?
  • exo之一个人得到

    exo之一个人得到

    他们是12个人遇见了她,通过种种事爱上了她,但她却只能和一个人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