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10100000023

第23章 “世界航海史上伟大的先导者、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明代宦官(1)

郑和

郑和(1371-1435),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晋宁县)人,本来姓马。小名三保,回族人,全家信奉伊斯兰教。郑和的曾祖父名叫拜颜,祖父、父亲都叫哈只。因为郑和的祖父、父亲都曾朝拜过麦加,所以人们尊称他们为哈只。郑和的父亲马哈只,庄重魁伟,性格豪爽耿直,好扶危济贫,打抱不平,因而颇受乡党邻里的敬重。其母亲马温氏,是一个贤惠善良的家庭妇女。郑和还有一个哥哥叫马文铭和四个姐妹。就在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即郑和出生那一年,腐朽的元朝已经被推翻,云南仍处在元朝皇帝所封的梁王统治之下。这年,明军收复了四川。四川平定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先后派遣王祎、吴云等前往云南招降,都被在云南元朝的梁王杀害。和平方式解决云南失败之后,朱元璋决心以武力收复云南。搂元璋在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秋,诏命大将傅友德、蓝玉、沐英率领30万大军进攻云南。梁王逃到晋宁自杀。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春,明军攻下大理,云南最后平定。由于地方上新经战争,创伤未复,就在这年郑和的父亲突然去世,他的家庭生活非常困难。在这种境况下,年仅12岁的郑和被迫走向北平,投靠燕王朱棣,作了一名侍奉朱棣的小宦官。

宦官是极为下贱和被人鄙视的一个阶层。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着“祖训”,告诫后代,永远不许内官干预政事。郑和初到北平燕王藩邸时,年纪还轻,自然不会被燕王所重视,郑和在宫廷里度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郑和在朱棣身边逐渐长大成人。他“身长七尺,腰大十围,……耳白过面,齿如编贝,行如虎步,声音宏亮”,善于辩论,机警干练,学习刻苦,才智过人,谦虚谨密,不避劳苦,深得宫中大家的称赞。也渐渐地受到燕王的信任和重视。

朱元璋在公元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为巩固自己的统治,让朱家皇朝传之千秋万世,朱元璋实行了分封制。他规定制度:功臣们不论功劳多大,地位多高,封的爵位也只是到“公”爵为止,只有到这个“公”死后,才追赠为“王”。皇帝的儿子,都要被分封为亲王(也称藩王)。因为对皇帝朱元璋来说,这些王都是他亲生的儿子,有父子之情;而对继位的皇帝来说,又有着兄弟之谊。父子兄弟,融为一体,控制着全国。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后妃们一共给他生了26个儿子,16个女儿。其中长子朱标,封为皇太子,准备让他继承帝位。还有一个皇子朱楠,因为生下来一个月就夭折了,没来得及封。其余24个儿子,全都封为亲王,并按他们长大后要去主宰的地方,作为“王号”。如二儿子朱樉封到西安,这里古代秦国之地,朱樉便被封为秦王;四儿子朱棣封地在北平,这里是古燕国所在地,便封他为燕王。这24个王就像一个巨大的蜘蛛网,把整个中国都掌握在朱家的势力范围之中。

朱元璋在分封诸王的同时,又大封功臣,以便巩固政权。功臣里封公的有7人,封侯的有28人。朱元璋到了晚年时,对开国功臣宿将很不信任,很不放心。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借左丞相胡惟庸谋反案和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凉国公蓝玉谋反案,两次大杀功臣,这些人中有不少都是当初随同朱元璋一同起兵,沙场上拼死拼活,让朱元璋当了皇帝的将领,朱元璋将元勋宿将杀民戮殆尽。

朱元璋杀尽功臣宿将后,所有守边事宜均由诸王负责,于是诸王军权渐大,尤其是燕王朱棣、晋王朱棡,常常统帅诸将,出巡塞外。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因病去世。朱元璋本想立四子朱棣为太子,但由于大臣们的坚决反对,便决定立朱标之子朱允坟为皇太孙,作未来的皇帝。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去世,皇太孙朱允坟继承帝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登基后,大权掌握在兵部尚书齐泰和太常寺卿黄子澄二人手里。针对诸王大权在握的情况,齐、黄二人提出了削藩王的建议。他们认为,建文帝过于柔弱,应该逐步削去各亲王的兵权,以便巩固政权。建文帝朱允坟采纳了齐、黄二人的意见,先削掉几个力量较弱的亲王的爵位,下令诸亲王不得节制文臣武将。由此,皇族内部的矛盾迅速激化。建文帝元年(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以诛齐泰、黄子澄为名,誓师北平,起“靖难军”,夺取了河北大部。消息传至南京,建文帝朱允坟大惊失色。他先后派65岁的老将耿炳文和只会纸上谈兵的膏梁子弟李景隆率师北伐,都被燕军打败。1402年,燕军大举南下,渡过淮河、长江,攻下南京,皇宫起火,建文帝朱允坟下落不明。经过四年史称“靖难之役”的战争,燕王朱棣终于打败了建文帝朱允炆,改元永乐年,当上了明朝皇帝,为明成祖。

郑和跟随燕王朱棣南征北战,在“靖难之役”期间建立了不少战功。所以,朱棣当上皇帝后,对郑和更加信任。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朱棣诏命郑和为内官监太监,主管宫室陵墓的建造、铜锡饰品的铸造以及各种器皿的购置等。朱棣并亲笔写了一个“郑”字,赐他为姓,从此他就改马姓郑,叫郑和。

由于元朝末年,统治者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及长期战乱,使社会经济及中国人民同亚非人民经由海上进行文化交流遭到严重的破坏。在明朝初,“土地荒芜,居民鲜少。”战争破坏最严重的山东、河南,竟“多是无人之地”。从开封到河北,“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在这种情况下,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如奖励垦荒、减轻赋税徭役、兴修水利、严惩贪官、抑制豪强、解放奴婢、鼓励发展经济作物、改革工匠服役制度、保护和扶植商业等。这些措施的实行,促进了明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明初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农民的辛勤垦种,耕地面积迅速扩大,粮食总产量不断增加,经济作物如棉花等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到了明成祖永乐年间,布帛、丝绢、棉花绒等已成为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工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冶铁、铸铜、造船、织染、陶瓷、造纸、印刷等行业,在生产量、质量、技术水平等方面都超越了前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包括罗盘针的使用、航海经验、航海知识及航海水手的培养等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和商业城市的繁荣。全国出现南京、杭州、苏州、扬州、广州、福州、宁波等30多个着名商业城市。

由于明太祖朱元璋31年的励精图治,推动了明初社会经济的发展。到了明成祖朱棣时,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国力日趋强盛,出现了全国性的封建经济繁荣局面。面对这一切,朱棣感到非常自豪、骄傲。他想,国内统治已经十分巩固,经济繁荣,贸易活跃,下一步应该发展很早以前中国人民同亚非人民经由海上进行文化交流关系,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朱棣自认是“奉天命而君主天下”的,要海外各国臣服,都来“朝贡”。朱棣和历代封建帝王一样,宣扬国威,耀兵异域,中国富强。朱棣心想,假如建文帝朱允坟没有死,跑到海外的小岛上,再跟国内的旧臣秘密联系,有朝一日反攻回来,岂不是一件麻烦事。为此朱棣想派出一支强大的船队,前往“西洋”诸国,扩大明王朝的政治影响,宣扬大明帝国的国威,让海外各邦臣服;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扩大同海外各国的贸易往来,换取一些国内缺少的物质,以满足统治阶级腐朽生活的需要;寻找建文帝朱允坟的下落,以防不测。

朱棣提出前往西洋诸国,这“西洋”这一地理概念,在不同的时候,所指的地域是不同的。在明朝初期,“西洋”是指苏门答腊岛以西的北印度洋及其沿岸地区、阿拉伯半岛及东非海岸一带地方。明成祖朱棣决定派遣出使西洋的船队,便要挑选一个能干的人为正使,并负责统领船队。第二天金鸡三唱,曙色朦胧时,朱棣升殿,文武百官进朝。只见净鞭三下响,文武两班齐。朱棣皇帝说道:“今日文武百官会集这里,朕有旨意,百官细听敷宣。”

百官齐声道:“万岁,万岁,万万岁!有何旨意,臣等钦承。”

朱棣说:“朕今日富有四海之内,贵为天子,上承千百代帝王之统绪,下开千百代帝王之将来。为显示中国富强,为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朕决定组织一支船队,选派一位能干之人担任正使,出使西洋各国,你们看谁能担当此重任?”

一位大臣手执象简,走上前来,说道:“陛下,臣推荐一人担任正使,出使西洋。”

朱棣忙问:“噢,爱卿快讲。”

“臣推荐内官监太监郑和。”

朱棣帝不解地问道,“爱卿,这么多文臣武将、公侯驸马你不推荐,为何偏偏推荐一位宦官?”

那位大臣回答道:“陛下,臣之所以推荐郑和,因为陛下对郑和非常信任;郑和智勇双全,知兵习战;郑和熟悉伊斯兰教、佛教,去西洋各国比较有利;郑和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他担当正使合适。”

朱棣说道:“既然三保太监郑和能担当正使,出使西洋,那就快传旨意,宣他进朝。”即时朱棣传下一道旨意。

郑和接到旨意急忙跑进朝来,磕了头,谢了旨。

朱棣帝说道:“朕今日任命你为正使,率领船队,出使西洋各国,你愿意吗?”

郑和回答道:“奴婢仗着万岁爷的洪福,情愿立功海上,万里扬威。”

朱棣皇帝说道:“那好,着印绶监递印、中书科写敕与郑和。”。

郑和挂了印,领了敕,谢了恩,速去准备船只、人员,择吉日开航。郑和迅速组织起一支出使西洋的船队。他率领的这支船队,规模大,组织严密,是十五世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船队。郑和船队规模的宏大,首先表现在船舶的数量大,种类多。船队有大海船60多艘,连中小船只在内,多达200多艘。分5种类型:一种叫“宝船”,是郑和船队的主体。郑和下西洋时所携带的各种物品,从西洋换回来的奇珍异宝都在这种宝船上。最大的宝船有九桅,长44丈4尺,宽18丈,载重800吨,可容纳千余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二种叫“马船”,有八桅,长37丈,宽15丈。三种叫“粮船”,有七桅,长28丈,宽12丈。第四种类型叫“坐船”,有六桅,长24丈,宽9丈4尺。五种叫“战船”,有五桅,长18丈,宽6丈8尺。船舶有的用于载货,有的用于运粮,有的用于作战,有的用于居住,分工细致,种类较多。郑和船队是一支以宝船为主体、配合以辅助船只组成的规模宏大的船队。这支庞大的船队,在当时没有一个国家的船队能够与之相比,就是近百年后欧洲航海家的船队与之相比,也要逊色许多。公元1492年,哥伦布从西班牙的巴罗斯港开始美洲航海探险时,只有3艘帆船,90名水手。最大的船只“圣玛利亚”号,只有250吨,不过是郑和船队大船的十分之一。哥伦布航行了一个月,一艘船就被大海吞噬了。另外两艘船抗不住大西洋的风涛,千疮百孔,漏水严重,最后总算勉强到达了美洲。公元1479-1498年,葡萄牙海军大将凡斯科·达·伽玛远航印度的船队,是葡萄牙国王麦纽尔亲自派出去寻找香料产地的。按照葡萄牙航海家的评价,他的船舶是亨利公爵革新葡萄牙船业后的产品,是当时欧洲最好的船。但达·伽玛的船队只有4艘船,旗舰也只有80英尺(不到25米)长,载重量120吨,另外还有100吨的一艘,50吨的一艘。这3艘船的总吨位,还不到郑和一艘大船的八分之一。葡萄牙他们返回里斯本时,只剩下2艘小船,海员生还者还不到一半。环球航行的麦哲伦船队,也不过由5艘帆船组成,其中130吨的2艘,90吨的2艘,60吨的1艘,总吨位也只不过是郑和船队一艘大型宝船的五分之一。麦哲伦这支船队回到西班牙时,只剩下一艘船,265名水手生还者只有18人,麦哲伦本人也死在异乡。如此,他们的远航之所以损失严重,船小抗不起风浪是主要原因之一。但是从另一方面说明,500多年以前,我国建造众多的大型海船,造船技术达到了当时世界上的最高水平。也表明了明朝前期我国在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等领域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充分体现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

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规模宏大,表现在这支船队的人数上。每次人数虽然不同,但大约都不少于27000人。据《明史》记载: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统领官兵27800余人。第二次下西洋是27000余人,第三次下西洋是27550人。这些人员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是使节及其随员。包括正使太监、副使太监(也称副使监丞)以及他们下边的一些人员,如少监、内监(也称内官内史)、舍人、鸿胪寺序班等。这是全船队的指挥中枢,他们(尤其是正使与副使)掌握着外交、贸易、航行和战争的决策权。第二是航海技术人员。包括火长、舵工、班碇手、水手、民稍等驾驶海船的船工。火长最富有航海经验,掌管着“针经图式”(航海图)和罗盘,掌握航行的方向;舵工掌舵;班碇手掌锚。还有阴阳官和阴阳生,是观测天象、预报气象的人员;铁锚、木舱、搭材匠是船上的各色工匠。铁锚匠管理修理铁话、木艌匠管理修理船舶。第三是财经、贸易人员。包括户部郎中、买办、办事、书算手等。户部郎中具体掌管钱财和对外贸易事宜,买办、书算手是管理贸易和书算的事务人员。第四是军事人员。包括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旗校、勇士、力士、军力、余丁等各种将士。第五是其他人员。包括通事(翻译)、医官、医士、僧侣等。从郑和船队的组成人员中看出,船队的航海力量比较强。船上拥有航海经验丰富的火长和观测气象的阴阳官、阴阳生,使这支船队能够战胜狂风恶浪,在日月无光的阴晦天气里,能在茫茫大海中顺利航行。为了示中国富强,扬国威于海外,防范海匪的劫掠,郑和船队专门配备了精良的武装力量。同时,为在远洋航行中保障全体人员的健康,船队还配备了180名医官、医士,平均每150人就有一名医务人员。这种完备的医疗制度,在世界航海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宏大的规模和严密、完备的组织,保障了这支十五世纪世界上最大的郑和船队,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大海中,“涉彼狂澜,若履通衢”,出色地完成了多次远洋航行的任务,光荣覆行了自己职责,谱写了历史篇章。

在明成祖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六月十五日这天,苏州城外的刘家港(今江苏太仓浏河)码头,人山人海,苏州居民几乎是倾城而出,来看远洋船队出航。沿着数里长的河道里,整整齐齐地排列着200余艘船只。船上的将士和船员们,个个衣着鲜明,精神抖擞。这时,正使郑和、副使王景弘陪着永乐皇帝朱棣派的钦差走上码头。码头上摆放着一张桌子,上面放着御酒。钦差斟满一杯,递给郑和。郑和躬身接过酒杯,高高举起,单膝向西北南京的方向跪下,高声说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臣等决不辜负陛下重托,扬国威于海外!”

同类推荐
  • 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钱学森传

    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钱学森传

    叶永烈所著的《钱学森传》开篇提问钱学森是什么样的科学家?由问而起,作者娓娓道出钱学森早年的故事、留学的故事、归来的故事、“两弹一星”的故事、最后的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位辉煌而传奇的科学大家——共和国科学事业的拓荒者,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 十八学士

    十八学士

    唐太宗李世民在长安城设文学馆,王府属杜如晦、记室房玄龄、虞世南、文学褚亮、姚思廉、主簿李玄道、参军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咨议典签苏勖、天策府从事中郎于志宇、军咨祭酒苏世长、记室薛收、仓曹李守素、国子助教陆德明、孔颖达、信都盖文达、宋州总管府户曹许敬宗共十八人常讨论政事、典籍,当时称之为“十八学士”。
  • 理学双凤·程颢程颐

    理学双凤·程颢程颐

    千百年来,“二程第一故里”黄陂藏在深闺人未识,这部历史小说首次撩开了神秘的面纱。它从地域文化的视角,以演义的手法,对二程从“双凤投怀”、幼年启蒙、习文练武,到从政、执教、治学、传道等方面进行形象性的艺术概括,再现了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还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他们卷入惊心动魄政治漩涡的前前后后。尤其是那脍炙人口的“鲁台望道”、“孔颜乐处”、“如坐春风”、“程门立雪”等千古佳话的生动铺成,更是韵味无穷。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王韬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王韬

    不作人间第二流,奔腾万里驾轻舟。苍茫谁尽东西界,门户终分上下游。千古文章心自得,五洲形势掌中收。头衔何必劳人问,一笑功名付马牛。以上这首对仗工整、气势磅礴的律诗,是中国近代爱国主义思想家、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王韬的著名诗作之一。该诗真实地反映了王韬一生不为功名、尽收“五洲形势”、著成“千古文章”的入生旅历,同时也体现了他“奔腾万里”、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而上下求索的雄心壮志和博大情怀。
  • 旧时的盛宴

    旧时的盛宴

    《旧时的盛宴》名副其实的民国腕儿写民国范儿。民国人,不管是为官的,为学者的,还是普通人,即便是小商小贩都有敦厚相、坦然样儿;家庭、婚恋、玩乐、衣装,在最日常的生活中也有一种又闲适又讲究的范儿。梁实秋的饮酒、喝茶\吃烧饼加油条,吴文藻的求婚,徐志摩的情书,石评梅的殉情,无不说明了民国人的爽利、真性情,以及讲究生活的风尚。《旧时的盛宴》通过名家之笔,构造一席生动、丰富、富有感染力的民国盛宴。
热门推荐
  • 星晚疑似梦

    星晚疑似梦

    26岁林晚星人美嘴甜深得老板赏识,事业顺风顺水。按常人想法接下来首要任务是恋爱结婚生子。作为崛起新时代女性的林晚星眼里没有什么年纪该做什么事,选择辞职留学,告别一眼看到头的日子。归国后,她面对新的职场舞台一路升级打怪物,活出自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人生三篇(人生智慧书系)

    人生三篇(人生智慧书系)

    本书提供了中国人生智慧的一种现代版本,它的努力在于参悟人生,吕读人生,进而获得人生。本书对每个人的生活以及现实社会的条件与理想人生作了详细的论述。
  • 仙沉传

    仙沉传

    他只用了三千年便成就了仙王,更是仙界战力第一,可他却苦恼着找不到一生挚爱,为此他不得不沉落凡间,去寻找自己的……有缘人
  • 财迷小狂妃

    财迷小狂妃

    这是一个财迷与王爷的故事这是一个追妻的故事他爱她,小心的护着她,恨不得把她挂在自己身上,她喜欢做生意,把自己赚的钱都给他。看见她被别的男人抱着他怒火中烧一把火烧了那个人的房子。“你干嘛要烧了我哥的房子”他:“谁让他对你动手动脚,活该”“等等,他是你哥”她:“自己看着办吧”她哥:“你们谈了个恋爱,关我什么事”
  • 万纵天神

    万纵天神

    两个生活在不同时空的少年被冥冥中的那条细细的命运直线紧紧地拴在了一起,但是在他们心中都只为了一个目的而活着,在黑暗中夹缝求存寻找着那所谓的光明,他们像是被世间遗弃的孤儿我是召唤师也是被召唤者我为我自己而活如果你想打败我,或者杀死我,那么请允许我踩过你的头顶
  • 白发为谁伤

    白发为谁伤

    意外来到地仙界,是阴谋还是巧合。西游之行已经过去五百年,传说中的人物是否还在。天地间的执法战神悄无声息的陨落,其中蕴含着怎样的缘由。追寻着战神的脚步,一步一步解开这些谜团,却得到了更多的谜团。铜鼓,斧头,金色的胎记。前世今生,还是命中注定。蓦然回首,白发沧桑为谁伤。
  • 这星核有点嚣张

    这星核有点嚣张

    星核世界!方舟初来乍到。听说觉醒星核时只有七种,诶,不对吧?“最低级的无色星核,汲取灵力太慢了,唉,何时才能成为绝世强者啊!”方舟无奈摇了摇头。有一天,星核它……它它居然变色啦!“七彩星核!好快噢!”方舟正陶醉的吸收着海量灵气。“别别……别变回去啊!”……………“怎么变回无色星核啦,淘气!”“又变回去啦!”方舟佯怒道。“卧槽,你快给老子变回来呀!”方舟咆哮道。“呜呜……俺不要无色星核!!!”方舟崩溃道。“滚!!!”
  • 此情可待:总裁恋人不听话

    此情可待:总裁恋人不听话

    姜浩辰没有想过,三年后重逢,自己竟会成了那个念念不忘的人,而曾经的情人唐蜜,竟对自己是避之不及,还有了新的男人。唐蜜,貌美人娇易推倒,大学毕业后误打误撞成了姜氏少主的隐秘情人,她是他所有的情人中的另类,她以为他会很快的厌倦自己,但直到一年期过,他还将她圈养在身边,直到发生那件事……三年后、霸道男再遇娇娇女,先有她温文尔雅的上司来护花,再有她初恋男友的强势回归,野百合也有春天,他想不到,他的小蜜糖竟也成为抢手货……
  • 君惜何兮

    君惜何兮

    三生三世,时间轮回变换,不变的又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