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543400000002

第2章 汉朝二世 惠帝刘盈:心慈手软  文帝刘恒:春风化雨

汉文帝:春风化雨

刘盈图 汉文帝图

汉惠帝刘盈小档案

父 亲汉高祖刘邦母 亲吕太后

兄弟排位第2子,嫡长子任数第2任

生存时间公元前207年—前188年21岁

在位时间公元前195年—前188年8年

后一任第3任无名少帝(刘盈子)

第4任刘义少帝(刘盈子)在位4年

4年

汉朝国祚411年

影响力:★★

历史标签:柔弱得被吓晕

夏天。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妪,带着后面跟着一个身着龙袍的二十出头面容清痩,眼光柔和的年轻人,走进了专门惩罚后宫犯错女子的位于永巷的舂米房,阴森森的让皇帝不寒而栗。两人又拐进了臭气熏天的厕所,皇帝几乎要晕倒,在飘荡烛影下,越发令人感到窒息。

“皇上看看这是什么东西。”老妪冰冷的说到。皇帝鼓起勇气仔细去看,看见一团蠕动的东西,发出嘶嘶的声音,令人恐怖异常。“皇上,你认不出来了吧?哈哈哈!”一阵阴毒的笑声让皇帝背脊发麻。“这就是你父皇所宠爱的戚妃啊”,太后的笑声充满了得意的报复快乐,“你看他当初不是仗着自己年轻漂亮受宠,要如意夺你的太子之位吗?而今如何呀?”

戚夫人?皇帝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忙揉了揉,只见这个所谓的人,还在挣扎,生不如死。“我已经下令将她的两只勾魂眼睛挖了,把她能歌善舞的手足打断,把她善于辩音的耳朵熏聋毁掉,还让她喝了哑药,看她以后还在地下为先帝歌舞!”

原来这个恶狠狠说着毒誓的老妪,就是令许多人,尤其是以前和先帝有肌肤之亲的美女们魂飞魄散的吕后!这个年轻的皇帝就是汉惠帝刘盈!“本来我并不想这样对待她的,可是罚她舂米的时候,她还唱歌‘子为王,母为虏, 终日舂薄暮, 常与死为伍! 相去三千里, 当谁使告汝’?哼哼,她还指望那个如意为她报仇呢!”

刘盈听了,顿时如五雷轰顶,好一阵,才大哭出声。大家见势不妙,赶忙拥着他出去了。出去后,受到严重精神刺激的刘盈就病了,一年不能视事,他派人对吕后说:“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灰心的他他就以此每日饮乐。

这个场面,稍微知道一点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是吕后对戚夫人的残酷报复;殊不知,她在报复戚夫人的同时,也在摧残刘盈,也是对自己的惩罚,毕竟,帝国的第二代刘盈是自己唯一的儿子。

汉朝有两个二世皇帝,他们就是汉惠帝刘盈和汉文帝刘恒。为什么汉朝有两个二世皇帝,说来话长。

上篇:汉惠帝刘盈

刘邦的遗产

今天和我们民族息息相关的汉族、汉人、汉语、汉字、汉服、汉方(中医)、汉唐盛世……都和汉朝有关。这个“汉”字代表了我们民族多少的荣光、多少的追忆!而它,竟然是被后人视为流氓加英雄的刘邦,从一个小小的亭长起家,手提三尺宝剑,历尽千辛万苦夺得的,他开创了一个平头百姓也可以“鲤鱼跳龙门”的神话。为了它,刘盈和姐姐鲁元公主曾经多次被丢弃。精诚所至,楚汉相争,终究是刘邦赢了,而一代霸王项羽自刎乌江。

刘邦一上台,就处心积虑地如何巩固来之不易的政权。说带兵,他只能带韩信所说的十万兵;说智谋,凭他多次向儒生的帽子里撒尿就知道他肚里没啥货。可是刘邦能成气候,关键在于他会做好人君的本分,充分利用好“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的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三杰,“所以取天下也”。至于善玩权术,更是他人不及。

说到“厚黑学”,好像鼻祖是曹操、刘备,其实善于“将将”的刘邦才是始祖。妇人之仁的项羽鸿门宴没有杀他,也没有杀他为质的父亲和吕氏,而他一旦和项羽签下和约,却马上出其不意攻击垓下项羽,得以统一天下,不是“厚黑学”是什么?他一上台,就大杀功臣,八个异姓王,就给杀了七个,其“狡兔死,走狗烹”是政治手腕的确不是一般。

刘邦死前,先后平定了英布、陈豨、卢绾等叛,自己还受了点委屈许下与强敌匈奴的和亲之约,暂时相安无事,给汉惠帝刘盈留下了一个比较长期的相对稳定的局面,没有出现异姓王“尾大不掉”的局面;他还给刘盈留下了一大批忠实的人才,如萧何、樊哙等,可以让他高枕无忧;他的遗孀吕后,也是一个狠毒有力的女士,她的临朝称制开辟了后宫专权的先例,局势一直牢牢地控制在她的手里。这时候,法律依然严酷,经济发展才起步,是个百废待兴的时期,这是个可以大展身手的时期,就看帝国的主人会不会把握这个机会了。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刘邦唯一的法定继承人刘盈,却没有其弟弟汉文帝刘恒一样千古流芳,虽然他们在贤惠仁慈上有着惊人的一致。

有惊无险:刘盈的登基

历史上的大英雄,往往“播下的是龙种”,生下的却是跳蚤,刘备生个扶不起的阿斗,大约也是继承了刘邦生了刘盈的遗传。作为一个帝王,在西汉司马迁《史记》里竟然没有独立的传记,在班固《汉书》里,也是用笔寥寥,说明他完全是个笼罩在吕后阴影下的傀儡皇帝。也许,越是强势的父亲,越容易生下弱势的儿子;不幸的是,刘盈不仅有个非常强势的父皇,更有个阴狠强势的母后。关于吕后的阴险狠毒,在她计杀刘邦也下不了手的韩信、彭越就可以知道了。不争也许是刘盈基于吕后强势的无奈,更和他懦弱的性格有关。

刘盈出生于天下大乱的时候,从小就没有过个好日子,整天担惊受怕的。在战争危急时,曾经几次被逃跑中的刘邦踹下车架,几乎死于非命。他在血泊之中长大,却没有变成嗜血成性的恶魔,相反,他对战争和血泊具有强烈的反感。这在性格上就显得与见惯了人头落地的权术高手刘邦大不一样。刘盈的历史,对于老百姓来说,西线无战事的日子是幸福的,因为这意味着没有疲于奔命的拼杀,没有穷于应付的征发,没有心惊胆战的对亲人的担心。当然,这对历史来说,是乏味的,但这是一种幸福的乏味。可是,对于“家天下”的王朝来说,这种可以称为“软弱无力”的皇帝未必是帝国的福音。对于这种悖论,只能归罪于“家天下”的自私制度和心理。

这对于刘盈来说,也险些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从他因为受到吕后刺激而一年多而不上朝来看,他可能对皇位的兴趣不是太大,他的上台完全是因为他是刘邦唯一的嫡子缘故;可他的兴趣不能决定其他人的兴趣,因为它涉及的政治利益因素面实在太大,吕后就是最大的利益方。

自从流氓刘邦在家里宴会上,虽然是“空军总司令”,却胡诌一句耸人听闻的“祝贺一万钱”让善于看相的吕后之父吕公刮目相看,还把吕后(其时名吕雉)许配给他后,吕后的命运就和这个说大话、闯大祸、喜大酒、好大色,当然也干大事的刘邦密切相关。刘邦和她结婚之前就和曹氏非婚生了一个儿子刘肥;吕后生了一女即鲁元公主和一子即刘盈。

一次,吕后和二子在田中锄草,有一路过的老父求得水后,给吕后相面说:“夫人天下贵人。”再相两子,见刘盈后又说:“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可以说,母以子贵,吕后的全部希望就寄托在刘盈身上。

太子废立。吕后为刘邦付出再多,包括为他下沛县之狱,甚至差点作为人质和公公一起被项羽烹了,按说,至少刘邦对她打心理感谢才是。可是,“男人有钱就变坏”,刘邦正是这样一个人。他为汉王时,得定陶美女戚姬,能歌善舞,非常爱幸,生了赵王刘如意。因为刘盈为人仁弱,刘邦“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有歌唱到“由来只闻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可新人也有哭的时候,正是这个后来被吕后整治得非常惨的戚姬恃宠,常跟从刘邦到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自古,眼泪就是女人最好的武器,而黄脸婆吕后年长,常留守后方,很少见到刘邦。距离是感情的天然大敌,两人感情日益疏远。如意立为赵王后,好几次差点代为太子,刘邦的态度很坚决,“戚夫人日夜侍御,赵王如意常抱居前,上曰‘终不使不肖子(刘盈)居爱子(如意)之上’”(《史记。留侯世家》)。直到刘邦死前,他都是这样的态度,形势对刘盈很不利,吕后也很恐慌,赖大臣争之,如太子太傅叔孙通说: “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儿戏!”一次,倔强的周昌在朝廷上强争,他有口吃的毛病,又盛怒,结结巴巴地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可把刘邦给逗笑了。此时,心都提到嗓口的吕后正侧耳于东厢偷听,见到周昌,还特意跪谢:“微(无)君,太子几废。”

为了保住独苗刘盈,也保住自己的太后位置,吕后绞尽脑汁,最后采用了留侯张良之计,重金请了刘邦屡次都没有请动的“商山四皓”为羽翼。在一次朝宴上,刘邦看见四个八十多岁的老人,规规矩矩的跟在刘盈后面。他很奇怪,一问,才知道是愿意为太子效死力的“商山四皓”。刘邦知道刘盈羽翼已丰,感叹地说:“吕后真是位好主子啊!”在他为戚夫人唱了一首楚歌,戚夫人哭着为他跳了一首楚舞之后,失望的刘邦再也不提太子废立之事了。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四月二十五日,62岁的刘邦带着对爱子的无限担心在长乐宫去世了。刘盈继位,即为汉惠帝。

弱不禁风:刘盈的软肋

惠帝的执政历史的确显得很平庸,一年的历史可以用不到10个字就写完,而且被司马迁评为“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他没有丰功伟绩,历史乏善可陈,大权集中在吕后,无能是他的一方面,而他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仁慈和平易近人。

性格软弱。惠帝是性格软弱的一个典型。除了政治上的软弱,甚至他连自己的婚姻都无法主宰。他的皇后叫张嫣,字淑君,是吕后的外孙女,也是惠帝亲姐姐鲁元公主的女儿。以前刘邦在前线和项羽相持,吕后又在楚未归,宫中无主。鲁元公主照顾惠帝,无不周到,姐弟的感情是很深的。后来她嫁给赵王张敖为妻,生下了张嫣。因为以前单于曾经欲娶鲁元公主以践刘邦前约,是汉使说长公主早嫁张敖,单于不得已说:“然则公主之女,可来代之。”为了避免战火,吕后三年春,以宗室女为公主,嫁给了匈奴,而把9岁的张嫣配给惠帝为后,用以杜绝匈奴之望,同时这也是加强吕后地位的宫廷权力争斗的产物。因为她年纪太小,而且有这种近亲的关系,两人根本没有肌肤之亲,这对惠帝来说,未免痛苦了一点。

保护如意。刘如意是惠帝六个弟弟里最大的,其外貌和性格颇像刘邦,所以几次差点夺嫡。对于这样一个危险的政治对手,历来所见,都是成功了的或者大杀或者幽闭这个兄弟。前者如胡亥、杨广、李世民之对兄弟,后者如曹丕之对曹植。像惠帝这样好心对待弟弟的是历史上极其罕见的。这可见惠帝的胸怀宽广。在他手下,自然不必担心哪天人头不翼而飞。

刘邦知道吕后对戚夫人和如意恨之入骨,死前为了保护如意,把他放到赵国去,还任命了先前反对立如意为太子的周昌为赵相。周昌此时是任副丞相的御史大夫,任赵国丞相是降职,他这样有违常理的安排,体现了庇护她们的良苦用心,其实颇有道理:周昌是耿直的忠臣,而且对吕后有恩。但这个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其实是无力保护如意的。刘邦一去世,吕后马上把戚夫人进行了凶恶的处置,并不急于处死她,而是让他不得好死,以抒发自己久郁的怨恨。 她在得知戚夫人哀唱“舂米歌”后不禁勃然大怒,说:“还想依靠你的儿子吗?”就召如意准备诛之。

果然,周昌为了完成刘邦交给的重任,及时阻挡了。吕后马上下令调周昌进京任职,接着再令如意入京。如意这一去,就是羊入虎口。谁知,当今皇帝刘盈也保护起如意来,他不仅亲自去接,而且将如意安排在自己的皇宫,这样的保护长达几个月,惠帝不愧是个仁慈的皇帝和哥哥,他甚至和母亲展开了拉锯战。

可是,在吕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下,如意终于没有逃脱被暗算的命:汉惠帝元年十二月,一天惠帝外出打猎,见时间太早就没有叫如意,谁知这一疏忽,吕后马上就派人强行毒死了如意!惠帝知道后非常难过。

待兄真诚。二年,楚元王刘交、齐王刘肥皆来朝。十月,惠帝与齐王刘肥饮于太后之前,因为刘肥是庶兄,惠帝置他于上坐,如家人之礼。吕后大怒,就令置毒酒于刘肥前,令他起祝酒。刘肥遵命起立,不知内情的惠帝亦起,欲一起祝酒。吕后见状大惊,亲自起立打翻了惠帝的酒卮。刘肥顿时明白了,不敢再饮,假装大醉离去。一问,才知是毒酒,刘肥大恐,听了内史之言,献了一郡为鲁元公主的汤沐邑,又尊公主为王太后(实际上是妹妹)。吕后大喜,才饶了他。

惠帝的执政也不是白纸一张,他曾经轻徭薄赋,普遍为天下减刑,及冠时,大赦天下;还省去法令妨碍吏民者;去除挟书律,颇得民心。他执政的思想就是“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他不是无视天下的君王,也曾经有一颗振作之心。最典型的就是 “萧规曹随”的故事了。

萧规曹随。惠帝二年,相国萧何去世。吕后曾经在刘邦临时问过萧何死后谁可继任,刘邦说:“曹参可。”萧何曾经和他有矛盾,但临死也推荐了他,因此吕后就以曹参继任相国。曹参信奉“无为而治”,认为“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所以一上台,不用那些追求功名的,有来者欲说事的,他就饮以醇酒,不让他们开口,直至醉离,终不能得机会开口。他见人有细过,就专门打掩护,“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大家都无事。

惠帝怪他不治国事,以为是曹相国嫌他太年轻了,不愿意尽力来辅佐自己。一天他就对在朝廷里任中大夫的曹参之子曹窋说:“你休假回家时,碰到机会就试着问问你父亲,说:‘高祖刚死不久,现在的皇上又年轻,需要相国多加辅佐。可是现在您却整天饮酒为乐,无所事事,这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你不要说是我让你去问他的。”曹窑休假日回家,找了个机会规劝了曹参。不料曹参大怒,打了儿子二百板子,说:“天下事不是你所当说的”。

第二天上朝,惠帝把曹参留下,责备他说:“你为什么要责打曹窑呢?他说的那些话是我让他去规劝你的。”曹参赶紧摘帽谢罪,说 :“请陛下好好地想想,您跟先帝相比,谁更圣武呢?”惠帝立即说:“我怎么敢和先帝相提并论呢?”曹参又问:“陛下看我的德才跟萧何相比,谁更强呢?”惠帝笑着说:“我看你好像是不如萧相国。”曹参见皇帝中计,又说:“陛下说得非常正确。当初是先帝与萧相国统一天下,陆续制定了许多明确而又完备的法令,在执行中又都是卓有成效的,现在陛下可以袖手旁观,臣等尽职,不要有过失,不是很好吗?”汉惠帝听了,只得说:“说得好!”

惠帝在“萧规曹随”的指导思想下,除了修建首都长安城,几乎没有大兴土木,也没有好高骛远追求丰功伟绩。“稳定压倒一切”,只有有了稳定,才能得到发展,他和吕后时“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刑罚罕用,民务稼穑,衣食滋殖”,使得老百姓过上了几天安稳的日子,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他也是功不可没。

世事难料:刘盈身后事

汉惠帝七年(前188)八月十二日,刘盈驾崩。他给后世留下了波谲云诡的一段历史。

刘盈之死,吕后大哭,却没有眼泪。这个细节被留侯张良才15岁的儿子侍中张辟强发现了,对丞相陈平说是她担心制服不了大臣的原因,建议让吕产等吕氏领军。果然,这下吕后才放声大哭,立刘盈之子为帝(前少帝)。后来吕后又执政了约八年之久,大封吕氏为王侯,引发了吕、刘之争,这就为下一轮的精彩历史打下了伏笔。在经历一番激烈的斗争后,惠帝的弟弟汉文帝刘恒终于得立,开辟了历史上第一个盛世。

下篇: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小档案

父 亲汉高祖刘邦母 亲薄太后

兄弟排位第4子任数第5任

生存时间公元前202年—前157年46岁

在位时间公元前180年—前157年23年

后一任汉景帝(文帝中子)在位32年

影响力:★★★★ 汉文帝图

历史标签:“文景之治”

所谓“盛世”, 顾名思义其标准大概和今天的“综合国力”强大差不多,就是于内政治上稳定,吏治上清明,经济上发展,文化上繁荣,军事上强大,精神上自信,站在纵向历史和横向世界的制高点上;于外:对外国具有很强的震慑力和吸引力,威名远著,四夷宾服。总之,综合国力强盛,站在纵向历史和横向世界的制高点。当然,如果落在今天,还应该有专制社会所不具有的民主内容。

中国达到这样标准的盛世并不多,更多的是战火纷飞,遇上一个也算是三生有幸了。其中,以汉文帝刘恒为首的“文景之治”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平盛世。

或许因为刘盈表面上的的羸弱,实质上的平和,上天似乎要补助一个汉朝的二世富贵。

意外之“幸”:刘恒的出生

汉文帝刘恒走上金銮宝座,实在是个意外。当时的前后两任少帝都是哥哥汉惠帝刘盈的儿子,也就是刘恒的侄子,按正常的继位法,不是刘恒的孙子辈,也应该继续是他的侄子辈为帝,可是历史就在这里拐了个弯,由侄子而叔父即位,而且说他是身无寸功却不留神“摘桃子”完全不为过。

薄姬梦龙。刘恒是高祖刘邦四子,薄氏所生。他出生于公元前202年,即刘邦称帝的那年。刘恒的一生充满了意外,包括他的出生也是一个意外加传奇:他的生母薄姬,原是吴人(今江苏苏州人),母亲是魏国王族,跟随魏王豹,薄姬也就成了魏王豹的妃子。一日有名的相士许负第一次见到薄氏,就暗对人说:“此女产子将为天子!”本来魏王豹是与刘邦一起功击项羽的,他本有觊觎天下的野心,一听许负之言,大喜,就背汉而中立,与楚连和。后魏王豹失败,薄姬被放到还是汉王的刘邦的织室(就是宫中的丝织作坊),这是仅仅相当于的奴婢地位,能够保命已经不错了,何曾敢奢望一近龙颜?但是一天刘邦大概是喝醉了酒,偏偏进入织室,看见薄姬,觉得还有几分姿色,就下诏入后宫。这下是离刘邦近了,可是“岁余不得幸”。

以前薄姬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相爱,约曰:“先贵毋相忘!”这句话听起来非常令人感到熟悉,原来陈胜曾经说过“苟富贵,毋相忘”,看来古人和今天每天做清秋大梦希望中500万大奖的我们一样,都有“不劳而获”一日暴富的心理。这种梦想其实没有什么不可以,至少我们还有追求的目标,不至于绝望。

汉王四年,刘邦坐河南成皋的灵台,有管、赵两个美人服侍,两人都忍不住取笑薄姬初时之约。刘邦问其故后,心里也禁不住凄怜薄姬,于这日召薄姬幸之。谁也不知道,这对薄姬而言,是一种妃子之幸,而对大汉江山而言,更是一种 “大幸”。 薄姬说:“昨晚,妾梦见有龙据于妾的胸。”刘邦感觉意外,说:“是贵征也,吾为汝成之。”遂幸薄姬,有孕。岁中就生了刘恒,年八岁立为代王。

可是,好色的流氓皇帝刘邦本来就不缺乏美女,自有子后,“希(很少)见(刘邦)”。

“祸兮福所倚”。薄姬受到的冷遇,好像是一种不幸,其实更是一个幸运,她没有受到以妒忌闻名的吕后毒害,在其她受高祖宠爱的美女纷纷被吕后怒而幽闭不准出宫之时,因希见刘邦之故,得和儿子到代,为代太后。弟弟薄昭也随从到了代。

如果不出意外,刘恒应该是在代王或者其它地方的“王”位上终老一生了。但是历史常常有“‘史’料不及”的地方。

飞来横福:刘恒上台

刘恒十七岁那年,掌握了大汉帝国15年最高实权的吕后崩。她的死引发了一场政治大地震,打乱了宗室派、吕氏外戚、功臣派三足鼎立形成的一种脆弱的权力平衡。由于吕后违背了刘邦死前召集大家明令的“非刘氏不得为王”的白马盟誓,封了吕产等三人为王,引起了忠于刘氏的靠军功封爵的功臣派如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人的不满,就和宗室派如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等联合,以吕氏谋反为名,铲除了吕后辛辛苦苦树立的外戚势力。

虽然吕氏已灭,可是这时候依然是有皇帝的。刘盈之后,还有两任少帝:

第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却是以太子位登基坐了大约四年江山的。史书上说刘盈的皇后张嫣无子,假装有孕,取美人之子而杀其母,立为太子。刘盈死后,太子立为帝。小皇帝长大些后,听说其母死于非命,自己非真皇后子,就口出大言:“后安能杀吾母而名我?我未壮,壮即为变。”吕后听说,这么大点的小子都敢说大话,长大后说不定真的会为乱,与其以后后悔,不如早点下手,就幽之永巷中,对外说帝病甚,左右都不得见。吕后接着就以他病久惛乱,“不能继嗣奉宗庙祭祀,不可属天下”为由所废,并幽杀之。五月丙辰,立常山王刘义为帝,更名曰刘弘,以吕禄女为皇后,欲连根固本牢甚。他也当了大约4年的皇帝。

诸吕已灭,大臣们就暗地里商量:“当今的少帝及梁、淮阳、常山诸王,都不是真的惠帝之子。是吕后以计诈名他人之子,杀其母,养于后宫,令惠帝当作儿子,立以为太子和诸王,以强吕氏的。今已夷灭诸吕,还让他当皇帝,以后长大了,我们将死无葬身之地。不如视诸王中,哪个最贤就立他。”

说到好处,大家都来争。有人说:“高帝长子刘肥的嫡子刘襄为齐王,推本言之,是高帝的嫡长孙,可立也”。这是刘襄和亲弟弟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等积极起兵反吕的根本原因。而且齐王刘襄还曾经倡议天下诸侯王,为刘氏复得立下大功,所以刘襄之立也是情理之中。

可是,大臣考虑的并不一样,大家对在吕后执政时提心吊胆的日子厌烦了:“吕氏以外家凶恶而几危宗庙,乱功臣。今齐王的母家驷钧是个恶人,若立齐王,则是有一个吕氏。”又有人动议欲立淮南王刘长,一讨论,以为他年纪少,母家又恶,也被否决了。

选来选去,大家都认同:“代王刘恒是高帝健在的儿子里最大的,仁孝宽厚。而且太后薄氏老实本分。”这些老臣都是德高望重见惯风雨的家伙,又掌握军队,说话的分量重,大家就同意了,即便是刘襄也无可奈何,在大臣许以刘章当赵王,刘兴居当梁王后才勉强同意。取得共识后,大家就悄悄地使人召代王。

好东西来得太突然,总是令人怀疑的,没准就是一个要命的圈套。刘恒早知政坛阴险,见来人偷偷摸摸就像做贼一样,不敢相信,就使人辞谢。

大臣们无法,只好再派人以六驾马车传命。这是帝王的规格,虽然现在还有小皇帝,但是大家已经准备迎接新皇帝了,用它也是应该的。

刘恒不知道是吉是凶,拿不定主意。代国的郎中令张武说:“汉的大臣皆高祖时的将军,习兵事,多谋诈,现在已诛诸吕,新喋血京师,以迎大王为名,实不可信。愿您称病不去,以观其变。”而中尉宋昌却坚决赞成抓住机会。

刘恒就禀告了薄太后,还是犹豫不定,就迷信一下占龟,烧得龟背是得到一条大的横向裂纹。占龟的说他将成为“天王”。刘恒是我已经是代王了啊,占龟的又说:“天王就是皇帝”。

刘恒这才相信了。为了稳妥起见,就派舅舅薄昭到京城去见太尉周勃等人,回来报告说这不是做梦,是真的。于是刘恒才进发长安。九月最后一天到了西北的渭桥,众臣都已经在那里跪迎了。周勃进见说:“有事请单独禀报。”陪同的宋昌说说:“如果您谈的是公事,就请公开讲;如果是私事,大王不接受私人之请”。 周勃就送上代表皇帝权力的玉玺和符节。大家驰入刘恒在京城的邸府,刘恒数让后同意了,于是尘埃落定。

东牟侯刘兴居说:“诛吕氏吾无功,请让我清扫宫里。”就与太仆夏侯婴入宫,对少帝刘弘说:“足下非刘氏,不当立。”(据张守节《史记正义》引刘伯庄云:“诸美人皆先幸吕氏,怀身而入宫生子”)于是强迫搬迁出皇宫。当夜,有司尽诛灭梁、淮阳、常山王及少帝于邸中,铲除了后患。

十月初七,举行了正式的仪式后,代王刘恒即位,即汉文帝。从此,历史展开了全新的一页。“新官上任三把火”,远比新官大的皇帝即位,又该是几把火呢?大家都在拭目以待。

当务之急:巩固权力

任何人上台都不可避免的任用亲信和亲戚,汉文帝也一样。

任用亲旧。汉文帝入宫的当晚,就立即拜在代时的中尉宋昌为卫将军(仅次于大将军、骠骑、车骑将军),总领京城各军,包括南、北二军,是防卫部队的统帅;在代时的郎中令张武为朝廷的郎中令,负责宿卫,掌守卫宫殿门户;同时还下令大赦天下。

十月初七,汉文帝正式即阼,拜谒高庙。这天,做了重大人事调整,右丞相(位尊)陈平徙为左丞相(位卑),升拥立功最大的太尉周勃为右丞相,大将军灌婴为太尉,把以前诸吕所夺去的齐楚故地,皆恢复原样。同时各有功的大臣都各有赏赐。在新帝的阳光普照的时候,也有失意者,尤其是朱虚侯刘章和东牟侯刘兴居,虽然当时周勃等许诺让他们当赵王和梁王,可“家有千口,主事一人,”现在当家作主的汉文帝,虽然他才上台,可他是有主见的人,听说了二人欲立齐王刘襄,心里就有个心眼,不想让他们的势力更大,就没有对他们封王,只是增加了一些封邑而已。直到次年,为了给自己的三个儿子封王,才给刘章封为城阳王,刘兴居为济北王。刘兴居心怀不满,就在二年后谋反。

预立太子。还没等手忙脚乱的忙完,眨眼就是正月。鉴于秦始皇没有早立太子而导致胡亥为乱而失天下,这时有司提出请早建太子。汉文帝照例推辞说:“我没有德行,天下人民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今天即使暂时不能求得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禅帝位给他,而早立太子,是加重我的不德。这怎么对得起天下呢?”大臣们说:“预建太子,是用来以保护宗庙社稷,不忘天下的。”汉文帝说季父楚王刘交、兄吴王刘濞、淮南王刘长都可以是自己的接班人,如果一定要选儿子,人必以为是忘贤有德者而专于儿子,非所以忧天下也。有司固请以刘启为太子,汉文帝就同意了。还赏赐天下的嫡长子民爵各一级,大收天下民心。同时封舅舅薄昭为轵侯。即位半年后,他提升旧部,封了六人为九卿(相当于各部部长),以巩固自己的势力;他还不忘当年跟随刘邦入蜀的68位功臣,全部增加封邑。

贬斥周勃。当汉文帝地位已经很稳定了的时候,就把权势很大的功臣派逐渐打压了。其中,功臣派领袖周勃首当其冲。刘邦临死,吕后曾经问萧何以后的丞相人选,刘邦说到:“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周勃后来果然不负其望,为安定刘氏江山立下不世之功。

随着年纪的日增,功臣派常常居功自傲,成为汉文帝施政的一种阻碍,他们见不惯没有战功的文人的高迁,特别是建议改正朔、易服色、更改律令、让封侯者回到侯国的贾谊。贾谊是个文学天才,是当时的“80”后,而且颇有政治见解,曾经建议削藩。年纪轻轻就被汉文帝招为博士(古代的官职),才二十多点就当了需要名望和资历才能当的太中大夫。周勃、灌婴等重臣见不惯他“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只会玩嘴皮子,让这些老臣靠边站,就说贾谊想专权的坏话,迫使汉文帝疏远了贾谊,远远的打发他到长沙国去当长沙王的太傅,后改任文帝的爱子梁怀王的太傅,因其不小心坠马而死,贾谊以为自己没有尽责,怏怏而死,年仅33岁。

汉文帝即位之初,因为陈平认为诛诸吕的功不如周勃愿以相让,就提升周勃为大臣第一的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算是最高礼遇了。可是只过了一个月,有人对周勃说:“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功高震主的自古没有好下场,不久前的韩信之死,周勃历历在目;而且一次汉文帝在朝廷问缺乏治理能力的他天下一年里有判案多少、朝廷收支有多少,他回答不出,汉文帝很不高兴,于是感到恐惧,亦自认为危险,就请辞了官。一年后,丞相陈平去世,这时汉文帝又以周勃为丞相。这是汉文帝既不希望周勃久占茅房,但他又好名,不希望自己留给个刻薄功臣名声的结果。

果然,才过了十个月,汉文帝就露出了他的真心思,没有顾及周勃的面子,下诏丞相作为表率让列侯回到封国,周勃乃免相就国。回到绛县的周勃自畏恐诛,每次河东的守尉来访,都穿着盔甲,令家人持兵器以见之。其后有人上书告周勃欲反,下廷尉狱。在狱里,哪怕他以前的功劳再大,一样受到狱吏的侵辱。无奈之下,周勃只得以千金送与狱吏。“得人钱财,与人消灾”的狱吏就出主意“以公主为证”。汉文帝之女嫁给周勃的太子周胜之。加上周勃以前的受赐全部给了文帝的舅舅薄昭。及情急,薄昭就对薄太后说了。一天汉文帝朝见太后,太后以冒絮掷向文帝,说:“当初绛侯手握重兵都不反,今居一小县,反而欲反邪?”汉文帝这才赦免了周勃。周勃被平反后,深有感触地说:“我曾经带领百万大军,今日才知道狱吏之贵啊!”

经过这番风波,周勃自然就老老实实做人,直到于文帝十一年去世。连周勃这样的重臣都被汉文帝整治,其他的大臣可都老实多了。在汉文帝大力提升自己人、又打又拉功臣派、有目的的打压刘姓诸王的努力下,人心渐平,矛盾缓解,政局终于慢慢的平稳下来。在他的励精图治之下,终于开创了“文景之治”的一代盛世。

衣食无忧: 经济大发展

中国人自古对繁华盛世有着一种特别的憧憬,宁可生在治世当那没有丧家的犬,还可以啃啃骨头,也不愿生在乱世为民当饿死鬼。“大同社会”就是古代政治上的盛世最高理想。在中国,称得上大盛世的只有区区几个,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又是如何达到的呢?这些,对于今天乃至以后的中国都极其具有意义。

经济是基础,更是盛世的基础,这是不言自明的事。经济上的大繁荣是衡量一切社会好坏的首要标准。平心而论,“文景之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并非汉文帝个人之功,它是建立在前有刘邦、刘盈、吕后,后有汉景帝的长期与民休息、无为而治的治国基础上的。但是他做出了自己重要的贡献,也是不可否认的。

与民休息。“稳定压倒一切”,的确是历史的经验之谈。汉初,在遭受秦末战乱之后,经济十分凋敝,甚至连皇帝都配不齐四头颜色一样的马,丞相也只能坐牛车(这可不是魏晋风度时的讲究),这就使得“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大行其道,治国者吸取了暴秦速灭的教训,“除秦烦苛,约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但是,刘邦手里内有有代相国陈豨之叛、淮南王英布之叛、燕王卢绾之叛;外有匈奴之寇、南越王之寇,都对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相对而言,汉文帝时代的叛乱和寇边威胁要小得多。其次,汉文帝注意实行政策的一贯连续性。如果政策朝令夕改,也是扰民。“无为而治”是自开国以来的长期施政纲领,汉文帝也是尊重这条奏效的纲领。老百姓最怕折腾,就像现在有的地方今年要求种桑,明年要求种麦,不按规律办事,搞得农民无所适从,除了劳民伤财,实际上还是 “穷折腾”,办不好事的。

鼓励农耕。古时社会的生产基础不外是农耕,其中基础性的农、桑是人们衣食的来源。在经过汉惠帝、吕后20多年的修生养息,经济有所恢复,但百姓依然在贫困线下挣扎。据贾谊的描述:“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他一即位,就下诏亲耕籍田,这是重视农业的一种体现。这虽是远古留下的一种习俗,但在《史记》里他的籍田是第一个做记录的,皇后也还亲自养蚕。汉文帝长在偏远,知道稼穑之艰难,能够设身处地地体谅农民,这是皇帝里非常难得的。他曾经“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目的就是发展生产。在人口稀少的时候,为了保护农民,他于七年冬十月,下令不得擅自征捕。

轻徭薄赋。文帝从二年(前178)起,把田租从刘邦时的15税1改为30税1,十二年(前168)再次赐免一半,第二年干脆免去,普惠于民。同时还把人头税(算赋)从每人每年120钱改为40钱,徭役从1年1个月改为3年1个月。这些“放水养鱼”的措施都深得老百姓的拥护。

在减赋的同时,他还减轻徭役,改丁男为三年一徭,不误农时,这比起秦末来完全是天上地下了。汉文帝还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下令封侯者回封地,以减少转运物资之费。他还实行了“以粮食换爵位(或抵罪)”的政策,六百石赐爵上造,四千石为五大夫,一万二千石为大庶长,以此刺激粮食生产,大量积蓄粮食,对巩固边疆有重大意义,因为从这些地方获得大批的粮食,可以抵消外地运粮的大量损耗,粮足,战斗力自然强了。

流通商品。在今天,腰缠万贯的商人是中国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不过这是市场经济时代的产物,放在古代,因为有错误的认识说商人不从事生产,只会消耗不多的农产品,所以商人是最受歧视的人群,往往编入另籍,不得做官,如《史记。平准书》里写道:“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在汉惠帝和吕后时,虽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冰火两重天是物换星移的结果。

在汉文帝时代前元十二年(前168),他实行了一项重要的鼓励经济的措施,就是“除关,无用传”。所谓传,就是通过设在边关或者要塞的关卡的“介绍信”,而且过关还得交钱,现在就极大的方便了,降低了物流成本,这就使得各地的经济联系大大加强,有利于物资的互通有无,后元六年(前158年)他“弛山泽之禁”,准许开放原来归属国家所有的山林川泽,准许私人开矿,甚至可以开事关国计民生的盐、铜矿,这就造就了无数的可以登上“大汉福布斯富豪榜”的大富翁们。其中得利最大的是吴王刘濞和汉文帝的宠臣邓通(汉文帝一次梦见使劲登天而不上,是一个黄头郎助他一臂之力才得以登天,醒来后就找到了邓通,非常宠信,故有两人是古代同性恋之说),一时间“吴、邓氏钱布行天下”。(但这个政策也有大的弊端,就是使得吴楚等地有实力对抗中央,酿成了“七国之乱”)各地充分开发渔、盐等资源,促进了生产恢复的过程。弛禁的结果,就是市场大繁荣,商人们大大的发了横财。

稳定物价。在汉文帝即位之初,大米很贵,以前曾经达到过一石米达1万钱的超高价格,这就类似国民党在大陆崩溃前市民得用一麻袋法币去购买一麻袋大米。在利益的驱使下,必然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荚钱”日多,荚钱不是假币,而是一种劣币,是汉初一种轻而薄的钱币。钱重三铢,文为“半两”二字。由于铸钱的铜成色不足,实际价值就达不到“半两”,许多不良奸商就套取差价获利不菲,任其发展,就会导致“荚钱”大行其道。所以五年(前175),“除盗铸钱令”,他下令改铸质量更好的“四铢钱”,稳定了物价,老百姓也得到实惠。

正因为汉文帝有力的经济政策,从他开始的“文景之治”达到了“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的地步。(《汉书。食货志》)因为经济的发达,物产十分丰富,于是到了骑母马都要被大家取笑的地步,连守门的老大爷都是有酒有肉的(对比之下我们今天都还差之甚远)。在某地为官久了,子孙就安居于此,当官的就以官名为姓,大汉的上下都充满着一种引以为傲的光荣。

正是基于汉文帝的经济政策,为汉景帝和汉武帝时的极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宽严有度:依法治国

汉文帝在政治上的特点第一个是依法治国。在古代,说“依法治国”大概不是什么好名词,因为法家的“依法”二字完全被秦始皇、胡亥父子的“滥法”给败坏了名声。实际上,无法无天才是乱世的根源,土地兼并、法令松弛、中央无力都和它有关。法不可滥,亦不可无,在于其宽严程度和合乎实际。

汉朝建立前,刘邦为了广揽人心,实行了“约法三章”,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余秦法悉除去。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国家一旦建立,一整套法律制度也就自然建立了,班固《汉书·高帝纪》写道:“初顺民心,做三章之约。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汉朝的法律比起秦朝来,稍微轻一些,但是罪名也是很多,刑罚也很重。汉文帝一上台,就实现了宽刑的政策,同时,也对贵戚毫不手软,体现了他宽严有度的特点。

轻刑济民。秦末的人们往往苦于秦朝的严刑酷法,陈胜吴广起义也是源于不论何因,误期就斩的陋法;而且秦始皇为了统一思想,避免“是古非今”的议论,下达了“挟书律”、“三族罪”、“妖言令”等酷法。“挟书律”是除了允许官府有关部门可以藏各种书外,民间和个人除了医书、农书、占卜书外一律不得藏书,这个法律到了汉惠帝四年才废除;至于“妖言令”,顾名思义就是打击“妖言惑众”的罪名,和“挟书律”一样是个反动的思想禁锢的罪名,而且给后世的屡兴的“文字狱”树立了一个极坏的榜样。

到了汉文帝,刚刚上台二个月,就废除了“连坐”酷法。所谓“连坐”,就是一人犯法,连累全家,冤枉死在这条酷法之下的生命不知道有多少。法官们坚持依旧,他却说:“引导百姓向善是官吏的责任。官吏如不能教导,却用不公正的法律惩罚他们,就是以暴制暴,反害于民”。在他的坚持下,就废除了此法。他重申了废除“诽谤、妖言之罪”(大概是吕后母子执行得不彻底)。他鼓励大家上书言事,“肉刑”的废除也多亏于它。

废除“肉刑”。汉文帝最著名的行动就是废除“肉刑”。所谓“肉刑”,就是刻字在面让人终生受辱的黥刑、割鼻子让人恐怖无比连猪八戒都要甘拜下风的的劓刑、斩左右趾的剕刑,此外还有宫刑(《史记》作者司马迁不幸中招)和大辟(死刑),共称“五刑”。看上去,前面这些刑罚没有要人的性命,好像还不重。可是它们“看上去很美”,其实极重,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于父母,人死也得死个全尸,这些刑罚让他们感到深受欺辱,精神压力很大,让人生不如死。汉文帝的废“肉刑”,是源于一个名医淳于意的遭遇。

这个淳于意可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名老中医”。他曾经担任过齐王国太仓的县长,因为专研医学,“决死生多验”,一不小心“不务正业”成了一代名医,中国也即世界上最早的病案(诊籍)就是他老人家发明的(如果落在今天不死,捞个“诺贝尔医学奖”还不是手到擒来?)。可他不喜欢为诸侯看病,文帝四年中,就有人上告,以刑罪当西送长安。

他没有儿子,就有“五朵金花”,看着父亲被捉走,跟随着哭泣。淳于意大怒,骂到:“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看来,重男轻女也是早就深入人心了)于是最小的女儿缇萦被父言所激励,随父到了长安,上书说:“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汉文帝看到了上书,产生了同情,说:“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他把肉刑改为打屁股的板子,这是中国法律的一大进步。仅凭一个弱女子之言就废去了相袭多年的旧法,也是汉文帝爱民和勇气的体现。

重法治贵。自古仗财行凶、为非作歹的就数不胜数。汉文帝对普通老百姓是宽宏大量,对高官贵戚却是严加整治。为了惩处他们,汉文帝就重用“酷吏”。这里的“酷吏”和唐朝时的枉法“酷吏”是两个概念,是指不畏豪强,敢于执法的好官。其中,张释之是一个有名的代表。

重用张释之。张释之是南阳人,因为对汉文帝解说秦亡汉兴的道理,被汉文帝赏识提拔为谒者仆射。此时,正是因为家贫张释之都准备弃官不干了的,此前他当了十年的“骑郎”,连鞍马刀具都要自己置备,一般人是负担不起的(可见,贪官所说的“千里来当官,就为吃和穿;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倒是事实,没有实惠的官,对一些人来说有何当头?不如不要),从此开始了历史上有名的大法官生涯。

汉文帝刚刚提拔他当公车令,他就亮了一招。公车令是负责皇帝御用车队和身旁安全的,太子刘启(后来的汉景帝)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司马门乃是进入宫廷的必经之路,关系重大,按律任何人除了皇帝都必须下马。于是张释之追上去,迫止二人不得入殿门,还弹劾他俩不敬。薄太后听说了,文帝就免冠道歉:“是我教儿子不谨。”薄太后派使者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才得入。一个小小的公车令,竟然吃了豹子胆,敢依法阻止太子,文帝于是奇之,拜为中大夫。“一招鲜,吃遍天”, 张释之的行为给汉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提升他为廷尉(首席大法官)。

谁知,张释之以前“法办”太子,现在又“法教”汉文帝。

不久,文帝出渭桥,按律所有人都必须回避。大家习惯了,也就想当然而。不料突然有一人从桥下跑出,惊了舆马。张释之治问后,据法上奏当罚金。文帝大怒说:“此人亲惊吾马,幸好马还和柔,如果是其它马,岂不伤我?而廷尉才罚金!”张释之回答:“今法是这样规定的,而重判他是法不信于民。法倾,天下用法就会随意,百姓如何是好?”汉文帝听了,很久才说:“廷尉是对的。”

还有一次有人有盗高祖庙座前的玉环,当弃市。汉文帝大怒:“此人无道,竟敢盗先帝之器!我交给你,欲你族之,而你却不理会我的意思。”张释之免冠顿首,坚持己见,文帝给薄太后说后,才认为廷尉得当。这时,中尉周亚夫等见他坚持正义,就结为亲友,因此天下称之。

赐死薄昭。薄昭是汉文帝有记载的唯一舅舅。当年在身为代王的刘恒“父亲不爱,嫡母不疼(吕后之于刘恒虽非生母但是嫡母)”时,可跟前跟后屁颠屁颠地出了不少的力气,特别是在他被确定为皇帝后,更是冒着生命危险前去打探,功劳不可谓不大。因为刘恒的登基,他不仅封了侯,还当了地位崇高的车骑将军。可是在汉文帝十年(前170年),不知何故,薄昭竟然杀死了汉文帝的使者。皇帝的使者,就代表皇帝本人,这是一条大不敬的死罪,他的死,颇有些戏剧性:

汉文帝对他还是有感情的,不忍加诛,就派诸位公卿和他一起喝酒,算作为他“送行”,欲令他自行了断,免得伤了大家的面子。谁知,“蝼蚁尚且偷生”,薄昭死活不肯。他是皇帝的舅舅,大家也不敢强逼他,只好灰溜溜地回去报告。汉文帝一听,就派群臣身着丧服去其府第哭活人的丧,薄昭无奈,这才自杀。像汉文帝这样铁腕整治吏治的并不多见,他还惩处了为恶的弟弟淮南王刘长,把他流放到蜀郡严道(今天四川省荣经县),在当时是荒无人烟的夷蛮之地,骄傲的刘长受不了就自杀了。

对于他的逼杀薄昭,唐朝李德裕说:“汉文帝诛薄昭,断则明矣,于义则未为安也”。他认为“太后尚存,唯一弟薄昭,断之不疑,非所以慰母氏之心也。”这是从亲情方面来讲的,而司马光却认为:“法者天下之公器,为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无所不行,则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若又从而赦之,则与成、哀之世何异哉!”魏文帝曹丕曾经称赞汉文帝之美,而不取其杀薄昭,说:“舅母之后,但当养育以恩而不当假借以权,既触罪法,又不得不害。”曹丕的说法是对的,李德裕的说法是以私废公,正是无数封建王朝混乱不堪的根源之一。汉文帝并不因为薄昭是亲舅舅就法外施恩,不愧是明君的做法,虽然这似乎显得有点薄情寡义。

和风细雨:实行仁德之政

汉文帝政治上的第二个特点是“实行仁政”。他的仁政,不仅体现在法律上废除酷法、减轻百姓赋税、减少徭役上。他还广兴教化,礼法相辅,训导民风。对大臣优礼有加,一次大臣张武受贿被发觉,他就以自己御府的钱给他,让他自己感到惭愧,而不下狱。对犯死罪的官员,一般也令自杀,不采用弃市等方法,免得他们死后还要遭到二次凌辱。

尊老爱老。汉文帝对高年长者十分优厚,规定了“九十的老年人,可以一子不服徭役;八十的老年人,可以免去两口人的算赋。”十二年(前168),他特意派遣谒者劳赐三老、力田等,给予物质奖励。他对孤寡老人也是颇多关怀。

躬行简朴。无钱的简朴只是一种无奈,有钱而简朴则是一种美德。汉文帝早年虽而贵为王子,却比较体贴平民百姓。经济大发展后关于他讲求简朴的事情也很多,遇有灾祸,都要减免天下的供奉,救济灾民。他曾经减少自己的警卫,令太仆把够用之外的马送给驿站,不讲排场。他在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都无所增加,他所宠爱的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如有不便,总是让利于民。其中最有名的是停修露台。

停修露台。一次,文帝欲作露台,召工匠一做工程预算,需要花费一百金。他马上就说:“百金,相当于中等人家十家之产了。我使用先帝的宫室,常恐不配,何以台为!”就停止了计划。

拒受千里马。又一次,有人进了一匹千里马,他以为鼓励养马的汉文帝会喜欢。不料文帝却说道:“我平日一天不过走三十里而已;遇有征讨,一天也不过只走五十里。天子行幸,仪仗隆重,我前有鸾旗引导开路,后有车马随行护卫,骑着这千里马,独自跑得那么快,往哪里去呢?”于是,让那进马的人牵回去了,还补偿其来的费用。《尚书》里说:“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正是说到了文帝之可贵。

难能可贵的是,他艰苦朴素的作风一直保留到了末年,他临死的遗诏,也一再强调礼仪从简,不要扰民。

实行薄葬。以秦始皇为例,古代帝王大都实行挥霍无度的厚葬,仿佛不如此,就像白当了皇帝一样,这就给天下增添了巨大的麻烦,正常情况下朝廷收入的三分之一都要用于修陵。汉文帝对生死看得很淡,几乎看不到他求仙的事情。一次在霸陵,北面临水,他凄怆悲怀,回头对群臣说:“啊呀!以北山之石为椁,用斩断的纻絮放其间,又上好漆,岂可动它哉!”张释之进谏说:“如果其中有值钱的东西,虽坚固南山也有隙可钻;如其无值钱之物,虽无石椁,又何忧伤呢?”文帝大悟,遂行薄葬,不起山坟。他的随葬品都是不值钱的瓦器,不要金、银、铜、锡为饰,因山为坟,这在古代帝王是少见的,他固然没有给后人留下秦始皇陵那样的“世界文化遗产”,但是他留下了人间最宝贵的“精神遗产”,比起来更胜一筹。

南越王归附。中国人自古政治上讲究“以德服人”,军事上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些都是有历史古训的。因为实行仁政,汉文帝真的使南越王赵佗诚心归附。

赵佗是真定人,秦末当过南方龙川县令。在南海郡尉任嚣死后继任,断绝关口,与秦朝不通往来。在秦亡时,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粤武王。汉高祖时,国家疲惫,不想再动刀兵,就于十一年遣陆贾立赵佗为南粤王,与长沙接境。吕后时,有司请关闭双方铁器、马市。于是赵佗就自立尊号为南武帝,发兵攻长沙边境,攻占数县。吕后派兵击之,因为不习暑湿,士卒大疫不能胜。一岁余,正好吕后崩,汉即罢兵,赵佗因此在南越称雄。文帝即位后镇抚天下,宣示盛德。还为赵佗在真定的亲人之冢置守护的人,按时奉祀。同时召其从昆弟都大封尊官厚赐以宠之。接着就派陆贾再次出使,赐赵佗亲笔信以劝归,还送上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下褚二十衣给他。

汉文帝的真心打打了赵佗,顿首叩谢,愿去除帝制而为藩臣:“吾闻两雄不俱立,两贤不并世。汉皇帝贤天子。自今以来,去黄屋左纛。”汉文帝的德政用得恰到好处,为解决地区争端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重视军事:迎击匈奴

文事尚需武备。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还称不上“盛世”。作为北方飘忽不定的邻居,匈奴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而且经常寇边,防不胜防,等到汉朝大军的“集结号”刚刚吹响,他们早就作鸟兽散了;如果不理,又不知他们到底要抢掠到什么时候,汉朝头痛不已。从刘邦开始,就实行“和亲”的政策,但是这种边界冲突就像病人缺钙抽筋,时不时的来一下。

汉文帝面对匈奴的困扰,采取了两手抓准备,一是宽绥,在国力还不强大的时候以安抚为主,不轻易用兵,以积蓄国力;另外一方面,想尽各种办法实行强军政策,敢于适当时候给匈奴一点颜色看看。

以硬碰硬。文帝三年(前177),匈奴右贤王趁他新登基之机,率领大军南侵河套以南地区。这是“和亲”以来汉军首次和匈奴兵戎相见。他高度重视这次“首战”,派丞相灌婴率领8.5万大军在高奴(今陕西延安以北)迎击匈奴,并加强了长安防卫,他亲自到了甘泉(今陕西淳化)督战,给予大军极大的鼓舞,结果匈奴军败,逃出塞外。这时济北王刘兴居因不满文帝薄待,以为他北伐匈奴是造反良机,谁知汉文帝马上派棘蒲侯柴武为大将军,带领10万大军,仅仅二三个月就平了叛,为了安抚人心,他赦免了随从造反的人。

不久,匈奴头领文冒顿帝单于去世,换成新的老上单于后,文帝将一位宗室公主嫁给他。陪嫁者里有一个宦官叫中行,他不愿去人地生疏的匈奴,但被强迫去后,心怀怨恨,就死心塌地的投降了匈奴,反而掉过头来为匈奴出谋划策对付汉朝。十四年(前166),14万匈奴大军卷土重来,杀死北地校尉,甚至前锋到了上次文帝督战的甘泉。文帝立即派中尉周舍、郎中令张武等率10万大军抵抗,他亲自劳军,还想御驾亲征,连大臣劝谏都不听,最后大家搬动了薄太后,坚决不准,文帝才留下了,以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匈奴人见收获不少,也没有认真抵抗就逃跑了。

细柳营。流芳千古的“细柳营”故事,发生在第三次匈奴进犯之时。后元六年(前158),匈奴3万人马入侵上郡和云中,京师震动,汉文帝派中大夫令免为车骑将军屯边防范,在长安附近也派驻了三支军队:霸上刘礼(宗正,即皇族的族长),棘门徐厉,还有细柳(长安西北)的周亚夫,时任河南太守。

这个鼎鼎大名的周亚夫,就是周勃的次子,亚夫为河内守时,那个许负给他看相:“君三年后会封侯。封侯八年后,会出将入相,把持国秉,极其贵重,于人臣无二。后九年而饿死。”(奇怪的是,这些预言全部命中)这时“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气氛十分紧张。文帝又亲自劳军到了霸上及棘门军营,长驱直入,将军以下骑兵护送。既而到了细柳军营,这里不但没有任何“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样子,反而军士都披甲执刃,弓弩持满,如临大敌。天子的先驱已至,不得入大营。先驱说:“天子将至!”军门都尉却回答:“军中闻将军之令,不闻天子之诏!”一会儿,文帝至,也是吃了“闭门羹”,不得放入。于是他派人持节下诏:“吾欲劳军。”周亚夫才下令开壁门。大家正要放马驰奔,壁门军士却说:“将军有令,军中不得驱驰。”于是文帝就按辔徐行。到了中营,周亚夫只是行揖,说:“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文帝改容,态度十分端正,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一出军门,刚才大气都不敢出的群臣皆惊。文帝高兴地说:“哎呀,这才是真将军啊!霸上、棘门之军如同儿戏,其将军都可被偷袭而俘虏。至于亚夫,怎么可犯呢!”他赞不绝口。月余,因匈奴已退,三军皆罢,就拜周亚夫为中尉。文帝将崩时,告诫太子:“事有缓急,可任周亚夫带兵。”周亚夫为景帝平定吴、楚等“七国之乱”立下大功。

“细柳营”的故事是汉文帝和周亚夫的双赢,既体现了周亚夫的刚正不阿,也体现了汉文帝的依法和大度,给后人留下了一段佳话。

为了消除边界祸乱,汉文帝可以说是绞尽脑汁。他采取了晁错之谏,实行“募民实边”的政策,代替了轮番戍边的不稳,还给予他们政策优惠,募迁百姓到边疆开荒定居,没有老婆的,“组织上”也安排老婆,以安居乐业。这样既有人力,又有粮食等,增强了抵抗匈奴的能力。他还鼓励入粟于边疆的可以拜爵,以减少运输之苦和损耗。

匈奴以来去如风闻名,这是建立在精良的骑兵基础上的,两条腿的人总是跑不过四条腿马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帝深明此理,不仅鼓励民间养马,还在边地建立了马苑36处,动用了官婢达3万人之多,养马多达30万匹!可以想象一下,这30万匹骏马在草原上奔驰,该是何等壮观的景象!

随着国力和军事实力的不断强大,匈奴寇边次数减少了,就为汉武帝彻底解决匈奴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光荣离去:汉文帝之逝

在当了23年皇帝之后,公元前157年,46岁的汉文帝在生命的盛年不幸去世。在遗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一贯的节俭,一贯的谦虚,认为如果因为自己一死就让百姓寝食不安、中断各家祭祀的话,他会深感不安。他没有因为自己当了皇帝,就像其他的一样说一套作一套。作为皇帝,生死如一是很不容易的,包括李世民也没有做到这一点。他还有许多优点,我们无法详述,比如他的谦虚纳谏,兹举一例:

听从冯唐。冯唐是成语“冯唐易老”的主角,一个年纪一大把的“白头翁”,大概是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还在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一起值班,被文帝遇上,就问他事情。冯唐当众指责他说:“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汉文帝大怒,起身回宫。当时,匈奴新寇,杀了北地都尉,文帝深以为意,知道他话里有话,过了好长一会儿,才又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汉文帝又问是什么原因,冯唐回答说:“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魏尚率军出击匈奴的入侵,杀死很多敌军。但只错报多杀敌六人,陛下就削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文帝大悟,当天就让他拿着符节去赦免魏尚,重新让魏尚担任云中郡郡守,冯唐也被任命为车骑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战之士。

我们发现,凡是有所作为的帝王都是善于纳谏的,集思广益,励精图治是盛世的共同特点。纵观汉文帝一世,他以民为本,兴修水利,勤俭节约,发展生产,谦虚纳谏,实行仁政,宽以待人,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仁君、明君。当然,他也不可避免的犯有错,如放纵诸侯豪强,给后来的“七国之乱”埋下了隐患,宠信邓通,被望气的新垣平欺骗等错误,同时,他严格要求皇亲国戚,对老百姓而言,自然是大好事,可老百姓没有话语权,所以他也脱不了了一个“汉家待功臣薄”的名声。可是,他开创了一个“文景之治”盛世,留下了千古芳名,这是他对历史的贡献,也是历史对他的最好回报。

汉文帝给后世留下了一个治世,可以说,大汉是到了他手里才开始腾飞的,这是一笔十分丰厚的遗产!汉景帝波澜不惊的即位后,基本继承了汉文帝的政策,平定了七国之乱,更使国力得到了巨大的飞跃。这是一个物资十分丰富的时代,这是一个以贾谊的《吊屈原赋》为代表的洋洋洒洒的汉赋崛起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人自爱而重(不会)犯法”的时代,这是一个国力十分强大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人引以为荣的时代,这是一个精神自由的时代。

汉文帝被称为“三代以后第一贤君”,司马迁对他推崇备至,写有高度的评价:“孔子言‘必世(30年)然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馀载,德至盛也。”他认为汉文帝完全可以改正朔、易服色、封禅泰山,而揽过推功的汉文帝却谦让未成,“呜呼,岂不仁哉!”在记述唐太宗李世民事迹的《贞观政要》里,多次提到汉文帝的治理,可见李世民对他的推崇,把大汉盛世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在虞世南《帝王略论》里,他和李世民谈论到:“若使不溺新垣之说,无取邓通之梦,懔懔乎庶几近于王道。”其推崇到了这种地步。

汉景帝登基时,群臣议曰:“世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于是以文帝庙号为汉太宗。汉唐并称,唐也是唐太宗最著名,这可真是历史的巧合啊!

途经秦始皇墓 唐。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 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 路人唯拜汉文陵。

同类推荐
  • 揭开萧妃娘娘的面纱

    揭开萧妃娘娘的面纱

    红颜祸水,搁谁身上都屈!唯独冯小怜!北周高纬帝的淑妃、右皇后!冯小怜横空出世是迷!冯淑妃名小怜,大穆后从婢也,人从哪里来?冯小怜出身是奇!虽然是从婢,却奇迹般地拥有很多技能,技来是何方?冯小怜进宫是宠!冯小怜抓住高纬的心,越过三千佳丽,宠从何处得?冯小怜事齐是祸!冯小怜慧而狡黠,祸从何处说?冯小怜是谍!南北朝后三国时代,关陇贵族北周代表宇文泰与北齐高欢争夺天下,宇文泰屡败屡战,会不会使奸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冯小怜是不是另一版式的西施……欲知真相如何,笑看《谍.妃》为你精心铺展爱的痴迷与疯狂
  • 三国原来是这样

    三国原来是这样

    《历史中国》(白金升级版),中国断代史畅销读本,百科全书式的通俗历史读物,王觉仁、醉罢君山、金满楼、姜狼、张程……当今历史写作界诸多名家大神经典力作!精彩丰厚的内容,别样的叙事视角,意想不到的真相,演绎真实的人性。今天所发生的一切,历史上都曾发生!三国时代风云变幻,英才辈出。这一时代,实肇始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此后各路军阀势力划州割郡,拥兵自重。曹操挟天子以令不臣,孙权割据江东,刘备入主益州,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这一时代,各方面的人才简直可以用“井喷”二字形容,乱世之中,不仅涌现出像曹操、刘备、孙权、周瑜、诸葛亮等政治家和军事家,更涌现出像赵云、张辽、乐进、姜维、邓艾等杰出人才;科技方面,有马钧、刘微、华佗、张仲景之流;文学艺术方面,有“三曹”“建安七子”等。
  • 三国之枪神方悦

    三国之枪神方悦

    一段汉初家族的血仇恩怨,由一个几千年后的少年穿越到汉末来背负!从足不出户的现代宅男,到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到倍受万人仰望的枪神。本书QQ群4782490
  • 明世煌歌

    明世煌歌

    少年沐尘,随父考古,勇救美女记者,居然离奇失踪……又是一部壮丽绝美的穿越史诗!此次,穿越者的荣光将由谁来捍卫?明末乱世,风起云涌,九州蒙难,天雷激荡。这是一个名士名妓层出不穷的时代!复社四子,秦淮八艳。这是一个英雄枭雄并存于世的时代!明清相竞,顺西争锋。边陲云南,沐氏王府,土豪之家,勋贵之后。明朝挽歌奏响之际,少帅公子沐天泽将如何穿梭风月,扭转乾坤?
  • 实体发展哲学

    实体发展哲学

    探索宇宙的本源,探索人类社会的本质,建立哲学体系。
热门推荐
  • 所见之日

    所见之日

    盛大,热烈,疯狂,爱过你,结局不重要了。
  • 麟曦

    麟曦

    最少一天更一章吧,从青春校园到现代都市小说。章节少,随便写写的,脑子里咋想就咋写。内容:高二开学,转来一位新同学,顾允曦。她坐在了他旁边,第一天就和他对着头睡觉,第二天开学考,俩人并列第一。
  • 神仙帝王太宠妻

    神仙帝王太宠妻

    唐小萌本以为自己只是新世纪的医学界女神,却没想到眼界拉低了想象力,自己既然是重活三世的月下神女。有一天她自觉理亏,对身旁抚琴的白衣长袍男子百媚一笑,“我好歹是位独挡四面八方的月下女神,不甘心就只拥有一个你,所以,请你把你的影子抠出来送给我。”男子起身,挽住唐小萌的细腰,在她耳边细声说道:“今晚月色朦胧,待九时,本君再赠王后便是。”
  • 浮影录梦回

    浮影录梦回

    人生有许许多多的片段拼接而成,而每一个片段都是一个故事
  • 异世界天王巨星

    异世界天王巨星

    开学典礼上突然昏倒,另一个平行世界的林轩来到了这个世界林轩的体内。
  • 东京有点不太平

    东京有点不太平

    当野泽名昊踏上修炼之路……他才知道这自己的生活似乎不太平了……
  • 轮回重生

    轮回重生

    在重生大潮中,主角黄少华回到1992年,在他的影响下俄罗斯被肢解,日本回到石器时代,台湾被收复,南海成为中国的内海......,更多内容请看正文。金钱是有的YY也是有的美女是必不可少的日本是不能不灭的PS:各位读者大大,古井准备冲击新人榜,每天更新两章,不少于6000字,还请各位多多砸票推荐和收藏
  • 花开苍无

    花开苍无

    三神灭世,新世苍无,取苍莽一片,一无所有之意。言氏执笔记世,术法无双,云游世间,寻神问道。阿久一生,收了徒弟,有的武功高强,有的家世显赫,有的很有钱,有的很有本事。她本以为自己收徒、授业,然后他们各奔东西,在这苍无之世续写他们自己的故事。若是一早就知道自己也要掺合进去经历一番人生起落,她一定会在最开始的时候……换一批徒弟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