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541900000015

第15章 离愁乱不止,家国恨难消(5)

唐贞观年间,国力盛极一时。作为盛世帝王,唐太宗眼中的樱桃,先是以华美姿容装扮着洛阳的春天,又把红润饱满的果实呈送给八方宾客。樱桃之盛,反映出的其实正是大唐的天朝气象。

及至南唐,作为弱国庸君,李煜眼中的樱桃,自与唐时不同。

李煜眼中的樱桃,已经落尽。遍地残花败果,都在提醒他:春已归去。百花开遍又残,蝴蝶扇动着金色的翅膀,成双成对地飞舞,无处嬉戏落脚。昼日景象已让人彷徨,到了晚上,皎洁的月光洒满庭院,小楼西侧传来杜鹃悲切的啼鸣,一声比一声嘹亮,一声比一声凄厉。

和樱桃一样,子规这一意象在古典诗文中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子规即是杜鹃,相传古蜀国国王杜宇死后,不忍离开他的国土和子民,于是化为杜鹃鸟,终日哀啼不止。杜鹃叫声凄婉异常,以至于后人用“杜鹃啼血”来形容。

处于困城,坠落的樱桃让李煜想到了宗庙社稷,子规夜啼更让他陷在杜宇失去国家后的哀痛和悔恨中。放眼望去,城外是赵匡胤的军队,城内也到处一派败亡。李煜不想投降,对囚徒生活的畏惧让他不禁战栗,但战事堪忧,国家已在危亡边缘,他手握如椽大笔,却拦不住宋军滚动的车轮。

不论心中有多少计较,他暂时只能躲避在深宫中,小楼上。宫人卷起画帘珠箔,他却不敢抬头去望,生怕闯入他眼帘的,总是春末夏初那令人窒息又绝望的情景。

上阕中“樱桃”、“子规”已隐有亡国征兆,他已嗅到了祖业将毁于己手的危险气息,内心之复杂,岂是“惆怅”二字能够道尽。满腹哀痛,说出来越少,压抑着的就越多,他眉头紧锁,被预感中亡国的巨大痛苦所笼罩,只一个“卷”字,便道出了波涛汹涌的悲伤,撞击肺腑。

自从了解战况以后,每天从日出到日暮,李煜翘首凝望,似乎盼着奇迹的来临。战况并无扭转,只有青青野草纠绊着迷迷荒烟,满目颓唐。直到夜色深沉,他回到沉香缭绕的室内,难以入眠。繁华如同美人,转瞬间便褪去了鲜丽的风采,忆及过往,唯有对昔日不懂珍惜的悔与恨。

回首恨依依——这个懦弱的君王、绵软的江南才子,竟喷薄出如此强烈的爱憎。宋人苏辙读《临江仙》,评其“凄凉怨慕,真亡国之音也”;及至清朝,学者陈廷焯更言:“低回留恋,婉转可怜,伤心语,不忍卒读。”

这首词有两个版本传世。其一出自北宋蔡绦的《西清诗话》,蔡绦认为《临江仙》是李煜在困城中所写,“词未就而城破”,所以词尾缺三句。版本之二来自南宋陈鹄的《耆旧续闻》,称后主曾亲书《临江仙》,真迹被江南中书舍人王克正所得,词稿后还有苏辙的题字。陈鹄自称亲眼见过真迹,词“未尝不全”。

金陵城破的时间为公元975年十一月,《临江仙》中乃初夏时节的风物,由此推断,李煜有足够时间完成一首词。蔡绦“词未就而城破”的说法当不可取。

如此,就不能不严肃对待陈鹄所提到的另一件事,那就是和《临江仙》一起流落到王克正手里的,还有李煜在被围困时抄录的李白诗篇,以及他在佛前许愿的文章。

江山危在旦夕,被困在城里的李煜,做了哪些最后的努力?

除《临江仙》一词,有据可考的是李煜至少还创作了乐曲《念家山破》。据《雁门野记》所载,当时他曾命皇城内外日夜演奏此曲。这段承载着李煜心声的词曲皆已失传,《南唐书·后主纪》有记曰:“旧曲有《念家山》,王亲演为《念家山破》,其声焦杀,而其名不祥,乃败徵也。”便是说,这支曲子与落尽的樱桃、哀啼的杜鹃一起,被视为亡国征兆。

公元975年,在樱桃落尽的金陵城里,李煜像一只啼血杜鹃,以诗词和音乐,抒发忧愤之情,但是显然,这些已不足以治愈他内心的伤痛,更无法挽救濒死的国家。在意识到自己被蒙蔽后,有仁厚之名的李煜下令立即诛杀皇甫继勋。结果,皇甫继勋还未被押送到法场,就被愤怒的南唐士兵和百姓打死了。

大部分人是不愿做亡国奴的。

民众这山呼海啸般的热情曾一度鼓舞着李煜,可是,战事失利的消息接踵传来,像密集的弓箭。绝望的李煜转为潜心礼佛,希望佛祖能庇佑南唐。

他在战事未开前曾向侍从许诺,若有一天北宋军队果真进攻南唐,他将亲自披挂跃马,背城一战,以保社稷。等到金陵城被围困时,李煜确实上阵了。不过,他没有指挥军队退敌,而是一面命人奏响《念家山破》的悲曲,一面亲自带领城内军民高声诵读佛经。诵经的声音响彻金陵城,甚至传到了宋军营地,可是,并不见一面绣着“赵”字的旗帜因此倒下。

子规啼叫声、《念家山破》的演奏声、诵经声,是南唐灭亡前的李氏哀叹;猎猎战旗声、嗒嗒马蹄声、震天战鼓声、厮杀声,是赵匡胤对李煜的回应。

公元975年11月27日,金陵城城破;公元976年正月,李煜仓皇辞庙,入宋投降。他北上时正值寒冬,凛冽的寒风如利刃刮过,漫天飞雪,尽如为南唐送葬的纸钱。

河山大好,却被诗人误

——青玉案(梵宫百尺同云护)

梵宫百尺同云护,渐白满苍苔路。破腊梅花李早露。银涛无际,玉山万里,寒罩江南树。

鸦啼影乱天将暮,海月纤痕映烟雾。修竹低垂孤鹤舞。杨花风弄,鹅毛天剪,总是诗人误。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它们嗡嗡地闹着。”很少见还有他人,能如鲁迅先生这样把江南暖国的雪描绘得形神备至。与之相比,北方的雪虽惊天动地、声势浩大,但那种坚硬而冰冷的格调,总会被很多向往温暖的人所抗拒。

有人痴迷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悲壮之美,便有人沉醉于江南雪天的缠绵柔腻。诸多咏雪佳作里,南宋史达祖的《东风第一枝·咏春雪》可谓上乘。

巧沁兰心,偷粘草甲,东风欲障新暖。谩凝碧瓦难留,信知暮寒较浅。行天入镜,做弄出、轻松纤软。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旧游忆着山阴,后盟遂妨上苑。熏炉重熨,便放慢、春衫针线。恐凤鞋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近一百二十字的长调并无“雪”字出场,却无一字不是在描绘江南雪景的美丽丰饶。冬雪已足够缠绵,而史达祖所写的则是添了三分温度的春雪,更是轻巧曼妙。

无风之日落雪,薄如蝉翼的雪悄悄沁入兰花,粘连春草,彷如幼童要把稀薄的寒意阻隔。天气转暖,白雪卧上碧瓦,顷刻就化作一汪晶莹透澈的雪水。积雪明净平整,行人踏上雪地,仿佛在镜面行走。在这柳芽萌发但尚不饱满的时节,零星绽放的娇艳杏花也失了风头,唯有白茫茫的雪占尽风光,把这世界打扮得粉妆素面。忆及王徽之雪夜访友,到好友门前又乘兴而返的旧典,再想到司马相如因雪路难行而迟赴梁王的兔园之宴的故事,更觉风雪天里常会发生些文人雅事,令人不由得对下雪天多了几分浪漫想象。

像江上渔女的绫罗裙摆,像素衣歌姬的金莲碎步,像青衫书生随意吟唱的诗篇,天色莹白,风在唱歌,江南的雪就吟哦着吴侬软语,翩跹而来。江南的雪本该如此,如年华正好的舞者,舞步凌乱,曼妙清高。

可是,在李煜眼里,明明早已看惯的美丽雪景,是在何时变了模样?

《青玉案·山林集雪》见于明代潘游龙的《古今诗馀醉》,被题作李后主作。倘若果然是李煜的作品,就词意来看,极有可能写于南唐初亡时。

不论何时,河山都是美丽的,就如美人,或是艳如云霞的张扬绚烂,或是不动声色的明媚气质。这样的美人和江山,难免惹人觊觎。当宋人不再掩饰自己贪婪的目光,李煜并非没有感觉到危机迫在眉睫。可他一个纤弱文人,手无缚鸡之力,又欠缺治国韬略,多年来执掌一个孱弱国家已是勉强,又怎能对他寄予太过沉重的期待。

南唐的灭亡,从北宋崛起之时,从赵匡胤袒露了一统天下的野心开始,就已经在倒计时。当赵宋军旗插上金陵城头的一瞬,虽有剜心刺骨的疼痛和不甘,但想来,李煜未尝没有巨石落地的短暂放松。铡刀悬于头顶的日子终于结束,不去想象未来生活将会何其尴尬窘迫,也不去想后世史官将会如何对亡国之君口诛笔伐,一切都已无暇且无力顾忌,他只想在这温柔的江南故土,享受最后的休憩。

登楼远望,眼前已不是他的河山。远处佛塔耸立,彤云遮天蔽日,缭绕于巍峨的殿堂之间,不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急,而是处处透着世界末日的凄怆和绝望。

这时,盈盈雪花从天而落,南唐的葬礼便似在这一刻开始了。

久无人走的小路上布满青苔,但很快便不见了墨绿颜色,只有苍茫单调的一片素白。光秃秃的树木倒是陡然添了生机,雪花缀在上面,不像是提前绽放的梅花和李花吗?近处的城池和远处连绵群山都影影绰绰,浑如大海里起伏翻滚的白色浪潮。随落雪而来的浓浓寒意,笼罩着江南烟树,笼罩着整个南国,也笼罩着词人。

几十年岁月倥偬,李煜生平第一次觉察到,南国的雪天竟如此寒冷。

天气未必更冷了,只怕人心易冷。家国沦丧,昔日许诺守护的山河和子民,也是他所倚靠的,如今已尽数被人掠去,或者说是由他双手奉给了敌人。而他作为旧主人,还要在新主人面前俯首称臣,真是悲怆的遭遇。

同类推荐
  • 雪泥鸿爪:哈佛访学一

    雪泥鸿爪:哈佛访学一

    远涉重洋,独自来到异国他乡,作者这个黄皮肤的外乡人最后得到了黑人导师的认可,和二房东成了好朋友,以偶遇的方式结识了几位美国女性朋友,建立了一个大规模的访学交流群。作者和访学的姐妹们租房子搬家聚餐促销时血拼……在美国访学,作者没有把日子过成形影相吊,拮据清苦。相反,美国的炊烟,也并无多少不同。在哈佛的点点滴滴,令人魂梦系之。
  • 折射的光斑

    折射的光斑

    《折射的光斑》由戴子著,这是接地气而又厚积薄发的作品。作者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对故土挚爱的情愫在审美创造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戴子有历史书记官的气象,春秋笔法,不遗忘,不遮蔽,表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戴子写的虽然是成都,但一花一菩提,一叶一世界,我们感到的却是世纪沧桑和整个当代社会的历史性变革。
  • 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

    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

    这是著名作家高洪雷的新作。该书在《另一半中国史》《大写西域》《楼兰啊楼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民族史、西域史的研究,将丝绸之路作为经济之路,文化之路的前世今生,书写出来,相对于市场上已有的同类图书,该书更多地从中国古代典籍中找寻资料支撑,更多地吸取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且立足于西部的现实。把历史变成美文一直是作者的追求,而不留知识上的硬伤,则是高洪雷的书能够得到专家读者认可的基本价值所在。
  • 换一种方式去开始

    换一种方式去开始

    秋风送爽,是人们喜获丰收之时。近日,由陕西省发改委干部培训中心主任张焕军创作出的散文随笔集《换一种方式去开始》,由陕西出版传媒集团、三秦出版社出版发行。8月26日下午,著名军旅作家、书序作者王宗仁、责编贾云与作者等人在一起,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茶韵书香座谈会,大家一边品尝陕南绿茶,一边再次阅读此书,交流读后之感,肯定了书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 碧野散文选集

    碧野散文选集

    碧野,作为一位紧随时代同步前进的作家,以其充沛的热情和执著的毅力,长期勤奋耕耘于文学领域,除“文革”期间被迫搁笔之外,始终笔耕不已,迄今已逾古稀之年,仍时有新作问世。因此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其几经风雨、屡遭坎坷的文学人生道理上,已留下了三十多部计约五百多万字的累累硕果。如今从宏观角度予以回眸一览,不啻在现当代文坛上留下了其凝重的心血结晶乃至时代的一个侧面记录。诚然,碧野的文学创作是多方位的,诸如长、中、短篇小说以及报告文学等,都曾有过广泛的影响。
热门推荐
  • 三国鼎盛

    三国鼎盛

    网络小说作家唐天是一名新出茅庐的作家,无意间在文学论坛上看到了一个新手作家比赛的公告,获奖能得到30万元奖金。于是自己参加了比赛。但是怎么也想不到该写什么类型的小说,让他十分的苦恼,于是在家喝醉了酒,梦入了三国时期。王权争霸,乱世纷争,他该何去何从……
  • 荒域之王

    荒域之王

    在地球上一无是处的孤儿荒度了二十四年的人生,一次意外的工作机会让他和一群人穿越打一个被叫做“荒域”的地方。在这里没有法律规则,没有道德枷锁,想要生存下去一切都凭实力说话!10级强者,荒域的至高存在!偶然的机遇让图骁成为了一名1级强者,从此他的目标就是在这里开始新的人生!成为这至高的存在!
  • 大叔今年35

    大叔今年35

    灵光一闪之间,总有万千思绪。我的故事是独特的,但也是千千万万同龄人中的普遍典型。我的时代正在慢慢走来,但对于后浪的时代,也有些许超前的借鉴。我的时代,我们是孤独的,也许文字,能让我心安理得。大叔,今年已经35了,但是故事也许才刚刚开始...
  • 洇染繁华

    洇染繁华

    纵使繁华茫茫,亦或是天灾人祸,愿有一日,芦山日下,与你共携白首,析赏九天银河落下,为你藏尽繁华。
  • 星方幻境

    星方幻境

    幻魁在[现世]莫名其妙的被自己熟悉的人所杀,但灵魂却莫名奇妙的在世界夹缝处与另一个世界中的一位少年的灵魂相遇并融合,但是幻魁并没有能再次回到自己的世界,而是在被称之为[星幻大陆]的一个地方,用与自己灵魂融合的少年的身体,在星幻大陆中展开了冒险生涯。身体中神秘的力量与不知名的六芒星吊坠会带给幻魁的是强大的力量?还是无尽的麻烦?黑色无名的魔法书在打开之后将会呈现怎样的内容?与倾国倾城的美女会发生一段怎样的爱恨情仇?请让我们拭目以待……
  • 不存在的同桌

    不存在的同桌

    竹是一个孤儿,她从小父母双亡。她从小在孤儿院长大,在一次手术之中患上了抑郁症。在一次车祸之中,抑郁症发展成了幻觉。离奇的同桌,虚无缥缈。校园的绯闻:“她旁边明明没有坐的人。”在校园里她像一个疯子样存在。医院太平间里的那个人到底是幻想还是现实?墓地里的那个无字之碑,守墓人称:“那是你的亲人。”可是那个墓地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守墓人。
  • 拒绝重生

    拒绝重生

    如果有一天,她的人生可以重新来过……如果有一天,她可以重新选择自己的命运……如果有一天……可是,没有如果。她也得不到重生……------------------------------------------感谢陆陆提供的封面o(∩_∩)o
  • 浮萍飘雪

    浮萍飘雪

    这个世界于我来说是陌生的,懵懵懂懂看着朝夕。
  • 无敌土匪升级系统

    无敌土匪升级系统

    我是土匪。我是大土匪。我是大大的土匪。我是大大大的土匪。
  • 仙宫游戏

    仙宫游戏

    被人工智能嵌入武当系统后……《化骨绵掌》、《纵云梯》、《太极拳》、《太乙护身罡气》……无数武当的神功秘籍我统统拥有,我用一套丢一套,随意搭配,任意合并,顺心随意,从此迎娶白富美,走上笑傲江湖的巅峰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