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541900000020

第20章 汴京秋凉,不及幽居心凉(4)

原来,李煜也常和大臣讨论富国强民之策。但每当臣子的意见与他相左,他从不自我反省,而是责怪大臣们不理解他。他自比上古明君,感慨当今世上没有如周公、孔子一样的贤者,所以无人理解他的为君之道。他还把自己的治国见解记录下来,盼着百世后能有人理解。

根本不需百世,金陵城破的一刻,李煜所谓的“道”,已成为笑话。百世后若有人读到其“数千万言”,恐怕也只能长叹一声。

李煜自毁长城,又不肯听讽纳谏,亡国是人祸,怨不得天。

或许,性格已决定他本就不是南唐国主的上上人选。弘冀若没有病逝,从善若更为年长,或许,南唐都不会那么轻易就土崩瓦解。他既没有治国之才,又无领军之勇,除了仁厚,似乎不见其他任何可助其成为优秀政治家的品格。由此,后人更在百世之后,觉得《浣溪沙》中“天教心愿与身违”一句,其实也暗含了李煜不愿为君之心。

李煜是否真的不想做皇帝?这是个无人可以解答的谜题。倘若他果真厌倦庙堂,大可做个顺水人情,把皇位拱手让给野心勃勃的从善。事实上,他可能只是不想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枯燥的治国理政上。光政殿内的臣子对答,远不如瑶光殿里的琵琶曲更能静心,勤政殿的权力博弈,更不及禁苑寻春的一分乐趣,李煜享受着皇位赋予他的种种特权,丰富着各种生命体验,却不想履行君王的义务,在国破家亡后,也归咎于天。

李煜笃信佛教,应知佛曰:“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别离,怨憎,求不得。”由此来说,“心愿与身违”本就是人生常态,所求越多,失望的机会便越多。就如李煜,要逸乐还要江山,要美人还要华年,倘桩桩件件都如他所愿,需得天公多少垂怜?

昔日在暮色中等待月上柳梢时那你侬我侬的情意,已如东流水。斜阳被琼楼玉宇掩映,在花荫上洒下一层金黄的余晖,如梦似幻。李煜畏惧的一切,都成了现实。下阕中“空”、“谩”二字,道出说不尽的寂寞、悲凉、迷惘、无奈和追忆。

这所有愁绪,在登临时更达到了一个顶峰。客居他乡者,往往最惧登山临水。纵使山再高,也无法让登临者窥见故乡风光,极目处,天与地连接一起,极远又似极近,反而更增三分失落;纵使水再深,也无法让临水者御水而行,凭栏望,海天一线,那屏障若隐若现,又添了七分惆怅。

是谓登山临水,凝眸处,离愁更深。

可是,客居者又常常忍不住登临,总盼着天涯望断处,就是故乡。别离是愁,思念是毒,明知饮鸩止渴并非良策,却在刻骨牵挂中饮下一壶又一壶。

亡国前,李煜也曾在黄昏时独倚栏杆,虽然国将不国,日日沉溺于笙歌醉梦里的他,也盼望那一刻永不逝去。那时的他,大抵未曾想到过在异乡登临的万般苦楚。及至后来,心与愿违似乎成了人生的常态,等他再次登临,已在长江的另一边。

荒废流年,亦被流年辜负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年华易逝、好景不常的紧迫感,在李煜词中从不少见。早期作品《子夜歌》中就有“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之句,道出流光容易把人抛的残酷现实,告诫人们要抓住有限时间及时行乐。遗憾的是,这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并没有激发出李煜对治国的兴趣。他依然悠闲游荡,把美景收入眼帘,把美人留在身边,把良时攥在手里,唯独把偌大的国家,甩在身后。

等到他沦为阶下囚,再次抒发人生无常、世事多变的感慨,正值春花凋谢。春归花落是自然规律,李煜看到的落花不是一朵两朵,而是成片凋谢。那一片艳丽的红色,仿佛在瞬间枯萎——这分明是李煜身世的写照。

李煜在二十五岁时登上帝位,他并没想到手中皇权的有限期只有十四年,并没想到南唐王朝如此短命。当赵匡胤沙场练兵准备征讨时,李煜还在嘲笑宋军搭浮桥过江的想法如同儿戏,谁料短短两年后,赵字旗帜就插上了金陵高耸的城墙。然后他献城投降,连眼泪都来不及擦干,连仓惶都没有藏匿好,就匆匆辞庙,到了赵匡胤治下的汴京。

“太匆匆”三字,岂止单纯针对落红,还映照出李煜陡变的命运。这三个字构成的紧迫感,几乎拖拽着全词情感的节奏,让人有踉踉跄跄、左冲右突却不得章法的失衡与慌乱感。“朝来寒雨晚来风”,既是林花凋谢之因,对李煜本人而言,又可喻指强大的北宋如狂风暴雨,摧残了李煜的一枕好梦。

花本无意,人却有情。被摧残而落的花瓣上,隐约有雨滴滚动,晶莹闪烁,折射出雨后天晴的一抹光晕,还有落花虽残犹红的俏丽颜色,就像落红的一颗胭脂泪。花朵不愿离开枝头化作花泥,于是把不甘和留恋,寄托在醉人春风里,但落败已成事实,谁见过凋落的花重返枝头呢?李煜此时,已不再是那个年轻的仿佛还有能力改变一切的青年,继位之初最好的时光,已经被他荒废。

公元961年七月,李煜登基,他本名从嘉,继承皇位的瞬间,身着黄袍的他在文武百官的山呼海蹈中走向权力巅峰,就有了一个被寄予无限期望的新名字——李煜。

南唐自开国起,就有新君登基时改名的传统。南唐烈祖即李煜的祖父原名知诰,坐拥天下时改名“昪”,有明亮之意;元宗即李煜的父亲原名景通,承袭皇位时更名为“璟”,意为玉之光彩。皇位传到李从嘉,承袭祖法,也要改名。

文臣遍查典籍,最终大臣汤悦从扬雄的《太玄·元告》中择“日以煜乎昼,月以煜乎夜”两句,又从中请出“煜”字,有光明照耀之圣兆,以求新君新政新气象。

李煜初登帝位时,有过短暂的励精图治的想法。但长期和诗词歌舞打交道的他,很快对无休止的政事感到厌烦。再有官员进谏,他给对方以重赏,却把建议束之高阁,并不实行。在逐渐强大的宋朝的虎视眈眈下,南唐岌岌可危。但是,李煜除了向宋朝皇帝谦卑表示“自出胶痒,心疏利禄,被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思追巢许之余尘,远慕夷齐之高义”,一味示弱,无其他实际作为。

本应趁着登基之初在臣民面前立威立信的他,错过了最好的机遇。之后,北宋逐一进攻江南诸国时,南唐又错过了与他国结盟的良机,甚至落井下石,奉赵匡胤之命,写信劝说南汉皇帝投降。等北宋军队兵临城下,李煜又火急火燎地给吴越国王写信,请他不要和北宋一起进攻南唐,信中言:“今日无我,明日岂有君?一旦今天子易地封赏,王亦大梁一布衣尔!”此时他终于明白了唇亡齿寒的道理,但南唐在“朝来寒雨晚来风”的政治氛围中,再无逆转的时机,就像在风雨中飘摇陨落的残花,再难重上枝头。

见落花而感慨自己的身世,最典型的非林黛玉莫属。这位多愁善感的林妹妹,见花谢生感叹,一曲《葬花词》,满是凄凉意,其中“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几句,虽不及“太匆匆”三字短促紧迫,但身世飘零的意味,显较《相见欢》要为浓烈。

但这正是李煜的高明处。眼见残红遍地,他的感慨已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身世。在“几时重”这声绝望呼号后,李煜抛开落花,也从身世际遇中跳脱出来,情感升华为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骤添几分豪情与悲壮。

犹豫和怯懦是李煜在亡国前表现出的典型性格。在亡国后,他虽多了些寄不快于诗词的勇气,偶尔还会触怒宋朝皇帝,多数时候还是表达得相当隐晦。他把个人情怀寄托在惜春悲花中,道出风雨无情,人生无奈。这种“无奈”的剖白,却不同于此前的怯懦,又一丝看透世事的通达。春来春去没人能够阻止,除了怀着一份惋惜接受,还能有什么别的办法?北宋太平宰相晏殊有两句颇为著名的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对光阴难留,好景不常的无奈,实是人类共通的情感。

李煜已丧国离家,除了通达地认命,他没有安身立命的更好方法。他已错过太多本可与北宋抗衡的机遇,这些机遇也再不会重现,后悔也无济于事,只能长叹:“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凄婉又引人思考,难怪王国维先生评价道:“词至李后主而境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几百年后,女词人李清照读到了李煜的《相见欢》。

清初韵学家沈谦在《填词杂说》中说道:“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虽是针对婉约词婉约清丽的本色而言,但也难得的把这两位词中翘楚联系到了一起,使人更容易联想到他们那略略相似的人生。

他们都曾有过“沉醉不知归路”的少年情怀:一个贵为皇子却不参与国事,心安理得地在金陵城中做个富贵闲人,寄情于诗词、山水之中;一个为名门闺秀却不识女红,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张扬着不输男子的才气。

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约束下,他们却有幸得到了完满的爱情:李煜遇到了娥皇,李清照邂逅了赵明诚,纷纷谱写了琴瑟和谐的佳话。而后,命运陡然逆转,爱侣早逝,他们还没来得及从亡妻、丧夫的悲痛中缓过神来,便又遇国破的时代悲剧,帝王沦为阶下囚,受尽屈辱,孀妇离乡背井,流离失所。

每忆起意气风光的少年时,越感念后来的遭遇之惨痛,绝世才华化作泣血哀鸣。李煜和易安,都经历了生活的幸与不幸,本就心思细腻、多愁善感,丰富的人生体验又令他们把更多千回百转的心思注入词章。妄加揣测,总感觉他们若能相见,必能引为知音。明戏曲家卓人月也曾感慨:“后主、易安直是词中之妖,恨二李不相遇。”假若二李穿越时空而相遇,灼灼才华与郁郁悲痛相互碰撞,不知会在诗词的海洋激荡起何等壮观的浪潮!

原来,李清照果真“遇到”过李煜。易安居士曾认真研读李煜的词作,某一日,她读到了这首《相见欢》。同样爱极百花的易安并没有把目光停留在对“林花谢了春红”的感伤里,而是掩卷长叹:“亡国之音哀以思。”

她读懂了那个落魄的帝王、潦倒的文人。

梦乡是落魄者最好的去处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后人多把《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视为李煜的绝命词,但也有人对此持有异议。北宋蔡绦在《西清诗话》曰:“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含思凄惋,未几下世。”他认为《浪淘沙》才是李煜绝笔。现代词学家唐圭璋先生亦表示了赞同,称《浪淘沙》“殆后主绝笔,语意惨然。五更梦回,寒雨潺潺,其境之黯淡凄凉可知”。

李煜词作的前后分期,多可从内容与风格辨出。时光的流逝不仅能使青丝变白发,还会消磨斗志,让过往的一切化尘归土,甚至抚平心灵的创伤。然而,在幽禁岁月里,看晴空红日当头,见皎月爬上树梢,寒来暑往,雁去雁回,从江南烟雨中走出的李煜,却始终无法植根于北方的土壤,对家乡的思念越来越深,痛苦与他如影随形。

在北国受人监控的岁月里,最初尚能隐忍克制,越往后,他的忍耐渐濒临极限,仿佛突然就生了反骨。原来被表达得隐晦的故国之思,渐渐趋向明朗,连赵光义施加的威慑和压力,也再不能阻挡情感的喷发。他在词中表现出来的痛苦鲜明而强烈,直至哀沉入骨。

对于“痛苦”的感受,鲁迅先生曾有过令人折服的阐释。他说:“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梦中的李煜,可回江南,可坐龙椅,可与兄弟对弈,可拥娥皇入怀,即便他只是在一个缥缈处闲极无聊地游荡,终归逃离了如牢笼一样的汴京。但醒来后,他还是在那座小院里,抬起头,也只能看见汴京的一方天空。

西方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梦解释为“愿望的满足”,还有哲学家尼采说“梦是对白天失去的快乐与美感的补偿”,皆是表达了相似的意思:当愿望无法达成时,便在梦中求得片刻的圆满。古典文学中与梦有关的话题千百年来不绝,无论庄周梦蝶还是黄粱一梦,抑或李白梦游天姥山、陆游“铁马冰河入梦来”,都是因主人公所遇之事不随人意,所以他们才在梦境里勾画理想世界。

李煜传世词作不过三十余首,与“梦”相关的有18首,占据半数以上。他前期作品记梦,多写男欢女爱、离愁别绪,如“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宴罢又成空,梦迷春雨中”、“梦回芳草依依,天远雁声稀”;后期作品里的梦境,则多与故国相关,典型的如“闲梦远,南国正芳春”、“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再者,就是因为对故国生活的回望,从而诱发的对人生如梦的感慨,《子夜歌》当属这一类: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同类推荐
  • 拂晓绿遍山冈

    拂晓绿遍山冈

    《拂晓绿遍山冈》包含小说、散文、翻译、诗歌、评论等多种文体,以表现大自然生态为主,反应今天文学人的生态情怀。该书由靠前14位作家的作品组成。当代中国生态文学读本系列。
  • 新罗马帝国梦

    新罗马帝国梦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这是一场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这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在这场血雨腥风的战争中,既有沙尘漫卷,万炮齐鸣的陆战,又有波涛汹涌、巨舰沉浮的海战,还有万里搏击、狂轰乱炸的空战。战争双方无时无刻不处于兵锋相对、殊死较超之中。可谓谋用其尽,兵用其极,演绎出一场又一场波谲云诡的战争风云。
  • 刈麦集

    刈麦集

    四年前,我应某旅行社征稿写了第一篇游记,这第一次小小的尝试,使我感到用写作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和抒发情怀不仅很奏效,而且也很有意义,然后又写了关于离开北京十年的游子生活的回忆文章,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在写作中我发现,自己不但表达能力还可以,而且记忆力也比较强,尤其是看到作家麦家的一句话:“作家就是和记忆打交道。”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既然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加之多年来在人生道路上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我决心从六十岁关键的收获季节开始收割自己人生这块土地上的庄稼,这也是书名《刈麦集》的来历。
  • 作为故乡的南太行

    作为故乡的南太行

    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乡土散文集。作家从北方一座偏僻村庄的起源、清末和抗战年代的诸多蹊跷人事、各种手艺和手艺人,写到个人童年时期的村庄状况、成长经验。其中还涉及一些亲人的现实遭际和命运,并细致状写了村庄独特的地理风物、人情乡俗。感情真挚深沉,语言富有诗意。杨献平,河北沙河人,一九七三年生,现任职于四川省作协《星星》诗刊。主要作品有长篇文本《梦想的边疆》,长篇小说《匈奴帝国》,散文集《沙漠之书》《沙漠里的细水微光》《生死故乡》《历史的乡愁》,以及诗集《命中》等。作品多次获奖。
  • 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

    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

    我为什么会研究起五四来?这的确是个需要追问的问题。虽然说,我这个人研究历史,或者说琢磨历史,没有科班出身的人那么多界限。经常在晚清和民国之间跳来跳去,东捞一把,西摸一下。如果有条件,古代史我也敢碰。像我这种野路子出来的人,没有家法,也就没有限制,也不想有限制。但是,对于五四,我却一直没有热情,相关的史料也摸过一点,但兴趣就是提不起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着一个成见,认为五四跟太平天国一样,下手的人太多,大鱼早都捞没了。
热门推荐
  • 萌动星空

    萌动星空

    本文包含网游、科技、修真、斗气等元素,但总的来说,是一本冒险向的小说
  • 青春:遇见你

    青春:遇见你

    那时年纪刚好,时间刚好,女生褪去小时候笨笨的模样。转身变成了一个阳光却毒蛇,聪明且大方。男生变成一个外表看起来帅气开朗。但只有他知道,这一切都只是硬装出来。她是筱筱,一个人人都羡慕的学霸,想靠近却觉得总是离得很远的人。她是一班之长,是学生会成员,也是学校的骄傲之一。他是萧毅,一个父母离婚,母亲随后病亡,自己一人生活的独立少年。它活出了自己的人生,他觉得只要靠自己的能力,拿到麻省MIT的offer不成问题。可生活永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也可以说,青春充满挑战。筱筱和萧毅这对冤家时隔十一年又一次的重聚,最后的结局又会是什么。。。青春正好,花儿正艳。在枯燥的生活中遇见你,真好。
  • 乡村之神级蚂蚁庄园

    乡村之神级蚂蚁庄园

    失业后花了一元钱承接了一个神秘庄园,承接时间终生,庄园内部有一颗能够结果的树和一只能够下蛋的鸡,这剧情看着好像有些眼熟啊,失业少年回归乡村,靠着神秘庄园内部树上结的果子和那只鸡产的蛋让平静的乡村变得喧嚣。
  • 无双王权

    无双王权

    无双,代表着此世无双;王权,象征着至高无上。复仇,踏着仇敌的鲜血变强,畅饮弱者的哭号总有一天,世界最高处会只剩下一个人的名字————方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入侵时代

    入侵时代

    在这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星球中,他,从一个小屁孩儿,成长为一方之主,他,要独自一人成为“神”,他,驾驶机甲的技术一流,独自挑战各方神圣。自己一人成为各个时代的统领者.他是一个孤儿,他的父母战死沙场,他遗传了他父亲母亲的逆天能力,天赋高人一等。他在出生时就有了惊人的能力,惊动了全宇宙......欢迎大家加群(452220305)
  • 初不忘妖心,倾于帝

    初不忘妖心,倾于帝

    ”待我统一这片大陆,我便和你归隐山林,平淡的过完一生。”为了他,她欺骗了一个深爱自己的男人成就了他一生的霸业,却不想,在他登上皇位之时却是自己的死期。刑场上他说,“小离儿,这一生我从未怪过你,只怪自己遇见你太晚,才会变成现在这样..”“来生,我不会喝孟婆汤,你也不准,你要记住我,记住我的一切,下辈子,不许看别的男人..不,是别的人”他依旧霸道的说着,但却人是物非了、“来生,你来或不来,我亦在那儿等卿”.........
  • 百年北大给青少年的人生哲理

    百年北大给青少年的人生哲理

    走成功之路,读成功之书。胸怀梦想,执著地走向远方;笑对挫折,锻造强者的品质;挖掘潜力,创造丰富的人生;荡涤心扉,用沉静过滤浮躁;热爱真知,用智慧照耀人生;空杯心态,卸掉负担和羁绊;懂得感恩,对世界一往情深;享受生活,呵护纯粹的心灵。
  • 终护你一世长安

    终护你一世长安

    太阳底下,万物生长。精怪也罢,鬼神也罢,人也罢,都逃不过七情六欲,正所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在那渭水之滨,南山脚下,一波又一波精怪去体味人间情爱。这些跨越种族的情爱,酸甜苦辣咸皆有,等着我们品尝。这些爱情不论结果如何,都是他们对爱是真挚最求。
  • “一带一路”倡议视角下反腐败国际合作制度研究

    “一带一路”倡议视角下反腐败国际合作制度研究

    本书是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免于鉴定项目结项成果,其主要内容是针对腐败分子外逃情形,探讨如何完善追逃、追赃、追诉的全方位国际合作反腐败制度。书中通过细致研究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国反腐败措施,对我国跨境反腐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