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661400000005

第5章 4 人活着,要懂得何为“道德”,努力过有道德的生活

人活着,要懂得何为“道德”,努力过有道德的生活。何谓“道德”呢?就“道”与“德”而言,这是我们中国历史上非常古老的两个词汇。在中国文化里,原始意义的“道”和“德”是分开来讲的。“道”即“路”,“德”为“得”。“德”字在甲骨文里的字形是一只眼睛在看路。“路”就是“道”,也叫“道路”,意思是说,“德”就是从“路”那里得到的东西,用现在通俗的话讲,只有循正道,才能积德。古人还认为:“道”乃万物之所由,可见“道”是能够让“德”有所得的东西。换言之,道德就是得道,没有“道”也就无所谓“德”。

对“道德”的具体阐述,早在两千多年前,道家祖师老子就著有《道德经》,其中就有很多有关“道德”的明确说法。以老子所说,“道”与“德”是应当成为最根本的信仰,并将“道”和“德”作为最根本的信仰和行动的总准则,必须要做到既要修道,又要积德。对于“修道”,老子认为“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于是,主张修道者要“积善修德,乐人之吉,慰人之苦,周人之急,救人之穷,手不伤生,口不劝祸,不自贵,不自誉,不嫉妒,不妄谄。如此乃为有德”。由此,使“道”与“德”涵盖的范围很广,人们所谈及的问题常常都归于“道德”的范畴之内,并把“广修道德,积善积德”作为社会伦理规范来要求。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道德”有了更进一步、更具体的阐释。儒学认为:“道德是人性的体现,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德性。所谓“德性”,即人的道德属性,也是人与禽兽的不同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讲,“德”之“得”绝非自我利益之得,而是人之所以为人之“得”。人生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就体现在人之德性的彰显和对理想道德境界与完善人格的不懈追求之中。

儒学的道德思想内容丰富,德目甚多。孔子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以“仁、智、勇”并举,以“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礼、义、廉、耻”为具体的道德规范和做人的根本。孟子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孝悌忠信”“五伦十教”(即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和“仁、义、礼、智”的道德序列。

汉代董仲舒进一步把儒家的道德原则从古代众多的德目中概括为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即仁、义、礼、智、信,也称“五常”。

“仁”是儒家学派提倡的做人之德的最高原则,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孔子认为:“仁”的基本含义是“爱人”,“爱人”就要与人为善。当然,孔子所倡导的“仁爱”是有理智、有原则的,就是说,爱人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失去原则,更不能结党营私。

“义”是中国人自古以来所崇尚的一种道德精神。所谓“义”,是指人的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准则,《礼记·中庸》说:“义者,宜也。”就是适宜、合理、正当的意思。韩愈说:“行而宜之之谓义。”也就是说,人的行为要与一定的准则相适合。换句话说,对于天下的事情,凡合乎道义的,就要努力去做,凡违背道义的,就坚决不做。孟子也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孔孟提倡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去探索,去奋斗,去奉献。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就义之前,在衣带上写下铮铮誓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充分表达了他为真理和正义献身的坚定信念。

“礼”是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孔子不仅揭示了礼的实质,而且赋予了“礼”以道德的含义,他说:“人而不仁,如礼何?”就是强调了“仁”是“礼”的根本,人如果失去了“仁”就不可能心悦诚服地实施“礼”。也就是说,“仁”的思想和行为要有一个社会认可的标准,这就是“礼”。只有大家都能克制自己的私欲,依礼而行,天下才能归仁,社会才能和谐。孔子还通过对“恭、慎、勇、直”这四个个性的分析,说明“学礼”对于培养人们健全的人格的重要性。他在《论语·泰伯》中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意思是说,如果表面上谦恭端庄,而内心缺乏“礼”的精神,就会使人感到虚伪,徒劳而无益;如果一味地小心谨慎,而不理解“礼”的本质,就会成为胆小怕事的懦夫;如果单凭勇敢,有胆量,而不以“礼”来节制,就会盲目蛮干;如果只是心直口快,而不能以“礼”来待人,就会偏激尖刻,伤害别人。只有经过礼乐文化的教育,规范、中和这四种个性,才会成为美德。

几千年来,“礼”作为一种传统道德规范,在提高个人道德素质、保持人际关系和谐、维系社会秩序安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礼仪之邦形象的塑造,与“礼”的观念深入人心有着密切关系。

“智”是指道德理性,是对人与事的是非、善恶有非常清楚的认识和把握。在中国古代,“智”与“知”通用,含智慧、知识、聪明等意。古人把见多识广,具有观察、判别、判断事物的能力,有远见卓识的人称为智者。孔子说:“智者不惑。”意思是说智者不糊涂,头脑清醒。同时认为人的智力有高下,据此,把人划分为四类,一是“生而知之”之人,二是“学而知之”之人,三是遇到困难才去学习的人,四是有了困难也不去学习的人。作为智者,首先,要以仁为本。其次,要知人、知己。其三,要以学为途。其四,智与乐相通,就是获得学问,智慧的过程与结果都能够产生快乐和满足感。

需要清楚的是,“智”与“知”虽密切相关,却并不相同。往往令人误以为读的书多、知识多就是有智慧,甚至以为智慧不过是聪明的另一种说法。其实不然,知是知,智是智,“知”至多不过是技能,依靠它,人可以做许多事情,“智”却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关系到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知识多不一定能解决人生的困惑,智者却可以做到这一点。

“信”是指真实无妄,信守不欺,就是诚实有信用的品质,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孔子告诫人们:“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一个人不讲信誉,真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他还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也就是说,只要言语忠实守信,行为厚道恭敬,即使走遍天下也行得通。如果欺诈无信,刻薄轻浮,即使在本乡本土,也行不通。

诚信是儒学道德的基本规范,在“论语”中,“信”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人有信用,二是受人信任。受儒学思想的影响,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把诚实守信看作是做人做事的首要原则,强调做人要以“诚信”为本。

除“仁、义、礼、智、信”是儒学道德的精髓外,还有“孝、忠、勇、廉、耻、直、谦、让、节、俭”等道德规范。

孝,即有始有终地赡养、服侍父母,自己还要生育繁衍下一代。

忠,即做事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勇,即行善有胆气魄力,不惧怕恶势力与困难,有一往无前的精神。

廉,即有操守,不苟取,有分辨,不枉取。

耻,即人有羞耻之心,对不道德的行为不屑于去做,从感情上加以排斥。

直,即正直无私,实事求是,不加曲饰。

谦,即谦虚、谦逊、谦和、谦让。

让,即在功名、权利上先人后己,而在职责、义务上先己后人。

节,即一是节操,二是贞节。节操又称为气节,是守义不移的一种道德恒持心,也是保持高尚人格的精神力量。

俭,即爱惜财物,量入为出。

在儒学所倡导的这些道德条目的基础上,唐代韩愈则把儒学道德归纳为“仁义”二字,认为儒学提倡的“德”是仁爱精神在行为上的表现。一个人的行为,如果符合儒学的仁爱精神,就是个有道德的人。

到了宋代,有了“八德”之说,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其中加上管仲提出的“四维”,即“礼、义、廉、耻”,去掉了“仁”,增加了“孝”“悌”,将家族道德置于首位。

到了近代,孙中山、蔡元培等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新八德。

到了21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八荣八耻”,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八项规定”,这都是为适应精神文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的道德要求。

客观地讲,历史上提出的各项道德要求,大都带有时代的印记,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有所变化,不可能一成不变。例如,封建社会时提出的“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从四德”(“三从”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等道德要求,就具有明显地维护封建统治的特征,而难以承继。只有真正出于人性美的道德要求,如孝敬父母、扶危济困、救死扶伤、尊老爱幼、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正直无私、实事求是等美德,才能历久不衰,代代相传。

应该讲,道德问题历来是构建社会应有之义,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体现。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道德问题始终有着与时势相联系的要求并在不断地进步、发展。从人类社会历史来看,即使是在历史最黑暗的时期,人类道德进步的总趋势都不会逆转,社会道德的主流始终是光明的、进步的,向好的趋势发展也将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劲。更何况在我们今天,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制度早已确立,已为全社会打下了共同道德价值的坚实基础,加之“以人为本”和“为人民服务”已成为中国社会道德的基本价值取向,使我国道德领域受到普遍关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看到,在坐公共汽车时,有许多人,其中不乏年轻人、学生争先恐后地主动地为老年人、病残人让座;当有人患重病,遇到自身不好解决的困难时,会有很多人给予关心和帮助,尤其是资助弱势群体、扶助贫困学子就学已成普遍的社会公德。我们也常听到,无偿献血、人体器官和干细胞捐赠、舍己救人等许多感人事迹,特别是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青海玉树也相继发生特大地震灾害,甘肃舟曲又发生重大泥石流灾害后,面对这样严重的自然灾害带来的重大损失,全国上下在党中央领导下,无论天南地北、男女老幼纷纷慷慨解囊支援灾区,仅两至三年时间,就使灾区由人间地狱变成了人间天堂。这些大事小情都说明讲道德的人是大多数。近些年来,国家对道德和道德建设很重视,反复强调以德为先。2012年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学雷锋活动并连续举办评选道德模范等活动,使道德建设有了新的推进。2012年5月14日,全国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把道德教育融入学雷锋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使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深入人心,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会议还特别强调,要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以明礼诚信,信誉兴业为重点,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共铸诚信”活动。让守信者得方便,得实惠,让失信者受到谴责,受到惩罚。会议还同时强调要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三位一体道德教育网络,这就是我们道德和道德建设的希望所在。特别令人振奋的是,2013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强调,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他要求,全国各族人民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道德建,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观,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他还要求,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唯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号召,对深化我国的道德和道德建设无疑会起到很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道德和道德建设仍然是任重而道远,就现时而言,仍存在一些道德缺乏,甚至道德沦丧的问题,如坑蒙拐骗、假公济私、偷工减料、哄抬物价、欺世盗名、沽名钓誉、不守公德、见危不救、制造和发布虚假信息、不孝敬父母、以怨报德、忘恩负义、不孝父母,以及制假贩假、制毒贩毒、制黄贩黄、拐卖妇女儿童、贪污腐化、赌博成性等恶行,不仅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也严重干扰了人们正常的道德生活。

除此,在社会面上,还常出现一些介于“道德”与非道德之间的情况,可否称之为“次道德”现象?如有的人钱包被偷,但过不了几日,钱包却物归原主,不是公安机关破了案,而是小偷本人偷偷给送回来的,里面还夹个纸条,首先向失者表示道歉,随后说明他经济拮据,无奈之下取走了你钱包中的钱,但钱包中其他物件,如身份证、银行卡以及名片等物对我无用,现原物奉还。失者接到钱包后,大都认为这个小偷还是有点良知的人。还如,一年轻女子夜遇两歹徒劫道,惊恐之下跳入护城河,就在生命处于危急之时,两劫匪跳入河中,合力将这位女子救起,并安慰女子说:“我们只劫财,不劫色,更不害命。”这两个劫匪与那些既劫财,又劫色,还害命的穷凶极恶之徒相比,似乎还有些“侠义之心”。再如,一司机开车连续撞伤几人后逃逸,在逃跑之时却在路上拨打120电话,使受伤者得到了及时救治。

这些事例也反映了一种不要把“恶”做绝了的心态。还有些人造假售假、坑蒙拐骗,危害社会,天理难容。但其中也会有些制假贩假者,却也不是丧尽天良。比如,制售假饮料者用干净水掺加糖精和色素,而不用脏水和有毒的添加剂;有些制作假酒者,不使用工业酒精和敌敌畏,而只用食用酒精和清水勾兑。虽仍属制售假酒犯罪行为,但作为人的道德,还未曾沦落到制售假酒造成人双目失明或失掉性命的严重后果。诚然,这些所谓的“次道德”现象,虽没有彻底泯灭道德,但就其主体行为而言,仍是不道德,甚至是罪恶的行为,只是在主体行为之后还留着一些良知。

这些“次道德”现象之所以能够发生,这与社会状态的复杂和多层次有很大关系。眼下,我们还不可能要求人人都能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完人和道德楷模,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消灭干净,于是就会出现许多五花八门、既非道德又有道德表现的行为。

无论对“道德”的理解和把握上有何歧义,但做人一定要守住道德的底线,这是不容置疑的。也只有人们能守住道德的底线,社会才是一个讲道德的文明社会,人们也才能过上有道德的生活。对如何守住道德底线,人们也说法不一。有人认为,人是生活在社会之中,每个人都应遵守基本的社会公德,行为举止要文明,不至于遭到旁人的反感和耻笑。如在剧场或电影院,人们正在聚精会神、饶有兴趣地观看节目或电影,突然耳边响起一曲《月亮之上》刺耳的手机铃声,接着就是大声打电话的声音,随即,便会听到后排有人在光着脚使劲地踢椅背,还有人在大声埋怨、咒骂,招致自己领来的孩子突然哇哇大哭,而这位家长对孩子只是捂嘴、呵斥,可就是不带着孩子离开。此时,抽烟者、吐痰者、乱扔垃圾者,亦不在少数。就从这一处就可窥视出在现实生活中,仍有不少人根本不顾及、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甚至以蔑视、践踏别人的感受为乐事。损人利己要损人,损之不利己也要损人。所以,遵守社会公德是每一位有道德公民的底线。也有人认为,一个人是否“真诚”就是能否守住道德底线的关键。因为人的道德,既体现于“心”,也体现于“行”。只有“行在于心,心正则行正”,才能有道德的表现。而心正行正就是真诚。还有人认为,人们能否守住道德底线,过有道德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道德约束,有没有对道德的信仰,这既是践行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道德社会的集中表现。所以,对道德的信仰,就是能否守住道德的底线。

对“道德底线”无论作何理解,但归总的一句话是,如果人们的心中都有对道德生活的追求,在行为上都能受到道德规范的约束,那么人们就能过上有道德的和谐生活。

同类推荐
  • 做寻常人,养平常心

    做寻常人,养平常心

    快,快,快!是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节奏。当我们被忙忙碌碌的生活压得喘不过来气时,是否内心会问过自己:忙碌是为了什么?怎么做才能得到幸福、感受快乐?在本书中你就会找到答案——做寻常人,养平常心。平平淡淡就是生活的真意,顺其自然,率性地神圣,就能感悟到生活给予我们的美好。
  • 大雁精神

    大雁精神

    团队精神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大雁精神的实质——团队、沟通、领导力、目标、纪律、分工……学习大自然中最完美的“大雁团队”,建造完美的企业、组织和机构,个人要在团队中走向卓越,必须学习大雁精神。
  • 读《金刚经》学生活

    读《金刚经》学生活

    我们一切的痛苦,一切的烦恼,一切的争斗都源自于不接受,对不对?天气热了,我们偏偏不接受,所以就痛苦;人要离开了,我们不接受,所以痛苦;衰老是不请自来之有,我们偏偏拒绝,不接受;做生意赔钱,不接受……总是不接受。
  • 做人四得

    做人四得

    许多人都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摇头叹息:做事难,做人更难!因为生活的种种际遇常常让人心灰意冷。做人想八面玲珑,处处讨好,最后却疲惫不堪,失去自我;做事想轰轰烈烈,最后却失去方向,迷惘不已。我们不是不努力,也不是不够聪明,可为什么付出了那么多,收获却总是可怜的一点点?
  • 一生的资本

    一生的资本

    马登的一生都是积极向上的,他不但获得了财富和成功,而且将其传播出去,点亮了数以亿计年轻人的生命。当代成功学家诺曼·文森特·皮尔说:“我读过马登的所有著作,是他促使我发展了‘积极思考’的人生哲学。在我看来,马登与爱默生、梭罗、卡耐基一样,都是伟大的作家,都是积极思想的倡导者。”马登除了生前出版的多达45部的作品之外,去世的时候还留下了超过200万字的手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一生的资本》、《高贵的个性》以及《思考与成功》,我们可以从中看到马登的全貌,也能够提纲挈领地把握其思想的精华。
热门推荐
  • 帝君狠狠追

    帝君狠狠追

    主要人物:苏知忆,帝逸尘简介:苏知忆本是24世纪的杀手之王,提起她更是闻风破胆,竟没有想到被最信任的人杀死。穿越到了同名同姓的废柴大小姐身上,看她如何斗渣男,虐绿茶,炼极品丹药,收神兽……不过这半路跑出来的是什么鬼
  • 我的掌门有点强

    我的掌门有点强

    一位曾经默默修炼的弟子心酸回忆:“哎,想当初,要不是迫于掌门的淫威,我也不可能做他的弟子啊!曾经梦想中的掌门就是那种不怒自威,霸气侧漏,一个冰冷的眼神秒全场的上位气质。谁曾想,谁曾想的到他竟然是那种人,早知道的话,我宁死也不会加入~~~”那名弟子一脸苦涩的说着,随后看向被自己一拳轰碎的山脉,低声喃呢:“恩,真香!”
  • 邪魅王爷太猖獗

    邪魅王爷太猖獗

    前世被丈夫所害,一尸两命,一朝穿越成妃,被传三年无孕。重生后的她,冰心冷漠,斗侧妃,斗姬妾,斗皇后,凭借预知异能,帮他查母妃之死,助他战场无敌,助夺位争权。最后不过落得失去孩子被赶出门去,她恨,她发誓定要让这个薄情男人付出惨痛的代价。毁容,成长,狠心,三年回归,她已是商业的霸主。再见之时,他依然是那个邪魅的男人,而她却不再是那个软弱的王妃。真真假假,一切的无情心狠,都不过是为了一个情字,当年的那个无情赶她走的男人,竟然是因为爱她而赶她走,是讽刺?还是天意弄人?助他登基为帝,万世独宠,她成为了宫中惟一的女主,他唯一的女人。
  • 骄女创世纪

    骄女创世纪

    她,是黑翼主母之女;她,是背负着全族期望的继承人;她,拥有无可限量的未来;但是,她会带给世界的,不仅仅如此。世界将因她而天翻地覆,文明将因她而再造,未来的纪元将以她来命名……
  • 一介掌门

    一介掌门

    原名:在这修仙遍地的世界强者如林要如何才能带领门派小心翼翼苟延残喘……太长,不给过……一不小心混成了掌门,贫穷、弱小且无助……一个小掌门苦苦挣扎的历史……一个没有外挂的修仙故事……一个修仙文明的发展……一个真正的体系……且听我徐徐道来
  • 泷诵,一婚再昏

    泷诵,一婚再昏

    母亲的强烈呼唤,唤回了学霸女儿,十八岁的她却是要为了家族利益与人订婚,从第一次见面到同住一个屋檐下,为时一个月的试婚她却经历了数次,她到底会成为人尽可夫的女人,还是众人口中的香饽饽?而试过婚了的前任们,真的会让她好好的举办婚礼么?
  • 苏生与毁灭

    苏生与毁灭

    平凡少年张杰与姐姐张静相依为命,他的好朋友陈斌在学校里常常被人欺负,最后总是靠张杰出手帮忙。青梅竹马沈玲和他们感情很好,但张杰却喜欢和她吵嘴。一天,奇特的外星病毒入侵地球,全世界有成千上万的人因为接收到死亡资讯而集体自杀,不过有部分“幸存者”却因而进化成有异能的人,而主角张杰便是其中之一···(特此声明,本书不YY,不11!!)
  • 豪门前妻:好聚不好散

    豪门前妻:好聚不好散

    新婚夜,得知她有个一岁的女儿,他摔门离去不听解释三年没碰她一根手指头。三年后,得知他的旧爱归来,这一纸不实婚约顿时消散如烟。某人看着他与她的曲终人散,心如刀割。--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魔鬼连

    魔鬼连

    小黑是从国外魔鬼训练营归来并受过勋章的模范军人,初来特种大队就被安排在二连担任代理连长。但他的第一次亮相就让全连乃至全特种大队的兵们大跌眼镜,因为他在射击比赛中意外打出了0环的成绩。这一切都是因为小黑眼前浮现的那个刀疤脸……
  • 真的好喜欢你呀

    真的好喜欢你呀

    当表面看着呆萌的女主,遇见白纸般的少年。一见倾心后的女主会和那少年发生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