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077500000013

第13章 童年的时间性(2)

不论这种观点是否在发展心理学学科内仍只是少数人的观点(RichardsandLight,1986),但这些研究显然对于社会学坚持童年类别的可变性有着巨大贡献。特别是,它将童年和长期以来的生物决定论拉开了距离,从而不仅削减了它的普遍性,也削减了它的无时间性(JamesandProut,1990a)。尽管“身体与童年”一章将会考察儿童身体被重建(restore)的可能途径,但这些来自儿童发展的最近的研究洞见已经使我们对童年概念的时间性达成了共识,那就是任何儿童按儿童的方式和形式的生活都是在“童年的时间”这一情境之中进行的。先前的章节探讨了这种文化地区性的空间细节。这里,我们进一步探讨其时间维度。

童年和世代

首先要考察“童年时间”的世代性和它对时间进行分类的能力。例如,斯德特曼(Steedman)对于米尼翁(Mignon)这一难以捉摸的儿童形象的解释,让我们开始考虑“儿童”和“童年”的概念如何在特定的历史时刻得到更广泛的社会关注。米尼翁(它从来不是一个“真正的”儿童)首次出现在歌德(Goethe)的《威廉·迈斯特》(Wilhelm Meister,1795—1796)中,作为童年的一个主题出现。神秘的米尼翁的年龄和性别都不确定,它象征性地聚焦于童年自身。在随后的整个19世纪,许多文化领域都能找到它的不同版本。按照斯德特曼(1995,第174页)的观点,米尼翁的力量在于她代表了成人为了一种“已经遗失和消逝的过去”而在童年中对自己的追寻。

与此相似,对于布罗姆利(Bromley,1988)而言,需要对20世纪初期的广泛传播和流行的关于童年的自传体描述———例如,露丝·甘宝(RoseGamble)的《切尔西童年》(犆犺犲犾狊犲犪犆犺犻犾犱犺狅狅犱,1979),或温弗雷德·弗利(WinifredFoley)的《森林中的孩子》(犃犆犺犻犾犱犻狀狋犺犲犉狅狉犲狊狋,1974),以及许多其他的———进行解释。他发现了这种自传体回忆所选择的代表童年的方式:是一种普遍的、世代的童年,在其中社会阶层的不平等和残酷现实被感伤化了,因此童年历史的不平等和儿童经历的多元性变得模糊。他指出,这些战前的童年是为战后一代所写,呈现出无时间性。它们成为每个人过去生活中“儿童”的主题(motif)。

这种想象出一个永恒的儿童,并据此对童年进行同质化和综合的做法,其强大诱惑力在于它反映了许多前社会学研究已经注意到的主题。正如斯德特曼和布罗姆利所发现的,每个想象的“儿童”都是特定世代视角的产物。

它是一种时间上特别的童年,置身于特别的结构限制之中。跟随舒尔茨(Schwarz,1976)的观点,聚焦童年的时间,让我们可以探讨童年的不同概念如何历史性地赋予过去和当代儿童时间性的身份或更有用的世代身份。

在这里我们再次部分地提到艾森斯塔德(Eisenstadt,1956)世代的概念,要注意它是在结构主义框架中发展出来的。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为它持续的效用而辩护,因为“世代”概念提醒我们,童年有一些很容易被忘记的关系维度:儿童只有相对于成人而言才是儿童,通过它与成人总体上的区别和它与特定的一对成人的血缘关系而被确定为儿童(Jenks,1982a)。这种差别和特殊性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世代性的:说“我的孩子”就是承认儿童和成人身份的差异,承认“童年的时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

在奥尼尔(ONeill)最近对于儿童风险的自由文化的讨论中,清楚地表达了儿童的世代位置及其相关的政治和政策含义。他认为,以个人能动性为中心的社会的自由理论不能充分承认儿童的代际位置。这种理论建构和他所说的“个体能动性的必要的制度框架的弱概念”都淡化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一个儿童的诞生不仅是对于父母而言的世代内的事件,而且对于家庭来说,也是一件代际间的事件。但是这种来自时间的身份的基础既不是无价值的,也不是无政治意义的。例如,他指出,自由主义理论家支持这样一种信仰,即所有的儿童应该拥有相同的机会,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儿童生来不是平等的公民,而是具体化的主体,这些主体的“家庭联系限制了政治行为且使政治行为得以实现”。然而,为了战胜出生的不平等状况,西方社会中复杂的社会和福利实践历史中表现出来的自由制度主义就必须赞同儿童生来平等的文化想象。对于奥尼尔而言,当代儿童所面临的日益增长的风险是来自这样一个基本矛盾:“只有忽视儿童与家庭的联系,我们才可能想象儿童的政治平等,而要以儿童的平等来‘保持’家庭内和家庭间的不平等是荒谬的”。奥尼尔认为,认识到儿童世代经验的细节并对其进行研究———譬如,有关日常生活中儿童与父母各自需求的不同观点———可能是开始解决这种矛盾和结束儿童的政治缄默的一种方式。

英国法律体系最近的变革———《1989年儿童法》(犜犺犲1989犆犺犻犾犱狉犲狀犃犮狋)———似乎体现了这样一种方向,为我们提供了童年的世代性和儿童生活的历史性背景的又一个证明。这部法律表面上是设计来让儿童发出“声音”,在法律上赋予儿童一些过去被剥夺的权利,但它也潜在地预示着当代童年观念的决定性的转向。例如,瑞齐斯(Riches,1991,第3页)认为,这部新的法案被设想为“对于家庭、儿童和许许多多不同的行业而言是革命性的……”。关于儿童保护立法的压力,和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对儿童权利日益增长的要求一起,为这部总体上用于重构儿童权利和他们的成人照顾者如父母、教师、社工和医生之间的平衡的法律铺平了道路。

尽管这部法案的重点还是像儿童保护这样的传统领域,但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的健康和福利工作者们在儿童死亡和虐待的案子中犯下许多众所周知的错误后,这部法案试图重新权衡国家和家庭之间的平衡。例如,用父母责任的概念替代了常和儿童权利相对的父母权利的概念,为父母、教育者和健康及福利工作者对待儿童的方式的变革打下了基础。综上所述,这部法案捍卫儿童的“最大利益”。我们认为,这代表了当代童年概念的一个重大转向,尽管,如卡尔顿(Carlton,1991)所指出的,这一童年的晚期现代版本仍然没能充分地认识到儿童日常生活经验由于性别、种族和健康状况不同而呈现的多样性,它仍然没有考虑到童年的多元性(见“一个童年还是多个童年?”一章)。但自1989年起,对于新一代英国儿童来说,人们已经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他们作为儿童的代际位置。

一些人认为,尽管这种概念已经被写进法律,但童年概念的改变并没有显著地影响儿童的经验,因为这部法案可能证明是无法实现的。另一些人则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认为这部法案使儿童有可能成为政治行动者(politicalactor)(Alderson,1993,第46—51页)。例如,麦尔斯(Miles)和哈维(Harvey)(1991,第38页)引用来自健康领域的例子,指出这部法案让“一个能根据充分的理解作出有根据的决定的儿童”可以拒绝医疗检查或评估,以及当一个儿童因为被怀疑受虐待而要被带去看医生,必须要获得他的同意,才能进行医疗检查;可以从父母或监护人那里获得同意,但年长的儿童必须要征求他们自己的同意。这即使对法庭要求对年长的儿童进行检查时也适用;父母不能拒绝,但如果儿童本人拒绝,那么医生无权进行检查,并应该向法庭解释原因。

另一方面,对这部法案的批评却认为,要确定一个儿童什么时候是“足够大”到可以理解问题,或要决定某个儿童是否能充分理解问题并做出有根据的决定都是非常困难的,这就提出了实践中在何种程度上儿童的权利将增加以及他们的政治参与得以可能的问题。但是,尽管存在这些争论,这部法案在20世纪末确实已经从一个潜在的新的视角来想象“儿童”。“儿童”不再是边缘化的,而是处于社会和政治行动者的位置,是一个有观点的人,一个决策者。但是,由于它破坏了传统意识形态中儿童的被动性,因此这一“儿童”观点现在完全进入了平民主义者话语,有将当代儿童塑造成新的“平民恶魔”的危险。在这个意义上,它可能不是增加自主性的(lessthanempowering)。

例如,贝内特(Bennett,1994)在一份全国发行的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自这部法案通过以后,儿童指控教师进行身体和******的数量翻了围绕“Gillick案”关于医生可以在未取得父母同意的情况下向未满16岁的少年开避孕药或提供建议的争议,使年龄作为能力指标的观念受到破坏。对此的具体论述见Kennedy(1988)。

一番。1991年,英国教师联盟(NASUWT)的71名成员被指控虐待;到1993年,这一数字上升为158名。但只有9名教师被传至法庭,贝内特认为这证明了儿童证词的不可靠和危险性。她将儿童对教师的公开反对直接归咎于儿童权利的扩大,而这正是她不赞同的:“如果你给儿童权利,儿童就会利用它们。”贝内特问道,我们现在是否已经确知扩大儿童权利可以增加儿童的自主性?扩大儿童权利是否有可能使儿童丧失自主能力并且由于否认他们的童年而进一步地压制了他们?毫无疑问,对于后一个问题,贝内特试图表达一种神话式的喜悦的天真的童年,这种童年是属于恩纽(Ennew,1986)所描述的早前享有特权的西方儿童的。

我们认为,在这种争论中呈现出了童年的世代维度,它为任何特定的儿童赋予了它自身独特形式的“童年的时间”(thetimeofchildhood)。在世界发展和西方童年观念全球化的背景下(Boyden,1990及见“一个童年还是多个童年?”一章),这种童年的世代维度获得了新的更明显的力量。莱文(Rival,1993)对厄瓜多尔的亚马逊土著人的华拉尼部落(HuaoraniofAmazonianEcuador)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他发现,自从学校教育被引入这一部落,传统的长形房屋中产生了全新的社会分工———新的身份群体,即儿童(从事精神劳动的依赖于别人的消费者)和父母(负责食物生产)。此外,学校教育有效地使儿童丧失了作为有能力的华拉尼人的技能。现在,儿童在学校中度过他们的每一天,学习读写技能,几乎没有时间去学习传统的丛林和其中资源的知识。而这两者对于华拉尼的生活方式都是最重要的。因此,莱文认为,这个部落中可能出现新一代的成人,对于他们来说,传统的华拉尼文化已经边缘化。民族国家中正式教育的两个目标———让民众掌握读写技能,和保护本土文化———结果表现为是不相容的。

儿童的年龄

在一切文化或历史时期中童年的宏大图景下,必须认识到在生命历程和世代概念的帮助下创造出“儿童”概念的时间节奏。我们将要描述,在这一背景下,童年的时间的精细模式为儿童自己对童年的时间体验提供了形式。但是,因为儿童自身必然有对“自我”的期望,因此我们将首先考察这种形式揭示了某个社会中的儿童典型具有什么样的本质和能力。

很明显,作为一个个体生活中流逝的时间的指标,年龄的概念在这里处于中心地位。传统意义上,对于年龄和老化的解释在两种社会中有差别,在一种社会中,“年龄”为不同群体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组织化的年龄序列或阶层的身份体系,在另一种社会中,老化过程是个体性的,表现为人的身份类别或“阶段”的转变,例如儿童、青少年和成人(BaxterandAlmagor,1978;Bernardi,1985)。在前一种社会组织中———一个值得注意的当代的例子是肯亚的马赛村———年龄序列提供了一种明确的结构体系:同年龄的儿童生来就在同一个年龄序列中,而且一直保持在这个序列中,这个序列中的所有成员一起在政治权力、经济责任和社会义务的层次体系中前进。义务和互惠性上的联系为同一个年龄序列中的成员提供了持续的社会联结,而与社会结构和政体之间的不同的联系则使一个年龄序列与其他年龄序列区别开来。这巩固了********(gerontocratic)权力的运作。

同类推荐
  • 冯骥才散文(名家散文珍藏)

    冯骥才散文(名家散文珍藏)

    活跃在课本中的文坛奇人,守护着文化根脉,收录《母亲百岁记》《老母为我“扎红带”》等新作。《冯骥才散文》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精选珍藏本,优中选优,遴选40余篇散文,既有《花脸》《珍珠鸟》《挑山工》《快手刘》《黄山绝壁松》《捅马蜂窝》等经典代表作,也收入了《母亲百岁记》《老母为我“扎红带”》等新作。书中散文有对人生岁月的回忆与感悟,有对大自然生命奇观的描写与礼赞,有对亲朋的怀念与人间温暖的珍惜,有对文化根脉的守护,有对域外旅行的感想。
  • 人生大策略

    人生大策略

    胡适一生著述甚多,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等方面都有专门著述。在胡适大量的著术中,编者取人生问题这一角度,选编了一本这样的书,旨在使读者通过这些文章对胡适的人生观有一大致了解,也可从中引出些微镜鉴。本书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再至暮年为主线索,插入人生各个阶段的重大问题,共分为“树头铜钲”等六节,每节标题为编者所加,这样分类罗列的编排,其区区用心唯在便于阅读。
  • 美得令人心醉的宋词(《古典文学观止》丛书)

    美得令人心醉的宋词(《古典文学观止》丛书)

    本书是特别针对现代初阶宋词爱好者而编辑的宋词选本,是新时代的宋词基本读本。注讲上以言简意赅为标准,对入选作品仅作必要的注讲,讲清楚需要注意的字音、字义、典故、修辞、背景,易读易查,使读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花最少的气力理解一篇作品。尤其注意对一些习焉不察的字标注正确读音,纠正长久以来的误读,对于字典和教科书里注错的读音更是简略说明了古音正读的来龙去脉。
  • 我看世间一切有情:梁实秋的自在人生

    我看世间一切有情:梁实秋的自在人生

    本书遴选66篇梁实秋先生的经典散文,在这本书中,梁先生用诙谐幽默的文笔把平凡的事、平凡的人写出深刻的哲理性,并用这些哲理阐述自己对于世界的思考,以及如何在无常的世界中发现平凡小事的趣味性。在梁先生看来,有趣的生活不假外求,而是源于内心的幽默与从容。梁先生用他的文章告诉我们:世事虽无常,但只要保持心之清净如常,则眼过之处便觉世间一切都有趣味。
  • 世纪留言

    世纪留言

    这本书的内容大体围绕着以世纪末文化和文艺思考为中心展开。“世纪留言”这个题目是出版社想出的,是由于这名字有点“苍老”,而作者则还不愿就此开始“苍老”。论辈分,但若从另一个含义上看,它是“世纪”的留言,而不是本世纪中某“人”的留言。这样,也就释然。这个世纪“留言”给后业者的。
热门推荐
  • 龙之游戏

    龙之游戏

    他没有为奴为婢的手下,只有一群亲如手足的朋友!他没有横霸天下的野心,只有一身天下无敌的实力!在这里,大部分是实力与权利的较量!有铁血,也有柔情!有杀戮,也有人性!
  • 诡宅

    诡宅

    “你可以追我,我饭照吃,礼物照收,不过,要碰我,门儿都没有,姐就是一朵花,我还偏要插在牛粪上,你是牛粪嘛?不是牛粪就给我死开——要接近我,那得看你表现,姐就是那朵盛世里傲然盛开的莲花,只可远观,近看可是要收费的。”——林白琳
  • 倾世王妃:妖孽王爷请俯首

    倾世王妃:妖孽王爷请俯首

    她一出生就奇丑无比,虽是嫡出,却饱受虐待。一朝风云。睁开眼,便不再是那只小白兔。嗜血红眸演尽绝代风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至尊至容,邪魅霸道。伸手,美人一大片。却唯独对她感兴趣。整天粘着她怎么也甩不掉。“大神!你要怎样才肯放过我!”大神嘴角一勾:“等到你爱上我为止。”
  • 时尚女王:时尚大咖自爆圈内潜规则

    时尚女王:时尚大咖自爆圈内潜规则

    真实+残酷:资深时尚界大咖自传体式小说(作者在时尚圈从业20年,顶级大咖);最经典的商场、职场实战小说名利场+女人大戏:一部活生生的现代版《后宫甄嬛传》独家揭密:一本书解密中国时尚圈的浮华与龌龊。这是一个由谎言和假象堆砌而成的行业,“真相”被禁忌和封杀。在本书中,大量的时尚圈内幕、行业秘密、交易和潜规则……都将浮出水面。
  • 橄榄枝里的爱情

    橄榄枝里的爱情

    林墨儿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际遇,原本憧憬着能有一段与哪位高富帅富二代的白马王子来一次甜美的邂逅,不想对方高是有了,富也有了,却貌似已经过了享有帅的年纪。林墨儿按按太阳穴,凑合着过吧。
  • 三界神图

    三界神图

    世间万法,人法地,地法天,天道自然,自然之道却在人心感悟。莽莽苍穹,幽幽地府,泱泱凡界!当守星陨落天地动荡之时,谁能执掌神图封三界,定乾坤!
  • 撒旦总裁的契约妻

    撒旦总裁的契约妻

    夏琳,天底下独一无二的倒霉蛋!倒霉,就倒霉在因小失大!为了区区一万元的入选费,参加了鑫源跨国商贸公司的选美大赛,结果欠下了黑腹总裁墨西六百万人民币!六百万,对于夏琳来说可不是一般的天文数字。怎么还?万能的主啊,请赐给我力量……“签字!”墨西把一份协议书啪地摔在她面前,冷厉地说。夏琳仔细一看:契约情人?
  • 反派恩仇录

    反派恩仇录

    庙堂虽高,高不过天下人心;江湖虽远,逃不过庙堂之君;少年自魔教而出,先学刀,后练剑,搅乱天下局势。乾坤颠覆之时,天下方知吾名!
  • 别说你懂微信营销

    别说你懂微信营销

    《别说你懂微信营销》主要收集当今社会真实的微信营销案例,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求真务实的态度向读者传递最真实的微信营销成功案例。所有案例都是由从事各个行业,如房产、汽车、酒店旅游、餐饮婚庆、医疗、电商、教育等领域的当事人以亲身经历的口吻叙述讲出,配以真实的图片和照片,给所有想了解、学习、从事微信营销的人以切切实实的帮 助与指导。
  • 超神系统

    超神系统

    养养神兽,种种仙草。修炼上古神通,研究未来科技。---新书《疯狂农场主》已发,求支持,下有链接。这是一个爽趣而疯狂的故事。请把推荐票投到新书去,拜谢了!另,大神之光可以领取了,求打包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