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244200000060

第60章 罗斯福新政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4)

罗斯福任命了好几个黑人担任联邦政府的重要职务,还任命了美国第一位女部长———劳工部长弗朗西丝·珀金斯。热心于社会活动、同情劳工的罗斯福夫人更是奔走于各地,树立了第一夫人的新形象,赢得公众的信任和尊重。新政所开创的福利国家道路至今仍不失其积极的现实和借鉴意义。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建一种新的体制结构,更不是像某些人所说的他要在美国“实行社会主义”。实际上,他只是代表美国资产阶级中的自由派,试图通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改革,克服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他是在设法医治美国资本主义的疾病,力图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由于常规疗法不再奏效,他才选取了试验性的疗法。这正如他本人所言,“要进行大胆、持久的试验”。从当时实施的情况和它产生的影响来看,毫无疑问,罗斯福新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冲破孤立主义羁绊

1936年,罗斯福虽然以绝对优势赢得了连任总统竞选的胜利,但是在对外政策上却受到孤立主义的种种束缚和制约。1937年至1939

年间,正当德、意、日法西斯着手掠夺更多领土并使世界更加濒临大战的边缘时,美国人却在怎样才能最好地确保自己“不卷入”的问题上,展开了激烈而无休止的辩论。孤立主义者坚持认为,美国应当避免乔治·华盛顿等开国先辈们所感叹的那种“纠缠不清的同盟”,避免对世界的安定做出集体保证的任何承诺,美国决不应承担任何责任去帮助维护世界和平,他们只愿意与欧洲贸易但不介入其内部事务。

这一时期美国的孤立主义思潮的盛行,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的土壤。它在美国历史上是一股顽强的传统势力,并在很大程度上支配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制订过程。从1796年到1941年的145年期间,孤立主义有地理上的因素,即美国有与欧洲远隔重洋的地理条件,而且当时美国的实力弱小,还不足以使它与欧洲列强抗衡。美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维护国家独立,发展经济,在北美大陆扩张,它当时没有力量也没有必要卷入欧洲纠纷之中。当然,美国也要竭力反对欧洲列强插手西半球。

到了19世纪末期,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它迫切需要开辟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1898年的美西战争使美国进入了海外扩张的新时代。

但是,在对外活动中,美国仍坚持不与欧洲发生过分密切的政治联系,恪守着孤立主义的信条。

美国介入20世纪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其说鼓励了“国际主义”,毋宁说更加刺激了孤立主义。一种企求确保美国不卷入欧洲事务和欧洲战争的心愿,开始在国会和公众舆论中高涨起来。历史学家恩格尔·

布雷希特等尖锐地指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承担重大责任的不仅仅是德国,英、法协约国一方也难辞其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同美国军火商和国际金融界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残酷无情地追逐利润,这就煽动和延长世界各地的冲突。1934年2月由共和党人、北达科他州参议员杰拉尔德·奈伊提出的一项议案,得到参议院的批准。奈伊要求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大公司与英法军火交易的内幕进行调查。以奈伊为主席的调查委员会向国会提交了长达数千页的报告,其结论是,美国参战既不是为了“拯救世界民主事业”,也不是为了“保卫美国利益”,而是利润攫取者的阴谋。威尔逊知情不报,也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在一定意义上说,奈伊委员会的报告揭露了一部分真相,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错误的。但是30年代的国际环境与威尔逊时代已大不相同,罗斯福入主白宫之日正是希特勒攫取权力之时。在此背景下,继续奉行孤立主义的对外政策无异于纵容日益嚣张的法西斯主义逆流。

被孤立主义者把持的国会决心防止美国再度陷入欧洲战事。1935年它否决了罗斯福提出的关于美国加入国际法庭的建议,以后又连续3年通过中立法,禁止向任何交战国销售军火和提供贷款,禁止美国人乘坐交战国船只,美国商船也不准进入战区。孤立主义者们自认为这样做就可以把美国和欧洲分开,然而他们这种不分侵略者和被侵略者的做法只能使侵略者有恃无恐。

1937年夏,新的世界大战的阴影已经投射到地球上空。在远东地区,日本法西斯军队大举侵华,挑起全面的中日战争;在西方,德、意法西斯则在欧洲和非洲疯狂地进行侵略。对此,罗斯福总统忧心忡忡。

但当时美国人民还没有作好精神准备,没有从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没有正确地权衡利弊,如果采取某种重大的行动,那么这在政治上是危险的。罗斯福从1919年威尔逊的失败中汲取了教训。他必须小心谨慎地处理这个问题。他在私下里是一个国际主义者,但政治上的权宜之计又使他不能表明自己的真正信念。他在演讲中和其他公开场合经常重申,他坚信美国应该避免被拖入另一场国外战争。

然而,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直接威胁着美国的安全,孤立主义已成为罗斯福采取正确的对外政策的严重障碍。罗斯福认识到,必须用事实教育人民,逐步克服孤立主义思想。1937年10月5日,罗斯福在孤立主义的大本营芝加哥发表了著名的“防疫”演说。他指出:世界的政治情势近来发展得越来越恶劣,引起了那些希望与其他国家和民族和平友好相处的一切民族和国家的严重关切和焦虑。

大约15年以前,人类对于持久国际和平的希望十分强烈,当时60多个国家庄严保证在促进其国家目标和政策时不使用武力。

在凯洛格———白里安非战公约中所表达的高超抱负以及由此引起的和平希望,最近已为一种对灾难的习惯性恐惧所代替。几年以前开始了恐怖盛行和国际上无法无天的情况。

它开始于对别国内部事务的非法干预或者违反条约规定去侵入外国领土,现在它已达到严重威胁文明社会本身的基础的地步。

标志着文明社会走向正义、法律和秩序的各个里程碑和传统正在被完全抛弃。……

世界上无法无天的瘟疫正在蔓延,看来这是不争的事实。每当一场侵害人身健康的瘟疫初起时,社会上都会赞同并实行隔离病人,以资保障居民的健康,防止疾病蔓延。

在这次广播讲话中,罗斯福还暗示美国不能排除卷入战争的可能。

他说:我们决心置身战争之外,可是我们不能保证美国不受战争的灾难性的影响和免于卷入战争的危险。我们正采取使我们卷入的危险减至最小限度的一些措施,但是在一个信任和安全已经遭到破坏的骚乱的世界里,我们不能得到完全的保障。”演说一发表,国会中孤立派大为恼火,竟以提出弹劾相威胁。罗斯福发现美国人民还不愿接受以集体行动来反对侵略者的思想,他也就不再提“隔离”的主张了。后来他私下里对朋友们:“真难啊,你一心带领人们前进,可是回头一看,没有一个人跟着你,这真可怕!”1937年12月12日,美国海军在长江巡逻的一艘炮舰“帕内”号遭到日本飞机的轰炸而沉没。当日本政府表示道歉并愿对遇难者予以赔偿时,美国孤立主义者们都感到宽慰地舒了一口气。不久,就这一事件进行的盖洛普民意测验表明,受调查而表示了意见的人70%赞成完全撤出中国———亚洲分舰队、海军陆战队、传教士、医疗队以及其他等等全部撤离。

1938年3月,法西斯德国吞并奥地利,随即又向捷克提出领土要求。英法不敢接受希特勒的挑战,以为牺牲小国便可遏制他的侵略野心。在9月召开的慕尼黑会议上,英法同意德国吞并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写下了西方民主国家历史上不光彩的一页。然而,出尔反尔的混世魔王希特勒得寸进尺,1939年3月,德军入侵捷克。在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字后,德国于9月1日进攻波兰。作为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向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

罗斯福虽然表示要继续努力使美国保持中立,但他明白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面对国会孤立派的压力,他小心翼翼地避开矛盾,在法律的范围内逐步做出有利于制止法西斯的决定。1938年初,罗斯福要求增加国防经费,扩建现役军队,通过了美国和平时期的第一个征兵法。

1939年底中立法修正案在国会获得通过,将强制性军火禁运改为以“现购自运”方式进行军火贸易,即购买者支持现金并且自行负责将货物运走。这样就为英法从美国获得军用物资打开了绿灯,因为英国仍然控制着海上通道。罗斯福声称要使美国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1940年是美国总统选举年。罗斯福是否要打破传统争取第三届连任,这成了美国各界人士热烈讨论的大事。罗斯福觉得,如果他宣布将不谋求连任,他马上就会成为“跛鸭”,失去在国会和民主党中的影响;而如果宣布争取连任,那就会引起强烈反对连任第三届的情绪,从而在他执行对外政策方面束缚他的手脚。事实证明,欧洲局势的进一步恶化,是促使罗斯福下决心竞选第三届总统职位的重要因素。

4月9日,德军占领丹麦,接着又不宣而战向挪威发动进攻,英法惊慌失措。张伯伦辞去首相职位,英国政府的权力转移到了温斯顿·丘吉尔的铁腕掌握之中。丘吉尔在接任时宣布,他对同胞别无奉献,只有“鲜血、汗水和眼泪”。他不因大难临头而错愕沮丧,而是努力鼓起人们抵抗侵略的勇气。

大西洋彼岸不断传来的消息,使美国人深感震惊。纳粹的闪电战使美国对欧战结局和自身坚不可摧的幻想发生了动摇。6月22日,法国宣布投降,35万英国远征军侥幸从敦刻尔克撤回英国。沃尔特·李普曼不无忧虑地写道:“我们的应尽之责乃是要根据如下的这个基本假定,立即开始行动起来,这个基本假定就是:同盟国可能会在今年夏季输掉这个战场。我们可能会在又见大雪纷飞之前形单影只地孤立于世,成为全球最后一个伟大的民主国家。”一时间,就连罗斯福的最严厉的批评者们也都向他靠拢,将他当作危机时期的全国领袖。在罗斯福的极力推动下,国会批准了庞大的国防费用,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共拨款370亿美元,以供重整军备和援助同盟国,这个数额超过了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全部开支。6月10日在弗吉尼亚州的夏洛茨维尔,罗斯福表示要“向对抗武力者提供这个国家的物质资源。”9月初,他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将50艘驱逐舰转让给英国,并换得对英属西印度群岛中一系列海、空军基地为期99年的租借权。

罗斯福的对外政策迅速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批评者们指责总统正在把美国拖进一场与自身并无合法关系的“帝国主义”战争;支持者们则声称,只有援助英法两国击败希特勒,美国才能拯救民主免遭摧毁,并使自己不至于受到攻击。这场争论既在国会大厅里激烈展开,也同时在报刊上、无线电广播中、公共讲台上和私人住宅里广泛进行着。

在这场辩论的中途,开始了1940年的美国总统选举。千百万美国民众慑于外来威胁,都本能地支持罗斯福,不再关注美国总统只连任两届的传统了。这年年初的民意测验表明,78%的民主党人赞成重新提名罗斯福为总统候选人,而他的主要竞争对手加纳的支持率只有10%。1940年7月15日,民主党代表大会在芝加哥举行,结果,罗斯福以946票的压倒多数获得该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尽管如此,要取得竞选活动的胜利还要做很大努力。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温德尔·威尔基几乎同罗斯福一样,是一位引人注目且富有吸引力的人物,他原是华尔街的一名律师,这时已成为公用事业利益集团的一个能言善变的新政批评者。威尔基不赞成孤立主义,采取反希特勒的强硬立场,支持征召军人。他四出旅行,发表了500多次演讲,他的嗓子很快嘶哑了。

尽管如此,他并没有向选民提供取代现任总统的充分理由。罗斯福却巧妙地置身于竞选活动之外,他无视对手要与他辩论的挑战,披着人们熟悉的海军斗蓬,照常行使总统的职权。只是到10月份,他才开始了一次竞选旅行,走遍所有的工业州,宣传他的政策主张。

威尔斯根据普通民众怕打仗的心理,曾极力攻击罗斯福说,投票选举罗斯福,等于投票派美国青年到欧洲战场上送死;如果罗斯福重新当选总统,美国军队将在4月份以前被派到海外。对此,罗斯福则声言:“我先前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但我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这样说,你们的孩子将不会派去参加任何外国战争。”

在竞选活动后期,罗斯福已经看出舆情的变化,他讲话的调子随之作了调整。在以西半球防务问题为主旨的一次演说中,他指出:“我们的决心已经下定。我们将继续增强防务和军备,我们将继续援助那些抵抗侵略的人们,继续援助离我们海岸很远的抑制侵略者的人们。

美国人民和美洲各国人民反对绥靖主义。他们认识到绥靖主义是怎么回事———是侵略国的主要武器。”在演说中,罗斯福还对保卫西半球的概念作了新的解释:它“不仅包括北美、中美和南美的领土及其邻近的岛屿,而且还包括“和平利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权利。”

同类推荐
  • 思想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思想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在人生的茫茫大海中,谁可以为我们竖起一道不变的航标?在事业的漠漠荒野里,谁可以向我们昭示一条坚实的路径?在心灵的干枯河床上,谁可以帮我们挖开那个堵塞的泉源?当你真切感受过他们的青春激情,细细品味了他们的人生故事后,你会发现,贫穷、危难、冷眼、嘲笑、挫折、失败也曾光顾过他。
  • 人类群星闪耀时

    人类群星闪耀时

    《人类群星闪耀时》的内容正如它的副标题——十四篇历史特写(Vierzehn historische Miniaturen)。作者茨威格以诗人和艺术家的笔触,尊崇历史的真相,以其完全个人的独特视野创作而成。十四个故事,横跨不同时代和地域,虽然篇幅精短,但内容丰富完整,既保留了事件发生时的种种细节,也凭借茨威格深厚纯熟的笔力,展现了以旁观者视角面对这些关键时刻的复杂情绪:对悲剧英雄命运的关注、共情、怜惜,对造物主的敬畏,对人在有限生命中具备的神性,迸发的创造力的肯定以及对人间正义价值的遵照和捍卫。遥远如古罗马政治家、演说家西塞罗在面对恺撒遇刺、局势混乱时的犹豫不决;又如极富戏剧性的瞬间,格鲁希墨守成规而造成拿破仑滑铁卢的失败以致影响了之后的整个欧洲历史……十四个生死攸关、超越时代的故事,如群星般璀璨而不渝地照耀着暂时的黑夜。
  • 走过荒原

    走过荒原

    徐传化是陆亚芳近作《走过荒原》的主人公,这位从沙地走出来的农民企业家,做过年,扛过活,跑过腿,十五六岁从老家逃难出来,在钱塘江边搭个草棚住下来,什么活都干,三百六十行几乎干了个遍。这个吃苦耐劳、心灵手巧的老农民,一直在寻找另一种生活方式。终于有一天,他嗅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凭自己的胆识与气度,找资金,找人才,找地方,开始了由两千块钱、一只缸起家的小作坊向一个民营企业王国的进发。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徐传化,他是沙地里长出的一棵参天大树,是沙地里盛传不衰的神话。陆亚芳用的不是笔而是自己的心写这个活生生的人物,从外表写到内心,渗透了她的智慧和热情。
  • 永乐大帝朱棣(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永乐大帝朱棣(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朱棣善于韬光养晦,卧薪尝胆,在就藩北平的十九年中,他借镇边扫北之机,在为国立功的同时,私蓄日后能为自己夺取皇位拼死效力的文臣武将。为了网罗人才,他不惜放下架子,以朋友之情礼遇,甚至割爱将镇藩之宝东珠送人。对于铁铉、方孝孺、景清几位闻名天下的大儒,朱棣真正做到了礼贤下士,尽管遭到过他们的拒绝和奚落,他照样表现出了相当的耐心和真诚,他要让天下的读书士子看到自己的求贤若渴之心。在这方面,他是成功的,否则在他篡位之后,就不会有上百位的前朝骨鲠之臣自愿为其所用,包括分外傲慢的大才子解缙。
  •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本书以特殊的“领袖史”视角,写出了毛泽东被选择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历史必然性,以及毛泽东当年的沉浮,并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
热门推荐
  • 宇宙痴情汉

    宇宙痴情汉

    宇宙级恋爱怎么谈?在行星泯灭的景点外说分手,在时光倒流的列车上遇见你。当你终于看到这篇小说的时候,当你终于我们的结局时,我早已死去了好几万年。十三个宇宙级浪漫爱情故事,体验外星人的恋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兽世种田要养鱼

    兽世种田要养鱼

    【反套路大佬VS呆萌小鲛人-有甜有虐】种田养家,那是必须的。打打杀杀,只是爱好而已。此地我挑中了,不要老是过来串门。这条鱼,暂且先养着……
  • 法心祖师

    法心祖师

    一道神光降世,一场史无前例的思想解放。一心生而神通生,一神通生而十万法生,一法生而十万心生………………
  • 魂匣大陆

    魂匣大陆

    希望大陆魂匣为主!!魂匣分为兵器类和生物类兵器类:刀枪棍棒为我所用生物类:飞禽走兽封我为主这是一个不一样的的世界,一个疯狂的世界。
  • 梦断桃源

    梦断桃源

    长篇武侠小说《梦断桃源》故事简介清道光年间,博兴才子李正恩、李正乐两兄弟,双双金榜题名。正恩辞去京官不做,辅佐其弟正乐赴任桃源。途经黄河码头,被两个风尘女子纠缠之时,看到乘官船路过的刘玉英;玉英也看到了李正乐,两人隔空遥望,相互心生爱慕。玉英下船乘车回家,经过黑狼谷,救下了被劫匪打下悬崖的李正乐。精心照料,日久生情。古槐树下,两人私定终身。双虎寨匪徒为争被劫国宝归属,发生伙并。几经易手,刘横、赵翠屏夫妇,携宝潜回老家桃源隐居。吴良为找回国宝、报杀父之仇,夜闯刘府,杀死了赵翠屏,并割去头颅,祭奠父亲。刘横、赵翠屏死后,管家施旺、和刘横小妾王丽娘,为窃取刘府家产,便将国宝贿赂李正乐,陷害刘横之弟刘诚。王爷奕山,见道光病重、众皇子懦弱,便网罗朋党、密设兵站,图谋不归。并派出心腹,尾随监视钦差,暗中寻找国宝、阻挠破案。李正乐得知刘诚是玉英父亲时,悔恨不已。在兄长李正恩的帮助下,拼死将国宝交到钦差手上。兄弟二人用生命维护了家族荣誉,实现了读书报国的理想与抱负。
  • 冰雪之旅:女孩的蜕变

    冰雪之旅:女孩的蜕变

    这是一个女孩成长为一位花式溜冰运动员的蜕变故事。在这成长故事中,她遇到了几位花样美男,在蜕变过程中与他们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 烟雨不足动我情

    烟雨不足动我情

    她的青春懵懂,他的放逐梦想,他们的爱恋……可有亦可无……
  • 在黑暗中并肩

    在黑暗中并肩

    幸福,完全不必担心,等遇到对的人,幸福就自然归位了。
  • 长宁谋

    长宁谋

    卫家嫡长女卫长宁一纸诏书远嫁边关镇边王,看似风光无限,实则京城谁人不知这是捆绑,事情远没有就此结束。镇边王陆安北,一个随时会被天家抛弃的棋子。镇边将门陆家,被天子猜疑的家族,如何自救,是偏安一隅,还是逐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