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557900000126

第126章

佛经说比丘当知。观察四方者是四谛。问曰。世尊何故说方名谛。答曰。为教化故。受化者应闻谛以方名说然后悟解。如余经中说。佛为受化者。说解脱门名方。受化者应闻解脱门以方名说。佛便以方名说解脱门。彼亦如是。问曰。四谛四方。有何相似。答曰。俱是法。方亦有四。谛亦有四。问曰。何方与何谛相似。答曰。东方当知如苦谛。西方如集谛。如行者见谛时。前见苦谛。后见集谛。复有说者。东方是集谛。西方是苦谛。是因果法。前因后果故。南方如道谛。所以者何。道谛是福田故。北方如灭谛。灭谛无有上故。

佛经说慧根当知在四谛中。问曰。为以摄故言在中。为以缘故言在中。若以摄故言在中者。慧根不摄四谛。四谛不摄慧根。若以缘者。慧能缘一切法。答曰。应作是说。不以摄故。亦不以缘故。言在中。以慧根分别谛时。势用最胜。说言在中。如信根于四不坏。信势用胜故。佛作是说。信根当知。在四不坏中。如精进根。于四正断中。势用胜故。佛作是说。精进根当知在四正断中。念根于四念处。势用胜故。佛作是说。念根当知在四念处中。定根于四禅中。势用胜故。佛作是说。定根当知在四禅中。复有说者。以缘故作如是说。问曰。若然者慧缘一切法。答曰。此中说缘有漏无漏慧。缘虚空非数灭慧。一向有漏故说缘。

尊者舍利弗作如是言。诸长老当知。所有一切善法。皆从四谛生。四谛所摄。在四谛中。问曰。如三谛是有为。能生善法可尔。灭谛是无为。云何能生善法耶。答曰。虽不能生善法。能摄善法。复次生有二种。一有善法。二生善法。灭谛虽不生善法。而是有善法。复次此中说得生。灭谛虽不生善法。而灭谛得善法生。尊者波奢说曰。此中说忍及知缘在缘中。苦忍苦智。道谛所摄。缘在苦谛。集忍集智。道谛所摄。缘在集谛。灭忍灭智。道谛所摄。缘在灭谛。道忍道智。道谛所摄。缘在道谛。

佛经说如来等正觉。随宜说法。皆为拔济众生令在胜处。亦为分别显现解说四圣谛法。云何为四。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圣谛。问曰。何故言拔济。答曰。自拔济非以他修道故名拔济。何以知之。答曰。经说。有婆罗门。名度得迦。往诣佛所。而说是偈。

今见婆罗门  现行在人间

我今礼遍眼  愿脱我狐疑

问曰。此偈为说何事。答曰。彼婆罗门。其性懒堕。欲令他人修道断烦恼。是故向佛。作如是爱语。汝实是天。而生人间。愿见矜愍。汝为我故。而修圣道。断我烦恼。佛即说此偈。

我无自在力  能断汝狐疑

汝见胜法时  乃得度大流

佛作是说。婆罗门当知。有他人修道自断烦恼。若当他人修道自断烦恼者。我初在菩提树下修道之时。一切众生烦恼应断。所以者何。我有大悲心。普及一切众生故。但他人修道。自断烦恼。无有是事。若自修道。自断烦恼。可有是事。犹如他人服药自除其病。无有是事。若自服药。自除其病。斯有是事。是故自拔济。名为拔济。不以他修道故。而得拔济。复次言拔济者。如高山险谷是可畏处。凡夫法亦如是。平坦地无可畏处。圣法亦如是。能拔凡夫高山险谷可畏之处。安置圣法平坦之地无可畏处。故言拔济。复次等入正法中故言拔济。等者是世第一法。入正法中者。是苦法忍。问曰。何故说谛名拔济。说阴界入。不名拔济耶。答曰。以观谛时。得正决定。能得果。离欲尽漏。复次说谛是胜说。亦为胜受化者说。以近生法。身近得谛故说。界为初行者说。入为已行者说。阴为久行者。

问曰。言圣谛者。为以善圣故言圣。为以无漏圣故言圣。为以圣人成就故言圣。若以善圣言圣谛者。二是善谓灭道。二有二种谓苦集。若以无漏圣言圣谛者。二谛是有漏。二谛是无漏。若以圣人成就言圣谛者。非圣亦成就如说谁成就苦集谛。答曰。一切众生。答曰应作是说。圣人成就故言圣。问曰。若然者非圣亦成就谛。答曰。言成就者。成就四谛。凡夫虽成就谛。不具四谛。问曰。圣人亦有不具成就四谛者。如具缚人。入见道。苦法忍现在前。答曰。以时少故。若苦法智生具成就四。复次圣人中有具成就四谛者。凡夫中乃至无有一人具成就四谛者。尊者僧伽婆修说曰。佛在世时。凡夫圣人。共论此事。凡夫人作如是说。诸行是常乐我净。圣人作如是说诸行是无常苦空无我。凡夫人言我所说是实。圣人亦言我所说是实。以是事故。共诣佛所。佛作是言。圣所说是实。所以者何。圣谛是圣人所知见法。是故名圣谛。复次若身中有圣法印者。彼所有谛。名为圣谛。复次若得圣戒。名为圣人。彼所有谛。名为圣谛。复次若得圣慧。名为圣人。彼所有谛。名为圣谛。复次若得圣舍摩他毗婆舍那。名为圣人。广说如上。复次若得圣财。名为圣人。广说如上。复次若得圣觉支。名为圣人。广说如上。复次若得圣胎名为圣人。广说如上。

云何苦圣谛。佛经说生苦。老苦。病苦。死苦。不爱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略说五取阴是苦。生相故是生苦。住变异相故是老苦。逼切相故是病苦。尽相故是死苦。不爱相共会故是不爱会苦。相别离故是爱别离苦。不得自在故是求不得苦。如是等诸苦。皆是有漏五取阴所摄。是故略而言之五取阴苦。复次生是一切苦。立足处一切苦因故名生苦。坏可爱盛年故是老苦。坏不爱无病故是病苦。坏不爱命故是死苦。共不可爱境界会故是不爱会苦。与可爱境界别离故是爱别离苦。一切意所念不果故是求不得苦。如是等诸苦。是有漏取阴所摄。故作是说。略说五取阴是苦。问曰。五取阴是广苦。何故言略说五取阴是苦。答曰。五取阴广亦是苦。略亦是苦。住五取阴。多诸过患。说不可尽。是故佛说略而言之。五取阴是苦。犹如有人。多诸过恶。人作是言。此人过恶。不可具说。略而言之。多过恶人。彼亦如是。问曰。阴中为有乐不耶。若阴中有乐者。何以不言乐谛。但言苦谛。若无者。佛经云何通。如说摩诃男。若色一向是苦无乐。不能生喜乐意。众生则更无余因。能令众生起于爱心。摩诃男色非一向苦故。众生于中起染爱心。乃至识亦如是。又如说三受各有定体。不相杂合。谓苦乐不苦不乐。又如说以所须具。能修于道。以道能到涅槃。以道乐能得涅槃乐。答曰。应作是说。阴中有乐。而乐少苦多。乐法少。苦法多。以乐少故。说在苦分中。譬如毒瓶。一渧蜜堕中。不以一渧蜜故名为蜜瓶。以毒多故名为毒瓶。彼亦如是。复有说者。阴中无乐。以是事故名为苦谛不名乐谛。

问曰。若然者佛经云何通。答曰。受上苦时。于中苦作乐想。受中苦时。于下苦作乐想。受地狱苦时。以畜生苦作乐想。受畜生苦时。以饿鬼苦作乐想。受饿鬼苦时。以人苦作乐想。受人苦时。以天苦作乐想。复有说者。如世人所言。阴中有乐。世人饥得饮食。寒时得温。疲时得乘热时得凉。作如是说。我今得乐。如圣人言。阴中无乐。圣人观阿鼻地狱阴界入。如热铁丸。乃至观有顶阴界入。亦如热铁丸。

云何苦集圣谛。佛经说生后有爱及喜心俱爱处处喜爱。是名苦集圣谛。问曰。世尊何故舍诸有漏法。但说爱是集谛。非余法耶。答曰。施设集谛。爱增益势用胜。是故佛唯说爱是集谛。非余有漏法。如思于造作法增益势用胜故。佛于一切相应不相应法中。说思是行阴。彼亦如是。复次以爱是过去未来现在苦因根本出处起处因故。复次以爱数数生苦势用胜故。如偈说。

如树不拔根  虽断而复生

不拔爱使本  数数还受苦

复次爱能润泽。亦能烧害。犹如热油渧人身上亦润亦烧。彼亦如是。复次以爱能起受生死尸鬼故。譬如有水处能起死尸鬼。如是有爱水处。能起受生死尸鬼。复次以爱故。爱畜众生数非众生数物。众生以爱故。畜众生数物。谓妻子奴婢。及诸僮仆。象马牛羊等。众生数物。众生以爱故。畜非众生数物。谓宫殿屋舍。种种财宝。及种种谷麦。复次众生以爱故。长养男身女身。众生以爱故。如法供养父母妻子奴婢及诸亲属知识。如鸟以爱故。于一谷中。接取诸虫。于一谷中。自养其子。复次以爱欲故。得未来有身。以欲故追求故得。复次以爱润故。令生死不萎枯。譬如药果树木。以水润故。而不萎枯。彼亦如是。复次以爱润故。后有牙生。以爱故父母精气。在母胎中。为揵闼婆作所依。复次如爱行所依所缘故而生。余烦恼行所依所缘亦生。如大鱼去处小鱼亦随。彼亦如是。以是事故。说爱众生烦恼王。复次若身中有爱著。余烦恼亦著。如衣腻尘垢亦著。彼亦如是。复次若身中有爱水。诸烦恼则乐著此身。譬如有水处鱼等水性则生乐著。彼亦如是。复次爱如醎水难可止足。犹如渴人饮于醎水。饮已转渴。如是未离欲众生得于境界。转生渴爱。复次以爱故。别异众生能令合会。如以水故能令别异土沙而得合会。彼亦如是。复次以爱故。能令众生善根不熟。亦作润湿。令自身相著。譬如蝇著酥油蜜湿草之上则不能飞腾虚空。彼亦如是。复次爱因时所行异。果时所行异。因时所行如亲爱。果时所行如怨家。犹如商人入海与罗刹交。初所行异。后所行异。初作是言。善来贤善。善来大仙愿为我等作主。乃至广说。后若交会。得其意时。掷铁城中。食其血肉。唯有余骨。爱亦如是。因时所行犹如亲爱。果时所行犹如怨家。众生以爱故。造诸恶业。堕恶趣中。受无量苦。复次爱说是受生因。如说业是取生因。爱是受生因。复次爱难断难却。此中应说喻。如有人。为二罗刹所持。一作母形。二作怨形。作母形者。难除难却。作怨形者。易除易却。如是未离欲众生。为二结所因。谓恚结。爱结。恚结易断易却。爱结难断难却。复次以爱结数数微细行。爱行时微细。难可识知。譬如旋师所用利器。有所截断。微细难觉。彼亦如是。复次以爱在三有枝中。初生是爱。增广是取。前次第灭是无明。复次佛经说。爱是前导。如说阿难当知。缘爱故有追求。缘追求故得。缘得故分处。缘分处故生偏爱。缘偏爱故生贪著。缘贪著故生悭。缘悭故受不舍。缘受不舍故生守护。缘守护持刀执杖。生种种斗诤。欺诳妄语。生余种种恶不善法。复次以爱于八处染污定势用胜故。如说味初禅。住时亦味。起时亦味。乃至非想非非想处亦如是。复次佛说爱如缚。如偈说爱系缚众生。如绳系飞鸟。乃至广说。复次佛说爱如网。如说我说爱如网如枝。复次佛说爱是广。如说广无过于爱渴。复次爱说如河。如说比丘当知。三河者谓欲爱色爱无色爱。复次爱难断难过难除故。复次爱多诸过患故。复次以爱故。有界差别地差别种差别。能生一切烦恼。以如是等事故。佛经说爱是集谛。非余有漏法。

云何苦灭圣谛。答曰。佛经说生后有爱。及喜心俱爱。处处喜爱。已吐已舍尽无余。是名苦灭圣谛。问曰。集亦灭。何故但说苦灭圣谛。不说集灭圣谛。答曰。应说集灭圣谛。亦应说苦灭圣谛。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复次若说苦灭。当知已说集灭。所以者何。苦外更无有集若说苦灭当知已说集灭。复次若说苦灭。受化者。则生喜心。言是灭妙好能灭此弊恶。苦集法不尔。以如是等事故。但说苦灭。不说集灭。

云何苦灭道圣谛。答曰。佛经说八圣道是也。正见乃至正定。问曰。此亦是集灭道不。但是苦灭道。何故但说苦灭道。不说集灭道耶。答曰。如说苦灭道圣谛。亦应说集灭道圣谛。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复次若说苦灭道圣谛。当知已说集灭道圣谛。所以者何。苦外更无集故。复次若说苦灭道圣谛。受化者则生喜心。言是道妙好能灭此弊恶。苦集法不尔。复次欲现道力令苦不生故。设有人问道。汝能令因非因果非果耶。彼当答言不能。但能令生苦因缘者不生。复次为止诽谤道故。若人年七岁八岁。得阿罗汉道。后寿百年。于其中间身受无量诸苦。如是四百四病等。世人见之。而作是言。此人有道。为无所益。受苦若此。佛作是言。道已于此人。大有所作。此人若身坏命终。更不受诸苦。以如是等事故。说苦灭道圣谛。不说集灭道圣谛。

同类推荐
  • Tartuffe

    Tartuff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Caught In The Net

    Caught In The Ne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二荷花史

    二荷花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黄庭内景玉经注

    黄庭内景玉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HEART OF MID-LOTHIAN

    THE HEART OF MID-LOTHI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扶棺谏君——海瑞

    扶棺谏君——海瑞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皇道尸尊

    皇道尸尊

    沉睡万载,一朝醒来,早已时世变迁,纷繁复杂的世界,始终坚持一颗永不言弃的决心,一步步踏上武道绝颠!
  • 影响你一生的清华演讲大全集

    影响你一生的清华演讲大全集

    在高校和名流大师一起奔跑!演讲是历史的记录、思想的结晶、艺术的杰作。各个时代的政界巨子、科学巨擘、思想先驱、艺术泰斗们给后人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演讲名篇。那些华丽的文辞、工巧的布局、严谨的结构、严密的逻辑、完美的行文、恢宏的气势,都堪称演讲的典范。
  • 凤弩玄门

    凤弩玄门

    一个近日成名的天才,制造出了一套套盾甲,而这些盾甲,也给人带来了神奇力量,可就在这名神秘天才近日刚好制作出一把魂器的时候,不料却闯出了惊天动地的大祸。蓝云成的穿越或许才只是一个开始。当自己与世人完全认识到大陆危机的时候......当自己在不知不觉间被一股神秘力量所带入的时候............
  • 大学生活从古代经过

    大学生活从古代经过

    19岁的梁玥上着一所不太出名的大学,在忙碌锁碎的时间里,碰上了个古代公子哥刘易,这恋爱谈的是个艰辛呐……
  • 李清照

    李清照

    《李清照》将历史人物传记与文学想象融为一体,逼近李清照的内心世界和感觉世界,以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来描绘李清照的命运曲线。
  • 平地飞升

    平地飞升

    杨毅,一个普通的单亲少年,因自己母亲被害而陷入一场复仇的漩涡,在这个力量悬殊的斗争里,杨毅意外的踏入了休仙法门,复仇之后飞升天界斩心魔,断魔体成就大罗金仙之体驰骋仙界,无往不敌。
  • 大漠沙雪记

    大漠沙雪记

    大荣末年,群雄争霸,狼烟四起,多国并存,经过二百年的征战吞噬,才渐渐角逐出了最强的九个国家,分别是后荣、西锦、北兀、钟离、郑、燕、陈、吴、赵九个国家,世人称之战世九雄,咱们的故事便要从郑国说起……
  • 鱼叉王者

    鱼叉王者

    仙、魔二帝在空中战斗,将八方世界唯一一块大陆劈成两块,分别名为仙、魔二域,每域的人也拥有相应的能力。二帝最终同归于尽,坠入二域被劈开后形成的界河。七千年过,随着板块的漂移,仙、魔二域之间的距离愈来愈远,界河也变成了界海。仙域少年由于家庭贫困,与母亲偷渡魔域,却误入界海之中的禁忌之海,危机时刻,他抓起了身旁的一杆鱼叉……魔域西海岸的少女萧昀珞在海边捡到了一名少年,而他身上,似乎也有一些奇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