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585000000028

第28章 三意拾梦

人生的道路谁也难于预料,我竟然和三意社多次结缘,有远年的遗梦有今日的期盼,也有我自身价值的寻找和回归,总之我的血脉中流着三意社的血,难怪我的妻说:“你简直成了三意社的名誉社员了”。

一九五三年的春天,是一个多雨的季节。我由苏育民的邀请和马健翎的派遣,与宋郁文一起以公方代表的身份来到三意社。古老的三意社留在我幼年的梦里,如今的三意社就站在我的眼前:古朴的青砖门楼,庙堂里的古戏台,木板回廊式的小阁楼和低暗古旧的小平房,还有一段光亮的青石路……这一切完全是明清时代的建筑格局。在这传统格局的后院,孤零零地站着一座古香古色的雕花小木楼,人们戏称“摘星楼”,我就住在“摘星楼”下。在这楼下同住的还有姚鼎铭、赵振华、李正华、严辅中,我经常和他们闲聊,有时还有苏育民、姚裕国和韩辅华,这里是全社的艺术中心和指挥部,经常在这里接待来访者。我认识剧作家王槐蔚和记者、老票友施葆璋,就在这小木楼下。

一天,青石路上走来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见人只是浅浅的一笑,高高的个儿,一脸的书生气,他就是王槐蔚。他手里拿着一个厚厚的手抄剧本,递给了姚鼎铭导演,希望能在三意社演出,再没有说什么,就浅浅的一笑,走了。这个剧本就是现代戏《罗汉钱》,根据沪剧移植的,我们几个人看了都觉得不错,当他再来探问回音的时候,姚导演就说这个剧本我们决定排了,他没有说什么感谢的话儿,只说了一声好,又浅浅的一笑,转身走了。这出戏在三意社连演百场不衰,三意社以演现代戏见长而震动了西安剧坛;李夕岚以“罗汉钱啊,罗汉钱,两个钱儿一般般,为何一个苦来一个甜?”的大段咏叹,倾倒了多少观众,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丑小鸭,一跃成了大红大紫的名角儿;剧作家王槐蔚也因《罗汉钱》的盛誉,而闯进了他多年朝思暮想的戏剧界,圆了他文学创作的梦。

当年三月五日,斯大林逝世,天气阴沉着脸,街头放着哀乐。就在这时,施葆璋来到了三意社小木楼下。他和姚导、赵振华等老友一阵神聊,最后说想约一点稿子。于是,我写了几首小诗和几篇剧评,在工商晚报发表,记得有评论李夕岚和肖玉玲表演的文章。这是四十年前的事,现在看起来幼稚可笑,但它毕竟是我对戏剧研究的最初尝试。

在三意社的日子里,和我交往最多也最关心我的是姚鼎铭先生。那时日夜两场戏,演职人员越忙碌我则越清闲,我在小房孤坐,耳边的锣鼓声撩得心慌意乱,无法苦读圣贤,就到姚先生的房子走走。他看出我不安不宁的心态,劝我改编整理戏曲剧本,一来可以使你不至于闲暇无事,生出一些寂寞来;二来也可以丰富上演剧目,达到戏改的目的。我欣然接受了这个对我来说,是全新的又是艰难的但充满了魅力的工作。

有一日的午后,我正在窗前读鲁迅,姚先生进来递给我一个石刻的小剧本《小姑贤》,说将它整理一下好演出。剧本的纸已变成黄灰色,少说也有四、五十年的历史,是清末民初出版的。后来,这个整理改编本交王淡如先生主办的长安书店出版了,署名为鲁扬。我的同学罗梦为责任编辑。自从一九五五年出版以来到文化革命前共再版十三次,印刷五十多万册,遍及西北五省区。宝鸡市曲艺实验团根据这个剧本移植的曲剧《小姑贤》,在一九五六年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上获剧本三等奖。长安书店并人陕西人民出版社后,这个剧本还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过数次,后来我以静波的署名在《群众艺术》杂志上发表过,最近我看到了一本秦腔折子戏选萃之类的书,也选用了这个剧本。《小姑贤》初版的封面剧照,就是由三意社赵晓岚、李夕岚、王辅生合演的。这个剧本的出版,赋予了我人生别样的色彩。

姚先生得知我的剧本即将出版甚为高兴。不几天又递给我一个破破烂烂的手抄本《挡将》,这个剧本好些处都残缺不全,我请赵振华为我拾遗补缺,总算回归了它历史的原貌。赵先生在戏圈里素有戏包袱之称,这点区区小事自不在话下,对他来说只不过是小菜一碟。在姚、赵二位先生的鼓励和支持下,《挡将》这个整理改编本很快出版了。封面是赵振华、姚裕国合演的《挡将》彩色剧照,仍署名鲁扬。许多读者竟问我:鲁扬何许人也,我说此乃咱家我也。这个剧本有几句说明,不妨抄录几句:

《挡将》是秦腔古典剧目之一,它生动、真切地描写了康茂才挡陈友谅的一段故事。在整理时曾和老艺人赵振华先生作过多次研究,认为应该保持原剧的面目,不要多改。整理者根据这个原则,改动甚少,只删除了一些不好的句子,又在个别的地方增添了几句……

这是我出版《挡将》的初衷,是第一次写下这几句说明也是最后的一次。后来和盛旭给我拿来一个《拆书》的手抄本,经我们的研究修改,也在长安书店出版了,封面剧照主演《拆书》的竟然是三意社大学生阎国斌和田玉堂。历史往往出现惊人的巧合,五十七年前阎国斌、刘光华、田玉堂等十六人脱离三意社,在惠家巷三皇庙里成立集义社,爆发了一次剧坛的大裂变,如今他俩在《拆书》中又和三意社融合在一起,这是一种精神的融合,超越了历史的时空走到一起来了。

这时,一九五二年全国戏曲会演的优秀剧目在《剧本》月刊上发表,姚先生让我将喜剧《葛麻》移植成秦腔叫王辅生主演。我记得这个剧本好像是湖南花鼓戏,尽是南方方言,改写费了一些周折。写好后由我给王辅生教词,由姚鼎铭导演,结果我们三个都忙各自的事情,这出戏就在忙忙碌碌中被搁浅了。遗憾的是我竟然忘记了这个移植本出版,幽默喜剧《葛麻》这就样被幽默得无踪无影了。

在幽默和滑稽中,我离开三意社进入一家报社。从此,我开始了既悲壮又凄苦的人生。人生如戏,我扮演了大半辈子的悲剧角色。

多年的云烟在现实和梦境中飘走了,一九九四年的秋季,由于新编历史故事剧《少帝轶事》的演出,使我和久违了的三意社再次结缘。

沉寂已久的三意社,以全新的《少帝轶事》震撼了西安剧坛。这个剧本以新的视角和新的艺术结构,叙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远年古老故事,塑造了一位真实的南宋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这不仅在三意社的舞台是一个曾未有过的新形象,就是在西安剧坛也是少有的。导演的手法也是三意社过去所没有的,它以散点结构显示了此剧宏伟的气势和边塞大漠的风情。演员也是一批崭露头角的新秀。所以说它是一出令人惊喜的全新剧目。我和一些老观众一样,对今日的三意社真有些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了。

应九四全国小百花越剧艺术节的邀请,三意社就要赴杭州演出《少帝轶事》了,我随剧社再度来到了杭州。真有些“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对满眼秋”。说也奇怪,少帝七百年前离开临安流放大漠,金秋随着三意社又回到神牵梦绕的西子湖畔。我们住在西湖边的湖滨宾馆,与西湖隔了一条马路,从楼上的窗口望去,秋日西湖景物尽收眼底,远处的断桥隐隐约约地站在一片闪亮的波光中,湖边集满各色游船。西湖自古人文荟萃,中国的文人差不多都把自己的足迹伸向这里,这里也留下了他们多少失落的残梦,他们往往把自己和西湖的名胜搅在了一起。

《少帝轶事》在杭州上演了,它以西部特有的美学样式,向江南观众展示了曾发生在这里的南宋末年的一段哀史。每当演到精彩之处,剧场里总爆发出一阵喝采声和掌声,江南观众的热情超过了北方观众的冷静。首次演出成功了,宾馆的服务员开始要戏票了,新闻记者找到宾馆来采访了,陕西乡党、浙江电视台老台长韦连城赶来了,他虽然在外几十年但乡音犹在,他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当副厂长时,适逢秦腔《火焰驹》正在拍摄,他说认识苏育民、周辅国和肖玉玲,曾在三意社看过苏育民的《打柴劝弟》、《鱼腹山》、《激友》等戏,他一听到秦腔就想起了家乡,一想起家乡就想听秦腔,真没想到这次在杭州能看到这样好的家乡戏。

第二天召开座谈会,他早早的就来了。在会上他说,未看戏前我为你们捏了一把汗,杭州的观众是否买帐,但你们的演出赢得了观众多次由衷的掌声,看来秦腔艺术发生了很大变化,是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要求的。《少帝轶事》的演出给杭州戏剧舞台吹来了一股西北风,也吹皱了一湖秋水。

接着发言的是国家一级演员史崇仁,他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曾在西安话剧院演戏,他虽是浙江人,但在西安生活过几年,对秦腔还是熟悉的。他说,这个戏从整体上看是完整的和谐的,看演出有一气呵成、流水般的通畅,没有一丝疲劳的感觉,是一次完美的艺术享受。演员年轻充满青春的活力,是一批具有艺术潜能的而不可多的高原小百花。

着名剧作家胡小孩是我多年的老朋友,我们曾多次出席全国现代戏年会,我并约他为西安晚报副刊写搞,他写的散文《碑林记石》美极了,多少年来我一直记得这篇美文。这次他看了《少帝轶事》极为兴奋,充分肯定了这出戏的创新意识。他说,看了戏归纳为“三新”、“四美”。编剧新导演新表演新,唱腔美人物造型美音乐美布景美。这个戏借助历史事件敷衍了一个故事,立意很新。戏都是造出来的。这个戏造得好,剧编得有胆略有见识。用了秦腔激越的唱法和有力的节奏是很抓人的,体现了一种高原美、青春美,把一个很难写的题材处理得很成功,一方面是泯灭的帝业,另一方面是萌发的爱情,结合得好,呈现出一个全新的世界。感谢三意社,让我重温一次秦腔梦。

老戏剧家史行是原浙江文化厅厅长,他解放前曾在延安作文化工作,他问起在延安结识的柯仲平、马健翎、柳青、杜鹏程。得知他们都已作古,只有黄俊耀健在,他不胜感叹,老友都远去了,只有多年不见的秦腔却响在他的耳边。他说,这个戏用历史题材为今天的现实服务。做到这一点实为不易。这个戏具有开创性,希望你们能到大上海的舞台上去演出,我认为是能够打响的。秦腔使我想起延安那一段火热、紧张的战斗生活,夜晚看民众剧团的戏,那强烈的节奏和那梆子的声音回响在沟沟洼洼里,老远就听见了,今日仿佛还响在心头。

一九九四年的国庆节就在杭州度过了,当晚,节日的西湖一片灯火,来往的夜航船时而近了时而远了,时而消失在深沉沉的夜雾里。我们坐在湖畔的石凳上,悠闲地观赏着今夜西湖的胜景。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夜。

一九九五年,西安三意社这个民间职业班社,已经走过了一百年演艺的里程。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苏长泰和三意人走出商洛山,在关中平原几经周折几经磨难几经聚散,终于在古城西安站住了脚,为各路各派名老艺人提供了大展风采的舞台,也使西安观众多了一个观赏秦腔古风的窗口,一代代明星在三意社的天幕上升起,整整辉煌了一个世纪。这在中国戏曲史上甚至世界戏剧史上都是少有的辉煌。

为纪念昨日的辉煌,有胆识有气派的团长樊允哲举起了庆祝三意社百年演艺的大旗。我被聘为艺术顾问,又一次和三意社结缘。与我同来者有田滨和王思智,他们都是三意社研究专家,并有丰硕研究成果,也是我志同道合的老友,我们和艺研室的经建、孝龙朝夕相处,有着一段极其愉快的日子。

那春日商州的寻根演出,是一次自我的寻找和精神的回归。三意社的根在商州。现在已长成百年大树,枝繁叶茂,覆盖了西北五省,但它的根却深深的扎在商州的沃土中。这次寻根演出是叶对根的答谢和回报,商州张开了手臂欢迎多年飘泊在外的叶的归来:街头高挂着欢迎寻根演出的巨幅横额,宣传车上的高音喇叭响彻全城,人们奔走相告咱商州的剧团回来了。

当晚,演出《狸猫换太子》,这是一出故事性极强并富有传奇色彩的好戏,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重头戏,戏剧的结构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剧场爆满,人们静观新秀们的精彩演出,演至深夜竟无一人离去。戏终时,爆发出一阵阵的掌声,惊醒了山城的春梦。

商州的寻根,既是一首抒情诗又是一首史诗,谱写出三意人对根的情意和敬仰。你看,深深扎在人民心里的根,笑了。

那夏日华岳庙的实地考察,是百年演艺源头的又一次寻找,是百年历史旧梦的又一次重温。一早我们乘坐三意社唯一的小面包,向华阴市急驰而去。虽是当头烈日炎炎,车内却是凉风习习,不免在古道上留下了一串朗朗的笑声。

岳庙山门对面有一条小巷,据说在解放初巷口有一座面向岳庙的戏楼,少说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听前辈说长庆班曾在这里演过戏,当地人把这座戏楼称为亭子,这条小巷也因戏楼而得名叫亭子巷。我们走访了几位老人,他们都说亭子巷口确实有过一座古戏楼,每逢三月华岳庙古会时,就有戏班演出。长庆班就在这里演出了开锣戏,这锣鼓时断时续地敲打了一个世纪;长庆班象一盏风地里的灯,忽明忽暗一直亮到了今天。

1995年6月5日于西安听雨楼

同类推荐
  • 世界神秘文化

    世界神秘文化

    巫医、巫师、巫术,从远古的喧嚣中走来,星相,吸血鬼、炼金术,在幽暗中绽放神秘的光彩,是冥冥中的蛊惑,是宇宙的安排,让人们顾影徘徊。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法国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法国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文明大趋势

    文明大趋势

    本书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开始,系统梳理其发展的过程和内在脉络,并将中华文明与西欧、日本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从而提出“近代以来,中华文明为何落后于西方”这个核心问题,并给出了自己长期研究得出的结论:人类文明发源于中东地区,中华文明也是在中东文明的影响之下才发展起来的,相较欧洲中华文明距离中东更远,从源头上说就“落后”于西欧。
  • 纳家户历史人文调查

    纳家户历史人文调查

    中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长期聚居,多种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多样的文化体系,文化资源富集,文化积淀深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突出特色,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把文化力转化成经济力,加快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走一条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的道路,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宁夏作为回族自治区,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中阿经贸合作论坛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突出回族文化资源特色和优势,大力推进回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化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 北京读本(大夏书系)

    北京读本(大夏书系)

    这种深入骨髓的首都(以前叫“帝京”)意识,凸显了北京人政治上的惟我独尊,可也削弱了这座城市经济上和文化上的竞争力。首都的政治定性,压倒了北京城市功能及风貌的展示,世人喜欢从国家命运的大处着眼,而忘记了北京同时还应该是一座极具魅力的现代大都市……
热门推荐
  • 兰生幽谷

    兰生幽谷

    海棠红晕润初妍,杨柳纤腰舞自编。笑倚栏杆娇欲眠。情郎前,一半儿芙蓉一半儿艳。
  • 斗罗之武道改革

    斗罗之武道改革

    一个截拳道迷的宅男穿越到斗罗大陆的故事,没有系统,没有金手指,有的只是21世纪的大爆炸信息,看苏易煽动自己的翅膀,让斗罗大陆进行武道改革。书友群:728991562
  • 重生后我成了弃妃

    重生后我成了弃妃

    一场车祸,苏知意穿越到了生育率极其低下的世界,本以为遇上的是自己一生所爱。然而,一次次的误会,一场场磨难,将两人的心越推越远。沈霄鸣,南风知我意,你却从不知我。。。。。。。
  • 小肖的日常

    小肖的日常

    日常很无聊,入坑需谨慎。这大概是一本大型推书单。欢迎留言交流。欢迎加群讨论,894416931。
  • 婴幼儿安全营养全书

    婴幼儿安全营养全书

    本书共分四章指导读者如何为孩子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营养,内容包括:营养均衡是身体健康的基石、饮食习惯是发育的关键、饮食营养左右健康等。
  • 兵士无双

    兵士无双

    游戏中的一次意外,使得他来到了与游戏一样背景的异世界。这里是一个群雄争斗,战火纷飞的大陆,只是一个小小士兵的他,能否成为最后的王者,笑傲大陆?
  • 韶华白首梦已凉

    韶华白首梦已凉

    她护他年少安稳周全,他伴她年少喜乐安康。她为他逃婚不嫁,他为她争权夺势。可是那又能怎样?纵有相伴白首的心,却终究不敢越过那层关系。直至,她在人群中望着他白马红袍,迎娶如花美眷。无奈,她也只得青丝绾正,十里红妆远嫁他国。可他却发了疯。没有了她,要这万里江山有何用?如画美景与谁赏?屠城灭国,血流成河算的了什么?即使她恨他,只要能留她在身边又有何妨?哪怕她把匕首刺进了他的胸膛。纠缠牵连,往事不散,不过韶华梦一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20世纪的中国对外关系卷

    20世纪的中国对外关系卷

    奔向辉煌——编辑前言20世纪是一个不寻常的世纪。改朝换代的巨变,世界大战的烽烟,内忧外患的困扰,改革开放的雄风……使中华民族走过了百年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记住昨天,是为了明天。在即将跨入新世纪的今天,回视中华民族百年来所走过的道路,记住英勇悲壮,记住成败荣辱,记住发展与坎坷,记住辉煌与使命,对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信心,更加认清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从而以更新的姿态跨入21世纪,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具有特殊的意义。为此,我们认真策划并努力组编了这套反映中华民族百年概貌的大型史典丛书《20世纪的中国》。《20世纪的中国》,按照大项领域,分为政坛……
  • 将军思红逗

    将军思红逗

    21世纪天才少女穿到了一个和自己和同名同姓,长得都和自己一样的废柴身上本想一路走上人生巅峰,结果半路冲出来个把自己宠没边的男人“将军,夫人叫老奴回来传个话说,她在妓院撩妹没带银子叫将军……”“把所有妓院卖下来,立刻都关门”“将军,夫人把皇上送洛贵妃的七彩瓶给打碎了洛贵妃找上门了”“去把府上所有的七彩瓶给夫人送去”某管家表示这真的是将军吗?不会是被掉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