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15400000011

第11章 敦煌遗书(3)

敦煌发现的道教《太玄真一本际经》共十卷,其中除卷二及卷九收入道藏之外,其余八卷皆为佚典;敦煌保存的道教《长乐经》(S.4610及P.3200),每节皆以“尊下长乐经”五字开头,此经全用五言韻语写成,犹如议论体五言长诗。两卷残存320句、1600字,可以说是最长的古代诗章。《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木兰辞》、《秦妇吟》及诸家《百韵诗》与之相比,都不及其长。其中S.4610号原题《长乐经卷六》,可知该经至少有六卷。整部道经全用五言韵语写成,仅此一事,已堪称史无前例。《长乐经》除了它作为道经佚品在道教研究方面的重要价值之外,从文学角度来说,它在我国诗史上也有其特殊的地位。

道家学说的开山著作《道德经》,在敦煌遗书中保存有30多个抄件、近十种注释本,如《河上公注》,《想尔注》,《郭象注》,《王弼注》。《陆德明释文》,《颜师古注》,《成玄英疏》、《唐明皇御注》、《李荣注》等,都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尤其是S.6825《老子道经上想尔注》,与后世诸家之说颇异,如云“(道)是无状之状,无物之像。”释云:“道至尊,微而显,无状貌形像也;但可从其诫,不可见知也。今世间伪技,指形名道,令有服色、名字、状貌、长短,非邪〔也〕,悉耶〔邪〕伪耳。”盖当时之道教似已建道观、塑形像、立仙名、制道服;陶弘景、寇谦之以来之道教,此类行事尤盛。《想尔注》则斥为“邪伪”。可见《想尔注》与之颇不相合。饶宗颐先生据抄本字体判断为六朝写本,论其原本所出,以为东汉张道陵(或张鲁)所作38,询为古逸孤本。

至于《道德经》正文,各本字数不一,有的稍多,有的略少,也有生硬凑合以符合“五千言”之数的。这些都是考证《道德经》源流、校勘异同的绝好资料。

此外,北京图书馆藏珍字20号及法藏P.2371、P.2602、P.2861等卷,还著录了盛唐及其以前道家典籍的详细目录,为道藏保存了重要的史料。

3、摩尼教、景教典籍

摩尼教为巴比伦帕提亚王裔摩尼在公元240~276年间创立的宗教,是从早期基督教襁褓中发展出来的一个异端教派。大约在公元4世纪初已传入我国,在民间私下流传。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摩尼教得到朝廷认可,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最先在长安建立“大云光明寺”,之后,陆续在荆、扬、洪、越等州建寺传教。唐武宗会昌元年(公元843年)取缔外来宗教,摩尼教亦在被取缔之列,摩尼教从此衰微。少数坚持信仰的信徒,也只能转入地下偷偷藏藏地从事活动。其经典在官府禁毁之下逐渐散亡,故其教义莫可详究。敦煌遗书中幸存《摩尼教残经》(P.3884及北图宇字56号)、《摩尼光佛教法仪略一卷》(S.3969、P.3384)、《下部赞》(S.2659)等摩尼教经典,成为我国摩尼教绝无仅有的禁余之物。

摩尼教在中世纪之时流行于中亚及地中海沿岸一带,在亚州是流传广远、势力强大的教种,对人类文明和东西文化交流有较大贡献。摩尼教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曾是回鹘人的国教,对古代回鹘民族在政治上、文化上更有特别重要的影响。所以对摩尼教的研究,也是回鹘史研究上的重要课题。

景教是基督教的一派,即希腊正教,或称东方基督教。唐贞观年间传入我国,到“会昌滅法”时已经流行两百余年。但传世的景教经籍极少,它的教义和它的活动,我国文献记载中寥寥无几,难窥其究竟。幸在敦煌遗书中发现有数种景教古经和要典,如《一神论卷第三》([日]富冈谦藏)、《序听迷诗所经》([日]高楠顺次郎藏)、《志玄安乐经》(李盛铎旧藏)、《大秦景教宣元本经》(李盛铎旧藏)、《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P.3847(1))、《尊经》(P.3847(2))、《大秦景教宣元本经》(小岛文书)、《大秦景教大圣通真归法赞》39。在《尊经》中,除著录景教经目三十多种外,还载有景教在我国流传情况和景教经典中的中译情况。此外,斯坦因从莫高窟藏经洞还拿走一幅景教人物画像,斯坦因曾疑为地藏菩萨像,[英]韦列(A.Waley)著《斯坦因敦煌所获绞画品目录》,编号ⅹLⅴⅢ号,以为属景教画像,佐伯好郎进一步判断为耶稣基督圣像。敦煌遗书S.1366《归义军使衙麦油破用历》有招待波斯僧所用面、油的账目,姜伯勤先生指出:“波斯僧”即景教教士。元代莫高窟《重修皇庆寺记》中亦见有“长老桑哥失里”及“费教士”等基督教会神职人员;马可波罗记沙州“居民多是偶像教徒(佛教徒),然亦稍有聂思脱里派之基督教徒若干,并有回教徒。”401994年莫高窟北区B105窟还出土铜铸十字架。敦煌发现的景教遗物,为古代景教教义和中国古代景教流行情况提供了非常难得的资料。

4、儒家经典

敦煌遗书中,有六朝至唐宋古写本儒家的《诗》、《书》、《易》、《礼》、《论语》、《孝经》、《春秋左传》、《春秋谷梁传》、《尔雅》等九种,连同各种注疏本在内,据许建平先生收集所得,总数已达320号41。今择要介绍如下:

《书》即《尚书》,是我国封建时代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地理、哲学方面的金科玉律。由于成书甚早,文字古奥艰涩,传抄多有衍脱讹误;历代学者又屡加改动,且有伪作,所以这部书成了门户最多,聚讼纷纭的一部经典。唐玄宗命集玄学士卫包改《尚书》古字为今字,颁发于学官,古字旧本秘藏于书府,从此《古文尚书》不在民间流传,宋朝以后逐渐散失。因此,宋版《古文尚书》就成了稀世珍宝。而敦煌遗书中却保存有六朝到初唐时期的手抄本《隶古定本尚书》残卷达44件(许建平《敦煌经籍叙录》著录卷号为P.4900a,北图新编881+S.9935,P.3015,S.3111V3+S.3111V4,S.5745,S.801,S.8464, P.3605+P.3615+P.3469,P.3169,P.5552,P.4033+P.3628,P.4874,P.5543,P.3752+P.5557,P.2533,北图15695,Дх.8672,P.2643,S.11399,P.3670+P.2516,P.2523(3),S.779,Дх. 2884,P.2748,S.6017,P.3767,S.10524a,L.2409+S.5626+S.6259,S.2074,P.2630,P.4509,Дх.10698+,Дх.10838+P.3871+P.2980+P.2549),计有《尧典》、《舜典》、《大禹谟》、《泰誓》、《益稷》、《禹贡》、《胤征》、《盘庚》、《微子》、《武成》、《洪范》、《洛诰》、《蔡仲之命》、《无逸》、《君奭》、《多方》、《立政》、《顾命》、《费誓》、《秦誓》及《尚书目录》等22篇,及托名孔安国的《尚书序》,保存了全部《古文尚书》五十八篇中近二分之一的篇章,可据以判定宋本及宋以后各种传本的是非讹误,各注疏家聚讼纷纭的问题,往往可借以获得解决。

《宋史·艺文志》著录有孔安国《古文尚书》两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古文尚书》十三卷,谓“右,汉孔安国以隶古定五十九篇之书也。盖以隶写籀,故谓‘隶古’。其书自汉迄唐行于学官,明皇不喜古文,改从今文。由是古文遂絶,陆德明独存其一二于《释文》而己。皇朝吕大防得本于宋次道、王仲至家,以校陆氏《释文》,虽小有异同,而大体相类。观其作字奇古,非字书傅会穿凿者所能到。学者考之,可以知制字之本也。”然而陆德明《经典释文·条例》云:“《尚书》之字,本为隶古,既是隶写古文,则不全为古字。今宋、齐旧本及徐、李等音所有古字,盖亦无几。穿凿之徒务欲立异,依傍字部,改变经文,疑惑后生,不可承用。”《宋景文笔记》载:“余友杨备,得《古文尚书释文》,读之大喜。书讯刺字,皆用古文,僚友不之识,指为怪人。”故段玉裁怀疑宋传本满纸古文之不是,阮元亦云:“若连篇累牍悉是奇字,则陆氏岂得或释或不释哉?”42今敦煌传本无一是《宋史·艺文志》二卷本系统,而与十三卷本唐石经合,因知宋两卷本之不足据。

《诗》即《诗经》。我国古人认为“不学诗,无以言”,所以成为封建时代学郎必学之书,因此广泛流传。敦煌遗书中有三十多个《诗经》残卷,保存了《风》、《雅》、《颂》三分之一的篇章。这些《诗经》残卷,除《毛传》、《郑笺》外,不见齐、鲁、韩三家之诗,当与唐代官方只以《毛诗》、《郑笺》列为学科的政令有关。《毛诗》、《郑笺》一派的《孔颖达疏》,也存有多卷,保存下来不少古读、古训。后代通行本中出现的异字异解,引起学者争论,甚至千余年间难以定案。敦煌古本出世后,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例如《齐风·东方之日》,今本《小序》作“刺衰也”,与诗篇的内容难通,而历代的注家皆强为索解。敦煌遗书P.2529及P.2669两卷所载《齐风·东方之日》,《小序》皆作“刺襄公也。”适与诗的内容吻合(插图32 P.2529《诗·齐风·东方之日》小序)。据此,学者们才知道今本乃因“襄”“衰”二字形近而误“襄”为“衰”,又率尔删去后面的“公”字而曰“刺衰也”,后人传习相沿,造成日读误书而不知。这些古训古字的价值意义,甚至超过诗学范围而对印证史事、考定古代礼制,以及探讨古语古训等方面,都是难能可贵的。

《论语》是孔子殁后弟子门人追忆孔子言论风旨所写的回忆录,记载着孔子及门徒的言行,是研究孔子与儒家学说的重要资料。敦煌遗书《论语》卷子中发现了郑玄《论语注》、何晏《论语集解》、皇侃《论语疏》、佚名《论语音》、《论语摘抄》及唐五代抄本《论语白文》达90余件:

P.2496、P.2510、P.2548、P.2597、P.2601、P.2604、P.2618、P.2620、P.2628、P.2663、P.2664、P.2676、P.2677、P.2681、P.2687、P.2699、P.2716、P.2766、P.2904、P.3192、P.3193、P.3194、P.3254、 P.3271、P.3305、P.3359、P.3402、P.3433、P.3441、P.3467、P.3473、P.3474、P.3534、P.3606、P.3607、P.3643、P.3685、P.3705、P.3745、P.3783、P.3962、P.3972、P.4643、P.4686(2)、P.4732、P.4875;

S.618、S.747、S.782、S.800、S.966、S.1586、S.3011、S.3339、S.3992、S.4696、S.5726、S.5756、S.5781、S.5789、S.5792、S.6023、S.6079、S.6121、S.7002、S.7003(1)、S.7003(2)、S.11910;

Ch.73.viii.frag.6;

Дх.953、Дх.1399、Дх.1460、Дх.2144、Дх.2174、Дх.2666、Дх.2844b、Дх.5307、Дх.5322、Дх.5919、Дх.8580、Дх.11081、Дх.11082a、Дх.12760、Дх.18286、Дх. 18944r、L.739;

北图殷字42;

散.203、散.665散.666、散.906、散.1679、散.1680、散.1681。

三国时,何晏对两汉以来诸家《论语》古注,广收旁求,汇辑成《论语集解》一书,使三国以前诸家古注得以保存流传。宋朝以后,此书失传,成为学术界一大损失。敦煌则发现何晏《论语集解》70多件,而且多系中晚唐写本,通过辑录,大致可使这部遗失千载的《论语》要籍得以重现人间。

《论语皇侃疏》,是梁朝经学大师皇侃荟萃前朝蔡谟等十三家疏义撰写而成的《论语》讲义。皇侃对十三家学说摘录征引、考校异同、评论得失,使梁朝以前诸家研究《论语》的成果得以保存下来。可惜此书自南宋以后,湮没绝传。清乾隆间,校勘家余萧客从史传类书及各家著述征引中,勾沉辑佚,汇编成《皇侃疏》,虽粗成卷帙,终嫌疏漏阙略。《四库全书》所收及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所刻《皇侃疏》,本为唐时传入日本的旧本,但是由于经过日本学者的删削篡改,已非昔日旧观。敦煌本《皇侃疏》发现后,把它同鲍氏刻本对校,才知道鲍刻本体例错乱,字讹句夺,空有善本之名。

敦煌遗书P2663《论语集解卷第五》后有吐蕃文的注文,可能是吐蕃人学习《论语》的用书,意味著吐蕃统治者虽力图推行吐蕃化政策,却无法禁止汉文化的传播。

儒家典籍是我国封建时代学术文化的大宗主流。敦煌本儒家典籍的发现,不仅使已佚的古本、古注失而复得,而且可以据之订正今本的衍脱讹误;恢复典籍的本来面目,从而去追索它产生的时代,探求当时政治、哲学、制度、风俗、语言、历史等有关问题,其有功于学林,实在是无与伦比的。

5、文学资料

敦煌遗书中的文学作品,有不少填补我国文学史空白的佚典。它包括押座文、讲经文、解座文、变文、故事赋、曲子词、佛家词赞、白话诗、原始诸宫调、原始歌舞剧本、礼俗歌谣,以及当地文人作品和中原及周边地区作者的散佚作品。这一类资料的发现,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事。

我国文学史上关于小说、话本、弹词、宝卷、词曲以及戏剧的源头,由于缺乏记载,历代专家一向各持已说,莫衷一是。自从讲经文、变文、曲子词、原始诸宫调与原始歌舞剧本从敦煌莫高窟出土,才终于弄清了话本小说、弹词、宝卷、诸宫调、戏剧和唐宋词的来源。文学史上,各种文学体裁的创立,往往以民间体裁作母体。这种见解,由于敦煌变文、曲子词和原始诸宫调以及原始剧本的发现,向我们展示出一大批坚确不移的证据。

讲经文及变文,是从六朝时期僧侣俗讲发展而来,成为盛唐以降至于北宋初期流行于民间的一种通俗性讲唱文艺,又是宋元话本的先河。但至北宋朝廷禁断,即遭湮没,隐迹失踪。若非重出于敦煌莫高窟,后人几乎根本不了解这种民间文学体裁是什么样子。所以当它重新出世后,人们反而不知为何物。罗振玉把它叫做“佛曲”,但人们发现还有些同体裁的作品,讲述的是历史故事及当代英雄事迹,同佛教无关,当然不能称之为佛曲,于是王国维先生对这类作品称为“通俗小说”。直到三十年代,胡适、郑振择先生等才知道是久已失传的“变文”。目前所知,敦煌遗书保存下来的变文一系的讲唱文学作品,包括押座文、讲经文、解座文、变文、词文、故事赋、话本等约近百种,两百多个卷子。周绍良先生在1952年编成《敦煌变文汇录》,1954年出版,1955年出第二版时又加以增订,共收变文38种;1957年出版了向达等六位先生合编的《敦煌变文集》上、下集,收录变文、讲经文一系的讲唱作品和变文的原始材料《搜神记》、《孝子传》等共78种;潘重规先生又据英法藏卷对《敦煌变文集》重加校订,并增加台北中央图书馆藏《目连变文》一篇,俄藏变交《双恩记》一篇,合编为《敦煌变文集新书》,1983年由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研究所出版(1994年,文津出版社再次出版);周绍良、白化文、李鼎霞先生等又编《敦煌变文集补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10月出版)续补十五篇。从变文的内容来看,其中有讲唱佛教故事的,如《八相变》、《破魔变文》、《降魔变文》、《祇园图记》、《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并序》(图已佚)、《频婆娑罗王后宫采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等;有讲唱古代历史故事的,如《伍子胥变文》、《汉将王陵变文》、《王昭君变文》、《李陵变文》等;有讲唱民间传说故事的,如《孟姜女变文》、《董永词文》、《秋胡变文》等;尤值得注意的是,还有讲唱敦煌当地时事的《张议潮变文》、《张淮深变文》。变文题材的广泛性,意味着讲唱者不只限於佛教僧尼,可能还有道士、女冠,或专业的世俗讲唱艺人。

同类推荐
  • 猛将群英传

    猛将群英传

    带着召唤系统回到三国群英世界,带领蒙恬、项羽、韩信、白起、徐达、李元霸等猛将,吊打吕布、力压刘关张、舌战诸葛亮!东杀青龙,西宰白虎,北炖玄武,南烤朱雀,夺神器,纵麒麟,统一三国,荡平东瀛,人挡杀人,仙挡杀仙!官群:607951441稳定更新中,求收藏推荐!
  • 异次元三国隋唐志

    异次元三国隋唐志

    未来28世纪,地球人类分裂为两大阵营,为争夺新时代的霸权,凭着强大的科技手段,各自依照古代演义小说重造战争体系,三国武将和隋唐英雄同时穿越时空,重生于异时代,风云再起,关公战秦琼的好戏,在太空时代真实地上演了!
  • 宋忆

    宋忆

    唐朝末年、朝政腐败,皇帝死于权臣丞相之手。丞相辅佐小皇帝继位,小皇帝继位后不改暴君本性,大兴土木。百姓纷纷起义造反,少数部族趁势崛起、中原王朝岌岌可危,天下大乱……
  • 汉末之逐鹿中原

    汉末之逐鹿中原

    回乱世,自有乱世情;踏征程,自有征程路;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时代,这是一段让人难以忘怀的岁月,江山如画,多少豪杰竞折腰!中原逐鹿,看花落谁家。问鼎中原路,驰骋疆场行!
  • 乱世麒麟

    乱世麒麟

    三国,华夏史上最璀璨壮丽的时段。史家众说纷纭,一个后世人因缘际会之下生在这个世界,当他走出山门,却发现历史正按着演义的方向发展,是天道的玩笑?还是高人的摆弄?
热门推荐
  • 陌衍如华

    陌衍如华

    她不知道她是谁,只知道她历经磨难好不容易弄明白一切,却发现都是骗局,她经历了生经历了死,受了很多伤,也承担了很多痛,却始终得不到救赎。她想过放弃却最终因为一个人不得而终。他曾经身在深渊,却忽然发现有一束光透过黑暗闯进他的生活,等他靠近那时光却发现那光也在缓慢消散,他不愿让这好不容易见到的光消失,他得救它。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天方琉璃

    天方琉璃

    在地方天圆的琉方大陆上,平凡的少年昊千夜,将历经劫难而不屈,最终走上世界之巅
  • 带着空间去种田

    带着空间去种田

    李欣然一个优秀的国家女特种兵,在执行任务时,误入古墓……醒来后,就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不知道什么朝代的古代。来到古代,可是把她这个兵给难坏了,还好老天对她眷顾,到了异世让她带来一个随身空间。他,梁梓墨姓着大齐的国姓。却在山野村庄里过着清苦的日子。天灾面前,她用空间里的食物,和他并肩帮着乡亲们,度过艰难的日子。日久生情,两个人定下了终身。他为了完成母亲临终前的遗愿,要拿回应该属于自己的东西,韬光养晦十二年,终于和皇权的掌控者,展开了蚂蚁与大象的生死搏斗。在李欣然的帮助下,他揭开一段不为人知的后宫秘密。手刃杀母仇人,夺回属于他自己的一切。
  • 核武风暴

    核武风暴

    二十三世纪华夏核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官,年仅23岁便成为全球公认的核能领域权威的秦天风因一次核试验,灵魂重生了,不过重生后的他却没有显赫的家事,也没有数不尽的金钱,更没有强悍的实力,有的瘦弱的身体,以及丰富的核能知识。看自小就被认定为废材的穆风如何利用核能技术,在魔法与斗气横行的异世大陆,将魔法和斗气进行无限增幅,将核能技术发扬光大,并踏上通往力量巅峰之路!“这块大陆,必将被我踩在脚下!”——穆风!武者:武徒,武师,武宗,武皇,武尊,武圣魔法师:法徒,法师,法宗,法皇,法尊,法圣
  • 名动天际

    名动天际

    这是一个类似地球的星球,这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这是一份波澜壮阔的史篇。五大修炼法门的绚烂争斗,七大圣地的崛起,一介白丁的逐步升华。
  • 游戏异界录

    游戏异界录

    携带系统穿越异界应当如何?易九曰:封魔,灭妖,镇万古。
  • 快士传

    快士传

    《快士传》是将才子佳人、神仙鬼怪及其他各种内容杂揉融合,并且同作品的“快”的风格互为表里,它不是一味地进行道学的说教,而是将其与曲折离奇的情节结合起来,以吸引读者的兴趣,充分体现了平话的特色。
  • 闻先生我看上你了

    闻先生我看上你了

    “闻知行,我追你追得好累啊。”柯景躺在他怀里埋怨。他亲了亲他额头说:“没事,我用剩下的大半辈子追你。”
  • 守护甜心之闇黯筱殇

    守护甜心之闇黯筱殇

    飒飒飒——风在耳旁吹过一个神秘的黑影在亚梦家闪过——那个人是谁?!突然,一阵悠扬的竹笛声传来——亚梦就要上初中了,新的开始,新的危险——飒飒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