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18100000024

第24章 旷达人生(23)

苏轼成长的家庭环境,佛教气氛十分浓厚。父亲苏洵喜欢与名僧交游,更捐给佛寺钱财塑造菩萨造像。母亲程氏夫人仁慈宽厚,笃信佛教,每天都要摆设供品,虔诚礼佛。受到父母的耳濡目染,苏轼少年时期便接触了一些佛教书籍,对于佛教有初步的了解。后来随着生活阅历的不断丰富,官场坎坷经历的挫折与磨难,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的体验,苏轼对于佛教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佛教不仅成为苏轼解脱人生苦难,开放心灵桎梏,追求人生境界的重要思想资源,而且与他的文学艺术趣味相结合,形成一种饶有兴味的佛禅人生境界。

苏辙曾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论及苏轼的佛教信仰,说:

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辨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

可见,苏轼被贬黄州之后,基于对自身命运的反思反省,开始对佛教进行深入认真的研读,并与孔孟儒学、老庄道学相互融汇。换句话说,苏轼对佛教的研修与领悟,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着眼于自身已有的人生信念与学问修养,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来研究佛法、参用佛法。在《答毕仲举书》中,他清楚地表达了自己对于佛禅的理解与认识:

佛书旧亦尝看,但暗塞不能通其妙,独时取其粗浅假说以自洗濯,若农夫之去草,旋去旋生,虽若无益,然终愈于不去也。若世之君子所谓超然玄悟者,仆不识也。陈述古好论禅,自以为至矣,而鄙仆所言为浅陋。仆尝语述古:“公之所谈,譬之饮食,龙肉也;而仆之所学,猪肉也。猪之与龙则有间矣。然公终日说龙肉,不如仆之食猪肉,实美而真饱也。”不知君所得于佛书者果何耶?为出生死、超三乘遂作佛乎?抑尚与仆辈俯仰也。

显然,苏轼对佛禅的兴趣并不在于玄虚飘渺的说理,他更加关注佛禅对于现实人生的切实作用。龙肉固然华美高贵,但遥不可及,现实生活中不存在龙肉,龙肉永远也不能解决肚子问题;与龙肉相比,猪肉虽然粗鄙平庸,但是却能实实在在地解决饥饿问题。

那么,对于苏轼而言,究竟什么是人生的实际问题、饥饿问题呢?在《答毕仲举书》中,苏轼又说:

学佛老本期于静而达,静似懒,达似放;学者或未至其所期,而先得其所似,不为无害。仆常以此自疑,故亦以为献。所谓“静”“达”,也许就是“实美而真饱”,就是身在黄州的苏轼对学佛的期许,那象征着佛教空静与达观的境界,这种境界的本质就在于破除执着。然而,“静”极便有“惫懒”的倾向,“达”极也有放任疏放的危险。苏轼意识到了这个危险的倾向,所以他所要求的静、达便是执着又不执着。所谓执着,便是依然要关注现实、关注人生、关注民生,这是苏轼的人格基础;所谓不执着,就是在面临人生失意之际,要善于开解自己的心结,要善于转换自己的心态,要勇于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挫折磨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佛教自然是苏轼口中的“猪肉”了!

因此,对于佛学的研修并不曾使苏轼彻底走向虚无与消沉,相反,在佛禅的帮助下,他的生活走向了通脱畅达,显得更加兴味盎然。苏轼知杭州时期,与净慈寺大通禅师交谊甚厚。这位大通禅师自持戒律甚严,一般的信众若要见他,也须沐浴斋戒,更不要说是女性了。

一次,苏轼与朋友携妓在西湖游玩。路过净慈寺时,居然率领众歌妓直人大通禅堂。大通见状,心中不快,顾自闭目诵经,毫不理会苏轼。苏轼心中有数,随手写下一首小词《南歌子》,叫歌妓当场演唱,词曰:

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借君拍板与门槌,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

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皱眉。却嫌弥勒下生迟,不见阿婆三五少年时。

开头两句本是高僧登堂说法的开场话。意思是:“师父念的哪家经?传承哪派的门风?”但通篇却借歌妓之口,嘲讽大通虽然号为禅师,却完全没有禅师自在洒脱、不拘一格的风采,连偷眼小女也不敢看上一眼,实在有悖于禅宗门风。虽然只是一首小词,但是人物情态生动,语言风趣俏皮,难怪一曲唱罢,一贯严肃的大通也止不住笑出声来(事载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

禅宗是有宋时期佛教发展的主流,它的悟道方式多种多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定规与禁忌,总的目的就是要破除执着,寻求心灵的顿悟。为此必须打破常规,以非同寻常的方式表达对禅宗妙谛的领悟,一些着名的禅宗大德甚至呵佛骂祖,做出惊世骇俗之举。苏轼的行为无疑受到了这一思潮的影响。

在杭州任通判时期,苏轼在给焦山纶长老的一首诗中,编造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表达自己对执与不执的理解:

法师住焦山,而实未尝住。

我来辄问法,法师了无语。

法师非无语,不知所答故。

君看头与足,本自安冠屦。

譬如长鬣入,不以长为苦。

一旦或人问,每睡安所措。

归来被上下,一夜无着处。

展转遂达晨,意欲尽镊去。

此言虽鄙浅,故自有深趣。

持此问法师,法师一笑许。(《书焦山纶长老壁》)

故事说有一个人,留着长长的胡子,本不觉得胡子多余、麻烦。可有一天,有人问他:晚上睡觉时,如何处理胡子?是放在被子的外面还是里面?这下麻烦了,这个人睡下后,一会儿把胡子放在被子上面,一会儿又把它掖进被子里,无论怎样都觉得不合适,折腾了整整一夜,再也无法入睡。这个故事说明,人的确不能有执着的念头,只要这个念头起来了,就会深深地陷入其中不能自拔,自己的身心也将无法得到解脱。

苏轼与佛印和尚关系很好。一次,东坡与佛印同游寺院,看见两个巨大金刚矗立在寺门前,东坡问佛印:“这两尊佛,哪一个更重要?”佛印答道:“拳头大的那一个。”大殿内有一尊观音像,手持一串念珠,东坡问:“观音自己就是菩萨,还向谁祷告?”佛印回答:“向自己祷告。”东坡又问:“为什么向自己祷告?”佛印答道:“求人不如求己!”

又一次,苏东坡与佛印对坐,东坡说:“古人有诗云‘时闻啄木鸟,疑是叩门僧。’‘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看来古人喜欢将‘僧’与‘鸟’相对。”佛印答曰:“没错,我与您对坐,我是僧,您是鸟啊!”

这些小故事的真实性现在很难考辨清楚,很显然,在与佛印的争辩中,苏轼总是处在被嘲弄、愚弄的位置,与苏轼那些嘲弄同僚的故事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林语堂怀疑这些故事都是佛印自己杜撰、散播出去的,我想,佛印也许没有这么做的必要性,如果有,倒是引发了我的另外一个联想:在这些故事中,真正愚弄、嘲弄苏轼的其实并不是佛印,而是玄妙深微的佛法真谛,佛印在故事中所扮演的只不过是个佛法的符号而已。如此说来,这些故事的本意其实也不是要嘲弄、愚弄苏轼,因为任何人在庄严广大的佛法、佛祖面前,都是未觉悟者,都是正在等待接受点化、教化,准备走向自觉境界的愚氓之人,苏轼只不过是这些人当中的一个罢了。

我想,这些故事如果真是佛印编造的,他的目的也应该是崇高的,是想借助苏东坡的大名来宣扬佛法,引人向善。以苏东坡的智慧、俏皮、博学,只有他嘲弄、恶作剧其他人,岂有他自己反被他人恶作剧、愚弄的道理?如果真有这样的人,这个人当然不一般了,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佛祖菩萨,就是佛法禅理。

从这些故事当中,我们还能够感觉到一个突出的印象,那就是在与佛教发生因缘的过程中,苏轼并没有因此成为一个整日陷入浩瀚佛经、苦读不止、不食人间烟火的居士。相反,与佛法僧三宝的频繁接触,令他的人生与生活更有趣味,更有情趣,他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似乎更加可爱了,而这种活泼的、可爱的、快乐的人生意趣也正是佛教所希望达到的境界吧!

苏轼不仅是北宋文化昌明的杰出代表,还是一个善于奖掖后进的好老师、好导师。苏轼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曾受到张方平、欧阳修等人的识拔荐誉,这使他认识到名人引荐延誉的重要性。欧阳修去世之后,苏轼从欧阳修手中接过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大旗,成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文坛领袖。苏轼门下聚集了一大批有识之士,他们把欧阳修开创未竞的文学事业,推向全面的成熟与繁荣。北宋熙宁元丰年间,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以文学受知于苏轼,到了元佑年间又同时人馆阁,时人称之为“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师道、李廌两位,就是“苏门六君子”。

当时的苏轼已是名满天下的“一代文宗”,一般士人对他仰之如北斗。但苏轼并没有因此而成为独霸文坛的霸主,而是成为奖掖后进、引导后生的园丁与导师。作为诗词文俱佳的文学全才,苏轼坚持文学艺术应有个人的特色,应当勇于创新的理念,坚决反对“强人同己”的僵化作风。在文艺思想和学术追求上,苏轼从不以自己的好尚强加于门生,而是尊重他们各自的艺术风格,以“海不择流,有容乃大”的心胸予以接纳和欣赏,极大地鼓励了门人弟子才能的自由发挥。

“苏门四学士”中,秦观与苏轼结识得最晚,但由于他们二人在人生观念上最为接近,因此彼此的交往也最为密切。秦观年过三十才参加科举,不料名落孙山。苏轼知道后写信安慰他说:“然见解榜,不见太虚名字,甚惋叹也。此不足为太虚损益,但吊有司之不幸尔。”(《答秦太虚》)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移知湖州,秦观曾在湖州与苏轼交游长达两个月。元丰三年“乌台诗案”发生之后,苏轼被贬黄州,秦观专门到黄州去看望。从此以后直至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秦观病逝藤州,他们之间书信往来不辍,在贬途中还常相约见面,彼此感情真挚浓厚。因此才有“苏子瞻于四学士中最善少游”(《避暑录话》)之说。有趣的是,在文学创作上,苏东坡开创了豪放词派,秦观却是传统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两人在词坛上各领风骚,各具风采。

苏轼不仅鼓励门生大胆创新,发挥艺术个性,而且在苏门内部倡导自由议论与自由批评之风。苏门师生之间,往往畅所欲言,无所避讳。有一次,苏轼将自己所作的几首词拿给晁补之和张耒看,问他们:“我的词作与少游(秦观)相比如何?”这两位的回答颇为有趣:“少游的诗就像小词,先生您的小词写得像诗。”(语载《王直方诗话》)要知道,在苏轼的时代,词作一般是供人们在酒宴娱乐场合演唱之用的,所写的内容也大都是与歌儿舞女、男女情爱有关的题材,将小词写成诗歌风格,这绝对谈不上是对苏轼的赞誉,反而可能是一种善意的揶揄。至于秦观的诗歌,却写得如同小词一般,更是比较低的评价了。可见,晁、张二人对老师与秦观是各打五十大板。尤其是苏轼,他拿自己的词作与学生争胜,让学生评价,这说明他意欲在婉约之外,另开一门词风,却不料首先受到来自本门门生的批评,苏门开阔豁朗的风气由此可见一斑。

苏轼与黄庭坚在诗坛上并称“苏黄”,他们经常在一起切磋诗艺。有一次,苏轼对黄庭坚说:“你的诗文如同蝤蛑、江珧柱(均为海鲜),格韵高绝,令人禁不住要食之殆尽。但是又不能吃得太多,太多则容易发风动气。”黄庭坚也不客气,对苏轼说:“您的文章的确盖世称妙,但所作的诗句与古人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应当说,他们都指出了对方诗文的突出优点,也点出了他们的突出缺点。黄庭坚作诗追求特立独行的风格,品质上乘却不免流于单一;苏轼为文才情奔放,妙趣横生,但句法不免流于疏放,不甚规整(语载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苏轼与黄庭坚都是当时知名的书法家,两人也经常在一起谈论书法。一次,苏轼评论黄庭坚的书法说:“鲁直近字虽清劲,而笔势有时大瘦,几如树梢挂蛇。”黄庭坚反唇相讥,说:“公之字固不敢轻议,然间觉褊浅,亦甚似石压蛤蟆。”说罢,二人相对而视,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语载宋·曾敏行《独醒杂志》)。这种直击弊病所在的坦率风气,实在是非常难得。

苏轼作为苏门的导师与核心,在指导与帮助学生的时候,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教导方式。

晁补之曾作《闵吾庐赋》,苏轼读罢,觉得写得很不错,但是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在苏轼看来,文章之道首先要以平和为基础,平和之上再曲尽变化都是可以的,设若平和不足,却先将精力放在奇丽变化方面,那么对今后的发展会非常不利。晁补之这篇赋的毛病正在于此。苏轼本来想直言相告,后来仔细想想,觉得晁补之天性敏感,如果自己以导师的身份直接指出他文章的毛病,势必会触动他的自尊心,那样反而不能取得修正错误的效果。思之再三,苏轼提笔给黄庭坚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不便将对这篇赋的意见直接告诉晁补之,怕伤了他的自尊,我把我的意见告诉你,你跟晁补之是朋友关系,什么话都好讲,你就权当是你自己的意见告诉他吧!”苏轼本是一个性格开朗、豪爽、狂放,不拘小节的人,但他在对待弟子的问题上用心极为细致,这就是他的胸怀,他的用心,是文坛宗主的风范和气派。

苏轼不只在学问上关照弟子,在生活上也关心他们。

李席连年科举不中,家里经济很困难。苏轼在杭州作知州时,得到朝廷恩赐的一匹宝马。因为早在朝廷任翰林学士的时候,苏轼就得到过一匹朝廷赏赐的宝马,因此想将这匹马转赠给李廌。但是转念又一想,李廌家贫,也许会将这匹卖掉接济家用。既然是朝廷恩赐的马匹,市场上必不常见,如果说不清楚马匹的来源,反而容易惹来麻烦,所以最好还是给他写张字据,说明情况,以备不时之需。那么,这张小小的字据该如何写呢?且看:

元祜元年,余初入玉堂,蒙恩赐玉鼻骢。今年出守杭州,复沾此赐。东南例乘肩舆,得一马足矣,而李方叔未有马,故以赠之。又恐方叔别获嘉马,不免卖此,故为出公据。四年四月十五日,轼书。(《赠李方叔赐马券》)

大意是说:早在元佑元年,朝廷就曾赐给我一匹宝马,这次在杭州,朝廷又赐给我一匹宝马。在南方,出门都是坐轿子的,有一匹马就足够了,正巧李廌君没有坐骑,所以我就把这匹宝马转送给他。可是我又想,李廌将来也许还会得到更好的马,他看不上我这匹马,难免就想卖掉,所以特别写这样一个证明书,以便将来买马的人知道这匹朝廷恩赐之马的来由。

从这封小小的字据上,我们能够窥见一代文宗巨擘那颗体察人微的善心。久试不第、家境贫寒的李廌本来就非常敏感脆弱,可能还有一种特殊的自卑心理。对于别人的馈赠,虽然从实际情况来说很需要,但是从心底里却不免非常排斥。如何能够让李廌顺畅自然地接受这匹良马,又不至于损伤到他的自尊心,如何在字据中明确说明这匹马的前后来历,又不使李席感到自卑难堪,这的确需要费一番心思!苏轼之所以愿意费这个心思,无非是要帮助这个遭遇困难的年轻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某非私之也,为时惜才也。”(《与鲜于子骏》)苏轼并没有将“苏门四学士”、“六君子”看作是自己的私人“财产”,而是将他们看作国家的栋梁,照顾他们的学业、生活,也就是在帮助国家培养人才。

同类推荐
  • 秦国光律师

    秦国光律师

    本书主要为秦国光律师个人传记,秦国光律师193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富盛镇。1957年开始任绍兴市法律顾问处主任。后历任绍兴县法院副庭长、绍兴市法律顾问处副主任、绍兴县律师事务所主任、全国律师协会理事,全国律师协会民事代理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律师协会副会长、会长,绍兴市律师协会会长,县、市人民代表,县政协委员,全省律师高评委主任、浙江秦国光律师事务所主任等职。1990年,被国家劳动人事部和司法部联合授予“全国司法行政劳动模范”称号。
  • 读懂胡适

    读懂胡适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徐志摩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徐志摩先生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名家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名家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名家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他们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他们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他们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 原来李鸿章

    原来李鸿章

    在今天这样一个飞速前进的时代里更是如此,更多的人希望能了解我们的过去,借以关注我们的未来。历史大讲堂”系列的宗旨便在于此——将过去以简约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将历史纳入读者的理性思考和人文观照之中。由此,历史便不再仅仅意味着过去,它更将使我们注意到将来。建海军,造炮舰,开矿山,通火车,派遣留学生……暗沉沉的大清帝国涌进来的每一缕新鲜空气都与李鸿章这个名字紧紧相连;《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为悲伤、沉痛、屈辱的记忆也同李鸿章这个名字紧紧相连。
  • 历代皇子智谋故事(上)

    历代皇子智谋故事(上)

    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既是一部智谋故事的传奇史,又是一部智谋人物的活动史。
  • 吃透曾国藩

    吃透曾国藩

    本书是对曾国藩格言的解读,以传统文化精神激励现代青年心灵,是一本有特色的中国式励志读物。作者选取格言引自有据可考的曾国藩文集,与现代青年分享其多年以来阅读和研究曾国藩的心得与人身感悟。全文共分四篇,前三篇分别谈理念、谈修身、谈实践;并将出处不尽详细,但流布极广、裨益于青年的一些格言,收录于拾遗篇。
热门推荐
  • 魂穿千年只为见你一面

    魂穿千年只为见你一面

    她魂穿千年,目的为一个复仇,却爱错了人,信错了人;”待我醒转之时,必是你灭国之日“她怀恨沉睡寒冰湖底,怨恨缠绕“我来到这里看到了很多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如今本以为我可以全放下都不去介意,原来,一切也都是我以为……依旧有恨,只有增加从未减少!”
  • 末世诸天觉醒

    末世诸天觉醒

    地狱崩塌,恶灵入侵人间,被吞食了灵魂的人类变成丧尸,人类走向灭亡。经历了十年末世的洗礼,古鹏回到了末世爆发前,他要活下去,他要强势觉醒!这一世,他势必要踏上觉醒者的巅峰!一场波澜壮阔的热血大剧就此开启!书友群:不朽阁(697784576)玄水阁(533988893)(已满)
  • 仙浔无双之灼灼其华

    仙浔无双之灼灼其华

    【小虐+暗黑+后宠】他耗尽灵力,逆天而为护她周全,却几千年都不曾承认爱过。她伤痛欲绝,归隐山林不问世事。再遇他之时,他却狠心饮下孟婆汤将她彻底忘记,这一次她改如何抉择?————————————————————————————————她一身洁白嫁衣染满鲜血,眼中悲凉万分,没了师父这世间再无一人会对她牵肠挂肚。他失去记忆亲手将她师父杀掉,唤回记忆后,却不曾想自己竟这般爱她。没有了她,即使登上这天帝之位又有何用?他想要的从头到尾只有她一人。“冥翊,今日我便将我费尽心力拿回来的记忆还你,我要让你尝尝什么叫做爱而不得,让你重新感受众判亲离的滋味!让你好好感受一下这几千年来我替你承受的相思之苦!”
  • 月下柳树美人邀

    月下柳树美人邀

    最新网游灵界正式上线,里面有超拟真环境,超人性化NPC。什么?NPC玩家傻傻分不清?什么?NPC抢玩家任务?什么?NPC居然卖假货?什么?伙伴NPC居然是……
  • 禁界暗杀令

    禁界暗杀令

    三界大战刚刚平息,为了避免战火再次延续,三界八大门派共同成立了一个组织,这个组织坐落在了封印上古妖兽之地昆仑山。这个组织专门暗杀企图挑起战争的门派叛逆分子,这个暗杀组织有着三界最完善的暗杀体系,管理也非常严格,从选拔暗杀成员,到成为暗杀成员,要经过门派层层筛选考核。所以这里聚集着三界顶尖高手。同时暗杀团还有着重要的职责,便是制衡三界门派实力。起初暗杀组织的确有着威慑作用,渐渐三界开始惧怕这个组织。便有人提出了要撤销暗杀组织。暗杀头领为保护这个组织,带领暗杀成员,终展开对决
  • 星空之下守夜人

    星空之下守夜人

    巨兽咆哮于世,病毒肆掠人间,璀璨的星空之下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绝望。表面的安稳还能持续多久?不知道,也无法预料,意外这种东西真的太突然了。难道只能随波逐流,任凭命运戏弄吗?不,还有那么一群人坚守着心中的希望。黑夜降临之际,星空之下,一人一刀,血染龙旗直至朝阳升起。
  • 宗极

    宗极

    本以为自己是投胎转世却发现自己还拥有前世的记忆;他拥有着恶魔的驱壳却走着救世的路;他在那个“世界”只会拖后腿,到了这个“世界”却依然只是个吊车尾;一个在哪里都只会拖后腿的家伙却被迫开始了自己的创世之路;一个本应该毁天灭地的躯体却如何成为救世主;他,叫古辕...他,只是个吊车尾...!!!!奈我吊车尾又当如何!照样搅你个天翻地覆!杀你个地裂天崩!
  • 小猪弗莱迪(弗莱迪和宇宙飞船)

    小猪弗莱迪(弗莱迪和宇宙飞船)

    《小猪弗莱迪》系列童话故事书每册都是一个精彩独立的故事。或是迷案重重、悬疑跌宕的侦探故事,或是意外横生、步步惊心的冒险故事;或是斗智斗勇、充满惊险的间谍之战;或是想像奇特、笑料十足的太空旅行……
  • 纯情冷少腹黑妻

    纯情冷少腹黑妻

    他是靖宇财团的最年轻的总裁,纵横黑白两道。她是乔家最不受宠的女儿,却自强不息。一次醉酒,清纯善良的小白兔果断扑倒扮猪吃老虎的大灰狼。然后,不知怎的就和他领了结婚证。从此踏上一条不归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九天御灵图

    九天御灵图

    一个每天重复着996生活的业务员,一次车祸后醒来发现这个世界变了,他的手机不见了但是却有传讯玉佩;他分期买的爱车不见了但是却有了一片可以带他飞的树叶;父母给的首付自己还了三年房贷的房子不见了却有了一座带药园的二层小木屋;女朋友不见了但是……额,好吧本来也没有女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