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819500000031

第31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2)

1950年6月24日(美国东部时间),当朝鲜战争爆发的消息传到美国,艾奇逊立即指示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奥斯汀要求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朝鲜局势。美国又根据军事干涉的需要,提出“建议联合国成员国向大韩民国提供为制止武装进攻并恢复这一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所必需的援助”。并且提出以集体安全为理由制裁北朝鲜的提案。28日,在杜鲁门提议下,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共同起草一项提案,提出成立统一的“联合国军”司令部,由美军推荐一名司令统一指挥各国军队,同时在朝鲜使用联合国的蓝色旗帜。

在苏联代表缺席的情况下,美国故意歪曲朝鲜国内战争性质,以“紧急援助”李承晚集团为名,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为美国搜罗侵朝军队。

7月8日,杜鲁门任命美国驻远东军司令官麦克阿瑟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职务,“联合国军”正式建立。

“联合国军”总部设在东京。参加“联合国军”的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共16个国家的军队。美国经常保持7个师的地面部队。作战飞机1000多架,舰艇近300艘,占“联合国军”兵力的90%以上。英国派出两个旅,加拿大和土耳其各派出一个旅,其他国家只是象征性地派出一个排到一个营或一个空军中队。南朝鲜不是联合国成员国,但7月中旬,李承晚把南朝鲜军交给了“联合国军”指挥。美国军队在“联合国军”成立之前就已入朝,海军和空军于6月27日到达朝鲜,陆军于7月1日到达。其他国家的军队从7月7日开始入朝,最迟的1951年6月15日才到达朝鲜。此外,还有瑞典、印度、丹麦、挪威、意大利为“联合国军”派出了医院和医疗船。1950年7月13日,麦克阿瑟命令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官沃克中将负责指挥在朝鲜的“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和李承晚军。

“联合国军”的建立,使美国单方面干涉朝鲜的行动打起了联合国的旗号,并以“联合国军”的规模为美国的军事干涉壮了声势,从而扩大了朝鲜战争。

“三八线”划分的历史渊源

1945年9月2日,根据盟国协议,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在第一号指令中,以北纬38度线为界作为美苏两国军队分别受理驻朝日军的投降事宜和对日开展军事活动的临时分界线,以北为驻朝苏军受降区,以南为美军受降区。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分别进驻三八线南北地区。

1948年8月和9月,朝鲜南北地区先后成立大韩民国政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0月,苏联把三八线以北的行政权移交朝鲜人民,到12月苏军全部撤离。美军则继续驻扎三八线以南,拒不撤军,从而造成朝鲜国土和民族的分裂。三八线两侧的交通、电讯和人员物资的交流被切断。

1950年6月,南北双方在三八线附近发生军事冲突,历时3年的朝鲜战争由此爆发。

1953年7月,在三八线的基础上调整南北军事分界线,划定临时军事分界线两侧各两公里内为非军事区。习惯上仍称其为三八线。

毛岸英参加志愿军的经过

关于毛岸英牺牲,有多种捕风捉影的传闻一直不绝于耳。而毛岸英是怎样参加志愿军的也有不同的说法,下面就毛岸英参加志愿军的经过作一介绍:

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战况不利,朝鲜政府迫切要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共中央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以志愿军的名义立即出兵援朝,并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由于出兵时间万分紧迫,10月6日,总参谋长聂荣臻指示总参作战部部长李涛立刻选调几名参谋人员和一名俄文翻译,以便和苏联派到中国和朝鲜的军事顾问互通情报。上述人员务必于10月8日随彭德怀赴沈阳。李涛当天就调了总参作战部一名处长(成普)、两名参谋(徐亩元、龚杰),另由军委办公厅外文处调了一名俄文翻译刘某。10月7日李涛在向上述人员交代任务时,当面询问了刘某的个人历史和家庭情况后认为,该人刚从俄文学校毕业不久,尚未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和考验,而我国出兵援朝和苏联军事顾问之间的互相联系是绝对机密的行动,万一泄密后果严重。于是他向聂荣臻建议,此人不宜在彭德怀指挥所工作,应考虑另选一名俄文翻译。聂荣臻再三考虑,当时离10月8日出发到沈阳只剩半天时间了,到哪里去挑选可靠的翻译呢?他在为难和焦急之中,忽然想起毛岸英会俄语且又绝对可靠。由于时间十分紧迫,聂荣臻也来不及请示毛泽东就命李涛马上通知毛岸英到中南海居仁堂总参作战部面谈。可是李涛并不知道毛岸英在什么地方,他只听说在天津,后来才得知毛岸英在北京机器厂工作。经过一番周折,直到10月7日傍晚,才将毛岸英接到中南海居仁堂。李涛向他交代了工作任务后,并告诉他明天随彭总出发到东北去。当征求毛岸英的意见时,他立即表示服从党的决定,然后即回毛泽东主席宿舍和家人团聚。

1950年10月8日,毛岸英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成员之一和指挥所人员随彭德怀飞抵沈阳。10月24日,又随志愿军司令部越过鸭绿江到达朝鲜北部昌城郡的大榆洞。11月25日,毛岸英在司令部作战室工作时,因遭美国飞机的轰炸不幸牺牲。他在朝鲜的时间只有一个月。

毛岸英牺牲后,当时直接负责抽调指挥所人员的总参作战部部长李涛深感内疚和不安,于是他立即给周恩来写了一封检讨信,说明调毛岸英参加志愿军工作的经过。

邱少云“英雄”称号追认始末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从川军里过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邱少云,随所在的三营500多人,奉命于11日晚潜入上甘岭右翼阵地“三九一”高地前的开阔地里。在潜伏过程中,邱少云被美军盲目发射的燃烧弹烧着,牺牲时年仅26岁。

仗打完了,连里给邱少云报了三等功。此事似乎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结束了。

半个月后战场总结,邱少云的指导员王明时被师里评为模范指导员,在写报告材料中,王指导员就如何做好战士思想工作,促进后进战士变为先进战士的做法进行了汇报。

当时组织科的一名干事问王指导员:“你改变了哪位后进战士?” 王说:“邱少云。”他说:“在‘三九一’高地潜伏前夜,我们连召开誓师大会时,大家都很激昂,纷纷表了态,惟独邱少云闷不吭声,连里连夜召开骨干会,都对邱少云不放心。当时我表了态,做邱少云的工作。那天晚上我们一直拉呱到凌晨一点半钟,我给他讲了许多道理,并让他自己认识到应该如何做,使他终于打消了恐惧念头,当场表示,‘严守战场纪律’。第二天中午,一发燃烧弹落到邱少云身边,他忍着痛,一动不动,牺牲了自己,换来了整体的胜利。”那位干事听后,十分激动:“这样的英雄怎么是后进呢?三等功不行,应报特等功。”

之后,又追问邱少云死时的一些细节,王指导员只知道是烧死的,其他详情也说不清。29师政治部便报了一个简单的经过,报请志愿军司令部批准。

特等功的报告呈到志愿军司令部后,引起了领导的重视。起初个别同志认为不过是战时特殊死亡,算不上英雄,三等功就足够了,但更多的同志倾向于他严守纪律,为了整体牺牲自我的说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授邱少云特等功,但这件事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悬念:邱少云究竟是如何死的?

邱少云的两次报功和他奇异的牺牲经过,引起了一位《人民日报》记者的注意。他叫郑大藩,是当时的随军记者。他在看了邱少云的简要事迹后,产生了两个疑问:其一是燃烧弹落在什么地方?是打中头部死亡后燃烧起来,还是从远处一点点燃烧的?其二是他的身边有无水沟,谁看见邱少云烧死的经过?两个疑问使他一直想对此事弄个水落石出,却苦于部队作战行踪不定,无法对此事调查。

1952年底,王明时指导员到志愿军总部作报告。郑大藩即把这两个问题提出,请王指导员解答。王答应对这件事进行调查。回到连队后,王指导员即召开军人大会,请大家回想战斗情况,当时连队经半年征战,减员很多,调入的新兵又没有参加过潜伏战斗,知情人只有三班副班长李元兴和战士李世夫,而此时他们已受伤在平壤附近住院。这事又一次被搁下了。此时距离邱少云牺牲已有三个多月了。

1953年春节后,李元兴和李世夫一起出院,回到了九连。王指导员即把他俩找去询问,李元兴回忆说,燃烧弹落在邱少云前面6米左右,燃烧液油溅到他的身上,是一点一点烧过来的,从头烧到脚,当时我伏在他身后5米左右,亲眼见到他被烧死的经过。

李世夫和李元兴一起证明,邱少云左面3米来处就有一小水沟,如果愿意,只需一滚就可活命。

李元兴描绘了当时他们的见闻:燃烧弹开始烧了起来,我为他捏了把汗。这时,他要是站起来完全可以扑灭身上的火苗。邱少云没有动。我想他一动,伏在这里的几百名战友就有被消灭的危险。火焰已经从棉军衣上延烧到他的头部,我甚至听到了邱少云的头发被烈火烧得嗤嗤发响,他的脸因疼痛而扭曲,嘴唇已给咬破了,两只手深深插入泥土,似乎要抓碎什么?烈火在他身上烧了30多分钟。与我在一起的李土虎、柯大才都亲眼看到了事情的经过。我们几次本能地想站起来去扑灭他身上的火,但都克制住了。

九连连长程子英在一篇《在潜伏地区》的文章中写道:潜伏到了中午,敌人忽然打出一排排燃烧弹,在潜伏区爆炸了,枯黄的野草顿时燃起熊熊大火,我的思想紧张到极点。这时传来小声报告:“邱少云被烧着了。” “什么?”我有些不解地问。接着,又传来小声的报告:“火烧完了他的棉衣,他的头发烧着了……”

有几名战士要求发起冲锋,请示是否救援邱少云?潜伏纪律不仅对邱少云是个考验,对所有目睹这场火焰的人也是一种考验。我急了,请示营里发起冲锋。但这时传来邱少云牺牲的消息。我的心情是难以形容的,整个潜伏区好像都紧张起来,我怕战士们因邱少云的牺牲而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我也想在此时发起冲锋,但我又想到整个战斗的计划,我必须忍耐,忍耐……

这些证明材料和见证人的描述,被迅速反馈到郑大藩记者手里,阅读着这一份份言辞确切,撼人心魄的材料,郑大藩激动了,他似乎看到了一个英雄伟大的壮举背后,所蕴藏着的时代意义。

他连夜奋笔疾书,10天后,1953年5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那篇举世震动的新闻名篇《伟大的战士邱少云》。该文首次向全国乃至世界披露了这位为了整体,为了胜利而严守纪律的英雄的壮举。

此文一出,随即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1953年6月1日,志愿军领导机关再次授予他“一级英雄”称号。

毛泽东上演的现代“空城计”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出语《孙子兵法》谋攻第三

一纸吓退十万兵

1948年10月,党中央驻西柏坡。傅作义探知情报以后,准备出动近10万大军和骑兵突袭中共首脑机关。当时国共主要战场在东北和西北,而党中央周围卫戍部队仅一万多人,形势十分危急。26日,毛泽东办完大事以后,自言自语道:“要给傅作义一点厉害看看。”周围的人不明白:“我们身处险境,还要给别人厉害看?”只见毛泽东拿起笔,很快以新华社记者名义写了一篇评论:《动员一切力量,歼灭可能向石家庄进扰之敌》(见毛泽东文选第5卷)。评论中把傅作义侵犯石家庄的种种计划予以揭露,包括敌军各部队番号、将领以及作战计划予以公布,号召解放军和民兵在3天内,做好歼灭敌人的准备云云。这篇文章马上由新华电台广播,傅作义见我方对他们的计划什么都知道了,还做了准备,深怕遭到埋伏,只好偷偷将刚开出来的部队撤回北平。这出现代“空城计”就这样结束了。以后中共中央一直驻在西柏坡,直到进北京。这种事情作为其他统帅如果有一次的话,可以骄傲一辈子,但是对于毛泽东来说,属于茶余饭后顺手办的一桩小事,因为这方面的事迹太多了,共产党方面自己都从来没有宣扬过。

炮击金门支援中东

1958年夏季,美国入侵黎巴嫩,海空力量云集中东,准备武装干涉中东革命,国际形势十分紧张。8月23日下午5:30分,炮击金门震动世界,美国急忙调动五艘航空母舰、八十几艘巡洋舰、驱逐舰急赴台湾海峡,出现了二战以后美国在远东的最大海空力量集结,艾森豪威尔几夜没睡好觉,他和整个世界想破了脑袋,也不知道毛泽东想干什么。等忙坏了美国人以后,炮击就逐渐停止了,发展到断断续续持续了20年的“炮击”的奇特战争。

毛泽东通过炮击金门,收到多方面的效果:

1支援中东革命,缓解中东国家的压力。

2打击蒋帮的嚣张气焰,同时通过炮击的形式,表示“内战”没有停止,多了一种中国对于台湾问题的发言方式。

3试探美蒋条约的底线,这个也许是最大收获。

卧室退苏军

在苏联同我国关系紧张的岁月里,苏联大兵压向阿尔巴尼亚边境,随时都有出兵的危险。毛泽东得知这一消息后,在卧室里好长时间一言不发。忽然,他一脸严肃地叫来秘书,提出:我要马上见苏联大使。工作人员劝主席刷刷牙、洗洗脸,换身衣服,然后到会客厅。毛泽东依然一脸严肃,说:“就在这儿见。”既没刷牙也没洗脸,更没换衣。后来秘书偷偷告诉大家:主席这次火可发大了!指着苏联大使的鼻子,毫不客气地说:“你们不是要出兵阿尔巴尼亚吗?欧洲离我们这里很远,我们不会去。但是,我们跟你们有那么多的边界线,去哪里都可以,战争真正打起来是没有边界的!”结果,苏联没敢打一枪,很快撤了兵。

毛泽东在卧室里接见外国人,这是惟一的一次。开始,工作人员很不解,事后一想,这是主席对霸权主义的一种藐视!

氢弹平边境

1969年中苏边界大小摩擦迭起,最终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珍宝岛事件。苏联调兵遣将,在中苏边境部署了55个步兵师、12个战役火箭师、10个坦克师、4个空军团,总兵力达到100万。面对苏联的大军压境,毛泽东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要准备打仗。”在这种浓烈的战争气氛下,北京及全国许多大城市开始疏散人口,大挖防空洞。

同类推荐
  • 谁把儿童当被告——去教育化的教育生活

    谁把儿童当被告——去教育化的教育生活

    早在18世纪,法国的哲人卢梭曾敏锐地指出:“我们不懂得儿童!”的确,历经几个世纪之后,卢梭的警告依然在耳边回响。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儿童的经历,却依然不能理解身下的儿童。虽然,儿童教育体系不断在健全当中,但又很难适应儿童健全的成长。或许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经验阐释,使我们应该回到教育原有的起点: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卢梭的教育问题在陶行知的论述中得到了很好的解答:生活的变化使我们自身的教育经验不足以懂得儿童,而懂得儿童的基础则首先要理解生活当中的变化。
  • 教你学弦鸣乐器

    教你学弦鸣乐器

    音乐是有节奏、旋律或和声的人声或乐器音响等配合所构成的一种艺术。其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言语行为、人际关系等有一定关联,是我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或奏或听,都内涵着及关联着我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因为音乐与我们的脉搏律动和感情起伏等有一定的关联。特别对我们的心理,会起着不能用言语所能表达的影响作用。
  • 等待是另一种形式的行走

    等待是另一种形式的行走

    本套书集合了国内最受中学生欢迎的5位青年作家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优美而浪漫的文字中绽放明媚的生命活力,给青少年以励志、启迪的力量。
  • 课:为学生设计

    课:为学生设计

    本书分析现今课堂教学设计为教师所设计,存在着脱离学生实际,学生主动性不强,缺失有价值的思考,以及对学生持续学习不够重视等问题,提出了课要为学生而设计。本书运用模板化思想,通过大量各学科的运用五星教学设计的模板来引导读者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学设计。
  • 高中生交际礼仪

    高中生交际礼仪

    《高中生交际礼仪》拟根据课标要求和中学生实际成长环境,指导他们在各相应语境中学习并运用所涉及的交际礼仪,提升其文明礼貌地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提高其语言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内容主要包括三个维度:家庭、学校、社会。
热门推荐
  • 商场迷情

    商场迷情

    商场暗战。总裁身边,婀娜的美女,有的柔美多情,有的欲乱迷情……
  • 星空璀璨——不过天明

    星空璀璨——不过天明

    颜钰以为那段回忆会一直是她午夜梦回时的梦魇,原来只是自己忽略掉了所有的快乐与美好。
  • 崩弑天穹

    崩弑天穹

    没有人一开始就基于天空之上,但从此苍天有我掌控!
  • 海雀,海雀

    海雀,海雀

    本书是一篇长篇纪实性报告文学作品,以贵州毕节市赫章县海雀村老支书文朝荣为描述中心,描绘了他如何带领村民植树造林,如何改变生态环境,如何使海雀村脱贫致富的故事。文朝荣的事迹不仅树立了新时期基层共产党员的“时代楷模”,而且也探索了在石漠化地区如何坚持生态和致富协同发展的路子。
  • 七界武仙

    七界武仙

    陆云先天残缺,一条逆天之路,夹着几份难忘的爱情与友情,一路之上,历经磨难,可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呢?神仙佛道,妖魔鬼怪,邪灵阴魂,百兽齐聚。正与邪,谁对谁错,是与非善恶无常。何为天,何为地,神仙鬼怪谁能看透?
  • 东方三剑客

    东方三剑客

    “东方学院”是一所综合型高等学府,只要这世上存在的研究项目在这里都有研究单位。种类齐全、教学严谨、科技尖端——是所有学生向往的地方——因为顶着“东方”这块牌子,就意味着毕业后你至少可以捧上银饭碗。像所有的高等学府一样,这里有普通的学生,自然也就有不普通的学生。这所谓的“不普通”,又以被所有老师、同学一致谓之的“三剑客”为最。三个各有专长,以惩治邪恶来炫耀自己的“剑客”聚在一起会发生怎样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尹神你家建模不是人

    尹神你家建模不是人

    听说云家千金是传说中的花瓶。听说云家千金通过后门进入了某科技公司。听说云家千金和云家不合?听说,你都是听谁说?“哦?我怎么不知道你有什么后台?请夫人告诉我你的后台在哪里?”夏尹凡阴阳怪气的询问着。云蓁蓁睨了他一眼。“我有没有背景,你不知道吗?”“我只接受夫人美色的贿赂,夫人,你要贿赂我吗?”“滚叭。”
  • 华佗神方治百病

    华佗神方治百病

    全书涉及到病理、诊断、临症、炼药、养性服饵以及内科、外科、妇科、产科、儿科、耳科、鼻科、眼科、齿科、喉科、皮肤科、伤科、结毒科、急救科、治奇症、兽医科等各种常见病症的证治与方药,并有经验秘方,累计数干余方。其用药简便廉验,功于实用,实为一部简便实用的中医临症方书。家庭生活必备书,处方用药好良师,全书涉及到病理、诊断、临症、炼药、养性服饵以及内科、外科、妇科、产科、儿科、耳科、鼻科、眼科、齿科、喉科、皮肤科、伤科、结毒科、急救科、治奇症、兽医科等各种常见病症的证治与方药,并有经验秘方,累计数干余方。其用药简便廉验,功于实用,实为一部简便实用的中医临症方书。
  • 在宿敌怀中撒个娇

    在宿敌怀中撒个娇

    系统本以为捡到了个免费劳动力,却不知招了一个坑神。系统:“宿主你该做任务了。”江晓:“吃了再去。”系统:“宿主你该做任务了。”江晓:“吃了再去。”系统:“你必须要做任务了。”江晓:“....吃撑了。”系统:“宿主你被抹杀了。”江晓眨巴下眼:“好的呢。”接着两眼一翻,满足又幸福的死去了。系统吓的连忙把自己的小金库全部撒在了江晓身上,闻到零食的气息,只见江晓孺动两下身子,缓缓地睁开了眼睛,对视着毛球(系统),疑惑而又不解的小声开口道:“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