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642300000005

第5章 寻找自我

上海外滩增添了许许多多的霓虹灯,马路上小轿车川流不息,由于民族工业的崛起和外国资本的注入,使大上海繁荣了许多。沿街报童的叫卖声、女人高跟鞋的噔噔声,黄浦江上远洋货轮的汽笛声,交织出一幅都市风景画。

大千回到上海,首先到曾先生那里请罪,先生并没有严厉地责备这个极富天赋的学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又开始同学生谈起书法、诗词格律。一段时间以后,曾先生又对大千说:“季爰,如果想在书画艺术上有更深造诣,就要多拜名师,博众家所长,从中领悟艺术的真谛。我有一老友李瑞清先生,才高八斗,书法极精,我引荐你拜他为师。”

李瑞清,号梅庵,别号清道人,江西临川人,清末曾考取功名,做过江宁提学使兼两江师范学堂监督。他擅长书法,大篆和隶书尤佳,在当时的书法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经曾先生的引荐,大千又拜李瑞清先生为师学习书法。李先生治学严谨,并依据大千的书法个性特点,对他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又向他推荐了几本较为适合大千风格特征的碑帖。大千在良师的指点下,晨晓即磨墨,夜深还挥毫。他以魏碑为主,师历代各派书法名家,如他后来所说的那样:“受业于衡阳曾夫子农髯,临川李夫子梅庵,学三代两汉金石文字,六朝三唐碑刻。”这一时期的书法学习,对大千后来的事业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使他在书法艺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两位先生不仅对书法有很高的造诣,绘画修养也很高,他们对绘画的一些认识,对大千启发很大。

一次,两位教师谈论起苏东坡对艺术表现的态度,曾先生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东坡这一不朽的诗句,勾勒出了认识事物的哲理。”

李先生接过话题:

“也可以把这首诗当作形象化的画论,它体现了运动与静止、局部与全局、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大千在一旁细细聆听两位师长那内涵深远而又极富寓意的谈话。

“那么如何在画面中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呢?”大千不解地问。

李先生话锋一转说:“在绘画中,一手一指,一木一石,只有放在整体中去欣赏、去理解,才能深得艺术三味。南宋画家马远,他画山只画一角,画水常画一涯,历史上称‘马一角’‘马半边’。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一叶扁舟漂浮在水面,一个渔翁在船上独坐垂钓,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一片空白。”

大千脑海里勾勒出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然后若有所思地问:“那画面空白不是太多了吗?”

李先生笑吟吟地回答:“这正是马远在构图章法上的一大特点,其‘味’就出在这里。他娴熟地运用了中国画的‘计白当黑’的手法,用一大片空白,有力地衬托出江面上一种空旷渺茫、寒意萧条的景象,从而更集中地刻画了渔翁凝神贯注的神气,并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广阔的意境。”

曾先生补充道:“这里,扁舟、渔翁、微波和空白和谐地组成了一幅完整的艺术构图。空白是画面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失去它也就失去了画面的整体,也失去了这幅画特有的气氛。”

从师于曾、李两位先生,大千受益匪浅,无论在书法的功力上还是在绘画的认识及理论方面,从两位先生那里学得了很多的知识。

两位老先生最喜欢谈的还是石涛和八大山人的作品。

他们认为石涛与八大山人的画笔墨纵横,富有生气,具有独特的风格,随着大千艺术修养的提高,他也对八大山人、石涛的作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从此,大千刻苦钻研学习八大山人画墨荷,习石涛绘山水。短短的半年时间,就掌握了八大山人、石涛的运笔法则、设色规律,并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著名山水画家黄宾虹,他的艺术鉴赏能力同他的书画水平一样高,有一次他来到李梅庵家观赏石涛的真迹,黄先生边看边赞叹石涛的画,大有举世无双之感。

大千听后有些不平地说:“黄老,石涛的画我也能画。”

黄先生正在专注地欣赏,一听此话,吃惊地抬头一看,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中等身材,圆圆的脸,除了过早的连鬓胡须以外,没有什么特别的。

黄老先生摇摇头:“年轻人,不要傲气太盛,我这样大的年纪尚不敢狂言,你们要踏实学画,这里边的奥妙多着呢。”说完他继续赏画。

大千受了冷落心里很不服气,但又不敢顶撞这位赫赫有名的黄先生,一赌气,回到住处闭门三日,临摹了许多石涛的作品。大千长期研习石涛,对他的表现手法背得滚瓜烂熟,画完以后,他选了两张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拿到装裱店,请师傅进行了仿旧处理,几天以后大千去取画时,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这是他的作品,赝品俨然变成石涛的“真迹”。大千又把这幅赝品转送到了城皇庙的画店。

一天,大千正和李先生在书房谈论着书法的渊源,黄宾虹先生手拿一卷轴画,来到了李先生家,一进门就高兴地说:

“梅庵,今天在城皇庙,花钱不多买了张石涛的真迹。”说着就在画案上把画展开。李先生和大千也走上前观看,李先生抚镜细细地观赏,大千在后面一看,大吃一惊:自己的仿作怎么被黄老先生买来了?转念一想,不能把事情闹大,他急忙上前说明:

“这幅不是石涛的真迹,是我临摹的。”黄先生一听,气得浑身发抖,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李先生一看怒喝大千:

“休得无礼!”

大千边解释边走到画前说:“先生息怒,这画的确是学生画的,揭开画的右下角就知道了。”

说着大千撕开绫边,宣纸背面果然有一个小小的“爰”字,就像一只顽皮的小猴在嘲笑他们。

两位老先生都怔住了,相对无言,黄先生不禁连连苦笑,以往看不起的小青年,竟然有如此的才华。寒暄了几句,黄老先生起身告辞。

黄先生刚走,李先生沉着脸严厉地责备道:

“季爰,你也太大胆了,不要以为能临两笔就得意。在黄先生面前,你是班门弄斧,以后要以礼待人,虚心苦学,才能有作为。”

大千知道是自己的过失,红着脸听先生的训斥。

不久李瑞清先生去世,大千帮助料理完恩师的后事,心里升起了一股思乡之情,他惦念着年迈的父母和新婚的妻子,于是决定回内江老家。

家里又有了许多的变化。二哥善子做了县知事,三哥丽诚在重庆又经营起“福星轮船公司”,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大千回来后每天还是习画、练字,从不间断。

大千的九弟君绶这时也已长成十六七的小伙子。大千回来后,九弟整天跟在他的身后,看大千画画,偶尔提一些问题。

“九弟,我看你对画画非常有兴趣,为啥不用功画画?”大千边画边和弟弟聊天。九弟叹了一口气。

大千问:“小小年纪,有什么心事不成?”九弟指指窗外,大千望去,见母亲和一个姑娘正在做针线活,心里明白了几分。那姑娘姓蒋,是九弟的未婚妻,人长得不俊也不丑。

九弟委屈地说:“我不喜欢,母亲非要我娶她,还把她接到家里,让我和她建立感情。不管怎么说,我就是不要。”

大千一听,心里想,时代变了,母亲怎么还用老一套包办婚姻?联想到自己,他感慨万千。自己和曾氏结婚这么长时间,也是感情淡淡。

大千回家闲来无事,就约几个幼年时的伙伴到翔龙山下的资圣寺游玩。这是一座宋代的寺院,明代万历年间又重新修饰,院内古木参天,曲径通幽,寺内住持果真颇通文墨,两人很是投机。

这一天是中秋节,大千又来到资圣寺,果真长老一见大千非常高兴:

“你来得正是时候,老纳有一事相求先生。近来寒寺准备重修山门,有一块先人书写的石碑遭风雨侵蚀,残缺不全,想重补诗文。”

原来山门外有块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7)的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赵贞吉(号大洲)书写的碑文,年久字迹剥落。

“如有需大千之处,定当报效。”

果真双手合十说:“赵大洲是内江人,要补大洲的诗文,也得内江人,想来想去,非先生莫属。”大千一听很是高兴,略做推辞也就答应了。

几日后,大千写好赵大洲的原文和一幅自己写的对联送到了寺庙。大千写的对联是:

与奇石作兄弟,好鸟作朋友。

以白云为藩篱,碧山为屏风。

魏碑风格的字体,遒劲有力,稳健古朴,极见功力。果真长老看后,高兴地连连说“好”。

张大千的题字被刻到石碑上后,许多游客暗暗赞叹。于是人们纷纷前来求他字画。他给一位朋友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路曲若之字,

山深无驷尘。

这幅楹联表达了张大千对生活道路和艺术道路的看法。

这一年善子因妻子去世两年,他在江苏松江府华亭县认识了杨浣青小姐,其父曾任松江府太学。经人说媒,二人准备成亲。经与家里人商量,因父母年岁已大,就让四哥去松江代表家人参加二哥的婚礼,九弟君绶也吵着要去,大千也在一旁帮助九弟求情,父母拗不过九弟,就答应让四哥带九弟同去,九弟君绶高兴极了。

一晃半年的时间过去了,父亲开的“义为利”百货店,由于缺少帮手,大千每天只顾书画之道,无心经商,所以店里的生意到了进退维谷的地步。

大千把自己多日来的想法说了出来:

“我想我们还是关了铺子,您老年岁又大了,该享几天清福了。四哥也来信让两位老人到他们那里去。”

父亲没有吱声。

“再者说我也想出去,内江这个小地方可看的东西太少,到大地方对我的书画也有益处。”

父亲在大千的劝说下终于点头同意了。就这样,大千带着父母、妻子踏上了南下的旅途。

到了松江,全家人又团聚了,闲来无事,一天,大千和二哥善子合作共同为父母画了一张肖像,善子画老人像,大千画背景。老人浓眉斗髯,身穿长衫,坐在荷花池边。这是兄弟两人第一次联手做画,画完两人细心品味,尽管笔墨娴熟、线条流畅,但都觉得缺少点什么。两人苦思不解。

一天,大千拿起南朝谢赫的《六法论》读了起来,谢赫在六法中讲的第一法就是“气韵生动”,古人或今人都在绘画过程中追求形象的内在气质及画面整体的章法布局。兄弟两人深深感到艺无止境这个道理。大千决定回上海。

不久大千带着君绶一道搬迁到上海的西城里十六号。说来也巧,黄宾虹老先生也住在这里,大千在楼下,黄先生住楼上。俗语讲“不打不相识”,自从上次发生在李先生家的风波以后,黄先生很看重大千,大千也更敬重这位书画界的老前辈。两个年龄、资历悬殊的人成了近邻和朋友。

20世纪20上年代的上海在艺术界掀起了一股石涛热,学石涛绘画风格、收藏石涛书画,成为一时的风尚。大千也潜心地研究石涛。可是当时市面上已很少见到石涛的作品。一次,曾先生对大千说:

“季爰,要学习石涛就得看大量石涛的真迹,我这几幅全被你看熟了,我带你到有石涛真迹的地方去看一看。”

于是曾先生就和大千到有石涛原作的地方或是个人家里去欣赏、品味石涛的真迹。但是到别人家看一次两次还可以,常去就会吃闭门羹,时间一长大千就练就了一种背临的功夫。即看到一幅原作时,他不但细心观察,而且熟记在心,构图手法、笔墨、提款等一一记下,回到家里,铺上宣纸,按着记忆把石涛的作品画出来。这种过目不忘的功夫,对提高他的绘画水平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上海的城皇庙也是大千经常光顾的地方。城皇庙是个非常热闹的地方,摆摊算命的、舞枪弄棍卖艺的,各种行当应有尽有。这里也有许多的字画店、旧书摊,有时候可以碰到货真价实的东西,大千就把它买回来珍藏。

一次张大千在城皇庙的画摊上看到了一幅石涛的真迹,就笑眯眯地用四川话同老板讲起了价。几经讨价还价,生意终于谈成了。

大千高高兴兴地把画拿回来,从楼上请下黄宾虹先生一起观赏。黄先生一看,失声地说:“你怎么把赝品买回来了?”

大千一听便认真地请教黄先生。

“你看,石涛是明末清初的人,那时候没有赭石颜料,而这幅画用了赭石,所以一定是假的。另外,这张纸是清代道光年间出的,不是明代的纸。”

黄先生的一番话使大千十分佩服,李先生生前说得太对了,以前自己班门弄斧实在是不应该。大千从此经常就绘画的问题请教黄先生。

“国画家,如想在艺术上有所造诣、有所创新,就必须学古人,学古人要懂鉴赏。你应该多读一些这方面的书籍。汤厚的《古今画鉴》、安岐的《墨缘汇观》,他们对我国历代不少名画的用材、题识、印记等做了精辟的评述和注释,不可不读。”

经黄宾虹先生的不断点化,大千的鉴赏水平不断提高,他一生收藏了大量的古代字画,逛旧书画摊也成了他的习惯,一直保持到晚年。

每次得一幅古人真迹,他都兴奋不已,爱不释手,挂在书房里观赏。对石涛的研究越深入,大千的疑惑也越多,他在石涛的许多画里,看到一些违反常理的表现手法,中国画理讲“远山无皴,远水无波,远人无目”,这是关于绘画的透视理论,即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而石涛的画中将近景画得很虚,远景画得很实,这是为什么?他冥思苦想,不解其中的道理。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茅塞顿开。那天他和几个朋友出外游玩,同去的郎静山(中国著名摄影大师)带了一架德国相机,由于技术不熟练,焦距没有调好,冲出的照片人物虚,而背景很实。大千拿照片看,忽然眼睛一亮,石涛的画不也是这种意境吗?原来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这种情况!大千恍然大悟:“石涛真是高明,这种光学原理他二百年前就运用得这么得心应手。”石涛这种深入观察生活的认真态度使大千叹为观止。

石涛著的《苦瓜和尚画语录》成了他案头常看的书,他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石涛的山水画上。他常常废寝忘食,早上起来吃点早点就开始画画,有客来访也从不放下手中的笔。有时半夜突发灵感,他就披衣下床,挥毫作画。

一时间大千的名声渐渐地传开了,视他为“石涛复生”。当时出版的许多画册,有些石涛的作品实际上是张大千的手笔。

黄宾虹先生非常佩服大千,看到他每天习画,在画案前专心致志,黄先生非常感慨:“荀子说弩马十驾,功在不舍。你骐骥之材,又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定能成大器。”

然后他又告诫大千:“石涛的山水画,讲求独创,笔墨的意韵、构图章法善于变化,意境新奇独特。这主要是由于他善于观察和发现。”

大千听了黄先生的一席话,心境豁然开朗,石涛认为“在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借笔墨写天地万物而陶咏乎我也”,也正是古人讲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从此,大千非常重视在生活中汲取素材,从大自然中撷取精华,一生中走遍祖国名山大川。

正当大千在艺术的海洋中遨游的时候,家里发生了不幸的事情。九弟君绶到上海后,同大千一道在曾先生处学习书画,由于他天资聪颖,书画的水平进步很快。一天母亲来信催君绶回内江完婚,君绶原以为此事会不了了之,没想到母亲旧事从提,情绪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整天魂不守舍。终于有一天,他给大千留下了一封信,离家出走了。信中写道:

八哥:

我走了,你不用找我。……请转告父母大人,孩儿不孝。……你是了解我的心情……

大千读完信眼前发黑,他小小的年纪今后如何生活?我如何向父母交代?想到这儿他眼泪流了出来。大千寻找了很长的时间,可茫茫人海,哪里有君绶的影子!有人说他上了德国的船,有人说他去了北平,也有人说他到日本留学去了。

君绶一去音讯全无,母亲还是三番五次地来信让九弟回去,大千考虑到年迈多病的父母,不忍心让他们悲伤,没有办法,只好仿君绶的笔体给父母写信,一会儿说在北平,一会儿说到了香港,最后就说到了德国去留学。父母一直到去世,也不知道君绶失踪的消息。

后来一直没有找到张君绶,使大千遗恨终生。所以大千后来吸取教训,从不干涉儿女的婚姻。

同类推荐
  • 苏曼殊新传:解读儒文化圈天才人物

    苏曼殊新传:解读儒文化圈天才人物

    苏曼殊(1884—1918),原名戬,字子谷,更名玄瑛。出家,自取法号“曼殊”。原籍广东香山县沥溪乡。父苏杰生有一妻三妾。与大妾何合仙之胞妹何合若私通,生下曼殊。满月,母子被赶出苏家。后因苏家男丁不旺,六岁时又被父亲从日本带回交何合仙抚养。不容于族,屡遭其父之正妻陈氏等欺侮。十一岁大病被扔柴房等死,十二岁被六榕寺赞初大师带走,十三岁随姑母至上海寄养,始学画,并从西班牙人庄湘博士习英文。十五岁随表兄林紫垣赴日本横滨大同中学读书,继入日本陆军学校。归国后在苏州教书。1905年在广东惠州慧龙寺削发为僧。1918年5月病逝于上海广慈医院,享年三十五岁。临终留下八字遗言:“一切有情,都无挂碍。”本书作者集成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新史料,鸟瞰曼殊的诗国,追寻其行迹,为读者勾画出一个富于生气的苏曼殊。
  • 又疯又狂卡扎菲:落日强人卡扎菲传

    又疯又狂卡扎菲:落日强人卡扎菲传

    卡扎菲,一个退出历史舞台的落日强人;一个比萨达姆更牛也更受争议的人物。他让利比亚人民摆脱贫困,使利比亚成为非洲最富裕的国家;也将枪口对准人民,武力镇压异见民众。他是“中东硬汉”、反美英雄,反霸权、反殖民、反强权,拥抱洛克比空难制造者;后来又主动向西方靠拢。他最知道如何稳固自己的统治,最会与美英法等西方国家周旋,可谓最强硬,最有手段,同时也最疯狂。
  • 科尔

    科尔

    科尔,又译高尔(Cole,或Kohl、Kool),是一外国姓氏。通常在英语会串为"Cole",在德语的串法是"Kohl",在荷兰语的串法是"Kool",在美国的德国、荷兰移民后裔亦有使用"Kohl"和"Kool"。
  • 张爱玲·她从海上来

    张爱玲·她从海上来

    难以忘怀的旧上海,还有那让人沉醉的男女情爱是张爱玲带给我们的印象。本书将把张爱玲的人生细细解读,佳人不再,岁月依旧。
  •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3)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我和我的闺蜜Y小姐

    我和我的闺蜜Y小姐

    我和我的闺蜜大相庭径,而且隔了一个“太平洋”,很多人都很疑惑我们是为什么那么好,其实,我也不知道。
  • 快穿回来后我被大佬套路了

    快穿回来后我被大佬套路了

    千苓这才经历完快穿的三千世界,攒够积分成功回到现实。宿体变成了又丑又胖的女人,只得听从任务,却未曾想在完成任务的这段期间,自己心中亦成功走进了他……(无法减肥的,因为这是会越减越肥,这是我们男主大大的一个小心思呀~)商店积分与现实货币10:1ps:1v1双洁,搞笑甜宠
  • 闺蜜时代之我的未来不是梦

    闺蜜时代之我的未来不是梦

    本文是青春叛逆成长言情城市萝莉帅哥贵族巴拉拉能量稀里哗啦的小说.不喜勿喷.谢谢合作。
  • 我的皇后是大佬

    我的皇后是大佬

    一朝穿越,她成了将军府的受气包小姐。遇见前世的仇人,居然跟她杠上了!她娶夫管他毛事?她戏美男与他何干?还拿国家大事找她麻烦,男人,你想找抽就说句话!
  • 猫爪

    猫爪

    某天起床,王大治的手背出现了三道抓痕。像是猫抓的,也像女人抓的。被谁抓的其实无所谓,血痕越痒,越想......
  • 都市之病毒复苏

    都市之病毒复苏

    神话传说中的灵气到底是什么?宇宙中是否只有人类是智慧种族?宇宙有没有彼岸?(本书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模仿!)
  • 青龙偃月刀

    青龙偃月刀

    本故事发生在宋朝咸平、景德年间,以宋辽战争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一代大侠杨承英之子杨铭的江湖经历。家仇国恨、悲欢离合、侠义豪情、世事人心。在故事的最后,杨铭与杨延昭(杨六郎)一起抗辽,大败辽军,最后使辽宋和谈,双方罢兵,结束了两国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史称“澶渊之盟”。
  • 幸存者之光

    幸存者之光

    万众瞩目的幸存者今日开测,让我们一起!荒野险境求生,探秘隐藏地点!深入废弃城镇,寻找人类遗物!末世资源短缺,巧用工具探险!”
  • 无良痞妃:来吧妖孽殿下

    无良痞妃:来吧妖孽殿下

    她,21世纪黑道第一千金,天赋异能穿越,一曲吹叶,万兽臣服。他,腹黑强大的地下之王,危险狂傲,邪恶如魔。当狡猾如狐的她,遇上腹黑如虎的他。误签婚书,被动成亲,被动洞房?新婚之夜,她反被为主将他扑倒,翌日却云淡风轻扔下一纸休书,挥挥衣袖,潇洒就走。妖孽王爷温柔暴走,“看过本王的身,睡过本王的人,不给本王负责就想走?”她勾勾手指,笑靥依旧,“来吧,殿下!”
  • 后天少爷

    后天少爷

    男主角孟四出生在一户普通的渔民家中,从小体弱多病,六岁时被家人送往清江门学习玄气修炼,哪知三年过去后,其玄气修为仍然没有寸进,正在心灰意冷之际,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误入传送隧道,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从此揭开了他光辉一生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