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673200000002

第2章 处世某略故事

曹操论英雄,刘备装糊涂

金玉良言

糊涂不是无智,相反它是人类隐藏着的智慧。糊涂不是无能,相反它是人类一种未曾启动的潜能。

谋略故事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春,羽翼未丰的刘备刚在徐州立足不久,便被吕布打败。他苦于无处栖身,只好率众投奔了曹操。

刘备在曹操处,为使曹操不妒害自己,对曹操百般奉迎。闲暇时便到后园种菜,关羽、张飞见状,责问刘备说:“兄不留意于天下大事,为什么偏酷爱这等小人做的事?”刘备笑了笑说:“二位贤弟日后便知。”

一天.关羽、张飞到街上去闲逛,刘备独自在后园浇菜。突然,张辽、许褚来到园中对刘备说:“丞相有请。”刘备带着狐疑的心情随着二人来到相府。

一见面.就听曹操问他:“你近来做了件好大的事啊!”

刘备吃了一惊,心想,难道我与国舅董承密图曹操的事泄了?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曹操接下来笑着说:“玄德学圃不易吧!”

刘备这才知道曹操所说的“大事”,原来是指他学圃而言的。于是放松下来说:“不过无事消遣罢了。”

接下来,曹操引刘备来到后园小亭坐定。品着青梅,开怀畅饮起来。几杯酒落肚后,曹操指着远处阴云翻腾、龙卷风顶天立地的场面说:“现在正是春深季节,龙也乘时而变化,由地面升腾于九霄。龙能大能小,大则吞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我看世间的英雄也可比做龙。大凡英雄人物都能屈能伸,不失时机地把握和驾驭形势。你走南闯北,觉得谁可称之为当世之英雄?”

刘备明白曹操的心思,便装愚地说:“备肉眼凡胎,怎么会识英雄?”

曹操说:“不必过谦嘛,请随便论之。”

刘备说:“备得丞相的恩护,才能仕于朝中,怎么可能结识天下英雄呢?”

曹操说:“虽未见其面,但也总有耳闻吧?”

刘备见曹操执意让他开口,便只好说:“淮南袁术,兵粮足备,能算位英雄吧?”

曹操大笑说:“你可真能开玩笑,袁公路不识时势,妄自称帝,已是众矢之的,冢中的枯骨,命在旦夕,怎配得上英雄二字!”

刘备说:“河北袁绍是四世三公的后裔,朝中故吏大多数是他家的门客。如今又虎踞冀州,麾下贤人众多,足可谓英雄了吧?”

曹操说:“袁绍表面严厉,可胆子极小,遇事好谋无断。不敢为大事,专图小利,算不上什么英雄。”

刘备沉思片刻说:“江南八俊之一,刘表威镇荆襄九郡,我看足可称为英雄。”

曹操摇头说:“刘袁徒有虚名,坐守田园,愚腐已极,何值一提?”

刘备肯定地说:“独霸江东、血气方刚的孙策足可称之为英雄了吧!”

曹操不在乎地说:“孙伯符不过是借其父的英名罢了,还称不上英雄。”

刘备又说:“那么南阳张绣、汉中张鲁,西凉韩遂该如何?”

曹操大笑道:“玄德公越说越不着边际。这些人都是碌碌鼠辈,何足挂齿?”

刘备说:“这些人都是我所恭慕的人,除此以外,我就不知道了。”

曹操站起身说道:“依我看,能称得上英雄的,普天下只有你和我了!”

刘备万没想到曹操会提及他,一紧张,手中的匙筷不觉失落在地。这时,正巧一阵雷声刚过,刘备乘机掩饰自己的失态说:“这雷声来得真疾呀,吓了我一跳。”

曹操见刘备被雷声吓得如此,大笑道:“大丈夫还惧雷声?”

刘备自解其嘲地说:“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嘛!”曹操见刘备如此胆识,遂不再留意他了。智慧点睛

郑板桥有一句名言:难得糊涂。短短四字言简意赅,却道出了为人处世的真谛。的确,很多时候,你的聪明派不上用场,非但派不上用场,可能还会弄巧成拙,“聪明反被聪明误”。而糊涂一些,可以保全自身,可以在复杂的环境中游刃有余。因此面对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人心世态,我们不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一副糊涂表象示之于众人。司马懿装昏诛曹爽

金玉良言

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为了避敌锋芒,保护自己,可以采取装疯卖傻、装聋作哑的办法蒙混过关。

谋略故事

魏明帝死后,幼子齐王曹芳即位。根据明帝遗诏,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

起初,曹爽由于司马懿德高望重,又是自己的前辈,每有军国大事,不敢自专,都要由司马懿决断。后来,曹爽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引荐了一些心腹,驾空了司马懿。司马懿面对这种情形,一时也无可奈何。自己虽然受明帝遗诏与曹爽共同辅政,但毕竟曹爽是宗室贵族,而自己是远属,太尉兵权又被夺去,做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太傅,无法与曹爽抗争。此后,司马懿便称病在家,以躲避曹爽的锋芒。

司马懿居家不出,正中曹爽下怀,心病一去,他便得意忘形。不过,正在放纵欢乐的曹爽也没有忘记司马懿的存在。没过多久,曹爽的心腹李胜出任荆州刺史,曹爽便让他去司马懿处告辞,借机窥探一下司马懿的动静。

司马懿已经知道李胜的真实用意,便让两婢女搀扶着自己坐在床上。见李胜之后,用手拿衣服,衣服掉在地上,又向婢女示意口渴,婢女送上一碗粥,司马懿喝粥时,粥汁又都顺着口角流到胸前。

看到司马懿如此衰朽不堪,李胜装模作样地哭说:“方今主上尚幼,天下人都依赖明公,过去人们只听说您重病复发,可是没想到病得这么严重。”这时,司马懿长吁了一口气说:“我年老沉疾,危在旦夕。君屈当并州,并州离胡人很近,好自为之,恐怕我们不能再见面了。”

李胜连忙纠正说:“我是赴任本州,不是并州。”司马懿又装作昏聩地说:“君将要去并州,努力自爱。”这时的李胜,再也顾不得用那些文雅的交际语言了,说:“我是去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这才假装稍稍地明白过来,说:“君还本州做刺吏,盛德壮烈,好建功勋,我与你分别,以后恐怕再也见不到面了。”

接着司马懿又把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叫出来,并让他们与李胜结为朋友,求李胜在他死后多多照顾,说着,司马懿又呜咽起来。其实,马司懿这时身体状况很好,故意装作昏聩的样子来迷惑李胜。李胜是荆州人,所以把到荆州做刺史说作“当忝本州”,本、并音近,正好被司马懿钻了空子。

李胜从司马懿家出来,复见曹爽,乐不可支地说:“太傅语言错误,口不摄杯,指南为北,肯定活不长了。”从此,曹爽不复以司马懿为意,更加肆无忌惮地恣意弄权。岂知这正是司马氏的诡计。

翌年正月,幼主曹芳按惯例到高平陵去祭把祖先,曹爽兄弟都随驾出行。司马懿立即在城中部署兵马,先占据了武库,控制了都城。随后,屯兵在洛水浮桥,派人向曹爽等送信说:“大将军曹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外专权……天下汹汹,人心危惧。现在皇太后命罢免曹爽兄弟官职,自回家中,不得在外逗留,如果胆敢违抗,便以军法从事。”曹爽兄弟回家之后,司马懿征发民工800人,在曹家宅第四周筑高墙,布置人在上面观察曹爽举动。曹爽兄弟不知道司马懿究竟做什么打算,便给司马懿写了封信,说家中没有粮食了,求司马懿接济一些。司马懿接到书信,马上令人送来100斛,并且又送了一些肉脯、盐、大豆,曹爽兄弟见司马懿送粮给他,又都欢喜起来,以为自己可以免死了。

曹爽又一次上了司马懿的当。这期间,司马懿在朝中翦除曹爽的党羽,将其投入监中;不久,又将曹爽兄弟下狱,以谋反大逆的罪名,诛杀尽净。从而,司马氏与曹氏的权力之争以司马氏的胜利而告终。智慧点睛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其攫鸟噬人之手段。因此为人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锯的力量。装猪吃象,用计在强敌面前,尽量把自己的锋芒敛蔽,“若愚”到像猪一样,表面上百依百顺.装出一副为奴为婢的卑恭,使对方不起疑心,一旦时机成熟,即一举如闪电般地把对手结束。这就是韬晦的心术,人们常常借此自我保全,麻痹对手。邓忠劝父图大计

金玉良言要磨炼权之忍,势之忍,贱之忍,富之忍,贵之忍……人生最大的困惑是自己难以战胜自己。万事万物,博大精深,如果谁领悟了虚怀若谷的道理,那么他将受益无穷。

谋略故事

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秋,征西将军邓艾与镇西将军钟会各自率部奉诏伐蜀。疆川口一战,邓艾率部挫蜀军锐气,正当钟会率部前来增援,欲将蜀军全部围歼的关键时刻,雍州刺史诸葛绪误中了姜维声东击西之计,阴平桥失守,使蜀军通过阴平桥,退守于剑阁要地,得到了战略喘息的机会。

镇西将军钟会怒斥诸葛绪说:“汝奉命据守阴平桥,以断姜维退路。如今你不仅失了阴平桥,又擅自进兵以致大败,挫了我军锐气,失了战机,留你何用!”说罢,令左右将其推出去斩首。

监军卫罐急阻拦说:“诸葛绪虽然有罪,但他是邓征西所辖之将,应由邓将军发落处置。将军若擅自斩之,恐伤了将军间的和气。”

钟会傲慢地说:“吾奉天子明诏、晋王的钧旨前来伐蜀,即便邓艾有罪,某也有权斩之。”嘴上虽这么说,考虑卫罐毕竟是朝中的监军,于是收编了诸葛绪所率之部,令人将诸葛绪用槛车囚了,载赴洛阳让晋公去发落。

邓艾得知此讯,气得火冒三丈,怒不可遏地说:“钟会欺我太甚了,我定要在此与他争个高低!”说罢,急召各部将领,欲与钟会进行火并。

邓艾之子邓忠见父亲盛怒如此,忙劝解说:“父亲息怒。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父亲若与他相争,必误国家大事,反使蜀军得利。还望暂且容忍为上。”

邓艾经儿子如此一劝,猛然醒悟。于是强压心头怒气,引数十骑主动去见钟会,共同商议进兵灭蜀之策。

由于邓艾以大局为重,忍了私怨,在战争关键时刻,保持住冷静的头脑,终于在伐蜀的战争中立下了盖世奇功。智慧点睛

古人讲究“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和为贵,忍为高”向来被视为处世的金科玉律。忍显示着一种力量,是内心充实、无所畏惧的表现。忍是一种强者才具有的精神品质。为人处世很多时候不要争强好胜,暂时的忍让也许会换来更好的机会。当然,忍不是低三下四、甘愿受他人摆布、忍气吞声、受人欺侮、逆来顺受不去反抗,而是一种积蓄力量的方式。钟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金玉良言

聪明人本应做聪明事,但实际并非如此。如果一个人被权利之欲所牵引,为达目的而不计其后果,就会利令智昏,因而盲动,即使是聪明人也必然做蠢事。

谋略故事

钟会先后追随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参谋军机,颇被重用。司马昭曾称赞钟会说:“君真是我的子房。”由于蜀主刘禅昏庸,信任佞臣,大臣见疑,司马昭决定派钟会伐蜀。

司马昭召钟会问:“我想命令你为大将,去伐东吴,可以吗?”钟会说:“主公之意,本意不在伐吴,实是伐蜀,不是吗?”司马昭大笑说:“你真是我心底的虫子。但如果你要伐蜀,你要用什么办法?”钟会说:“我想主公欲伐蜀,已域图样在此。”

司马昭展开地图一看,图中详细记载了一路安营下寨囤粮积草之处,从何而进,从何而退,一一皆有法度。司马昭心中大喜,说:“真良将!”便令钟会与邓艾二人分领两路大军取蜀。

钟会出师,司马昭送于城外十里,邵悌悄悄对司马昭说:“今主公派遣钟会领十万兵伐蜀,我料钟会志大心高,不可使他独掌大权!”

司马昭笑着说:“我难道不知道吗?”邵悌说:“主公既知,何不使个人以为副职!”司马昭说:“所有的人都说不可伐蜀,只有钟会建议伐蜀,是其心不怯,则破蜀必然。蜀既破,则蜀人心胆已裂,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那样,钟会即有异志,蜀人又怎么能助他呢?至于魏人,得胜思归,更不会跟他造反。”可见司马昭虽任命钟会伐蜀,但早已做好了另一手准备。

钟会兴兵伐蜀,一开始,屡屡得手,后被姜维阻于剑阁,粮将尽正想退兵,却由于邓艾偷度阴平险道成功,直捣成都,于是,刘禅令姜维投降。蜀国灭亡后,钟会与姜维密谋叛魏。这是二人互相利用,一拍即合;钟会想利用姜维在蜀国的声望与关系,辅佐他割据西蜀,姜维则想促钟会叛魏而行其兴复蜀汉之计。

除去邓艾后,钟会领军进驻成都,尽得邓艾军马,威声大振,钟会对姜维说:“我今日方趁平生之愿!”姜维便用言语试探他说:.“今将军大功已成,威震其主,何不泛舟绝迹,登峨眉之岭,而从赤松子游乎!”钟会笑说:“君言差矣。我还没到四十岁,怎么能效仿游手好闲之事呢?”姜维便暗示说:“若不退闲,当早图良策。”姜维摆明是叫他造反,钟会自然心领神会,抚掌大笑说:“伯约知我心也。”二人自此每日商议大事。

正当钟会与姜维谋反时,司马昭先下手了。姜维说:“自古以来,君疑臣则臣必死,难道不见邓艾吗?”钟会说:“我意已决!事成则得天下,不成则退西蜀,也不失作刘备。”于是便召集诸将以郭太后有遗诏令征讨司马昭为名,召集诸将宣布此事,不从者欲尽杀之。

由于事不机密,计谋泄漏,诸将起而反抗,钟会、姜维都在乱军中被杀死。智慧点睛

聪明是人的一种长处,但聪明也会让人傲了心性,进而聪明反被聪明误。其实真正聪明的人会使自己的聪明深藏不露,会让别人猜不透他,不到刀刃上、不到火候时不轻易使用自己的聪明。卖弄小聪明是愚人的行为,是招灾引祸的根源。我们为人处世,还是应该多点脚踏实地、多点实际考虑,千万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误了卿卿性命”。孙翊妻智报夫仇

金玉良言

漫漫人生路,有太多的不如意,退一步海阔天空,只是不要忘记了自己的最终使命。

谋略故事

孙翊做丹阳太守时,妫览做督教,戴员为部丞,与左右同僚亲近,境内盗贼不起,民风淳朴。这引起了孙翊手下的边洪等人的忌恨。有一天,孙翊出门送客,早有准备的边洪等人突然从背后冲过去,乱刀将孙翊砍死。出事后,边洪等人畏罪逃进山中。

这飞来的横祸,使孙翊的妻子徐氏哭得死去活来。她慢慢镇静下来,心想:光哭有什么用呢?应该捕杀凶犯,为夫报仇。于是她在丈夫的军中挑选了一批既有侠义之肠又武艺高强的军士,进山捕捉边洪等犯,最后抓到边洪,砍下脑袋,祭奠了丈夫。

就在这时,原在军中任督教的妫览进入军中,把孙翊的嫔妾及管家、婢女全部占为己有,肆意蹂躏,并要徐氏顺从他。徐氏是忠贞烈女,丈夫尸骨未寒,怎肯屈从于人?她受到奇耻大辱,本当要劈头盖面地痛骂妫览,只是想到自己是一个弱女子,硬项恐被强敌所害。于是她强打笑脸地说:“将军厚爱小妾,岂有不从之理?只是我夫新丧,眼下正是服丧期间,妾心情抑郁,如何能侍奉将军?莫不如到了月底,让我祭奠先夫后,脱去丧服,到时再顺从将军,岂不更好?”

妫览听了她的话,心下盘算,如果强迫徐氏,哭哭闹闹,又有什么滋味?反正月底时间不长,只需耐心等待。到了月底这一天,徐氏摆上果品,点上香烛,跪在丈夫灵前,祭奠毕,她脱去丧服,熏香沐浴,浓妆重抹,飘逸若仙,一扫丧期的哀伤沉闷心情。接着,她在别的房间安排寝帐,假装做好了顺从妫览的一切准备。妫览乃奸诈之人,他恐徐氏有骗,暗中监视着她的一言一行。今天见到她如此打扮,面露春风,恨不得一把将她搂进怀里。于是急不可待,走进徐氏房中。

徐氏看见妫览推门而入,喜盈盈地轻移莲步前去拜见,妫览正欲搂抱,只听徐氏大喝一声:“众将还不出来杀贼,更待何时?”妫览大惊,急忙返身就走,早被徐氏联络的先夫旧部孙高、傅婴等人劈面拦住。原来孙、傅等早奉徐氏之命,暗伏房中。

妫览两膝下跪,乞求徐氏道:“夫人救我!我愿解甲归田,耕牧终生,以赎前罪!”

夫人斥道:“孙翊在世时,待你等不薄,你和戴员在我夫面前前呼后拥,竭尽忠诚。我也以为你们是忠良之士,在夫君面前数说你们的好处。想不到太守被人暗害,你不但不思为主人报仇,反而趁人之危,落井下石,强占嫔妾,甚至连我也不肯放过,这与禽兽又有什么两样呢?我设计杀你,正是为夫报仇,为民除害,为国除奸!”

说罢,徐氏从孙高手里取过利剑,直向妫览心窝刺去。几乎同时,徐氏组织的其他人在外面杀了戴员。

徐氏智报夫仇的事传到军内,大家莫不惊诧,称赞她是奇女子。智慧点睛

屈辱,可以成为泯灭一个人理想之火的冰水,也可以成为鞭策一个人发奋成功的动力。要知道受屈辱是坏事,但也能变成好事。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三大精神能量源——创造的驱动力,爱情的驱动力,压迫、歧视的反作用驱动力。屈辱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压迫,它像一根鞭子,鞭策你鼓足勇气,奋然前行。女丈夫沉着救弟

金玉良言

大凡性格稳健的人,都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功。如果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必会使事情出现更糟的局面。因此要切记:只有稳扎稳打,才能稳步迈上成功的阶梯。

谋略故事

公元256年,东吴丞相孙峻病亡,临终将后事托付于其弟孙琳。孙峻死后,孙琳以侍中武卫将军之职,总领内外军事,代知朝政,扫清朝中反对派后,又迁大将军之职。

孙琳,字子通,是东吴皇后全夫人的亲娘舅。由此,孙琳负贵倨傲,多行无礼,全然不把昊帝孙亮看在眼中。吴帝孙亮虽然秉性聪明,对他也是无可奈何。

一天,孙亮对黄门侍郎,自己的妻弟全纪说:“汝舅孙琳专权,欺朕太甚。今若不除之,将来必是后患。”

全纪说:“琳虽为吾舅,其多行不义,臣早看在眼中。陛下有用得着在下之处,将万死不辞。”孙亮见全纪如此倾心于他,便吩附道:“卿可点起禁军,与将军刘丞各自守住城门,朕欲亲自出面斩杀孙琳,今夜便可行动。这件事千万不可让你母亲知道,她是孙琳的亲姐姐。”

全纪答应说:“请陛下放心,臣定谨慎从事。”说罢,便去召集禁军,依计而行。天色将晚,全纪忽儿想到:“孙琳是我的亲娘舅,我父全尚还不知有此举动,他若从中帮倒忙可就坏了。”于是匆匆回到家中,将皇帝欲除孙琳之事对父亲讲了。

全尚也早就看不惯内弟的骄傲之态,但此时听说吴帝欲杀他,心中不免又有些为孙琳惋惜,情不自禁地对妻子说:“我早就劝你弟勿狂妄,可他一直不听,如今御等欲亲自出面将其斩之,真是咎由自取啊!”

全尚之妻孙氏听后,心头不觉为之一震,心想,这真是天不负我弟啊。他表面上却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轻松地说:“这都是朝中的大事,与我女人家何干?吾弟拥权过傲,这也是天数。”瞒过全尚,孙氏急遣心腹把这个消息告诉孙琳。

孙琳闻讯,未及孙亮动手,急点起军马,先动手把全尚、全纪、刘丞及全家老小捉拿起来,斩了全民一家及刘丞三族后,又废了吴主孙亮,另立孙休为新君。智慧点睛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急躁轻率,盲目蛮干,只会四处碰壁。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其发展进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还要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但最重要的是要拥有沉着冷静、稳扎稳打的耐心。在实际生活中要防止和克服不顾分寸盲目乱干的思想和行为,常言道“过犹不及”。刘备不听劝惨败夷陵

金玉良言

遇事先让自己等三分钟,让自己冷静一些,这样做事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头脑不冷静、急躁、不耐烦,是容易把事办砸的。

谋略故事

赤壁大战后,孙权、刘备同曹操的矛盾暂时缓和,而孙、刘之间,由于孙权派兵夺回荆州、杀死关羽而激化起来。刘备盛怒之下要讨伐孙权,赵云劝刘备说:“现在的国贼是曹操,并不是东吴。曹操虽然死了,但曹丕却篡汉自立为帝,神人共怒。陛下你应该讨伐曹丕,而不应该讨伐东吴,倘若一旦与东吴开战,战争就不可能立刻停止,别的计划就不能实施。望陛下明察。”赵云的这番话颇有道理,确实是审时度势之言,然而,刘备对赵云说:“孙权杀害了我的义弟,还有其他忠良之士,这是切齿之恨,只有食其肉而灭其族,才能够消除我心中的仇恨。”诸葛亮也劝刘备要以天下为重。刘备答道:“我不为义弟报仇,纵然有万里江山,又有什么意思?”

刘备最终还是不听诸葛亮、赵云劝告,公元221年7月,率蜀军主力东下,水陆并进,进攻东吴。

孙权几次派人求和,都遭刘备拒绝。这时,周瑜、鲁肃、吕蒙都已逝去,孙权只得任命年青的陆逊为大都督,统率5万人马抗蜀,到达犹亭。

蜀军复仇心切,士气旺盛,连战皆捷,深入吴地五六百里,于夷道县(今湖北宜都)包围了东吴孙桓。

陆逊到达前线,将领们要求他派兵救孙桓。陆逊说,孙桓将军定能守住夷道城,等打败刘备自然解困。众将以为陆逊年轻胆小,不肯出战。以后,蜀军挑战,陆逊坚守不出。相持近半年,蜀军攻势锐减,时至盛夏,水陆军都移向森林茂密之处,扎下40座连营,以避炎热。

陆逊见蜀军兵力已分散,军心已懈怠,于是,召集众将说:“破敌时机已至。”其命水军装载茅草及硫磺硝石,运向指定地点,再命陆军各执茅草一束,趁蜀军毫无防备,突然放起火来。吴军趁机反攻,蜀军大乱,夺路而逃。刘备退至涿乡(今湖北宜昌西),又被吴将朱然、韩当截住厮杀,死伤无数。刘备率众杀出一条血路逃回白帝城,于是,吴军大获全胜,夺回了“川鄂咽喉”夷陵。

夷陵之战时,正值曹丕篡位,遭天下反对。号称皇叔的刘备本应趁机伐魏,不但师出有名,顺民意,而且可以使蜀吴联盟破镜重圆,使曹魏处于两面作战境地,统一大业大有希望。然而,刘备竟然意气用事,“耻关羽之殁”,不听劝阻,怒而兴师,结果大败而归,使蜀国元气大丧,一蹶不振。智慧点睛

人的一生当中绝对会有不如意的时候,这些不如意有很多种,例如:生意失败、失恋、与人斗争落败、被羞辱、工作不顺等等,而依各人承受能力的不同,这些不如意也会对其形成不同的压力与打击,有人根本不在乎,认为这只是人生中必然会碰到的事;有人则很快就可以挣脱沮丧,重新出发;但有些人只被轻轻一击就倒地不起。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这种时候,只要沉得住气,只要“存在”,就有希望,就有机会!姜维危机时刻求计避祸

金玉良言

匹夫之勇,人人做得到;百忍成金,才能成就大事。真正的俊杰不是那些纵横驰骋如人无人之境、冲锋陷阵无坚不摧的英雄,而是能屈能伸的处事者。

谋略故事

当姜维在祁山一带同魏将邓艾殊死战斗时,后主刘禅在成都,听信宦官黄皓的话,贪恋酒色,不理朝政。朝中大臣因后主荒淫,对国家前途不免忧心忡忡,一时之间,贤人逐渐离去,而小人却乘虚而入。当时有个名叫阎宇的右将军,什么功也没立,只因善于巴结宦官黄皓,居然爬得很高。他听说姜维在祁山战斗不利的消息,便求黄皓对后主刘禅说:“姜维一次又一次出兵都毫无建树,可以让阎宇代替他。”后主自然听从,便派出使臣,携了诏书,召回姜维。姜维正在祁山进攻魏军的营垒,忽然之间一天连来三道诏书,命他班师。他无可奈何,只好从命。

回到汉中以后,姜维安排好人马,便同使臣一起到成都去面见后主。可后主一连十天都不上朝,姜维心中十分疑惑。这一天来到了东华门,正好遇见秘书郎郤正。姜维问他:“天子要我班师,你知道是什么缘故吗?”正笑着回答:“大将军怎么还不知道,这是黄皓为了让阎宇立功,请求朝廷,发出诏书召回将军。后来又听说邓艾善于用兵,估计阎宇不是他的对手,这事才又搁下不提了。”姜维一听此言,不由大怒说:“我一定要杀掉这个奴才!”正制止他说:“大将军继承诸葛武侯的事业,责任大,职权重,怎么能那么感情用事?如果闹得天子都容不下你,那可就不妙了。”姜维很感激地说:“先生的话很有道理。”

第二天.后主与黄皓在皇宫后花园设宴饮酒,姜维领几个人直接进来。由于早有人向黄皓通风报信,黄皓慌忙躲到花园的一角。姜维来到亭下,叩拜后主,流着泪说:“臣将邓艾已围困在祁山,陛下接连降下三道诏书,召我回朝,不知陛下是什么意思?”后主默默不语。姜维又说:“黄皓奸邪狡猾,专擅朝政,与东汉末年那些祸乱国家的宦官没什么两样。只有早早杀掉此人,朝廷才可以安宁,中原才可以恢复。”后主笑着说:“黄皓不过是一个供人使唤的小臣,就算他专权,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你又何必把他放在心上?”姜维叩头说:“陛下今日不除黄皓,灾祸很快便会降临了!”后主说:“爱一个人便愿意他活下去,恨一个人便要他死,你怎么连一个宦官也容不下?”说着便命人到花园一侧去找来黄皓,让他向姜维叩头请罪。黄皓哭鼻子抹眼泪地说:“我不过是伺候皇上罢了,并不曾干预国政。将军千万不要听信外人的传言,想要杀我。我这条小命就掌握在将军的手里,还请将军可怜可怜我。”说罢,又是叩头,又是哭号。

姜维愤愤而出,见郤正,将这些情况详详细细地告诉了他。正说:“将军将有大祸临头了。将军若有个三长两短,国家也就完蛋了。”姜维说:“请先生教我保国安身的办法。”正说:“陇西有一个地方,名叫沓中,那里土地十分肥沃。将军何不仿效诸葛武侯屯田的事,上报天子,前往沓中屯田?这样,一可以收获粮食以供军中之用,二可以夺取陇右大片土地城池,三可以使魏国军队不敢对我汉中轻举妄动,最后,将军在外握有兵权,谁也不敢算计你,可以避祸。这就是保国安身的办法,将军应早早去实行。”姜维大喜,道谢说:“先生的话真是

金玉良言。”

第二天,姜维上表后主,要求去沓中屯田,仿效诸葛亮,后主答应了,他便回到汉中。智慧点睛

好汉不吃眼前亏,识时务者乃俊杰,有时候要学会避祸自保,避免与敌手正面相撞,使自己得不偿失。“走”或“不走”有时的确要费一番思量。该走的时候不走,不该走的时候又走了,都会产生困扰。所以,“走”也是一门艺术,既要掌握时机,也要靠点运气,才能走得正是时候,走得理直气壮。祢衡目中无人招祸端

金玉良言

太过张扬,不懂得谦虚之礼,是为人处世的大忌;地不畏其低,方能聚水成海,人不畏其低,方能孚众成王。谦谨低调才是做人的真学问。

谋略故事

汉献帝建安初年,祢衡晋见曹操。祢衡来后,按例行了礼,曹操却一反以往尊重人才的常态,不给祢衡安排座位。平时颇为自负的祢衡见到这个场面,不觉仰头向天,一声长叹说:“天地虽然这样宽阔,为什么眼前连一个像样的人都没有呢?”

曹操自傲地说:“我手下有几十位能人,都是当代英雄,凭什么说没有人呢?”

祢衡又笑了一声:“那就说给我听听吧!”

曹操不无得意地说:“荀攸、郭嘉、程昱见识高远,前朝的萧何、陈平,都不如他们。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猛无敌,过去的岑彭、马武,也不是对手。吕虔和满宠替我掌管文书,于禁和徐晃担任我的先锋官。夏侯惇是天下的奇才,曹子孝是世上的福将。这怎能说没有人呢?”

祢衡哈哈笑了起来:“阁下全讲错了,这些人我都认识,荀攸只是个看坟墓的料子;程昱仅能开开门;郭嘉倒还可以读几句辞赋;张辽在战场上只配打打鼓,敲敲锣;许褚也许能放放牛,牧牧马;乐进和李典当当传令兵勉强凑合;吕虔不过能给人家磨磨刀,铸几支剑;满宠是喝酒的能手;于禁是打砖的泥水匠;徐晃只有杀猪、扒狗的本事;夏侯悖是一个仅能保全性命的将军;曹子孝被人称为只知道要钱的太守。其余都是饭袋、酒桶而已!”

祢衡这一顿讽刺、挖苦,激怒了曹操,曹操呵斥起来:“你又有什么能耐?”

祢衡毫不客气:“我,天文地理门门都能,三教九流样样都知道;辅助天子,可以使他们成为尧、舜;个人道德,可以与孔子、颜渊相比,怎能与这些凡夫俗子相提并论呢?”

这时,张辽在旁边,听到祢衡这样狂妄,公开侮辱大家,气得抽出宝剑要砍,曹操止住他说:“我目前正缺少一个敲鼓的人,早晚朝贺和宴会,都要有人敲鼓,就让祢衡去做吧!”

老奸巨猾的曹操,企图用这个办法狠狠羞辱一下祢衡,谁知祢衡也不拒绝,答应下来,告辞去了。

第二天中午,曹操在丞相府大厅上邀请了很多客人赴宴,命令祢衡打鼓助兴。原先打鼓的人叮嘱祢衡打鼓时必须换上新衣,但祢衡却穿着旧衣服进入大厅。祢衡精于音乐,打了一通“渔阳三挝”,音节响亮,格调深沉,发出金石般的声音,座上的客人都被激荡得情绪热烈,流下泪来。曹操的侍从们突然挑剔地叫道:“打鼓的为什么不换衣服?”谁知祢衡竞当众脱下身上的破旧衣服,赤裸裸地站在那里,客人们惊得一齐掩起面孔。祢衡又慢慢地脱下裤子,一直不动声色。曹操看见这个情景,呵斥道:“在朝廷的厅堂上,为什么这样不懂礼仪?”

祢衡严肃地回答说:“目中没有君主,才是不懂礼仪。我不过是暴露一下父母给我的身体,以显示我的清白罢了!”

曹操接过祢衡的话,逼问说:“你说你清白,那么谁又是污浊的?”

祢衡直指曹操说:“你不识人才,是眼浊;不读诗书,是口浊;不听忠言,是耳浊;不通晓古今的知识,是头脑污浊;不能容纳诸侯,是胸襟污浊;经常打着篡夺皇位的念头,是心地污浊。我是社会上知名的人,你强迫我打鼓,这不过如同当年奸臣阳货轻视孔子,小人臧仓毁谤孟子一样。你要想成就称王称霸的事,这样侮辱人行吗?”

祢衡这样犀利地当面抨击曹操,使大家都非常吃惊。曹操本想斩了祢衡,却又担心落个残害人才的恶名。只见他装作度量极大的样子,用手指着祢衡说:“令你去荆州做说客,如果刘表来降,就封你做公卿。”祢衡不肯去,曹操便命备三匹马,令二人挟持着他而去。

祢衡到荆州,见刘表之后,表面上颂扬刘表的功德,可实际上尽是讥讽。刘表不高兴,叫他去见黄祖。祢衡在宴席上讽刺黄祖,说黄祖好像是庙里的菩萨,只受香火,可惜并不灵验,最后被黄祖所杀。智慧点睛

真正聪明的人,不会自以为是,他们为人处世以谦虚好学为荣。张扬从来都是他们的禁忌,而低调才是他们坚守的做人原则。即使自己确有才智,也不会四处去出风头,不去刻意地炫耀或展示自己,而是克制和忍耐住自己争强好胜的心理。相反,那些骄傲自大的人却常常招致祸端。司马懿忍辱取胜

金玉良言

一个成功的英雄应能屈能伸,能刚能柔,要能够“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本色。

谋略故事

六出祁山时,孔明自己统率一支人马,驻扎在五丈原,一再派人挑战,魏兵就不出营应战。孔明便取来一套妇人穿的服装,放在一个大盒子里,并附上一封书信,派人送到魏军大营。魏国的将领不敢隐瞒,便将来人引入去见司马懿。司马懿当众打开盒子一看,里面装有妇女服装一套,还有一封信,拆开信一看,见上面写道:

你既出身为大将,统帅中原的大军,不敢武力相斗,以决胜负,却安于躲在土巢之中,小心地防避着刀箭,这与妇人有什么不同?现在我派人送去一套妇女的服装,你如果还不敢出战,便应恭敬地跪拜接受,如果你羞耻之心还没有泯灭,还有点男子汉的气概,便立即批回,定期决战。

司马懿看后,心中大怒,表面上却故作镇静,笑着说:“孔明把我看成了妇人吗?”当即接受下来,并下令厚待送衣的使者。

魏军众将得知这事情之后,无不气愤,来到大帐说:“我们都是魏国的名将,怎么能够忍受蜀军这样的侮辱?请允许我们立即出战,以决胜负。”司马懿说:“我并不是不敢出战而甘心忍受侮辱,无奈天子早就有了明确的旨意,令我们坚守不战,如果现在轻率出战,便是违抗国君命令了。”众将还是愤怒难平。司马懿说:“你们既要出战,等我向天子申报批准以后,大家同心协力迎敌,你们看怎么样?”众将都答应了。

司马懿便写好表章,派遣使者往合淝军前,奏闻皇帝曹睿。曹睿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臣才能低下,而责任重大,陛下曾经明确指示,令臣坚守不战,等待蜀人自己败亡;无奈诸葛亮送来一身妇人服装,将臣视作妇人,耻辱太重了!臣谨预先奏请陛下:近日臣将拼死一战,以报朝廷之恩,以雪三军之耻。

曹睿看完后,对众大臣说:“司马懿既已坚守不出,为什么又上表求战?”卫尉辛毗说:“司马懿本来不想出战,必定是因为诸葛亮这一番侮辱,众将愤怒,才故意上了这道表章,希望陛下更明确地重申一下坚守不战的旨意,以遏制一下众将求战的心情。”曹睿认为他说得十分有理,便命令辛毗持着皇帝的符节,到渭水北岸司马懿大营传旨,不许出战。司马懿迎接谓书到大帐之中,辛毗当众宣读道:“如果再有人胆敢提出迎战,便以违抗圣旨论处。”众将只好按圣旨的意思去办。智慧点睛俗话说得好:“人在屋檐下,岂能不低头。”忍一忍消灾解难,退一步海阔天空。智者懂得要忍天下难忍之事。忍让,顾全的是大局,着眼的是未来。忍者懂得以宽厚博大的胸怀去容纳别人的悖理举动,以宁静平和的心绪去感化他人浅薄的行为,再以无可争议的成功事业来警示世人。关羽骄傲自大不得善终

金玉良言

登上高峰的人,当你“一览众山小”,陶醉于“山到绝顶我为峰”的豪情中之时,也正是你最容易麻痹大意的时候,只要脚下的石头稍一松动,就有坠入深渊的危险。

谋略故事

公元219年,当关羽的部队和曹操在樊城作战的时候,孙权委任吴国将领吕蒙为大将,率领兵马,想趁盟友关羽的部队不备的时候,偷袭荆州,扩大地盘。

然而,当吕蒙的部队快到达时,他发现荆州军马齐整,沿江两岸又有烽火台警戒,看上去关羽的警惕性很高,很难达到突袭攻破的目的。正当他束手无策的时候,吴国的谋臣陆逊来到军中,对吕蒙说:“将军你虽然不敌关羽的武艺高,但在当今乱世的将领中,也算得上是关羽惧怕的对手了。关羽一向自认为武功盖世,无人可敌。如果你假装生病,辞去军职,让别的将领来顶替你的位置,故意让接替你的人公开称赞关羽的武艺,使他骄傲轻敌,关羽就会不把你的部队放在眼里,很有可能贸然出击,想吞掉你。这时,你乘机派主力突袭荆州,一定可以轻易拿下。”

吕蒙十分赞赏这个主意,于是就依计行事,请了病假回家休息,并推荐陆逊接替他的职务,而实际上还把持着军权,命令部队加紧操练。

关羽得知吕蒙病重,被一个无名小将陆逊接替了职务后,本来就十分轻敌。正在此时,陆逊又派人送来了一封措辞卑谦的信函,并附送一些礼物,信中将关羽大大地奉承了一番,称他有晋文公大胜楚军的英勇,韩信打败赵兵的谋略,还说自己只是一介书生,不懂用兵打仗之事,请关将军多多关照。

关羽收到信和礼物后,十分得意。他觉得陆逊这个年轻书生很懂礼貌,而且没什么能耐,用不着防范,于是,下令将原来防备东吴的军队陆续调往樊城前线跟曹操作战。恰好在这个时候,曹操派使臣来到吴国,与孙权密谋夹击关羽。孙权因为早已决定要袭取荆州,所以马上表示同意。这样,使得原来的孙、刘联盟抗曹,一下子变成了曹、孙联盟破刘,形势急转直下。

吕蒙到了荆州周边的城市浔阳,让士兵们穿了白色的衣服扮成商人,偷偷潜入烽火台,一举攻取了荆州。

关羽这时才意识到自己对东吴的防备太大意,因为自己的骄傲轻敌失去了荆州。于是他不得不带兵南撤,回身想收复荆州。但此时大势已去,吕蒙、陆逊两面夹击,关羽的部队节节败退,最后被围困在麦城这个地方。当他走投无路,带领一部分士兵从小路突围时,又中了吕蒙的埋伏,竟然被生擒活捉,最后被东吴斩首。荆州全境也彻底落入孙权之手。

关羽一生驰骋沙场,未尝败绩,最后却因为骄傲自大,不得善终,虽然令人感叹,但更为后人敲响了警钟。智慧点睛

“满招损,谦受益”是《尚书》里的两句话,教人修身养性的。寥寥六字,言简义丰;用一句伟人的语解释,就是“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的反面自然就是骄傲自大,无论你有多大的成就,多高的水平,只要骄傲自满,狂妄自大,迟早有一天会栽跟头。自信,并不意味着要自负,自负必然要吃大亏。王朗狂妄自大死于马下

金玉良言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人都不应自满自傲。更何况不了解世情,不知道自己的根底便自吹自擂,是很容易引起世人反感的。

谋略故事

曹魏三朝元老王朗,学富五车,熟读兵书,在曹魏政权中颇为得宠,先后为曹操、曹丕、曹睿三代老臣,但因食古不化,不知天高地厚,学又不能致用,因而留下了千古笑柄。

孙策引兵南下时,他任会稽太守,据有吴郡,自称“东吴德王”的严白虎被打败后投奔于他。王朗想要出兵去救严白虎,郡使虞翻说:“不可,孙策用仁义之师,严白虎本暴虐之众,我们应该擒严白虎以献孙策。”可是,王朗不分是非、不明形势,却助严白虎以拒孙策。被孙策打败后,他与严白虎进入城中,坚闭城门。孙策大军攻打四门。王朗见孙策攻城甚急,想与孙策决一死战。严白虎说:“孙策兵势甚大,足下只宜深沟高垒,坚壁清野。不消一月,敌军粮尽,自然退走。那时乘虚掩之,可不战而破。”王朗依其议,便固守不战。

孙策见王朗坚守不战,便虚张声势,引兵装出要攻王朗屯粮之地查渎,引诱王朗去救,却把精兵埋伏在附近密林之处。

王朗在城中,忽闻孙策军退去,自引众人到城楼上观望,见城下烟火升起,旌旗不杂,心下迟疑。严白虎说:“孙策此去,莫非要去查渎。我先去追他。”王朗说:“查渎是我屯粮之所,正须提防。你引兵先行,我随后接应。”严白虎领五千兵出城追赶,将近初更,离城二十余里,忽密林里一声鼓响,孙策伏兵突起,严白虎被打得大败而逃。王朗听说前军已败,不敢入城,引部奔逃海隅去了。

王朗后来在曹魏那里官任“三公”高位,自以为官大望重,又有学问,只要金口一开,别人是会乖乖听话的。正因如此,他不自量力,想要用三寸之舌说孔明投降,反被孔明骂死。这便是“武乡侯骂死王朗”的故事。

孔明第一次出祁山北伐,连取三城,魏主曹睿大惊,经司徒王朗推荐,便任曹真为大都督去拒蜀军。王朗任军师随军前往。

曹真领兵到渭河之西下寨后,与王朗等共议退蜀兵之策。王朗自告奋勇地说:“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曹真大喜。

次日,两军对阵,王朗使人大叫:“请对阵主将答话!”孔明推车而出,令护车小校传话:“汉丞相与司徒会话。”王朗纵马而出,孔明于车上拱手,王朗在马上欠身答礼。王朗说:“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公既知天事、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师?”孔明却厉声质问道:“我奉诏讨贼,怎么说是师出无名?”王朗说:“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这是自然之理。”接着从桓灵两帝谈到黄巾作乱、群雄逐鹿,以至曹操统一北方,说是“天命所归”,之后曹丕代汉是“天心人意”。最后他又天真地要孔明投降,说:“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公可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难道不美事吗?”

孔明在车上大笑说:“我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怎么却说出这样的鄙言。”接着揭露王朗的丑底说:“我素知你之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照理该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图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都愿食你的肉!今幸天意不绝我刘汉,昭烈皇帝继位西川。我今天奉嗣君的旨意,兴师讨贼。你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怎么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真是不知羞耻!”最后喝道:“白头发的老匹夫!胡子都掉干净了,你马上就要入九泉之下,有面目见二十四帝吗?”

王朗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

孔明就这样轻摇三寸舌,骂死王朗。智慧点睛

有些人容易犯“井底之蛙综合症”,在他们眼里只有头顶上那一小方天空,而那天空之下最伟大者,莫过于自己了。于是,便志得意满,鼓腹而鸣,唯我独尊,其结果是可笑可悲的。自以为凭自己几句陈词滥调,便“管教诸葛亮拱手投降”,真是一厢情愿,自负而愚蠢透顶,又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因此被孔明气死了。廖立自骄遭贬

金玉良言

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太高明、太能耐,觉得凡事无己不行,有己便成,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过分自我膨胀,注定会失去很多。

谋略故事

廖立,字公渊,武陵临沅人。其人极有才学,经天纬地无所不通,由于不善交往,了解他的人并不多。他性格极孤,凡遇知音便与其高谈阔论,与常人则缄口无言。刘备兵取荆州时,请他做了从事官,不到三十岁,又提拔他做了长沙太守。

孔明早知廖立之才。当初刘备兵伐西川,孔明镇守荆州时,孙权曾遣使与孔明通好。孔明在与昊使论及荆土人才时说:“庞统廖立楚之良才也,当赞与世业者也。”廖立见孔明知其才学不凡,与庞统齐名,心中甚慰。

荆州失陷于吕蒙时,廖立脱身而走,奔西蜀归刘备。刘备惜其才,也未责怪他,安排他做了巴郡太守。及至刘备做了汉中王后,又召他做了侍中,后来刘禅继位后,又迁他做了长水校尉。

廖立觉得,凭才学他仅亚于孔明,可现在却在李严等人之下。虑此心中一直怏怏不快。一天,丞相传李邵、蒋琬来到他府上闲议,廖立说:“军师屡出祁山,你们在他府下宜设法阻劝才是。当初,先帝刘备不伐魏却与吴人争荆州,结果不仅荆州失就,且劳民伤财,徒劳无益而还;昔关羽沽名恃勇,治军无法,一意孤行,导致屡次丧军;如今在用人上,何朗,文恭只是一般俗吏,却用恭做了冶中,使朝中纲纪乱弱;何朗不过是侍奉马良的兄弟,却捧其为圣人让他做了长史;郭演长是个什么大事也不能干的从人材料,却用他做了侍中、中朗将。在如今世弱之际,用这种人实在是不应该呀!”

后来,李邵,蒋琬把这席话传给孔明,孔明上奏天子说:“长水校尉廖立,妄自尊大,贬否群臣,诋毁国家不用贤人而用俗吏,诽谤先帝,疵毁众臣。当有人说我国兵众简练部伍分明时,他却说:‘何足挂齿。’诸如此类诋毁国家之语举不胜数。羊之乱群,还能为害呢,更何况廖立居大位,中下层的人不识真伪,听了廖立之语人心岂能安定?’于是天子便废廖立为庶民,徙往汶山郡。”

廖立被贬后,携家带眷自耕自种食于陇中,只望知其才的孔明再度起用他。谁知,孔明竞在六伐中原时逝于军中,廖立知此情后叹日:“知我之人无矣,看来我只好当一辈子庶民了。”此刻,他才认真总结了一下自己的教训,心想,国政不可随意妄加议论,牢骚不能随便去发。我正面议政,反却遭贬,看来此际为朝廷唱赞歌的人是宠臣啊!言之无谋也要毁却一生啊!智慧点睛

良贾深藏财若虚,君子盛德貌若愚。商人总是隐藏其宝物,君子的品德高尚,而外貌却显得愚笨。聪明的人知道,为人处世中,如果真的拥有才华,踏踏实实地做就好了,不要趾高气扬地用嘴说出来。那些惹祸上身的人,往往都是太过张扬的人。孔融自负伤人害己

金玉良言

人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善于变通,绝不能力微而负重,那样虽出尔英豪,但只会身败名裂,给自己带来不幸。智者以为,不取也!

谋略故事

孔融仗着自己的才干与名望,屡次戏弄、嘲笑曹操,随便发表议论,褒贬人物,多与曹操意见不合。曹操因为孔融名声很高,所以表面上容忍他的言行,而实际上在内心里十分厌恶。后来,孔融又上书给献帝,提出:“应该遵照古代的王畿制度,在京城周围一千里的地方,不可建立封国。”

这就更加触犯了曹操的利益,曹操发现孔融的议论范围越来越广,而且更加肆无忌惮。

当曹操欲兴师讨伐刘备时,太中大夫孔融进谏说:“刘备乃汉室宗亲,千万不可轻伐。丞相若兴师前往,恐失天下人望,担上不义之名。”曹操怒气冲冲地说:“刘备乃逆王命之臣,讨之有何不义?如有再谏者,定斩不赦!”说罢令人将孔融逐出。

孔融出府仰天长叹道:“以不仁伐至仁,此取败之道也!”正巧,这时御史大夫郗虑的家客正由此路过,听了这话,便向郗虑说了。

郗虑心想,孔融平时就瞧不起我,常奚落我。我为什么不借此机会整治一下他呢?于是他暗地里向曹操上奏说:“孔融从前担任北海国国相时,看到天下大乱就召集徒众,准备图谋不轨。后来与孙权的使者谈话,又讥讽、讪谤朝廷。另外,他从前与平民祢衡在一起的时候行为十分放荡,又互相标榜,祢衡称赞孔融为‘孔子不死’,孔融称赞祢衡是‘颜回复生。’这些所作所为在当时都是大逆不道的,应该处以极刑。”曹操心想,方才他进谏所以没有杀他,是恐阻我言路,如今他蛊惑军心,杀之有名了。于是,曹操下令逮捕孔融,连同他的妻子儿女一起处死。

等到孔融被杀后,没有人敢去收葬孔融的尸体。脂习前去摸着孔融的尸体哭着说:“公平时刚直太过,目中无人,出语伤人。我常警你此乃取祸之道也,吾屡劝不听,今果然遭小人暗算!”智慧点睛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知道这一点,硬是挺着去承担重大的责任和使命,这显然是出力不讨好。比如一个皇帝承担举国之重,一个莽撞汉面对千军万马,一个外行客却要授业解惑,等等,莫不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轻则损己,重则损国,不自知,乃大祸临门!邓艾太过张扬招大祸

金玉良言

与人相处不能太张扬,那样的人会让人觉得反感。当你有了功劳时要谦虚一点,不要骄傲自大,不要把功劳独占,以免引起别人疑忌。

谋略故事

邓艾是三国时期魏国人。他原是一个以给人放牛为生的孤儿,又因为有口吃的毛病,总也没能谋上个什么差使。后来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见了司马懿。司马懿发现他并非寻常之辈,便委以官职,从此,他跻身于魏国的军界、官场。由于他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屡建奇功,官职一再升迁,从一个下级军官最后封侯拜将,成为魏国后期最为出色的将领。

公元263年,他奉命率师西征蜀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他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在穿行七百里无人地带时,沿途尽是不见顶的高山,不可测的深谷,粮食又已经用尽,军队几乎陷入绝境。邓艾身先士卒,亲自前行探路,有的地方根本无路可走,他便用毯子裹身,从险峻的山崖上滚了下来。就这样尽经险阻,走奇道,出奇兵,出其不意地包围了蜀国的京城成都,迫使蜀国的皇帝后主刘禅束手投降,刘备所开创的蜀国至此灭亡。

由于建立了这样的殊勋,朝廷下诏大大褒奖了邓艾,授他以太尉这最高的官衔,赐他以两万户这最厚的封赏,随他出征的将官也都加官晋级。

邓艾因此居功自傲,洋洋得意地对部下说:“你们要不是因为我邓艾,怎么会有今天!”又对蜀中人士说:“要不是遇到我邓艾,你们恐怕早就没有性命了!”同时,给朝廷中执掌大权的司马昭提出了他对下一步行动的安排:虽然现在是乘胜攻吴的好时机,但士兵太疲劳了,可留在蜀中休整,并修造船只,作攻吴的准备;以优厚的待遇对待刘禅,封他为扶风王,其子也封为公侯,原有的部下也尽赏以钱财,以此表示对投降国君的优宠,来诱惑还没有投降的吴国皇帝。

司马昭未置可否,只是派人告诉他:“凡事应当上报朝延,自己不得做主。”邓艾不听,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并当众宣布说:“我受命出征,既然已经取得了灭国虏帝这样的重大胜利,至于安排善后的事情,稳定新降之国的局势,也应该由我相机处理。蜀国的地理形势十分重要,应当迅速安定下来,如果什么事情都等待朝廷的命令,路途遥远,延误时机。古人说过:‘大臣在离开国境之后,凡是有利于国家之事,有权自己做主。’现在是非常时期,不可按常规办事,以致失去良机。兵法上说,一个优秀的将领应该是:进攻不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好名声,退却也不害怕承担罪责,我虽然还迭不到这样高的标准,也不愿为了避嫌而损害国家的利益!”

邓艾的这一番话自然没有什么错误,但对于一个手握重兵、远离国土的人来说,这种话不能不令人心生疑窦。与他一同出兵的钟会对他的大功本来就十分妒忌,便以此为把柄,诬告他有谋反之心。司马昭也担心他功高权大,难于控制,于是,一道诏书下来,将邓艾父子用囚车押送京师,中途他们被仇家杀掉。智慧点睛

谦虚不仅是种美德,也是一种保身的手段。现在社会中还存在一些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潜规则,不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去处事,狂妄自大,势必会吃大亏。自古因为夜郎自大,骄傲自满而失败的例子有很多;因为虚怀若谷,谦虚谨慎而成功的例子也是举不胜举。要明白谦受益的道理并不难,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却困难得多。一场心态的较量

金玉良言

西方有句经典谚语:“上帝要想让他灭亡,必先使他疯狂!”一个不能把握住自己情绪的人是不成熟的。人只有控制住了浮躁,才能称得上已经开始走上成功之路。

谋略故事

司马懿在很年轻的时候,曹操就听到了他的名声,要请他出来做官,可他却不出来,直到曹操威胁要杀了他的时候,他才迫不得已出来做官。

后蜀魏相争,两军对阵,司马懿紧守不出。诸葛亮命人取巾帼和妇人的衣服,装在一个大盒之内,派人送给司马懿。

众将知司马懿受巾帼素衣之辱,都愤愤不平,入帐告说:“我等都是大国名将,怎么能忍受蜀人如此的欺侮!我们愿意即请出战,以决雌雄。”司马懿说:“我不是不敢出战而甘受辱。无奈天子明诏,令坚守勿动。今若轻出,有违君命。”

众将俱愤怒不平。司马懿说:“你们既要出战,待我奏准天子,同力赴敌。何如?”大家不再说话。

司马懿于是写表遣使,奏告魏主曹睿。曹睿知道他的意思,于是令辛毗持自己的命符到渭北传话说:“如再有敢言出战者,即以违旨论。”众将只得奉诏。

蜀将闻知此事,报与诸葛亮。诸葛亮笑说:“这是司马懿安定三军的手段。”姜维问:“丞相何以知道?”诸葛亮说:“他本无战心,所以请战者,以示武于众,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哪里有千里而请战的道理?这是司马懿因将士忿怒,因此借曹睿之意,以制约众将而已。”正谈论间,忽报东吴使者到,于是请入,知吴兵为配合诸葛亮北伐而进攻合淝无功而还,诸葛亮长叹一声,不觉昏倒于地。

众将急救,半晌方苏。诸葛亮叹说:“我心昏乱,旧病复发,恐怕不能久活了!”从此,呕血不止,一病不起。

诸葛亮六出祁山,屯兵于五丈原,战略决策是以攻为守,试图在敌有变时北图中原;司马懿明知其谋,但考虑到当时灭蜀时机尚未成熟,因此以防御为主,扼守秦川前线,以拖滞蜀兵,使其无所作为。

因此,诸葛亮六次出祁山,最大战果只不过取得三郡,但随后很快又丢了,一直都劳而无功。建兴十三年(公元235年)春,诸葛亮与司马懿相拒于渭南,以前每因粮不继,不能继续北伐,于是分兵屯田,为久驻之计。

但这时诸葛亮已病人膏肓,司马懿知道他“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料其将死,因此甘受巾帼素衣之辱,怒而不发。

司马懿与诸葛亮交手,深知自己在智谋上不如诸葛亮,因此始终采取闭门不出的办法。以已之长,攻其之短。诸葛亮远涉险峻出祁山,粮草不济,而司马懿却兵强马壮,粮食供应又及时,在没有得到灭蜀命令之前,对于司马懿来说,坚守就是最好的进攻。智慧点睛

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浩然正气,容人之量,保持自己的高远志向,就必须要抑制自己的急躁脾气和性格。万里长城不是一日建起来的。人一急躁便必然心浮,心浮就必然无法深入到事物的内部去仔细研究,就无法认清事物的本质,差错自然就会很多。反之,则会让我们静下心来,时刻提醒自己:戒骄!戒躁!张松怀揣川图而骄狂

金玉良言

不要表现得比别人聪明,比别人知道的多,否则会引祸上身。而真正聪明的人,懂得必要的时候装糊涂,把自己扮成“无知”的人,以求保全自身。

谋略故事

建安十六年,西川刘璋闻讯,汉中张鲁欲兴师取川。懦弱的刘璋忧心忡忡,急召众官商议对策。

益州别驾张松谏日:“主公放心,某虽不才,凭我这三寸不烂之舌,可使张鲁不敢小看我西川!”刘璋问:“别驾有何妙策?”张松说:“许都曹操斩吕布,灭二袁,扫荡中原,天下无敌。我携礼去许都,劝他兵取汉中,张鲁背后受敌,怎还敢来取川?”刘璋一听,这是一个极妙的伐交之策,马上令人打点进献之礼物,遣张松为使,即刻出发。

张松,字永年。博学多才,名扬西川。但却长得额攫头尖,鼻偃齿露,身高不足五尺,遣他为使,真有些失却一邦之国的形象。他到了许都后,欲去曹操府上拜见。门人见他这副模样,根本不像是位使者,别说放他入府,连通报都不肯通报。后来,张松花了许多银两,贿赂了门人,这才得到曹操的召见。

张松刚一入府,曹操便迎头问道:“你主刘璋为什么多年不朝贡?”张松见曹操端坐未动,迎头相责,心想,我身为西川使者,为说曹操而来,宜尽力与其周旋。于是托辞说:“西川至此,路途艰难,不时有贼寇出现,不能通进之故也。”曹操喝斥他说:“吾已扫清中原,还有什么贼盗?”

此刻,张松若不失智,可利用曹操刚灭马超的这种骄狂,用激将法激他出兵汉中,完全可以达到此次出使之目的。可是,他却想,我身为一邦之使,你两句话未说竞喝斥起来,你是看不起我西川还是看不起我?我怀中有西川地理图本,你若高看我一眼,我会把西川拱手献给你。你如今如此待我,我还真不吃你这一套。于是一反谦恭之态,针锋相对地说:“如今南有孙权,北有张鲁,西有刘备。带甲之兵不下数十万,岂能说天下太平了呢?”

别看张松人小,长得不起眼,一句话把曹操顶得哑口无言。曹操本来见他长得猥琐,已有几分瞧不起他,现在见他语言冲撞,于是拂袖而出,转入后堂。

后来,杨修在与张松的对话中发现了他的才学,劝曹操再召见一次张松。曹操应允后,携张松一同来到教军场。曹操指着威武的阵容炫耀说:“你在川中见过这种阵势吗?”言语中似有讥讽的味道。这时张松若不失智,乘曹操炫耀武力之时,仍可激他去攻汉中。可他却针锋相对地说:“吾在蜀中虽不曾见此兵革,但曾闻仁义以治人之道。”曹操心想,这个张松来此究竟要做什么?为什么一味与我争锋做对?气极地说:“吾视天下鼠辈如草芥,我大军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张松暗笑道,你兵虽勇,然蜀道这难,你怎能攻克,你百万大军不如我怀中图,开口讥笑曹操说:“丞相所到之处,战必胜攻必取,吾在川中也有耳闻。濮阳攻吕布,宛城攻张绣,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髯弃袍于潼关,夺舟避箭于渭水,此皆天下无敌之举也。”

常言道:“打人别打脸,说话莫揭短。”曹操闻言不由恼羞成怒,令左右将张松推下去斩了。幸亏杨修、荀或从中阻挡说情,张松才幸免一死,被曹操令人用乱棒打了出去。

张松此行,正值曹操刚败马超,志满气盛。而张松又怀揣川图,自以为身份不凡。结果双方骄狂而失智。曹操因骄而失去了取川的机遇,张松因狂而虚其此行。智慧点睛骄可使人失智,傲可令人失常。可使人骄傲的因素很多,诸如,身怀绝技,手掌大权,腰缠万贯等。凡有超常人之能者,均可引以为骄之本,且从其言表中可看出与常人的不同之态。“钱大气粗”便是人们对那些腰缠万贯的人轻狂举止的描述。人有超凡之能而持平和之态才可称为上智之人。司马懿语乖取将印

金玉良言,在高于自己的人前表现低调可以进身,在低于自己的人前表现低调可以保身,在与自己平起平坐的人前低调则可以安身。

谋略故事

魏帝曹睿在诸葛亮伐中原、直逼雍州郡城、魏将郭淮接连上表告急、东吴孙权又称帝与蜀结成联盟、大都督曹真卧病未愈的情势下,当即册封司马懿为大都督,总摄陇西诸路军马前往御蜀,并立即遣人到曹真府上去取总兵将印。

司马懿闻讯急阻拦说:“陛下勿急,这总兵将印非臣亲自去取不可,不然大都督会多心的。”曹睿便依司马懿之见,令其取了将印,马上率师出发。

司马懿为什么要自己去取将印呢?原来,他早就知道大将军曹真深妒己之才。此刻他想,主上若从曹真手中取回将印再授予我,曹真对我不是更忌妒了吗?印,固然不可不取,宜设法消除取印时产生的副作用才是。

这天,司马懿来到曹真府上,先问候一番病情,然后说:“现在东昊、西蜀已结成联盟,其欲取中原,孔明率师又复出祁山,明公可知道?”司马懿故意把情势说得严重些。

曹真一听,惊讶地说:“家人见我病重,这些情况未向我告知。既然国蒙此难,主上为什么不拜仲达为都督,去退蜀兵呢?”

司马懿说:“卑职才薄智浅,恐不称其职。”

曹真急切地说:“仲达若不领此任,中原必危矣。吾当抱病见帝保举。”说着,起身从病榻上坐了起来。

司马懿见曹真情真意切,便以实情相告说:“天子已有恩命,臣只是不敢受也。”

曹真听罢高兴地说:“仲达领此任,吾无忧矣。”说罢,令人取将印给司马懿。

司马懿推辞说:“请都督稍虑,某愿助公一臂之力,只是不敢受此印。”

曹真说:“吾病体未愈,不能前往御敌,请仲达为国罄力。若无此印怎能统兵?”

司马懿再三推辞,曹真只是不依。就这样,司马懿取回将印,辞了魏帝,引兵西去。智慧点睛

为人处世中,要使别人对你放松警惕,造成亲近之感,只要你很巧妙地、不露痕迹地在他人面前暴露某些无关痛痒的缺点,出点小洋相,表明自己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十全十美的人物,这样就会使人在与你交往时松一口气,不以你为敌。三士遭贬猛醒悟

金玉良言高贵的鸟总是选择宜己之树而栖,贤士总要选择明君而事。

谋略故事

董卓把持了朝政后,为巩固其刚刚取得的政治统治,采用网罗天下名士的策略以安民心。先后任用了杨彪为太尉,启用黄琬为司徒,又将受十常侍迫害削职为民的议郎蔡邕接入京都、官复原职,且一月之内三迁其官爵,拜为侍中。又召回桓帝时弃郎中不做的才子荀爽为平原相,光禄勋,最后拜为司徒。

这些名人志士,都是治世的能臣,起初本不想事卓。但后来见董卓将朝中政事皆交给他们去办,言听计从,觉得正是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同时又见董卓待他们甚厚,为谢其知遏之恩,便也就倾心相辅了。

当董卓为躲避十八路诸侯的军事锋芒,欲迁都西去时,太尉杨彪劝谏说:“丞相迁都西去,天下百姓惊动,易发生动乱。天下乱起来易,若要治理好可就难了。”司徒黄琬也说:“昔王莽篡位更始赤眉时,已将长安烧成废墟。如今弃宫室宗庙而就荒地,不是上策。”董卓说:“山东诸路兵马作乱,我到了长安有崤险可以阻敌兵,同时陇右一带木石砖瓦极多,用不了月余便可造就宫室。吾已胸有成算,不必再言了!”这时荀爽又劝谏说:“丞相迁都,百姓颠沛流离,其苦难言,宜为百姓着想。”董卓带着怒气斥责说:“你们难道是故意要阻止我行此大计吗?吾为国家大计,岂惜小民一时之苦?”当日,便将三人贬为庶民。

事后,三个人经过反思后议论说:“当初董卓对我们言听计从,我们以为他是个知己。现在看来,他根本不是为民治国之人。他启用我们,不过是利用我们为他处理好政事,而他自己却尽享快乐。今若不被贬,还仍被蒙在鼓里呀!”智慧点睛

“良禽择木而栖,良将择主而事。”这是人们处世中的基本常识。然而,为什么却有诸多饱学之士因善意的劝谏而遭贬以致丧生呢?难道他们不晓得“择主而事”之理吗?非也。欲择主则必先识主,识主是正确择主的前提。不能识主的缘由是多方面的。人们常能悟到的是:旁观者清,当事者迷。亦即“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吕蒙高官位显仍好学

金玉良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谋略故事

三国时的吕蒙自幼丧父,家境贫寒,母亲带着小吕蒙和他的姐姐,省吃俭用,艰难度日。为了改变穷困的境遇,十五六岁的吕蒙就投身军营,开始了戎马生涯。

几年的金戈铁马,出生入死,刚猛骁勇的吕蒙升任横野中郎将,过上了荣华富贵的生活。应该说,到这地步,吕蒙应当如愿以偿,心满意足了。这时发生了一件事,使他猛然惊醒。

吕蒙从小没读过书,大字不识几个,凡禀报军情都要叫人代笔。这天孙权急着催要一份关于吕蒙防区的军务情况报告,恰巧代笔的刘文章回家奔丧去了,一时又找不到会写文章的人,急得吕蒙团团乱转,最后只好亲自骑马,日夜兼程赶到建业,当面去向孙权做口头汇报。

孙权一看风尘仆仆的吕蒙,大吃一惊,以为前线出了什么大事,直到问清原由,不觉又气又好笑,当场就开导他:“你现在身居要职,光会指挥打仗是不够的,还应当好好读书,增长学问才是。”

“军务如此繁忙,哪有时间做学问?”吕蒙不以为然,脱口应道。

孙权听了很不高兴地说:“我叫你读书,难道是想让你当什么专门研究经学的博士吗?我只不过是希望你多翻翻书,多知道些历史上的事情,好从中吸取些管理国家大事的经验教训。你说你事情太多,难道你比我还忙吗?”

我年轻的时候,把《诗经》、《书经》、《礼记》、《左传》、《国语》等书,全都阅读过了,只是没有读算卦用的《易经》。

我自从掌管国家大事以来,又阅读了《史记》、《汉书》、《东观记》以及各家兵书著作,我深深体会到读书的益处。

像你这样聪明,只要好好学习,就一定有很大收获。这样的好事,为什么不干啊?你应该先读《孙子》等各家兵书,《左传》、《国语》以及《史记》、《汉书》、《东观记》等,都是必须阅读的。

“汉光武帝不管军务多么繁忙,总是手不离书;曹操也说他自己虽然上了年纪。还是不肯放弃学习。你为什么不以这些人为榜样来勉励自己呢?”

说着,他又转向吕蒙,“就说今天的事吧,如果你会写文章,还用得着丢下防务,大老远从前线跑回来吗?”

孙权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吕蒙,他在离开建业之时,搜集了《左传》、《国语》、《史记》、《孙子兵法》等许多书,全带回了军营。从此他把战场上的拼命劲又用到读书上,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屯兵驻防,只要得一点空闲工夫,就坐下来读书,连平常骑在马上,也要反复默背章句。几年下来,吕蒙的才干大有长进。

一天,东吴大谋士鲁肃来拜访吕蒙。鲁肃以为吕蒙只不过是一介赳赳武夫,于是便在酒筵上大谈天下事,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不料吕蒙谈笑风生,居然旁征博引,一口气提出了五条对付蜀汉的计策。听得鲁肃目瞪口呆,不由得竖起大拇指,兴奋地称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老弟如此才识,已不是当年吴下的小阿蒙了。”

吕蒙为东吴收复荆州、开拓疆土立下赫赫战功,虽居高官显位,仍虚心好学,在将星灿烂的三国时代,也称得上是文佐武功的楷模。智慧点睛

意志是一个人确立自己的目的,并支配和调节其行为去实现这一目的的心理过程。吕蒙年近而立之年开始识字读书,其问艰辛可想而知,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就不能在戎马生涯中从识字开始,进而短短数年饱读诗史,令人刮目相看。可见,意志的坚忍性就体现在善于长久地坚持业已开始的符合目的的行动,做到锲而不舍,有始有终。徐庶假言试探刘备

金玉良言传言不可轻信,凡事只有深入调查、了解,才能下结论。

谋略故事

徐庶,字元直,颍川人氏。他从小就爱学习,爱击剑,为人正直。中平末年,他为别人报仇,杀了恶人。为躲避官军的追捕,披发涂面化装而走。后来被官吏捕获,官府问他姓名,他闭口不答。衙门把他捆缚在车上游街,让路人来相识。市人有认识他的,都不肯露其姓名。最后,他终于被同伴救出,更名而逃,浪迹江湖,遍访名师,成了大器。

徐庶有了过人的才学之后,便想投明主发挥自己的才能。起初,他听说荆州刘表招贤纳士,喜善憎恶,于是就毅然前往。到了荆州时间不久,他发现刘表竟是位喜善而不能用,憎恶而不能除的庸人,只好叹息而回。

徐庶的好友司马徽看透了他的心志,遂荐他去辅佐刘备。徐庶闻言心想,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这位刘备虽以仁德著名,可别似刘表有其名而无其实啊!我得先试他一试,然后再做最后的定夺。

这天,他来到刘备所居的新野,见刘备乘马而过,便作歌日:“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刘备听见此歌声,觉得其人有些来历,遂把他请入县衙,问其姓名。徐庶回答说:“某乃颍川人氏,姓单名福,久闻使君在此招贤纳士,吾虽不才,愿为效力,望公收纳。”

刘备见有人能主动前来投他,心中格外高兴,遂以上宾相待。叙语间,徐庶对刘备说:“我方才见使君所乘的马极骏。此马虽是千里马,但却要妨主。主公不可乘之。”

刘备说:“此马在檀溪曾救了我的性命,怎么说他妨主呢?”

徐庶说:“此马名叫‘的卢’,妨主,救主均是天分。它日前救过主一次,日后必会妨主一次。不过,我倒有个办法可以禳。”

刘备颇感兴趣地问:“愿闻怎个禳法?”

徐庶说:“公意下有仇人吗?若有,可将此马赐奉给他,待妨过他你再乘之,以后就无事了。”

刘备听罢把脸一沉说:“卿初至此,不教我正道,却教我损人利己之事,若如此,备不敢向你请教了。”

徐庶笑了笑说:“吾早就听说主公是位仁德之主,今从此事观之,果然名不虚传啊!方才吾以语相试耳。请主公不必介意。”刘备一听,改容向徐庶道谢,并拜请其为军师。智慧点睛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说的是凡事要深入考察,不可轻信传言,也强调了在重大是非及决策时,宜慎之又慎,一定要将实际情况弄清楚后再行决策。

杨修弄才不幸遭妒害

金玉良言

一个人事业有成、春风得意,难免锋芒毕露。若不知收敛,一味卖弄乖巧,耍小聪明,甚至逞强斗勇,定会伤及上下左右,招致诋毁诽谤,最终落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下场。

谋略故事

杨修,字德祖,弘农华阴人民(今陕西省境内)。汉太尉杨彪之子,袁术的外甥。他才思敏捷,好学能文。曹操由于爱其才,召请他为主薄。

曹操的幼子曹植酷爱文学,常邀杨修在一起谈天论地,吟诗作赋,终夜不息。久而久之,二人情深意密。杨修暗想,若设法使曹操立曹植为太子,我不也身价倍增了吗?

一天,曹操欲试曹丕、曹植的才干。令他们二人分别出城,暗中却令门吏不放他们出去。曹丕先行一步,受到门吏阻止后,只得退回。曹植见此情形,忙向杨修问策。杨修告诉他:“汝奉王命而出,如有阻挡者,斩之可也。”曹植按杨修之意去做后,果然得到曹操的赞赏。后来,有人告诉曹操说:“曹植的所为乃杨修所教也。”曹操听得此讯,将信将疑。

平日,曹操常以国家大事来考问曹丕、曹植。杨修为了使曹植得到曹操宠爱,特意为曹植做了军国大计答教十余条,供曹植阅习。每当曹操有问,曹植都对答如流。曹丕得知内情后,暗中派人把杨修所拟答案偷出,交给曹操。曹操知道内情后,大怒道:“杨修匹夫,竟敢如此欺我!”心想,杨修虽有才,但心术不正,他欲使我立曹植为太子,是想日后左右曹植。这样的人才智越深,对我越不利。由此,每当杨修弄才,不但不再得到曹操的赏识,反而越来越引起曹操的厌恶。可杨修却不知其中的变故,仍恃才放旷。

一天,曹操府内的花园建成后,曹操亲自前往观看。巡视一周后,工人问他:“此园还有什么不美之处,待愚等再行修饰。”曹操未语,只令人拿过笔来,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而去。在场的臣僚都不解其意,独杨修出头说:“门内添活乃‘阔’也。丞相嫌此门太阔,宜加修饰。”工人们听罢,马上筑墙重新修饰。完工后又请曹操来验。这次曹操看罢十分满意,高兴地问:“是谁猜中吾意的?”左右都说:“是杨修也。”曹操表面上称赞一番杨之才,心里却十分忌他。

曹操救汉中失利后,正在进退两难之际时,一天夜里,厨师给他端来一碗鸡汤。曹操看着碗中的鸡肋,若有所思地念叨着:“鸡肋。”这时大将夏侯悼入帐,向曹操问请今夜军中的口令。曹操仍在考虑鸡肋,便随口回答说:“鸡肋。”夏侯悖以为这便是今夜的口令了,回头向营中传了下去。杨修得知这个口令后,便对左右说:“可早些准备行装,不日我们便登归途。”在他的影响下,军营中个个都在收拾行装。夏侯谆见此情形大吃一惊,忙问杨修缘由。杨修说:“由今夜口令可知魏王不日必将退兵。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今进不能进,退恐人耻笑。在此僵持无益,不如早归。所以我让军士先准备行装,免得临行忙乱。”夏侯悖说:“公真魏王肺腑也。”

曹操由于作战不利,心乱不能入睡,出帐踱步绕营而行。突然发现军兵们个个都在准备行装,心里很纳闷,急召来夏侯悖问其故。夏侯悖把实情告诉曹操后,曹操又把杨修唤来细问,杨修叉把“鸡肋”的理论叙说了一遍。曹操心想,我早就要除掉你,一直没有借口,这回可是你自讨没趣,当即喝斥说:“汝安敢造谣生事乱我军心?”说罢,令刀斧手把杨修推出去杀了。智慧点睛

古人云: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在现代社会,为人处世切忌恃才自傲、自作聪明,如果你居功自傲,有十分的才华就十二分地表现出来,这无异于引火烧身。对那些有才之人来说,如果适时地“装傻”,巧妙地隐藏实力,既能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从容地观察形势,实在是一种聪明之举。

司马懿军中赛赌

金玉良言

决定胜负的往往在于我们自己。

谋略故事

司马懿与曹真奉魏主旨意,率四十万大军,继孔明三伐中原之后,主动讨伐汉中。岂料,天不作美,被一个月的秋雨阻住军马,只好率军回师。

为防备孔明的追袭,司马懿设伏兵断后,掩护撤军。十天过去了,并无蜀军追来。司马懿撤掉伏兵,对曹真说:“我军撤走之后,孔明必然又会复出祁山,再讨中原。”曹真说:“秋雨连绵下了一个月,蜀道恐怕更难行走,不要神经过敏了。”司马懿说:“这几天,连晴数日,他不来追我们,一是料我必设伏兵,二是怕暴露其军事企图,想放我们远归之后,乘我不备,再取祁山。”曹真说:“这恐怕是你凭空想象的吧。”司马懿见曹真不相信,便激他说:“你我每人分兵各守一个谷口,以十天为期,如果没有蜀军来,我面涂红粉,身穿女衣,来你营中请罪。”曹真也说:“如果有蜀兵来,我把天子所赐的玉带一条,御马一匹给你。”说罢,二人分兵而去。

司马懿在祁山东侧的箕谷口扎下营后,穿上便衣到各营中去视察。偶听一位偏将发牢骚说:“我们被雨淋了一个月,朝中令我们回军,可将军却要在此停下来赛赌,这可苦了我们。”司马懿听罢,回到中军大帐,召集众将说:“朝廷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与曹将军并非赛赌,只是用此法激他分兵守谷,防止蜀军袭我祁山,立功回朝。”接着唤出那位偏将说:“你口出怨言,蛊惑军心,罪不能恕。”号令左右,推出去斩首。众将见状,暗自出了一身冷汗,各个用心把守,再也不敢怠慢了。

正如司马懿所料,孔明不追魏兵,是企图暗出祁山,打魏军一个措手不及。孔明令魏延、陈式、张嶷、杜琼四将,兵出箕谷口;遣马岱、王平、张翼、马忠兵出斜谷口,到祁山会师。当魏延、陈式等将近箕谷口时,邓芝又传孔明号令说:“兵近箕谷口时,宜防魏兵埋伏。”陈式说:“魏兵早被大雨淋走了,哪会有什么伏兵?”于是不听号令,率兵直入箕谷口。

陈式率五千军马冲入箕谷口后,果然中了司马懿的埋伏,五千军马只逃出四百余人,在魏延等诸将的救应下,才摆脱了险境。

孔明见箕谷口果然有魏兵埋伏,同时料到斜谷口也一定有魏军,便令马岱、王平翻山越岭,到祁山左侧;遣马忠、张翼从山中小路去祁山右侧;自己率军从正面引兵斜谷,准备三面夹击斜谷中的魏军。

曹真在斜谷口已守了九日,不见有蜀军到,心中正在暗自高兴。忽然有司马懿的心腹军将来报告说:“箕谷口已发现蜀军,被我伏击四千多人,司马大人告诉都督不要把赛赌放在心上,宜用心防备蜀军的袭击。”曹真说:“我这里怎么没见一个蜀兵?”心想,你说伏击了四千蜀军,我也未见其兵,反正我这里无蜀兵至就算我赢。将无备,其军则必懈。正当曹真期待赛赌的最后一刻即将来时,突然受到蜀军的三面夹击。十员蜀将一齐杀到。曹真见势不妙,认为只得引颈待戮了。后来在司马懿的救应下,才逃得了性命。智慧点睛

无论情况是有利还是有害,我们要游刃有余地生活在世界上,就必须持有一种警惕之心,千万不要情况有利就得意忘形,更不能因情况不利就手足无措。张飞莽撞刘备虑后

金玉良言

轻率行动必然失去根基,急躁妄动必然失去主宰。为人处事要动脑思考,而后行动,不要因一时冲动而成千古恨。

谋略故事

刘备在涿郡与关羽、张飞率众军,参加平定黄巾起义时,听说少时的恩师卢植已是朝中的中郎将,这次也率部参加了平定作战,正与起义军首领张角对垒于广宗,于是马上率众前往相投。卢植见自己的弟子前来相助,心里格外高兴,便把他作为亲将留在前听用。

一天,卢植吩咐刘备说:“现在我已经把张角围困在此。中郎将朱儁、皇甫嵩率部在颍川与张角的弟弟张梁、张宝对垒。你去颍川联络一下,约好日期,共同向敌人发起总攻,以防止敌军相互救援。”刘备得令而去。

刘备率众刚到颍川,谁知朱儁、皇甫嵩已乘机将张梁、张宝打败。黄巾军残部正向广宗方向逃去。刘备恐卢植难以招架,见到朱儁、皇甫嵩说明来意,匆匆率部马上回广宗。

行军途中,刘备遥见一队官兵迎面而来。近前一看,恩师卢植竞被囚在槛车内。刘备十分纳闷,忙上前问其缘由。

卢植痛心地说:“我率部围住张角,正准备与朱儁、皇甫嵩约期发起总攻。不料,张梁、张宝在颍川败阵来投张角。他们内外夹攻,致使我军作战失利,太监左丰见我作战失利,乘机向我索贿,由于我心绪不宁,用言语顶撞了他。他便回朝告了我的刁状,诬我高垒不战,怠慢军心,贻误战机。主上不知详情,迁怒于我,遂令中郎将董卓代行我职,拿我回京问罪。”

张飞在侧听罢,气得须发倒竖,挥刀就要劈车斩使救人。

刘备急忙制止他说:“贤弟千万不要鲁莽行事!”

张飞生气地说:“卢官人是你恩师,他现在遇难,兄怎能见死不救?”

刘备说:“卢大人受召回京问罪,其中还有机会向朝廷申明由衷。天子也会自有公论。如果我们在此劈车斩使,纵然救下了卢大人,却犯了背反朝廷的死罪,这样岂不害了卢大人?”

卢植在囚车内对张飞说:“你兄说的很有道理,贤弟不可莽撞。”

张飞听罢,唯诺而退。刘备等人眼看着官兵们簇拥着囚车往京都而去。

后来,平定了黄巾起义,中郎将朱侑、皇甫嵩向朝廷详细禀报了作战经过,并表明卢植无罪而有功,于是朝廷又恢复了卢植的官职。智慧点睛

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三思而后行,其实很多人的成功并不一定是他们更聪明,更有能力,而是因为他们遇到问题沉着冷静,三思而后行,绝不轻率行事。容易冲动的人,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莽撞行事往往会带来更多更大的麻烦。要时刻记住王蒙的话:“在任何处境下保持从容理性的风度。心存制约,遇事三思,留有余地。”让自己成为有勇有谋的人。太史慈麻痹敌人冲出重围

金玉良言

假装愚钝,让人认为你无能,让人忽略你的存在,而在必要时,能够不动声色,先发制人,致使对手失败了还不知是怎么回事。这是兵家的计谋,也是处世的韬略。

谋略故事

东汉末年,黄巾军揭竿而起,起义队伍日益壮大。当时,北海太守孔融被围困在都昌城中,黄巾军的围攻则越来越紧,孔融无法,只好让太史慈带兵突围,去请皇叔刘备前来援助。

突围谈何容易,黄巾军把城围得如铁桶一般,怎样才可冲出去呢?太史慈想了一个计策。太史慈骑马持弓,出了城,后边还有几个人拿着箭靶跟着。外面围城的黄巾军十分惊骇,马上严阵以待,准备厮杀。而太史慈则到城下的堑壕内,支好箭靶,往来驰射。射了一会儿,便回城去了。

过了几天,太史慈又出城射箭,围城的人大都不以为然,只有少数人还站着观看。这样十来天过去了,围城的人也都习以为常,他们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

有一天早上,太史慈照例出城射箭,突然跃马扬鞭,冲出重围。等黄巾军想追赶时,已来不及了。不几天,太史慈搬来救兵,解了围城之困。智慧点睛

《老子》说:“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夸耀刀剑之锐利,别人必惧其锐利而远避,或尽可能使刀剑变成锯条。显示自己的聪明,别人必恐你的聪明来害你,并希望你变成傻子。所以,大智若愚,抱朴守拙,实乃真聪明之大哲学。公孙瓒贪利中计

金玉良言.把贪心除掉,你的脚镣就能打开。

谋略故事

讨卓联盟解散后,中郎将、北平太守公孙瓒率军回到领地。当时正值灾年,军中粮草十分匮乏。这期间,他听说兖州太守刘岱因为向东郡太守乔瑁借粮而乔瑁未允,刘岱便率师侵吞了东郡。公孙瓒由此暗想:现在朝中无主,天下大乱,诸侯各据一方,弱肉强食,若不伺机扩充实力,迟早会在混战中被侵吞。

一天,他收到袁绍遣使捎来的一封密函。书中约他共攻冀州,事成后与他平分其地。公孙瓒看后十分高兴,马上率师向冀州进发。当他兵临冀州时,袁绍已早就占据冀州了。

公孙瓒想,袁绍曾任讨卓联盟的盟主,出身四世三公之家,言必有信,于是便遣弟弟公孙越,入城去见袁绍,商议与他共分冀州等事宜。哪曾料到,公孙越一去未回,竞被袁绍布兵在途中将他杀死。此刻公孙瓒才明白,原来袁绍约他共取冀州不过是个骗局,是行其“反客为主”之计谋取冀州的借用力量。

此刻,上当受骗又死了弟弟的公孙瓒恼羞成怒,尽起本部兵马攻打冀州。双方在冀州城内外相峙一月有余未分胜负,最后只好议和。此行,公孙瓒损了弟弟折了兵,两手空空沮丧而归。智慧点睛

为人处世,千万不要太贪心。贪心使人永远没有满足,永远会不停地伸出手去巧取豪夺。既然所有“贪”来的财物,永远不能满足其欲壑,事实上也就永远是两手空空,有也等于无。何况贪婪者见猎心喜,动辄会不择手段,总是提心吊胆恐怕被人识破,哪里会有乐趣可言呢?

曹髦作潜龙诗取祸

金玉良言

欲成大事者必须胸怀宽广,能屈能伸,在形势不利于自己时,只有沉得住气,积蓄力量,方能在时机来临时发得了力,一举克敌,获取胜利。

谋略故事

魏帝曹髦自从司马师废黜曹芳被扶上帝位后,一直充当着傀儡的角色。朝中大权皆由司马氏兄弟掌握。曹髦因惧其势,只好采取忍让之策,伺机而动。

一天,人们传说有两只黄龙卧于宁陵井底。群臣闻讯,认为这是社稷的祥瑞之象,纷纷上表庆贺。曹髦见状,酸楚地说:“这哪里是什么祥瑞之象啊!龙是君主的象征。它不在天上,也不在田里,更不在海中,却居于井底,此乃君主受困之兆也。”说罢作潜龙诗一首云:

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

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

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

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同然。

吟罢,又暗自垂泪,伤感一番。

司马昭知道此事后,暗自发恨地说:“他也要效法曹芳吗?我如果不废掉他,日后必然也会寻机害我。”

未几日,司马昭入宫向曹髦索诏,欲为己加九锡,晋位晋公。曹髦冷冷地说:“敢不从命。”公然表现出他对司马昭专权的不满。

司马昭见曹髦态度如此,料他已掩饰不住内心的不满之意了,索性进一步逼问他说:“陛下所作的潜龙诗,视吾等为鳅鳝,其志也算可以了!”

曹髦见司马昭已窥破自己的内心世界,只好硬着头皮不语。司马昭见状,冷笑一声出宫而去。

待司马昭出了宫,曹髦急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近前计议说:“朕以屈求伸的心志已被司马昭窥破,他欲行篡逆的迹象已明。吾不能在此坐受被废之辱,卿等可助我并力讨之。”

王经劝曹髦说:“陛下所言不妥。当初,鲁昭公不忍季氏,结果败走失国,如今司马昭重权在握,内外公卿大多数不顾君臣之礼阿附于司马氏。陛下身边的宿卫寡弱,又没有大将及肯用命之人,焉能讨得了司马昭?若不采取忍隐之道,必祸及自身。欲图司马氏,只宜缓图,不可造次。”

曹髦气极难耐地说:“是可忍,孰不可忍。朕已忍耐多年,如今实在忍不下去了。朕意已决,死又何惧?”说罢,入宫报知太后,欲与司马昭拼个鱼死网破。

后来,曹髦真的率身边几百名宿卫前去向司马昭索命。结果被司马昭以“投鼠忌器”之策所杀害。智慧点睛

古往今来,在政坛、商界乃至,各行各业,哪有人不明白“忍”功的重要?但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的很少,在紧要关头,偏偏忍不住,而是意气用事,则正应了“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为人处世要有宽广的胸襟,长远的目标,形势不利时就要容下难容之事,忍住一时之气,为长远考虑;而沉不住气,时机未成熟就贸然行动,只会使自己败得更惨。刘备不坠青云之志

金玉良言

志,有燕雀之志与鸿鹄之志的分别。前者安于眼前利益得失,不思进取高飞,随遇而安;后者志在青云,欲上九天揽月。

谋略故事刘备于公元221年正式称帝,国号汉,建都成都,从一介寒士发展成拥有巴山蜀水的一代帝王。这同他自幼立志扭转乾坤有密切关系。

他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家境贫寒,同母亲一起以贩鞋织席为生。

他虽然出身寒微,却不坠青云之志,待人宽厚,好结交豪侠人物。

刘备身处朝政腐败、灾祸频仍的时代。为了建立自己的军队,他不顾清贫,弄到了招兵买马的钱,靠着两名贩马致富的商人的资助,拉起了一支队伍,与关羽、张飞结拜为兄弟,从此在政坛上初露头角。

刘备被吕布打败后,一度投奔曹操,但始终一心想着东山再起。他借讨伐袁术之机,带兵离开曹营,试图联合袁绍抗曹。再度失败之后,刘备屈居于袁绍门下,不久又投奔刘表,寄居荆州。

一连串的挫折,使刘备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境况倍感痛苦。有一天,刘备上厕所时见自己大腿长了不少肉,顿时感慨万千。刘表问其中原因,刘备说:“过去身不离马鞍,大腿的肉都消失了。现在不再骑马作战,大腿又长出了肉。像这样岁月流逝,老之将至,但功业未成,因而悲从中来。”

在荆州期间,刘备认识到了要得天下,必须罗致一批人才。于是他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政,并广招荆楚志士,一时间庞统、马良、陈震、何朗、蒋琬等俊杰都来投奔。这些人日后为辅佐刘备建功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此.刘备元气复苏,日渐兵强马壮。刘表死后,刘备到了武汉、九江一带驻防。他听从诸葛亮的建议,与东吴结盟抗曹,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占据荆州为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奠定了基础。刘备随后引兵入蜀,夺取了益州和汉中,自立为汉中王,不久便建立了蜀汉帝国。智慧点睛

不言而喻,要想成就大事业,首先得有鸿鹄之志,说得俗一点,就是要有野心,有抱负。没有这一前提,一切都无从谈起。有了鸿鹄之志,需要切实地去实现。如果只说不做,“志”就成了空谈,成为妄想。有鸿之志,还要经得起挫折磨难,因为世上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更何况要出人头地成就大事业呢。杨仪论功毁前程

金玉良言

做人太过于争强好胜,往往会把事情做绝,这就像行车走马一样,一下子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方,调头就不容易了。

谋略故事

杨仪,字威公,襄阳人氏。起初在荆州刺史傅群府下任主簿,后来主动投奔了刘备。

刘备在与杨仪论及军国大计、政治得失时,见杨仪出语不凡,深有造诣,不禁为得到这个人才而感到十分高兴。遂封他为左将军兵曹椽。及至刘备做了汉中王时,又迁其为尚书。

孔明也深知杨仪之才。刘备死后,孔明请他为参军,升为长史,封为绥军将军。孔明屡次兵伐中原时,常用杨仪调遣部队,筹措军粮,军中所有事宜,无需孔明多嘱多虑,他都办得十分周到。孔明深爱他的才干和魏延的骁勇。

孔明第六次兵伐中原时,不幸病故于军中。杨仪遵孔明遗嘱,斩了魏延,率军退回了汉中,由此,自以为功劳盖世,应代孔明秉政。

一天,他把都尉赵正唤来为其易卜,却得了家人卦。卦中并无升腾之象。杨仪由此闷闷不乐。但卦中所嘱之语,并未引起杨仪重视。

由于孔明虽知杨仪才高,但也了解其性情急躁,气量狭小,不能容人,临终嘱使者禀告后主刘禅,让蒋琬代其职,蒋琬之后由费祎代之。而杨仅仅被拜为中军师。

杨仪心想,我做先帝刘备的尚书时,蒋琬不过是我手下的尚书郎,后来,我们虽然都是丞相的参军、长史,但我每次都随丞相出征,立下了许多功绩。无论从步入仕途的年头看还足论才能,蒋琬都在我之下,为什么让他代丞相之职?由于心中不满,便常发牢骚于朝中。朝中诸卿见他言语没有节制,都不敢与他共语,深怕受其牵连。

一天,后军师费祎来到府上看他,欲安慰他几句。杨仪对费袢说:“当初丞相亡故之际,我若率师去投魏,怎么会落得如此被人冷落的下场?”费祎把杨仪的这番话写成密表奏知后主刘禅后,刘禅看罢大怒,马上令人捕杨仪下狱,并欲斩他。后经蒋琬力劝,后主才从轻发落,迁他到汉嘉郡为民。

杨仪到了徙所,仍不断上书诽谤朝廷,且言辞十分激烈,朝中见杨仪如此自负,便欲重新再治其罪,杨仪见世不容他,便自杀身亡。

家人卦中嘱日:“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意为下离上巽成家人卦,君子说话要实在,不可空洞,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可半途而废。杨仪发牢骚于朝中,行事有始无终,结果丧了自己前程。智慧点睛

争强好胜可以帮助一个人在人生的路上永葆充足的动力,也是成功商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在生意场上,适当张扬一下个性,可以使生意更容易走向成功。但需要切记的是,在与人交往时,不要过于争强好胜,逞一时之快。因为,争强好胜会使我们不够冷静和机智,引发无意义的争执。刘备韬光养晦待时机

金玉良言

韬晦之功不仅是做人之道,也是成事之道。人在顺境时可凭韬晦保身,在逆境时也可凭韬晦制胜。

谋略故事

刘备在沛城被吕布打败后,率众投靠了曹操,指望日后与曹操并力打败吕而再据徐州。可他哪曾知道,曹操也恐怕他成为一支崛起的力量。剿除吕布后,却借故把他挟持在身边,表奏天子封其为左将军,留在了许都,曹操暗中对自己的谋臣们说:“刘备虽被诏封为左将军,又做了皇叔,但在许都有权而无势。我以天子诏来号令他,他更不敢不服从了。我把他抉来许都,表面上看是爵升权大了,可实际上却仍在我的把握之中。”

在曹操的控制下,刘备深为己志难酬而苦恼,恨不能生双翅飞出许都,摆脱曹操的羁绊。内心虽如火焚,又怕曹操看出破绽,只好用韬光养晦之法以存身。渐渐地曹操对他失去了一些戒心。

一天,他正与曹操闲坐,军兵来报告说:“淮南袁术骄奢过度,不恤军民,手下军将纷纷背反。袁术遣使欲归帝号于袁绍。袁绍又向袁术索要玉玺。袁术答应弃淮南而投河北……”刘备在一旁听到这则消息,暗想,曹操欲灭袁术已经很久了,我为什么不借此机会脱身呢?于是对曹操说:“袁术若投袁绍,必然要从徐州经过。我打算率一彪军马在半路截击他,致袁术于死地。”曹操情知袁术不过是只丧家犬,没有必要大动干戈,让刘备率兵前往讨伐也只能将袁术致死。于是便答应说:“明日我们奏请天子后再起兵。”

第二天,刘备恐曹操中途变卦,亲自奏请献帝,要率兵去讨伐袁术。献帝应允后,曹操令刘备总督五万兵马出征。为防止刘备借故不归,还特意差遣了朱灵、路昭两员大将随同前往。

刘备得了诏命,回府连夜收拾鞍马,挂上将军印,催促关、张马上起程。关羽、张飞问:“兄此次出征为什么如此慌速?”刘备说:“吾在许都乃笼中之鸟,网中之鱼。这回出征,乃鱼入大海,鸟上青霄,再也不受笼网的羁绊了。”关、张一听,如梦初醒,率军疾行而去。

刘备率师刚刚出都,谋士程昱问曹操说:“丞相为什么遣刘备去讨袁术?他这一去可就不复返了。这可是放龙入海,纵虎归山啊!”郭嘉也说:“不杀刘备固然是情势之所需,但千万不能放他走。古人云:‘一日纵敌,万世之患啊’。”曹操一听,急令许褚率五百精兵前往截回刘备。

刘备在出师前为防止中途曹操变卦,不仅在曹操处得了将令,且在天子处得了钧旨,此刻虽有许褚拦截,他哪里肯回,三言两语便把许褚说得无言可答,只好率众回许都回禀曹操。

曹操见刘备不归,情知自己失算,但又不愿因此事失信,同时觉得有大将失灵、路昭一同随行,料刘备也不敢叛他,只好由他去了。智慧点睛

一般地说来,人性都是喜直厚而厌机巧的。而胸怀大志的人,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没有机巧权变,又绝对不行;尤其是他所处的环境并不尽如人意,那就更要既弄机巧权变,又不能为人所厌戒,所以就有了鹰立虎行如睡似病藏巧用晦的各种做人的方法。刘备借雷巧掩饰

金玉良言

退一步海阔天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有懂得低头道理的人,才能有鸟上青霄的那一天。

谋略故事

刘备投靠曹操之后,仍有一番雄心壮志。但是刘备为防备曹操谋害,就在住处后院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羽、张飞对此不解,问道:“兄长你不留心天下大事,却学小人之事,为什么呢?”刘备说:“这不是二位兄弟所知道的。”二人也就不再多言了。

一天,曹操派人请他去赴宴,刘备不知曹操用意,心里忐忑不安。酒到半酣,忽然阴云密布,骤雨将至。曹操突然问道:“玄德久历四方,一定非常了解当世的英雄,请说说看。”刘备历数了袁术、袁绍、刘表、孙坚、刘璋、张鲁、张绣等人。不料,曹操鼓掌大笑道:“这些碌碌无为之辈,何足挂齿!”刘备说:“除了这些之外,我实在不知道了。”曹操说:“凡是英雄,都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气。”刘备说:“那谁能担当此任呢?”曹操先用手指指刘备,又指指自己,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您和我曹操了。”刘备闻听此言,大吃一惊,手中所持的筷子不觉掉到地上。正巧这时外面雷声大作,刘备便从容俯下身去拾起筷子,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笑着说:“大丈夫也怕雷震吗?”刘备说:“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怎能不怕呢?”这样,把自己闻言失态轻轻掩饰而过,曹操也就不再怀疑刘备胸有大志了。

曹操自以为英雄,心里又害怕刘备与之敌对,一向只是以心相待,没有当面说出。可是“酒后吐真言”,不觉顺口说出。刘备在此期间一直装呆,如今却被曹操一语道破,心中哪能不惊?于是筷子不觉滑落地上。为什么说是英雄,刘备便举止失措?原因是刘备虽投靠曹操,却始终不甘寄人篱下,始终图谋东山再起。但是曹操生性机敏,怎会对刘备的失态不生疑心。于是刘备乘雷声大作,从容俯下身去拾起筷子,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亏此一语随机应变,平白地把自己的失态行为掩饰过去。又说:“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淡淡一语,妙在有意无意之间,真是警灵,竞把曹操也瞒过去了。刘备随机应变,借雷巧掩饰自己的失态,使曹操对他没起疑心,实在机警敏锐过人。智慧点睛

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锋芒毕露的人很容易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敌视,在政治斗争中尤其如此。善于保存自己,激流勇退,不是消极地避凶就吉,而是为了养精蓄锐,待机而动,这就是韬光养晦。《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蜇,以存身也。”隐藏自己的才华,隐蔽自己的真实企图或目的,这是力量不足,处于劣势时以保护自己,以待今后东山再起的良谋。善于断然退避,是一个人博大胸怀的具体体现。孙策押玺回江东

金玉良言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劝取其轻。很多时候,需要你牺牲小的利益以换取更大的利益。

谋略故事

孙策自从父亲孙坚死后,率父旧部退居江南,礼贤下士,以图东山再起。可是,由于徐州牧陶谦深与孙策的舅父丹阳太守吴景不睦,又深忌恨孙策,为立身计,孙策只好把母亲及家眷移居于曲阿,投靠了与陶谦为敌的袁术。

袁术得了孙策,见他英勇无敌,遣他攻克了泾县、陆康。并常叹息说:“如果我有孙策这样的儿子,死也不遗憾了。”

孙策在袁术处栖身久了,心中也十分郁闷。一天,他在庭中赏月,想到父亲一世英雄,而自己却沦落至此,不觉伤心落泪,扶栏大哭起来。这时,忽听背后一人大笑说:“伯符何故如此?先父在时,有事多与我策划,今君有什么难事伤心至此?”孙策回头一看,原来是先父的从事官,丹阳故鄣人朱治。孙策收住泪水,让坐说:“策所哭的是恨我不能继父之志啊!”朱治问:“君为什么不向袁公路借兵,佯说去救舅父吴景,而实去江东图大业?”未等孙策答话,突然一个人闯进来说:“公等所谋,吾已知之。我手下有精壮兵马百余,可助伯符一臂之力。只恐袁公路不肯借兵与你。”孙策抬头一看,原来是袁术的谋士,汝南细阳人吕范。孙策在袁术处与吕范十分交好,此刻见他仗义而来,便让坐与其共议。孙策对二人说:“我有家父留下的传国玉玺在此,以它作为质当,向袁术借兵如何?”吕范一听,拍案叫好说:“袁术欲得此物久矣!若以此物为质,他必肯借兵。”三人商议好后,各自回去歇息去了。

次日,孙策去拜见袁术,一见面就哭拜在地说:“臣父仇未报,如今舅父吴景又被扬州刺史刘繇逼迫。我母亲及家眷都在曲阿,若老母再遇兵害,我还有何面目再立于世间?策请求借雄兵数千,渡江去救母难。主公若不肯信,我可留下亡父遗下的玉玺作为质当。”

袁术见孙策竞以玉玺为质来借几千兵马,心中暗自高兴,欣然应允说:“我不是要你的玉玺,而是舍不得你啊!我借三千精兵、良马五百给你,你平定扬州后,可要速回来。你现在官职低微,难掌大权,我现在封你为折冲校尉,殄寇将军,即日领兵便行。”

孙策见袁术答应得如此痛快,心中暗自庆幸。当天便带领朱治、吕范,及先父旧将程普、黄盖、韩当等率兵南下而去。智慧点睛

在围棋中,古人有“逢危须弃”的要诀。弃子从表面看是失去了一些棋子,但有利于占据先手,达到全盘棋活的目的。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要想得到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有时需要你付出一定的代价。刘禅“乐不思蜀”

金玉良言

在为人处世中,有些人故意在他人心目中制造自己“愚钝”和“低能”的假象,故意装作愚蠢、呆痴,行“韬晦”之计,以求保存自己,等待时机战胜对手。

谋略故事蜀后主刘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人人皆知的人物。他之所以有名,并不是因为他能干,而恰恰是因为他“无能”。而从自保的角度而言,他乃是个大智若愚的非凡之才。

公元263年5月,曹魏大举攻蜀,蜀国兵力不敌,刘禅被迫投降。

由于刘禅的“识时务”,因而受到敌方的优待。次年,刘禅被迁北上,来到洛阳。

到了洛阳之后,刘禅发现事情有些微妙:曹魏封他为安乐公,而曹魏的实权派人物、刚刚晋封为晋王的司马昭对他却外信内疑,怀有戒备心理。因此,这位人称阿斗的蜀汉后主皇帝决心利用自己的“愚钝”姿态来自保。

不久,司马昭设宴招待刘禅。席间特请人演出蜀地技艺,由于司马昭的暗中布置,有些人假做触景生情状,忍不住暗暗抽泣。坐在司马昭身旁的刘禅本也应哀伤于心,但他看见司马昭那阴晴不定的面孔,一下子提高了警惕,因而强充笑脸,嬉笑自若。见此,一向对刘禅怀有戒心的司马昭放下心来,悄悄对他的亲信贾充说:“人之无情,乃至于此。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况姜维邪?”

一向被称为“清客”的贾充凑趣地说:“不如此,公何由得之!”戏艺终了时。司马昭戏问刘禅:“颇思蜀否?”

一惊之后,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

这句话居然骗过了司马昭,但与刘禅一起降魏的旧臣郤正认为他“愚”得还不到位。宴会之后,郁正对刘禅进言说:“主公方才的答话有些不妥。如果以后司马公再问您这类话,您应该流着眼泪,难过地说:‘祖先的坟墓都在蜀地,我怎能不想念呢?”’思索了片刻,刘禅点了点头。

几天以后,疑心仍未完全消除的司马昭又一次问起刘禅是否想念故国。按照郁正的指教,刘禅背出了那几句话,并装作一副悲伤的样子,只是竭力不让眼泪流出来。司马昭见了,心中有数(早与郤正有过沟通),突然说道:“你的话怎么像郤正的腔调?”

刘禅假装一惊,睁开眼,说:“先生您怎么知道?这正是郐正教我的!”司马昭听了,哈哈大笑起来,自此以后,忙于篡魏,遂不再对刘禅生毒害之心。靠明哲保身的韬晦之计,刘禅虽身处险境而有惊无险,平安地了却了余生。

智慧点睛

人生好比一场战斗,要学会隐藏自己,埋伏自己,让自己首先获得保全,才能在帷幄中运筹进攻的策略和等待进攻的时机。而表面糊涂、装傻,心里透亮、明白地做人正是一种隐藏自己的保护伞和遮阳伞。刘备制止关羽免遭大祸

金玉良言

一个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总是凭好恶做事,其结果必然是四处碰壁,即使他才华横溢,也只是一个走在旷野之上的独行者。

谋略故事

曹操杀了吕布后回到许昌,谋士程昱对曹操说:“明公威名日盛,何不乘此机会行王霸之事呢?”曹操说:“朝廷股肱还很多,不可轻举妄动。”为了测试一下自己在朝中的威望,于是与天子及众将到许田围猎。

曹操骑着大马与天子并肩而行,前后只差一个马头的样子,背后都是曹操的心腹将校,朝廷的文武百官远远地跟在后面。到了许田,天子对刘备说:“我今天想看看皇叔的功夫。”

刘备领命,欣然上马,看见草丛中窜出一只兔子,一箭射出,兔子应声倒地,大家齐声喝采。转过一个小土坡,小皇帝看见一只大鹿,连射三箭都没有射中,于是对身旁的曹操说:“你来帮我射!”曹操顺手接过天子的宝雕弓、金妣箭,一箭正中鹿背。大家见到金妣箭,只以为是天子射中的,都踊跃向前,齐呼万岁。曹操纵马上前,遮住天子,接受迎接。众人都大惊失色。

刘备身后的关羽竖起卧蚕眉,睁开丹凤眼,提马便要上前斩了曹操。刘备见了慌忙制止。关羽只得愤愤忍住。

回来以后,关羽问刘备:“曹操欺上罔下,我想杀了他,为国除害,兄为什么阻止我呢?”刘备说:“投鼠忌器,曹操周围都是他的心腹之人,倘若一不留神伤了天子,我们反而是有罪之人了。”关羽说:“倘若这个时候不杀了曹操,日后必为祸患。”刘备说:“此事还得从长计议。”

曹操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就是为了测试一下群臣对这件事的反应,就像当年赵高指鹿为马一样,一方面是树立自己的威望,一方面是试群臣的反应。他虽然有恃无恐,但若不是刘备拦住关羽,曹操可能已经成了刀下之鬼了。

关羽当时的感觉是大怒,“竖起卧蚕眉,睁开丹凤眼”,想斩曹操。而同样,刘备也应该是大怒,但刘备表现出的却是一种比较理智的姿态,他已经想到“此事必须从长计议”以及“倘若伤到天子该怎么办?”了,因此他以眉目止住了关羽,还躬身上前,对曹操表示无限的敬意。

关羽的配合既避免了刘备所设想的那种危险的情况出现,更让曹操有了一种无人敢与自己为敌的错觉,给胸怀大志而羽翼未丰的刘备涂上了一层保护色,为以后在适当的时机大展鸿图保存了力量。智慧点睛

其实,我们也许更愿意看到那种横枪立马、威武不屈的人,但中国历史上真正有大作为的人都有一种能屈能伸的品质:比如,甘受胯下之辱的韩信,卧薪尝胆的勾践,能屈能伸的刘备。可以说,在待人处事中,人最大的困难在于战胜自己。就是说,一个人成功的最大障碍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来自于自身。因此,人要学会控制自己,也就是先自制,才能谈得上制人。

同类推荐
  • 内向的力量

    内向的力量

    或许大家并不知道,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因为很好地发挥了自己的内向优势,从而让自己在浮躁的社会里沉静下来,独立思考、富于创意,最终迈向成功。了解自己的性格,开放自己的人生,加强自己的钝感九提升吸引力,扩大影响力。挖掘内向的力量,迎接成功的明天。
  • 方法总比困难多大全集(超值金版)

    方法总比困难多大全集(超值金版)

    有一个问题出现,就有一个相应的解决方法,方法的正确与否与人们的思维能力密切相关。灵活正确的方法可以使问题迎刃而解,错误的方法只能让问题越来越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不但要随机应变,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对方法做对事。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思路一开阔,方法总比困难多。水中鱼编著的这本《方法总比困难多大全集》不仅包含了做事的态度、做事的方法,还有处理问题的窍门、经验。书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创新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联想思维、发散思维、简化思维、加减思维、系统思维等基本方法,让读者受益匪浅。
  • 有一种温暖叫感恩

    有一种温暖叫感恩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温暖一生的棉鞋;爱在热血中奔流;一杯浓浓的牛奶;每天付出一点爱;幸福的套袖;幸福已经满满的等。许多人为了领悟人生哲理费尽心机,殊不知一滴水里蕴藏着浩瀚的大海,一则短小的文章中孕育着博大的智慧。感动源于生活中的每一次花开草枯,日落月出。而微型小说就是生活的浓缩。如雨后新荷凝聚的水滴,晶莹剔透,折射着世界的每一缕阳光。
  • 如何计出你的胜算

    如何计出你的胜算

    本书通过对竞争理论分析和大量的实证研究,试图告诉你如何根据人生目标,策划和布局自己人生的竞争格局;如何客观评估自己和对手的竞争资本,做到知己知彼;一个人和一个企业如何理性面对未来的竞争,进行科学预测,做到“能掐会算”;如何做好力量储备,阐示真正的赢家是怎样炼成的;如何借用外部的力量和整合社会资源提高自己的战斗力;如何积极行动,领先一步抢占有利位置;如何权衡利弊,谋求利益的最大化,增强竞争的力;如何在竞争中回避或分散风险,学会合作,做到“双赢”。
  •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俞敏洪写给迷茫不安的年轻人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俞敏洪写给迷茫不安的年轻人

    本书就是这些记录文字的呈现。全书精选了104篇文章,针对当下年轻人面临的一系列困扰,按青春、理想、心态、亲情、友情、人生、教育等主题,呈现出他对世界的看法和态度。在这个充斥着不安感的浮躁社会,给年轻人内心坚强的力量,让每个人思考应该怎样更积极地度过人生。
热门推荐
  • 在日常番里玩无限

    在日常番里玩无限

    重活一生,直到遇到相亲对象平冢静。才发现自己在日常番里。可惜自己比日常番里女主角的年纪都要大一轮。也不可能重回学校了。终于和静可爱订婚,准备好好过一生。虽然静可爱喝酒吸烟打老公,但是是个好老婆!可为什么老婆在我面前消失,掉下来的手机上显示【想知道老公的秘密吗?yesorno】为了老婆,我拿起手机点起了yes!ps冰之魔法师雪之下雪乃ap一拳无敌平冢静adc刺客加藤惠肉盾男主伏见逸还缺一个团控来打bossxxx【新书(这个警察会养生)完全日常,不会写战斗我就不写战斗,内含大量二设,高中毕业之后的女主们】
  • 穿越我是娇娇女

    穿越我是娇娇女

    现代富家女在下乡探望爷爷奶奶时不慎穿越,吃窝窝头喝野菜汤?不存在的,升级空间,应有尽有,在这样的年代她也要活的红红火火!
  • 修真得大道

    修真得大道

    世人欲长生,苦无真法门,若问何处求,唯有修真人。修真得大道,解密修真功法。在离奇爆笑的情节中和男主一起得长生。为君修长生,可共死,不独生。长相伴,不离分。
  • 重生八零专心致富

    重生八零专心致富

    重生回到八零年代,遇到一对奇葩亲戚,手撕渣男?必须的,吊打绿茶,肯定要!至于甜甜的恋爱……不好意思,我暴富和爱情,我全都要!
  • 何以念牡丹

    何以念牡丹

    这是一个巨大的执念,为了这个执念,她付俱八年心血卓君越,她是“牡丹夫人”,因为,她是先生的未亡人。自先生飞机意外之后,替他守着偌大的顾家,同心机叵测的人斗心机,与幕后主使博弈。可她从不后悔,即使她都不知道他是否爱她而顾先生回来后,二人却分开了她说:“我做够了冷夫人,为你,背弃我的原则,抹杀我的善意,我想做卓小姐了你不在时,我可以安慰自己你是爱我的,你会来了,我也该回归现实了...”
  • 快穿男神来吃糖

    快穿男神来吃糖

    吃糖前的男神——黑化、丧系、偏执、鬼畜、阴翳、病娇、自卑……吃糖后的男神——#失忆的黑化总裁:你是我心尖蜜糖,纵如砒霜,亦甘服食。#丧佛系科技大佬:跟我回家,一切都是你的。#武功至臻境侍卫:公主,从今天起,你生我生,你荣我荣,你陨我亡。#姿容倾珏的国师:以筋为锁,以骨铸笼,想要离开,除非将本尊剥皮抽筋挖心碎骨!……【男女主1V1·更多男神解锁中】
  • 小马过河系列之一好雨时节

    小马过河系列之一好雨时节

    小马过河系列是一个分为三个系列的作品,讲述了主角陈默的成长生活,通过中学,大学,以及工作的故事,讲述了他幽默而曲折的人生轨迹
  • 最强公司系统

    最强公司系统

    得到“公司系统”的商羽,短期目标是挣他个几万亿,创建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中期目标是冲出地球,把生意做到全宇宙。而最终目标,则是掌握宇宙半数以上财富,拥有全宇宙最先进的科技,打造出足以吊打全宇宙的保安团队……
  • 蓝天上的办公室

    蓝天上的办公室

    中国东方航空的空客330的机组,在一线挥洒着自己的青春,为人民服务,在蓝天上办公,在蓝天上起舞,让我们一起融入进他们的生活,感受着他们的乐趣吧!
  • 蓬莱安云录

    蓬莱安云录

    北安国杀戮的铁蹄踏过,铁蹄外是幸免的三兄弟。从军,离去,入蓬莱,这是三兄弟的命运。蓬莱榜揭榜,何尝不是三兄弟的归宿。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翩翩少年提一剑,一人一马八百里!剑出鞘,这是独属于他的桀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