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05900000009

第9章 叶圣陶轶事(2)

叶圣陶也参与茅盾、郑振铎、陈大悲、欧阳予倩、熊佛西等人组织的民众戏剧社的活动。该社成立于1921年5月,他们主张戏院“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一个轮子,又是搜寻社会病根的X光镜;又是一块正直无私的反射镜——一国人民程度的高低,也赤裸裸地在这面大镜子里反照出来,不得一毫遁形。”民众戏剧社出版了一份名叫《戏剧》的月刊,叶圣陶写的一出三幕剧《艺术的生活》,发表在该刊的一卷五号上。他还与何明斋合写过童话歌剧《蜜蜂》、《风浪》等。

叶圣陶是个很喜欢看戏的人,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生活时,昆曲班社“仙霓社”在“大千世界”演出,他每逢星期天没有甚么要紧事就跑去看他们的演出。新中国成立后,也还是经常看戏。在他的散文集《小记十篇》里,有一篇《在西安看戏》。这篇写于1954年1月的文章,谈到他在西安不满20天的时间里,看了8回戏,其中有易俗社的秦腔、常香玉的豫剧,甚至还有皮影戏。

因为喜欢看戏,叶圣陶也写了一些评论戏剧的文章,例如40年代的《〈戏剧春秋〉后记》、《田寿昌创作三十年纪念》(田寿昌即田汉)等文章,60年代写了《话剧〈关汉卿〉插曲》、《〈蝶双飞〉欣赏》等等。虽然叶圣陶以文学创作出名,但他始终喜爱戏剧,这算得上一段难得的缘分。蜀中流离八年1938年前,叶圣陶一直在上海开明书店当编辑。抗日战争爆发后,开明书店毁于战火,叶圣陶毅然决定到武汉筹建开明书店。没想到,在去武汉的途中,开明书店仅存的书籍、纸张、机器被劫,叶圣陶只好携家眷西行入川,到重庆筹建开明书店。

此时,他已是44岁。他来到重庆,尔后又先后定居乐山、成都,开始了长达8年的蜀中生活。

1938年前,叶圣陶在上海开明书店当编辑时,所有的稿件他都要自己阅读,择优而用,丁玲、巴金等许多年轻作家就是在叶圣陶指导下,逐渐为读者认可。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八·一三”战争中,开明书店被毁,总厂中了炮弹,经理室、编译所、印刷所和库存的几百万册存书,全部烧毁。惨淡经营了10年的开明书店,刚有点起色就在战争中被毁,这让叶圣陶觉得非常愤懑,也让他毅然决定挑起开明书店重建的担子,他和章锡琛、范洗人辗转来到武汉,筹建开明书店。

在去武汉的途中,意外又发生了,国民党政府军突然弃守南京,武汉人心浮动,许多工商业者都开始做撤退的准备,开明书店仅存的书籍、纸张、机器中途遭劫,筹建计划只得延后。

在这种情况下,叶圣陶和范洗人自告奋勇,西行入川,到重庆筹建开明书店。他在携家眷入川的途中,写下了这样一首诗,表达了他的决心:故乡且赴梦魂间,不扫妖氛誓不还。偶与同舟作豪语,全家来看蜀中山。

叶圣陶到重庆后,一方面因为开明书店还在复建中,另一方面又为生计所迫,只好暂时离开开明,在巴蜀学校、复旦大学教了半年书。不久,《中学生战时半月刊》在桂林首先恢复出版,叶圣陶遥任社长,主持编辑工作,多少给了他一丝安慰。

1938年秋,武汉大学邀请叶圣陶出任教授。当时的武汉大学已经迁到四川乐山,叶圣陶又携家眷搬到了乐山。

初到乐山,周围几乎没有熟人,叶圣陶的生活一下子平静了许多,不久,大儿至善和同事夏丐尊的女儿满子在乐山完婚,叶圣陶的心情一下子好了很多,“善满姻缘殊一喜,遥酬杯杓旨徐徐?”

但是,这种平静的生活也没有维持多久,1939年8月,日寇突然对乐山进行大轰炸。轰炸当日,叶圣陶恰好有事到成都,家人却都留在了乐山。

日本飞机轰炸乐山时,家人慌忙逃难,“从烧着了的房子出来,跑到岷江边,渡了江,沿着岸滩往北跑,一直跑了六七里地。”一路上全是尸体,日寇的飞机还在头顶上疯狂地扫射。叶圣陶第二天才坐汽车赶回乐山,他在《乐山被炸》日记中回忆道,汽车开进嘉乐门的时候,他看着路边的尸体和瓦砾,心里深切地体会到“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况味,生怕家人出事。

幸运的是,叶圣陶家人在这次轰炸中并无大碍,只是有点皮外伤,不过寓所却“从书籍衣服到筷子碗,都烧成了灰。”此次日机轰炸,乐山有上千的平民百姓无辜丧生,叶圣陶听到了,觉得“比一个朋友或是亲戚的死讯要难受得多。”初到乐山,一家人就差点阴阳相隔,个中滋味,辛酸无比。

乐山被炸后两个月,叶圣陶深知这份经历了生死的亲情来之不易,很少外出,忙着和家人一起置备衣物,租定新的住处。新居在城外一座小山脚下,全家很快就搬了过去。重建家园的叶圣陶很是乐观,他这样写道,“粗陶碗,毛竹筷子,一样可以吃饭;土衣布衫穿在身上,也没有什么不舒服;三间向着田野的矮屋,反而比以前多了一点阳光和清新空气。”

1940年秋,叶圣陶离开武汉大学,只身一人来到成都,任四川省立教育科学馆专门委员,审查小学教材。

当时的成都少受战争的破坏,叶圣陶在成都,可以和友人往来唱和,还能静下心来写点东西,把心投在教育上,也别有一番平静的乐趣。

叶圣陶来成都的时候,朱自清的小女儿刚刚出生,叶圣陶、朱自清本是旧识,在杭州他们就曾同室对床夜话,共泛西湖,此番在成都重逢,自然有讲不完的话要说。

第二年新年刚过,叶圣陶就将家眷从乐山接到了成都,一家人住在新西门外,杜甫诗“舍南舍北皆春水,惟见群鸥日日来”描绘的便是这一带风景,朱自清闻讯特地从东门外赶来庆贺。从此两人经常互访,或闲谈,或小饮,或漫游,过从甚密。4月16日,叶圣陶和朱自清同登望江楼,凭栏远眺山峦春色,数烟雾中白帆点点,看流水滔滔东逝。叶圣陶即兴填了一阙《采桑子》:廿年几得清游共,尊酒江楼?尊酒江楼,淡白疏烟春似秋。无心人意愈难问,我欲言愁。我欲言愁,怀抱徒伤还是休。

来四川一晃3年了,开明书店被毁,家人在乐山又遭日机轰炸,这种辗转流离的生活让叶圣陶觉得很不是滋味,眼看着国土一日日沦丧,山河破碎,群黎呻吟,令人痛心。叶圣陶虽然甘守清贫,却对眼前风雨如晦的现实感到极端无奈。

更多的时候,叶圣陶和朱自清对坐桌旁研讨学问,他们合作编撰了《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作为中学国文教师参考用书。在成都几年,叶圣陶始终以教育为己任,不时下乡视学。

“晨起乃绝早,残月在天”的时候,叶圣陶便早早起床,进点油条豆浆,坐车到成都周围的郊县视学。叶圣陶每到一个学校,都要详细地了解学校开课和各科时间支配情况,他最爱旁听国文课,经常跟国文老师一起阅读学生的作文。当时的教育专员,地位并不高,很多学校都不买账,而且行路赶车住店都要自己解决。叶圣陶常常是晚上刚到一个学校,第二天一大早又要匆匆赶路。他一直坚持视学,直到离开成都。

在成都的叶圣陶已经很少写作,只是偶尔写一些诗词,唱和友人。他还零星写了些对成都的感觉,读来殊感亲切有味。

刚刚来成都,叶圣陶去友人所居的御河街游玩,见“垂柳掩映,如在园林”,颇觉赏心阅目,说“成都最宜居家,有北平风味,可爱之至。”他还常常在青羊宫、武侯祠、锦江边游玩,体会着成都“绿树生辉,锦江水发,平波东去”的春天,时常“登楼茗坐”,写下了“淡日疏烟春似秋”的诗句。

在《谈成都的树木》中,叶圣陶用文人独特的触觉和诗意流露了他对成都的感觉,尤其是成都的树木,更是给他无尽的遐想,他住的新西门附近,树木茂盛,用他的话说,“几乎是房子藏在树丛里,不是树木栽在各家的院子里。山茶、玉兰、碧桃、海棠,各种的花显出各种的光彩,成片成片深绿和浅绿的树叶子组合成锦绣。”而站在院里近看,又“往往觉得树木太繁密了”,“在明朗的阳光下,在澄澈的月光下,在朦胧的朝曦暮霭中,观赏那形如影的美,趣味必然更多”。

到了成都之后,叶圣陶经常独自一人徘徊在田野,消解着寂寞和疲劳。门前的大树俨然成为了他的朋友,“当春新绿茏葱,生意盎然,入秋枯叶半脱,意致萧爽,观玩之下,不但领略它的形象之美,更可以了悟若干人生境界”。

1961年,叶圣陶重返成都,逗留了十余天。重游旧地,顿时觉得“气象与抗战期间大不一样”了。他往观青羊宫花会,惊叹已“拓地三百亩,广栽花木,并种蔬菜,谓之花菜并举”,“巡视花径未能周遍,已觉其为洋洋大观”。特别为其中“植盆栽之银杏盘屈殊多,他处少见”而欣喜。

叶圣陶看川剧,多是到锦江剧场,他称赞剧场“建筑甚宽舒,休息处所作回廊,廊外有树木花卉;为他处所少见”。有一次看传统戏目《王三巧》,唱词颇多,当时,王三巧是名角竞华扮演。叶圣陶“听之观之,甚觉过瘾”,认为川剧“以背景描写衬托人物之心情,在各种剧中可谓最富于诗趣者”。这与朱自清爱看川剧,称其词“简洁如诗”的见解不谋而合。

1942年,开明书店在重庆重建编辑机构,始终割舍不下开明书店的叶圣陶辞去教育专员一职,回到开明。

1943年,在动荡不断的局势下,文艺界、教育界在重庆竞春园为叶圣陶庆祝五十寿辰,陈白尘、陈翔鹤、叶丁易、刘海粟、应云卫、李吉力人、耿震,中华剧艺社演职人员等五六十人热热闹闹地给叶圣陶祝寿。叶圣陶在《西川集》中,表达了他对友人的谢意和后半生的态度,他写道:“朋友厚爱我,宽容我,使我感激;又夸张地奖许我,使我羞愧,在这样温暖的人情中,我更没有理由不打算加紧学习。”叶圣陶就是抱着这样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进入了他的后半生。

对于叶圣陶来说,在四川的8年,是生活动荡,辗转流离的8年,也是相对平静的8年。1945年底,叶圣陶全家离开重庆,登船赴沪,“篷上淅沥有雨点,风声水声相为应和,身在巫峡之中,意趣不可状”,在三峡的风声水声中,结束了长达8年的蜀中生活。叶圣陶慧眼识“马”

唐朝文豪韩愈曾经说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现代文学史上,叶圣陶可谓是独具慧眼的“伯乐”。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他在1927年到1929年主编《小说月报》期间,大量发表新人新作。其中丁玲、巴金和戴望舒等后来驰骋文坛的“千里马”都是在叶圣陶的扶掖下,从《小说月报》这块土地上开始一日千里的文学之旅的。

《小说月报》是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杂志,可惜其内容杂乱,作者单一,正渐渐失去生气。叶圣陶任主编后,为改变这种局面,呼吁文学青年大胆“提起笔来写不寻常的时代的生活。”结果编辑部果然收到大量文学新人的稿件。一次叶圣陶在审稿时突然眼前一亮,他发现了一篇短篇小说《梦珂》。小说写一个名叫梦珂的少女满怀憧憬前来求学,结果却由于为受辱的女模特儿打抱不平而被迫退学,后来寄居姑母家又受到表哥的感情玩弄,为摆脱困境只好到剧团做了个花瓶式的演员。社会是那般污浊不堪,梦珂是那般孤独无助!其实梦珂就是丁玲的写照。丁玲自幼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20岁来到北京求学,结果四面碰壁,生活寂寞贫困。在困境中,她试着向《小说月报》投寄了小说《梦珂》。这篇小说很快得到了叶圣陶的赏识,在《小说月报》头版发表了。这匹在迷梦中彷徨的千里马,被慧眼识英才的“伯乐”唤醒了。她一鼓作气,写出了《莎菲女士日记》、《暑假中》和《阿毛姑娘》等佳作,被时人称为“一鸣惊人的女作家”。1951年,她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还获得了斯大林文学奖。在经历了十年文化大革命后,已经75岁的丁玲还亲自登门拜访已85岁高龄的叶圣陶,深情地说:“要不是您发表我的小说,我也许就不走这条路……”

在任《小说月报》主编期间,叶圣陶有一次去开明书店商谈杂志发行事宜。开明书店的老板无意中提到:有个在法国留学的青年巴金寄了一部小说《灭亡》来,居然说愿意用自己翻译稿酬自费出版。叶圣陶要过书稿一看,感到喜出望外,立即决定拿回去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叶圣陶介绍《灭亡》说,“这是一位青年作家的处女作”,“后半部写得尤为紧张”,并且预言其作者巴金在创作上必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从此,巴金这匹骏马开始了在文坛的近五十年的驰骋,成为了中国现代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之一。五十年后,巴金还深情地回忆道:“假使叶圣老不曾发现我的作品,我可能不会走上文学的道路,做不了作家,也很可能我早已在贫困中死亡。”甚至还说:“他不单是我的第一本小说的责任编辑,也是我一生的责任编辑。”

《小说月报》是一份综合性的文学杂志,不单单刊载小说。一次审稿中,叶圣陶正感失望,忽然被如下的一行行诗吸引住了:

撑着油纸伞,

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花一样地

结着悠怨的姑娘。

诗歌沉郁的调子,和谐的音律和朦胧的希望,让叶圣陶深深感动了。他立即写信给诗人,称赞《雨巷》“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并且叫他多寄几首诗来一同发表。《雨巷》发表后,戴望舒一举成名,并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位才情横溢的诗人,如果没有叶圣陶这位“伯乐”催他上路,他是否也会“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呢?

同类推荐
  • 农民企业家成功之路

    农民企业家成功之路

    成功的企业家很多,但他们中许多人的成功经历可望而不可即。本书所介绍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农民企业家,大多从平凡处做起,他们奋斗中的每一个足迹都是那么真实可信。尽管不是每个人,特别是农民都能成为企业家,尤其想成为杰出企业家更难。但通过了解他们的创业史,或多或少会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些信心。创业成功的道路往往是不可复制的,但看别人走过的路,再选择自己能走的路,本书将在此方面给读者,特别是给有志创业的农民朋友以积极的启迪。
  • 肯尼迪

    肯尼迪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1917.5.29—1963.11.12)是美国第35任总统,生于马萨诸塞州。父亲约瑟夫·肯尼迪是金融巨子,也是民主党坚定的后台。作为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肯尼迪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最后读了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1940年毕业。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肯尼迪加入美国海军,在对日作战中负伤。战后,肯尼迪29岁即当选为议员,后三次连任。1960年肯尼迪参加总统竞选。他提出“新边疆”的竞选口号,倡导在科学技术、经济发展、战争与和平等各个领域开拓新天地。1961年,肯尼迪在选民投票过程中以极小的差距赢得总统的位置,击败了共和党人尼克松,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 隋唐历史人物狄仁杰评传

    隋唐历史人物狄仁杰评传

    本书从思想、信仰、品格、心理、君臣关系、同僚关系等方面,对狄仁杰进行了研究和评价。全面客观地写出了狄仁杰曲折坎坷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 破解电磁场奥秘的天才:麦克斯韦

    破解电磁场奥秘的天才:麦克斯韦

    记述了伟大的科学家麦克斯韦的科学人生,他是继法拉第之后,集电磁学大成的伟大科学家,他依据库仑、高斯、欧姆、安培、毕奥、萨伐尔、法拉第等前人的一系列发现和实验成果,建立了第一个完整的电磁理论体系,科学地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揭示了光、电、磁现象的本质的统一性,完成了物理学的又一次大综合。
  • 纪伯伦全集(第二卷)

    纪伯伦全集(第二卷)

    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一位细腻、性感的纪伯伦;一位感性、沉默的纪伯伦;一位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充满斥责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热门推荐
  • 痛苦的青春

    痛苦的青春

    放肆的青春总会有太多的不如意,朦胧的爱情往往会让我们受伤。主角就是这样一个被青春的爱情伤得遍体鳞伤的人。中考失意,情场更失意,我已经放弃了生的希望……
  • 我不叫油小麦我是找思路

    我不叫油小麦我是找思路

    没想好说什么,写什么,想写就写想看就看,就这样
  • 重生之做个顾家女人

    重生之做个顾家女人

    苏玲儿重生回林家的唯一目标就是做个顾家女人,然而这一路并不是顺风顺水的。前世的她一心只顾着工作,赚钱,忽视了老公孩子的感受,最后导致婚姻破裂,跳楼身亡。今世她为了挽救家庭,携宝物魔镜使出浑身解数。。
  • 吾即正义

    吾即正义

    如果给你选择的机会,你会选择正义么?审判的权利,神秘的法庭,超凡的力量,与时代的浪潮一起推动着菲尼克斯做出判定。在混乱的世界中,强者才可以掌握话语权,我会做出公允的审判,吾……即正义!一个偏执的人,与一个疯狂的世界肆意碰撞的故事。
  • 故事里的主角

    故事里的主角

    一个天使的女孩拯救了一个堕落的男孩。那个男孩望着那个女孩,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寻找到了逾期的归宿。那个女孩,小手缓缓抽离,温暖渐渐流逝。那个男孩,激烈颤抖狂奔,激烈抬手嘶哑。神奇的一目发生了……这一天,他终于来到了她的世界。这一刻,不知等了多少日日夜夜。他的生命里,那个女孩是唯一;他的世界里,那个女孩是第一;他的故事里,那个女孩是主角。
  • 吞噬世界之龙

    吞噬世界之龙

    在北欧神话当中,北欧维京人崇敬的称呼我为缠绕世界之蛇——耶梦加德;在基督神话当中,基督徒们厌恶的称呼我为古龙、古蛇——撒旦;在希腊神话当中,诸神敬畏的称呼我为百首巨龙——提丰;在昆仑神话当中,巫祝们狂热的称呼我为烛龙——烛九阴……玛雅神话、佛教神话、斯拉夫神话、凯尔特神话、纳瓦特尔神话、日本神话、亚述神话、埃及神话、芬兰神话……在众多的神话传说当中,我以怪物之名穿梭往来,却只想找寻真相。……一个邪神的故事。Q群:111081248(已满),561019873
  • 凶天

    凶天

    此天有名。谓之凶天。顺它者亡。逆它者死。是谓凶天!这是一个楚国少年的逆行之旅....
  • 重生之任我张狂

    重生之任我张狂

    一觉醒来,成了公安厅厅长的女儿,官二代?他,璋城最年轻的副市长,军界传奇为老的孙子。而她要的,是可以陪伴她张狂的人,不管怎样玩闹,你总是我坚实的后盾。
  • 寄秋轩吟草

    寄秋轩吟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良臣谏章奏本

    良臣谏章奏本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商到周,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两晋,再从十六国到南北朝,从隋唐到宋元明清……一位帝王就是一部演义;一个朝代就是一部历史。迄今为止,已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了。在五千年的岁月里,既有正直强国的明君,也有荒淫误国的昏君,既有贤臣良将,也有奸臣小人。于是,在纵横捭阖的政坛上,演绎了一场场正义与邪恶的笔锋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