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11300000004

第4章 墓况实录

为了能使研究者对这批墓葬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下面拟对已经发掘的72座墓葬逐墓作一介绍。

M1位于墓地东端断崖边缘,部分已被挖毁并遭扰乱。此墓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以下0.3米,墓坑长约2.4、宽1.04、深5.2米。从残存迹象判断墓主为仰身直肢葬式,头向东偏南,方向110°,但性别、年龄情况不明。因被扰乱,葬具与随葬品情况亦不明。

M2位于M1的南侧,两墓相距0.4米,似为异穴合葬。墓口在地表以下0.5米,亦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坑长约2.4、宽1.1、深5.4米。由于墓室底部遭到严重破坏,葬具情况不明,从残存迹象判断墓主应为仰身直肢葬,头向东南,方向约110°,但性别、年龄不明。

M3位于墓地的东北角。此墓为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于地表下0.3米。墓坑长2.54、宽1.18、深1.9米。墓主为男性,年龄45岁左右。使用单棺葬具,由板灰层量棺长2.04米,宽0.64—0.76米,高度不详。墓主为仰身直肢,头向南偏西,方向202°。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鼎、陶敦、陶豆各1件,但由于陶质极酥,因而均无法修复。

M4位于M3的西部约1.5米处。为一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于地表下0.7米。墓坑长2.5、宽1.08,深3米。使用单棺葬具,棺长约1.9、宽0.52米,高度不详。墓主为一55岁左右男性,仰身直肢,头向东南,方向150°。墓主头前棺外共随葬陶器9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陶盘1件。棺外南侧并随葬有铜戈1件。

M5位于M4西部约5米处。为东西向竖穴土坑墓,墓口于地表下1米。墓坑长2.4、宽1.1—1.24、深2.7米。墓主为男性,年龄50岁左右。使用单棺葬具,棺长约2.06、宽0.48—0.62米,高度不明。葬式为仰身直肢,墓主头向东南,方向145°。棺内放置随葬陶器共8件,其中墓主头前有鼎、敦、壶各2件,左臂外侧有陶豆2件。

M6位于墓地东北部的断崖边缘。为一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于地表下0.5米。墓坑长约2.6、宽1.3、深4米。由于部分遭到毁坏,葬具与随葬品情况不明。从残存迹象看墓主应为仰身直肢,头向东偏南,方向约115°。

M7位于墓地东南部的断崖边缘,大部分已被砖厂挖毁。此墓为一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长2.4、宽1.06、深1.9米。无葬具痕迹。墓主为仰身直肢葬,头向东南,方向110°。但性别、年龄以及随葬品情况不明。

M8位于墓地东部。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于地表下0.9米。墓坑长2.2、宽1.2、深0.9米。墓底有单棺葬具朽灰,灰迹长约2.1、宽0.46米,高度不详。墓主仰身直肢,头向东南,方向115°。经鉴定墓主系女性,年龄40岁左右。墓主头棺内的一角随葬有陶鬲,陶罐各1件。

M9位于墓地东端近断崖处。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于地表下0.4米。墓坑口大底小,墓口长2.62,宽1.14米,墓底长2.5、宽1、深2.8米。单棺已朽。板灰长2.1、宽0.8米,残存高度0.5米。墓主系45岁左右男性,仰身直肢,头向北略偏于东,方向15°。骨架腐朽严重。墓主头前棺内有随葬陶器8件,其中鼎、敦、壶各2件,盆、匜各1件。

M10位于M9南约2米处。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于地表下0.4米。墓坑长2.54、宽1.08—1.2、深2.16米。单棺已朽,板灰痕迹显示木棺口大底小,棺口约长1.9、宽0.4米,残存高度0.36米。墓主为55岁左右男性,仰身直肢,双手置于裆部,头向北偏东,方向2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有陶器8件,计鼎、敦、壶、豆各2件。墓主右臂外侧置有铜剑一把。

M11位于M8北部约2.8米处。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以下0.3米。墓坑口大底小,坑口长2.2、宽1.28,墓底长2.2米,宽0.84—0.9、深3.8米。单棺腐朽,板灰长约2、宽0.5—0.66米,高度不详。墓主为女性,年龄50岁左右。仰身直肢,头向东南,方向155°。墓主头前棺内随葬有陶器8件,计有鼎、敦、壶、豆各2件,其中鼎、敦各1件因残碎严重而不能修复。

M12位于M8的南部约3米处。此墓为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3米。墓坑口大底小,坑口长2.2、宽0.84—0.9、深3.8米。单棺腐朽,板灰长约2、宽0.5—0.66米,高度不详。墓主为女性,年龄50岁左右。仰身直肢,头向北略偏东,方向1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有陶器10件,有鼎、敦、壶、豆各2件,盘、匜各1件。此外还有鹿角一对。

M13位于M12西部约2米处。南北向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65米。墓坑口大底小,墓口长2.6、宽1.2米,墓底长2.3、宽1.1、深3.85米。单棺已朽,板灰长约2.2、宽0.7—0.84米,残存高度0.4米。墓主系男性,年龄55岁左右。仰身直肢,头向北略偏东,方向20°。墓主头前棺内放置随葬陶器共10件,计有鼎、敦、壶、豆各2件,盆、匜各1件。墓主右腿外侧置有铜剑、铜戈各1件。

M14位于墓地东南角,邻近断崖。该墓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长2.12、宽0.84—0.88、深1.9米。单棺腐朽成灰,长约1.8、宽0.44—0.54米,残存高度0.5米。墓主男性,年龄55岁左右。骨架腐朽严重,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东稍偏南,方向10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有鼎、敦、壶、盘、匜各1件。

M15位于M14北约1米,两墓似为异穴合葬。该墓亦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5米。墓坑长2.34、宽0.8、深2.2米。单棺葬具,棺灰长2.04、宽0.4—0.6米,残存高度0.5米。墓主系50多岁女性,仰身直肢,头向东略偏南,方向104°。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8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但有敦1壶2因残碎过甚而无法修复。墓主头骨右侧还放置有鹿角一对。

M16位于M11北约2.5米处。此墓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3米。墓坑长2.65、宽1.35、深3米。单棺葬具已朽,棺灰长2.1、宽0.56米,残存高度0.4米。墓主男性,45岁左右,仰身直肢,双手置于裆部,头向东略偏南,方向105°。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鼎、陶敦、陶壶各1件,头骨左侧还置有铜戈1件,左臂外侧有铜剑1把。

M17位于墓地东北部的断崖边缘,大部分已遭毁坏。此墓为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5米。墓坑长2.5、宽1、深1.4米。单棺已朽,棺灰长2、宽0.56—0.68米。墓主骨架腐朽无存,性别、年龄不明。据随葬品位置等迹象判断其为仰身直肢,头向南略偏东,方向140°。墓主头前棺外随葬有陶鼎、陶敦、陶壶各1件,但因陶质酥化均无法修复。

M18位于墓地东北部的断崖边缘,部分已被毁坏。此墓为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25米。墓坑长2.7、宽1.7、深4.7米。单棺已朽,棺灰长2.4、宽0.94—1米,高度不详。棺下铺有一层厚约3—4厘米的白膏泥。人骨腐朽无存,性别、年龄不明。从有关迹象判断墓主为仰身直肢,头向东略偏南,方向115°。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10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盆、匜各1件。但因陶质较差,敦、壶、各1件未能修复。

M19位于M18北侧的断崖边缘,局部遭到破坏。此墓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3米。墓坑口大底小,墓口长2.4、宽1.38米,墓底长2.4、宽0.95、深4.7米。单棺已朽,棺灰长2.2米、宽0.8米。棺内人骨腐朽无存,故墓主性别、年龄不明。据相关迹象判断墓主应为仰身直肢葬式,头向东南,方向12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10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盆、匜各1件。但陶质非常酥软,均无法予以修复。墓主右臂外侧还置有铜剑1把,左臂部有铜戈1件。

M20位于M11的北侧约2.8米处。为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7米。墓坑口大底小,墓口长2.2、宽1.05米,墓底长2.2、宽0.84米,深0.8米。木棺已朽,棺灰长2.16、宽0.4、高0.46米。棺下铺有一层青膏泥。棺南端设有头箱,箱横长0.83、宽0.3米。墓主系男性,年龄40岁左右,骨架已朽成灰。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南偏西,方向205°。头箱内随葬有陶鼎、陶敦、陶壶各1件,陶豆2件,但陶质极酥软,均无法修复。墓主左臂外侧的棺外放置有铜剑一把。

M21位于M20南部约4.5米处。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距地表0.7米。墓坑口大底小,墓口长2.5、宽1米,墓底长2.2、宽1.2、深4.3米。单棺已朽,棺灰长2.36、宽0.58—0.85米,残存高度0.3米。墓主男性,年龄50岁左右,仰身直肢,小腿交叉,部分骨骼易位,头东足西,方向9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10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盘、匜各1件。骨架的左臂部放有铜剑1把,腿骨右侧置有铜戈1件。

M22位于M20的西北部。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于地表下0.8米。墓坑长2.4、宽1.2,深2.3米。单棺已朽,棺灰长2.1、宽0.6米。棺南端分隔有头箱,箱长0.6、宽0.3米。墓内人骨腐朽无存,墓主性别、年龄不详。推测应为仰身直肢葬式,头向南偏西,方向约215°。头箱内随葬有陶鼎、敦、壶各1件,但因陶质极酥软,均无法予以修复。

M23位于M22的南部。为一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于地表下0.5米。墓坑长2.05、宽0.9,深2米。单棺已朽,棺灰长1.85、宽0.45、高0.3米。棺南端分隔出头箱,箱长0.45、宽0.16米。墓主为女性,年龄45岁左右。仰身直肢葬式,头向东偏南,方向110°,无随葬品。

M24位于墓地东南部的断崖边缘,墓口在地表下0.6米。墓坑长2.4、宽1.2、深5.7米。单棺已朽,棺灰长2.4、宽0.6、高0.3米。墓主系男性,年龄55岁左右。骨架腐朽较严重,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西略偏北,方向280°。墓主脚下棺内随葬陶器8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墓主左手臂处有铜剑1把。

M25位于M24的北部。此墓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距地表0.8米。墓坑长2.4、宽1.2、深1.5米。单棺已朽,棺灰长2、宽0.8、高0.3米。棺下铺有一层白膏泥。墓主为男性,年龄50岁左右。骨架腐朽严重,为仰身直肢葬,头向东偏南,方向10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有陶器10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盘、匜各1件。因陶质较差,敦、壶、豆各1件未能修复。骨架右侧放置有鹿角一对。

M26位于M25南侧约0.8米,两墓似为异穴合葬。此墓亦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8米。墓坑长2.7、宽1.12、深4.3米。单棺已朽,据板灰痕迹测得棺长2.4、宽0.98米,残存高0.4米。棺内分隔成头箱与边箱,头箱长0.98、宽0.5米,边箱长1.9、宽0.35米。从所发现的漆皮判断,原来棺上髹漆并有红、白色彩绘。墓主女性,年龄55岁左右。仰身直肢,头向东偏南,双手置于下腹,方向105°。头箱内放置陶器8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并有鹿角一对。边箱内放置陶盆、陶匜各一件,铜铃4件,铜环1件,并有鹿角一对。该墓随葬陶器的陶质极差,除豆、盆外其余均无法修复。

M27位于M25的北部。此墓为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66米。墓坑长2.4、宽1.2、深2.1米。单棺已朽,棺灰长1.8、宽0.5、高0.3米。棺的南端分隔有头箱,箱长0.5、宽0.2米。墓内人骨腐朽无存,墓主性别、年龄不明。据头箱位置等迹象判断墓主应为仰身直肢葬,头向南偏西,方向205°。头箱内随葬有陶器鼎、敦、壶、盆各1件,豆2件,但大都无法修复。

M28位于M27北部的断崖附近。南北向竖穴土坑墓,墓口于地表下0.8米。墓坑长2.4、宽1.1、深2.1米。单棺已朽,棺灰长2、宽0.9,高0.3米。棺北端分隔出头箱,箱长0.9、宽0.3米。墓主系女性,年龄50岁左右。骨架腐朽较严重,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北偏东,方向40°。头箱内置随葬陶器8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

M29位于M27的西部。此墓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于地表下0.4米。墓口长2.7、宽1.2、深4.4米。单棺已朽,棺灰呈上宽下窄状,上部长2.48、宽0.8米,底部长2.4、宽0.6米,残存高0.46米。墓内人骨腐朽无存,但因该墓与M30似为异穴合葬,且随葬兵器,故推断墓主应为男性。其葬式亦当为仰身直肢,头向东偏南,方向12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8件,即鼎、敦、壶、豆各2件。墓主的左手位置有铜剑1把,右手位置有铜戈1件。

M30位于M29南侧约1米,两墓似为异穴合葬。此墓亦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距地表0.4米。墓坑长2.44,宽1.2、深3.2米。单棺已朽,灰迹长2、宽0.8、高0.4米。墓主女性,55岁左右。骨架腐朽较严重,葬式亦当为仰身直肢,头向东偏南,方向10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共12件,其中鼎、敦、壶各2件,豆4件,盆、匜各1件。骨架的左胸部放有鹿角2段。该墓出土陶器中有敦、壶各1件因残碎严重而无法修复。

M31位于M30的西部。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长2.6、宽1.1、深4.8米。葬具为单棺,朽灰长2.2、宽0.8—0.86、高0.4米。墓主系55岁左右男性,仰身直肢,双手置于裆部,头向东偏南,方向10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鼎、敦、壶各2件,陶豆4件,鹿角1对。陶器的陶质极差,大都不能进行修复。

M32位于M28的西部。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墓,墓口于地表0.7米。墓坑口大底小,墓口长2.2、宽1.2米,墓底长2、宽0.8—1、深2.4米,单棺已朽,灰迹长1.8、宽0.6、高0.3米。墓主系45岁左右女性,骨架腐朽严重,仰身直肢,头向东偏南,方向11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有陶鼎2件,陶壶、陶豆各1件。

M33位于M5的北侧约0.8米,从排列情况看此墓似与M5为异穴合葬。此墓亦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距地表0.4米。墓坑长2.6、宽1.3、深1.9米。葬具为一单棺,棺灰长1.8、宽0.6米。墓主系女性,年龄50岁左右。骨架腐朽较甚,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东偏南,方向120°。墓主头前棺外的东南角随葬有陶器5件,其中鼎、敦、壶各1件,陶豆2件。

M34位于M31的北侧1.3米,从排列情况来看此墓应与M31为异穴合葬。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距地表0.4米。墓坑下部略缩小后又渐次扩大,墓口长3.26、宽1.5、深4.5米。单棺已朽,灰迹长2.44、宽0.48、高0.4米。棺东端分隔出头箱,箱长0.84、宽0.7米。棺下有一层青膏泥,厚2—4厘米。墓主为女性,年龄50岁左右,骨架腐朽较严重,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东偏南,方向110°。头箱内放置陶器共10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盘、匹各1件。并有鹿角1对。

M35位于M32的北侧,此墓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距地表下0.6米。墓坑长2.6、宽1.3、深3米。单棺已朽,灰迹长2.1、宽0.8、高0.5米。从漆皮看棺上原来髹有黑漆及红彩。墓主为男性,年龄50岁左右,骨架腐朽较严重,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东偏南,方向110°。墓主头前箱内随葬陶器8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墓主左腿外侧放有铜剑1把。

M36位于M35的西部。为一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6米。墓坑长2.5、宽1.3、深2.1米。单棺已朽,棺灰长2.12、宽0.66、高0.2米。墓主女性,年龄50岁左右。仰身直肢,头向南偏西,方向215°。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8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

M37位于M36的南部,此墓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长2.24、宽1.2、深2.3米。单棺已朽,板灰长1.8、宽0.64、高0.3米。从漆皮看棺上原来髹有黑漆及彩绘。墓主为女性,年龄50岁左右,骨架腐朽较严重,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东偏南,方向11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8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盘、匜各1件。其中2敦1壶因残破严重而无法修复。

M38位于M37南侧约1.3米处,从排列情况看两墓似为异穴合葬。此墓亦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以下0.35米。墓口长2.4、宽1.2米,墓底长2.2、宽1、深2.75米。单棺有头箱,由板灰痕迹量得棺长约2、宽0.5米,头箱长1、宽0.3米。墓主男性,年龄45岁左右,骨架腐朽较严重,葬式为仰身直肢,双手置于下腹部,头向东略偏南,方向11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8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陶器质地很差,除鼎、敦各1件复原外,其余均无法修复。

M39位于M38的南部,邻近断崖。此墓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长2.25、宽1.2、深2.9米。单棺已朽,灰迹长1.75、宽0.74、高0.5米。墓主为男性,年龄50岁左右,骨架腐朽较严重,葬式为仰身直肢,头东足西,方向95°。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8件,其中鼎、敦、壶各2件,盆、匜各1件。头骨右侧棺内放有陶豆2件,左侧放有铜匕首1件。

M40位于M37和M38的西侧。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长2.4、宽1.1、深2.1米。单棺已朽,棺灰长1.92、宽0.6、高0.5米。墓主男性,年龄55岁左右,葬式为仰身直肢,头东足西,方向90°。墓主头前棺内放置随葬陶器5件,其中鼎、敦、壶各1件,豆2件。敦因破碎严重而无法修复。

M41位于M40南侧1.8米处,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长2.58、宽1、深3.5米。单木棺已朽,灰迹长2.2、宽0.7、高0.4米。墓主为男性,年龄50岁左右,葬式为仰身直肢,双手置于裆部,头向东偏南,方向10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10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盘、匜各1件。2件陶鼎的陶质极差,均不能修复。墓主右臂外侧放置铜剑、铜戈各1件。

M42位于M41南侧约3米处。东西向长方形竖穴上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口小底大,墓口长2.8、宽1.2米,墓底长3、宽1.35、深5.1米。单木棺已朽,灰迹长2.2、宽0.8、高0.4米。墓主系男性,年龄55岁左右,骨架腐朽较严重,葬式为仰身直肢,但部分骨骼有易位现象。墓主头东足西,方向98°。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6件,其中鼎、敦、壶各2件,并有铜戈1件,鹿角2段。墓主右臂外侧放置陶盘、陶匜各1件。右腿外侧放有铜剑1把(剑有木质剑鞘,出土时剑体仅残存一段),墓主头骨左侧放置铜戈1件,铜镞1件。由于陶质较差,随葬陶器中有2鼎及盘、匜无法修复。

M43位于M42南侧约2.8米处,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长2.64、宽1.1、深4.5米。墓坑下部内收后渐次扩大,坑壁不直。单棺葬具已朽,棺灰长2.3、宽0.4—0.88、高0.5米。棺底有一层青膏泥。墓主为男性,年龄55岁左右,葬式为仰身直肢,两腿交叉,头东足西,方向10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10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盘、匜各1件。并有铜环1件,铜铃2件,鹿角3件。

M44位于M43的南侧靠近断崖处,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长2.1、宽1、深0.5米。单棺葬具已朽,灰迹长1.8、宽0.74、高0.8米。墓主女性,年龄18岁左右,葬式为仰身直肢,双手拢置于盆骨上,头向东偏南,方向11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鬲、陶盆、陶罐各1件。

M45位于M36的北部。为一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长2.7、宽1.2、深4.2米。单棺已朽,灰迹长2.12、宽0.68、高0.4米。墓主为女性,年龄50岁左右,骨架腐朽严重,葬式为仰身直肢,头东足西,方向115°。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8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此外并有铜环1件。

M46位于M45的北侧。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5米。墓坑长2.4、宽1.2、深1.3米。单棺已朽,灰痕长2.1、宽0.85、高0.2米。棺内人骨架严重腐朽,仅剩几枚牙齿,因而墓主的性别、年龄不明。从有关迹象判断其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东南,方向12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鼎、陶壶各1件,陶豆2件。

M47位于M45的南侧。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长2.2、宽0.9、深0.8米。无葬具。墓主女性,年龄10岁左右,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东偏南,方向110°。左耳际除有绿色小石环1件外,别无它物随葬。

M48位于M47的西侧。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长2.36、宽1.16、深3.8米。单棺葬具已朽,灰痕长1.8、宽0.64、高0.54米。墓主女性,年龄30岁左右,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西北,方向305°。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鼎、陶壶各1件,陶豆2件。

M49位于M48的西侧。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口大底小,坑壁垂直但近底部内收。坑口长2.5、宽1.2米,坑底长2.24、宽1,深2.6米。单棺已朽,灰迹长1.9、宽0.6、高0.4米。墓内骨架腐朽无存,墓主性别与年龄不明。从随葬品位置等判断应为仰身直肢葬,头向东偏南,方向105°。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8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但陶质很差,鼎、壶均无法修复。

M50位于M49的西侧。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距地表0.3米。墓坑长2.05、宽0.7—0.8、深1米。单棺已朽,棺灰长1.72、宽0.4米。棺下铺有青膏泥,厚度2—4厘米。墓主女性,年龄40岁左右。仰身直肢,头向东偏南,方向120°。墓主头前0.5米高处的墓壁上挖有壁翕,翕宽0.46、高0.26、深0.25米。完内放置陶鼎、陶敦各1件。

M51位于M50的南侧。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距地表0.4米。墓坑口大底小,墓口长2.5、宽1.6米,墓底长2.3、宽1.4、深3.7米。墓底铺有青膏泥。墓底有人骨2具,各有单棺葬具,但两棺之间分界不明显。北侧骨架(编号甲)系男性,年龄60岁左右。棺灰痕迹长1.9,宽约0.5米。墓主仰身直肢,头向东偏南,方向112°。头前棺内放有陶鼎、陶敦、陶壶各1件,左腿外侧置有铜戈1件。南侧骨架(编号乙)为女性,年龄55岁左右。木棺有头箱,棺灰长1.9、宽0.7米,头箱长0.7,宽0.48米,棺底铺有青膏泥。墓主仰身直肢,头向东偏南。其中趾骨缺佚,部分骨骼易位,因此似为二次葬。头箱内随葬有陶鼎、陶敦、陶壶各1件。该墓应系夫妇合葬,但随葬陶器的陶质极差,除鼎、壶各1件外,其余皆无法修复。

M52位于M51南侧3.4米处。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5米。墓坑长2.9、宽1.3、深5.9米。单棺已朽,棺灰痕迹长2.4、宽0.8、高0.5米。棺上髹漆并有彩绘,棺底铺有一层厚约5—8厘米的黄沙。墓主为男性,年龄55岁左右。仰身直肢,双手置于档部,头向西偏北,方向290°。墓主头前棺内的一角放有鹿角一对,右臂外侧有铜剑1把,左臂外侧有铜戈1件。

M53位于M52南侧约3米处。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5米。墓坑长2.7,宽1.3、深5.9米。单木棺已朽,灰迹长2.2、宽0.8、高0.4米。棺底铺有黄沙。墓主女性,年龄55岁左右。仰身直肢,头向西偏北,方向290°。墓主头前棺内放有鹿角4件。

M54位于M53的南侧约5米处。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长2.2、宽1.2、深1.9米。单木棺已朽,灰迹长1.9、宽0.5—0.7、高0.4米。墓主系女性,年龄50岁左右。仰身直肢,头向东南,方向12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10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盘、匜各1件,此外并有鹿角1段。

M55位于M54的南侧约5米处的断崖边缘。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口长2.6、宽1.2、深5.8米。坑壁不直。单木棺已朽成灰,灰迹长么宽0.6、高0.45米。墓主为男性,年龄50岁左右。骨架腐朽严重,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东偏南,方向110°。墓主头前棺内有随葬陶器7件,其中鼎、敦、壶各2件,盘1件。因陶质较差,鼎、壶、盘各1件无法修复。

M57位于M50西侧5米多处。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距地表0.5米。墓坑长2.6、宽1.1、深4.5米。单木棺已成朽灰,灰迹长2.3、宽0.7—0.9、高0.5米。头箱长0.9、宽0.4米。棺上髹漆并有彩绘,棺底铺有一层厚约5厘米的青膏泥。墓主为男性,年龄55岁左右。仰身直肢,头向北偏东,方向27°。头箱内有随葬陶器件,其中鼎、敦、壶各2件,陶豆4件。头左侧有鹿角1对,左股骨内侧有铜剑1把,左腿外侧有铜镞5件,铜戈1件。

M58位于M57南侧5.5米处。此墓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长2.5、宽1.2、深5.8米。单木棺已朽成灰,灰迹上宽下窄,两头宽中间窄,长2.2、宽0.6—1米,高0.3米,棺底铺有青膏泥。墓主为男性,年龄50岁左右。仰身直肢,头东足西,方向90°。头前棺内随葬陶器8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左腿外侧放有铜剑1把。

M59位于M56的北侧约3.5米处。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5米。墓坑长2.4、宽1.2、深3.4米。单木棺已朽,灰迹长1.96、宽0.64、高0.5米。棺底铺有一层青膏泥。墓主为女性,年龄45岁左右。骨架腐朽严重,仰身直肢葬式,头向东偏南,方向11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鼎、敦、壶、豆各2件,其中鼎、敦各1件因破碎严重而无法修复。

M60位于M59的北侧。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距地表0.4米。墓坑长2.6、宽1.3、深5.3米。单木棺已朽,灰迹上宽下窄,两端稍宽,长2.16、宽0.56—0.8、高0.5米。棺底铺有青膏泥。墓主男性,年龄55岁左右。仰身直肢,头向东偏南,方向10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10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盘、匜各1件。因陶质较差,2鼎1敦1壶1盘无法修复。

M61位于M60南侧约1.2米处,从排列情况看,两墓似存在异穴合葬的可能性。此墓亦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距地表0.4米。墓坑长2.54、宽1.2、深5.1米。单木棺已朽,灰迹一端稍宽,长2.1、宽0.7—0.8、高0.4米。棺底铺有青膏泥。墓主男性,年龄55岁左右。骨架腐朽较严重,葬式为仰身直肢,两腿略弯曲,头东足西,方向9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共10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盘、匜各1件。因陶质较差,2鼎1敦1壶1盘无法修复。

M62位于M57西侧约2.8米。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35米。墓坑口大底小,墓口长2.6、宽1.3米,墓底长2.4、宽1.2、深2米。单木棺已朽,灰迹一端较宽,长2、宽0.5—0.74、高0.2米。棺底铺有青膏泥。人骨腐朽无存,墓主性别、年龄不明。由随葬品位置等迹象判断,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北偏东,方向约3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12件,其中鼎、敦、壶各2件,豆4件,盆、匜各1件。此外还有鹿角1对。

M63位于M60北侧。此墓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长2.7、宽1.1、深2.05米。单棺已朽,灰迹长2.14、宽0.64、高0.26米。棺底铺有一层青膏泥。墓主为女性,年龄50岁左右。仰身直肢,双手放于盆骨上,头向东偏南,方向11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鼎、陶盂、陶罐各1件。

M64位于M62的北侧。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距地表0.4米。墓坑长2.4、宽1.2、深3.5米。单木棺已成朽灰,灰迹上宽下窄,长2.16、宽0.4—0.7、高0.5米。棺底铺有青膏泥。墓主为女性,年龄55岁左右。骨架腐朽严重,仰身直肢,头向东南,方向12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鼎、敦、壶各1件,陶豆2件,鹿角1对。因陶质酥软,陶器大都无法修复。

M65位于M64北侧。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距地表0.4米。墓坑长2.4、宽1.1、深1.1米。单棺已朽,灰迹上宽下窄,长1.7、宽0.4—0.8、高0.3米。棺底铺有青膏泥。墓主男性,年龄15岁左右。仰身直肢,头向西北,方向305°。无随葬品。

M66位于M65的西南侧。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长2.5、宽1.1、深2米。单木棺已朽,灰迹上宽下窄且两端稍宽,长2、宽0.6—0.9、高0.4米。棺底铺有一层青膏泥。墓主男性,年龄45岁左右。仰身直肢,头向北偏东,方向28°。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鼎、陶壶、陶豆、陶盘、陶匜各1件,右臂外侧有铜匕首1件。

M67位于M66的南侧。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距地表0.4米。墓坑长2.6、宽1.1、深1.9米。单木棺已朽成灰,灰迹一端略宽,长2、宽0.46—0.66米。墓主女性,年龄40岁左右。骨架腐朽严重,为仰身直肢葬,但小腿骨易位,足趾无存。墓主头向东偏南,方向11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扁二陶敦、陶豆各1件,棺外有陶壶。

M68位于M63的西北部。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长2.7、宽1.2、深5.8米。单木棺已腐朽成灰,灰迹上宽下窄,长2.3、宽0.64—0.92、高0.5米。棺底铺有一层青膏泥。墓主男性,年龄55岁左右。仰身直肢,头东足西,方向95°。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10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盆、匜各1件。骨架左侧有铜剑1把,并有铜戈、铜锌、铜镞各1件。

M69位于M68的北侧。此墓为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距地表0.4米。墓坑口大底小,坑口长2.2、宽1.2米,坑底长2、宽0.9、深2.6米。单木棺已成朽灰,灰迹长2、宽0.5—0.6.5米。墓主为男性,年龄55岁左右。骨架腐朽较严重,且部分骨骼易位,足趾骨无存。葬式呈仰身直肢状,头南足北,方向187°。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鼎、敦、壶各1件,陶豆4件。但陶质很差,除豆外皆无法修复。

M70位于M68的西部约4米处。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口大底小,坑口长3、宽1.8米,坑底长2.8、宽1.6、深6.5米。单木棺已腐朽成灰,灰迹上宽下窄,长2.5、宽0.7—1、高0.6米。墓主女性,年龄55岁左右。骨架腐朽严重,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东偏南,方向105°。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10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盆、匜各1件。但因陶质较差,2敦2壶皆无法修复。墓主左腿外侧并有鹿角1对。

M71位于M70南侧约2.5米处。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距地表0.4米。墓坑口略大于底,坑口长3.3、宽1.8米,墓底长3.3、宽1.6、深5.3米。单木棺带头箱但已腐朽成灰,灰迹长2.7、宽1米,头箱长1、宽0.66、高0.25米。墓主男性,年龄60岁左右。骨架腐朽较严重。葬式为仰身直肢,但头骨易位,双手置于裆部,头向东南,方向105°。头箱内随葬陶器10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盆、匜各1件。并有铜剑1把,铜戈1件,鹿角1对。骨架右侧棺内有铜车害1对2件,马衔2件,海贝2件。骨架左侧放有铜盖弓帽巧件。

M72位于M71南侧约3米处。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距地表0.4米。墓坑口略大于底,坑口长2.8、宽1.5米,坑底长2.6、宽1.2、深4.5米。无葬具。墓主男性,年龄60岁左右。仰身直肢,头骨易位,双手置于裆部,头向东偏南,方向105°。墓主头前随葬陶鼎、敦、壶、豆各2件,鹿角1对。右臂外侧有铜剑1把,骨器1件。右腿外侧有铜戈1件。

同类推荐
  • 中华帝国之崛起

    中华帝国之崛起

    银河258年,人类早已征服整个银河系,大大小小的星球上遍布着人类的足迹。正当全人类沾沾自喜之时,陈氏宇宙财团之下的明日医药集团却发生了一起事故,几乎灭绝人类的危机就此开始……此乃科幻&*(……
  • 食三国

    食三国

    听说三国时没有番茄,土豆。菜贩郑升想:“要是我去三国卖番茄,土豆那不是能成为亿万富翁?”
  • 铁海血战妖娆魂

    铁海血战妖娆魂

    一个海军陆战队员穿越时空来到鸦片战争前的年代,经历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海战等,时间跨越百年。迎接主角的不只是燃烧的战火、飞洒的热血,还有大海的女儿送给主角刻骨铭心的生死之恋。-壮士执剑,美人依偎情浓;青春激扬残阳如血,浪沫殷红。-战舰飞驰,炮火雷声轰隆;硝烟尽染海天一色,妖娆英魂!-“当外侮入侵,我将流尽最后一滴血,鲜血滋润我的祖先、我的子孙、世世代代栖息的广阔平原,肥沃草地,苍茫山野,蔚蓝大海……”-民族英雄的热血千世万代永流传!
  • 盛唐刀锋

    盛唐刀锋

    煌煌大唐开元盛世,四夷宾服,万邦来贺,经济雄厚,兵峰鼎盛,然庙堂之上却是奸臣当道,盛世之下却危机重重。现代退役特种兵刘子墨穿越到开元晚期,屯田练兵,征伐天下,剿安史之乱,灭藩镇之流,征四海蛮夷,还大唐朗朗乾坤,刀锋所至,皆是大唐之领土。爷本仁慈,却杀戮苍生,爷本痴心,却泡美无数,爷本卑微,却君临天下。
  • 霸秦恩仇录

    霸秦恩仇录

    作为最强兵王存在的杨虎,因为一次抓捕和自己亦敌亦友的仇人轩辕龙来到了数千年前的大秦。在这里,他见证了大秦一统六国。见证了诸子百家争鸣。而当那个昔日的仇人如同梦魇一般,再次和自己这个世界之中相遇,杨虎又该如何选择,而此时手握重兵的他,是否会和无数的战神名将一样,成为秦王手下的一颗棋子呢?
热门推荐
  • 王俊凯0j

    王俊凯0j

    顾枳,不由得让人想起一段故事,一段关于你的故事,只属于你的独家记忆;不知道你们在高中有没有很喜欢一个人,我有。那种感觉就像,每天咬着棒棒糖,特别美好,可以和他看同样的天空,呼吸同样的空气。即使最后分散还是怀念那段时间你疯狂喜欢过他的样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帝君霸爱:毒后很撩人

    帝君霸爱:毒后很撩人

    最初的相遇,不过是利用的开始。家族覆灭,真情乃虚情假意,慕容兰心才明白她只是别人手中的棋子罢了。天无绝人之路,慕容兰心踏入了天龙国的宫中,开启了复仇计划。北堂南宇,我定要你血债血偿!这世间,总有人,让你觉得愧疚。龙天涎,为何要对我这么好?让我无法拒绝你的爱意?当一切尘埃落地,你我是否还能相守?
  • 超级娱乐大亨

    超级娱乐大亨

    银南市属于华夏国一个较为偏远且发展落后的城市,在这里有一座游乐场,占地不过一万平方,每天却有无数豪车趋之若鹜,甚至有不少外地来客都因此在银南买房安家。惊奇的是,偌大的游乐场内竟然没有一个售票员,所有人都按规矩排好队,挨个买票。“什么?你是XX首富?不好意思,你看那,再看那,都是首富。”“什么?你要多给钱不排队?不好意思,这里价格公道,机器售票,老板视金钱如粪土,给再多钱也得排队。”“什么?你说老板不在乎钱为什么还在游乐场门口收门票?你特么哪那么多为什么,爱玩不玩,不玩滚蛋!”
  • 命运转生

    命运转生

    崭新的世界,精彩的舞台,善还是恶,光还是暗?一切难道都是命运的抉择?且看一个中二、腹黑少年的征途!
  • 法掌天穹

    法掌天穹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万事万物皆有其法。在这个法力为尊的世界,只有将法力修至巅峰,才能以法掌法,法掌天穹……
  • 溺宠冷妻

    溺宠冷妻

    清冷纯情女VS强攻腹黑男都说七年能让一个人全身的细胞从内到外全部替换更新一次。都说七年足够让分离的恋人从此陌路??“柒柒,七年了,2554个小时61296个小时,我回来了??”“柒柒,我爱你,自始至终只爱你。”“柒柒,因为是你,所以我甘心情愿只为你??”“柒柒,喜欢做什么放心大胆的去做,我永远在你身后。”
  • 解读王朝 重臣卷

    解读王朝 重臣卷

    我不是一个历史知识很丰富的人,从来也没有想过要当历史学家。但是我常常读些史书,想从历史的发展中寻找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几年我从上古到清末,系统地读了些史料。使我吃惊的是,自西周以来近3000年的历史中,死于非命的帝王竟然那么多!占在位帝王的比例那么大!
  • 穿越之兄妹:我有哥哥哦!

    穿越之兄妹:我有哥哥哦!

    尚白颜很坚强。没有爸爸妈妈,她没有哭。男朋友,不,是未婚夫,被未婚夫无情利用,后又抛弃,她,没有哭。穿越到陌生的大陆,她没有哭。她,明白,哭是弱者的表现。她想变强,强到不会被抛弃,不会再次死亡。她,不想死!
  • 战神重生之重返巅峰

    战神重生之重返巅峰

    天界战神萧磊,因意外遭受天界追杀,在父亲与阎王等人的帮助下转世异界并且封印记忆,只能通过修炼慢慢觉醒记忆,重新开始一步步走上巅峰,返回仙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