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11300000005

第5章 陶器

前已述及,在已经发掘的72座墓葬当中,有2座没有任何随葬物品,还有4座因系残墓而随葬品情况不明,其余66座墓葬中则有数量不等的随葬品。这些随葬品按质料可分为陶器、铜器、石器、骨器等类别,其中以陶器的数量最多,铜器次之,石器及其它类别均为数不多。下面逐类作一介绍与分析。

在66座有随葬品的墓葬中,随葬陶器者共63座,这些墓葬共计随葬各种陶器453件。全部陶器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日用陶器,器形主要鬲、盂、罐三种;第二类为仿铜陶礼器,器形主要有鼎、敦、壶、豆、匜等。在这两类陶器当中,以第二类的出土数量为最多。现依器形分别介绍于下:

3件。形态各异,故分三式。

Ⅰ式1件。标本M44:1,夹砂红胎黑皮陶。小口,窄平沿,溜肩,弧裆,实足,足根较高。口沿下抹光,肩部饰弦纹,弦纹之下饰绳纹。口径10、通高14厘米。

Ⅱ式1件。标本M8:1,夹砂红褐陶。侈口,平沿略下折,直颈,耸肩,弧裆,柱状实足,足根较高。外表饰有细绳纹。口径12、通高15.8厘米。

Ⅲ式1件。标本M67:1,夹砂红褐陶。小口,短直颈,圆肩,弧裆近平,实足,足根较高。肩部以下饰有细绳纹。口径12、高16厘米。

2件。形态不同,故分二式。

Ⅰ式1件。标本M44:2,泥质红陶。大口外侈,窄平沿,束颈,圆肩,深腹,凹底,颈部抹光,肩部饰弦纹,下腹饰交错绳纹。口径14.5、高12.5厘米。

Ⅱ式1件。标本M63:2,泥质灰陶。直口微敛,深腹略鼓,凹底。中腹以上抹光,下腹饰交错细绳纹。口径16、高8.5厘米。

3件。形态互异,故分三式。

Ⅰ式1件。标本M44:3,泥质橙黄陶。直口,长颈,溜肩,深腹,平底。颈部抹光,肩部饰弦纹,弦纹之下饰细绳纹。口径8.8、高18厘米。

Ⅱ式1件。标本M63:3,泥质红陶。直口,短颈,圆腹,小凹底。颈部抹光,上腹饰弦纹,弦纹之下饰细绳纹。口径9.5、高14.5厘米。

Ⅲ式1件。标本M8:2,泥质红褐陶。侈口卷沿,束颈,圆肩,小平底。肩部饰有细绳纹,其余部分光素。口径11.2、高12.5厘米。

102件,分别出土于59座墓葬中。其中可复原者78件,另有24件因残碎严重而无法修复。在78件陶鼎中,计有泥质红陶和红褐陶53件,泥质灰陶5件,泥质红胎黑皮陶20件。这些陶鼎的陶土大都未经精细淘洗,烧制火候亦较低,故陶质多较酥软。其形态变化较大,可分七型。

A型19件,其中泥质红陶和红褐陶11件,泥质灰陶3件,红胎黑皮陶5件。皆子母口,深腹,圜底,蹄足,立耳,有盖。其最突出的特点是足较细较高。依形态差别可分九式:

Ⅰ式2件,皆红褐陶。子母口,深腹,尖圆状圆底,整个器身呈半圆球形。柱状蹄足,足较细较高。立耳较长,浅腹盘形盖,盖顶近平并有三个泥凸小钮。通体光素,但表面涂有白色陶衣。标本M32:1,口径16、腹深9.6、足高10、通高21.5厘米。

Ⅱ式1件。标本M5:3,红褐陶。子母口,深腹,腹壁较直,圆底,柱状高蹄足。立耳长而外翻,浅腹盘形盖,盖顶有三个泥凸小钮。通体光素,口外有一道弦纹,表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16、腹深11.5、足高12、通高26.5厘米。

Ⅲ式2件,泥质红陶与红胎黑皮陶各1件。子母口内敛,深腹,圆底,蹄足较矮。标本M5:4,红胎黑皮陶。长耳外翻,浅盘形盖,盖顶有三个钮凸。耳下有一道弦纹,下腹有斜向绳纹。口径16、腹深12.5、足高8、通高23厘米。

Ⅳ式2件,皆红胎黑皮陶。子母口,深腹直壁,圆底较平缓。蹄足细高,且表面有削痕。立耳较短并外翻,覆钵形盖,盖顶有两圈弦纹,并有三或四个螺蛳状小钮。通体光素,口外有一道弦纹。标本M29:4,口径16、腹深11、足高8.8、通高22.8厘米。

Ⅴ式2件,皆泥质红褐陶。子母口,深腹,腹壁略弧曲,圜底。柱状高蹄足,足上粗下细,表面有削痕。立耳较短,覆钵形盖,盖顶有两圈弦纹,并有三个卧兽状钮。上腹抹光,下腹及底部饰交错状细绳纹。标本M54:2,口径20、腹深12、足高12.8,通高26厘米。

Ⅵ式2件,皆泥质红褐陶。子母口内敛,弧形曲腹,圜底。高蹄足,足上粗下细。立耳较短略外翻,覆钵形盖,盖顶有三个泥凸小钮。耳下有一道凸棱,上腹光素,下腹及底部饰有斜行绳纹。标本M4:3,口径17、腹深10.5、足高13.2、通高21.6厘米。

Ⅶ式1件。标本M14:2,泥质红褐陶。子母口,腹较深,腹壁较直,圜底近平。蹄足高而较粗壮。短耳,覆钵形盖,盖顶有三个泥凸小钮。下腹及底部饰有交错绳纹,其余部分光素。口径17.5、腹深9、足高12、通高21.5厘米。

Ⅷ式4件,其中泥质红褐陶与红胎黑皮陶各2件。子母口,腹稍浅,腹壁较直,圜底较平缓。柱状蹄足,足细且高。短耳,浅盘形平顶或弧顶盖。标本M37:2,红褐陶。盖顶中央有一假环钮。耳下有二道弦纹,下腹与底部饰有斜行绳纹,其余部分光素。口径16.8、腹深10、足高15.2、通高24厘米。

Ⅸ式3件,皆泥质灰陶。子母口,腹较浅,腹壁较直,圜底近平。足细而高,表面多有削痕。立耳较短,覆钵形盖,盖顶中央有一个假环钮,外围并有三个泥凸小钮。标本M61:5,口径16.8、腹深9、足高15、通高25厘米。

B型5件。其中泥质红陶2件,泥质红褐陶3件。皆子母口,深腹,圜底,矮蹄足。多短耳平顶盖。其最突出的特征是蹄足低矮粗壮,整体器形显得低矮而肥胖。可分三式:

Ⅰ式1件。标本M63:1,泥质红陶。子母口,腹较深,圜底,蹄足低矮而粗壮。浅盘形平顶盖,无钮。通体光素。口径12.8、腹深8.4、足高7.6、通高16厘米。

Ⅱ式2件,皆红褐陶。子母口,深腹,圜底,蹄足矮粗。短耳,浅盘形盖,盖顶近平,并有四个泥凸小钮。腹部抹光,底部有交错状细绳纹。标本M9:1,口径18.4,腹深10.8、足高10、通高20厘米。

Ⅲ式2件。子母口,腹较1式更深,且足更低矮。标本M31:1,泥质红陶。立耳较长且外撇,浅盘形盖,盖顶有四个泥凸小钮残缺。耳下有二道弦纹,其余部分光素。口径17.5、腹深12.5、足高8.8、通高20厘。标本M33:1,泥质红褐陶。短耳,覆钵形盖,盖顶中央有一泥凸小钮,外围有二圈弦纹并有三个小钮。中腹以下饰交错细绳纹,其余部分光素。口径17.5、腹深11.6、足高9.6、通高22.5厘米。

C型22件。其中泥质红陶与红褐陶16件,泥质灰陶4件,红胎黑皮陶2件。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子母口内敛,深腹下垂,腹部最大径靠近底部,蹄足多较粗壮。可分十式:

Ⅰ式2件,皆泥质红陶。子母口内敛,深腹下垂,圜底较平缓,蹄足粗壮,立耳稍短,覆钵形盖,盖顶有两圈凸弦纹,并有三个圆饼形钮。通体光素。标本M18:1,口径22、腹深12.5、足高12、通高25.5厘米。

Ⅱ式2件,皆泥质红褐陶。子母口稍内敛,深腹直壁,圜底较平缓。蹄足。浅盘形盖,盖顶中央有一泥凸小钮,外围有三个圆饼形钮,通体光素,表面涂有灰白色陶衣。标本M68:2,口径16、腹深12、足高10、通高21.6厘米。

Ⅲ式2件,皆泥质红褐陶。子母口内敛,深腹下垂,圜底较平缓,蹄足。短耳内收,浅盘形盖,盖顶有一圈凸弦纹,并有三个圆饼形钮。耳下有一圈陶索纹,其余部分光素。标本M30:1,口径16.8、腹深12.5、足高12、通高23.5厘米。

Ⅳ式4件,其中泥质红褐陶和泥质灰陶各2件。子母口稍内敛,深腹,腹壁较直,圜底,蹄足粗壮,浅盘形盖。标本M71:1,泥质灰陶。盖顶中央有一带孔小凸钮,钮外有一圈凸弦纹,弦纹上堆塑有三个卧兽。中腹有一道凸弦纹,其余部分光素。表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16、腹深10.5、足高9.5、通高19.5厘米。标本M34:6,红褐陶。盖顶中央有一半圆饼形凸钮,钮外有一圈凸弦纹,弦纹外有三个环形钮。中腹有一道凸弦纹,底部有交错细绳纹,其余部分光素。口径13.5、腹深8.5、足高9、通高18.4厘米。

Ⅴ式2件,皆泥质红褐陶。子母口,深腹直壁,圜底较平缓,蹄足较高,足表面有削痕。立耳外翻,覆钵形盖,盖顶有两圈弦纹,并有三个泥凸小钮。整体器形较瘦高。下腹及底部饰有绳纹,其余部分光素。表面涂有白色陶衣。标本M21:2,口径12、腹深9、足高10.5、通高20厘米。

Ⅵ式2件,皆泥质红褐陶。子母口稍内敛,深腹,腹壁较直,圜底,柱状高蹄足。短耳,盖顶中央有一长方形钮座,外围有二道凸弦纹,并有三个环钮。整体器形较瘦高通体光素,腹部有一道凸弦纹,表面涂有白色陶衣。标本M28:4,口径8.8,腹深8.8,足高10.5,通高20.8厘米。

Ⅶ式4件,皆泥质红褐陶。子母口内敛,深腹下垂,圜底,蹄足较细。标本M39:1,耳外翻,平底盘形盖,盖顶有二圈凸弦纹,并有三个圆饼形钮。通体光素,腹部有一道凸弦纹,表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17.5、腹深10.5,足高11.5、通高22厘米。标本M57:2,长耳,覆钵形盖,顶平,盖面有三圈凸弦纹。通体光素,耳下有一道凸弦纹,表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20.8、腹深12、足高14、通高26厘米。

Ⅷ式2件,皆泥质红褐陶,子母口内敛,深腹,圜底,柱足较高而粗壮。耳外翻,覆钵形盖。整体器形较瘦高。盖顶中央有一半圆形钮凸,外围有两圈弦纹,外圈弦纹上堆塑有三个螺蛳状钮。通体光素,中腹有一道凸弦纹。标本M13:4,口径13,腹深9、足高10.5、通高20厘米。

Ⅸ式2件,皆红胎黑皮陶。子母口,深腹,圜底近平,蹄足。短耳,盘形盖,盖顶中央有一钮凸,外围有三个小凸钮。通体光素。标本M35:5,口径17.5,腹深10,足高10.8、通高22.8厘米。

Ⅹ式2件,皆泥质灰陶。子母口,深腹,腹壁较直,圜底平缓,腹与底相接处有折棱,蹄足粗壮。短耳,覆钵形盖,盖顶中央有一假环钮,外围有两圈弦纹,弦纹外有三个钮凸。素面,中腹有二道弦纹,表面涂有白色陶衣。标本M62:2,口径20.8、腹深10.5、足高12、通高27.2厘米。

D型18件。其中泥质红陶和红褐陶8件,泥质灰陶2件,红胎黑皮陶8件。其主要特点是子母口,深腹,下腹多向内骤收成圜底或平底,蹄足较矮。可分五式:

Ⅰ式2件,皆红胎黑皮陶。子母口,深腹,下腹向内骤收成平底,蹄足较矮。短耳,盘形盖,盖顶平,盖面有二圈凸弦纹。上腹有一道凸弦纹,外表涂有白色陶衣。标本M12:4,口径13.5、腹深10.8、足高10、通高21厘米。

Ⅱ式8件,皆泥质红陶或红褐陶。子母口,深腹,中腹以下向内骤收成圜底。蹄足多较低。浅盘形或覆钵形盖。标本M43:1,红褐陶,盘形盖,盖顶中央有一泥凸小钮,外围有两圈凸弦纹,外圈弦纹处有三个圆饼形钮。中腹有一道凸弦纹,表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18.4、腹深10.8、足高10、通高22.6厘米。标本M16:1,泥质红褐陶。蹄足稍高。表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17.5、腹深8.8,足高11.5、通高21.5厘米。

Ⅲ式2件,皆红胎黑皮陶。子母口,深腹,圜底,蹄足粗矮,盖均残缺。标本M59:1,素面,中腹有一道凸弦纹。口径18.4、腹深12.5、足高10.5、通高23厘米。

Ⅳ式4件,其中泥质灰陶与红胎黑皮陶各2件。子母口,深腹直壁,平底或平缓状圜底。蹄足较粗矮。2件为盘形盖,另2件盖残缺。标本M10:1,泥质灰陶。平缓状圜底,短耳外撇,盘形盖,盖顶有一圈凸弦纹,并有三个尖状凸钮。上腹模糊可见竖行绳纹,中腹有一道凸弦纹。外表徐有白色陶衣。口径16、腹深8.8、足高9、通高20厘米。

Ⅴ式2件,皆红胎黑皮陶。子母口,深腹,腹壁弧曲,圜底。蹄足稍高,浅盘形盖,盖顶中央有一假环钮,外围有二圈弦纹,外圈弦纹上有三个圆饼形钮。通体光素,中腹有一道凸弦纹,表面涂有白色陶衣。标本M70:1,口径20.5、腹深12、足高13,通高23.5厘米。

E型6件,泥质红陶和泥质红褐陶各3件。子母口,腹较浅,圜底或平底,蹄足。其特点是器身较宽扁。蹄足多外撇。可分三式:

Ⅰ式1件。标本M27:1,泥质红陶。子母口,浅腹,圜底近平,器身宽扁,蹄足外撇。浅盘形盖,盖顶中央有一泥凸小钮。通体光素。口径17、腹深7、足高10.5,通高17厘米。

Ⅱ式4件,泥质红陶和红褐陶各2件。子母口,腹较工式略深,圜底,三足外撇。皆浅盘形盖。标本M40:1,泥质红陶。浅盘形盖,盖顶中央有一半环形钮,外围有一圈凸弦纹,弦纹外围有三个圆饼形钮。口径16、腹深8.8、足高10.5、通高23厘米。

Ⅲ式1件。标本M15:1,泥质红褐陶。腹较深,平底,蹄足。浅盘形盖,盖顶中央有一泥凸小钮,外围三钮。通体光素。口径16.8、腹深8.8、足高10、通高22厘米。

F型,6件。除1件泥质红陶外,其余皆为红胎黑皮陶。子母口。浅腹,平底,蹄足。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器身扁平。多为矮蹄足,且蹄足多内收。可分三式:

Ⅰ式1件。标本M38:1,泥质红陶。器形较小,子母口,腹较深,圜底,蹄足内收。短耳,覆钵形盖,盖顶中央有一钮凸,外围有三个圆饼形钮。通体光素。口径14.5、腹深8、足高8、通高18厘米。

Ⅱ式2件,皆红胎黑皮陶。器形较小,子母口,浅腹,平底,蹄足内收。浅盘形平顶盖,盖顶有三个圆饼形钮。通体光素。标本M36:6,口径巧15.5、腹深6.8、足高6、通高16.5厘米。

Ⅲ式3件,皆红胎黑皮陶。浅腹,平底。蹄足稍高且多内收,浅盘形盖,盖顶有多道弦纹,无钮。标本M45:1,口径19.2、腹深7.5、足高12、通高22厘米。

G型2件,皆泥质红褐陶。标本M11:1,子母口,深腹直壁,平底。蹄足较粗壮。盖残缺。上腹有一道弦纹,底部印有绳纹。口径12.8、腹深9.2、足高9.5、通高18.5厘米。标本M64:1,盖、耳皆残。腹深10.5、足高10厘米。

95件,分别出土于55座墓葬中。其中完整和可复原者65件,另有30件因残碎严重而无法修复。在完整及可复原的65件陶敦中,计有泥质红陶和泥质红褐陶38件,泥质灰陶12件,红胎黑皮陶15件。依据形态差别可分六型。

A型10件。盖、身形态和大小基本相同,扣合后整体呈尖圆形,口径明显小于盖、身合高。可分二式:

Ⅰ式2件,皆泥质红褐陶。扣合后整体呈尖圆形,口径较小,盖钮和器足均似兽腿状。外表模糊可见绳纹,并涂有白色陶衣。标本M9:3,口径20、通高27厘米。

Ⅱ式8件。其中泥质红陶和红褐陶6件,红胎黑皮陶2件。盖、身形态与大小相同,扣合后整体呈尖圆形。但体形较工式瘦高,尖状亦不如Ⅰ式突出。有的口沿外有对称的环耳,盖钮和器足则有多种形状。标本M5:5,红胎黑皮陶。口沿外有对称的环耳,盖钮和器足似兽腿状。口径17.5,通高28.5厘米。标本M5:6,黑皮陶,口沿外有对称的环耳,器钮和器足均呈“8”字形。表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18.5、通高27厘米。标本M33:2,泥质红陶。口沿外无环耳,盖钮和器足卷曲似蝶须状,素面。口径15、通高22.5厘米。

B型18件。盖、身形态和大小相同,扣合后整体呈长圆形,口径亦明显小于盖、身合高。顶、底两端不像A型哪样呈尖形,而呈圆形。可分三式:

Ⅰ式1件。标本M67:2,泥质红陶。长圆形,体形肥硕,盖钮和器足呈“S”形,通体光素。口径17.5、通高24厘米。

Ⅱ式16件,其中泥质红陶和红褐陶件,泥质灰陶6件。长圆形,但体形较Ⅰ式瘦高。

标本M43:3,泥质红褐陶。口沿外有对称的环耳,器钮和器足似较肥胖的兽腿状。外表模糊可见竖行绳纹,表面并涂有白色陶衣。口径16、通高28厘米。标本M71:3,泥质灰陶。口沿外有对称的环耳,器钮和器足呈“S”形。表面光素,并涂有白色陶衣。口径14.5、通高26厘米。标本M13:5,泥质红褐陶。顶、底两端削成小平面,无耳,盖钮和器足呈“S”形。素面。口径13、通高24厘米。标本M11:4,泥质红陶。盖钮和器足似兽腿状,通体光素,表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17、通高28厘米

标本M4:5,泥质红陶。体形稍胖,盖钮和器足似兽腿状。素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16、通高25厘米。

Ⅲ式1件。标本M57:3,红褐陶。长圆形,但顶、底两端圆弧较缓。盖钮和器足细长,尾端卷曲似鸟头状。素面涂有灰白色陶衣。腹部与顶、底两端饰有弦纹。

C型31件。盖、身形态大小相同,扣合后整体呈圆球形,口径与盖、身合高相等或基本相等。可分二式:

Ⅰ式28件,其中泥质红陶与红褐陶14件,泥质灰陶6件,红胎黑皮陶8件。皆圆球形,口径与盖、身合高基本相等,有的口沿外有对称的环耳,盖钮与器足则有多种形状。标本M18:3,泥质红褐陶。口外有对称的环耳,盖钮和器足似兽腿状。素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20、通高26厘米。标本M58:3,泥质红陶。口沿外有对称的环状钮,盖钮与器足似兽腿状。素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17.5、通高24厘米。标本M60:3,红胎黑皮陶。口沿外有对称的环耳,盖钮与器足呈“S”形。素面涂有白衣。口径20、通高31厘米。标本M39:3,泥质红陶。口外无耳,器钮和器足略呈“S”形,素面。口径16、通高23.5厘米。标本M36:2,红胎黑皮陶。口外无耳,盖钮和器足较短,呈弯钩形。素面涂有白衣。口径17.5、通高21厘米。标本M61:3,泥质灰陶。口外无耳,盖钮和器足卷曲较甚,呈“8”字形。素面涂有白衣。口径16.5、通高22.8厘米。

Ⅱ式3件,皆泥质黑皮陶。圆球形,但口径略小于盖、身合高。标本M54:4,红胎黑皮陶。口外无耳,盖钮和器足较细长,尾端卷曲。素面涂有白衣。口径18、通高27.5厘米。标本M25:4,黑皮陶,器形较小。口外无耳,盖钮和器足细而且长,尾端卷曲。素面,盖与器身各有四道弦纹,外表涂有白衣。口径15、通高18.5厘米。

D型2件,皆泥质红褐陶。盖、身扣合后呈扁圆形,口径略大于盖、身合高。标本M12:5,盖身和器足似兽腿状,较短。盖、身各有一道弦纹。通体光素,表面涂有白衣。口径20、通高21.5厘米。

E型2件,皆泥质灰陶。盖顶与底部较平缓,盖、身扣合后外轮廓略呈长方形。无耳,盖钮与器足卷曲特甚,似蝶须状。素面,盖、身上下各有二道弦纹,表面涂有白衣。标本M62:4,口径20、通高23厘米。

F型2件,皆泥质红陶。器形较小,盖顶与底较平缓,盖、身扣合后外轮廓略呈长方形,口径略小于盖身合高。盖钮和器足皆弯曲似兽腿状,通体光素。标本M49:3,盖呈青灰色,器身呈红色,器身与足表面涂有白衣。口径13.5、通高23厘米。

98件,分别出自57座墓葬中。其中完整及可复原者71件,另有27件因残碎严重而无法修复。在完整及可复原的71件陶壶中,计有泥质红陶13件,泥质红褐陶36件,泥质灰陶15件,泥质红胎黑皮陶7件。依据主要特征可分为下述五型:

A型长颈壶,共51件。其中泥质红陶9件,泥质红褐陶23件,泥质灰陶13件,红胎黑皮陶6件。依据形态变化可分十二式:

Ⅰ式2件,皆泥质红陶。直口,颈较长,圆腹,圆底,圈足。标本M32:5,口微外侈,圈足残缺,子母口盖,盖顶较平。通体光素,肩部有二道弦纹,表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10、残高25厘米。标本M67:3,直口,无盖。肩部饰有弦纹。口径10、通高28.4厘米。

Ⅱ式11件,其中泥质红陶1件,红褐陶8件,灰陶2件。直口,细长颈,圆腹。凹底或圆底,圈足较矮。标本M27:5,泥质红陶。凹底,圈足,子母口盖,盖顶圆弧。素面,颈与肩部饰有弦纹。口径8.8、通高27厘米。标本M68:6,泥质灰陶。直口内收,圜底,圈足。子母口盖。上腹饰有弦纹,下腹有模糊状的竖行细绳纹。口径8、通高28厘米。

Ⅲ式4件,皆泥质红褐陶。直口外侈,颈较长,圆腹,平底或圜底,圈足。平口弧顶盖,盖顶有三个泥凸小钮。标本M18:5,泥质红褐陶。肩部饰有弦纹,下腹有模糊状绳纹,表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9.5、通高33.5厘米。标本M20:1,颈较短,鼓腹,圜底,高圈足。形体较前者低矮,子母口平顶盖,盖顶中央有一泥凸钮。肩部有三个间隔等距的泥凸小钮。通体光素,表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8、通高26.4厘米。

Ⅳ式2件,皆泥质红陶。标本M33:3,泥质红陶。直口,细长颈,腹微外鼓,圜底,高圈足。子母口平顶盖,盖顶中央有一泥凸小钮。上腹亦有三个小钮,下腹有模糊状竖行绳纹,整体器形非常瘦高。口径10.4、通高33.5厘米。

Ⅴ式2件,皆泥质红胎黑皮陶。直口外侈,长颈,耸肩,深腹,平底,圈足。平口弧顶盖,盖顶有三个泥凸小钮。内壁有刮划痕,外表光素并涂有白色陶衣。标本M12:1,口径11、通高30厘米。

Ⅵ式12件,其中红陶2件,红褐陶4件,灰陶4件,黑皮陶2件。子母口或直口,细长颈,鼓腹,平底或圜底,圈足。标本M21:6,泥质红褐陶。子母口,平底,高圈足。平口盖,盖顶略弧并有四个泥凸小钮。肩部有三个泥凸小钮,下腹有模糊状的交错细绳纹。表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8、通高26.5厘米。标本M4:2,泥质红陶。平底,矮圈足。子母口盖,盖顶略弧并有三个长方形泥凸小钮。肩部饰有弦纹,并有二个泥凸小钮。口径8、通高30.8厘米。标本M34:1,红胎黑皮陶。直口外侈,腹微外鼓,圜底,高圈足,子母口平盖,整体器形较瘦高。无钮。通体光素,外表涂有白色陶衣。口径7.5、通高25厘米。

Ⅶ式4件,皆泥质红褐陶。直口外侈,圆鼓腹,圜底、高圈足,无盖,肩部均有两个对称的半圆形泥凸小钮,通体光素,表面涂有白色陶衣。标本M13:2,口径8,通高25厘米。

Ⅷ式1件。标本M40:3,红胎黑皮陶。直口,长颈,腹略鼓,圜底、矮圈足,整体器形较瘦高。腹部饰有弦纹。

Ⅸ式2件,皆泥质红褐陶。子母口或直口,颈较长,腹微鼓,大平底或为圈足。体形矮粗。标本M72:5,子母口,圜底。矮圈足,器盖残缺。肩部有二道弦纹,并有二个对称的半环形耳。口径8、通高27.5厘米。标本M25:1,直口微侈,平底,颈部和肩部饰有弦纹,肩部并有二个对称的泥凸钮。表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8、通高26厘米。

Ⅹ3件,其中灰陶2件,红褐陶1件。直口,长颈,腹微鼓,平底矮圈足。标本M61:1,灰陶。平口弧顶盖,盖顶有两个凸钮。颈部与肩部饰有弦纹,肩部并有二个对称的假环钮。口径8、通高31.5厘米。标本M66:5,红褐陶。颈较前者略短,器盖残缺。颈部和肩部饰有弦纹。肩部有两个对称的假环钮。口径8.8、通高33厘米。

Ⅺ式4件,泥质红陶与红褐陶各2件。侈口,长颈,鼓腹,假圈足。标本M11:6,泥质红陶。子母口盖,盖顶近平,并有三个圆形泥凸钮。颈部与肩部饰有弦纹,表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9、通高30厘米。标本M45:5,泥质红褐陶。子母口盖,盖顶近平,无钮。颈与肩部饰有弦纹,表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9、通高30.8厘米。

Ⅻ式4件,红胎黑皮陶和灰陶各2件。长颈,圆肩,深腹,矮圈足或为凹底。标本M37:5,黑皮陶。口微侈,矮圈足。子母口弧顶盖,盖顶有三个泥凸小钮。颈与肩部饰有弦纹,肩部并有两个对称的假环耳。腹部有较模糊的斜行绳纹。外表涂有白色陶衣。口径10、通高33.2厘米。标本M62:6,灰陶。凹底,子母口弧顶盖,盖中央有一假环钮,外周有三个小钮凸,颈部和肩部饰有弦纹,肩部并有三个间隔等距的假环耳。下腹有斜行细绳纹。口径9.6、通高32厘米。

B型短颈壶,8件。其中泥质红褐陶5件,泥质灰陶3件。颈部较A型短粗,体形亦较A型低矮。可分四式:

Ⅰ式1件。标本M9:5,红褐陶。直口,短颈,鼓腹,近平底状矮圈足。子母口盖,盖顶略弧,并有三个泥凸钮。肩部有一道弦纹,并有三个间隔等距的凸钮。腹部有较模糊的交错细绳纹。口径8.8、通高27.3厘米。

Ⅱ式3件,其中红褐陶2件,灰陶1件。直口,短颈,圆肩,深腹、高圈足。子母口弧顶盖,盖顶有三个凸钮。肩部饰有弦纹,并有四个间隔等距的半圆形钮凸或环钮。标本M43:6,红褐陶,腹部有模糊状斜行绳纹,表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9.5,通高29厘米。

Ⅲ式2件,皆灰陶。直口外侈,圆肩,深腹,圜底、矮圈足。子母口平顶或弧顶盖,盖上有钮。肩部有一道弦纹,并有四个半圆形钮凸。素面涂有白1色陶衣。标本M5:1,口径104、通高275厘米。

Ⅳ式2件,皆红褐陶。直口外侈,腹微鼓,圜底、矮圈足。平口平顶盖,盖顶有三钮。肩部有四个半圆形钮凸,通体光素,表面涂有白色陶衣。标本M28:6,口径8,通高26.5厘米。

C型平底壶,9件。其中泥质红陶3件,红褐陶6件。可分二式:

Ⅰ式6件。直口微侈,长颈,圆肩,深腹,平底,子母口盖。肩部有二或四个半圆形钮凸,外表皆涂有白色陶衣。标本M16:4,肩部有四钮,腹部有模糊状竖行细绳纹。口径8.8、通高30.8厘米。

Ⅱ式3件。直口外侈,颈较Ⅰ式短粗。圆肩,深腹,平底,多子母口或平口盖。肩部有二或四个半圆形钮凸。标本M48:5,红陶。平口弧顶盖,盖上有三个泥凸小钮。外表有模糊状竖行细绳纹。口径9.5、通高24.5厘米。

D型喇叭口壶,1件。标本M46:5,泥质红陶。喇叭口,短颈,圆肩,深腹,平底、矮圈足,无盖。颈部有模糊状竖行绳纹,上腹饰三组共六道弦纹。表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11、高通28.8厘米。

E型小陶壶,2件。泥质灰陶。小口,直颈,圆肩,深腹,平底。平口弧顶盖,器形较小,制作粗糙,通体光素。标本M36:6,口部残,残高20.8厘米。

107件,分别出自56座墓葬,一般每座墓2件,个别墓葬1件或4件。107件陶豆中有12件无法修复,其余95件完整或可修复。据统计,95件陶豆中有泥质红陶和红褐陶56件,泥质灰陶与灰褐陶31件,泥质红胎黑皮陶8件。根据形态差别可分作三型。

A型矮柄豆,2件。其特点是豆柄低矮,口径略大或略小于器高。标本M67:4,泥质红陶。盘心较深,矮柄较粗壮,小喇叭口座。口径12、高10.5厘米。标本M33:5。泥质灰陶,盘心较深,矮柄稍细,小喇叭口座。口径12、高9.6厘米。

B型高柄豆,共92件。陶系以泥质红陶和红褐陶最多,泥质灰陶和灰褐陶次之,并有少量泥质红胎黑皮陶。器形特点是豆柄较高较细,口径与器高的比例多为2:3,并可分为四式:

Ⅰ式1件。标本M32:7,泥质红陶。盘心较深,柄较高而且粗壮,小喇叭口座。口径12.8、高13.2厘米。

Ⅱ式56件。其中泥质红陶和红褐陶36件,泥质灰陶与灰褐陶14件,红胎黑皮陶6件。多数盘心较深,个别较浅,柄较1式细高,多为小喇叭口座。有的盘内划有暗纹,有的表面涂有白色陶衣。标本M33:4,盘心较浅,盘壁较直,高柄较细,喇叭口方唇座。口径11、高20.4厘米。标本M43:7,泥质红陶,盘心较深,小喇叭口座。表面涂有白衣。口径11、高13.5厘米。标本M43:8,泥质灰褐陶。口径11,2、高16.4厘米。

Ⅲ式32件。其中泥质红陶和红褐陶18件,泥质灰陶与灰褐陶12件,红胎黑皮陶2件。多数盘心较浅,柄较Ⅱ式更高。柄部多有二组或三组弦纹,多为喇叭口方唇座。有的盘内并有暗纹。标本M26:4,泥质红褐陶。盘心较浅,直壁,喇叭口方唇座。盘内有孤线形暗纹。口径12.8、高19.2厘米。标本M26:5,盘内暗纹为平行曲线纹。标本M11:8,泥质红褐陶。浅盘,一盘壁弧曲,座呈双腹喇叭口状,较矮较平。柄较细。柄部有二组弦纹。口径12、高20厘米。标本M68:7,泥质灰褐陶。浅盘,双腹喇叭口形座,座较矮平。盘内有孤线形暗纹。口径14.4、高21.5厘米。标本M62:7,泥质灰褐陶。柄部有三组弦纹。口径13.5、高20.5厘米。标本M58:7,泥质灰陶。座呈双腹喇叭口形,柄部有三组弦纹。口径12、高20.5厘米。标本M24:8,红胎黑皮陶。柄部有三组弦纹。口径12.8、高20厘米。

Ⅳ式3件,皆泥质灰陶。盘心较浅,柄细高且呈竹节状,小喇叭口座。柄部均有四组弦纹。标本M57:7,口径11、高19.5厘米。

C型深盘盖豆,1件。标本M56:1,泥质灰陶。子母口,圆腹,细柄,口外饰有弦纹。出土时盖与座残缺。口径10、残高10厘米。

13件,分别出自13座墓葬。完整及可复原者10件,另有3件无法修复。在完整及可复原者中,计有泥质红陶和红褐陶5件,泥质灰陶及灰褐陶4件,夹砂红陶1件。可分七式。

Ⅰ式2件,泥质红陶和泥质灰陶各1件。大口外侈,窄沿略卷,浅腹,圈底较平缓。标本M43:10,泥质红陶。表面涂有白衣。口径20、高4.5厘米。敞口窄平沿,浅腹,圜底。标本M21:9,口径16,高3.6厘米。1式1件。标本M14:7,泥质红陶。直口,浅腹直壁,平底微凹。口径18、高3厘米。

Ⅱ式2件,泥质红陶与泥质灰陶各1件。敞口平沿,浅腹,圜底。标本M21:9,口径16、高3.6里米。

Ⅲ式1件。标本M14:7,泥质红陶。直口,浅腹直壁,平底微凹。口径18、高3厘米。

Ⅳ式2件。泥质红陶与泥质灰陶各1件。敞口平沿,浅腹斜直壁,平底。内表均涂有白衣。标本M4:7,泥质红陶。口径19、高4厘米。

Ⅴ式1件。标本M54:10,泥质灰褐陶。大口微侈,窄沿略卷,浅腹弧曲,小平底。口径13.5、高3厘米。

Ⅵ式1件。标本M25:5,泥质灰陶。直口宽平沿,浅腹,腹壁较直,平底。表面涂有白衣。口径16、高4厘米。

Ⅶ式1件。标本M37:9,夹砂红陶。大口微敛,宽平沿,浅腹,上腹略鼓,中腹以下向内斜收,平底微凹。中腹以下饰有交错绳纹径24、高5厘米。

11件,分别出自11座墓葬。其中泥质红陶和红褐陶5件,泥质灰陶和灰褐陶4件,夹砂红陶与灰陶各1件。可分七式:

Ⅰ式1件。标本M9:6,夹砂红陶。大口,腹较深,腹壁向内斜收,小平底。口径22.4、高5.6厘米。

Ⅱ式2件,泥质红陶和泥质灰褐陶各1件。大口外侈,腹较深,腹壁弧曲,近圆底状小平底。标本M18:9,泥质灰褐陶。口径21、高6.5厘米。

Ⅲ式2件,泥质红陶与泥质灰陶各1件。大口,深腹,上腹竖直,然后向内折收成小平底。标本M39:9,红陶。口径21.5、高7厘米。标本61:9,灰陶。口径20.5、高6.5厘米。

Ⅳ式1件。标本M71:9,泥质灰陶。大口微敛,平沿,深腹,口沿以下腹壁斜直向外,然后向内折收,小平底。上腹有两个环耳,表面涂有白衣。口径21.5、高8厘米。

Ⅴ式1件。标本M68:9,泥质红褐陶。侈口卷沿,深腹,腹壁弧曲,近圜底状小平底。底部有横向绳纹。口径18.4、高8厘米。

Ⅵ式3件。其中泥质红陶1件,泥质灰陶与灰褐陶各1件。大口外侈,深腹,束颈,肩以下腹壁斜直内收,平底。标本M70:8,泥质灰褐陶,口径28、高8.8厘米。标本M30:11,泥质红陶。口径27,高7.6厘米。

Ⅶ式1件。标本M26:9,泥质红褐陶。大口外侈,宽沿略卷,深腹略鼓,平底。口径24、高7厘米。

21件,分别出自21座墓葬。其中完整及可复原者19件。陶系以泥质灰陶和灰褐陶最多,泥质红褐陶次之,并有少量泥质红胎黑皮陶。可分五式:

Ⅰ式5件,泥质红陶与红褐陶共3件,泥质灰陶与灰褐陶2件。口呈圆形或椭圆形,浅腹,圜底,平流较长。标本M9:7,泥质红陶。口呈圆形,流较窄长且微上翘。口径9.5,高3、流长4.8厘米。标本M43:9,泥质红褐陶。口近圆角长方形,平流宽而较长,外表涂有白色陶衣。口径9.2、高3.2、流长5.2厘米。

Ⅱ式5件,其中泥质灰陶与灰褐陶4件,红胎黑皮陶1件。口呈圆形或椭圆形,腹多较工式稍深,平底,流窄长而上翘。标本M70:9,红胎黑皮陶。口呈圆形,流窄长而且上翘,与流相对一侧贴塑有一个假环耳。口径10.5、高5、流长5.2厘米。标本M71:10,泥质灰褐陶。口呈圆角长方形,流较长较宽而且仁翘,与流相对一侧有一环耳。表面涂有白衣。口径12.5、高3、流长3.6厘米。

Ⅲ式5件,其中泥质红陶3件,泥质灰陶与红胎黑皮陶各1件。口呈圆形,腹较深,平底,多短流,但个别流较窄长。标本M61:10,泥质灰陶,短流。口径7.2、高3、流长2.8厘米。标本M25:6,红胎黑皮陶,短流微下倾。口径10、高2.6、流长2厘米。标本M39:10,泥质红陶。口近圆角长方形,腹较深,底下有一小平台,短流上翘。口径12.5、高4.2、流长2.8厘米。标本M54:9,泥质红陶,外表涂有灰褐色陶衣。平流较窄长。口径8.8、高3.2、流长4.8厘米。

Ⅳ式3件,泥质红陶与泥质灰褐陶各1件,红胎黑皮陶1件。口呈圆形或椭圆形,浅腹,平底或圜底,短流。标本M14:6,泥质灰褐陶。浅腹平底盘形,口部捏塑出短流,与流相对一侧口沿内瘪。口径12、高3.2厘米。标本M37:10,泥质红陶。外表涂有灰褐色陶衣,口呈圆形,口部捏出短流。口径11、高3.2厘米。标本M21:10,红胎黑皮陶。口呈椭圆形,圜底,口沿处捏出短流。口径10、高2.8厘米。

Ⅴ式1件。标本M66:10,泥质灰陶。敞口平底钵形,口沿处捏成小流,与流相对一侧略内瘪。口径10、高4厘米。

同类推荐
  • 宛若一梦

    宛若一梦

    风流不羁的天下第一镖局的少局主郭旭,无意中从自己所在的明朝穿越到了北宋,又无意中被误认为御前侍卫展昭,并由此卷入了一场江湖与宦海的血雨腥风中。年轻莫测的帝王、正直清明的知府、温文尔雅的侍卫、心思慎密的门主……这本该属于史书和传记的传奇,如今却以如此清晰的形态呈现眼前。他该何去何从?而他。又会在这史书中留下怎样的一笔?
  • 争鼎天下第一部群龙无首

    争鼎天下第一部群龙无首

    自三皇五帝,历夏商周三代,春秋五霸相继争霸之后,至战国初年,天下礼崩乐坏,诸侯之间争雄并国,烽烟四起,白骨森森,路有饿殍。文臣武将迭代辈出,阴谋阳谋变法图强;诸子百家为了拯救乱世,纷纷著书立说,唇枪舌战;游学士人纵横捭阖、合纵连横;你方唱罢我登场,好戏连台。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分裂、学术大论战的时代。场面波澜壮阔、风起云涌、蔚为壮观。
  • 盛唐入侵中世纪

    盛唐入侵中世纪

    英伦岛上的悲歌,中欧神罗的愤怒。南之极地的蛮族,十字征途的讴歌。史诗年代的战争!无双的王者,忠勇的骑士,在黑暗无道的中世纪中与天国同在!穿越者来到中世纪,重新建立大唐帝国!————————————-————主角名:“德拉克.D.夏亚”已经改成“沐天晨”。ps:本书为全面战争类型,所有士兵的名称,官员的职位都以史记为参考。作者力图写出一个真正的盛开在中世纪的贞观之花。国虽亡,民未亡,故国运犹存……
  • 帝朱

    帝朱

    上古贤王尧舜禹,相继禅让,留下了能者居其位,徳者让其权的万古美名,时至今日,人们仍然称赞不已。然而也因为如此,开创了“子不肖,不得位”的先河。现代大学生李丹因参加实验失败,重生为有史记载的第一位不肖子――丹朱,他是会遵从父命,让位于贤?还是会厉兵秣马,逐鹿于野……
  • 中华国学经典(楚辞)

    中华国学经典(楚辞)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热门推荐
  • 无上心决

    无上心决

    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世界,而灵力大陆就是其中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的空气充满着灵力,所以这个世界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强者,世界实力日渐强大,导致其它的世界联合起来围攻!
  • 北京1980

    北京1980

    这是一部书写八十年代初爱情和青春的长篇小说。青年学生梁正文和毛榛从认识到久别后重逢,二十年的时间里,两人从爱恨纠葛的情人变为彼此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小说以爱情为线索,塑造了很多八十年代初的典型青年形象,有光芒无限的正武、风流多才的老柴、拥抱生活的谭力力、执着追求的扁豆等。小说留给读者的是关于生存、理想、情爱的追问,在物质尚且贫乏的岁月里,关于爱情的奢华和放纵,都像一场梦境。
  • 修仙从疯人院开始

    修仙从疯人院开始

    这是一家貌似普通的精神病院。里面的病人,个个都是人才,吹牛也很真实,堪称出神入化,超脱宇宙。A区的一号床,住着一名叫嚣“脚踏浮屠斩神魔,宇内无我这般仙”的退休电工,刘师傅。隔离区的七号床,一名重度抑郁症小哥,自称“钟馗府君”转世,一心想着跳楼自杀,回归鬼界。最上层的重症监护室里,关着一名成天嚷着要反上天庭,自称“齐天大圣”的躁郁症青年,孙先生。……对于病人们脑洞突破天际的中二臆想,陈元从来一笑置之,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这些脑子不正常的病号,竟然全是牛逼到不行的神魔大能!新世界的大门,就此打开!群号:558511708
  • 娇妻一点也不娇

    娇妻一点也不娇

    为你敛去光芒,只因我爱你——夏颜最大幸运的是在你八岁那年帮了你——沈流年
  • 暮语芊泽

    暮语芊泽

    莫名卷入异界,只想着回家,却走入争斗的中心,芊泽花开,开启终章。
  • 灭世九绝经

    灭世九绝经

    神秘的洞穴中九条青色龙鳞的小龙缠绕着中间一座巨大的雕像,雕像妖异的双眼散发沧桑古老的的气息。一次意外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友偶然发现神秘洞穴,无意间碰触上古大封印“九龙伏魔印”。封印破、雕像碎、苍穹动、乾坤逆。九幽气息弥漫整个洞穴,“九龙伏魔印”消失,苍鹭出、天下乱。生死玄发,一道苍老的身影飘然而出,拼死相护。生死别离、阴阳相望;逆天禁术、魂魄相融。突如其来的异变,雷霆万丈、天火梵陨,生死间又将会发生怎样的奇迹,敬请关注《灭世九绝经》。
  • 综漫之人生如戏

    综漫之人生如戏

    冷傲与神明邂逅,被赐予穿越二次元世界的能力,与各种动漫能力之一,且看冷傲如何活出一个新的人生。
  • 重生之作精的追夫之路

    重生之作精的追夫之路

    1v1甜宠,偏执傲娇智商在线男怼怼Vs看起来傻帽实际双商在线睚眦必报的软萌妹前世,身为太子妃的穆轻舟摔了一跤,痴傻半年导致太子退婚,家破人亡。重生到她摔傻的那一日,今生她可不想做什么太子妃,只想盯着前世为她惨死的‘堂哥’温南宸。报仇,追夫.....只是仇易报,夫难追,那个男人根本不鸟她。越挫越勇的她在追夫的途中发现一个秘密,前世她痴傻半载不是意外而是阴谋,而主谋正是她爱惨了,却对她不理不睬的温南宸。他的目的是.......文案:洞房花烛夜,他却流连在别的美人那里,她心灰意冷,自己摘下盖头。这是她盼了两世的婚礼前世他惨烈地死在她面前,重生后她只想守着他。可这场婚礼本就是个阴谋,并非他心甘情愿。端起交杯酒,她轻叹一口气。烛火晃动,只觉身后一阵风,她腰间一热,温热的气息散在耳畔,“交杯酒为夫怎能错过?”她身体一僵,呼吸乱了节拍:“南宸...哥哥!”“改口!”男人清冽的声音响起。“侯,侯爷!”男人的手掌一用力,不高兴,“嗯?”“夫君....”他满意地抬起她的下颌,“这场婚礼确实是个阴谋,主谋就我!”本侯的小粉团子,本侯从前世谋到今生,呵,太不容易了。
  • 你好,魔法使

    你好,魔法使

    世界隐藏了真实,大部分普通人会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度过一生,缺少契机去接触那些遭到隐藏的真实。然而,杜宇在一次意外中偶然血统觉醒,并循着未知力量的指引,得知世界的真面目。真相的代价便是告别普通的人生,投身到动乱不休的奇幻世界……杜宇盯着手中的魔导书,仰天长叹道:“总觉得,这画风不对啊?”
  • 人生高起点——张开成功双翼

    人生高起点——张开成功双翼

    本书主要阐述如何以下成功技巧:做人为本,以德立身处世;既方且园,外柔内刚游刃有余;自我砥砺,开发心中的宝藏;好学不倦,知识让人更有力量;张扬个性、塑造良好形象;培养气质,展示迷人的风度;竞争胜出,打拼职场事业有成;广结善缘,赢得广阔的人脉资源;口才致胜:口吐莲花妙语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