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87400000021

第21章 另一只靴子:变狠的社会机制(1)

39.人们潜意识里惧怕认不出自己

我不知道当初你怀着理想踏入社会时,是否有人曾经对你说过“要适应社会”。在我的印象中,很多人还会貌似智慧地说:如果你不能改变社会,你就要适应它。

也许还没等到你碰得头破血流,非常聪明的你很快就适应了。但在一开始的时候,你肯定感觉到,你在做很多事情时,都是违反自己内心的声音的。这是一个迷失自我或者说扼杀自我的过程。但久而久之,你真的适应了,你的自我慢慢死去,而社会上玩的那一套取而代之变成了你的自我。比如,原来你很讨厌“人应该现实些”这样的论调,但现在,你真的认为“人应该现实些”,并且要捍卫这种信条。你就是被这么一个假的自我所操纵。这个假的自我,一开始和你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后来慢慢地就和你的心理联系在一起,你必须捍卫它,必须唾弃、遗忘甚至仇恨当初的那个自我,因为它无论对你现在的利益还是心理都是一种威胁。

所以,每个人似乎都有一种“本能”,在照镜子时阻止自己,不要让自己感觉自己很陌生。

如果发现了自己很陌生,他也不敢再追问下去。因为他只要把“谁是我?”追问下去,那个维持他心理生活的社会自我就会分崩离析,像烟一样散去。

他会感到一种不可忍受的虚无感,焦虑和恐惧会吞噬他。而被扼杀的自我此时仍然在黑暗的地下室里,等待着他去唤醒,也随时准备谴责他。多数人都不敢承受这种虚无,去与自己在黑暗中机会。为了利益等等一切而对自我的扼杀,在存在上是“有罪”的。自我的复活将意味着对他扼杀自我进行道德审判,并威胁他现在拥有及追求的一切。

它是严厉的:只要你扼杀了自我,不管你在社会上取得多少利益,都没有意义。

正因如此,为了防止自己惊异地觉得自己是一个陌生人,为了防止自我复活,一个人必须逃避与自己单独相处。

有多少人能在晚上突然停电之后,什么也不做,独自在黑暗之中待半个小时以上呢?

我认识一个人,只要他一个人坐着,什么事也不干,两分钟不到就要打瞌睡,而如果有人和他说话,或者有人跟他打牌,则精力十足。这样的人一般情况下都意识不到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一切好像都是“自动”的,他像一架机器一样被某种神秘的指令所牵动。我不能说在他们身上有一种防御机制,可以通过睡眠等让他们逃避与自己独处,但可以肯定地说,一旦他们与自己独处,在心理上是很难生存的。很多年前,我曾经在贵州中部一个高山河谷的半山腰里待过一段时间。刚开始去的时候,我以为我开始了净化心灵的朝圣之旅。但没过多久,我就感觉到了一种不适。我以为是习惯了社会,还无法适应这种生活,心理模式还没有改变。但慢慢地,这种不适感越来越强烈,我才知道,这是一种焦虑。

我开始思考很多问题。第一个想到的,是现代人可能在心理上永远无法返回古代了。古人的心是安宁的,他们静默着,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自然的美,听到花开草长的声音。但现代人的心眼里、耳朵里充斥着金钱、物欲、人与人之间争吵的噪音,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丧失了领悟自然之美妙、感悟天籁之声的能力。他们的心理模式,已经和现代社会的结构、精神、游戏规则同构。因此,即使一个人跳离了社会,他的心还在社会。

第二个想到的问题,是古代和现代在社会结构上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心灵状态。在古代,由于交通的不便,人口不多,通信落后,人们之间的联系并不那么紧密,甚至相对隔绝,特别是在农村--古人绝大多数都是农民,在心理上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立的空间。而且,他们从出生开始,在身份上就依附于家族、村社共同体中,在心理上有一个确定的秩序可以依归。因此,他们的心灵是安宁的,一切都是自然的。

也许,古人居住的环境差不多就是我所在的那种地方,我却不能像古人一样获得心灵的安宁。这不仅仅说明我的心理模式不同于古人的心理模式,从而根本不能体验到对于古人来说习以为常的心灵状态,而且还说明,当我远离了社会时,在长期的独处中我触摸到了存在本身。

我的焦虑,恰恰就来自于这种对独自存在的体验。

40.剥去衣服,我们仍然知道自己是谁

许多人对“精神分裂”都有过体验,哪怕是微弱的体验。比如说,一个人在上司面前,由于利害关系,由于害怕,不得不把真实的自我、真实的想法掩盖起来,戴上“人格面具”,用另一张脸言不由衷地应对上司。他的那张脸其实只是一个伪装出来的面具(当然上司也不是用本来面目和他打交道)。实际上,我们在社会上所看到的每一张脸都有可能仅仅是面具。

假自我就是这样取代人的真实自我,进而控制我们的心理生活,主宰我们与世界的联系。

精神病学家莱恩认为,人与世界的关系只可能处于以下两种不同的状态:

一种是自我真实地感知对象,自我体现出来的感情是生动的、有要点的、可把握的;自我所承诺的行动是真实的、真诚的。你和你的朋友讨论问题时,就是这样。

而在另一种状态中,个体把自己与他人的所有交往都推诿于一个假自我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在他的存在之内,可并不等同于“他”,这个假自我系统只能体验到不真实的世界。这也就是说,在人和世界的关系中,知觉和行动的大门钥匙并没有掌握在自我手里,而是被假自我所控制。这假自我作为一个心理系统,阻碍、排斥真自我与世界联系的参与。

莱恩将人与世界关系的第二种状态称为“精神分裂症”。准确地说,多数人处于这两种状态之间,并偏向第二种状态。在心理上,我们往往不是自己的主人。

这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实际上是用一个假的自我在与自己和他人打交道。从哲学上讲,这种存在就是“异化”;从心理分析上讲,它既是一种神经症的“症状”,又是各种“心理症状”的根源。

如果镜子中看到的不是自己,或者说一个人并不是真实的自己,那么,那个被他体验和表达为“我”的东西是什么,就非常值得玩味了。

我曾经就同一个问题向三个人提问,他们分别为大学生、公司白领、公务员:假如有个人无端地辱骂了你的朋友,你站在一边,骂人者并没有看到你,也没有骂你,你会生气吗?如果你生气,为什么?

这是一个“思想实验”,这类实验在政治哲学上屡见不鲜。为了说明问题,我出题有些极端,并把它搬到了精神分析上。

一开始,我没想过这种“思想实验”会让他们都受不了,纷纷说“这个人变态”“他神经病”等。我再三解释,请他们不要作任何好坏之类的价值判断,只是正视这样的事实:自己到底生不生气?如果生气,追问一下自己生气的原因。

他们都说自己肯定很生气。但解释为什么生气却让我啼笑皆非,都是“因为他骂了我朋友”。我告诉他们这不是答案,只是提供的“事实前提”,把已经提的事实前提当成答案,这是答非所问。

我告诉他们,如果能够把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当成一个真正的问题进行思考,一个人就会逐渐打开认识自我的大门。

我说:如果一个人骂了你的朋友,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个人是在向你朋友“发送”有价值判断的语言指令,他并不是在向你“发送”,所以应该只会在你朋友那儿激起反应,怎么可能让你很生气呢?学生和白领脱口而出:这相当于是在骂我。

不错,这就是答案。骂他们的朋友,在心理上等效于骂他们,因为他们已经把朋友纳入到了自我结构,朋友变成了自我中的一部分。

正是通过把朋友纳入自己的自我结构这一心理机制,他人对朋友的“刺激”才可能会在自己心中引起反应。也就是说,在心理上,个人刺激的并不仅仅是他们的朋友,还有他们自己。不管自己或朋友在不在现场,在他们的心理上都是“在场”的。

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他和我无关”之类的话。这意思有时候是“他并没有被纳入我的自我结构”。朋友可以变成我们的自我,亲人当然更是如此,那么,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变成我们的自我?

人是存在者。我们确定一个人的存在的思维方式是:他叫张三,是一个男性,是南方人,是大学生,身高一米七,很胖,穿夹克……这些,就是一个人的存在属性,它包括一个人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

一个人拥有无数种存在属性,它们绝大多数都是社会属性,也就是说是通过一个人在某个社会的存在而获得或被强加属性。比如,我生在中国,当然我就拥有一个“中国人”的存在属性了;我是南方人,“南方人”也是我的存在属性。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体验自己和他人存在的方式不是体验存在本身,而是体验存在属性。人们只是在用名字或“那科长”“这医生”去指称一个人。换言之,只是在说一个人的存在属性,不是在说他这么一个人。

剥去了存在属性的皮子,人们将不知道这么一个人是谁。他被抽空了。他一无所有,也就一无所是。如果一个人是医生,他就会把“医生”这种存在属性体验为他的存在。慢慢地,“医生”也就变成了他的自我。有人骂医生,哪怕不是在骂他,他也生气了。同样,有人赞美医生,哪怕不是在赞美他,他也高兴。

不仅仅是“医生”,所有的存在属性都可以被一个人体验为自我,因为正是这一切界定了他的存在。同样,价值观、偶像、物品甚至宠物……一切在心理上对他有意义的东西,都可以纳入他的自我结构。

为什么两个争论问题的人容易从争论上升为谩骂?争论原本只涉及观点,而没有涉及人格。然而,一旦他们认同自己的观点,这类观点就会内化,变成他们的自我。自己的观点被质疑、否定,在心理上也等效于自己被质疑、否定。因此,不涉及人格的观点的较量,常常会变成人格上的相互攻击。不要说这种现象在网络上泛滥成灾,就是在正襟危坐的知识分子那儿,也屡见不鲜。

我在网上曾经看到有个女人谈她的心理问题。她的男朋友才华横溢,但长得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不单其貌不扬,而且个子比她还矮。他们感情不错,但有一个问题,就是长得很漂亮的女方很少答应和男友一起走到大街上。有时候一同出去,她眼光总是怪怪的,低垂着头,似乎害怕别人扫向他们的目光,陪他逛一次街对于她来说简直是一种要命的折磨。然而在家里,她却表现得感情非常热烈。

她说自己是一个很爱关注别人的意见的人,凡事都太过谨慎,比如要做什么事总是会先考虑别人对她的看法。

我强烈地感觉到,她只要一出家门,就再也不是她自己。她的生存是一种“无我化生存”的典型,他人的目光已经完全主宰了她对自我价值的确认。她活在他人、社会的意见中,没有一个独立的自我来肯定自身。要获得心理生存,她要么必须把自己和外界隔离开,要么期待获得外界的肯定性评价。可是,她的男朋友的外貌实在拿不出手--最主要是在大街上,别人只看见他的外貌,看不见他的才华,和他走在一起,在别人的目光中,她实在难以找到自身有价值的感觉。

换言之,只有在家里,她才有自我认同,一出门,这种自我认同就崩溃了,换成了社会认同。她的自我急剧萎缩,被社会自我取而代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最难以解释的一种现象是:当一个陌生人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我们总有一种不适感,一种不安。我们一定要弄清他是谁,想界定他,终结他的陌生状态。而在很多时候,一个人对于另一群人来说,要么就成为朋友,要么就成为敌人,没有中间状态。从古至今,人们遇到某种他们无法解释的神秘现象时,都倾向于将它认为神仙或者魔鬼所为,总之是一种神力或魔力的展示。

美国从立国开始,直到现在,随时都需要一个敌人。开始是英国,后来是德国,再后来是苏联,现在则是“无赖国家”和“恐怖主义”。至于中国和俄罗斯,表面上不叫敌人,在战略上则是防御对象。

对“敌人”的渴望简直就是美国的一种“先验渴望”。这些现象都指向了人与世界的基本结构:主体-客体结构。蒂利希说:“自我-世界(self-world)的相互关联是实在所具有的基本结构,如若世界一方消失,那么另一方自我也就消失了,留下的只是它们共同的基础而不再是结构性关联。”人是一种二元化的存在。有自我,就有他者,有自我世界,就有他者世界。“自我-世界”的结构是一种方向性结构,没有这样一个结构,人就会找不着北。

于是,这种“自我-世界”的方向性结构在人的精神那儿建构了一种秩序。这是一种心灵的秩序。如果这种秩序崩溃,人理解世界的方式就会失效,焦虑就会袭击他。

陌生人之所以让我们不安,是因为他的存在已经逸出了我们心灵的秩序,让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失效。当他已经进入我们的心理生活,而不只是在街上一闪而过的时候,只要我们无法确定他是谁,他对我们来说就是危险的。极端一点,他要么是我们的朋友,要么是我们的敌人,否则,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和他相处。

同样,如果一种神秘的现象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能力,我们就会倾向于认为它是神仙或魔鬼干的。由于它是无法理解的现象,没有来头,无法确定,就威胁到了我们的心灵秩序。因为如果它不是一种可以确定的客体,作为主体的我们的自我就会受到威胁,风雨飘摇。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它拉入到这个心灵秩序里来。不管是神力还是魔力,总可以确定(当然是想象性的确定),总在我们的心灵秩序之内。

没有秩序的保护,对于我们来说是何等可怕的心理灾难。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等待影响你命运的考试结果时,简直可以说是一种漫长的煎熬。在考试之前,你的存在是在一个秩序中的,很多东西都可以确定。考完试,在结果出来之前的这段时间里,你就被抛入了一种没有确定性的心理生活中,成绩如何你无法确定。这个时候,不确定性对于你来说就构成了一种焦虑。

为了摆脱这种焦虑,你或者设想自己考得不错,借此来说服自己不要担忧;或者设想自己考得很差,从而把焦虑转化为恐惧,并通过预先接受这一设想的结果的方式来消除恐惧。总之,你一定要从焦虑中摆脱出来。因此,在等待很漫长,或者说由于你投入了过多的关注而使等待显得很漫长时,你会急切地希望结果快点出来,哪怕不是好的结果--因为你可以解脱了。

人,在心理上已经被这种“自我-世界”的心灵秩序所控制。要瓦解这种秩序,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成为精神病、痴呆傻,要么成为已经开悟、“四海为家”的高人。看起来,精神病、痴呆傻倒是有一大堆;据了解,在世界各地的隐修者中,这样的高人没有几个。

“自我-世界”的存在结构、心灵秩序对于人来说既是福音,也是咒语。准确地说,它对人的认知是福音,对人的心灵是咒语。

同类推荐
  • 精明者这样做人

    精明者这样做人

    本书通过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引用了大量古今中外的事例,围绕做人的核心艺术,就为人、识人、御人、防人4个重要方面进行了认真地总结与分析,旨在帮助人们正确地把握做人的要义。
  • 解压密码

    解压密码

    本书精选收录了上百则古今中外、通俗易懂、立意深远的生活哲理小故事,他们涵盖幸福人生的所有诠释。并在每个故事的结尾处加入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力求用平实生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阐发深刻的人生哲理。
  • 聪明女人要懂得的攻心术——从零开始学攻心术

    聪明女人要懂得的攻心术——从零开始学攻心术

    本书详细介绍了身为职场女人,居家女人,生活中的女人,在与领导接触,与老公接触,与同事接触等等的过程中,要怎样博得他人欢心,参透别人的意思,识别一个人的真伪。对广大女人可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 20几岁,一定要悟透的成功智慧

    20几岁,一定要悟透的成功智慧

    本书的50个关键问题,都是日常生活和工作、感情中随时会面对的,你一定知道它们的存在,但是你可能并不知道究竟应该如何对待它们,只有透彻领悟关于它们的智慧,才能获得真正的利器,并利用这些利器,去开辟自己的天地,为你的一生储备足够的智慧,让成功水到渠成。50个成功智慧,让你改变命运,成就自我,奠定你一生的成功基础!50个成功智慧是20几岁的年轻人走向成功的智慧经典,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助你一臂之力!
  • 青少年教育自助金点子-实践出真知——勇于实践

    青少年教育自助金点子-实践出真知——勇于实践

    一个人假如不脚踏实地去做,那么所希望的一切就会落空。——摩路瓦
热门推荐
  • 粉袖末同

    粉袖末同

    男同偶遇奇缘,断袖纯爱之恋,悟到参禅以寻解脱,终落得遗世独立而羽化登仙
  • 爱油然而生

    爱油然而生

    某“少年”居然给陆少甩脸色,“什么情况”陆少那一脸讨好是什么鬼-_-||众人不平衡了……开始疯狂在线求身份
  • TFBOYS之Hey!我爱你!

    TFBOYS之Hey!我爱你!

    本文已废,敬请期待奶糖下一本吧哈哈哈哈哈
  • 祇时向珂向羊而生

    祇时向珂向羊而生

    向时珂在遇见小羊之前是一块除了工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榆木脑袋,在遇见他之后,向时珂觉得自己像养了只天使当宠物,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放在心里怕黑了,越看他越顺眼,越接触越喜欢,越宠越上瘾。“我已经成年可以保护自己了!你快把我的契约书给我。”“不行!==你饭不会做,衣服不会洗,感冒了不会吃药……”小羊一一点头回应,想着自己的确是要学会这些,接着听对面的人继续道。“……没学会和人交流相处,没学会喜欢我,没学会直接对我撒娇,没学会说想永远和我待在一起,更没学会想和我一起造人。”蠢萌小羊点头,嗯,对,没错,没错……什么?!!(封面自制,图片网络,侵删致歉,文禁止擅自转载,作者较蠢,见谅。)
  • 宠妻狂魔

    宠妻狂魔

    他弯腰看着地上的她,“老爷子天天催我们生个孩子,可怎么办?我一点都不愿意让你怀上我的孩子。”“因为,你不配怀上我的孩子。”房门被哐当一声甩上,陆展颜蜷起双腿,已经没那么疼了,可心却疼的像是狠狠地痛。手指抹上眼角,她到底做错了什么,他要这样对她?他们之前的婚姻是老爷子一早就定下的,就算她爱他入骨,也不曾逼他就范过。凭什么他用这样冷漠的手段和方式对待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最秦

    最秦

    赳赳老秦,舍我其谁?他还是胡亥,只不过不是那个教着历史课,没事儿上上网的闲散老师,而成了这个末世帝国的皇帝,千古第一昏君胡亥。是胡亥又不是胡亥的他,决定挽救这个濒临灭亡的时代,与赵高斗智斗勇,重用蒙氏家族,大胆启用新人,与刘邦、项羽逐鹿中原。大秦老臣泪流满面,我大秦终于看到希望!大秦甲士群:215208375唠嗑,聊天,说话,O(∩_∩)O哈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忍者龟

    忍者龟

    在英国的伦敦是一个美好的城市,也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某次意外导致四只乌龟和一个普通人发生变异,为了生存他们必须隐藏起来在这里生活所发生的事情。
  • 璐璐塞

    璐璐塞

    魔神王死亡后,人类社会即将迎来最黑暗的“混战时代”,各个势力都将在这片充满魔法的尤恩尼娅大陆掀起一阵血雨腥风。他们不为别的,都是为了在这个糟糕的时间,让自己成为最后的赢家。
  • 捏仙

    捏仙

    捏仙,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境界。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当故老相传的神话照进现实,古老的传说归来。仙人,也不过如此……有修士以人之力,代天之意,想掌控自身命运;有修士问道求真,寻求超脱之道;有修士偷天换道,只为逃离这属于仙人的修罗场。这是一个普通青年在修仙路上,从挣扎,到捏仙的传说。我可以死,不可以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