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87400000022

第22章 另一只靴子:变狠的社会机制(2)

如果没有“我”,也就没有世界,正如没有世界也就没有“我”一样,因为世界就是“我”,“我”就是世界,混沌一片。所以,人类要想发展生产力,创造出物质财富,就必须认识世界,而认识世界的前提是他必须从世界那儿分裂出来,使自己与世界区别开,并把世界当成认识的对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没有“跳出庐山”,如果没有“自我意识”“对象意识”之分,不要说现在有汽车电脑,恐怕人类还待在树上呢。

所以,人与世界分裂得越彻底,越能认识世界。很多人已经认识到,从近代起,中国之所以落后于西方,是因为“天人合一”这种关于人与世界的理解模式的严重制约,中国人没有很好地在意识上跳出世界之外看世界--用“天人合一”的眼光看世界,必然模糊一片。

随着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几次工业革命,再到现代高科技的兴起,人类创造了古人根本无法想象的巨大生产力,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地球似乎真成了一块“流着奶和蜜的土地”,可以让人类恣意地索取甚至掠夺。在“自我-世界”的存在结构中,作为主体的人早已把自然当成征服的客体了。他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彻底地成为一种敌对关系。地球再也没有精神的灵性,它不再是一个家园,而是一个巨大的工地。

这一切反映在人的心灵上,构成了一种巨大的灾难。在认知上他的自我越是与世界分裂,在心灵上他对世界、对自己、对他人就越感觉到陌生和对立。在认知上他越是能把自己与外界区别开,在心灵上他就越感觉自己被分为两半。因此,富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人呼唤出巨大的生产力的同时,也呼唤出战争、屠杀和敌对;在人享受古人想象不到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他们也被古人无法理解的心理危机、精神危机淹没。

1947年,法兰克福学派的两位哲学家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神话把非生命与生命结合了起来,启蒙则把生命和非生命结合了起来。”

他们的意思是:神话召唤着人敬畏自然,亲近自然,把自然变成有生命的精灵,融入人的精神世界;而启蒙则让人抹掉自然的神秘,征服自然,把自然变成死的客体,带入人的精神世界。正是启蒙,呼唤出了现代社会异化的幽灵。

一旦人将自然当成思想和行动的对象,主客体之间出现权力支配关系,那么人与世界的分裂就变成了人本身的分裂。在世界的客体化过程中,人也日益客体化,即从人变成物。

人与世界的异化,同时就是与自己、与他人的异化。正是这一点,决定了现代人由人的存在所产生的焦虑有可能演变成病理性的焦虑,而且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存在性神经症在现代社会演变成了形形色色的病理性神经症--包括社会上的、临床上的。

从人的角度看来,猪和神仙都没有痛苦,而人则被痛苦折磨。我们有时候挺羡慕猪,也幻想成为神仙。这真让人不知是想哭还是想笑。

可以看一下猪、人、神仙在宇宙中的存在定位。也就是说,作为一种存在,猪、人、神仙是怎么样嵌入这个宇宙的结构中的,反映在三者的精神结构上又有什么不同。

猪的存在定位相当于人还在伊甸园时的存在定位,作为一种隐喻,对应于人的动物状态。那时人没有思想,没有自我意识,却无忧无虑,严格来讲还不能称之为“人”,还没有从世界中分裂出来。这样,它就只靠本能驱动,其存在是被规定好了的。我们可以说,猪与世界是一体的,它是世界的一部分,与世界处于自在同一的状态。由于没有在意识上把自己和外界严格区别开来,猪也就不会感受到世界的威胁。它没有存在的焦虑,没有痛苦。

神仙似乎不受任何限制,在天空中飞来飞去,极度的自由,这种状态和没有自由的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神仙也没有一点痛苦,这种存在状态,是一种完满的存在状态,神仙已经和世界统一了。我们把这种存在状态称为“完满统一”的状态。一旦和世界实现了完满的统一,那么神仙不仅有完整的自我意识,而且没有一点痛苦,因为世界在心理上再也威胁不了他,他突破了有限性,他就是世界。

而人在宇宙中的存在定位,恰恰就夹在猪和神仙这两者之间。一方面,他变成了人,超越了自己的动物状态,不再像动物那样是一种被规定的存在。但另一方面,他又永远无法摆脱自己的动物状态,永远成不了神仙,永远被有限性所主宰。他从自然之家那儿走出来,永远地失去了那个家园。

他向神仙走去,却永远走不到神仙居住的地方。这就是人的悲剧性命运,或者说人的存在困境。哲学家们把人的这种存在称作一种“缺陷”--人是“宇宙的畸形儿”。我们大都有这样的体验:小时候渴望长大,长大后又想回到童年。

很多人为此在心理上拒绝成长,有些人还“装嫩”。这种“装嫩”除了有意识的作秀以外,实际上还有一种无意识的强烈需要,就是重返或体验童年。

有一种心理现象叫作“退行”,就是人在心理上想退回童年的那种状态。现实太危险了,而在心理上退回童年,则要安全得多。在童年时代,年少无知带给我们欢歌笑语,而在成人社会,到处都是陷阱和威胁。自从有人类始,几千年来就一直在讲述关于“从前”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圣经》的故事特别忧伤、凄美,也特别深入人心。

《圣经》里这样记载:从前,在上帝的伊甸园里,人类的祖先与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后来,毒蛇引诱夏娃偷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夏娃又拿给她丈夫亚当吃。于是,他们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看到自己赤身裸体,感到羞耻。上帝知道后,便将他们赶出了伊甸园。从此,女人要经受怀胎生育的痛苦,男人要终身劳苦工作,这就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从此,人类诞生。人类再也不能返回伊甸园,两个手持发出火焰的剑的神挡住了人类的“回家之路”。人走出给予他安全感和温暖的伊甸园,被抛弃到一个陌生而危险的世界,在心理上备受煎熬,便无时无刻地想“回家”。这个“家”,首先是精神上的家园,人毕生都要寻找,没有这个“家”,人在心理上就存活不下去。

“回家”,从哲学、精神分析上说就是人基于存在所产生的需要。弗洛姆认为,人有五种发源于存在的基本需要。不管这些需要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都要满足,否则人就要发疯。焦渴难忍的人一定需要液体来滋润自己,不管是清泉还是毒酒,他都要喝下去,而很多时候他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救命的水还是致命的毒液。

第一种需要是联系

人走出伊甸园后,就失去了与安全世界的天然联系,他的孤独、渺小、焦虑迫使他重新建立与世界的联系。人无法不与世界联系,有的只是不同的联系方式。如果我对这个世界怀着一种爱,就用爱和世界建立了联系。在爱中,我既没有丢失自己,也肯定了他人。同样,我也可以沉迷在民族、国家、明星这样的偶像崇拜中,通过把自己变成他们的一部分来获得与世界的联系。然而这种联系往往会否定我作为一个人的独立性,从而破坏我的健全的精神结构,导致我心理上产生畸变。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投入社会关系之网,就是与世界建立联系。

第二种需要是超越

人从“动物性”向“神性”走去,要求人必须自我超越,肯定自己的力量。人是被造出来的,但同时他必须证明自己是创造者。如果他不能通过创造性来肯定这种力量,也会通过破坏性来肯定它。小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喜欢撕东西,即是一种“超越”的“本能冲动”。人们搞艺术、创造思想体系,即是一种超越自我的需要在驱动。在这些活动中,人体验到人的力量。同样,有的人虐待别人、虐待动物,也是这种需要的变态满足,在这种虐待行为中,人同样感觉到了人的力量。还有更极端的人制造各种暴力事件,如绑架谋杀、黑社会血腥复仇、恐怖组织自杀式爆炸袭击等等,也都是在通过破坏性来证明自己的力量。

第三种需要是认同

认同的需要几乎每天都伴随人们,它是一种身份感,没有这种身份感,一个人就不知道自己是谁。当一个人从自然那儿走出,在三四岁以后,他就有了一个“我”,他必须认同它。所以,无论是不是真实的,他都必须相信那个说话的、走路的人是“我”,而不是别人。当然,如果他不愿面对真实的自己,害怕面对他的存在本身,他也可以把民族、国家、职业、宗教之类的东西看成是“我”的一部分。比如,他可以用“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是一个律师”这类存在属性和社会角色来取代它,尽管这存在属性和社会角色根本无助于说明他到底是一个什么“人”。

第四种需要是寻根

中国人讲究叶落归根,人类也有返祖倾向,直到现在,动物、祖先仍然作为图腾受到人类的祭拜。童年让我们眷恋,我们总想返回童年;而我们对自然故土也总是涌上一种家园之感,这就是人类寻根的需要。我们不仅仅需要知道我们从哪儿来,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在心理上返回与自然和生存环境和谐相处的状态,重获安全感。这一需要如果不能得到满足,我们也会追求一种虚假的、变态的、替代性的满足,精神分析学家称之为“乱伦固恋”。弗洛姆认为,人对血缘和土地的依恋即是一种“乱伦固恋”,它的极端形式是种族主义和国家主义。

第五种需要是定向

人自从终结了意识的混沌,就有了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之别,有了“我”和“世界”的区分。这就形成了一个结构。在这个结构里,人必须确认一个方向,他有了定向的需要。如果他的思考、行动不能有一个明确的指向,他的理智就无法生长,他的思考、行动就会陷入瘫痪。而如果他没有外在的可以确认的对象,就无法寄托理想。人的定向就是需要一个弗洛姆所说的“方向性结构”,只有这样他才不会迷失。

人的这五种需要,一定要在他的精神上、心理上“表达”出来--不管他采取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也正是如此,弗洛姆多次说,人的存在其实是宗教性的。人无论是信仰一种宗教,还是躲入民族、国家寻找安全感,或成为一个“消费狂”,都是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对存在问题的解答。所有的文化都是宗教。神经症或精神病是个人的宗教。

44.世界逐渐变狠,我们爬出“洞穴”

柏拉图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洞穴隐喻”是这样表述的:想象有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有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向外面,可让和通道一样宽的微弱亮光照进来。有一些人从小就住在洞穴里,头颈和腿脚都被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背对洞口面壁而坐。

再想象在他们背后远处高些的地方有东西燃烧着发出火光。在洞外上面有一条路,沿着路边筑有一带矮墙。矮墙的作用就像傀儡戏演员在自己和观众之间设的一道屏障,他们把木偶举到屏障上头去表演。

接下来,再想象有一些人拿着各种器物举过墙头,从墙后面走过,有的还举着用木料、石料或其他材料制作的假人和假兽。这时,囚徒们就会看到这些东西投射在他们面前洞壁上的阴影。他们只能看到这些阴影,并且把这些阴影当成了真实的事物。

在这个时候,其中有一人解除了桎梏,跑到洞外,看到了阳光,看到真实的事物,知道原来先前所看到的一切都是阴影,都是幻象,他们完全活在虚假之中。但是,如果他试图返回去解除其他囚徒的桎梏,告诉他们以往的一切都像在做梦一样,他们所看到的是假的,跑出去看才是真的,他一定会遭到还被蒙蔽的囚徒们的围攻。

囚徒们为什么会围攻这个要让他们看到世界的真相的人?这样的现象在历史上已经重复了无数次。答案很简单:人类在心理上已经习惯了做梦,他不能承受清醒的生活,因此仇恨惊扰他的美梦的人。

正是这样,战争、仇杀、自杀、施虐……在各个时代都无法避免。它们构成了人类的历史。而在今天的中国,心理危机之所以如此严重,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人在心理上活在虚假之中,受着莫名的力量操纵,而他却浑然不觉。

必须承认这样的事实:我们是柏拉图所说的“穴居人”,是“柏拉图洞穴”里的“囚徒”。

我们需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认识自我和进行精神修炼并不太容易。它需要我们像哲人那样思考,换一种思维模式认识世界,并加以训练。在“柏拉图洞穴”中,假如第一个挣脱了桎梏的人,由于已经习惯了洞里微弱的光线,习惯了所看到的阴影和假象,他跑到外面,刚开始一定承受不了阳光的照射,也无法相信他所看到的真实事物就是真的,他可能又退回洞里去,继续过那种“穴居人”的日子。但是,只要他忍受住阳光的刺眼,忍受住看到真实事物时对他的心理冲击,他就会获得解放。

同样,因为我们的认知模式、情感模式都是社会性的,我们已经习惯社会,在心理上无法离开社会的结构,要改变就意味着我们要从这里分裂出来,刚开始改变肯定不太适应,甚至会有焦虑阵阵袭来。但没关系,像哲人那样思考和实践,你并没有离开这个世界。你只是尝试着比以前更清醒地看这个世界而已。

45.为什么总有一些纠结难以说出口?

让我们先看一下古往今来,基于人的存在困境,人解除痛苦的原理。既然人的心理问题的最终祸根是他的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的分裂,那么,要消除痛苦,原理就有以下几种:要么让意识混沌一片,从而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的分裂得到了消除,比如疯子。

要么尽力消除自我意识,将自己完全融入外界,努力让自己变成外界的一部分,从而把外界纳入自我结构,这样,外界也就不存在对自己的威胁了。

同类推荐
  • 亲情与家庭(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亲情与家庭(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本书指出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的细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家庭的和谐与稳定。正如孟子所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由此可见,家庭的和谐与否,在建设和谐社会大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而亲情是构建和谐家庭的必备条件,亲情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对父母、亲属、家庭的自然感情。亲情关系是人世间最原始最天真的感情。是最纯真无私的感情。亲情的体现为“爱”和“孝”。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呵护是为“爱”。晚辈对于长辈的尊敬爱戴是为“孝”。
  • 人生就是要非同凡“想”

    人生就是要非同凡“想”

    本书以充满激情的语言深刻揭示了人类理性的内在力量——积极思想可以创造人心未曾想到的美好奇迹,负面思想则常常吸引失败的来临,同时详细阐述了自我激励的原则和技巧。细细品味,并按照其中的原理反复练习,等待你的将会是无数奇迹。共分为十三章,主要内容包括:做一个懂得思考的人、相信自己、身心富足的法则等。
  • 接住天上的馅饼,绕开地上的陷阱

    接住天上的馅饼,绕开地上的陷阱

    《接住天上的馅饼绕开地上的陷阱》教我们如何面对人生的抉择,如何抓住属于自己的成功机会,又如何避开那些拦阻在我们人生道路上的陷阱,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每天以乐观的心态对待发生的一切,把自己摆放在正确的位置上,那么成功就不会遥远。
  • 感悟青少年心灵的故事: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

    感悟青少年心灵的故事: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

    重新寻回难得的感动,重新唤起对真善美的追求!成长,是大自然最寻常的奇迹,比如一粒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成长,也是人生最朴素的过程,我们都要从孩童长成大人。每一个好故事,都会给孩子们种下完美人生的种子。《感悟青少年心灵的故事: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精选了众多极具代表性的亲情故事,阅读这些温暖而充满智慧的故事,能够使青少年受到启发和教益,提高素质,培养趣味。《感悟青少年心灵的故事: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是青少年最佳的课外知识读物。
  • 曾国藩大智慧全集

    曾国藩大智慧全集

    如果将中国历史用人物来断代,那么可以这么说: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史上的第一人。毛泽东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更是崇拜曾国藩,说他“足为吾人之资”。而大才子梁启超历来眼中无人,但他却对曾国藩推崇备至,面对民国军阀混战的局面,他认为如果曾国藩在世,当时的混乱局面,一定得靠他来拯救。可以说,中国近代史上的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都认为曾国藩是一个“大人物”。
热门推荐
  • 小妻乖乖,不准离婚!

    小妻乖乖,不准离婚!

    初见,他倒在她家门口,抓住她脚腕。他虚弱求救——救我!她把他捡回家,原以为多了个人劳役,结果就算失忆了,也不可能不会穿衣服扣纽扣,分不清盐跟糖,洗碗打破碗,煮饭差点把厨房烧了吧?什么不好捡,竟然捡了个白痴回来?当不成主人,却还要当仆人,她要哭了!但是这个白痴,在她被人欺负的时候,挡在了她的面前,在她生日那天亲自给她煮了一碗长寿面,在她孤独寂寥哭泣的时候,将她紧紧抱在怀里,可后来,她才发现,原来他什么都记得。再见,他是城堡里高高在上的王子,而她,依旧是市井里的灰姑娘。而这一次,他直接将她绑进民政局!光明正大的要她当他的贴身生活助理,简称老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农女要翻身

    农女要翻身

    穿越成农女,附带金手指,发家致富,走上人生巅峰
  • 什么叫专业探员啊

    什么叫专业探员啊

    长生种,六边形战士,人类最强的排面,不死的老怪物,双抗点满的异种……顶着种种外号的志强同学,此刻正是一位普通的D级探员,他普通,所以他不普通,这是门哲学,哦对了,他还兼职送外卖……志强:“麻烦把送外卖第一个说谢谢(*°?°)=3”
  • 平行的双流星

    平行的双流星

    青梅竹马的邻家女孩秦妍身份剧变。突如其来的地位、财富,还有她奇怪的双重性格。吉栩能否一点点揭开其中的秘密?平行的两段人生,平行的两段记忆,两个平行的宿命。两位年轻人,既要相互支撑着前行,又要对抗来自各方的阴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灵能复苏时代的修行指南

    灵能复苏时代的修行指南

    灵气复苏的后现代社会,三好少年安云君突然发现自己多了一个“抽卡系统”,“太棒了,我也能够成为主角了!”第一天他这么想到。“等等,这个系统好像不太对头啊?”第二天他这么想到。“算了,谁想当主角谁去当吧。”第N天他终于意识到这一点。/重磅消息:《灵能复苏时代的修行指南(民用版)》已经在全视和Winme系统上架啦!现在预购,还赠送精美虚拟图层和专属皮肤哦!“超能科技”、“冻土时代”等扩展包最低只要50信用点起!/我们的口号是:灵能,创造美好生活!
  • 爱情我看不见

    爱情我看不见

    “巫马昀祁,你认为我还会是五年前的那个对你唯唯诺诺的18岁的小女孩吗?如果不是你,我最爱的妹妹不会双目失明甚至听不见也不会说话了!我家里的几代产业全部都拱手相让,父母被迫自杀,你到底还想怎么样,不要跟我讲什么你所谓的爱情,都是哄小孩子玩的!”上官蒙斯举着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你要是再来捣乱我的生活,我就和你同归于尽!”“我相信你不敢死。”“为什么。”“因为你的妹妹在我手里!”男人瞪着她,“我可不保证你死后你的妹妹会怎样,你最好考虑清楚!”
  • 天遣命

    天遣命

    落地哭三声,好坏命生成,不管你信不信,也许我们的命运早有规定。一个看似疯狂的改造计划,一群活在生死夹缝中的疯子,却默默看守着那阳光下的世界。来看一代枭雄,在失去一切后,要如何寻回自己的天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幸孕娇妻:丫头乖乖让我宠

    幸孕娇妻:丫头乖乖让我宠

    苏暖暖,被逼嫁到帝都最权贵的方家,可是她的未婚夫却是个面部毁容、身体残缺的废人!订婚宴上,她才知道前一晚夺了她清白的男人,竟是她未婚夫的……叔叔!再后来,那个男人把她宠上了天!婚后,苏暖暖卖萌撒娇道:“亲爱哒,我们去纹情侣纹身好嘛?”方先生问:“纹什么?”“你就纹一句,我方慕瑾今生今世只爱苏暖暖一人,若是变心,必遭天打雷劈、五雷轰顶,下辈子投胎做动物!”方慕瑾的嘴角微微抽搐,问道:“这么多字,挺疼的!那你纹什么?”“我就纹一个,行!哈哈哈~”方先生看着捂嘴偷乐的小老鼠,宠溺道:“只要你高兴都听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