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973000000005

第5章 武则天篇

敲山震虎之招

武则天是一位敲山震虎的高手,她一旦觉得对手对自己构成威胁,必然早早地就会利用一切机会来敲一敲对手。这一用能敲得人毛骨悚然,不得不俯首称臣。

徐敬业的叛乱曾轰动一时。他起一州之地,拥几十万众,自立为王,据有三州,传檄天下,攻城略地,而且得到朝廷宰相和力将的支持,这声势、这规模,是大唐开国以来第一次。但是,他没有成功,失败得很惨。

这件事可以说明这样两点:其一,徐敬业之乱是不得人心的,当时的人民希望安定,不希望战乱,他们吃够了战争之苦,对当时的社会环境比较满意;其二,武则天的政策尽管不无值得指责之处,但总的看来,还是深得人民拥护的,徐敬业旗帜鲜明地要推翻她,指名道姓地攻击她,说明她已经无可置疑地成了大唐的象征。

武则天对平叛的胜利是非常得意的。为庆贺这次胜利,她在宫中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宴会,召文武大臣举杯共饮,她本来是不大喝酒的。而这一次,却喝了过量的酒,脸色泛红,头脑醺然。但这样一来,倒显得年轻了,六十一岁的老妪俨然像个风姿绰约的中年妇人,朝臣们说,太后陛下是圣人贵相,青春常驻。朝臣们的话自然是恭维之词,但武则天确实是不显衰老。这一方面因为她有良好的保养,另一方面也与她胸怀宽广有关。

几十年来,她一直在政治风浪中挣扎、搏击,这险恶的环境锤炼了她的意志,似乎也强健了她的体魄。

从表面上看,武则天总是那么轻松、畅快、怡然自得,对一切都视若等闲,但她心中却是一个极不平静的世界。她时刻都没停止过政治上的精心擘画,每天都在思考着如何给她的敌人以无情的打击,以便清除任何一点儿潜在的威胁和危机。

当她谈笑风生地喝着庆功酒的时候,一个新的谋划在她心中成熟了。

庆功宴后第三天,她在洛阳宫乾元殿又召集了一次群臣集会,这是一次迴异于以往的集会,没有歌舞,没有酒宴,没有欢快的笑声,没有随意的谈叶。大殿之上是使人不敢仰视的威严,是紧张得令人屏息的气氛。

太后武则天坐在御座上,用逼人的目光扫视着鹄立于两厢的群臣,用带有几分尖刻的语调问:“朕自亲政以来,自以为无负于众卿,无负于天下,众卿知道吗?”

众大臣齐声应诺:“陛下功高德厚,天下尽知。”

武则天又接着说:“朕奉事先帝二十余年。一直是尽心所事,心忧天下。众卿的富贵,是朕赐给的;天下人的安乐,是朕养育的结果。先帝驾崩后,将天下托付于朕,朕夙夜忧叹,唯恐不能上承天意,下符民愿,所以不爱惜自己而尽心存爱百姓,对臣下更是爱之如子,恩宠有加,使你们出将入相。可是,你们为什么辜负我呢?”

武则天讲到这里略微停顿了一忑,以便安定一下她激动的情绪,文武大臣们面面相觑,低头屏息:谁都不敢吭一声,动一下。他们知道,武则天发怒,事出有因。在这之前,她刚刚杀掉了裴炎和程务挺这两个功高位显的大臣,显然这是以裴、程为例对他们进行训诫。

大臣们猜着了,果然,武则天很快地道出了正题。她十分严厉地说:

“你们中间有的是先朝老臣,可是倔强难制有超过裴炎的吗?你们中间有不少将门之后,可是纠合亡命之徒有超过徐敬业的吗?你们中间也有不少握有兵权的将领,可是领兵攻战有超过程务挺的吗?这三人,都是颇有声望的,但他们不利于朕,与朕为敌,朕都能杀掉他们。你们有比这三人更厉害的,要有异图请早点儿动手,不然的话,就该革心洗面,老老实实,免得身败名裂,贻笑天下!”

这番话字字千钧,如重锤一样敲击在大臣们的心上。他们浑身颤抖,热汗淋漓,一齐跪地叩首道:“陛下天威,臣等愿效犬马之力!”

武则天冷冷地一笑,说:“朕并不想强迫任何人。你们应当识时务,明是非,趋利避害;否则,利欲熏心,一意孤行,悔之晚矣!”

武则天无畏的气概,蔑视一切的神情,使大臣们俯伏在地,深深地认识到这个女强人的威严和不可冒犯。

集会之后,武则天又令大臣们排着队伍前往朝堂。那里,悬挂着徐敬业、裴炎、程务挺三人的首级。这人头已不再流血,但殷红的血光似乎还在大臣们眼前闪动。这血光是刻骨铭心的教训,是令人胆战心惊的警告:

一切人,不管有多么高的地位和名誉,若敢反对武则天,必将遭到致命的打击,必须付出血的代价。

治人用点穴术

善治人者,不是去治对手的全身,只要点住其穴位,就足以奏效。这样既可省时、省力,还可令人全身通麻。在武则天看来,最强硬的手腕就是扼制对手、打击对手,去登上权力高峰。她的“穴位术”就是扼制、打击对手的绝招。

先建立祭拜武氏祖先的崇先庙。紧接着武则天又开始着手创立明堂。

太宗和高宗在位的时候都有建立明堂的愿望,可是对明堂的总体设计和一些细节问题,公卿士大夫们总是议而不决,拘泥于历史上的种种说教不能自拔,所以这项计划就这样被束之高阁无法实施。对武则天来说重要的不是明堂的外观造型,不是朝南朝北,而最重要的是她要树立自己的政治权威,借明堂的建立使自己顺理成章地登基,建立大周帝国。明堂是从周朝开始设立的,以后历代延续下来。天子在明堂举行国家大典,接受诸侯的朝拜,祀天神祀祖先。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朝代之一,更重要的是强盛的西周为儒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武则天表面是建立明堂,实际上暗喻她将废唐立周。武则天对历史和儒教都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可她研究历史又不拘泥于历史之中,能够为我所用,学习儒教又不为它所束缚,这当然不是寻常的帝王和公卿士大夫所能比的。关于明堂的造型及内容,她只与北门学士讨论,从不与公卿大臣们商量。与其他官吏相比北门学士清规戒律少一些,更富有年轻人的朝气和创新意识。在武则天的参与下,他们很快拿出了方案。明堂的地点选在了乾元殿。由武则天宠信的薛怀义担任工程的总管。

这是武则天非常明智的选择。这个江湖卖药出身的和尚根本不受什么传统礼教的束缚,做起事来大刀阔斧,颇得武则天的赏识。

在薛怀义的指挥下,乾元殿很快被夷为平地。

事实上武则天要摧毁的何止一个乾元殿,而是大唐的江山社稷。她要建立的哪里是明堂,而是在她的心里勾画了好久好久的大周帝国。她心里想什么当然瞒不过她的侄儿武承嗣,他秘密指使在朝中的亲信献上一块白石,石头上刻着“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字。武则天当然知道这块石头的来历,可她依然佯装出兴奋的样子,将这块普普通通的白石命名为“宝图”,并将献石者唐同奏升为游击将军。

武承嗣献此石无非是讨好武则天,给武则天加上圣母的神秘头衔。但他的姑姑想得更深、更远。她下诏:“由于在洛水得到‘宝图’,朕要亲拜洛水,并在南郊设祭坛以谢吴天赐给朕的洪福。”之后武则天还要接受群臣的朝拜。她敕令各州的都督、刺史以及宗室和外戚(武则天的亲属)在拜洛水的十日之前必须到达洛阳。

为了进一步将此事张扬出去,武则天给自己加上了圣母神皇的称号,将“宝图”更名为“天授圣图”。将洛水改为永昌洛水,禁止任何人在洛水捕鱼。又将洛水出现“宝图”的地点命名为“圣图泉”。泉水附近的地方新设置了永昌县。嵩山自然也不能称其旧号,便将靠近洛阳的这座山改为神岳,封其山神为中天王。在充满神话的气氛中,武则天迈着坚实的步伐向既定的目标前进。

李氏家族的成员预感到他们的末日即将来临。武则天要建立自己的王朝,岂能容忍他们这些李氏家族成员的存在,于是彼此频频联络商量对策。

在李氏皇族中要数蝰州刺史韩王元嘉、青州刺史霍王元轨、邢州刺史鲁王灵夔、豫州刺史越王贞及贞的儿子琅琊王冲有才华,在朝中也很有威信。武则天对他们尤为关心也尤为不放心。为了安抚他们,高宗驾崩后他们大部分都被授予王公的头衔。但武则天从不肯让这些人在朝中为官。徐敬业叛乱时她曾担心这些王公会利用这个机会讨伐她。还好,他们都按兵未动,这使她少了不少麻烦。

当双方都感到对方给自己带来威胁时,只有先下手才能赢得胜利。诸王心里明白,如果他们按照武则天的诏令去洛阳必定是九死一生。武则天不费一兵一卒便会将他们一网打尽,然后置之于死地。

不能束手待毙,通州刺史黄国公李撰首先开始活动。他派人秘密给越王贞送去了一封书信。信中的内容是联络越王贞一同举兵:“内人的病情愈加严重了,如果不及时治疗,到了冬天恐怕就没救了。”紧接着李撰又找人假造了睿宗的玉玺,给博州刺史琅琊王送去了伪造的诏书:“朕已被幽禁,请诸王马上发兵救朕。”

冲岂能甘心落于诸王之后,也命人伪造了睿宗的玉玺和诏书。诏书说:“神皇欲将李氏社稷改为武氏,望诸王讨之。”

李氏诸王率先向武则天发难,可天下人几乎无人响应。当年隋炀帝昏庸无道,一人起兵万人响应。那时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饥寒交迫,只有参加起义消灭昏君,生活才有希望,但现在与那时大不相同。武则天治理国家井井有条,很多人虽然希望武则天还政于睿宗,但没有人希望以兵戎相见。

更重要的是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他们没有必要铤而走险,去讨伐他们没见过的武则天。

冲起兵的消息通过驿站迅速传到神都洛阳。当有人将这件事禀告给武则天时,她显得极为从容镇静,因为这早在她的意料之中。这是武则天挖好了陷阱逼他们跳。她将她的心腹大将丘神勋委任为清平道行军大总管,前往博州讨伐琅琊王冲。

诸王如果一起发兵,无疑对武则天的威胁更大一些,即使不能成功也不至于二十天就以失败告终。他们频繁联络,对推翻武则天很有信心,可是当李冲起兵后只有他的父亲勉强响应,其他诸王都按兵不动,他们畏首畏尾,没有按照计划果断行事,使武则天很从容地平息了这次叛乱。

武则天已向李氏诸王布下了天罗地网。她的行动使诸王感到,武则天亲拜洛水之日就是他们灭亡之时。没办法,琅琊王冲才起兵讨武,这正中武则天的下怀,诸王谋反之心已公之于天下,她可以名正言顺地将他们斩尽杀绝了。她命令监察御史苏殉调查诸王的犯罪事实。苏殉是个迂腐的儒生,怎么能对付得了一个个老奸巨猾的王爷?苏殉只好向武则天禀报,没有发现诸王反叛的真凭实据。案情进展缓慢使急于登基的武则天也有些急躁了,她对苏殉说:“卿乃大雅之士,不胜任此项工作。”她将苏殉调为河西监军,让酷吏头子秋官侍郎周兴接着审理这桩案子。周兴根本就没有进行任何调查和审讯,他命人将鲁王灵夔、韩王元嘉、黄国公李撰等人押解到神都。他心里清楚武则天并不是要他们的口供,而是要他们的命。在他的逼迫下他们相继自杀。

申州刺史李融和越王贞订下盟约,不管诸王哪个起兵都迅速响应,可是越王起兵李融没有履行原来的盟约。越王失败后,他一口咬定没有参加诸王的密谋。李氏家族中还有这么个人,武则天很高兴,不但没有处罚他还将他升为右赞善大夫。纸总是包不住火,没过多久便有人将李融的所作所为密告给武则天,她毫不迟疑立刻将李融斩首。

诸王纷纷被诛,霍王元轨知道自己也在劫难逃,听说儿子李绪被暴尸街头,他准备上吊而死,正好这时接到了武则天的敕令。不知为何武则天对他特别开恩,没有处死他,只将他流放到黔州,其实这和死也没什么两样。年老体弱的元轨哪里经得起长途跋涉,不几日就死在途中。

歼灭诸王后,武则天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举行了拜洛大典。在明堂落成那天,武则天曾经在那宴请过一次群臣。她将明堂命名为万象神宫。

武则天很会玩文字游戏,这名字给明堂抹上了一层玄妙的色彩。这座殿堂高达二百九十四尺,基于方形,有三百尺。上下共三层。最上层为圆顶,由九根龙柱托起。圆顶上有一个高一丈的凤凰。这欲腾飞万里的凤凰由铁铸成,外面镶金。远远望去金碧辉煌,分外惹人注目。薛怀义建造明堂有功,武则天封他为梁国公,官拜左威卫大将军。这意味着他不再仅仅是武则天宠爱的男妓了,已是紫袍加身官拜三品的公卿士大夫了。

第一次是在明堂招待群臣,这次却是在明堂行宴飨大典。这是祭祀活动的一种,不过这次活动不比寻常,对武则天有特殊的意义。

虽然武则天还没有正式登基宣布国号,她的行动已经向文武百官发出了最强烈的信号。

武则天决定趁热打铁,继续实施她的计划。她宣布武氏的远祖是西周的王室,然后将亡父武士爱追尊为周忠孝太皇,亡母杨氏追尊为忠孝皇后。又将山西并州文水的武氏历代坟墓更名为“章德陵”。将咸阳的蒋士劐与杨氏的坟墓命名为“明义陵”。这样武氏家族就完全可以和李氏家族抗衡了。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武则天有当皇上的企图,但不能自己说出来,要有人替她讲。身为酷吏的傅游艺看准了这是千载难逢的升官机会,他发动了一场要求武则天易帜的签名活动。这项活动进行的非常顺利,不足几天竟有上千人签名。天授元年(690)九月的一天,傅游艺率领九百多名庶民代表,来到朝中呈上签名册,请武则天登基,并将国号改为周,赐现在的皇上睿宗武姓。看了签名册,武则天心里很高兴,但没有表现出来,她没有立刻应允庶民的请求,可是当这些人刚刚退下,武则天就将傅游艺提升为给事中,她很巧妙地向朝臣们表了态。

第二天,同样内容的签名簿从文武百官、远近庶民、各国使臣,四夷酋长、和尚、道士等各阶层送人朝中,人数达六万多,睿宗皇帝看到大势已去,也主动请求退位,请求皇后赐他武姓。

九月六日睿宗皇帝下诏书,将他的皇位让给母后武则天。两天后,武则天驾临则天门楼上,告示天下:为了顺天意她接受万民的请愿,将唐代的国号代之以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全国的犯人。

大周帝国就这样诞生了,武则天被尊为圣神皇帝。

巧用连环计治人

用连环套之法谋事,可以稳扎稳打,紧逼取胜。紧逼战术可以提前达到目的,但采取紧逼战术,需要能够把握时机,看准每一个环节。武则天非常懂得紧逼战术的厉害,因此常以之为策略,去应对局势,左右他人。

王皇后被废黜以后,太子李忠的地位立即动摇。

武则天人宫不久,便为唐高宗生了一个儿子。武则天不仅要为自己夺取皇后之位,还要为她的儿子夺取太子之位。李忠很快便明白了这一点。

李忠字正本,是唐高宗刚刚被立为太子时与后宫刘氏所生,是唐高宗的长子。当时,唐高宗在宫中设宴庆贺,李世民亲自驾临。他对官臣说:

“朕始有孙,欲共为乐。”酒酣之际,李世民亲自起舞,在座者亦皆舞,李世民大悦,赏赐他们许多物品。贞观二十年(647),李忠受封为陈王。唐高宗即位以后,李忠拜雍州牧。

李忠出身微贱,处事小心谨慎,自从立为太子以来,没有什么差错被人抓住把柄。但是,王皇后被废,武则天把持后宫,所生长子李弘已经三岁。李忠自知其位不保,便主动提出放弃太子之位,唐高宗没有答应,但十分犹豫。

唐高宗于心不忍,武则天却不肯善罢甘休,她手下的朝中亲信领受了她的旨意,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立功的机会。

永徽六年(655)十一月,武则天刚刚被立为皇后的几天以后,许敬宗便上了一道奏表。

经过许敬宗的一番鼓动,唐高宗下决心废李忠而另立新太子。次年正月,唐高宗下诏,降封李忠为梁王、梁州都督,赐宅第一所,食封二千户,赐物无数。

李忠被废黜以后,原属官惧祸,大多亡匿,没有人敢来见他。只有太子右庶子李安仁一人与李忠挥泪拜辞。不久,李忠改任房州刺史。这是一种贬谪,但李忠只有十三四岁,并不太明白其中的含义。不过,时过境迁,李忠逐渐成人,内宫外延之事日著于耳,慢慢也了解了一些内幕。特别是长孙无忌等人被杀逐以后,李忠心怀恐惧,知道这位心狠手毒的母后绝不会放过自己。他经常穿上妇人衣饰,以防被武则天派来的刺客暗算。

他总是恶梦不断,用占卜来预测吉凶。这件事不久便传到武则天的耳中。

显庆五年(660),李忠被贬为庶人,流放黔州,囚禁于李承乾故宅之中。

宽严相济而行

武则天利用酷吏凶狠地镇压了一批又一批的反对者,坐稳了宝座。但她如愿以偿之后却渐渐产生一种身临困境的感觉,这便是告密和滥杀所造成的民心不稳和政治上的不安。

武则天三任徐有功的事,说明武则天虽然鼓励告密,重用酷吏,但对刚正无私的法官也并非一概排斥,徐有功这样的法官对于摆脱告密造成的危机起了一定作用。

武则天是告密的狂热倡导者。告密之风曾经帮了她的大忙,使她的敌人们一个个地落入她的刑的。但此风既长,也严重地毒化了社会风气,使十些卑琐小人投机其间,大加利用,告密成为他们诬陷好人、谋取私利的手段,导致冤狱遍于国中,出现了令人担心的局面。

永昌元年(689)八月,曾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流放到绣州的徐敬业之弟徐敬真从绣州逃跑了。他准备叛归突厥,然后反杀过来。过洛阳时,受到洛州司马张嗣业、洛阳令张嗣明的资助。徐敬真刚逃到定州,即被捉获,张嗣业因资助叛逆,被处以绞刑。徐敬真以为告密可以免死,便大肆诬告天下名士,被牵连绞死者多人。秋官尚书张楚金、陕州刺史郭正一、尽阁侍郎元万顷、洛阳令魏元忠等都受到徐敬真的诬告,一并被捕入狱,武则天下令将他们一一处死。

行刑这天,忽然阴云密布,El暗无光,天地间一片昏暗。武则天觉得徐敬真所告不实,又下了一道赦免令,让凤阁合人王隐客驰骑飞快前往刑场宣敕。说来奇怪,赦免令刚刚宣毕,阴晦的苍穹便闪出一线蓝天,不多功夫,便云消雾散,丽日当空了。

彭州长史刘易从也受到徐敬真的诬告,判处到彭州斩首。行刑之时,远近百姓纷纷前来,哭诉刘易从冤枉,还往地上扔衣物,说是求祈刘长史冥福,扔在地上的衣物竟值十余万钱。

封建史在记述这件事时涂上了迷信色彩,实不足取,但多少也可以说明,武则天倡导的告密和滥杀已引起了天怨人怒,实际上也是对武则天政治的不满。

告密也使得人心不古,“家贼层出”。显贵之家的奴婢多与外人相通,动辄罗织罪名,告发其主,以求官赏。驸马崔宣谋反一案,便系“家贼”

所为。

告发者先诱藏崔宣家妾,然后诬告说:“某妾将要揭发崔宣的阴谋,被崔宣杀害,将尸体投进洛水。”

武则天令御史张行芨查按此事。张行芨初查无证,则天命令重按,张行芨仍奏查证无据。武则天大怒,说:“崔宣谋反,罪状分明,怎会查证无据?一定是你宽纵了他,我将让来俊臣重新审理,到时候你可不要后悔!”

张行芨是个正直的好官,辩解说:“臣审理案件并不比来俊臣差,陛下委托臣处理此事,臣必须以事实说话,不能冤枉好人,背离法官的职责。”

武则天厉色道:“崔宣如果真的杀了他的妾,谋反必定是实。找不到他的妾尸怎能证实他无罪,你怎么证明他不是谋反?”

接着。便要唤来俊臣,让他取代张行芨,重新审理此案。

崔宣有一个同祖兄弟叫思兢,人极聪明,闻此消息,便出钱寻找藏匿崔妾的人,但好多天也无着落。后来他想,崔家每议论什么事,外人必定知道,一定是家中有同谋者。某日,他假装对他的妻子说:“准备三百匹绢,雇一个刺客,将那个可恶的告密者杀掉。”

第二天清晨,他换了衣服,到御及台附近隐藏起来,等待告密者前来。过了一丢儿,果然来了一个告密者,思兢定睛一看,这不是崔宣的家客舒某吗?此人平日言行谨慎,默默寡言,很受崔家信任。

不多时,舒某从御史台出来,思兢就在后面跟着他。到天津桥,突然疾步上前,拦住他,骂道:“你这无赖,真是凶险至极!崔家如果获罪,一定也将你牵连进来,引为同谋,我看你怎么申辩?识时务的,快把崔妾放出来。我给你五百匹绢,你回乡后足可成就家业。如若不然,一定把你杀掉,崔家亡了,你也别得好死!”舒某被骂得羞愧难言,只好跪地谢罪。

接着,领思兢到同党那里,找到了崔妾,崔宣于是得免。

告密者不仅存在于众多家庭,给家庭造成不安和恐怖,也存在于宁静的寺庙之中,使那些终日吃斋念佛的和尚不得安宁。

恒州鹿泉寺和尚净满,品行高尚,引起其他僧人的嫉妒,僧人们便卑鄙地画了一张画,画面上有一个居高楼的女人,画中的净满手持弓箭,正向那女人射去。意思是说净满和尚有异图,想杀害武则天。这张用心险恶的画藏在装经书的匣子内,令弟子到宫中告密。武则天看到此画,立刻大怒,马上命令御史裴怀古查实,然后诛杀。裴怀古到寺中一了解,原来是诬告,便放了净满和尚而将告密者抓了起来。

武则天得知此事,责问裴怀古为什么宽纵恶人。裴怀古申辩说:“陛下法无亲疏,应天下一致,为什么让臣妄杀无辜来顺从陛下圣旨呢?如果净满确有不轨之行,臣怎能宽恕他?法官以执法为己任,如能维护陛下法律的尊严,臣虽死无憾!”

一席话将武则天说服了,放了裴怀古,不再追查净满和尚。

像这样的事还可以举出许多。种种情况深刻表明,武则天所倡导的告密,虽然在她消除政敌时起到了某些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告密成风,确实也冤枉了许多好人,它使人人自危,个个惶恐,构成了严重的不安定因素,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武则天在她凶狠地打击敌对者的时候,她是不会顾及于此的。现在,她已是堂堂的女皇,她不希望她的皇位处在社会危机之中。所以,白天授以后,她渐渐对告密厌倦了,常使那些告密者失望而回,甚至威信扫地。

武则天厌倦了告密,长寿元年(692)间,她命令监察御史严善思接问告密之事,分辨真伪。严善思公正刚直,敢于讲话。他接旨后对大宗告密的案件进行审理,清理出八百五十多宗假案,遂使告密之徒为之不振。

为了摆脱由告密之风所造成的社会危机,武则天也开始起用刚直不同,敢于秉公判案的徐有功、杜景俭等执法官。这是一些和酷吏迥然不同的官员。他们拥戴武则天,但坚持自己的意见,有时遭到武则天的斥责仍面无惧色,据理力争。他们执法无私,不随意陷害好人,酷吏们制造的冤案,往往给予平反。当时的被告人都说:“遇来(来俊臣)、侯(侯思止)必死,遇徐、杜必生。”

天授元年间,道州刺史李行褒兄弟二人遭受到酷吏的诬告,被判处灭族之罪。当秋官郎中的徐有功坚决反对这个不合理的判决,秋官侍郎周兴趁机对武则天说,徐有功故意放纵谋反的犯人,罪应处斩。武则天一时听信了周兴的话,免了徐有功的官职。但武则天很看重徐有功治案的平怨无私,不久又将徐有功召回做御史。

徐有功回朝见到武则天时,伏在地上痛哭流涕地说:“鹿整天在山林里无拘无束地奔跑,可是它的肉却经常被挂在厨房里,让人把它吃掉。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人们乐意吃它的肉的缘故。陛下让臣下做法官,臣不敢违背陛下的法令,这样就一定会有徇私枉法的人来陷害我,他们不达到目的是不会罢休的。现在陛下还让我出来做法官,这不是要我的命么?”武则天听了,很受感动,更加坚决地要让他担任这个职务。徐有功再次出任法官后,远近的百姓听说,都互相转告庆贺。

武则天起用正直的法官,对他们也很信任。

长寿二年(691),润州刺史窦孝湛的妻子庞氏被家奴密告,武则天令给事中薛季昶查按。薛季昶将庞氏定为死罪,徐有功却认为庞氏无罪,薛季昶于是反咬徐有功袒护逆党,请交法官论罪,竟判处徐有功绞刑。令吏将这一判决告知徐有功,徐有功叹息道:“难道只要我一人死,别人就永远不死吗?”

说罢从从容容地吃了饭,拿一把扇子遮住脸,躺在椅子上睡了。

别人以为徐有功是故作镇定,内心必定十分恐慌,就悄悄地近前去看,谁知徐有功真的睡得很实。于是报告给武则天,武则天立即把徐有功招来,问:“你通常断案,错放的人的确不少,你自己说该定何罪?”徐有功激昂地说:“错放了有罪的人,不过是人臣的小过,好生恶杀,才是圣人的大德啊!”武则天听了,沉默良久,下令免除庞氏的死刑,徐有功也除名为庶人。

三年后,武则天又重新起用了他,任命为左司郎中,后来又官至司刑少卿,徐有功常对家人说:“今为大理寺命官,人命所系,决不能因顺从皇上旨意而妄杀无辜。”

请君入瓮治周兴

“以吏治吏”是武则天治人过程中打出的一张最厉害的牌。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从周兴的事例来看,这是武则天以人治人的绝招之一。

周兴是一个工于心计而又非常残忍的人。自垂拱以来,被他陷害的多达数千人。天授元年(690)九月武则天称帝以后,刚刚授官尚书左丞,便上书请除李家宗正属籍,其凶狠刻毒,足见一斑。

周兴陷害他人,草菅人命,多是泄私怨,报私仇,大臣魏玄同被杀便是一例。高宗朝,周兴曾以洛阳令被召见,高宗欲加任用,但有人奏报皇上说,周兴起家于尚书都事,是流外之官,不宜任用。于是,高宗取消了任用想法,但周兴并不知底细,多次在朝堂待命,官员们看到他,都缄默不言。这时,地官尚书、检校纳言魏玄同来到他面前,冷冷地对他说:

“啁明府可以回去了。”

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称呼,周兴听到仍称他原来的官衔,心里一下子凉了。失意和恼怒使他妒火中烧,他狠狠地看了魏玄同一眼,心想:我今朝不得授官,一定是这老儿从中作梗,待有朝一日我周兴得势,决不饶他!

后来,周兴果真发迹,入朝为官,便寻找机会进行报复。他了解到,魏玄同和叛逆裴炎关系甚洽,亲同手足,就是在裴炎获罪之后,仍忠于友情,始终不渝,时人称赞他的美德,将他二人称之为“耐久朋”。周兴抓住这个线索,大做文章。他阴险地向武则天告密说:“魏玄同企图步裴炎的后尘,图谋反叛。他曾在背地里对人说:‘太后老了,不如将君位奉还嗣君。”

武则天听信了周兴的话,元昌元年(689)九月,下令将魏玄同赐死于家。监刑御史房子平日很佩服魏玄同的为人,便向魏玄同示意道:“魏大人为什么不告密,以求召见,向太后申诉冤枉呢?”

魏玄同摇头:“人杀无异于鬼杀,死都死了,我岂能做告密之人!”

就这样,终于被周兴杀死了。

周兴不仅自己以法营私,还帮助其朋党陷害异己。天授元年正月,地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韦方质病了。武承嗣、武三思前去看他,韦方质因大病在身,未能起床迎接,武承嗣和武三思好大不快,愤然离去。二人走了以后,一位官员劝他说:“武承嗣、武三思乃陛下近人,权宠无比,宰相们都怕他三分,今日你把他二人得罪了,万一找你麻烦可不得了,莫如去向他们赔个不是,将此事了结。”

韦方质性情耿直,不媚权势,根本听不进去,他不平地说:“我韦方质为官清正,于心无愧,不怕他栽赃陷害!再说,死生都是天注定,岂能曲事近戚以求苛免?”因韦方质未去赔礼认错,武承嗣、武三思二人怀恨在心,他们将此事告知周兴,请他代为雪恨,周兴巴不得替武家办事,当然满口应承,遂即寻了个理由,将韦方质流放澹州,籍没其家。

著名将领黑白常之也是被周兴陷害而死的。

黑白常之是百济人,身高力大,骁勇多谋,在百济时曾当过相当于大唐刺史那样的官。苏定方平百济后,累迁左领军将军、洪州刺史。仪凤三年(676)时,跟随李敬玄、刘审礼攻打吐蕃,平定背叛乱,立有战功。其功绩卓著。誉满朝野,但就是这样一位猛将也遭到周兴陷害。

永昌元年(689)十月,周兴诬告黑白常之与鹰扬将军赵怀节谋反,捉捕入狱,处以绞刑。黑白常之平日对属下颇为亲密,有赏赐则分给部下,自己并不留存,因而深得属下爱戴。黑齿常之蒙冤而死,将士大为不平,都哭诉他死得太冤枉。周兴等酷吏残害无辜,恶贯满盈,引起朝野上下的公愤,官员们恨不得餐其肉,饮其血。天授二年(691),御史中丞李嗣真向武则天上子一道奏疏,历数酷吏之罪,请求制止滥刑,李嗣真的奏章写道:“当今告密纷纭,但虚多实少,恐怕有凶慝阴险之徒离间陛下君臣。

古时断狱,都是逐级呈报,公卿参听,君王宽免三次才行刑。当今定案,都是狱官单车奉使,自己推断,也不重加审理。或者临时决断,也不奏报天听。这样将生杀大权委之臣下,不是审慎的办法,倘使有冤案和滥刑,怎么能知道呢?何况以区区九品之官就可专命推断,判案既不通过秋官,也不经门下省复审,国家大法,轻易交给别人,臣担心这样下去会导致社稷之祸!”

李嗣真的谏言说出了唐廷大臣们的心里话,也揭露了社会的弊端。尽管武则天未予应允,但在她心中也引起了震动。不久,酷吏丘神绩因罪被杀,有人告发周兴与丘神绩通谋,武则天令来俊臣审理此案。来俊臣本与周兴是一路货色,但武则天的圣旨也不好违抗。况且,这般酷吏都是嗜杀成性的,所以默然受命。

有一天,来俊臣派人将周兴请到家中饮酒,席间,来俊臣装出一副为难的样子,用“请君人瓮”之法逼周兴就范,周兴如遭五雷轰顶,六神无主,哆嗦着跪了下来,慌忙低头认罪,并请来俊臣帮助。

来俊臣说:“不是我无情,是圣旨不可违。事已至此,我也无可奈何了!”

说罢,令人将周兴捆了,押往宫中。

按法律,周兴当判死罪,武则天宽恕了他,改处流刑。

心中自有一杆秤

心中有数,才能成为赢家。武则天非常善于察看周围,从中找到自己的对策。这与她精明的思维、敏感的反应有直接关系。武则天的眼光犀利,非常人所能比,她是解决问题的高手。

张昌宗、张易之由于数年来一直得到武则天专宠,权倾朝野,顺之则多加提携,逆之则多方构陷,置诸死地而后快。

因二张非常喜欢被人奉承、夸赞,所以朝中大臣多数都献媚二张。武三思尤攻此道,竟上奏武则天说,昌宗是上古仙人王子晋的化身。于是武则天便仿效传说中王子晋的服饰,令昌宗穿上羽毛制的衣服,吹着风箫,骑上用上等香木制成的木鹤,在宫廷之中,往来嬉戏,一时成为宫中一桩乐事,文武大臣都争相做诗赞美以讨好昌宗和武则天。当时,鸾台侍郎杨再思,也效法武三思极尽谄媚之事,他曾对人说:“做人难,刚直的人往往祸及自身,如不能屈折行事,如何能够保全其身呢!”

杨再思因善于奉迎二张而被升官为内史,越觉此道可行,更加献媚阿谀。

当时朝中大臣都争相出奇言赞美昌宗仪表。有的说六郎(昌宗)面似莲花,唯独杨再思不赞成,大骂其为荒谬之谈。张昌宗心中十分不悦,质问杨再思。杨再思从容地说:“出此言者,纯属语无伦次、颠倒是非,六郎哪里像莲花?是莲花像六郎。”

六郎(昌宗)闻听此言,不觉心花怒放,大大地称赞了杨再思一番。

倚仗张昌宗势力,张昌宗的家兄张同体入朝为官,做了司礼少卿,弟弟张昌仪做了洛阳县令。司礼少卿、洛阳县令虽然不是什么高官,但张同体、张昌仪都倚仗张昌宗势力,逞威胡为,肆无忌惮。张昌仪尤为霸道。

张昌仪作为洛阳县令,本应对洛州长史恭恭敬敬,以尽属下的职责。

但他倚兄势力,根本不把长史放在眼中,进入长史衙门如入无人之境,自由散漫如常,几任长史都忍气吞声,任他放荡。后来肃政中丞魏元忠兼任了洛州长史,魏元忠治事十分严明,对张昌仪行为不恭,屡加训斥,张易之的家奴,倚仗二张势力,也是为所欲为,竟在光天化日之下,在都城行凶殴打市民,扰乱治安。魏元忠得知,便命捕快将张易之的家奴逮捕归案,权刑处死。

魏元忠几次在二张头上动土,二张对魏元忠恨之入骨。武则天不知内中细情,以元忠有军功,又是理政能臣,便提升为同平章事(宰相)。魏元忠做了宰相之后,首先便阻止了张易之的弟弟张昌期调任雍州刺史,并上奏武则天说:“臣位居宰相,不能尽忠死节,反而令小人常在陛下身边,罪该万死。”

武则天听后心中十分不悦。张昌宗、张易之本已怀恨在心,见武则天对元忠有所不满,便乘机编造罪状,欲置元忠于死地。

司礼监高戬曾经与太平公主有肌肤之爱。经常在宫中与太平公主来往。

因太平公主对二张始终敬而远之,所以二张心中一直对高戬醋意十足,久已想寻机整治,苦无良策。这次二张想到一个一石二鸟的毒计。

一次武则天得病卧床,连日不起,二张侍奉左右。一天傍晚,二张进药给武则天,故意窃窃私语,并将“太子”两字说得清晰可闻。武则天听到“太子”二字,又见二张窃窃私语,知道必有隐情,便有气无力地说:

“昌宗、易之你俩说什么呢?背着我,”

张昌宗、张易之故弄玄虚地说:“臣非背着陛下,只是事关宰相,不敢贸言。”’

“宰相,什么事?”武则天警觉地问。

“臣等听外面传说,魏元忠与高戬私议说‘武氏年已衰老,不若依附太子,以为将来长久之计。’”

武则天听到这话,不禁暴跳如雷。立即下令将魏元忠和高戬逮捕下狱待审。一面召太子、相王、各位宰相会审,让昌宗与魏元忠对质。但两人争论激烈,难以确定是非,一时无法下定论,便暂时置之一边,不再审理。

武则天疾病略有好转,便拟定亲自面讯此案。昌宗为了能达到目的,扳倒元忠、高戬,便欲找一朝臣做“旁证”。思来想去,觉得与凤阁舍人来说平素较为密切,于是暗中告诉张说到时作证,张说当面答应。不料这事为同事宋景所知。在武则天亲自审讯这一天,宋景一直在外等候。昌宗与元忠,两人在武则天面前辩论不休。昌宗便用了最后一计,向武则天说:“臣所说事实,不但臣知道,张说也曾听到元忠二人议论过,陛下可传张说进宫作证。”

于是,武则天召张说进宫。张说将至宫门时,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宋景将张说拦住,恳切地说:“雁过留声、人死留名,人的一生,名节至关重要,人可以暂时蒙蔽,鬼神总是难欺。不可与邪佞之徒结成朋党,而构陷正直人士,以自求免祸。即使得罪二张而被驱出朝廷,也会远播贤正之名于朝野。万一有不测,景当叩阁力争,与君同死。能否流芳百世,受万代敬仰,就在此一举,请君三思。”宋景规劝张说时,侍御史张廷硅、左史刘知几(著名大史学家)都在场。

张廷硅勉励张说说:“死没有什么可怕的。”刘知几也勉励道:“不要玷污青史,累及子孙!”

张说听了三位同僚的肺腑之言,连连点头称是,昂首挺胸走进朝堂。

魏元忠见张说进来,恐怕张说附势陷害而证成冤狱,便大声说道:

“难道张说要与昌宗合谋,罗织元忠吗?”

张说怒叱道:“元忠身为宰相,怎么能像里巷小孩子一样,说出这样的话呢?”

张说说完便谒见武则天,武则天问张说是否知道魏元忠与高戬所说的事。

张说还没有应对,昌宗急忙向张说道:“为什么不奏明陛下?”

张说奏道:“陛下试看昌宗,在陛下面前尚且如此威逼,何况在外面了!臣实在未曾听到元忠说过这些话,请陛下明察。”

昌宗立刻厉声道:“张说与魏元忠同谋造反。”

武则天看看昌宗不阴不阳地说:“你也太信口诬人了。”

昌宗申辩道:“臣不敢诬张说,张说曾称元忠为伊周,伊尹放太甲,周公摄王位,难道不是欲造反么?”

张说十分严肃地说:“易之兄弟,都是小人,只知俨周之名,未知俨周为人和做法。前不久元忠晋升为宰相,自谓无功受宠,不胜惭愧、恐惧。臣对元忠说:‘公居伊尹、周公职任,正可效忠圣上。’伊尹、周公,是千古忠臣,历代瞻仰,陛下用宰相,不使学俨周,那么学什么人呢?臣也朗知今天附和昌宗构陷元忠,会立取重位。若据实直言,会遭灭族大祸。

但鬼神难欺,名节至关重要,臣不敢诬证元忠自取恶名,累及后世。”

武则天知昌宗诬陷,不便继续问,半晌才说:“张说反复小人,宜一并治罪。”

武则天说完,退入内宫。张说与元忠一并被关入牢房。

第二天,武则天单独召见张说,张说奏对如前,武则天又命宰相和武懿宗复审。张说仍执前言,矢口不移。

此案审理期间,正谏大夫朱敬则等,先后上疏,为元忠鸣冤、辩诬,但武则天置若罔闻。最后传旨,贬元忠为高要尉,张说与高戬都流放到岭南。

元忠出狱辞行,伏殿奏陈道:“臣年老体弱,今天远道向岭南赴任,九死一生,但料定陛下他日,必思是言。”

武则天问道:“将来有什么祸祟?”

元忠抬头见二张在旁,便指着二张道:“这两个小儿,将来一定会作乱朝中。”

二张忙下殿叩头,高声喊冤。武则天叱令元忠退去,自己同二张退人内宫。

元忠离开都城赴任那天清晨,太子仆崔贞慎等人,设宴在郊外,为元忠送行。这件事被张易之知道了,便又要重兴大狱。于是又故伎重演,捏造罪状,说崔贞慎等与元忠谋反,写了一封告密信,署名柴明。

武则天得到内侍转来的密信,又令监察御史马怀素查问。马怀素集讯数次,并未查出实据,便故意拖延不去复命。内使再三催促,马怀素便人宫自陈审理结果,并请传染明对质。

武则天道:“朕不知柴明住处,只教你照案处治,何须原告?”

马怀素道:“事无证据,怎么能诬陷入呢?”

武则天怒斥道:“你难道要纵容叛臣吗?”

马怀素从容奏道:“臣何敢纵容叛臣?但元忠以宰相被谪,贞慎等以亲故饯行,就诬他谋反,臣实不敢附和。从前汉朝栾布,侍奉彭越手下,汉祖且不以为罪,况元忠罪状,不如彭越,陛下就欲株及送行的人,岂不是太过分了吗?陛下操生杀大权,如欲加罪于人,不妨直接决断,若一定委臣审讯,臣何敢妄断?只好据实奏闻。”

武则天听马怀素侃侃直陈,很有道理,怒气也随着消了,便道:“你先退下,朕自有取断。”

此后,遂搁置不提,崔贞慎等得以免罪。

对待官员虚实结合

虚实之法为武则天所常用,虚则可以捶实,实则可以免力。只求虚,就会成为空手道;只求实,就会成为猎物,兼顾两者才能收效甚大。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武则天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取得了应有的效果。

武则天“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按理说应该建立武氏政权。当时“立武氏七庙于神都,追尊神皇父赠太尉太原王士荨为孝明皇帝,兄子文昌左相承嗣为魏王,天官尚书三思为梁王,堂侄懿宗等十二人为郡王”都属于改朝换代后建立武氏新政权的措施。然而让谁来充当自己的皇位继承人,武则天却一直拿不定主意。

当时,在朝廷中主要存在着三派政治势力,即以武承嗣、武三思为代表的诸武势力,以宰相狄仁杰为代表的外朝拥唐势力以及以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为代表的男宠内朝势力。

这三派政治势力围绕着皇位继承权问题展开了斗争。

武承嗣、武三思是武则天的内侄,他们在武则天篡唐称帝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随后又执掌朝政,权宠极盛。因此,当武周政权建立之后,“承嗣自我次当为皇储,令凤阁舍人张嘉福讽喻百姓抗表陈请”,结果碰了一个大钉子。

武则天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在革唐为周时,将皇帝李旦降为“皇嗣”,“徙居东宫,其具仪一比皇太子”。皇嗣“具仪一比皇太子”。说明皇嗣并不等于皇太子,不能算是正式的皇位继承人,但在名号上仍安了这个有继承含义的“嗣”字,而且住进只有皇太子才能住的东宫,这又说明还多少保有候补皇太子的资格。

武则天虽然听从了李昭德的意见,放弃了改立武承嗣为皇太子的想法,但是李武两党之间的争夺并没有就此罢休。

武承嗣等不甘心于自己的失败,他们一面将矛头指向皇嗣李旦,陷害李旦,一面又为了迎合武则天的虚荣心,取媚于武则天,树立自己在世人心目中作为圣神皇帝最忠诚的拥戴者的地位,带头搞起了为武则天上尊号的把戏。

长寿二年(693)九月,有五千人上表请武则天加尊号“金轮圣神皇帝”。延载元年五月,有二万六千人请武则天上尊号“越古金轮圣神皇帝”。翌年正月,又加“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

在这时,反武承嗣的李昭德因专权用事,为丘音、邓注所告被贬。同时苏味道、豆卢钦望、韦巨源、杜景俭、陆元方等另五位宰相一起以附会李昭德的罪名也被贬,这样,武承嗣一派又暂时取得了胜利。

万岁通天元年(696)以后,形势又有了新的变化,首先是狄仁杰、姚崇、王及善等保皇嗣派的领袖,先后拜相。其次是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继薛怀义之后,成为武则天的新男宠,并逐渐形成一股新的政治势力,武承嗣、武三思等人逐渐失势,只能依附于张昌宗兄弟。

狄仁杰这时已有六十多岁了,二十年前,在高宗朝为官时,就已经是大理寺卿。他既是一位断案如神的法官,也是一位恢复大唐天下的中兴名臣。他官为大理寺卿之时,常常微服私访,多少多年难办的旧案件都被他解决,多少清白无辜的人被释放回家,受他恩惠的百姓极多,每离一地,人们就给他立碑存念。

他恨佛教,恨奢侈富有的和尚到处做佛事,却不肯接济穷人。他厌恶一切迷信,一次做冬官侍郎,持节江南巡抚,见当地有许多淫祠,便下令关闭了一千七百所。

越王贞起兵作乱时。他正为尚书省左仆射,奉旨到汝南就地查办,当时有六七百人株连在监,静等审判。他知道这些黎民百姓都是被迫在诸王军中服役的,他不但没有听从宰相张光甫的意见将监禁的百姓处死,反而怒斥他不该杀戮降卒,以邀战功。

张光甫以狄仁杰出言不逊,奏与武则天,狄仁杰遂被贬谪,降为复州刺史。

现在狄仁杰又被召回朝廷为官。上朝之时,武则天对狄仁杰说:“你在汝南有善政,但有人害于你,你愿知道他的姓名吗?”狄仁杰回奏说:

“臣不愿知道。请陛下不必相告。臣若犯罪,甘愿受罚。若不曾犯罪,陛下一定明白。”狄仁杰为相,对庐陵王李哲的复位起了一定的作用。

武承嗣与武三思一直没有停止谋求太子位的活动,数次使人说服武则天曰:“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武则天便求教于狄仁杰,狄仁杰说:“陛下必须立亲生之子为太子,这是确实无疑的。如此,则陛下千秋万岁后,得常享宗庙,乃是身为帝王之母。若三思立宗庙,有违常理。侄与子孰亲?即使儿叛其父母,母子终是母子,陛下何以能保侄辈呢?”

武则天无法回答这一问题,因为她自己也明白,她不能想象自己在百年之后落得个饥饿之鬼,无人祭祀,无人关怀。她也能够想象得到,在她去世之后,武氏兄弟未尝不会冷落她,甚至辱骂她。她一向佩服狄仁杰的智慧识断。不过,她还不能即刻就依从。

狄仁杰说:“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哪一件事情不是陛下的家事。君为国家的元首,臣为股肱,乃为一体。继承大统一事,虽为皇家所当成,但我作为宰相也应该关心。”

几天之后,武则天又对狄仁杰说:“昨日梦见大鹦鹉两翼皆折,是何原因?”

狄仁杰想了一下,便巧妙地回答道:“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则两翼丰满呀!”

多年来令武则天苦恼的问题,似乎一下子变得明朗起来,武则天望着狄仁杰露出了会意的笑容。

从此,武则天逐渐打消了立武承嗣和武三思之意。

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对于中宗的复位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神功元年(697),太平公主把“年少、美姿容、善音律”的张昌宗推荐给武则天,随后,张昌宗又把他的哥哥张易之拉进宫里。二张人宫深得宠幸,常敷朱粉,衣锦绣。张昌宗累迁至散骑常侍,易之则为司尉少卿。

武三思、武承嗣、宗楚客、宗晋卿等一班贵戚重臣都“侯易之门庭,争执鞭辔,谓易之为五自,昌宗为六郎”。

此时,吉顼与张易之、张昌宗皆为控鹤监供奉。吉顼为人强干、机敏,武则天深以为心腹。圣历二年(699)升为天官侍郎,同凤阁鸾和平章事。

一日,吉顼见控鹤府中只剩下张氏兄弟,便将这二人叫到身边,郑重地说道:“二位兄弟贵宠如此,非以德业取之。在背后切齿扼腕愤恨的朝臣,绝非少数。不立大功于天下,万一有事,将何以自全?窃为公等忧之。”

吉顼的话正说出了两兄弟日夜思虑的事情。两人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慌忙求教于吉顼。

狄仁杰等人的主要目的是阻止诸武谋求皇储,以保证武则天传位于皇嗣李旦,而劝武则天召还庐陵王只是为了“强李氏,抑诸武耳”,只是在张易之、张昌宗等内朝势力出面参与皇位继承权之争以后,才最后促成废立的事实。

所以说,武则天的虚实术之多端,变化非一般人能明白。

宽严有度

武则天御臣,宽容之中并非毫无节制,她手法是十分讲究的。每整治一个人,她都要考虑再三,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龙朔二年(662)五月,武则天亲自选任了一批官员,大司宪窦德玄为司元太常伯,左肃机源直心为奉常正卿,刘祥道为司刑太常伯守司宰正卿,驸马都尉薛灌为司宗正卿,司刑少常伯侯善业为守详刑正卿,兰台侍郎弘文馆学士上官仪为西台侍郎,检校左相许围师为左相,司列少常伯口处俊为太子左中护,左中护贺兰敏之为左侍郎弘文馆学士。

武则天曾对大臣们说:“朕的施政目的是天下太平,人人顺心,官人一团和气。朕最恨结党的人。”

武则天又对他们说:“修造大原需要材料,治理国家需要人才,选官用官是最重要的事。”

武则天亲自选任官员,一方面责难臣下不能“各进乃诚”,另一方面却又唯恐后人嗤其“失鉴”,说明武则天对自己是否“知人善任”并没有十分的把握。其实,任何一位君主,包括像李世民这样的明君,都免不了在这一问题上有所闪失。保证官得其人,主要依靠他平日对群臣言行的留心,做到这一步,并不很容易,其中耗费的心血,正不知有多少。

在唐代二十一位皇帝中,武则天是对群臣施恩最厚的一位。翻开这一时期的文献,有关武则天与群臣宴饮、赐群臣爵位的记载比比皆是。这些举措固然与武则天在某种程度上怀有君臣一体、共治天下的想法有关,同时也是一种着意笼络群臣的有效手段。事实上,广泛施恩本来就是历代帝王控制臣下的传统方式。武则天在这方面表现得比较突出,收到的效果也比较明显。宴饮之时,赐爵之际,其喜洋洋,其乐融融,确实可以使专制制度之下君臣之间相当紧张的神经得以松弛。

武则天在位期间,贞观时期的勋旧之臣多已亡故,仅存者寥寥无几。

武则天对这些人不仅委以重任而且多方关照。

武则天在位期间谢世的每一位老臣,都受到武则天的这种关照,甚至其子孙后代也因其父祖之德业而颇承恩泽。武则天下诏,赠开国功臣官爵,“其家现在朝无五品以上官者子孙及曾孙耀一人授五品官。若先有四品五品官者,加授子孙第一人两阶。若三品以上,加爵三等。其第二等功臣现在朝无五品以上官者,子孙及曾孙耀一人授从六品以上官。肴先有五品以上官,加一阶,六品官者加两阶,三品以上官者,加爵一等”。

这种举措曾进行过多次,上举只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例而已。武则天这样做的目的,当然主要在于为朝臣树立榜样,激发他们尽职尽忠之心,而在实际上,这些举措也确实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最能反映武则天的宽容精神的,莫过于她对那些犯有过错的臣子的态度。

永徽三年(652),弓月道行军总管梁建方、副总管高德逸并为御史所弹劾,罪名是:梁建方拥兵自重,逗挠不进,贻误战机;高德逸私自购买马匹而自取其骏者。武则天以梁建方有破突厥之功,释而不问。大理卿李道裕奏云,高德逸所取之马异常强壮,可以用来充实皇家马厩。

龙朔元年冬,武则天狩猎于南山。大顺府果毅王万兴轻举先动,武则天发怒,集众欲斩之。转念一想,又对侍臣说:“军令有犯,罪在不赦,但恐外人谓我玩好畋猎,轻断人命”,又以其曾从征辽有功,特令放免。

薛仁贵为行军大总管,为吐蕃所败,坐罪除名。不久,高丽复叛,武则天起用他为鸡林道总管,以图安辑。上元年间,又因事流徙象州,不久赦归。于是起授瓜州长史,不久,又拜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

膝王李元婴为金州刺史,骄纵失度,为害百姓,以弹丸击人,观其走避,以为笑乐。武则天赐书切责,说:“朕以王至亲,不忍至于法。你的行为有愧朕心。”

从以上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武则天御臣,宽容之中并非毫无节制,其手法是十分讲究的,每整治一个人,都要考虑再三,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雷厉风行除隐患

做人事的人和做小事的人一样,总会遇到许多不利因素。一个人一生中的隐患憎爱有多有少,处理不当,就会形成人祸。武则天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在打量自己周围,及时寻找身边隐患,并及时根除。

虽说李弘之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唐高宗立嗣禅位给武则天擅政所造成的威胁,因为唐高宗还有别的子嗣,但武则天争取到了时间。专制政治之下,君主当然可以随意选择自己的继承人,但是,培养继承人并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尤其需要时间。这样一来,唐高宗禅位于太子以摆脱武则天控制的计划便只好搁置。

李弘死后不久,唐高宗与武则天所生的第二个儿子李贤被立为太子。

李贤字明允,生于永徽五年(654)年底。李贤容貌端庄,言行得体,很受唐高宗的宠爱。刚刚几岁的时候,李贤便显露出非凡的才智。他读书过目不忘,已经足以使唐高宗感到惊奇。更令唐高宗高兴的是,李贤在读到《论语》“贤贤易色”一句时,反复诵读。唐高宗问其缘故,李贤回答说:“性实爱此。”唐高宗听了以后,大为称赏,并向李世勛夸耀说:

“此儿已读得《尚书》、《礼记》、《论语》,诵古诗赋复十余篇,暂经领览,遂即不忘。我曾遣读《论语》,至‘贤贤易色’,遂再三复诵。我问何为如此,乃言性爱此言,方知夙成聪敏,出自天性。”

贤人远女色,这是封建帝王治理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则。李贤很小就懂得此中含义,自然使唐高宗认为他很可能成为一个理想的继承人。

李贤出生的第二年,受封为潞王,历官幽州都督、雍州牧。后来,徙封为沛王,大都督、右卫大将军。又改封为雍王,领雍州牧、凉州大都督,实封千户。

上元二年(675)六月,唐高宗下诏,立李贤为皇太子,大赦天下。这一年,李贤二十二岁。不久,唐高宗命其监国。李贤处事明断谨慎,朝廷群臣无不服其识量。唐高宗非常高兴,亲自书手敕加以褒扬。

在这期间,李贤召集一批学者,对范晔的《后汉书》进行了注释。在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纪传体史书中,《后汉书》以史料翔实、体例完善、笔调畅达而闻名。尤其是范哗撰写的论赞,总结经验教训,评论是非得失,切中实弊,寓意深长。

从哪一个角度来说,李贤的行为都会引起武则天的疑虑和不满。武则天毒杀李弘。打乱了唐高宗禅位于太子的计划,继续把朝政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她在等待时机。自从唐高宗提出让位于武则天的想法之后,武则天的政治野心更加膨胀。她从专据后宫到把持朝政,一步一步地扩张权势,现在已经不满足于到手的东西。她的目的已经十分明确,正在朝着皇帝的宝座挺进。但是,李贤的成长使武则天遇到了一个强劲的对手。这位足智多谋的年轻太子出手不凡。他被册立之初便以处事明断博得唐高宗的欢心与朝臣的赞誉,又以修史为名拉起一班人马。这些“文学之士”与兼任太子宫臣的朝廷重臣内外合势,与武则天的北门学士分庭抗礼。更令武则天忧虑的是,她的左膀右臂此刻已经不复存在。

李义府于乾封元年(666)死于嵩州流所,许敬宗于咸亨三年(672)在致仕时死于疾病。这一时期中,朝廷宰相有戴至德、刘仁轨、李敬玄、高智周、薛元超、张文灌、来恒、口处俊、李义琰、张大安。这些人大部分兼任东宫属官,虽然并不全是太子亲信,但却显然不是武则天的死党。因此,武则天在朝中的势力大不如前。如果唐高宗此时决定禅位李贤,武则天便将面临灭顶之灾。

这一时期中,李贤与武则天在大政方针上的分歧也日益明显。这位英姿天纵的太子虽然并不像他的兄长那样急于纠正母后在对待宗室亲族方面的过失,以免引起武则天的恼怒,但却同样使武则天感到他并不买自己的账。为了使李贤顺从自己的意志,武则天命北门学士撰写了《少阳正范》、《孝子传》拿去给李贤阅读,并几次用书面形式,对李贤加以训诫。不料,这位少年气盛的太子根本不打算对母后百依百顺。李贤有自己的主张,有唐高宗的信任,有朝臣的支持。李弘之死使李贤明白,顺从并不能救自己的命,这是实力与智谋的较量。李贤不仅是在为自己的前途,而且是在为大唐王朝的命运而奋斗,他准备为此而与武则天对抗到底。

李贤并不打算与母后决裂,他只是坚持自己的主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他从《后汉书》中学到不少东西,懂得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他竭力避免与武则天进行正面冲突,不想重蹈李弘被毒杀的覆辙。但武则天不肯善罢干休。她不能容忍太子失去自己的控制,日益强大,为了实现美梦,武则天准备把自己的次子也送上断头台。

仪凤四年(679),唐高宗再次命李贤监国。此时,唐高宗的身体越来越坏,而李贤的声望日益上升,武则天认为自己必须尽快下手,除掉这个障碍。

武则天有一名宠臣,名叫明崇俨。此人的祖先是平原士族,世代在江南为官,其父明俗,官至豫州刺史。明崇俨年少之时,随其父在安喜令任所。县中有一小吏,善于装神弄鬼,明崇俨对此人十分佩服,天长日久,竟然学会了他的全部“法术”。

明崇俨又讨得武则天的欢心,累迁正谏大夫,特令人阁供奉。此人机敏聪慧,善于察言观色,经常借谈论鬼神之机,评议时政得失。后来,他投靠武则天,为她施法求神。明崇俨曾经私下对武则天说过,李贤不堪承继大位;李显相貌类似太宗李世民,可为明君:而李旦相貌最贵,后福无穷。这些话传到李贤耳中,使他忧心忡忡。武则天本来就对李贤心怀不满,有了这些说辞,便有借口废黜李贤,另立他人。

使李贤不安的还有另外一件事。当时,宫中私下传言,说李贤并不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他的母亲是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唐高宗宠爱韩国夫人及其女儿魏国夫人,确有其事,但是,说李贤是韩国夫人所生。却并无什么真凭实据。其实,李贤完全可以不理会这些谣言。因为如果李贤不是武则天所生,她绝不会让他当上太子。武则天心狠手辣,做事干净利落,不留后患。她对韩国夫人及魏国夫人与自己争宠妒火中烧,韩国夫人死后,她马上下手毒死魏国夫人。如果李贤是韩国夫人所生,很难想象武则天会把他说成是自己的儿子并让他登上太子宝座,也许李贤早已被悄然除掉,下场决不会比李忠更好。

李贤不可能不理会这些谣言。即使他不相信自己是韩国夫人的儿子,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个信息:他已经失去了武则天的母爱,至少周围的人已经看破了这一点。如果把这些传言和明崇俨的说词联系起来,对李贤来说。便意味着一种危险。

仪凤四年,明崇俨突然被杀。这也是一桩无头案,人们颇怀疑是太子李贤所为,武则天更认定明崇俨之死与李贤有关。几天以后,李贤受命监国,此案搁置,更增加了人们的怀疑。其实,以李贤之明智,并不见得为了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而出此下策。

李贤有一位属官,名叫韦承庆,此人进士身,博学有才智,为太子司议郎。他曾经多次上书,向李贤进言。在这些书启之中,韦承庆对太子的地位以及言行处事之方详加论述,相当深刻、切于实际。

韦承庆的这份书启,从行文中可知,系写于李贤被立为太子一年左右,即仪凤元年,事在唐高宗下诏褒奖李贤监国并注《后汉书》之前。如果把韦承庆的书启与唐高宗的诏敕联系起来进行考查,我们可以认为:韦承庆此书只是指出李贤应该注意的一些倾向,而李贤在实际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韦承庆的两封书启,实质上都是以如何保持太子之位作为其基本立场,由此可见,李贤从一开始被定为继承人,便处于危险的境地之中。韦承庆希望太子克终令德,防微杜渐,固有可取之处,但在实际上,武则天野心勃勃,窥伺皇位,不择手段,不会容忍妨碍她成功的因素存在。

永隆元年(680),武则天以“好声色,与户奴赵道生等狎昵,多赐之金帛”的罪名,派人告发李贤。唐高宗命宰臣薛元超、裴炎与御史大夫高智周审理其事。他们从东宫马坊之中搜出皂甲数百领,当作谋反的证据,又逼迫赵道生承认自己受李贤指使杀死了明崇俨。于是李贤谋反之罪成立。当武则天把这一消息通知唐高宗时,唐高宗几乎无话可说,但他还是尽其所能回护李贤。然而,武则天不肯让步,她对唐高宗说:“为人子怀逆谋,天地所不容;大义灭亲,何可赦也!”

唐高宗无奈,下诏废李贤为庶人,派人将他押回京师,幽禁起来,把搜得的皂甲焚毁于天津桥南,以宣示士民。

案发之前,李贤曾做《宝庆乐》。当时,李嗣真以通晓音律闻名京师,在太清观演奏此乐,对道士刘概、辅伊说:“此曲为什么如此伤感?”二人回答:“这是太子所做《宝庆乐》呀。”

乐为心声,《宝庆乐》如此名实不符,反映李贤当时的惶恐不安,已经达到了掩饰不住的程度。

李贤被废黜以后,他的亲信属官皆遭杀戮。太子洗马刘的言因撰写《俳谐集》献给李贤,受到牵连。

唐高宗在世时,李贤尚得存活。唐高宗死后,武则天命左金吾将军丘神勣往巴州贬所杀死了他,时年三十二岁。

为了掩人耳目,武则天贬丘神勣为叠州刺史,追封李贤为雍王。

由此可见,武则天的除患之术,是十分讲究步骤的,且针对性强,效果突出,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同类推荐
  • 幸福营造

    幸福营造

    本书作者希望能够把自己的人生体验分享给大家,教大家正确的认识幸福,学会一些获得幸福的方法,找到自己实现幸福的途径。笔者认为幸福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包括生命、命运、健康、快乐、亲情、爱情、友情、成功、财富、时间、感激、奉献等。
  • 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世界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世界名人成才故事)

    培根说:“用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励青少年,远胜于一切教育。”为此,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编成了《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外交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熟男的9根肋骨

    熟男的9根肋骨

    要生活就要面对方方面面的问题,所以你就必须练就多方面的能力以解决这些问题。《熟男的9根肋骨》作者认为,一个成熟男人必须具备就方面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塑造能力、缓解压力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行为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竞争能力。
  • 向犹太人借智慧

    向犹太人借智慧

    该书是以犹太人羊皮卷里的经典话语为基础,运用翔实的案例剖析了生活中的大智慧。该书主要是从赚钱和教育两方面入手,为人们的日常生活、财富积累和人生成功“答疑解惑”、“指点迷津”。通俗案例中透露出的深奥哲理,对我们现代人的工作、生活、学习有着非常好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 性格决定做人

    性格决定做人

    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性格有与生俱来的部分,也有后天的因素,而后天因素是相当重要的。环境之于人性格的作用是双重的,既可以磨炼改变一种性格,又可以促成和加重另外一种性格。因此,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做人方式是很难把握的。而每个人的性格又并非单一,也许正因为如此,人生才会充满大起大落、悲欢离合。诚然,每种性格都有优点和缺点,但并不是好与不好的问题,如何扬长避短要靠每个人的意志,靠自觉调节的能力。抑制冲动的能力是可以锻炼出来的。一个善于抑制冲动的人,对自己人际关系处理的好坏有很大的影响,本书收集了一些名人事例,以供参考借鉴。
热门推荐
  • 最后一个三百六十五天

    最后一个三百六十五天

    当世间变得混浊不清,当生活过的不尽人意,当最后的希望也被画上句号。我知道这一切结束了,彻彻底底得结束了,我感谢有那段记忆,让我所思所爱都有意义。也感谢那段时光,让我有幸体会什么是被爱,挨过饿的人才会珍惜粮食的可贵,得过病的人才知道健康的重要,就像失去过的人,才知道她在你心里的地位无法代替。这一切,看似简单,却举步维艰。当时间慢慢磨去了你我的麦芒,我知道后来的我们,再不会是那是疯狂的模样。所以我想趁现在还有记忆,将这一切留下,在未来的某天,还能在文字里看到当时你我,将青春如何收场。
  • 策划那些事儿

    策划那些事儿

    为什么地大物博的俄罗斯近几年大赚石油美元,普京总统却忧心忡忡,如履薄冰?为什么日本在高速公路上一路欣喜狂奔的时候,却在突然之间掉入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大悬崖?……“小样,别以为穿个马甲我就认不出来了。”以史为鉴,了解那些重大策划,让你轻松看透波云诡谲背后的真实。
  • 快穿:许你浮生彼岸

    快穿:许你浮生彼岸

    没有人能回到过去重新开始,但是每个人都能从今天开始并创造一个新的结局。流年未央,经年未忘,穿越一切,他们流浪于异世……
  • 女魔头千哑

    女魔头千哑

    三千年冰狱囚禁归来,我仍是一代天骄。纵然名声臭臭,我也逍遥自在。好马不吃回头草,况且还是以天下大义为主的草。
  • 路过青春的那群家伙

    路过青春的那群家伙

    主角其实就是我自己,所以标签什么的好难评价啊。这是一部以回忆为原版的故事集,适合在闲暇时光慢慢观看,品味每一个角色的心理,可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 tfboys加油少年

    tfboys加油少年

    有那样一所学校吗???有没有一个语文老师教你写过一篇关于他们三个的作文?有没有一个数学老师教你解开一道有关他们三个的应用题?有没有一个英语老师教你“TFBOYS”这六个字母组合的含义?有没有一个政治老师教你背作为一个四叶草的法则?有没有一个历史老师教你他们三个的光荣历史?有没有一个地理老师教你他们从出道到现在的行程路线?有没有一个生物老师教你他们作为我们一样的同龄人却比我们超出那么多的原因?有没有一个化学老师教你他们的公式?有没有一个物理老师教你他们的原理?有没有一个音乐老师教你他们的所有歌并且从不跑调?有没有一个美术老师教你描出他们的精致轮廓?有没有一个体育老师教过你如何快速追上那些黑粉?
  • 末世之化身为妖

    末世之化身为妖

    位面重叠,死人再生,魔兽横行,末世降临人间。在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异能者”应运而生。传说中这些人拥有超自然的能力,他们的战斗事迹,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热血青年,安抚着一代又一代的普通人。可没有人真正的见过他们,慢慢的,另一种声音日渐高涨。——异能者,其实根本就不存在啊……——那是……国家为了振作民心,撒下的弥天大谎……身份的特殊让叶斐不得不一直女扮男装生活,然而这样的平静被一场意外打破。“叮~,你好,你有一份异能作战队录取通知书需本人确认领取”叶斐:“不要,滚”
  • 江涵雁影梅花瘦

    江涵雁影梅花瘦

    她是簪缨世族嫡女,他是侯府的贵公子。本来是毫无关联他们却因为一件事联系到了一起,却没曾想在很久之前他们就曾经相识过……他是翩翩公子世无双,温润如玉。她是聪慧灵动的小郡主,一时风光无限。看似和平的朝堂上实际暗潮涌动,她的身世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一段不可言说、令人发指的爱将她逼到角落几经崩溃,心悦之人的疏离。是他陪她到了最后,兜兜转转她才发现原来自己爱的是他。一代女帝,从闺阁中的小姐再到朝堂上的一代女帝,她人生中的起起落落、爱恨情仇不得不让人惊叹
  • 世界最具故事性的中篇小说(4)

    世界最具故事性的中篇小说(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Menexenus

    Menexenu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