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45100000002

第2章 行卷(1)

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命题:一只鸟在山里唱了一支歌,一支有史以来鸟们能唱出的最美的歌。但由于它身处山林最深处,这里除了它,没有任何人、任何生物——哪怕一只小小的甲壳虫都没有。也就是说,这支歌谁也没有听到。鸟唱完歌就飞走了,旋律随风而逝。那么,这支谁也没有听到的歌,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存在过?

唐人没听说过这个命题,只是他们有许多观点,可以视作对这个命题的变相讨论。张九龄说“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王维说辛夷花“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大意都是空山无人,花草兀自生长,有没有观众不重要,花草依然茂盛而芬芳,它们的美好一如既往。君子也理当如此,不以旁人存在与否来改变自身的行为。即使你是独处,即使你的所作所为别人永远不得而知,你也须像被无数人注目一般高尚地行事。对于他们来说,深林里那支无人聆听的歌,空山里无人采摘的花朵,君子独处时无人见证的行为,当然都是存在的,再真实不过。

但是,如果不听他们怎么说,而是看他们怎么做,你会发现,关于小鸟唱歌的命题,绝大多数唐人用行为给出的答案是:不为人知,就不算存在过;人生在世,理当扬名立万。

除了凭借自荐能够“朝为布衣,夕为卿相”的战国,唐代是中国古代最流行自我宣传的时期。唐才子们奔走八方,告诉许多人,自己有多么优秀;他们将自己的作品专门呈递给那些有力量与资源的人,希求通过那些力量与资源,闻达于天下;他们渴望建功立业,给世界留下又深又长的痕迹;他们祈祷自己唱的每一首歌,都有人听见。

。画家题诗:“古木幽篁寂寞滨,斑斑鲜石翠含春。自知不入时人眼,画与蛟溪古逸民。”自古文人雅士总爱孤芳自赏,多是一副“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姿态,但唐才子们偏偏希冀斩获功名,建立辉煌的事业。

1.扬帆借天风

国人一向视谦虚为至高美德。毛遂这样的人,自古属于异类,否则司马迁亦不会特地将此事记载在煌煌巨作《史记》之中。自荐者得到的社会评价,也通常就是平原君回应毛遂自荐的那一番话:“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若你是贤才,自会有人称颂你;但从未听人称颂过你,那就说明你没有才。别人不曾推荐你,你却自己吹嘘自己,人品卑下可想而知。

这种逻辑在唐代却被连根拔起,唐人的逻辑是:谁也没有义务观察你一举一动,搜集你一词一句,然后挖掘你的才华,成就你的梦想。你必须自己来。你有才华,就要将才华在人前尽数展现,这样做,是对自己的梦想负责;这样过,一生才没有被辜负。

在信息网落后不堪的古代,宣传自己以及自己的作品殊为不易,但唐人奇招迭起,最具典型意义的当属诗板。唐人在人流量极高的闹市街铺、风景名胜、驿站寺院等地,选择一面显眼的墙,粉刷墙面之后,听任熙来攘往的人,将自己的诗作题在墙上。墙壁有限,唐人诗情却无限,墙壁很快不够写。许多地方就改为向诗人们提供一块块木料制成的薄板,诗人在薄板上题好诗后再悬挂于墙壁,此做法扩大了墙壁的诗容量,且极易于更新。这块小木板,就是诗板。“胜地昔年诗板在,清歌几处郡筵开”,胜地为诗板招徕读者,诗板为胜地增加风景。

诗板不是稀罕物,除了热闹之地,好些老旧寺庙、僻远驿站亦提供诗板——诗兴何时发作是不能自制的,于是唐人处处备好诗兴的载体,真是人性化的设计。题写诗板,没有身份限制,没有学历要求。任何人只要愿意,尽可以把自己的大作挂满一天一地。华夏蛮夷,男女老少,在诗板面前人人平等。

然而佳作毕竟是凤毛麟角,劣质诗板太多,就有人站出来“替天行道”。刘禹锡离开白帝城时,途经一面诗墙,发现坏诗无数。

这下刘禹锡挪不动步了,他停下来,就那样凭着一双手和一腔热情,摘下了上千块不入流的诗板,仅余几首杰作。这很像现代的论坛:大家可以恣意发表作品,也可以恣意对他人作品吐槽。而唐朝的“论坛”更优越的地方,在于它没有敏感字。

除了诗板,还有诗瓢。居于深山或清寂寺庙的人,平日与人接触甚少,写诗之后无法传播,便用葫芦小心翼翼装好大作,投入小溪、河流,任葫芦将自己的心血带向天涯海角。唐代僧人唐球曾在投放诗葫芦后写诗道,“斯文不沉没,方知吾苦心”,不求一举成名,只求有人倾听灵魂的歌。

还有诗屏,唐人将原创诗篇题于屏风之上,来家中拜访的宾客都能看到。但是,极懂成人之美的唐人,宣传的诗篇不一定是自己的作品。白居易就曾在自家的屏风上题写元稹绝句百首,元稹则将白居易的诗作题满寺庙的墙壁,因此白居易感叹说,“君写我诗盈寺壁,我题君句满屏风。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元、白二人的诗歌太浅露,缺少反复回味咂摸的余地,素不为我所爱。但两人彼此间细密的情谊,我无从挑剔。

2.端居耻圣明

诗板也好,诗屏也罢,都是没有目标的随意宣传。而干谒,却是目标明确的宣传手段。

大唐盛世,四海晏清。帝国一天比一天强大繁华,生活在其中的人一天比一天壮怀激烈,“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在滚烫的时代精神中,再也没有人愿意蜷缩在故纸堆里咬文嚼字。终于,初盛唐的知识分子舍弃了六朝时独善其身的做法,昂首阔步走出书斋,挽起衣袖,企图兼济天下。他们走出书斋的第一步,便是携着自己的得意之作——或是文学作品,或是国事建议——去干谒政治、文学、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大人物,希冀得到赏识和提拔,“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

在唐代以前和以后,同样存在干谒。但是,任何一个朝代的人,都没有唐人的干谒来得骄傲和豪爽。唐代干谒者不像前代的干谒者一般扭扭捏捏,对于露骨地表达功名愿望,他们不以为耻,因为无法建功立业才是有志男儿的耻辱,所以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长吁问丞相,东阁几时开”。至于什么“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那种陶渊明式的精神胜利法,在唐人中没有市场。

唐代干谒者乐于向当权者提出五花八门的建议,以最卑微的身份,参与最高层的决策,间接指点一国江山。譬如王勃十四岁即上书刘右相,他在书中称自己为“眇小之一书生耳,曾无击钟鼎食之荣,非有南邻北阁之援”,但就是这未有击钟鼎食之荣的渺小书生,提出了四条关于国之大事的建议。四条建议劈头第一条便是反对唐王朝讨伐高丽,直言不讳地指出政府发动这样的侵略战争只是徒增平民的负担,于帝国荣耀毫无增益。

若能通过这些建议得到当权者的欣赏,固然是好事;若不能,他们也不以为憾,国之兴衰匹夫有责,他们心甘情愿为当权者出谋划策。在帝国崛起的历史里,没有人愿意做旁观者。

读明代冯梦龙的《古今谭概》,对一则故事印象至深:北齐一位士族子弟极爱写诗,水平却惨不忍睹。众人为了戏弄他,总是假意称赞,士族子弟信以为真,时常大开筵席招待这些“文友”。

但士族子弟的妻子是个明白人,知道自己丈夫四处丢丑,于是屡屡哭着向丈夫进谏,结果士族子弟仰面长叹:“我才华之高,竟然连我的妻子都无法包容我了,何况路人?”这则故事最妙的地方在于它的标题,叫做“自诧才华”。自己都为自己的才华所惊艳,那是怎样一种境界?难怪被冯梦龙当作笑话。

有唐一代,“自诧才华”者辈出:唐代干谒者不认为干谒是在谋求一己私利,他们认为,他们是为了避免国家流失人才,才主动跳出来振臂高呼“我是人才,我能让唐帝国发展提速,请快些重用我”。杜甫在献给韦左丞的干谒诗中就赤裸裸地表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张楚的自信不输杜甫,他说“至如高班要津,听望已久,小郡偏州,常才为之”。将两位大诗人的话大致翻译成现代文,杜甫说的是“我才华出众,所以一定要做官,这样才能辅佐君王,重现尧舜时代的美好生活”,张楚说的是“我的聪明才干,必须在关键职位上发挥作用;那些小郡偏州的芝麻小官,让没什么才的普通人去做吧”。干谒者之所以干谒,是因为他们笃定自己能为唐王朝添砖加瓦。如果他们有才干却不能身居要职,这是帝国的巨大损失。

若问中国历史上哪一句豪言壮语最使我动容,我会告诉你:

不,不是秦代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们鄙视王侯将相之后,也不过是想要做王侯将相;不是金朝完颜亮的“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他只是想要征服一个国家,将中原踏于足下;甚至不是汉代陈汤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细细想来,这句话的境界并不比“睚眦必报”更高。最使我动容的,是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因为只有他的理想,是让每一人都过得幸福。

同样都是“自诧才华”,冯梦龙笔下的北齐士子缺乏自知之明,沦为笑谈;唐人却是怀揣鸿鹄之志、报国之愿,令人感佩。他们那些宣言,直到今天仍掷地有声。

今人有个很坏的习气,一味挑剔当权者这项做得不妥,那项行得不公,抱怨得理所应当。仿佛事不关己,仿佛一切丑恶现象都是官员们的责任,仿佛我们的责任就是抱怨官员。唐人的做法,比我们勇敢多了:如果政府做错事情,那我要尽一切力量告诉政府做错了;如果国家缺少好官,那我要站出来当个好官;如果我有能力让社会进步哪怕一寸,那我就用我的能力,去实现这一寸。

谁说辞官才是高洁之举,求官都是蝇营狗苟?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陈情表》,是婉拒朝廷安排的官职,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艰辛,表达要留在家中侍奉祖母的决心,“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拳拳孝心感天动地。唐代员半千写给唐高宗的《陈情表》,是要求朝廷给自己安排官职,一句“陛下何惜玉陛方寸地,不使臣披露肝胆乎”,报国之心同样令人击节叹赏。而员半千一生为官清廉、体恤百姓,终不负“披露肝胆”的誓言。

在大多数唐代干谒者——尤其是初盛唐时期的干谒者——之观念中,无论是一介小民还是达官贵人,都是在为他们深爱的王朝做事。从这个角度来讲,他们与那些名流显达是战友关系,一起为帝国的昌隆戮力同心,所以他们在干谒的对象面前鲜有自卑感;所以任华敢于教训大夫“公若带骄贵之色,移夙昔之眷,自谓威足陵物,不能礼接于人,则公之浅深,于是见矣”,若你自以为身份比我高贵,就不以礼相待我这种人才,那么你内涵的深浅,世人就会有评断了;所以王泠然敢于威胁御史“倘也贵人多忘,国士难期。使仆一朝出其不意,与君并肩台阁,侧眼相视,公始悔而谢仆,仆安能有色于君乎”,你要是贵人多忘事没有提拔我,待我奋斗到与你一个官阶的时候,你怎么后悔都没用了;所以李白拜谒高官韩朝宗时,作“高冠佩雄剑”的打扮,将自己的形象定格在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所以尽管干谒是想要得到提拔,但唐人做来全无摇尾乞怜的姿态。

3.崎岖见王侯

在各种干谒之举中,有一种特殊的干谒,叫做行卷。何谓行卷?这还得从唐代的科举制度说起。

唐代科举考试分为制科与常科。制科,为招非常之才而设定,名目纷杂,令人眼花缭乱,有文辞、经义、治道、军事、长才、拔取遗才、激励风俗等一百多种,无论你拥有的才华多么偏门,唐政府都为你提供了进取的道路;常科,顾名思义,乃是较为通常的考试科目,常科中最为主要的,是进士与明经两科。

制科有点像现代高考特招艺术尖子生、体育尖子生,且制科不是常设,每年或许有或许没有,全凭皇上高兴。所以虽然制科名目繁多,好像机会一大把,但绝大部分的考生仍然选择考取常科。而在常科之中,进士、明经貌似是平行并列的两项,事实上两者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考取明经科,及第与否的关键在于考生对经书的熟悉程度,只要你背得下大小经义,你就能登第;考取进士科,诗赋是最重要的考试内容,考生的思考能力和文学素养成了决胜的法宝。无论考生头悬梁锥刺股死记硬背下多少诗文经义,写不得一手锦绣文章,就莫奢望在进士科中取得胜利。进士科的游戏规则,从来都不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进士科比明经科考取的难度大得多,进士也就比明经的出路好得多。唐政府很清楚,死记硬背当然亦是一种才华,但死记硬背的才华与倚马千言的才华相比,终究还是落了下乘。安排官职时,进士就普遍比明经高出几段来,且社会各层也对进士抱持更高的评价与期许,这也算是进士的一笔隐形财富。

李贺进士及第,声誉日盛。元稹钦慕李贺的才华,想要与之结交,便登门拜访李贺。但李贺毫不客气地将元稹拒之门外,理由是“明经擢第,何事来看李贺”,元稹你是明经登第,与我这个进士,能有什么共同语言啊?进士相对明经,心理上的优越感不亚于小姐相对丫环。这段故事大概只是时人的胡乱编派,但再次证明在那个崇拜风流才子的时代,才华横溢的进士与死嚼书本的明经,在人们心中判若云泥。

虽也有明经通过不懈奋斗最终位极人臣的案例,但获胜概率比进士低得多。拿数据说话,唐代从宪宗到懿宗七朝中,共有宰相133人,其中104人都是进士出身。因此要想赢在起跑线上,非考取进士不可。只是,我始终以为,唐人之所以热衷考取进士,绝不仅仅因为进士前途光明,还因为以诗赋为主要考试内容的进士科是更为精彩刺激的挑战。关于这一点,我不能说得比钱穆先生更为精辟:“一则诗赋命题可以层出不穷。杏花柳叶,酒楼旅店,凡天地间形形色色,事事物物,皆可命题。二则诗赋以薄物短篇,又规定为种种韵律上的限制,而应试者不即不离地将其胸襟抱负,理解趣味,运用古书成语及古史成典,婉转曲折在毫不相干的题目下表达。无论国家大事、人生大理论一样在风花雪月的吐属中逗露宣泄。因此有才必兼有情,有学必兼有品。否则,才尽高、学尽博,而情不深品不洁的,依然不能成为诗赋之上乘。”

唐人热爱围棋,因围棋变化多端,每一次对弈皆是全新的冒险征程。仅是181枚黑子和180枚白子,纵横19道线形成的361个交叉点,就能制造出“千古无同局”的效果;那么近十万个汉字,可以排列组合出多少花样?终唐人一生,终所有人一生,也无法挖掘出文字所有的可能性。从这个角度来讲,文字是比围棋更加迷人的游戏,足以挑逗争强好胜的唐人最末梢的神经。

唐代读书人拼命打磨自己的文学创作才能,但进士科的诗赋考试只一场,能在考卷上展现的才能不过九牛一毛。加之进士科的竞争极为激烈,大江南北莘莘学子,一年却至多录取三十来人。

唐代有“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意即一年又一年地考进士,若在五十岁能考中,都算是很年轻的进士了。由此可见,进士登第之难,难于上青天。为了全方位展现个人才华,为了增加进士及第的可能性,“行卷”横空出世。

同类推荐
  • 耕余遗穗

    耕余遗穗

    本书收录作者在各媒体的“千百年眼”、“海外生活”、“专题研究”、“校园走笔”等栏目刊载的文化小品、域外见闻、生活杂感等。这些随笔既包括王日根教授个人的治学从教之道,还包括他对一些社会现象和文化问题的思考与评论。随笔以悠闲的心态,轻松的笔调漫谈厚重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域外风情。文如心,这种静谧、恬淡的文风大致反映出王日根教授淡定的心境,淡泊的心志,淡雅的心智。
  • 我是爬行者小江

    我是爬行者小江

    这是文艺小清新兼才女江一燕的第一本散文随笔,也是她的一场寻找自我的心灵之旅。爱好摄影的她从自己拍摄的上万张照片中精选为本书做插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了江一燕(昵称爬爬)的很多面:文艺爬爬,快乐和悲伤一样美好;公益爬爬,爱是这个世界最美的风景;艺术爬爬,幸福着艺术着;旅行爬爬,把快乐留在心底,把悲伤遗忘在路上;卷毛爬爬,倔强地成长。
  • 一只狗的传奇

    一只狗的传奇

    人生中擦肩而过的过客无数,但在茫茫人海中你会找到唯一的那个他,一生中你可以饲养无数的宠物,但总有那个唯一,因为伴随你成长,让你懂得爱,而刻骨铭心。作者的这只爱犬名字叫作米辣辣,作者在他乡创业时救下它,为给它更稳定规律的生活送与他人,到再次回到作者身边,一起经历汶川地震,日常相处的种种,直至爱犬寿终正寝。本书不仅在纪念米辣辣,更是将自己陪伴米辣辣狗生中的人生领悟——爱与责任传递出去,唤起人性中的美。
  • 禁毒专班

    禁毒专班

    作品以省公安厅禁毒人员侦办的十多起毒品大要案为主线,全方位,多角度,全景式地展示了缉毒民警出色的表现,用文学的笔法还原了一个个生动鲜明的人民警察形象和令人敬佩的英雄群体,展现了人民警察敢于担当,恪尽职守、无私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风貌。
  • 画脸

    画脸

    本书以小见大,由小而大,虽小胜大……这些词道破了本书的文体特质与创作真谛,同时,也真切地勾勒出了抚州文学以小之大说汇大系、以小之文体成大势、以“小”之创作立大家的鲜明特色。《画脸》通过精巧的构思,片段性地撷取某个故事情节、某个生活场景,巧妚地高浓度反映出生活的种种……
热门推荐
  • 春色将阑

    春色将阑

    她,一个乱臣之女,陨帝之星。从东国逃婚,辗转至他的地盘,不期然的一场遇见,不经意的一场爱恋,将两个人的宿命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可是,以她的身份,真的能与这犹如神祗一般的男子开花结果嘛?在她和王位之间,他究竟会如何选择?王府之内,皇宫之中,女人之间,她要如何自处?阴谋算计,战火纷飞,看乱世红颜如何寻找绝世爱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山雨风云

    山雨风云

    出生三个月,家族突生变故,武学奇才父亲被伏击遇害,母亲自杀,襁褓之中的他丹田被废,只为一本传说可成就至高武学的《无字天书》秘籍亡命天涯,随后秘籍被抢、丹田被废。唯一依靠死去。漫漫江湖路,何去何从,血海加深仇,怎可不报。不一样的修炼之路,是否可行?生与死、爱与恨、情与仇,一朝悟道皆惘然。
  • 佛说六字咒王经

    佛说六字咒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赖男神爱上我

    无赖男神爱上我

    安小昕是个马马虎虎的女孩,生活在一个平凡的小镇里,有梦想的她背着父母离开了家乡,他,煜野一个顶级偶像,冷酷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会有一个女孩闯入他的生活,奇妙的缘分开始了!!
  • 爱无关性别

    爱无关性别

    本文耽美小说,极具内涵~嘻嘻,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攻是宠妻型的当然也是狂霸拽啦~受是外表m内心狂暴小腹黑但是一心一意的呐~
  • 三十若梦

    三十若梦

    我个人不喜欢没有爱情的商战,更不喜欢没有商战的爱情。反派不是菜鸡,反派也有真情实感的流露,我会推敲书中每一位有姓名的角色,赋予他们应有的性格和气质。故事的设定时间是2015年,所以,请各位读者大大对于剧情中一些跟现在相比不合理的片段给予理解。
  • 萌狐来袭:腹黑大叔宠翻天

    萌狐来袭:腹黑大叔宠翻天

    奇幻+现言+爆宠。“我要红烧兔兔,宫保兔丁,兔耳丸子,糖焖兔子,锅烧兔肘子,烧兔肉,蜜蜡兔子……”某只小狐狸晃着两只小耳朵,掰着手指认真的说道。某男托着腮,满脸妖孽:“兔兔那么可爱,怎么可以吃兔兔呢?”某只小狐狸掰着手指的小手顿了顿,转过小脑袋:“那吃什么?”某只饿狼突然扑了上去:“你看我!好吃吗?”“……”传说Z城最有势力的慕家二少身边多了只小狐狸,生气了要哄着,受伤了要护着,长大了要宠着。有人不解,问道:“二爷,你对你家狐狸为什么这么好啊?”某男满脸委屈:“怕睡沙发。”当呆萌白狐遇上腹黑总裁,结果?当然是宠上天!1V1宠文!!男女主身心干净!尽管跳坑!
  • 独家婚宠

    独家婚宠

    “每个月圆之夜,你必须满足我”一条神秘祖训使她沦为他的禁宠!作为父亲的交易筹码,刚挣脱人渣,又被逼和恶魔签下神秘协议夜夜索取,还嫌弃的说要不是因为祖训才不会和她在一起!可祖训也没要求必须结婚吧!所以麻烦你别来烦我!
  • 海棠落尽春欲迟

    海棠落尽春欲迟

    我的前生叫苏米,而今重生于公元前118年西汉。我出生时,月华星河熠熠交辉,贪狼星光彩耀眼,便注定了一世的不平凡。乾象异变,吉凶难料,宫帷内外,风谲云诡。韩嫣,霍去病,袁辰璟,李绾,这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纷纷登场,他们又会在我的生命里扮演怎样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