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61800000011

第11章 李何林与王仰晨

年前被外地朋友问到去阜城门怎么走,说明时颇费了口舌。事后想起美谚中有:“纽约吗?到耶鲁大学往南就是”——退回去三四十年,或许就可以套用这句话了:“阜成门?到鲁迅博物馆往西就是”。现今呢,鲁迅对中国文化的经典意义虽称无可替代,但鲁迅学已不再是显学,鲁迅博物馆只能保留人文意义上的地标作用了。这引发我记起鲁迅的“显赫年代”里一些相关的人事,于是起意作篇短文。

题目写下来,心里又有些没底有些茫然。那时本文题目中这二人,一个是鲁迅研究的领军人物,一个是鲁迅出版的领军人物,我不属于研究或出版的圈子,只属于其中一人的生活圈子,因此对他们怀念的情愫可能多过了对事实的了解,只能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了。李何林曾在写给王仰晨的一信中提到:“日文《野草》两本,对我无用,送令郎看吧。”这封信没有日期,推算是1982年所作。作此信时,李在鲁迅博物馆馆长任上,王在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著作编辑室主任任上,句中“令郎”即我,是出版外贸公司的职员。那两本《野草》一时拣不出来,记忆中是淡绿色的封面,是日本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学人刊物。

李何林与王仰晨的过从,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的近二十年间,其中前十年,是社会政治翻云覆雨的年代。“**********”将文化和物质都扫荡得空空荡荡以后,是鲁迅著作出版在出版界率先苏复,是鲁迅研究在学术界率先苏复。那是特定的政治环境下的特殊现象,当整个社会像停摆的机器般沉寂的时候,人文社的鲁编室和鲁博的鲁研室像一架人力车的两个轮子,承载着中国文学的薪火前行。

李何林1975年12月被任命为鲁迅博物馆馆长兼鲁迅研究室主任。他早年由大学生物系肄业,先后参加过北伐军和南昌起义,20年代末期开始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和评论,他的重要著作《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1939年上海生活书店),率先提出“鲁迅和瞿秋白是中国现代的两大文艺思想家”之认识。就任鲁博馆长之前,他曾任南开大学中文系主任(1952-1975),出版过《鲁迅的生平和杂文》、《鲁迅〈野草〉注解》等作品。在鲁迅博物馆馆长兼鲁迅研究室主任任上,负责了编辑鲁迅手稿、编写鲁迅年谱以及创办《鲁迅研究资料》等工作。

王仰晨于1971年6月从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奉调回京,在鲁迅著作编辑室组建后担任主任。他出身工人,只受过不完整的小学教育,20岁前后写过短篇小说和散文,并自行编印成集(名不可考),做过昭平版《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和大连光华书店出版部主任。就任鲁编室主任之前,他先后担任同社小说组、五四组组长和现代文学编辑部副主任,编发过茅盾和巴金的多卷本《文集》,编发过《平原枪声》和《青春之歌》等众多长篇小说。在鲁迅著作编辑室主任任上,负责了一系列鲁迅著作的编辑注释出版工作,主要包括:从24种单行本到27种单行本(征求意见本)和16种单行本、《鲁迅书信集》、《鲁迅日记》,以及1973年20卷本、大字线装10函本、1981年16卷本三种《鲁迅全集》。

我初闻李何林的名字,是在70年代前期。那次偕父亲同去琉璃厂中国书店的内部门市,他选的书中就有《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他说与作者接触未久,那书却是抗战时期就读过,历久未忘,于是我也记下了作者的名字。我初会李何林先生,是在一个冬日,应该是他从天津举家迁来北京之初,他来访父亲。那时我们住四合院,在西侧的后罩房(建筑术语好像是这样,不是很有把握)与西厢房间有一通道,迎面看见李先生从那通道间走来。他身着深色呢大衣,面白儒雅气度雍容,听清他的名字,我赶紧引了他到北房见父亲。

工作关系促成了李何林与王仰晨的交往,这种交往在1971年初李还在南开大学时已经开始,南开方面的雷石榆和李霁野,北京方面的曹靖华和冯雪峰,在此前已是他们共同的老友。另如孙用、林辰、杨霁云、唐弢、钟敬文、戈宝权等一批老专家,于他们也是相知较深甚或私交不错的朋友,在后来多数都成为鲁研室和鲁编室共同的顾问,其实就王这方面说,他对李和这些老专家常是视同师长。老一辈专家以外,在鲁研室与鲁编室工作的其他学者彼此也多有了解,两个部门的人事关系,与李、王的关系是相互增进的。

1981年版《鲁迅全集》出版前的10年,是李何林与王仰晨交往密切的时期。他们在业务方面或偶有分歧(例如李主张在杂文注释之外增加题解),在思想意识方面却颇为契合。《鲁迅全集》峻工时,李何林与王仰晨分别是77岁和60岁。李离休前,曾希望王能接替他的工作。他在一封信中说,“拟调你来我室主任事,我已向国家文物局领导汇报,今天上午局人事处同志用电话告诉我馆人事干部,转告我:局领导同意调你来。/因此,今天下午我函周扬同志请他同意,一面又另函文井、君宜同志,希望他们惠允。如你社同意,我再请国家文物局通过正式手续请调(向国家出版局)。/关键可能在出版社?(1982年1月5日)”可能出乎他的意外,后来“关键”问题不是在出版社,而是王本人固辞不受,他还是更情愿在编辑位置上做事。李给王的信现存约10封,王给李的信是否还有存世,则未能确知。

后来李何林继续主持了《鲁迅年谱》和《鲁迅大辞典》的工作,继续兼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他逝前总结自己的生平说,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现代文学和鲁迅研究人才,发扬了鲁迅精神,保卫了鲁迅思想。王仰晨则继续做编辑工作,先后编成瞿秋白、茅盾、巴金等人的文集、全集、译文集共计60余卷。他在1987年写过一段话:“‘夕阳’是无法挽留的。当古稀日益向我逼近的时候,‘做什么’和‘怎样做’对我来说就是念念不忘的一根鞭子。”那时他是66岁。他去世前数月也总结过自己的生平:“一生也没有做什么事,真是白过”(王得后《敬悼王仰晨先生》)。

李何林去世后,王仰晨作有《纪念李何林同志》一文,文中对故人特别称许的几处,一是早期研究现代文学的成绩,二是“******”时期义无反顾地看望落难的冯雪峰,三是事业精神。王生平著文无多,无多的文章中,悼亡之作占去不少,此即其中之一,初收在《李何林先生纪念集》中,后收入他本人的纪念集(《王仰晨编辑人生》),作为后一书的编者,编书期间我脑际几次闪过这两句诗:“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相信刘禹锡的诗句断非苦吟出来,必是亲历的述说。

敬业奉献和克己奉公,在李何林与王仰晨身上表现得非常一致。他们都强调不迟到早退,不占用工作时间做私事,不因私使用公家的一个信封一张邮票。在鲁迅著作编辑出版10年间,王仰晨个人蒙受过政治委屈、遭逢过丧亲之痛,克服了疾病缠身。他作风严谨并精通业务,但很难说他具有深厚的学养,他是凭借以勤补拙、以身作则,激励鲁编室的专家团队,也依靠社会力量,艰难地完成了《鲁迅全集》的工作。在1981年4月成立的鲁迅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委员会名单中,没有他的名字;同年9月,在首都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上,主席台上没有他的席位;在中国鲁迅研究学会中,他也不是理事。到这里又想到一句题外话,事隔15年以后,王仰晨与巴金二人合作编辑的26卷本《巴金全集》,获得了第二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及第2届新闻出版署直属出版社优秀图书奖编辑一等奖,,他也是事后才知道,没有人通知他参加颁奖大会。

鲁迅学“独尊”的现象,对文化是悲哀,对鲁迅也未必是幸事。这种现象随着思想解放被打破被改变,是自然而然的事。可以肯定的是,当时从事相关工作的那一代学者,是将鲁迅研究与鲁迅出版视为传承民族文化的事业来对待的,而他们的工作也确实有这样的意义。李何林与王仰晨这一对战友先后在1988年和2005年辞世,这篇小文不足纪念他们,只能聊寄个人的缅怀之情。

2009年2月

同类推荐
  • 慢慢爱,不慌张

    慢慢爱,不慌张

    《慢慢爱,不慌张》是由散文,书信和摄影组成的作品集。Su在二十八岁之前的生长轨迹,同每个人身边认识的某某某并没有太大区别,然而在刚满二十八岁的那个夏天,他选择离开家乡,开始了一个人在海外的生活。书中收录的三十篇文章,是对于这样选择的一个解答,亦是在漫长旅途中写给童年,朋友,亲情和爱情的一封封信。
  • 唐诗宋词元曲-宋词(上)

    唐诗宋词元曲-宋词(上)

    代词人如晏殊、欧阳修等上承晚唐五代词风,受南唐词影响尤深。他们多作小令,词风清丽深婉;苏轼的词在词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北宋末年的周邦彦称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和陆游同时的辛庆疾,是南宋最杰出的词人之一;羔夔是南宋另一位极有影响的大词人;南宋后期的吴文英,词风浓艳丽密,运意深远。
  • 苏轼文集1

    苏轼文集1

    苏轼作品集,历代有不同的编法。大致说来,主要有诗集、文集和诗文合集三种编法。
  • 唐宋八大家(第四卷)

    唐宋八大家(第四卷)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 爱的竖琴

    爱的竖琴

    这些诗,或以深邃的笔墨纸探索爱的哲理,或以细腻的笔触触及少男少女的相思,或以鲜活的感受吟咏对爱与美的追求,或以缠绵的情调表现失恋的痛苦,失意的孤独和渴望爱的慰藉……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原来爱你

    重生之原来爱你

    当年,你打击的我一败涂地,如今,我要让你身败名裂,可转过头来,我却发现,我还是爱你
  • 叙仙缘

    叙仙缘

    若前生今世来生只为寻觅你若忘川畔流泪只为不忘记你若记忆只为再次遇见你若苦楚只为下一世与你不再分离那就足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查无实据

    查无实据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都市中本来就充满了各种传说。至于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即使可以考证,也都淹没在因为种种原因而被扭曲的信息海洋里了。本文作者作为一个各种奇闻异事的亲历者和故事收集者,给大家展示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只是故事中的所有人和事,不论是地名,还是人名,都是影托而已,若要据实考证,都是查无实据。由于作者酷爱旅行,走过很多地方,文中顺道会介绍一些名胜和旅游景点,就算对那些地方的纪念。不过很多具体的描述都是要经过加工的哦。如果真的你去那里玩,却找不到我说的奇景,就到书里跟着想象再结合你亲临的实境一起去探寻咱们共同的奇幻之旅吧。
  • 九天仙卷

    九天仙卷

    一千年前,天域强者江浩天突破失败。至亲背叛,仇敌坑杀,终落得道消身殒。一千年后,却重生在凡界一个瘦弱的书生体内。前世未能完成的心愿,今生依旧不会改变。在那天域之外,真的有仙吗?仙途漫漫,一眼万古,究竟哪里才是终点。
  • 穿越之凰者归来

    穿越之凰者归来

    现代杀手天涯因为飞机失事穿越到古代,成为雾都战家五小姐,这个孩子是战家不存在的人,被父亲老仆偷偷养大,死于蛇毒。战天涯偶然得知,原身的死并不是一个意外,咬伤她的毒蛇是战家七小姐战天依所养,战天依纵仆行凶,视人命如草芥,战天涯为了给原身报仇,杀死了放毒蛇的仆人,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战天依也被毒蛇咬伤,成为废人。大仇得报,战天涯却又得知,战天依之父为了泄愤,而让所有下人陪葬,战天涯十分厌恶这个地方,决心早日恢复以前的实力,离开战家。
  • 吞天战帝

    吞天战帝

    落魄天才,逆天崛起。执噬魂枪,踩恶奴,斩仇敌,怒雪前耻。觉醒玲珑塔,修吞天噬魂诀,吞噬天地之灵。强者世界,宗族林立,天才如云。他步步登云,战天弑神,傲视诸天群雄。弱水三千我皆取,冷傲圣女,丰腴师姐,精怪魔女,自古英雄配佳人。生存?红颜?责任?冲冠一怒!屠戮天下又何妨?
  • 契约医妃

    契约医妃

    传说中的战神王爷版本真多,杀伐果断、残忍暴戾?生人勿近、不要女色?夜夜笙歌、荒淫无度?某女表示,一切都是假象!假象!一朝穿越,她成了进贡的质子公主,上辈子卧底天天演戏,这辈子还要被迫陪戏精王爷继续演戏。某女:“王爷请自重,我们的约定里没有这条。”某王:“是吗?来人,发诏诸国,本王即日登基称帝!”甲方都变了,契约还有效?
  • 士死如归

    士死如归

    刀痕剑孔,妙法神通,光怪陆离的世界,无穷无尽的激斗,古时代士者们的挽歌……当一只吸血鬼来到人世间,地覆天翻在所难免。
  • 你的形象价值百万你的礼仪价值百万(超值金版)

    你的形象价值百万你的礼仪价值百万(超值金版)

    与人之间的竞争是智力的竞争,也是口才的竞争。口才决定了我们的价值,决定了我们的成败。无论你从事何种行业,无论你身居什么职位,也无论你是男人还是女人,无论你是年轻还是年老,你都必须重视礼仪。一个成功的形象,展现给人们的是自信、尊严和实力。个人形象是昂贵的,有的时候它价值连城。本书深刻地点明了形象、礼仪、口才在人生中的巨大价值和重要作用,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形象、礼仪、口才的基本原理和法则,指出了提升自我形象、修炼优雅礼仪、练就口才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从交际到生活、从求职到工作、从说话到办事、从推销到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