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32100000007

第7章 儒家为人之道与人生智慧(1)

涂可国涂可国,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儒学不仅深刻阐述了学会做人的意义与价值,提出了关于做人的理想境界的设想,还阐明了许多关于如何做人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儒学围绕如何做人、为人、修身等为人之学所提出来的思想十分丰富,主要有待人之道、成人之道和修己之道三方面。

一、待人之道

所谓待人之道,是指儒家提出的有关如何处理己他关系、己群关系的准则、方法、途径及技巧等。无疑,这方面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这里我们只从普遍适用性角度举其要端陈述如下。

(一)成己成人

儒家围绕如何处理协调人我关系问题提出了极为丰富而有益的思想观点,其中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反求诸己。儒家认为,成人必先成己,正人先正己,治人先修己,这是因为如同《中庸》所讲的"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也是因为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可见,一个人只有加强自我修为,强化自我修养,才能率先垂范,才有威权,才不会招致滋生怨恨之情,才能感召人、管理人和帮助人。同时,儒家还强调一个人为人处世既不能取悦于人,也不能苛责于人,而必须确立自己的独立人格,培养自己的宽容精神,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这就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此外,儒家一再强调要不断地反省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中庸》载孔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这意思是说,射箭如同君子修道,假如箭没有射中靶心,应该反责自己是否用心不专或技艺不精,而不能怨天尤人——"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孟子也指出:"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达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2]

二是成人之美。在儒家看来,正己、求己不仅仅在于独善其身,更不是像扬朱倡导的那样是单纯的为我主义(虽然不损人),而在于兼善天下,在于利人、助人。儒家不但提出了"仁者爱人""泛爱众"这类总的利他主义原则,还提出了"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社会为本理想,是提出了成人之美、与人为善的伦理精神。孔子提出,"君子成人之美"[3]。孟子主张人应以善良之心去帮助他人:"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4]孔孟儒家基于仁爱之心提出的"成人之美""与人为善"规范成为中华民族协调人际关系的宝贵优良传统,至今仍是具有普适性的价值方针。

三是反对损人利己。尽管扬朱"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精神境界不如墨家"兼爱"高,它属正当层次,但它比起那种损人利己的自私自利不当行为要合理些。儒家在肯定成人之美的同时,还反对损害他人的利益。孔子就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5]"不成人之恶"虽然是一种底线伦理,但在今天一些人为了谋取个人一己私利、为了发财致富而不择手段、肆意坑害他人的时代背景下,仍具有相当的现实合理性。

(二)和而不同

儒家在汲取前贤和同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贵和的待人处世之道。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6]孔子的弟子有子也讲:"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7]《中庸》中孔子也要求人"和而不流"。所谓"和而不同"本质上是指在承认和尊重差异、多样性的前提下进行有机协调、融合、统一。它不仅是用以安邦定国的为政之道,也是用来调节人际关系的为人之道,蕴含着一系列处理己他关系、己群关系的行为要求。

一是反对随波逐流。孔孟之所以反对乡愿人格,就在于它为和而和,盲目顺从、跟从,缺乏是非善恶观念,不知保持个人的独立性。要知道,"和"并不是"不争",而是允许不同意见、不同个性的存在,有时人与人之间合理的斗争、竞争与冲突反而是促进关系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即便是争,"争也君子",争必须合理合情合法。孔子说过"君子矜而不争"[8],孔子这儿所说的不争是指个人要学会自重,学会尊重别人,而不要去作无原则的争执,不要一味争强好胜。儒家之"和而不同",并不鼓励人一味忍让、顺从,而是尊重人的个性与独立人格,孔子就说:"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9]同样的,孟子也极为鄙视只知附和顺从的人,认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10]。

二是群而不党。孔子提出了两条君子处理己群关系的规范:"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11]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2]。这些虽然是作为德位合一的君子所应秉持的为政之道,但它们也不失为普通人处理己群关系的为人之道。人是一个群居动物,合群是人的本性之一,荀子把"能群"规定为人异于动物的特性:"人能群,彼不能群也。"[13]群体是由个人所组成的集合体,它是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据此,孔子提出"群而不党",荀子更是说"故人生不能无群"[14]。根据"群而不党""周而不比"的精神,人要学会过集体生活,把个人融入集体当中,通过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时甚至要为了集体的利益大公无私,作出自我牺牲也在所不惜,决不能太过"独立特行",游离于组织之外,更不能损公肥私。同时,凡事要出以公心,讲团结反对勾结,绝不能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搞个人小圈子。一句话,要以和处众,遵循"群和之道"。

三是宽以待人。朱熹《论语集注》曰:"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要做到"和而不同",就应像君子一样做到"坦荡荡",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15],就应像《中庸》所说的那样"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尊重彼此的差异和个性,以宽容、大度的处世态度对待他人,不能太苛责于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16],做到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即便是对待与自己有矛盾、有冲突乃至有积怨的人,也应"以直报怨,以德报德"[17]"不念旧恶,怨是用希"[18],借此化解仇怨、隔阂,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

(三)忠恕而行

儒家提倡要与人为善、成人之美、成己成物,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人与群体、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呢?这就是按照关系的亲疏远近进行合理的社会交往——忠恕而行。忠和恕一般并称为"忠恕之道",它们的含义虽然不同但多样。例如,"忠"不仅指向事业(忠于事),也指向国家(精忠报国),但忠恕连用就主要表达的是做人和待人的一种方式,也是求仁、行仁的基本方式。孔子没有直接给"忠"释义,《论语》记载了孔子一段话:"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19]冯友兰等人认为这就是"忠道"(卜师霞认为,忠恕不是体用关系,恕的外延大于忠)[20]。关于"恕道",《论语·卫灵公》中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学》对这种思想阐述得更加具体:"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即对任何人都不把自己憎恶、想要的东西强加给他人。可见,忠恕之道的基本精神是推己及人——我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我,也不要以之来对待别人;我自己所希望达到的,也希望别人能达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忠恕之道是儒家的根本为人处世之道,亦即是儒家倡导的根本人道理念。

二、成人之道

在不同的语境里,儒家往往给予"人"以不同的规定。有时,"人"是指与"己"相对应的他人。例如,孔子讲"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2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22]"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23]以及"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24]等,显而易见,这些命题中的"人"是指称对象化的他人客体,而区别于与其相互对待的主体自我("己")。有时,在儒学中,"人"是一个泛称,它涵盖了社会中所有的个体,既包括主体自身也包括他人,像"成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这些范畴和命题中的"人"即是。我们所要阐释的儒家成人之道,乃是指儒家有关自我成长与自我发展的方法、原则、规范、途径等。考证儒家文献,似乎可以看出儒家的成人之道大致包含自知、自得、自省、自强、自主、自律、自尊等方面内容。

(一)自知

自知一般是自知之明的简称,它是指个人对自我的内在认识。本文拟将"自知"作广义化处理,把它界定为主体对自身的内在认识和对外界环境(客体)的外在认知。作为为人之道的自知,孔子在强调不能苛责于人、不怨天尤人,别人不了解自己既不愠怒——"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5],也不在意他人的赞誉——"不患人之不己知"[26]"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27]的同时,还从多种角度倡导人要致力于自我认知。

一是要学会知人,了解互动客体。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协调人际关系。孔子说:"患不知人也"[28],我所要担心的是不了解别人。《中庸》还把"知人"当作修身事亲的前提条件:"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

二是要知"道",了解和把握各种德性。《中庸》认为知、仁、勇三者是天下达德,并指出认识这"三达德"是把握内圣外王的基础,正可谓"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三是要知天。天是人生存的大环境,它自有其运行规律("天行有常"),天人要和谐,就必须了解天的本性;同时,天又是人与人交往、沟通、相处的中介与资源,要处理好己他关系、己群关系,同样要知天。为此,《中庸》讲:"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孟子也提出尽心、知性、知天的"天人合一"理路。

四是要知社会境遇。孔子提出人要立身处世,必须做到"三知",他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29]每一个人都有"命",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生老病死、富贵穷达,人固然不能做宿命论者,不能消极待命认命,要学会与命运抗争,但个人的任何作为也不能不顾外在情势和客观规律一味违命,命有小大、逆顺、邪正之分,成人的先在前提则是知命。这些命包括自然规律、生存境遇、社会条件、时代趋势等。礼是用来调节人的行为、维持社会秩序的规范体系,一旦违礼、背礼,就会导致人行为失范、失序,导致角色紊乱,导致与他人难以很好相处。为此,孔子提出了"四勿"。"礼仪是普通人修身养性和持家立业的基础……有时候,一个才能平庸的人,如果深谙礼仪的妙用,具备人格魅力,就能够吸引住一些人才,为他所用,事业就能成功,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证就是刘备。"[30]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言语是其思想观念的表达,语言或说话反映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和修养。因此,人应学会知言。孔子讲:"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31]"仁者,其言也讱"[32]"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33]。为此,孔子表示要了解一个人,就必须"听其言而观其行"[34]。善于察言观色,看人择言,可以说是重要的生存智慧和处世哲学。

(二)自省

在儒家看来,一个人要完善自身、发展自我,就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自我省悟,具体说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自我思过。从消极意义上说,成人的功夫就是随时自察过失而严格自责:"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35]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个人犯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要有错就改。儒家认为,人不仅要思过,还要改过。孔子要求人们"过,则勿惮改"[36]。明清之际的刘宗周对儒家"迁善改过"思想作了系统阐述,提出人要"一迁一改,时迁时改"。

二是经常反省。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7]每天多次反思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是否忠诚、守信,这种对自己有可能出现的过失和不足进行不断的反省虽不同于基督教原罪说的自我忏悔,但它仍不失为自我成长与完善的重要方法,是联结和沟通不同主体间的交友处世之道。

三是见贤思齐。人都有一种好强争胜、不甘人后的心理,它是激励个人奋发有为、不断上进的重要精神力量。儒学据此提出了"自省"这一助人成德成人的功夫。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9]直到今天,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仍然被视为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

同类推荐
  • 日本人性格解析

    日本人性格解析

    本书展现当代日本社会精神面貌的方方面面,以及日本人独特的民族性格在当今时代各领域的种种反映,分析日本人的性格暧昧善变的背后,是不变的现实主义、实用主义和利益至上主义。
  • 中华国粹智慧金典

    中华国粹智慧金典

    本书精选人们生活熟知的经典国粹,分别从古书典籍、戏曲、诗词、歌赋、书法、绘画、酒文化、武术、中医、民间艺术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服饰等方面进行解读,发掘国粹中的传统文化智慧、领悟立身处世的道理。
  • 善文化宝典

    善文化宝典

    张刚忍编著的《善文化宝典》是善文化系列丛书之一,本书收录了关于“善”的名言一百句、“善”的故事一百篇,用这种方式来宣扬“善”,使更多的人通过图书了解“善”、认识“善”、践行“善”,对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 中国家法:家风家教

    中国家法:家风家教

    家风好则人心正,父母慈,儿女孝,婆媳睦,妯娌和,子孙贤。家风不好则子孙恶,子不肖,孽孙生,一个家庭的和睦离不开良好的家风、家法。一个家族的家法关系到一个家族的声誉和兴旺,更关系到家族内子女的人格塑造与培养。《中国家法》从“家风家教”“人道伦常”“修身齐家”三大方面,由大及小、由浅入深地阐释了一个家族、一个家庭、一个家族成员该如何对子女进行有益的引导、教育,从而潜移默化地继承家族的传统美德,累积智慧,树立影响,让子孙世代受益。
  • 思想课堂-文学笔记

    思想课堂-文学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热门推荐
  • 通神之途

    通神之途

    全新的网游体系全新的游戏风格非一般的金手指非一般的团队性技术+配合+装备+功法+武技=通神之途
  • 泡沫童话之向日葵女孩

    泡沫童话之向日葵女孩

    美好的童话故事总会让女孩们憧憬。是的。她很善良。她很乐观。她是阳光下灿烂微笑的向日葵。但她能抵挡得住“狂风暴雨”的洗礼吗?背叛、嫉妒、生离死别...她还能继续那么骄傲的走下去吗?一个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一个两小无猜的冰王子,谁才是真正守护她的太阳?
  • 欲火归来:这个嫡女不善

    欲火归来:这个嫡女不善

    上辈子她被姨娘庶妹渣男害的腹中孩儿死去,令自己尸骨无存,害的自己的母亲被毒死,害的外公一家一百八十六条人命都上了断头台。这一世她欲火重生,她护嫡母,撕开姨娘、庶妹的伪面具,耍的渣男团团转,她要有恩报恩,有仇的她必定让她们生不如死。在复仇的路上她是幸运的,有两个男人陪她一起,个个都给的起她一生一世一双人恋人的诺言,但前世的情伤以令她不敢再爱了,爱与不爱全凭心中之想。
  • 重生最强暴君

    重生最强暴君

    现代玄幻作品,后续更新欢迎
  • 太子妃原来是大佬

    太子妃原来是大佬

    传闻当今太子妃是个胸无点墨、不懂规矩的乡野村姑。太子爷却不赞同:“我家媳妇一把解剖刀,验得了死人,救得了活人。”谁知他刚说完这句话他家媳妇又掉了一个马甲,竟然是——九重宫阙,她为了他敛尽一身风华;皇权之上,他护着她除奸邪乱江山;国家权谋爱恨百态,为你甘愿颠倒天下,覆苍生。
  • 时空勇者的故事

    时空勇者的故事

    少年肩负着拯救世界的命运来到异世界,然而当他来到这里后,才发现事情并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一场阴谋正向他们袭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朝皇女超冷酷

    神朝皇女超冷酷

    练笔文,随时断更。大概是神朝神女穿越异世与仙皇真爱的故事
  • 愿我一路有你

    愿我一路有你

    一个转校生,一个轻微自闭症患者,命运将他们缠绕在一起他们的故事将会在这个夏天展开。当自闭症患者敞开心扉后唐晓表示:他还不如从前呢。
  • 傲娇队长的甜萌妻

    傲娇队长的甜萌妻

    警校刚毕业的田雨,来到警~局后,被分到了冷面队长秦川的手下实习。只是,实习就实习呗,他怎么还假公济私,让她冒充他的女友,帮他应付家里人为他安排的相亲。不仅如此,最后,他还得寸进尺了,明明说好的假女友啊!怎么还弄假成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