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82100000012

第12章 生活习俗的变迁(3)

进棺之前,要死者洗干净。男的还要由其长子将他头剃光,还要戴上帽子。给死者穿的寿衣一般是五件,最外面的是一件长衫。最外层的寿衣一般是黑色或蓝色,里面一层必须是白色或黄色。据老人说,是怕死者的魂魄过了奈何桥去地府报道的途中被路边的游魂野鬼抢了衣服。就算抢了“外套”,但因为里边的衣服是白色的,他们分不出人身体和衣服的颜色,就不再继续“扒”下去。死人脚上穿的是布鞋,这布鞋的后帮还要用布带连住。死人的两手不能空着,一手拿扇子,一手拿糯米饭团子。死人的脸要用白纱纸盖住,用两个硬币挡住眼睛,口里也含着钱。

进棺的时候抬尸体的人不能往里看,也不允许往棺里掉泪。盖棺后,还要在上面点一盏“天灯”,下面点一盏“地灯”。然后由道公围住,超度亡灵。

3、守灵

守灵的时间一般是三天、五天或者七天,视家庭的经济情况而定。守灵三天的家庭一般会在最后一天的晚上请道公来做法事;守灵五天或者七天的家庭就相应地多做几天法事。不过由于平西人口流动大,街道繁忙,没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做丧事,因此极少有家庭会守灵七天的,一般都是三天。守灵的地点一般安排在自家的厅底。在停放尸体期间,祖宗的牌位要用雨蓬压着,表示祖宗们不愿意看到自己家里有人故去。在停放尸体的几天里面,家里人不参加劳动和生产活动。吃饭也是别人煮好了,送到棺材旁边,守灵的子女在棺材旁猫着身子吃。这样的吃饭方式村里人解释说,是因为父或母的尸骨还没有入葬,做子女的又怎么能够安心地吃饭。至于吃什么东西倒是没有什么禁忌。子女守灵哭的时候主要是叹母亲或父亲的功劳,叹自己做后代的没有对父母尽孝;外家也会哭,用哭来骂儿子们的不孝顺。不过,哭出声的人都是女人,男人是一般神情哀伤,却不可哭出声。

在守灵的最后一个晚上,大家要一起吃一顿饭。这顿饭也要等到外家来了之后才能开始。这里有一种极为例外的情况:如果生前子女虐待父母,外家可能会拖延时间迟来,所有的亲戚因此而吃不成饭,也会责怪他们的不孝顺,以达到对他们的一种惩罚。儿女这个时候,可能就要亲自到外家去跪拜才能请他们来。事实上,外家肯定会来,故意迟来只是给予他们一种道德上的压力;在整个村里面,也会起一种警戒的作用:为人子女,一定要孝顺父母。

4、法事

如上所述,停放三天的家庭就在最后一晚做法事;停放五天或者七天的家庭,道公一般要做两个或三个晚上的法事。

道公做的法事分“起七”、“立幡”、“过天桥”、“担经”、“施休”、“旺龙”六个步骤。由于条件限制,现在尚未对道公做法事的全部过程和细节加以考察,只是将报告人已经提供的情况先做一个前期的描述。

“担经”先在厅底的天井里设坛。道公手拿一根棒,棒的一头系着一本经书,围着坛边走边唱。死者的儿女们就跟着道公后面走,并跟着他唱。道公唱的主要内容是讲父母怎样艰苦地把子女养大,怎样艰苦地经营一个家庭。如果是母亲亡故,还要加上“十月怀胎”一节,大体的内容是讲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从“担经”的所唱的内容可以看出,虽然道公的活动被视为一种迷信,但是却起着一定正面道德教化的作用。据笔者的报告人讲,20世纪60年代,有一个道公对于一个不给亲生母亲下跪的儿子说过这样的话:“我作为道公都跪,她是你的亲生母亲,你都不跪拜吗?”撇开其他成分不说,这个道公的这句话对于村里孝道的维护是有一定作用的。

“施休”基本上是属于一种迷信行为,就是道公要拿米饭摔给孤魂野鬼吃,以驱走邪气。虽说是迷信行为,但是村里面的发生的一些不可以常规解释的事情,却又让一些受过教育的人采取“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比如,报告人讲述这样一件事情:村里的一个户人家里的母亲去世了,在停放的时间里,有一次几个人猫在天井外面一角吃饭,突然其中一个口吐白沫,身体发硬。家人有的主张叫医生,有的认为是中了邪气,要让道公看看。后来虽然有人跑去请医生,不过家里还是有人按照经验,把煮好的饭拿到外面给那些“东西”吃,并说了一些叫它们走开之类的话。等到医生来了,还没有看病,那个病人就突然好了。我的报告人亲证此事。但是,作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他还是坚持以为那是迷信的事情。

鉴于这种情况存在,所以按传统正式开饭前,总是要准备一些饭菜给这些野鬼吃的,叫“泼水饭”,否则就是准备饭菜人的失职了。

“过天桥”就是道公在两张八仙桌上横放一张长凳子,作为“奈河桥”。道公带着其他人从这座桥上走过。这样做据说是可以让生者的身体健康,可以消灾添福,也可以使死者顺利道德彼岸。

5、出殡

做完这些法事之后,次日一早就可以出殡了。出殡这天道公还要围绕着棺木做“开路”、“点灯”等的法事。开始抬棺出门也是由道公发令,此时亲属包括姑爷等都要跪在棺材前“拦棺”(表示对死者的依依不舍),抬棺的人会齐声大叫“冲啊”,把亲属们冲开,把棺材抬出。

在出殡的路途上,必须由死者的儿子拿着幡来“引路”,由儿媳妇来“挑梁钦”。“梁钦”就是给死者的粮库,一般有酒、茶、菜等等。儿媳妇一直要挑“梁钦”到安葬的墓地,把它放在棺材的两边。

在丧服上,直系亲属穿白衣,戴白布做的三角帽,腰间系白绳子。旁系的亲属在腰间系一条白布就可以了。

另外,所有的送葬的人都要手拿一支孝棒,最后放在坟地的周围。死者坟地周围的孝棒越多就表示这个死者儿孙越多,越有福气。对于有一定功德的人,送殡的人还会集资送一条挽幛,大概一丈长,二尺宽的黑布,上面用白字写着死者一生的功德。这个挽幛以后就放在主人家,表以留念和荣耀,绝不能转送别人。

6、旺龙

出殡的时候,道公还会留在厅底做“旺龙”。“旺龙”有一点喜事性质,意味着死者已经去安葬了,一切可以告一个段落了。原先挡在祖先排位之前的雨篷也可以拿掉。下葬时,有属相相克之说,即与死者的属相相克的人不能参加下葬。

安葬完,家属回到厅底,要在大门放鞭炮,同时把随身带着的米、小钱、谷子、茶叶等东西往厅底各处撒。死者生前睡过的床板、放过棺材的凳子都要放到水池里浸泡洗过。

7、复山和卖孝

出殡完毕之后,还有两个小小的程序叫“复山”和“卖孝”。所谓“复山”,举例说,如果下午4点钟出殡完毕,到了晚上6点钟家人要往坟地送饭菜,表示一种孝顺。而“卖孝”,传统上就是由外家的人通知死者的晚辈去外家吃饭,但酒菜要由他们自己带去。直系血统的晚辈是必须要去的,旁系的晚辈则不一定要去了。

(二)二次葬

刚死的这次土葬,叫大葬,大葬过后三、五年,棺木坏了,待尸体腐烂殆尽,进行小葬,也叫撞丧、捡骨、葬山或原土。有些村民解释小葬是因为当时没有埋葬死者的有利时辰,便先将死者简单的埋了,三年过后,再请地理先生择有利的时辰,捡其骸骨,安放在一种陶罐里,并放进笔、书、灯、钱等陪葬品,用罗盘定好方位,重新埋葬。

小葬一般选在大寒期间两三天,捡了骨装好坛放在外边山坡,待选好黄道吉日并看风水选好地再下葬。撞丧的时候要先请风水先生算好吉时和最佳方位,事先要在风水宝地挖好坑。撞丧的当天,死者的家属要计算好时间,从取尸骨的旧坟到新坟的时间不能太久,一定要在风水先生算好的吉时入葬。开始撞丧时,死者的家属要在腰间缠上红腰带,带子上还常常系上五角钱,称为“要红”,为的是图个吉利。还要请吹打手一路吹打,前往死者坟墓。挖开棺材后,要由死者的直系亲属亲自下坑取骨。取上来的尸骨放在一个大瓮里,要在吉时埋入新坟,并立上墓碑,立碑的方向也要讲究,通常由风水先生来订。入葬前,也要在家里请道公做法事;做法事时间的长短,主要视家里的经济情况而定。

死者的儿子按照预定的时间,把父或母的尸骨收捡起来,根据人的骨骼结构,按常人的坐姿摆好(按照头在上,脚在下的顺序),把它们叠放入一个三尺高的陶罐中,预备进行二次葬。

尸骨罐由儿子来放入。立碑的人自然也是儿子,其经费也是由儿子负责。一般而言,碑文的写法有一定的规范。正中间写某某人之位,右侧写死者的生平,如谁家的孩子、出生时间、在什么地方病故、享年几岁、有几个儿女、儿女是否婚嫁、还要多少写一些死者的一些美德和功绩。左边是刻现在还活着的人的名字的,有写碑文的人、儿子、男孙、姑爷、外孙、还有立碑的时间等。死者的女儿们负责凑钱做纸屋,打幡,最后烧在新坟前。

二次葬时,如果祖山的时间和方位都有利,就立即葬;如果祖山时间和方位不利,就先将陶罐放在寄地--一个临时借用的地方(一般在祖坟旁边),到了大吉大利的时候再行安葬。相比第一次埋葬来讲,二次葬是一件值得家人高兴的事情,因为家里终于为故去的亲人选择了一个如意的永久“安身”的地方。

并非所有平西人都实行二次葬。没有后代的人或者有钱的人,会实行一次性的“大葬”,棺木、坟地等都是事先做好安排。没有成年就死掉的人,特别是小男孩、小女孩被视为短命鬼,随地埋了就算了,什么仪式都没有。

关于葬礼的风俗,笔者的另外一个报告人还讲过这样的一个细节:如果女孩子没有嫁人就死掉,一般是不被葬入祖山的;已经嫁人的妇女如果40岁不到就死掉,只能在祖山的周围埋葬。

(三)清明上坟

之后的三五年内,每年的清明节一个厅底的人都要去上坟,以后的频率渐渐减少。在解放前,一个厅底都有用于征赏用的“公众田地”,其出租所得的钱就是用来清明节拜扫之用。祭扫要用一天的时间,大家带上锄头、镰刀等工具上山。首先,用“三牲”之礼来敬献祖先(鸡鸭、鱼、肉,还规定肉是一刀切的,不能拖刀的。桃子包都是祭祖的东西)。首先上香,给祖先倒酒,然后点纸钱,把酒洒在墓碑前,辈分高的族长要带领大家叩头,辈分越低,站得越靠后。行完礼,还要燃放鞭炮。最后大家要帮祖先坟墓锄草,把杂草树枝砍掉,清理干净。一般清明那天,一个厅底的人往往就在那里烧饭做菜,一起和祖宗吃一顿。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公众田地”,祭扫也简单许多。如果一个厅底的兄弟团结的话就一起凑钱去祭扫,不团结的话就各家各户自己去祭拜了。现在“做清明”对许多年轻人来说可是一件类似于“春游”的活动。前几年,烧猪、烧鹅等是很多平西人拜祭先人必备的祭品之一,有的会举家抬着一只硕大的烧猪前来拜祭。今年(2008年)烧猪基本没有了,有些人干脆以面包做的斋烧猪替代。“我们本来也想用大烧猪来拜祭的,拜祭先人也希望丰盛一点嘛,但是猪肉实在太贵”,梁先生说。

(四)丧葬风俗的变迁

从平西的丧葬风俗中,我们可以看到壮族“二次葬”的影子。这是平话人与壮族人民杂居,文化互动的结果。尽管时过境迁,平西人还基本保留着传统的丧葬风俗。不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取消“土葬”,实行“火葬”事在必行。

在20世纪60年代,平西和别处一样实行过三年的火葬,但是一旦政策上松弛,村里的人马上又恢复了传统的丧葬方式,而且还严守丧葬的很多细节的规定。可见,移风易俗并非易事,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过,现在平西的一些地方精英,一些干部和知识分子已经响应号召从自家做起实行“火葬”。

四、岁时习俗与历法

平西的岁时节日主要有:春节、元月十五、二月初二土地诞、五月初五端午节、六月六、七月十四中元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九连宗拜祖、十月十日、冬至。其中春节、土地诞、中元节和九月九连宗拜祖是比较大的节日。

(一)春节:

1、春节的特殊食品

在过年的前夕,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做米花糖和糯米糕。这些食品的制作和用途已经在饮食习俗中描写,这里不再赘述。

2、大年三十

到了年三十,就准备年夜饭。

年三十的傍晚时分,家人会提了两只熟鸡、几个橘子、三杯米酒、纸钱、烟香到院前的厨房内拜灶神。这里的灶神没有具体的图像或拜祭的神台,也没有任何其他象征性的形象,人们只是在锅台上插三支香,摆上供品,凭空祭拜,口中念念有辞,就算是完成了对灶神的供拜了。

这里的年夜饭相对简单,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老三篇”。两盘鸡,一碗鱼,还有一碟生鱼片,一盘四季豆,还有一锅鸡肉汤底的火锅,放点香菇和生菜,份量特别多。和其他的地方一样,年夜饭应该是有剩余的,不要全部吃光,表示年年有余。

从前,每户人家过年时,都会备一些带着叶子的甘蔗放在自己的家里,吃完年夜饭,就拿带叶子的甘蔗放到家门背后,以此来寄托对自己的孩子的希望,希望他们以后做什么事情都有头有尾(甘蔗有头有尾,以此来作为象征),能更有出息。除此之外,每家每户都还会在门前挂着葱和蒜。葱寓意自家的孩子聪明,蒜则希望自己的孩子会计算、能持家。但是,现在除了一些老人懂得这些,很多平西人都不这么做了。

凌晨的时候,村里开始放鞭炮,他们称为“开门炮”。放鞭炮有三种,一种叫地炮、一种叫花炮,还有一种叫小炮。放鞭炮有“发财”的寓意,因为鞭炮“啪啪”的声音和“发”的谐音很像。此外,按照传统的讲法放鞭炮还有驱邪去旧的意思。

3、红包--压岁钱

大年初一最兴奋的就是小孩子。他们遇见自家的长辈亲戚甚至已工作的哥哥姐姐都会喊“新年好!”“恭喜发财!”这个时候,大人就要给他们红包了,每个红包10元到100元不等。平西居有钱家小孩每个人手上大概有近二三百元左右的压岁钱。按照这里的习俗,大年初一有客人来,辈分长的是一般要给辈分低的一个红包的,不收下就是看不起他们。所以作为客人是一定要收下这个红包的。

4、大年初一的禁忌以及拜宗祠和土地庙

大年初一第一个禁忌就是不能杀生,一家人吃的肉都是前天弄好的。其次是不能打碎家中的锅碗瓢盆,大年初一家户之间一般不相互走访,当地人解释说是为了避免打碎别人家的锅碗瓢盆。第二个禁忌就是,初一这天,家里不能扫地,他们认为大年初一扫地会把家里的财气扫掉。

大年初一的一件大事就是拜宗祠和土地庙。要去祭拜的地方有三处,分别是自家厅底的祖宗、土地庙和整个大家族的祠堂,而且先后的秩序一定是这样的。至于为什么一定要按照这个秩序去拜,笔者的报告人也讲不出一个所以然,只是知道一向来是这样一个规矩和习惯,大家都是这样照做的。

初一拜祖宗和土地庙一般需要的带上米花糖、糯米糕、芭蕉、橘子、纸钱、烟香、鞭炮、开水,以及盛水用的小碗或杯子,由家里的女主人挑着,举家大小都去。不过年长的,可以不用去。因为今天阳间不杀生,所以供给祖宗们吃的也是不开荤的。

同类推荐
  • 幽处满茶烟(上下册)

    幽处满茶烟(上下册)

    品茶,是一种生活方式,爱茶的人,内心都不会太浮躁,当你推开茶馆的门,你就开始了修炼。从古今茶人到名茶轶闻,从茶馆风貌到人生百态,本书是茶友了解茶文化的绝佳读本。
  • 工艺美术(上)

    工艺美术(上)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银河相会:七夕节

    银河相会:七夕节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那就是七夕节,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常常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近年来也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本书中,编者全面整理了七夕节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它形式多变的“乞巧”方式,还有各地各民族不同的七夕节风俗,相信读者们将对七夕有不一样的了解。
  • 礼仪常识读本

    礼仪常识读本

    《礼仪常识读本》从礼仪概述、个人礼仪、家庭礼仪、社交礼仪、餐饮礼仪、公共场合礼仪、公务礼仪等七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礼仪知识和规范。既可作为党员干部和社会人才培训教材使用,又可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社会群体人们的阅读需求。
  • 日本人性格解析

    日本人性格解析

    本书展现当代日本社会精神面貌的方方面面,以及日本人独特的民族性格在当今时代各领域的种种反映,分析日本人的性格暧昧善变的背后,是不变的现实主义、实用主义和利益至上主义。
热门推荐
  • 末日辉煌时

    末日辉煌时

    地球,曾是最辉煌的星球,无数的侵略者将地球毁于一旦,而如今,预言所表达的,所倾诉的,已然来到。
  • 平安的妖

    平安的妖

    瞧瞧这和尚还未见面就想着要取她性命,不光如此心性还极其捉摸不定,上一秒急着要害她,下一秒就急着要救她。刚认识时心心念念的要剜她的心头血,相识久了说什么倾心于她离不开了到底要她怎样嘛!
  • 第五小组

    第五小组

    第五小组的成员全都是奇葩。被称为工作机器的队长耿乐遇到了一心想要写小说的队员风雨,把酒吧当成是家的队员齐石,虽然花痴却喜欢男孩子装扮的袁慕珊。不管是日子还是案件,总是会发生让人出乎意料的事情。查案的惊心动魄,生活的啼笑皆非,第五小组奇葩来袭......
  • 索魂者

    索魂者

    仇海孤影觅索魂,血溅山河为一人。修得永世同天寿,一怒挥刀诛鬼神!
  • 战神无双

    战神无双

    一代星主在即将功成霸业之际陨落。百年后,地球已经没落的姓氏因为他的出现而华丽的转变。这来之不易的一世,他不想留下任何遗憾。(简介无力,前期略微沉闷,请试读30章。)
  • 成语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成语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你再也不是我的了

    你再也不是我的了

    “天墨,你爱过我吗”“从来都没有!”“都是我一厢情愿哈哈哈”
  • 松月传说

    松月传说

    松月大陆,一个普通家族的孩子,灵力测试时,五行灵力全部是一级,被耻笑为蠢材。实为千年不遇的五行满灵力拥有者,被一位炼器大师收为关门弟子。各种奇遇、历险随之而来。
  • 瓦洛兰之黑暗降临

    瓦洛兰之黑暗降临

    喜欢LOL的朋友和我一起高呼:德玛西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