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653000000023

第23章 壮族政治军事与性别平等(4)

壮族的村落在历史上也叫做峒、庄或甲,新中国成立后叫做生产队、村民委员会等。在壮语中,村落一般被称为mbanj,所以居住在村落的人就被说成bouxmbanj(一般被翻译成“布板”)。Mbanj的发音方法是汉语所没有的,因此在汉人听起来或者念起来时常常变成“蛮”音。比如,《礼记·王制》有云:“南方日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很多专家都认为,这大概是壮族得到“蛮”之他称甚至是贬称的最初由来。比如,李连进先生经过深入考证后认为:“‘蛮本为对‘板这一个壮族先民族称的音译,而原非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它的本义并没有贬辱之色彩。”[37]无论如何,通过对这些辞源的考证,我们可以看到村落与壮族的发展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壮族的村落很有自己的风格。从聚居地来说,这些村落一般都与doengh(一般译成“峒”)和lueg(一般译成“陆”)有关。壮族地区多属喀斯特地形,不少地方重峦叠嶂,群山逶迤。但是,在诸山之间往往坐落着一块一块的小平地,并且有一条小河或小溪穿越而过,这种地方就是壮话所说的doengh。这是壮人聚居的“风水宝地”,是第一选择。壮人聚居的另一种选择就是lueg,即那种在狭长山谷或土坡之间的河谷,它的居住环境比doengh要逊色不少,但同样也是有山、有水,并且因日照充足而十分有利于稻谷等农作物的成长。从居民姓氏来说,壮族的村落可以划分成如下几种类型:一是同姓氏村落。即其居民同为一祖宗的后代,如果在汉族那里就会称之为“罗家村”或“李家村”等,但在壮族这里少有这样按姓氏称呼村屯的习惯,可能是由于壮族借汉姓的时间晚于村屯形成时间的缘故。这种村落的内部结构很严密,对外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但它们在目前的壮族地区已不占有很多比例。二是多姓氏村落。即它们是由几个不同姓氏的家族组建而成。这种村落在壮族地区本来就占有较大比例,而且随着社会流动的不断增加,其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多。这种村落又可以分成两种形式:第一种是村落里各姓氏之间的比例没有那么悬殊,大家在此定居的时间先后也没有明显的差别,在权力结构上容易形成相互制衡的局面,因而各姓氏的人们往往能够和睦共处。这种情况尤其可以在一些稍晚形成的村落中看到。第二种是村落里除了一些主要的姓氏家族外,其边缘还散落着一些异姓家庭。他们或是与大姓缔结婚姻或是逃避天灾人祸、官府组织移民等原因而姗姗到来的,因此总有寄人篱下的心理,加上土地不多,因此很难进入权力结构的核心。另外,因与他们的亲疏远近不同,往往会造成主要姓氏内部的分化与对立,从而影响村落和谐局面的形成。三是多民族村落。由于壮族是当地的原住民族和“多数民族”,因此最常见的就是壮族村落里杂居着一些其他民族的人们。这些其他民族的人们在语言上、风俗习惯上明显与壮民有所不同,因而容易造成民族间的隔阂或者民族歧视。但是,壮族是一个很有包容性的民族,对杂居的其他民族(即使是汉族)的人们或者是经过相互交流之后与他们和睦相处,或者是在不知不觉中就实现了“同化”。由上可见,以地缘来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血缘在其中的基础性作用也显而易见,此乃壮族村落的一大特色。

由于壮族村落的分布相对集中,同时又能包容同一姓氏、不同性氏乃至不同民族的人们,因此它历来都是国家政权系统中最基层的单位,对壮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有:在协调耕种、收获、救灾及建设等方面起着类似生产单位的作用;在组织集体祭祀、红白喜事等方面起着类似宗教组织的作用;在制定村规民约、调解纠纷、处罚犯罪等方面起着类似司法机关的作用;在对外联系、防盗御侮、维护安全等方面起到类似军事组织的作用;在捐资助学、提高居民素质等方面起着类似教育机构的作用。当然,从历史上看,壮族村落的顺利运作主要靠“都老”(寨老)的作用。“都老”是壮语“老者”的汉字记音,意译应为“头人”,是村民对其族长或头人的尊称。壮族的“都老”制度史书早有记载:《隋书》有云:俚人“并铸铜为大鼓,初成,悬于庭中,置酒以招同类。来者有富豪子女,则以金银为大钗,执以叩鼓,竟乃留遗给主人,名为铜鼓钗。俗好相杀,多构仇怨,欲相攻由鸣此鼓,到者如云。有鼓者号为‘都老,群情推服。”《宋书》卷495也记载:“其族铸铜为大鼓,初成,悬庭中,置酒以招同类,争以金银为大钗叩鼓,去则以钗遗主人;相攻击,鸣鼓以集众,号有鼓者为‘都老,众推服之。”作为都老者,必须是年纪较大,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工作热心,能力较强,否则难以担当为民排忧解难的重任。清人闵叙在《粤述》记载:“寨老者,即本地年高有行之人,凡里中是非曲直,俱向此老论说,此老一一评之,如甲乙俱服,即如决断。不服,然后讼之于官。当其论寨之时,其法颇古,甲指乙云,某事如何,寨老则置一草于乙前。乙指甲云,某事如何,寨老又置一草于甲前。论说既毕,寨老乃计草而分胜负。按此寨老,即《广州记》称倒老,都老是也。”而在《布洛陀经诗》里,则经常有“村有王问王,寨有老问老”的说法,并且与“去问布洛陀,去问姆六甲”相提并论,可见村老的权威和作用是不小的。从近现代的情况看,村老的主要作用就是带领村民制定村规民约,维护村中社会秩序,掌握全村公共财产,主持祭祀活动,领导公共建设,调解各种纠纷等。但在解放前,一些地方的村老制度多是与富豪或权势紧密相联,从而成为阶级剥削的重要形式。而且,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受到冲击,都老制度也越来越不稳定了。比如,“下雷土司地区许多村子实行同姓亲属聚居,村老制一直是维持社会运转的重要力量,然而地主经济兴起以后,村老不胜其烦,多不愿干,选不出村老的村子只好由各户轮流担任。”[38]解放后,随着生产队、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建立和健全,村老制度的功能作用逐渐被淡化直至消失,但类似村老的、能以自己的威望和智慧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人物还是继续存在的。

壮族村落也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对性别关系有着较大的影响。汉克斯指出:“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区,成年男性拥有最大的权力。一个村落的首领常被称为‘大男人或其变体,村落或部落议事会或投票组织由成年男性家户之首或家庭之首组成。也有一些文化里情况并非如此。”[39]可以说,壮族村落的“地域性别权力结构”是介于汉克斯所说的两种文化之间,即总体而言男性在村落权力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同时这种“男权”又具有不彻底性,女性在其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从村落类型来说,壮族的聚居主要以父系为纽带和标准,这是毋庸置疑的。在距今约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壮族地区大石铲等更先进的工具得到普遍使用,与此相应的是水稻生产日益发展,从而为父权制的到来奠定了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发展进步,壮族先民地区的母系制度开始瓦解,‘父权制在‘母权制的母胎中孕育成长起来,并逐步取代母权制,其社会开始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40]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为了保证男子所创造的财富能够为他的亲生子女所继承,就必须改变婚姻家庭的形式,即把原来的“从妻居”变为“从夫居”,由“女娶男嫁”变成“男娶女嫁”。整个《布洛陀经诗》在谈到婚姻时都使用“蚧”(Haq,即女子外嫁)、“偶蓓”(Aeubawx,即娶媳妇)等字眼。比如,《唱罕王》有云:“小米种坡地,女儿嫁别处。”也就是说,自从父权制的产生,壮人的聚居地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男权”话语。但是如上所述,壮族对同姓氏或以某个姓氏为主的村落,却没用像汉族那样称之为“罗家村”或“李家村”等,这除有“借汉姓”晚于“建村屯”原因之外,母系纽带的坚韧(有些体现在“舅权”的盛行上)、妇女发挥作用的优良传统,恐怕也是应予考虑的重要因素。另外,某些村落的异姓家庭,因与大姓缔结婚姻而前来加盟的情况也占有相当比例,而“回娘家”又是其中最多的形式。实际上,这是另一种类型的“入赘”,从而也是对“女性权力地位”的一种彰显和体现。

从都老制度来说,壮族村落存在着以男性为主体的权力构成,这也是毋庸置疑的。在母系氏族时代,壮族“都老”由女性来担当这是自然而然的事。但到了父系公社时期,“‘都老已由女性转变为男性,并一直延续下来。”[41]历史发展到近代,壮族村社组织由“村老或寨老等负责管理”的情况依然如旧,“他们多为自然产生,由德高望重,办事公道,能说善辩和热心公益的中老年男子担任,也有的由村民推举产生。”比如,武鸣县清江乡各村屯的“父老”,就是由地主富农担任。广西上思县三科等几个村的都老,有60%是富人。有些村老甚至变为“父死则子继”[42]。而据黎国轴先生的调查:广西上思县三科村自古以来都奉行都老制,成为都老的首要条件是“老年男性”[43]。从这个意义上,汉克斯所说的“一个村落的首领常被称为‘大男人或其变体”是很有道理的。当然,在诸如村民大会等议事活动中,妇女还是可以找到发表意见、发挥作用的舞台的。妇女在“军营式的村舍”中也经常有“用武之地”。正如刘锡蕃在《岭表纪蛮》中所说的:“有警,丁壮御于外,老弱及妇女,悉运家私于洞中,盗即入村,除焚屋外,仍毫无所得。”如果没有妇女的积极参与,村舍的平安就难以保障。另外,妇女在其中起着某些组织、领导作用,这对于具有“男逸女劳”传统的壮族社会来说并非是不可能的。

三、壮族的民间组织与业缘性别“权力结构”

民间组织是一个歧义纷呈的概念。按照钟敬文先生的说法,民间组织应是“传统社会中民间各种形成稳定互动关系的人们共同体,例如家族、行会、帮会、钱会、老会、十姊妹、秘密宗教和庙会组织等。”[44]如此看来,我们在前面所说的很多内容比如宗族、家族等都属于民间组织。但是,钟敬文所理解的“民间组织”显然是偏重于超血缘乃至超地缘性质的,在这里,我们正是打算从这样的角度来讨论问题。按照活动性质来划分,壮族的民间组织主要有:一是交谊类组织,如兄弟会、姐妹会等;二是婚丧寿庆类组织,如婚姻会、清明会、长老会、老人会等;三是治安保障类组织,如敬堡会、禁火会、禾苗会、“议团”等;四是生产活动类组织,如水利会、新建会等。这些民间组织基本都超出了血缘关系的范畴,其超越地缘的雏形和趋势也很明显。比如,广西武宣、象州等地的壮族青年男子建有“十兄弟”,武宣、横县等地的成年男子喜结“十友会”,象州、马山、龙州、大新、那坡等地的壮族未婚女子常常加人“十姐妹”等等。“这些组织人数一般不多,大家互相了解,感情深厚,是一种超出血缘关系的人际交往方式。”[45]

而美国约翰一霍布金斯大学教授莱斯特·M·塞拉蒙(LesterM.Salamon)则从与政府机关和企业组织相区别的角度来给民间组织下定义。塞拉蒙认为,民间组织应具有如下特征:(1)组织性:即有内部规章制度,有负责人,有经常性的活动;(2)民间性:即在体制上独立于政府,但可以接受政府的一些资助;(3)非营利性:即组织的利润不能分配给所有者和管理者,不以营利为目的;(4)自治性:即要能够自己控制和管理自己的事务;(5)志愿性:即在组织的活动和管理中都有显着的自愿参与的成分。此定义的概括性更强,所以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但是,若按照这些严格指标来衡量,壮族传统社会中的很多人们共同体都不属于标准化的民间组织范畴,包括前述的宗族、家族,也包括兄弟会、姐妹会等。这一方面说明塞拉蒙的定义过于“现代”,另一方面也说明壮族民间组织确实发育不够。“壮族的民间社会组织不甚发育,这或许与土司制下各管辖范围有较大的独立性相关。在这种制度下,农奴虽然不是人身被占有的奴隶,但必须依附于一个土司、一定地域,不得随意流动或发生横向联系,由此,跨地缘、跨亲缘的民间组织不易产生和发展。”[46]

社会学的相关原理告诉我们,社会发展要实现跨越地缘、跨越亲缘的目的,其重要方向就是构建业缘关系。因为,“业缘关系反应着社会前进的步伐和整个社会的面貌。”[47]具体而言,业缘关系反映出社会结构的分化水平和社会功能的专门化程度,而这些正是社会进步乃至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如前所述,壮族传统社会的民间组织虽然都超出了血缘关系的范畴,其超越地缘的雏形和趋势也很明显,但建立在业缘关系之上的还不多见。在其中,包含有业缘关系萌芽状态的,屈指数来就只有第四类组织了。比如,“广东连山的壮族每户都会有人参加水利会、筑路会等,共同商议和动员兴修水利、筑路架桥。”而普遍存在于壮族农村的“多饶制”或“换工”习俗,似乎也具有业缘民间组织的影子。比如,西林县那劳区壮族历来有换工的习惯,一般的规模有十户至二十户,同姓和异姓均可参加,不分富、中、贫农都进行换工。有几家换工,亦有五、六十户的大规模的换工。这种换工没有什么组长或头人,也不进行记账。如甲、乙、丙、丁家,若甲家明天要工,首先于前一个晚上自己去通知各户要人。如需十五个工才能做完的工作,事先自己有个初步安排,一般的一家出一个劳动力就可以了,有劳动力之家也有出二人至三人的,大小不论,但太小出不行。在壮话中,这种换工被称为“顾隆”(gublou)。换工的工种有犁田、犁地、耘田、中耕、挖地、收割、红白喜事、修筑房子等。其中以挖地、开荒为每年换工的主要工种,其他不一定换工,要视各家情况而定。换工的好处,首先可以解决劳动力不足的困难,使务农能赶上季节,旱田能赶上耙田用水,以达到抢种抢收的目的。[48]然而,这些民间组织同样保留了浓厚的地缘乃至血缘的特征,因为它“大多局限在一个村子或一个镇子里。”[49]

同类推荐
  • 康熙教子

    康熙教子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沃土,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抛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拥有品德的收获;撒下一粒品德的种子,就能收获命运的硕果。孩子的性格特点和禀赋与父母一脉相承,他们说话的神态,走路的姿势,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认识等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其父母有意或无意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
  •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肃州民间故事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肃州民间故事

    本书共收集肃州区民间传奇、神话故事七十多篇,这些作品绝大多数来自肃州人民的口头、集体创作,千百年来依靠口传心授流传至今。
  • 万事吉祥通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万事吉祥通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住宅的吉祥、家居的吉祥、养花的吉祥、起名的吉祥、饮食的吉祥、睡眠的吉祥、保健的吉祥、日常的吉祥、处世的吉祥、用药的吉祥等。
  • 异域文化之旅:体悟23个国家的文化象征

    异域文化之旅:体悟23个国家的文化象征

    《异域文化之旅——体悟23个国家的文化象征》一书把文化象征当作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思维和比较不同民族的文化思维的方式。例如通过美国人对橄榄球的痴迷,意大利人对歌剧的热爱,德国人对交响乐的推崇,西班牙人对斗牛的狂热,巴西人对桑巴舞的陶醉,等等,描述不同国家的特色和这些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思维。这样,文化象征就成了向异或地图,引导我们进行一次探索世界文化的旅行,从而真正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如何运行的。
  • 中国新疆

    中国新疆

    新疆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本书从西域历史文化、民族风俗传统、当代风尚、优美画境等诸多方面介绍了新疆。质朴而洗练的语言直击美丽新疆的多元内核,令人产生如临其境的真切感受。
热门推荐
  • 神兽养成手册

    神兽养成手册

    逸尘为救失足少年而光荣牺牲!却意外穿越到山海经世界还有了一个爱搞事的系统?!
  • 修仙挣钱之踏破星咒

    修仙挣钱之踏破星咒

    因为路过的老人说修仙可以挣钱,徐枫这个已经功成名就的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拉着自己的书童小胖子就朝最近的大山里跑,结果还跑偏了,但却跑出了一段绝世风骚的人生!
  • 媚君祸主:妖孽太子妃

    媚君祸主:妖孽太子妃

    爱江山,更爱美人儿。江山易打,美人,再难得!
  • 唯有夫君真绝色

    唯有夫君真绝色

    顾簌从懂事起就知道自己是要做皇家媳的,却被姐姐捷足先登,还阴差阳错地被送去和亲。和亲也好,他方大国逍遥自在何乐不为。可偏偏要被迫去拿什么情报,一去就摔进了未来夫君家。好不容易派出了一个刺客,还要自己去挡个剑。真是有苦难言。只是,那世人都道贵而矜雅遍地红颜的小王爷原来是尘世的风口独自蹒跚的少年。【绵里藏针世家女X运筹帷幄小王爷】
  • 上古秘史

    上古秘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幻化境界的彼方

    幻化境界的彼方

    世界就像太极,光明中有黑暗,黑暗中存在光明。不同的角度能看到不同世界,欢迎来到我的世界!(注:更新时间不定)
  • 我终会遇见你

    我终会遇见你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但总有一个人,看到你的火,来到你身边。沈萧之于林晗便是如此。
  • 请叫我多肉君

    请叫我多肉君

    从出生起爹爹就叫我紫玄月,他说我们属于多肉类植物,唔,就是很好养活的那种植物,爹爹是这样说的。爹爹开了一家多肉店铺叫洛生,唔,爹爹把我放在店里玩,但是我身边的多肉和我不一样,它们不能变成人形也不能长大更不会说话,好奇怪哦。不过今天爸爸要把我卖了。好吧,其实是我想和那个人类回家玩,他身上香香的,唔,好好闻,比以前任何一个想买我的人都香。嘿嘿,好香啊!好好闻,唔,整个人都酥酥的。爹爹拗不过我没有收一分钱就把我卖给了他,唔。爹爹居然没有收他钱,啥,居然没收他钱!!!我的钱钱,呜呜。是的,这是一个贪钱的多肉君,喜欢数票子,玩硬币,卖的了萌,打得了怪,可爱无敌的多肉君。此乃耽美文也,不喜勿入。
  • 穿书后成了男主和反派的偏心师傅

    穿书后成了男主和反派的偏心师傅

    柒柒,一个小型网络的责任编辑,直到,熬夜看完了一部新人作者的书。然后,她的人生瞬间被彻底的颠覆了!一觉醒来,她傻眼了。“什么,她穿书了?”“啊,什么?她还是一个不负责任,偏心偏的没边的师傅。”“什么,她最后还是被反派给弄去见的阎王。”“妈呀,好阔怕,宝宝不想死,好想要抱反派和男主的金大腿啊!”然后,柒柒就开始了她抱金大腿的路程……柒柒,宝宝苦啊,可是宝宝不说。
  • 我和高冷上仙逆天改命了

    我和高冷上仙逆天改命了

    他是战神,更是天界第一美男。却有一颗不能动情的磐石之心,唯独对他自己养的小丫头用了情,磐石之心崩裂。他们一起轮回到了古代,这一世,他是君主,她是亡国公主。又轮回了到了现代,这一世,他是冷漠霸道的大总裁,她是臭名昭著的十八线小演员……然后终回天界,原来生生世世他们从来都没有分开过。“流光、流光。”玄衣白发的男人冷声纠正:“请叫我师父!”小丫头不情愿的反驳:“我想让你做我男人,才不叫呢!”其他作品《闪婚小叔太幸福》《爹地来了妈咪快跑呀》《爹地追妻请低调》《霸总天天给我送钱》群3:479994577VIP群:618895719(需2000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