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671600000003

第3章 中国古代官制(2)

西汉中叶,汉武帝赋予尚书署(后改名尚书台,成帝时置尚书五人,其中一人为仆射掌管全局)草拟诏书处理章奏的权力。所有章奏均备有一份副本,由尚书拆阅,然后决定是否呈送皇帝。尚书台由保管文书的机构变成了皇帝的秘书机构。武帝时还以侍从顾问官侍中、给事中等参与决策,从而形成了尚书、侍中、给事中等官组成的中朝。武帝死后,年幼的昭帝即位,实际上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执政。为了便于处理政务,霍光以“领尚书事”的头衔主持尚书台。此后,拥有“领尚书事”、“平尚书事”、“录尚书事”等头衔的官员便成了中朝官的首脑,而丞相等三公反而成了听命于中朝的外朝行政官的首脑。西汉末年,终于以“宰相之材不能及古”为理由,改丞相为大司徒,太尉为大司马,御史大夫为大司空。

东汉初年,改三公为太尉、司徒、司空,分掌军事、民政和水土百工,在三公之上设太傅,掌辅导天子,但是,实际上尚书台仍是掌有实权的中枢机构。由于“天下枢要,在于尚书”,尚书台的机构有所扩大,正副长官尚书令、尚书仆射之下设诸曹尚书郎和侍郎,分头处理有关事务。尚书令、仆射和诸曹尚书合称“八座”。东汉的权臣亦有“录尚书事”的头衔,无此头衔的太傅、三公只是没有实权的“坐而论道”之官。

东汉末年和魏晋南北朝几次恢复了丞相制度,但都是为曹操、诸葛亮、司马炎、王导等权臣所设的权宜之计。中枢机构的发展趋势是向三省制过渡。

东汉末年,曹操以魏王的身份执政,王府中设秘书令掌机要。曹丕称帝后,将秘书令改为中书监和中书令,分任中书省(魏晋时,中央官府习惯于称“省”。卫宏《汉官旧仪》注:“省中,禁中也。成帝外家王禁贵重,朝中讳禁,故日省。”)的长官,形成了中书掌机要,尚书(已脱离少府)掌行政的格局。晋朝将侍中、给事中组成门下省。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长官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尚书仆射均为宰辅之臣。然而,中书省的权力较大。西晋苟勖由中书监升尚书令,乃曰:“夺我凤凰池(指中书省),诸君贺我邪!”南北朝时,门下省取得了监督中书、尚书二省的权力。但南朝时中书省长官多被架空,中书通事舍人有实权。隋朝改中书省为内史省,同时取消了太师、太傅、太保等三师和太尉等三公的府僚,三师三公“盖与天子坐而论道者也”,变成了优礼重臣的荣誉性职位,最终确立了三省制度。

唐初承袭三省制,并使之更加完善。唐改内史省为中书省,设中书令二人,“掌军国之政令”,凡册命书敕,“皆宣署申覆而施行之”,即秉承皇命,起草诏令。可见,中书令是“佐天子而执大政”的重要官职。中书令佐官有中书侍郎二人,重要属官有“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的中书舍人六人;“掌侍奉规讽,备顾问应对”的右散骑常侍、右补阙、右拾遗各二人;掌记录皇帝言论,以备修史的起居舍人二人;负责传达皇帝诏命的通事舍人十六人。此外,还有掌编修国史的史馆。

门下省设侍中二人,“掌出纳帝命”,“凡军国之务,与中书令参而总焉”,凡奏议表状,“皆审署申覆而施行焉”。中书省草拟的诏令要送门下省审议,门下省如认为不妥,可以退还中书,叫做“封还”或“馀归”。尚书省等各官署送呈的奏章,也由门下省审议驳正,门下省将审核意见提供皇帝参考。唐太宗十分重视这一“封驳”制度,他对大臣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他还对群臣说:“中书、门下,机要之司,诏敕有不便者皆应执论,比来唯睹顺从,不闻违异,若但行文书,则谁不可为,何必择才!”可见,封驳制度多少能减少皇帝的失误,有利于集思广益。所以,侍中是“佐天子而统大政”的重要官职。侍中的佐官有门下侍郎二人,重要属官有“掌陪侍左右,分判省事”,即负责具体封驳事务的给事中四人;“掌侍奉规讽,备顾问应对”的左散骑常侍、左补阙、左拾遗各二人,谏议大夫四人;负责记录皇帝起居言行的起居郎二人;掌天子和国家信玺符节的符宝郎四人。此外,还设有保管校订图书,教授生徒的弘文馆。

尚书省,亦称尚书都省,设尚书令一人,总领百官,地位极高。由于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前曾任此职,贞观后,尚书令一职不再授人。尚书省长官是左、右仆射各一人,“掌统理六官”,“总判省事”,其下有左、右丞各一人,以及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省是主持中央行政的重要机构。

唐建国之初,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均为“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的宰相。贞观时又加上了尚书省副长官尚书左、右仆射,以及拥有“参议朝政”、“参预朝政”、“参议得失”、“参知政事”等头衔的大臣。宰相们上午在门下省政事堂议事,下午回本署办公。

唐高宗以后,三省的名称和职权都发生了变化。中书省先后改名为西台、凤阁、紫薇省,门下省先后改名为东台、鸾台,尚书省先后改名为中台、文昌台、文昌都省和都台。高宗时,因三省长官位尊权重,采用授予一些大臣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头衔,行使宰相职权。政事堂从门下省迁到尚书省。开元时,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下设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等五房,分头处理有关事务。中书门下成为握有实权的中枢决策机构。由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头衔一般不授给尚书省官员,尚书省被排斥出中枢,成为单纯的行政机关,三省分权制度遭到破坏。安史之乱前后,宰相的权力又遭到翰林学士的侵夺。早在唐初,太宗、武后都曾用学士草诏,但未形成定制。玄宗时,正式成立了翰林学士院,给翰林学士加上“知制诰”的头衔,专掌有关“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的机密诏令,叫做“内命”。肃宗以后,翰林学士“知制诰”的地位显赫,时人称之为“内相”,宰相下属的中书舍人只负责起草一般的诏令。唐朝后期,宦官专权。代宗时,内廷设宦官担任的内枢密使,负责收发章奏诏令。僖宗时,内枢密使取得了批驳宰相的权力。五代时,改为士人出任枢密使,主管军事。参议朝政。到宋代,便形成了二府制。

宋代三师三公仍为“不预政事”的加官,只是在次序上发生了变化,太师最尊,太尉次之,以下依次是太傅、太保、司徒、司空。北宋末年又增加了少师、少傅、少保,合称“三孵”,亦称“三少”。

宋初,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形同虚设,“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合称“二府”。“中书”全称是中书门下,亦称都堂、中书都堂,设“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正相,“参知政事”为副相,统称宰相。其执掌是“佐天子,总百官,平庶政,事无不统。”枢密院设枢密使、知院事、同知院事、副使、签书院事、同签书院事,统称执政,其执掌是“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以佐邦治。”二府长官合称“宰执”。另有三司,掌财政,由三司使掌管,权位仅次于宰相,号称“针相”。神宗元丰改制,名义上恢复三省制度,实际上三省长官仍“以官高不除人,而以尚书令之贰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为正相,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副相,以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为参知政事,算作执政。北宋末年,改中书、门下二省长官为左辅、右弼,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太宰、少宰。南宋高宗时改为以尚书左右仆射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改门下、中书二侍郎为参知政事,废尚书左、右丞。孝宗时,将左、右仆射改为左、右丞相。

宋朝宰执名号一变再变,但中书、枢密对掌文武二柄,共同参与决策的原则是不变的。宋神宗曾曰:“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以统之,互相维制,何可废也?”这种“文、武二柄,未尝专付一人”的制度有利于皇权的加强,却不利于处理军国大计,如“中书、密院议边事,多不合”,宰执之间争论不休,贻误军机,所以,从仁宗时起,遇边关用兵,常常以宰相兼枢密使。南宋时,“以宰臣兼使,遂为永制。”

辽朝官制分南面官和北面官。南面官仿唐制,一般以汉人充任,没有实权,实权操于北面官。北面官中,宰辅大臣是宰相府左、右宰相。

金朝仿宋制而又有所变通。金海陵王时,废除中书、门下二省,只保留尚书省。故金朝的中枢机构是尚书省,尚书省设尚书令一人,尚书令不轻易授人,其下设左、右丞相各一人,平章政事二人,“为宰相,掌丞天子,平章万机。”设左、右丞各一人,参知政事二人,“为执政官,为宰相之贰,佐治省事。”宰执之下设左、右司“掌本司奏事”;设六部分掌行政。可见,金代尚书省和宋代中书门下略有不同,它不是单纯的中枢决策机构,而是如汉代尚书台那样的决策、行政合一的中枢机构。

元朝撤销太尉、司徒、司空等三公,改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同时,改尚书省为中书省。中书省,“总政务”,设中书令、右丞相、左丞相各一人,平章政事四人,右丞、左丞各一人,参政二人,参议四人。中书令、丞相是中书省的长官,平章、右丞、左丞、参政是副宰相。参议是宰相的高级助手,“典左右司文牍,为六曹之管辖,军国重事咸预决焉。”中书省的直属办公机构左右司的规模比金代有所扩大。金代尚书省左右司下不分房科,元代中书省左右司下设吏礼房、知除房、户杂房、科粮房、银钞房、应办房、兵房、刑房、工房等九房四十八科,分头办理有关六部等国家各部门的事务。

明朝建国之初仍以中书省为中枢机构。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因“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杀掉丞相胡惟庸后,罢中书省。将六部直属于皇帝。后来,明太祖又下诏规定:“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从而废除了宰相制度。废相之后,为处理大量公文,以翰林官“详看诸司奏启,兼司平驳”,又以殿阁大学士组成了皇帝直接掌握的秘书班子。这个秘书班子在成祖时形成了内阁(因“授餐大内,常侍天子殿阁之下,避宰相之名,又名内阁”)。

明代内阁成员一般是三、五人左右,其名称分别是中极殿(华盖殿)大学士、建极殿(谨身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和东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统称为辅臣,其中资历最深的一人称首辅,亦称元辅、首揆。首辅主持内阁,以下为次辅、群辅,协助首辅。内阁执掌是:“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内阁拆阅章奏,写出内容提要,即“引黄”,亦称“贴黄”。再用小票写出所拟的批答,叫做“票拟”。然后将贴黄、票拟和章奏一起呈送皇帝。皇帝批答章奏时例用朱笔,所以批语叫“批朱”或“批红”。内阁根据批红起草诏令。内阁中还设有办理具体事务的诰敕房舍人和制敕房舍人。

内阁初设时,大学士地位低于六部尚书。洪熙、宣德年间,大学士带有尚书、侍郎的头衔。正统以后,大学士往往带有三公三孤的头衔,地位高于六部。但是,直到明末,内阁始终“不得专制诸司”,不是六部等中央行政部门的上级。诚如清朝乾隆皇帝所言:“夫宰相之名,自明洪武时已废而不设,其后置大学士,我朝亦相沿不改。然其职仅票拟承旨,非如古所谓秉钧执政之宰相也。”明中叶以后,皇帝昏庸,常常由宦官代皇帝批红,结果是“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

清初曾设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分掌修史、秘书、经筵等事,合称内三院。入关后,改内三院为内阁和翰林院。内阁设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和学士,负责草诏、票拟等事。大学士、协办大学士俗称为“中堂”。康熙时,设立专掌草拟机密诏令的南书房,内阁权力被削弱。雍正时,设立专门处理军务的军机房。乾隆时,军机房变成了“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的军机处。凡重要诏令,均由军机处奉旨拟稿,不经内阁,直接发出,称为“廷寄”。中央和地方各衙门的重要章奏也直送军机处,由军机处审议转呈皇帝。内阁成为安排元老重臣的闲散衙门,只办理一些例行公事的谕旨,叫做“明发”。“时军机之权,独峙于其上”,成为实际上的中枢决策机构。

军机处设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军机大臣亦称“大军机”、“枢臣”,其正式头衔是“军机大臣上行走”,初入军机者称“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军机大臣无固定品级,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带原衔原级出任。军机大臣人数亦无一定之规,少则三人,多则十一人,其中一人为首席军机大臣,称“领班”,亦称“领袖”,主持军机处。军机章京亦称“小军机”、“枢曹”。负责草拟文稿,由五、六品京官带原衔原级充任。军机章京编制为三十二人,分满、汉两班。满汉两班章京各十六人。两班分设领班、帮领班章京各一人。办公时,两班各出八人组成一班,随军机大臣值班,定期轮换。

清朝制度规定,皇帝应每天召见军机大臣,处理政务。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的谕旨和当日所收的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不得贻误,从而使行政效率有所提高。军机大臣权力虽大,但“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可见,国家的最高权力仍由皇帝独揽,军机处只不过是皇帝的秘书班子而已。

二、行政机构

古代中央行政机构按其执掌可以分为国家行政机构和宫廷事务机构,前者掌管国家的兵刑钱谷等事,后者直接为君主及其家族服务。两者区别在先秦不太明显,秦汉以后才逐渐分成了两个系统。

商代,商王、尹衡之下有“百僚”和“庶尹”,如总管内廷事务的宰;掌占卜、祭祀的卜、巫;掌秘书的作册;掌军事的亚、服、射;掌王室田庄的小藉臣;掌管奴隶的小众人臣等等。

西周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中央行政体制。天子、师保之下有卿士寮和太史寮。太师、太保为卿士寮长官,其下有司徒,亦称司土,掌土地人口;司马掌军赋;司空,亦称司工,掌百工;司士掌爵禄;司寇掌刑律。太史寮长官是太史,兼掌秘书、图籍、天文历法,其下有太宰掌宫廷事务;太宗掌贵族事务;太祝掌祭祀;太士职掌不详,疑为掌贵族内部的礼法;太卜掌占卜。冢宰(太宰)变成了政务和宫廷事务的总管,宗伯掌王族事务和礼仪祭祀,再加上司徒、司马、司寇、司空,形成六官,亦称六卿。六卿经过春秋战国发展为秦汉的诸卿制。

秦汉诸卿之中地位最高的是太常(秦称“奉常”)、光禄勋(秦称“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秦称“典客”)、宗正、大司农(秦称“治粟内史”)、少府等九卿。九卿的职掌分别是:

太常,掌宗庙祭祀和礼仪文化,其下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诸令和博士,以及诸帝陵寝的陵县令。

光禄勋,掌皇帝的侍从和警卫,其下有太中大夫、中大夫、谏大夫,五官、左、右三署的中郎将、议郎、中郎、侍郎、郎中,期门仆射统率的期门兵,羽林令统率的羽林兵,以及谒者仆射和谒者。

卫尉,掌皇宫的警卫部队南军,其下有公车司马令、卫士令和旅贲令。

太仆,掌车马,其下有未央、车府、骏马诸令。

廷尉,掌司法,其下有正、左右监、左右平等官。

大鸿胪,掌接待宾客,其下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

宗正,掌宗室事务,其下有都司空令,内官长及诸公主家令等官。

大司农,掌财政,其下有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以及郡国诸仓农监和都水长。

同类推荐
  • 学生心理现状因素的培养(上)

    学生心理现状因素的培养(上)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让青少年学生认识生命和珍惜生命成为这一活动的重中之重。心理素质则是生命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是以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
  • 他们这样说:中外著名教育家格言选

    他们这样说:中外著名教育家格言选

    本书所汇集的教育格言是从古今中外教育家中选取的100位教育家教育智慧的结晶,摘选了反映他们对教育问题的智慧感悟的格言700余则。这也是他们教育人生的心声——构筑成了反映其智慧结晶和人生心声的教育格言。
  • 质量·特色·改革·创新

    质量·特色·改革·创新

    本书为乐山师范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的论文集,该文集围绕特色办学与理念创新、教学管理与教育理论研究、培养方案与专业改革研究、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与研究六个专题,收录了近年来乐山师范学院广大教师有关教育教学研究的优秀文章82篇,收列已出版的教研教改专著36部、已发表的教研教改文章305篇,对于推动各高校进一步明确学校定位、创新办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积极引导作用。
  • 学生完善人格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下)

    学生完善人格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下)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班级文化是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
  • 怎样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怎样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教育应以提高学生素养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本书以培养中小学生心理素养为宗旨并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本书的作者拥有多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研究的经验,为此,我们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从同学们的需要出发,编写了本书,它主要包含上面提到的自我、人际、学习、生涯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能通过本书的学习,掌握完成这些任务的战略与技巧,为你们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热门推荐
  • 重回云梦

    重回云梦

    一位少年从小力量被封印,成为家中的废材。在灭族后,又获得一段奇缘,得到绝世修炼法诀,并穿越到现代。在现代,他遇到了许多关心他的人,见到其中有人死去,也遇到了许多危机,他都艰难地度过了,终于成为一个与人瞩目的绝世强者,回到过去,与敌人相争,为自己的家族复仇。
  • 天元记

    天元记

    大道长生,斩妖除魔。天仙一道,众说纷纭,便有求仙之诱,或求长生,或求天道。踏求仙之道,步履艰难,然终悟所求,一生无悔。
  • 冷漠三公主的复仇天涯

    冷漠三公主的复仇天涯

    作者是第一次写小说,不足请见谅,请多多提议建。林冰言、夏凌汐、韩思梦三个天真开朗的漂亮的小姑娘却因为自己的父亲杀害了自己的母亲,很气愤离开了那个令她们伤心的“家”。复仇的种子在心中种下了种子。后来被人送去了死亡岛,成为了世界前三杀手,她们从从前天真开朗的小姑娘林冰言、夏凌汐、韩思梦变成了现在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千雨冰泪、千雨凌寒、千雨梦海。在她们的复仇天涯中奇遇了一段段恋情,她们的复仇天涯开始了。
  • 江鸿世界

    江鸿世界

    槐荫疏离祭后皇,黄梅细雨织红妆。今宵银汉飞星冷,昨日青山白骨凉。岁月天书生死薄,时间灵药孟婆汤。从前传说情缘浅,喜鹊桥边是梦乡。
  • 幻影神域

    幻影神域

    宇宙之大充满无线猜测,疯狂,鲜血,战争,皇权,约定,阴谋。人们不再是以前,而是彼此的守护神。玄天翔,休伊森,萨罗德探索魔法的世界,充满危机。
  • 超级游乐场

    超级游乐场

    别走!你一定想不到,还里有斗破苍穹般的玄幻升级!快看!主角有个满是宝贝的超级游乐场,可是他妈妈还不知道呢!坏笑!屌丝逆袭,一定要和萌妹子搞点小暧昧!有点儿意思?这可是本---集合都市暧昧、玄幻升级,二蛋又尿床了的长篇大制作。收藏!悄悄告诉你,作者是个怪蜀黍。新人新书,希望诸位关照一下,多谢了。
  • 玄法逆天

    玄法逆天

    随着时光流逝,科技的发展,名与利已无人能挡,佛道两家争相逐利逐渐衰败,巫师韬光养晦正是纵横天下之时!
  • 夜洛

    夜洛

    随着原大陆之谜的传出,东西大陆风起云涌,战争纷涌。上古诸神之遗踪在两片大陆上渐渐浮现出来,东西大陆为争夺上古诸神所留下的诸多神器而矛盾不断,但在原大陆破坏神浴血军团的逼迫下,战争已经迫在眉睫。两个大陆是携手还是拼杀?是生存还是毁灭?谁能拯救危在旦夕的东西大陆?
  • 绯色婚宠:高冷老公求上位

    绯色婚宠:高冷老公求上位

    一场生无可恋的碰撞,她游走奔溃边缘,转身嫁入豪门...一场阴谋算计的较量,她误中圈套出轨,惨败出局而逃...再相遇,他步步紧逼:“不结婚就是耍流氓。”她嗤之以鼻:“反正又不是第一次。”“说的也是,做一次是做,做几次也是做,不知谁技高一筹?”他勾唇笑得妖孽万千。“滚犊子,谁爱做谁做,离我...啊...禽兽!”想要逃离,还没反应过来已被攻城掠地。“原来老婆喜欢重口味,看来为夫只能禽兽,禽兽,再禽兽...”
  • 遍地开花之芳香四溢

    遍地开花之芳香四溢

    无聊吗?无聊就进来逛逛呀…保证让你不再无聊,因为我当初也是无聊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