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787800000035

第35章 《小小十年》

这是一部以革命为穿插的言情小说。

梗概很简单,——就是主人公叶,从小就爱上了他的女同学茵茵,但是他的祖父,却给他订下了一个名义上的“妻”;同时,茵茵也由她的家庭许给了叶的同学泌。叶对于茵的爱着,还是热烈,但是茵,终以“环境太坏”的缘故,拒否了主人公的爱情。主人公因为“没有办法解决‘妻’”,同时觉得“四年的单恋”,也“换不到她(茵茵)的一张小小的照片”,所以,便“愿马革裹尸”,和“革命的敌人在战场上肉搏”,于是他便到广州去“考黄埔”。此后,经过了入伍,出发,战争,革命失败,而仍旧流浪到上海,——这时候,他还是继续地和茵茵通信。他的母亲用假病骗他回去,在路上,他去访问茵茵的故乡,在那里,茵茵方才接受了他的爱情。——但是,回到“家”乡,他的“妻子”已经住在他的家里。经过了不少的周折,他终于挣扎出来,陶醉在茵茵的怀里。但是,茵的“未婚夫”泌,还是坚执地跟在茵的后面,到后来,终于突然的使茵写了一封对他断交的信。于是,主人公完全绝望。发出了“哈哈!爱人!美丽的天使!未婚的爱妻!”——的Hysterical 的惨笑,放出了“我疑问,我疑问一切!”的悲声。全书“终结”之后,加上一章“重上征途”,表示出主人公“终结过去”,和“展开未来”的决心。

和上述的梗概一样,革命的描写,完全淹没在恋爱的大海里面。使我们读完这一部书的,只是对于男女主人公恋爱的关心,而绝对不是主人公对于革命的关系。在这一点,我同意于鲁迅的“小引”:——这是一部“感伤的书”,“个人的书”。

和作者在“后记”上说的一样,这是四十个小篇的集合。形式上,可以说是一种追忆的摘记,——是一种以年代的顺序而写下的笔记。对于这些,我不想参加任何的意见。但是从一个完全的作品上看来,上卷和下卷之间,似乎缺少着一种有机性的统一。上卷的后半,大部分是描写着主人公的革命时代,但是读者的兴味,都已经集中在主人公和Heroine 之间的恋爱问题,所以对于这种革命的描写,只感到一种插话的兴味。对于恋爱与革命的关联,——以及和这个问题直接间接地接触着的一联的问题,作者都不曾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赋予一种艺术的,具象的解决。——对于这些,作者单单直接地发表了一些说教式的结论。在最后一章,作者也只是漠然的愤恨,漠然的忏悔,他不曾说明这种应该愤恨的社会制度和恋爱问题的关系,——就是:在现在社会秩序之下,和其他一切被夺取了的一样,恋爱也是无××级被掠夺了的东西。更进一步,就是他不曾说明恋爱问题的解决,必然的也是非和社会问题的解决合致不可——的问题。

在内容,我觉得遗憾的,就是主人公和女主人公,都写成一个意志薄弱的人物!主人公到广东去,不是内心有了革命的要求,而只是为着对于婚姻的不能解决,和“四年的单恋,换不到一张小小的照片”。此后,对于“考黄埔”,对于“入伍”,对于“出发”,也不是出于自发的愿望,而由于环境的压迫。他最初想考中大,因为“国民政府收入充裕而免费”,同时“北京著名的教授为了犯着‘三一八’惨案的嫌疑”而跑到了中大。他考黄埔,同样的不是为着想要革命,而是为着“求学”。主人公在革命的怒潮中如何的不忘“求学”,我们可以在下面这一节里面看得出来。

在南昌总算住得很久很久了,雪也已经下过,英勇的工农大会常常在大校场里开,使我们看见都感到紧张和兴奋。然而我们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升学问题。这问题不晓得为什么竟迁延得如此之久?我们真有些不解了……(页一八八)在此,我们并不想否定“求学”的重要,但是,和主人公的那种“怕吃苦”的性格对照地观察起来,总觉得这种希望求学的背面,总不免有许多小资产阶级的性格在那里作祟了。至于主人公的“怕吃苦”,那是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得出来的事情。

我心里以为到黄埔是太苦的事。(页九九)

我最短了,站在最后的一个。然而又暗想,短也有好处,因为自己太短了连长也许不把吃苦的事情给我做吧。(页一一○)

最初,我度着这样入伍生活时,在肉体上真觉得有些痛苦。这使我回忆起过去生活的安适,也滴过几点不该滴的清泪。尤其是每天黎明,听了“达达……的”起床号时,真是比“死”还要难过几倍。(页一一一)

因为主人公的意志薄弱,和作者不能将事件有机地联系于当时的情势,所以作者虽则也曾描写了些革命的高潮,群众的力量,——但是这些仍旧不能使读者的心灵兴奋,而使他们走上了正确而革命的途程!他们的注意,和主人公因为“领袖”们叛变而流浪到上海一样,也从集团的争斗,转换到主人公个人的恋爱问题。假使,艺术的目的是在唤醒读者的空想将他们的感情在一定的目的之下组织起来,而使他们认识一条正当的出路,那么,这一篇作品,即使没有和作者的意图相反的效果,最少,可以说和作者所期待的效果,已经相差得很远很远的了。

在暴露封建社会之下的买卖婚姻之矛盾这一点上说来,这一篇作品当然并不是全无价值,但是,紧要的一点,就是恋爱问题的解决一定要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一致这一点,作者不曾明白地表示出来。在作品里,主人公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尽可能的想要追求恋爱的实现,但是这种追求,结果是一场幻梦。使这种恋爱失败的,女主人公的意志薄弱,当然是一个原因,但这决不是原因的全部。在这一点,作者也不曾将茵茵不能不屈从的那种社会的机构用艺术的手法描写出来。——虽则稍稍有了一点直接的说明。

其次,在革命战阵中的这位战士,对于同僚的兵士(除出几个黄埔的同学之外),对于广大的市民,——对于用群集的力量来夺回了汉口租界的大众,全没有一点联系,——作者并不企图,将主人公和包围在他身体的一切世界,构成一个有机地结合了的个体。所以故事的中心,——主人公的恋爱事件——显然地变成了和事件的背景游离,而使后者变成了前者的附属。在那个急速度进展的大时代(作者只将他当作“小小十年”,而我们却始终认为这是一个空前的伟大时代。)里面,作者将主人公写成一个超大众超阶级的人物。否则,这位“已经(!)——为大众的幸福而斗争”(鲁迅序)的斗士,即使根据他自身的体验,也该写些更深刻更现实的场面出来。

最后,我们还得观察一下作者对于革命和恋爱的见解。

在原则上,我们赞同主人公的主张。他说:“我们革命者并不完全反对恋爱。我们仅仅是反对恋爱妨碍了革命的工作。”(页三八七)但是,事实上如何呢?主人公一方面尽是这样的主张,他方面还是沉湎在接吻和拥抱的世界里面。紧接在这种主张之后的“看茵去”一章,描写恋爱生活至六十页之多!作者假使以为这个长期间的恋爱生活也不曾妨碍革命工作,那么我们没有话说,否则这里主人公最少是犯了虚伪和对革命不忠实的嫌疑。“第一,艺术家非诚实不可!”(罗那却尔斯基)这种主张和行动的分离,我以为大多数的读者都会感到矛盾,而灭杀了作品的效果的。

此外,主人公还有一节充满了天真和爱娇的自己辩护。他说:恋爱茵茵,为着不愿意使茵茵走到敌人的方面去,若是茵茵和他(主人公)的恋爱成功,那么可以使她也担负革命的工作。如果,他恋爱茵茵,就是把革命(?!)的势力扩大了!(恕我不抄写原文了,见原书页三八八)——换句话,就是主人公将爱人当作了唯一的宣传和鼓动的对象!他所用的方法是什么呢?在书本子里面,我们仅看见了那么接吻,拥抱!这是一件值得惊奇的发见!我们知道,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之后,紧赶着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在那种时代,我们以为除出茵茵之外,似乎还存整千整万的群众需要主人公一般有革命经验和理解的人物去宣传和鼓励。什么也不知道的读者,或许要觉得彷徨:对茵茵的工作和对大众的工作,不知哪一方重要?假使说,对茵茵的比较的重要些,那工作者又明明的写着:——“当然,革命要紧些!”——(页三八七)。无论如何,茵茵真是一个太贵重的对象了!

混沌,——有些地方,我们真觉得主人公的见解,有点混沌,他是一个革命的青年,是一个主张打破一切封建势力和现存组织的勇士,一方面呢,他不仅要想茵茵做他的“恋人”,而且想茵茵做他的“妻子”。

一路上,我们听到娶亲的地方有好几处。茵茵虽然不大动心,但总觉得也有些欣羡。

就是我,也欣羡的。我心里想,不论那顶轿子里,倘使坐着茵茵,而又向我家里抬,那,我真快活死了……(页三九九)

确实,我以为茵茵几乎是我的妻了!(页四三七)

有了肉体关系的“恋人”和“妻子”不知在新时代人的眼中还有些什么区别?否则为什么主人公一定要斤斤于妻和恋人的区分?

重复地说一句,——这是一部以革命为穿插的言情小说。滤去了游离性的革命的Impurity。在滤纸上剩下来的只是些“情书一束”的 Amovphism。

(原载《拓荒者》,一九三○年第一卷第一期。《小小十年》,叶永榛著长篇小说。)

同类推荐
  • 史学名家梁园东

    史学名家梁园东

    梁园东先生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著名史学家,本书收入了梁先生论文中主要的、精华的部分,体现了他学术思想的概貌。
  • 只记花开不记年:杨朔经典散文

    只记花开不记年:杨朔经典散文

    本书是散文名家杨朔作品,收选作者不同创作时期的代表性散文50余篇,按不同类别分为五辑,包括《荔枝蜜》《雪浪花》《香山红叶》等名篇。作者创造性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优长,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结构精巧,语言清新凝练,时代气息浓郁。杨朔散文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寻找诗的意境”。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提炼出动人的诗意,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在诗的意境中闪现出时代的风貌。杨朔散文的结构精巧,初看常有云遮雾罩的迷惑,但峰回路转之后,曲径通幽,豁然展现一片崭新天地,而且结尾多寓意,耐人寻味。这本作品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杨朔散文的精髓,感受中国传统散文的魅力。
  • 无涯集

    无涯集

    本书收录了浦江清先生的《屈原》、《八仙考》、《论小说》等几篇专论,其余则是从他的笔记、讲稿、日记、书信等各类遗稿中整理出的短文。
  • 流年况味

    流年况味

    本书为散文作品集,收入了作家今年创作的优秀散文作品,每一篇散文作品都是作者一个新的起点,通过这些优秀的散文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作家们积极、健康向上的一种新状态。
  • 中国禁毒大案要案经典案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禁毒大案要案经典案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汇编了《中国禁毒报》公开发表的公安部督办以及各省禁毒部门的重大禁毒缉毒案件,这些案件充分展示了禁毒干警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毒贩斗智斗勇的曲折惊险。
热门推荐
  • 回到唐朝当神棍

    回到唐朝当神棍

    莫名其妙就回到了唐朝,更离谱的是,燕青还被人当成了神仙下凡!于是……李二同学:“燕卿……朕觉得,至高至圣仁义大帝,很符合朕的气质哈!”“额……陛下英明!”长孙皇后:“小乙,《白娘子》第三卷写出来没?本宫已经等得不耐烦了!”“额……快了,就快了!”程咬金:“燕小子,俺当真是混世魔王?还与你做过五百年的兄弟?”“额……那是自然。”有生活,有情调,还有妹子可以泡!燕青感慨道:“唔……其实在唐朝当个神棍也不错,至少……媚娘,你洗好了没有?夫君要进来了哦!”
  • 古今旅程

    古今旅程

    秦小宣是一个长的很像女人的男人,可他却遇到了很难解决的事情,一个奇幻的旅程,改变了一个简单的人。
  • 天球列车

    天球列车

    我太太太太太爷爷在265年之前,跟着一群宇航员、科学家乘坐“天球一号”宇宙飞船,飞往天蝎座的格利泽667Cc行星(世人俗称“天球”),我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就这样在沉睡箱里沉睡了250年,直到宇宙飞船到达格利泽667Cc行星后才被唤醒,就这样,我成了和我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同一时代的人,我也从没有见过他老人家的真身,但却经常在电视中看见他,他跟同他一样的上千个工程师、科学家、建筑师、军人,成为了天球计划的先锋部队,提前到达了天球。
  • 浮云飞雪

    浮云飞雪

    每个人都是像是蔚蓝天空的一片云,在机缘巧合下汇集了那片云,在广阔无垠的天空,经过微风的吹拂,曾经变换了无数的形状,看遍了无数的风景,但最终都消散于那片,曾经自己汇集的天空之中。
  • 一步知遥

    一步知遥

    曾登高揽月,看风云变幻,云卷云舒,可到得高处时,却发现遍插茱萸少一人......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重来一次的机会。既然能重来,那一切应当重新开始。这是一个关于守护的故事。从再度找到你开始......
  • 职业药师

    职业药师

    苏鑫是化学专业大四学生,为了替师兄做实验,口服过量西地那非和达泊西汀,谁知道,阴差阳错得到职业药师系统……
  • 大唐末帝

    大唐末帝

    后唐最后一个皇帝李从珂的坎坷的戎马一生。
  • 住宅市场与政府管制

    住宅市场与政府管制

    本书内容包括:住宅经济理论述评、住宅需求、住宅的供给、住宅的价格、住宅市场与投机、土地财政与管制失灵、普通住宅的政府管制、其他住宅的政府管制等。
  • 宫阙重深

    宫阙重深

    她蓦地睁开双眼,只见云雾缭绕,宛若置于仙境。她到底身在何方?是生是死?原来她竟是穿越了!穿越到哪里不好,偏偏初来玉朝,便穿到了浴池,一时之间,尖叫声此起彼伏,鸡飞狗跳。斗恶女、破奇案、相亲大会出风头、在京城最热闹的大街开张“花容月貌研究院”,凌芷惜自以为走上了人生巅峰。然而,玉朝繁华的背后却暗潮涌动,自从表姐无故失踪,诡谲秘辛接二连三地浮出水面……
  • 辽东行部志

    辽东行部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