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860900000010

第10章 文学家与对联(2)

此联在结构上与上联对仗天衣无缝,又暗示从京都来的游子求贤若渴,朋友尚留在故乡不肯出山,暗含责备之意。众才子见纪晓岚对答如流,又谦恭有礼,不禁佩服得五体投地。第二天,四人便跟着纪晓岚上京编书去了。

郑板桥的自题联

郑板桥一生留下百余副对联,其中多是题画联、交际联、名胜联,自题联虽不多,但直抒胸臆,足以表现出作者的真性情。

辛苦自成名进士;碎烦终困老书生。

这是在科举制度下求取功名的甘苦之言。《板桥自叙》云:“板桥康熙秀才,雍正壬子举人,乾隆丙辰进士。”乾隆丙辰即1736年,郑板桥已经四十四岁,方名列“赐进士出身第二甲九十名”之第八十八名,可谓大器晚成。考取功名但未入仕途,只得以卖字画为生,疲于应付碎烦之事。直至乾隆七年(1742年),郑板桥五十岁时才任范县县令。

上述联语推测应在中了进士之后担任县令之前所作。

郑板桥五十四岁时,从范县调署潍县,正赶上大灾之年。他开仓赈灾,令大户开仓煮粥救济灾民,并大兴工役,修城凿池,让大批饥民就食赴工,由此得罪豪绅,受到攻击。他逐渐感到对黑暗现实无能为力,愤慨之余,产生消极超世思想。他曾撰诗《思归行》,赋词《满江红·思归》,还题书一副对联:

作画题诗双搅扰;弃官耕地两便宜。

上联说自己作画题诗是“双搅扰”,乱写乱画,多添扰乱,是自谦之词:下联表明弃官归田的心迹,认为便于公而宜于私。事实上郑板桥在范县、潍县任内“无留牍,无冤民”(《扬州府志》),政绩卓着,然而在官场上并不得志,可见“两便宜”之说倾诉了满腹牢骚。

郑板桥六十岁时撰作一副自寿联: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定欲成仙,空生烦恼,祗令耳无俗声,眼元俗物,胸无俗事。

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这副自寿联一百零四字,是目前见到的郑板桥撰作最长的一副对联。上联中说,只要有钱花,有酒喝,有饭吃,有书读,心胸豁达,经常活动,则小县令的五官(耳、目、口、鼻、形)胜过上千个大官,六十岁还显年轻:下联中说,必须耳无俗声,眼无俗物,心无俗事,头插鲜花(当时狂放士人的积习),迟睡早起,清闲地过一天就像过两天,这样算来自己百岁己多了。全联表现出作者愤世嫉俗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

郑板桥六十一岁时,终因请赈忤大吏罢官,离开潍县回扬州以卖字画为生。这时他“三绝诗书画”已名扬四方,天天门庭若市,留下不少字画墨宝。七十三岁去世,生前曾撰作一副自挽联:

张长哥李矮哥慢慢同行,胆小休教吓我;地藏王阎罗王粗粗相会,面狠好不惊人。

兴化方言中“张长哥李矮哥”泛指他人。郑板桥跳出自挽联的模式,把方言俚语引入,显得诙谐幽默,从中可看出其豁达的心胸。

郑板桥的题竹联

郑板桥酷爱翠竹,擅长画竹,留下了不少竹图和题诗、题联。

郑板桥有一副自题联: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此联采用借物言志的笔法,以竹、梅比拟自己的人格和操守。

上联赞美翠竹的品格,刚劲挺拔,虚怀若谷,细叶下垂,恰似谦虚的形象;下联颂扬梅花傲雪沐霜的姿态,花蕊却向下,显示有傲骨无傲气。

全联表达了作者谦虚待人而又不屈服于强权的可贵品质。从写作上看,小事雕琢,朴实无华,于平淡中见神奇。

郑板桥曾为北京白云观题写一联:

咬定一两句,终身得力;栽成六七杆,四壁皆清。

“咬定一两句”是郑板桥的一贯主张。他曾说过:“读书求精不警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用多,徒多图烂耳。”咬定书中精华,揣摩熟透,学以致用,终身得力。同样,翠竹是草木中的精华,不种花草而栽六七竿“百节长青”之竹,可使“四壁皆清”,而且幽竹雅致脱俗的品质使“我亦心虚脱俗浮”。这就不仅是读书的意境了,而是他立身处事的标杆了。正如他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题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从竹子发出的萧萧声联想到百姓的疾苦声,并且用“疑是”勾连上下两句,不仅把实物和想像不露痕迹地粘合起来,而且表达了作者时刻想到民间疾苦的思想感情。

郑板桥非常重视对后代的教育,他要求儿子“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他的题画诗、联中,多次以栽竹喻育人,如:

爱竹总如教弟子;数番剪削又扶持。

再如另一题句中将竹子比作儿孙:

甘风和雨三四月;满庭篁筱是儿孙。

郑板桥的论文联

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有几副治学论文的对联也意趣盎然,包含哲理,耐人寻味。他的《与韩镐论诗文》有联云: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这副对联后面还有一段佳话。板桥在山东潍县任县令时,曾收当地书生韩镐为弟子。一次,他就如何作文对韩镐讲:你的文章虽有文采,却比较冗长,好文章总是删繁就简,言简意赅:另一个不足是过于泥古,不能立异标新。作文以识见为主,见题立意,非识见高超不能切中要害。“才、学、识”三者,“识”尤为重要,有“识”文章才能不落俗套。你只要克服了这两个毛病,就可以大有进步了。说着,板桥就展纸研磨,提笔写下了上面这副对联。韩镐将对联悬挂在书房里反复揣摩,作文力求立意新颖,精练豪放,后来果然进步很快,并考中了举人。

还有一副表明自己对文艺批评态度的对联:

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

郑板桥认为,评论文章必须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如果不中肯、不贴切,多溢美之词,就如同隔靴搔痒,无论对作者还是对读者都没有好处。分析缺点错误,不能乱放空炮,以势压人,需要有理有据的剖析,力求达到入木三分的地步。这样的批评,即使言辞尖刻也会令人信服。鲁迅先生很赞同这一观点,他在1931年曾将此联书赠给一位准备写《鲁迅论》的日本友人,其用意就在于告诉对方,应当实事求是。

另有一联云:

深心托豪素;努力爱春华。

“豪素”同“毫素”,即笔和纸。颜延之《五君咏》日:“向秀甘淡薄,深心托毫素。”向秀,字子期,竹林七贤之一。板桥把颜延之的诗句信手拈来作上联,谈着书立说、研究学问要专心致志。

下联谈态度与方法,并提出要注意文采,《颜氏家训》中有云,“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下联即由此而来,引用名句也很巧妙。

又如:

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

上联讲读书有了疑问,也就达到了“悟”的境地了:下联从作文角度阐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系辞》)的道理。

郑板桥的读书联

青年时期的郑板桥“放言高谈,臧否人物,漫骂无择”。他认为,虽然人生短促,书读不尽,但并不妨碍光明磊落地做个正人君子。他曾撰书这样一副对联: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郑板桥在任潍县县令时,十分敬重一位叫郎一鸣的关心民间疾苦的绅士,曾赠联云:

为善无不报;读书当及时。

上联鼓励郎一鸣说,善有善报,绝不会做了有益于百姓的事而无好结果;下联则勉励他及时读书,求取功名。

然而,郑板桥在严酷的生活现实中到处碰壁,包括十二年县令的政治生涯,修城墙、建桥梁、开仓赈灾,他为民做了大量好事,却屡遭当地劣绅的诬陷。面对官场腐败,尤其是目睹老同学陆骖等人惨遭文字狱之祸时,他痛心疾首,产生了明哲保身的消极思想。他曾撰题这样一副读书联:

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

郑板桥认为,“科名不来,学问在我”,读书“原本不是折本买卖”。这可作为上联的注释。下联则流露出回避现实、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

郑板桥六十一岁辞官,七十岁时赠友人联云:

民于顺处皆成子;官到闲时更读书。

上联说,只要重视教化,百姓就会服从父母官的领导:下联说,做官要利用闲暇认真读书。联语明白如话,是作者的经验之谈。

七十岁那年,郑板桥还书写过另一副读书联:

霜熟稻粱肥,几村农唱;灯红楼阁迥,一片书声。

上联写丰收后农村的欢乐景象,下联写楼宅深夜书声朗朗。这正是作者理想中的生活。

七十三岁,即郑板桥去世那年的春天,曾为扬州百尺梧桐阁题联:

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月色;数椽矮屋,锁不住五夜书声。

矮屋与高桐、朗朗书声与静谧月色相对,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也是这年春天,郑板桥还书题了另一副对联:

琢出云雷成古器;辟开蒙翳见通衙。

这是一副哲理性很强的联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引婶申义。如果把它看作是一副读书联,上联可理解为比喻有钻研精神就能使自己学识渊博,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器重;下联可理解为学习知识要鞭辟入里,就能融会贯通不受限制。

郑板桥联考塾师

郑板桥在当潍县县令期间对教育事业特别关注,有两个他与塾师对联的故事广为流传。

传说郑板桥经常微服私访、多次下乡查学。有一回,他听得一个私塾先生教学生念《礼记·曲礼上》中的句子,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念成了“临财母苟得,临难母苟免”。郑板桥推门进堂,给先生指出谬误。哪知私塾先生看他衣帽平平,以为他是个无职无业的穷秀才,没把他放在眼里,嘲讽他几句,便要撵出学堂。郑板桥亮明身份,并撤掉这个白字先生的塾师之职。这时先生才慌了神,再三苦苦哀求留任。郑板桥说:“我出一上联,如果你能对得上,方可留任。”说罢吟出一句上联:

曲礼篇中无母狗;私塾先生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只好卷起铺盖走了。回家以后,他发愤读书,先后苦读《春秋》和《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考上秀才,终于对出了下联:

谷梁传外有公羊。

可惜的是,当他到县衙找县令对句时,郑板桥已辞官归田了。

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个教书先生受聘到一个财主家设馆教书,议定一年酬金为八吊钱。可是先生辛苦一年,到年底不但没得酬金,反而被财主赶出了学馆。教书先生一气之下到县衙状告财主。郑板桥接状时想,也许是这先生肚无才学,误人子弟所致,不妨试他一试。

于是,指着大堂上的挂灯出了一上联: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上联是说,我这公堂上如辉煌挂灯,明察秋毫,你可要实话实说呀!教书先生略微思考,把状情缘由作为下联应对: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郑板桥一听就明白了,确信教书先生有真才实学,断定是财主耍赖。他立即差人拘来财主,财主如实招供,果然仗势欺人,赖账不给。郑板桥责令将财主打了四十大板,还罚他给教书先生多付两倍的酬金。

郑板桥的嵌“龙”联

郑板桥还有两副嵌“龙”联,又各有一段趣闻。

有一年,郑板桥的少年同窗好友金国元邀请他去盐城一游。郑板桥听说金国元在山东道台任上贪赃受贿被革职,现在家闲居,便想借机规劝他。在金家住了两天,碰巧金国元的两个儿子都中举了,亲朋恭贺,宾客盈门。板桥打算送副贺联,正在琢磨,主人进来了。板桥起身祝贺,金国元感慨万分,说:“富贵如浮云,莫言子弟登龙虎。”听金国元这么一说,板桥的贺联有了上联,于是略加思索即提毫书联:

富贵如浮云。休言子弟登龙虎;金钱身外物,莫代儿孙作马牛。

这副对联哪有什么祝贺的味道?上联系金国元的谦辞,下联是板桥的劝谏。金国元明白朋友的良苦用心,很惭愧。

板桥书写对联所收润笔费较少,他晚年自书《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有一次,江西鹰潭贵溪龙虎山的张真人进京朝见皇帝,返程中来扬州,想请板桥写副对联,并已订做一丈多长的大笺纸带来。有个商人想巴结张大师,主动拿上大笺纸找板桥写对联。板桥久闻这个商人苛刻,知是想钻他润格的空子,便说:

“润笔一千两。”商人说:“你定的一副对子只一两白银,这纸虽大,润格也不能涨一千倍呀!”不由分说,砍价一半。板桥也不还价,只说:“先付银,后写字。”收下五百两银子后,板桥挥动斗笔,顷刻之间写好上联:

龙虎山中真宰相;写罢上联,板桥撂笔洗手。商人说:“还有下联呢?”板桥说:

“我讲明润笔一千两,你付一半,我也只写一半。”商人进退两难,最后忍疼又付五百两银子。于是板桥又挥动斗笔写就下联:

麒麟阁上活神仙。

上联以“真宰相”喻张真人,下联以“麒麟阁”喻清朝皇宫。

张大师看了对联自然满心欢喜。只是那个大半辈子算计别人的商人,这次反而被郑板桥算计了,懊恼不已。

人世楷模蔡元培与对联

蔡元培是我国着名的教育家,他是光绪年间的进士,官拜翰林编修。后来痛心于“戊戌变法”的失败和“庚子赔款”的耻辱,毅然辞职从教,决心为国家培养革新人才。他自题的书斋联正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联云:

都无做官意;唯有读书斋。

对于革命道路上遇到的物质困难和精神磨难,蔡元培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这从他撰作的一副励志联语可以看出,联云:

贫贱何伤,只要把物与民胞安排下去;精神能因,却须从冰天雷地磨炼出未。

1902年秋,蔡元培支持上海南泽公学的学生集体退学,以抗议学堂凌辱爱国学生的行径。他克服种种困难,另借校舍,聘请教师为退学学生授课。1903年,为响应东京爱国留学生掀起的“拒俄运动”,蔡元培亲自组织上海的张园集会。会后他脱去长袍,剪掉辫子,与师生一起军训,准备抗敌护国。之后,他又组织中国教育会,创建光复会,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成为清末第一个投入反清革命的翰林。辛亥革命胜利后,蔡元培曾担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总长。

1917年,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积极支持正在酝酿的新文化运动。在赠给毕业生作纪念的铜尺上,书刻了与毕业生共勉的对联:

各勉日新志;共证岁寒心。

上联勉励同学们毕业后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祖国和民族的振兴作出日新月异的贡献:下联鼓励同学们走向社会后,要像松柏那样经受寒冬一样残酷环境的考验,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勇往直前。

北大自蔡元培主持校政以来,一直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和新思想传播的摇篮。蔡元培在“五四”运动中,始终与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学生站在一起。“九一八”事变后,蔡元培赞成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内团结、共御外侮的政治主张。1940年3月5日,蔡元培病逝于香港,中央发出唁电,延安各界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东主席撰送挽联: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上联称颂蔡元培的学识及其革命新思想,下联歌赞先生的革命品格和不朽精神。全联廖廖八字,勾画了一位学贯中西、品格高尚的伟大教育家形象。

种树如培佳弟子

教育界曾有过“北蔡南马”之说,“北蔡”是蔡元培,“南马”即马君武。马君武是我国第一个工学博士,他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后从事教育工作,历任上海大夏大学、中国公学以及广西大学校长职务。马君武系桂林人,他在桂林榕湖住宅自题一副门联:

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

上联借用清代诗人沈德潜的联语,沈德潜的联语是:

种树乐培佳子弟;拥书权拜小诸侯。

同类推荐
  • 趣谈老北京文化

    趣谈老北京文化

    在元大都基础上修建起来的北京城,其建城装景,归纳概括说来最突出的特点是城套城,并且形成了全城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南到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在这条中轴线上,建造了许多精美的古建筑,这就是所谓的左右对称。因此,就出现了南有天坛,北有地坛,东有日坛,西有月坛。笔者精心挑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例如:京城“内九”、“外七”等十六座城门以及雄伟的天安门;精美壮观的紫禁城;皇家园林颐和园等。从多种角度描述了建筑物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巧夺天宫的技术展现给广大读者。自从中国改革开放后,首都北京与全国许多城市一样,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神头电力城

    神头电力城

    神头电力城位于雁门关外,在梅河支流桑干河源头的山西省朔州市,是我国“六五”“七五”“八五”计划期间重点建设项目。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促进了我国电力企业多元化发展格局的形成。
  • 现世与想象:民间故事中的日本人

    现世与想象:民间故事中的日本人

    这是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窥望一个五彩斑斓的日本民间世界及其文化。在人类文明的发育中,民间故事就像花粉或者种子,可以随着风的吹拂或鸟的飞翔而传播。相对于典雅规范、风格迥异的日本作家文学,有着国际化面孔的民间文学的模块,一当嵌人了日本民间日常生活风情礼俗的点点滴滴,就浸润出了一幅幅日本气息浓郁的民间民俗的图卷。沿着从民间的角度探访日本民间的文化之旅,与一个个生趣盎然的民间故事中的儿童、老人、男人与女人相逢,玩味那古老传说中的河童、孤狸、天狗和山姥……一个折射着特定民情风俗与庶民生活断片的现世日本,就会呈现在你的,我的,我们大家的视野内。
  • 谋杀之谜

    谋杀之谜

    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首次披露了大千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本书通过详尽的事件回放、诡异隐秘的背景调查以及众说纷纭的死亡原因,为您展现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那些惊心动魄、错综复杂、谜团种种的谋杀故事。
  • 五轮书

    五轮书

    《五轮书》作者宫本武藏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剑圣,“二天一流”的鼻祖,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引起无数人的巨大兴趣。《五轮书》中所述均为作者亲历杀场的经验总结,不仅揭示了武学兵法的奥义,也折射出了人生的深刻哲理。宫本武藏穷其一生所得著就了《五轮书》,《五轮书》,即是其把自己亲历沙场的经验,通过地、水、火、风、空五卷,由浅入深、层层环扣地做了详尽解说,使其成为既简单易学,又至深至奥的兵法秘籍,其销量和影响力在日本长盛不衰。20世纪80年代,一直在寻找日本商业奇迹秘密的欧美商界人士发现了《五轮书》,从此在西方,《五轮书》和《孙子兵法》一样,成为希望在商场竞争和人际关系中取胜的商界人士的必读之书。
热门推荐
  • 孝道吴许二真君传

    孝道吴许二真君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伊旦之书

    伊旦之书

    神明?人类?天堂还是地狱?这是我们要寻找的。
  • 督军弃夫欺上门

    督军弃夫欺上门

    “席晚星!”他当着她再任丈夫的面一把抓住她的手,“你老公我还没死,你敢再嫁!?”“阎督军,你可以再娶,我凭什么不能再嫁?”云淡风清的口气,仿佛他从不是她的谁。他怒不可遏,“跟我回去!”回不去了!曾经过往,桑海沧田。她生生逼回泪水,低吼一句,“滚!”
  • 青年作家(2015年第1期)

    青年作家(2015年第1期)

    《青年作家》是一本老牌纯文学读物,创刊于1998年,由文学巨匠巴金先生撰写创刊词,曾被誉为中国文学刊物“四小名旦”之一。
  • 我有一座时空城

    我有一座时空城

    “想明白生命的意义吗?想真正的......活着吗?”YES?NO?望着电脑屏幕上突然弹出的窗口,赵东庭本以为是黑客的恶作剧,然后.....然后他就拥有了一座通往诸天万界的时空城。时空城连通万界,同时也接引诸天生灵,在这里,武道与修真齐飞,在这里,科技与魔法并存。独孤求败:试剑诸天,谁可赐我一败?伊泽瑞尔:这里是探险家的乐园,而我......是一位时空探险家。东皇太一:阴阳家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公子羽:现在开始,我也是氪金玩家了,想要替燕大哥报仇?少年,再氪一百亿吧。......新书《阎浮记》已上传,幻想修仙类别,欢迎大家收藏支持!
  • 不负繁华

    不负繁华

    【本文已在本站停更,改名为《殿下又在祸国殃民》喜欢的小可爱可以继续追文~】她死了才知道自己前世前前世前前前世有多牛掰。【强强联手,群穿魂穿,轮回,江湖纠葛朝纲纷争,外表高冷内里闷骚无限宠妻护短王爷x傲娇腹黑扮猪吃老虎彪悍小公主】“愿陪你看尽天下风华,待到繁华老去…”历尽九世之贫,宁负天下不负卿,狂!狂!狂!经轮三生之劫,心悦君兮君不知,错!错!错!何言天意难违,尽斩情丝天下平,命!命!命!“若有来世,愿不为王”“管他天命难违,此生博弈于天”胜天半子!
  • 有道民生百年

    有道民生百年

    好多事儿也就是这样,觉得它好麻烦的时候,更麻烦了。想要去找它的时候,又满地方不见踪影。
  • 一个艺校女生是怎么走向堕落

    一个艺校女生是怎么走向堕落

    2007年的那个夏天,我迎来了我的初恋我是个很开朗的人,有时候我觉得自已也很虚荣因为我的朋友都是很漂亮很有钱的我喜欢和她们在一起,吃喝玩乐一直没有谈恋爱........
  • 都市万界之王

    都市万界之王

    一个戒指,引起无数人的纷争,一个戒指,开启万千世界。现在,戒指在一个屌丝的手上。但是,没有人敢抢,因为这个屌丝的前世,是个牛13的存在。
  • 开着无敌逛诸天

    开着无敌逛诸天

    那天,他们(诸天万界)又想起了被李正支配的恐惧,他(李正)回来了!通过许愿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