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200500000009

第9章 采摘与炒焙

在古人看来,采茶比植茶学问更大。的确,再好的茶树,如果采摘失时,也是得不到好茶的。按陆羽《茶经》所说,唐代采茶是在二月至四月之间,只采春茶。明代开始有了采夏秋茶的记述,如许次纤《茶疏》即说:

“往日无有于秋日摘茶者,近乃有之。秋七八月重摘一番,谓之早春,其品甚佳。”还有陈继儒的《太平清话》

也提到“吴人予十月采小春茶”。清代武夷茶还有采三季的做法,陆廷灿《续茶经》即提到“武夷茶自谷雨采至立春,谓之头春。约隔二句复采,谓之二春,又隔又采,谓之三春。头春叶粗味浓,二春三春叶渐细,味渐薄,且带苦矣。夏末秋初又采一次,名为秋露,香更浓,味亦佳。但为来年计,惜之,不能多采耳。”

古代重春茶,得春茶谓之新茶。春茶的采摘,一般是在二十四节候的第三候——惊蛰前后。当然,由于地区气候的差异,各地开摘的时间不尽相同,如福建有的地方可早到立春后十日。《东溪试茶录》说:“建溪茶比他群最先。北苑、壑源者尤早。岁多暖,则先惊蛰十日即芽;岁多寒,则后惊蛰五日始发。先芽者气味不佳,惟过惊蛰者最为第一。民间常以惊蛰为候,诸焙后北苑者半月,去远则益晚。”北苑所出为宋时有名的贡茶,采摘约略稍早。宋人其他茶书,如黄儒《品茶要录》、赵估《大观茶论》。均认为惊蛰前后采茶最佳,这大多指的是贡品之类。

一般用于贸易的茶叶,采摘节候多在清明前后。明代一些茶区的采摘期晚到谷雨之时,有的名品如罗岭茶则推迟到立夏才采摘。采摘晚于这个节候的,自然就不能算是春茶了。

采摘的节候,往往决定着成茶的品第。现代人所说的特级茶和一级茶,都在春茶前期采摘,以采一芽二叶为主。而后期所采,只堪制作四五级茶。由此可见,古代更重茶品的质量,质量高,产量相应要低一些。现代除南方少部分地区如海南四季采茶外,一般都采三季茶,称为春茶、夏茶和秋茶。大体三至五月所采为春茶,六至七月所采为夏茶,八至十月所采为秋茶。春茶的开采,提倡早些进行,采摘期以四至七天为宜,名优茶的采摘期只有二至四天,要求很高。

采茶的节候决定茶品的高下,具体采摘的时间也很重要。陆羽《茶经》说,“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非晴露之日不能采茶。宋人《试茶录》也说:“凡采茶必从晨兴,不以日出。日出露烯,为阳所薄,则使芽之膏腆,泣耗于内,茶及受水,而不鲜明,故常以早晨为最。”《大观茶论》也说,“撷茶以黎明,见日则止”,太阳一出,就不要采了。《北苑别录》说,为了控制采茶的时间,还有专人指挥开采和止采,以击鼓鸣锣为号,如出战一般。采茶时。“每日常以五更挝鼓,集群夫于凤凰山。监采官人给一牌人山,至辰刻则复鸣锣以聚之,恐其逾时贪多务得也”。这是御茶苑的管理方式,自然是要严格得多。在有些地区。要求又有所不同,如《考架余事》提到,“若闽广岭南,多瘴病之气,必待日出山雾,雾障岚气收净,采之可也”。

古人为提高茶品质量,还十分强调采摘方法的规范化。如北苑贡茶的采摘,要专雇熟练的采茶工,《北苑别录》即说:“大抵采茶,亦须习熟。募夫之际,必择土着及谙晓之人,非特识茶发早晚所在,而于采摘亦知其指要。盖以指而不以甲,则多温而易损;以甲而不以指,而速断而不柔。故采夫欲其习熟,政为是耳。”采茶的技巧,主要是以指甲而不是以指头断茶,这在《大观茶论》中也可读到,“用爪断芽,不以指揉,虑气汗熏积,茶不鲜洁”。为了解决手汗问题,茶工还随带一罐新汲的井水,采茶芽后投入罐中。

采茶要求很高,制茶更要求精益求精。古代制茶,因茶品的不同,方法不尽一致,但主要工艺都少不了炒焙或蒸焙。从表面上看,这不过是用人工使茶叶干燥的一个过程,但实际上它是决定茶品质量的关键工序。按照古代茶书的记述,中国古代茶叶的制作大体经历了蒸焙和炒焙两个大的发展阶段,以明代为前后阶段作为分界。

陆羽《茶经》所述的制茶方法是“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这样得到的便是干茶叶,也就是茶学家们所谓的“蒸青饼茶”。饼茶在饮时要碾成末冲泡,所以茶具中还要配茶碾。唐代蒸青饼茶形状比较大,常重在一斤以上,到宋代又制成小饼,二十八片合为重一斤的大饼。当然唐代有饼茶,也有散茶、末茶,以饼茶最负盛名。到元代,蒸焙茶的方法还被作为传统工艺进行介绍,王祯《农书》就载有具体制法,但这时的成茶是散茶而非饼茶了,可以叫做“蒸青叶茶”。

其制法是“采讫,以甑微蒸,生熟得所。蒸已,用筐箔薄摊,乘湿揉之。入焙,匀布火,烘令干,勿使焦。编竹为焙,裹药覆之,以收火气”。也就是说,叶茶省却了饼茶的压模工序,应当说是有了进步。

明代初年,传统的饼茶仍在制作,不过茶人已清楚地认识封了它的弱点,如耗时费工,茶叶浸水榨法有损于香味等,所以就有了革饼茶而改为叶茶的愿望。明太祖朱元璋为废饼茶兴叶茶,还专门下了一道诏令:“罢造龙团,惟采芽以进。”皇帝都提倡饮叶茶,饼茶自然也就没有销路了。

明代不仅废了饼茶工艺,还改蒸法为炒法,大量生产炒青叶茶。炒青茶技术在唐代本来就有了,刘禹锡有《试茶歌》说“斯须炒成满室香”,指的即是制茶的炒法。炒焙之法到明代才得以完善,而且得到推广,茶书上只言炒法而不言蒸法,说明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确实开始了。

明代张源《茶录》所述炒焙之法是“锅广二尺四寸,将茶一斤半焙之。候锅极热,始下茶急炒。火不可缓,待熟方退火,彻入筛中,轻团那数遍。复下锅中,渐渐减火,焙干为度”。炒茶的火候非常关键,所谓“火烈香清,锅寒伸倦;火猛生焦,柴疏失翠;久延则过熟,早起却还生;熟则犯黄,生则着黑;顺那则干,逆那则湿;带白点者无妨,绝焦点者最佳”总之是要恰到好处,有一定难度。许次纤的《茶疏》述炒茶之法颇为详细,他说:“生茶初摘,香气未透,必借火力以发其香。然性不耐劳,炒不宜久。多取人挡,则手力不匀,久于挡中,过熟而香散矣,甚且枯焦,不堪烹点。”

对于炒茶所用的锅和柴也有一定之规:“炒茶之器,最嫌新铁,铁腥一入,不复有香。尤忌脂腻,害甚于铁,须预取一挡,专供炊饮,无得别作他用。炒茶之薪,仅可树枝,不用于叶,干则火力猛炽,叶则易焰易灭。”

具体炒法也颇有精妙之处:“挡必磨莹,旋摘旋炒,一挡之内,仅容四两。先用文火焙软,次加武火催之。手加木指,急急钞转。以半熟为度。微侯香发,是其候矣。急用小扇,钞置被笼,纯绵大纸,衬底燥焙。积多候冷,入瓶收藏。”

炒茶实际是分两次炒成,一次炒熟,二次炒干,较之蒸焙,省却了捣、拍、烘几道工序。炒茶贵新鲜,所谓“旋摘旋炒”采好的茶叶不能存放太长的时间,否则会失去鲜香味。为此,还有将灶釜支上茶山的做法,边采边炒,如《考巢余事》所说:“茶采时,先自带锅灶人山,别租一室,择茶工之尤良者,倍其雇值。戒其搓摩,勿使生硬,勿令过焦。细细炒燥扇冷,方贮罂中。”

炒青绿茶的出现,还带来了一些副产品,如黄茶和黑茶,制作工艺相同,品质却有明显区别。绿茶是绿叶绿汤,但如果在炒制过程中操作不当,可使时黄汤黄,就成了黄茶。炒青火温低,叶色变为黑绿色,或发酵沤成了黑色,也就成了黑茶。失败中又制成了两个新茶品,这恐怕是茶人们事先未曾料到的。

明代除了大量生产炒青绿茶,还有不炒而生晒的自茶。白茶采自一种大白叶茶树,田艺衡《煮泉小品》

说:“茶者以火作者次,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他认为生晒的茶洁净,保留本香本味。

清代制成的红茶和乌龙茶,也是以日晒代替杀青,称做晒青。当然晒后也还是要经过炒焙干燥,与绿茶制法大体相似。

同类推荐
  • 知堂两梦抄(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知堂两梦抄(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这个选本和坊间流行的其他选本所选篇目,几乎无一篇同者。周作人在传统中找到了他所称的“中国思想界之三盏灯火”——汉代王充,明代李贽,清代俞正燮,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疾虚妄、爱真实”,并由此上溯到墨子、颜回、大禹,梳理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传承系统。本书清晰地呈现了这个思想体系。
  • 中国食俗

    中国食俗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老北京的地名与典故

    老北京的地名与典故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晋中精神

    晋中精神

    本书以2012年在晋中地区开展的“晋中精神”大讨论为背景,全面详细的记录了社会各界对“晋中精神的”的概括精华:明礼诚信、开放包容、艰苦奋斗、唯实唯先。全书体现了晋中人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明天的美好期待。
  • 中华民俗万年历

    中华民俗万年历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些都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但是随着洋节日的冲击,国人对于自己传统佳节反而越来越不熟悉了,比如七巧节、鬼节,特别是传统的结婚习俗、生育习俗几乎被我们所淡忘。本书将中华民俗和中华诸神传说融为一体,让你将它们彻底了解清楚!
热门推荐
  • 写给你这封信

    写给你这封信

    我在这里,给你写一封信,期待你有一天,可以看见……我记录着我身边的一点一滴的简单事情,天空,河流,花朵,还有,喜欢过的人。
  • 爱如青杏

    爱如青杏

    酸酸初恋,在那一切懵懂的青春花季,如青涩杏子,如烟花灿烂!
  • 长生图

    长生图

    灵道修者逆天长生万古迷局迄今难破七情逆天破碎虚空图谋长生笑傲天下
  • 满山桃花不正经

    满山桃花不正经

    带着前世的记忆,投胎为两河镇都保长家千金,吴淑娴原本的理想是要好好把握住机会,尽可能的享受这有美食、有闲书,还可以看花、看叶、吃果子、睡懒觉的好日子。可是,谁曾想恩恩爱爱疼爱自己的父母,努力了一辈子,偏偏到最后也没能给自己生下一个兄弟做依仗。于是身为幺女的吴淑娴,不得不扛起了招赘上门的重任。
  • 吾在异世喜当妈

    吾在异世喜当妈

    执行任务出师不利命悬一线怎么破!千钧一发之际!一小儿携板砖从天而降,救吾性命!自那日起,有吾一块肉吃!有你一口汤喝!乱世凶年,不离不弃!————楚惊:哎呀!妈妈好厉害!好可爱!但是蠢兮兮的,必须拐回家!
  • 我的宿主是绿茶

    我的宿主是绿茶

    【快穿文】无情冷血的江筠因为绑定了一个金手指系统,从此开启了自己的穿越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战火初现

    战火初现

    阴谋,都是阴谋,无尽的阴谋,一开始就是身陷囹圄的阴谋。在残酷冷血的权利场中拼杀,在铜臭银光的利益圈中游走,面对着跨越两个种族的阴谋,背对着人性和底线。没有正误的差别,没有对错的体现,且是成者王、败者寇,且是阴暗角落无声的绞杀。
  • 无尽黑渊

    无尽黑渊

    最爱三少,试写玄幻。以及致敬玄幻大神唐家三少。人族与鬼族的仇怨悠悠万载,亘古酝酿。遗落在人族的弃子,鬼族之王唯一后裔,林飞又将何去何从?
  • 晚明太子朱慈烺

    晚明太子朱慈烺

    大明,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帝国,在内忧外患中风雨飘摇。是做一个逃跑太子,还是力挽狂澜?现代人附身晚明太子朱慈烺,给出了他的答案: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阻我改革者,虽强必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