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301500000029

第29章 道德困境(3)

在这段话之后,敕谕又阐述了五条训诫:一、履行“忠”的义务是最高的德行。如果一个军人不能“忠”于天皇和国家,就算他非常有才能,也只是国家的蛀虫。一支不能尽“忠”的军队,在国家危难之时不能成就大业最后就会沦落为乌合之众,遗臭万年。“故勿惑于世人妄议,勿丧心而干涉政治,必竭力保汝等忠节,铭记忠义重于大山,生死轻于鸿毛之意”。二、遵守不同军衔之不同礼仪。“凡下级皆应以待朕之心待己之上级,上级亦必以仁爱之心待下级。”三、军人应该武勇。这种武勇之英气不同于“血气方刚”的匹夫之勇,而是应该做到“弱小之敌不可侮,强悍之敌不足惧”,“故真尚武之人,其平日必以温和待人为先,而足得他人之敬爱”。四、做到“勿守私情之信义”。五、做到节俭朴素。“不能质朴者,则将流于文弱,堕为轻薄浮浪。此辈好骄奢,而实卑鄙,又恐生自私之病,贻误国家。虽略有气节、稍具武勇,亦为世人唾弃……朕甚忧此习,故谆谆诫之也。”

这五条训诫被定义为“天地之道,人伦必为遵循之纲常”,是“皇军之精神所在”,而“诚”就是这种“精神”的核心。“若是心不能做到诚,那么所有的话、所有的行为都只不过是文饰,不会有什么实际作用,只有心诚才能够做成事情”。这五条训诫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对于日本人来说是“易守易行”的。敕谕这种列举德行和义务之后最后归“诚”的安排充满了典型的日本特色,对比一下中国人,他们则是将所有道德都归之于仁爱之心。日本人先将义务的准则确立,然后再要求人们做到全心全意,让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放在对于人生义务的履行上。

另外,在日本有着非常大影响的佛教禅宗,同样非常重视“诚”的意义。在铃木大拙一本论禅的专着中记载了这样一段禅宗公案:僧问:“我看到狮子在捕猎的时候从来不管它的猎物是兔子还是大象,都是倾尽全力去捕捉,请问是什么力能让狮子做到这样?”师答:“是至诚的力量(字面意义是不欺之力)。至诚也就是不欺,也就是‘把自己的一切都现出来’。禅语中说的‘全体作用’就是这个意思,不留任何余力,没有任何掩饰,不虚费任何精力,这就是金毛狮,也就是刚勇、至诚、至纯的象征,能够做到这样的修行者就是人中之神。”在日语中“まてと”(诚)的意义与英语中的“sincerity”并不相同,相比较而言,“まてと”的内涵可以说既比“sincerity”广泛,又比其狭窄。一些初接触这个日语词汇的西方人,开始会觉得其内涵要比我们的词汇用法少,因为我们认为日本人提到的某人没有诚意,其实是在说二者的意见有所分歧。这样的说法并不完全错,日本人说的某人“诚实”,未必是根据其本人仔细考察之后的评价。所以日本人对于我们那些“坦诚”(sincerity)的风格并不认同。他们不会非常直白地把自己的意见全部表达出来,这在日本被认为是一种起码的修养和礼貌,因此他们有一句嘲笑说话太直白而显得没有城府的俗语:“蛤蟆一张嘴就让自己肚子里的货色全亮出来了”,“石榴一开口我们就看到了它心里是什么”。如果让自己的感情轻易“暴露”那是一种羞耻,因为这样就会让自己“暴露”。“sincerity”一词则是被我们非常重视的,在日本却未必得到相同程度的重视。我们在前面说到一位希望到美国学习的日本乡村少年批评美国传教士“insincerity”,这其实与日本人评论某人是否诚实有些相近,这个日本少年并没有真诚地考察这位传教士平日的行为是否达到了不真诚的程度。在近十几年,日本总是批评美英两国没有诚意,其实日本人并没有考虑西方各国的行为是否真的没有诚意。这只是一种谴责,而不涉及我们西方人理解的将“诚意”与复杂的道德体系完全等同,日本人不会说美英两国是伪善者,因为,这个用词太微不足道了。所以,当《军人敕谕》中说“诚”就是所有训诫的最基本精神的时候,并不是说“至德”的要求即是保证所有德行实践必须是真心实意言行一致的。它并不涉及人们必须一切真实,即便这样的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可谓独树一帜,但是日本人从来没有在意过这种不同。

当然,“诚”也有积极的含义,而日本人又对“诚”的品德看得非常重要,因此作为西方人,应该充分了解日本人在不同情况下对于这个词的使用。前面我们讲过的《四十七义士》的故事中即将“诚”的基本含义做了充分展示。故事中,“诚”是建立在“对名誉的情义”之上的。“真诚的情义”与“单纯的情义”并不一样,前者是能够成为永恒典范的情面之一种。日本人常说:“正是‘诚’的精神让它能够久远地流传下去。”从文意看,此处的“它”就是指日本人应该具有的对于其道德戒律或“日本精神”所要求的义务有一个合理态度。

当战争仍然在进行的时候,“诚”在日本人隔离收容所①中的用法与《四十七义士》中的用法十分一致。从中我们看到“诚”的逻辑能够有什么样的延伸程度,诚的含义又是怎样与我们美国人的用法相反。出生在日本后来移居美国的“一世”(亲日,移美日民)经常批评那些日裔但出生在美国成长在美国的“二世”(亲美,移美日民)缺乏“诚”。这样说的含义是,这些“二世”缺乏具有“日本精神”(战时日本曾公开为“日本精神”下定义)的心理素质。“一世”并不是在说自己的孩子因为亲美而是伪善的,他们只是在埋怨“二世”竟然愿意成为美国军队的一员,并且真实热诚地支持美国这个第二祖国,尽管这些“二世”出于真诚而为美国效命,但在“一世”眼里这就是一种缺乏“诚”的表现。

日本人所说的“诚”,实际上指的是:真实热诚地遵循由日本、道德律和所谓的“日本精神”所规划的那条人生道路。即使在一些特定词句中,“诚”会有其他的含义,可是大多数时候的理解是“诚”是“日本精神”的一个侧面,是遵循日本道德律而产生的一种美好德行的结果。只要我们没有把美国人对“sincerity(坦诚)”的理解看成是日本人对“まてと(诚)”的理解,你就会发现,所有日本文献中的这个词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和具有特殊作用的词。日本人最为注重的那些正面品格基本上都能用“诚”来表述,像那些对于私利并无追逐心的人,便可以被视为一个有“诚”的人。似乎从这里也能看出日本人的伦理体系还是不太喜欢谋利内容的,而利润(如果不是因为等级制的原因造成的)大多时候会被认为是剥削他人出现的结果,其中一些放贷中间环节会被一些人当成谋利的平台,这些被称为高利贷的人,便常常让人指责为“不诚”的人。一些不会因为感情意气用事的人,也会得到遵信“诚”的良好评价,它属于自我修行的内容。如果一个日本人被称得上“诚”,那他便不会对一个无意的寻衅滋事者进行打击报复。因为日本人不仅会为自己的行为本身负责,同时也会为因行为而产生的后果进行负责。同样,只有一个“诚实”的人才能够孚众,成为一个能够用多种巧妙手腕处理事件而不会因为心理出现冲突而纠结不休的领导者。总之,日本人对于“诚”的理解是不同于其他文化形态的,它反映了日本人伦理的同质性,那些表面上似乎矛盾的道德准则只有通过严谨地实践之后才变成不仅是有实效的,而且没有冲突。

尽管天皇的敕谕与大隈伯爵极力推崇“诚”的准则,但是具有多重含义的“诚”实在没有将日本人的道德体系进行简化。日本伦理的构成“基础”并没有被赋予“诚”,“精神”也没有被“诚”来完全涵盖。“诚”只是能够将日本道德律的任何一条变得更高,却始终不是一种独立的道德。

日本的道德体系一直处于一种多层次分散状态,这一点在试图简化之后并没有得到根本的变化。各种道德原则之间没有打破平衡,所有准则仍然是以维护善为出发点。日本人所建构的就是这种有些像桥牌似的伦理体系。优秀选手总是在规则之内获胜,与水平较次的选手比起来,优秀者更善于推理,他可以通过足够的知识和竞赛规程而推断出其他选手所出牌意味着什么,从而决定自己出什么牌,他是遵循霍伊尔①规则进行比赛,每一次决定都考虑到了细微的末节。可能发生的偶然性已经被所有的规则所规定,以至于我们美国人一直强调的内心善意在日本人那里已经没有太多值得强调的意义了。

最容易了解人们人生观的途径是看其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尊严,不论哪种语言都不例外。一个日本人如果谈到自己受人尊重的因由通常会说是因为自己审慎,而英语世界中所理解的“审慎”大概只是能够遵循繁琐的为人处世准则,也能够做到不会随意谄媚于别人的意思,审慎的人是一个不撒谎、不作伪证的人等等。日本人的“自重”,是在说“自我慎重”,也就是当你遇到某件事要认真考虑与之有关的所有因素,避免在这件事上成为他人的笑柄或者不能取得成绩。日本人也会说“尊重自己”,其含义也通常与美国人所理解的意义完全相反。当一个被雇佣的日本人说自己必须“自重”时,意思是在必要的时候学会妥协,不要跟自己的雇主讲一些并不妥当的话,这样只会让自己难堪。当作为政治话语时,如“你应该自重”,其意思就是肩上承担着重担的人应该做到谨慎小心,而不能随意提及“危险思想”,因为这就是不“自重”的表现。我想没有那个美国人在被领导说到“你要自重”时会与自己已经有了危险思想联系到一起吧,美国人恐怕还是按照自己的观点和良心来继续其着手的事。

父母常常会训诫自己的子女说“你应该自重”,这是希望他们懂礼貌而不辜负他人的期望。“因为今天的所作所为决定了将来的某个重要时刻”。如果一个父亲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的行为不像一个知道自重的人”,便是父亲责备孩子行为不够庄重,这与我们理解的有关自重而缺乏勇气、坚持自己的意见等等并不相干。

同类推荐
  •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本书标题为《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但需要说明的是,这并非一部全面论述这一问题的专著,本书只是希望通过若干专题性研究,来寻找一些突破口,为重新认识中国西南地区在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发展过程当中的地位与作用做一些尝试性的探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前人的某些传统认识作必要的修正。
  • 美国商业电视的竞争

    美国商业电视的竞争

    在我动笔写作本书时,对开头部分要写哪些内容,已经心中有数了,而先前的几本书却不是这样。矗立在大地之上的电视塔,其象征意义显而易见:以经济和技术力量征服现实,展现城市风对乡村宁静平和生活的影响,以及里普利笔下那奇异的图景。在一次为期两周的旅行中,一个周末我因故来到北达科他州,博比·肯尼迪(Bobby Kennedy)的葬礼正好在那个周末举行。在若干个农业州,一些当地电视台在转播葬礼车队漫长的行进过程中,正在插播当地商业广告。
  • 在边城与无地之间

    在边城与无地之间

    本书由“文学评论”、“学术评论”和“访谈及其他”三部分组成,理论、学术和记事色彩兼而有之。
  • 藏族传统宗教(卷十)

    藏族传统宗教(卷十)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22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三、名言警句卷——和谐处世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三、名言警句卷——和谐处世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不负诗和远方

    不负诗和远方

    【傲娇学神VS蠢萌少女】杨乐晗考进育才一中,不久便莫名其妙地成了校园里的风云人物,同学的议论、朋友的陷害,她一一不放在心上,但听到从小到大陪着她的竹马向她告白时,她慌了……
  • 吸血鬼骑士系列月之少女

    吸血鬼骑士系列月之少女

    血色弥漫的夜,爱人离去的痛,烈火焚身的痛,给她带去的只有绝望。什么拯救,什么月神,这些她都不要去管了。她只知道,这个世界不再是黑色,而是鲜血弥漫的红色。再一次相遇,让她的心死灰复燃,这一次,换她追他,只因为,烈火焚身为的就是他。
  • 我要出人头地啊

    我要出人头地啊

    人生有许多个10年。但如果刚好是18岁到28岁,那就是一辈子。重生回到高三那年。这里是2003,面对过往,陈东阳只想出人头地。
  • 归田录

    归田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吾乃无上真魔

    吾乃无上真魔

    问天五部曲第一部。我叫方浩,别人都叫我煞星魔头。我很危险,别惹我。我之信仰——毁灭!读者书屋交流群天阁“1035229750”
  • 末日药王

    末日药王

    末日来袭,地球面临无数种外来物种侵袭,一剑荡天涯,一挥扫乌合。
  • 论如何拐走一个杀手

    论如何拐走一个杀手

    九九是一名新人杀手,刚上任就接手一个“大单子”为了完成任务,九九不得不跟随暗杀对象,从开始的刺杀,到后来的心动,九九发现这似乎是一个大灰狼的陷阱?大灰狼设好陷阱,一步一步的诱拐小白兔叼回窝。这是一个杀手暗杀不成反被拐跑的故事~短篇~超甜~超治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不生病的生活方式

    不生病的生活方式

    不生病的生活方式是百试皆灵的健康钥匙,不生病的生活方式是易求易行的黄金处方;不生病的生活方式能使一切健康难题迎刃而解,不生病的生活方式能使人们生活质量节节升高。如果你是健康的,不生病的生活方式会使你健康陕乐一百岁;如果你是亚健康的,不生病的生活方式会使你迅速强健,冲刺健康;如果你有点小病,不生病的生活方式会使你小病化无,身心轻松;如果你得了大病,不生病的生活方式会使你大病化小,抑病延年。
  • 圣化帝

    圣化帝

    东洲大陆,传言世上有三十三洞天,九十九福地,每一个洞天福地,只要踏入一步,就能成圣,而洞天福地之外,那就是帝王的传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