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304600000003

第3章 文明之邦(2)

文天祥被关押三年多以后,元朝统治者见文天祥宁死不屈,便决定杀害他。临刑前,元朝皇帝忽必烈亲自出来劝降。忽必烈对文天祥说:“你如果投降,我任命你为中书宰相。”文天祥回答说:“天祥是宋状元宰相,宋朝已灭亡,我只愿以死报国。”忽必烈又说:“你不做宰相,就做枢密。”文天祥坚定地说:“一死之外,无可求!”1282年12月9日,文天祥终于被杀害。临死前,文天祥从容地走向刑场,态度镇定自若。临斩官问他:“你还有什么话说?”文天祥回答“死就死,还有什么话说!”当时有很多老百姓哭着送他。文天祥在刑场上问旁边的人,哪边是南方,旁人告诉他后,他郑重地向南方拜了几拜,说:“我报国只能到此为止了!”文天祥以他的矢志不移、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博得南宋以来各族人民的崇敬和爱戴。明朝大臣于谦赞扬他“殉国亡身,舍生取义,气吞环宇,诚感天地”。

孔夫子尊重七岁孩童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孔子为了推行他的儒家学说,在自己的学生陪伴下,经常驾着车周游列国。

有一天,他们进入了郑国的地界。正当他们匆匆地赶路的时候,忽然看到一个孩子正专心致志地蹲在地上玩耍。孔子的车行进到他眼前了,他居然也不闪开。驾车的是孔子的学生子路,他正在担心车子走得太慢,误了赶路,看到孩子挡住了去路,不禁生气地向孩子吆喝道:

“喂,小孩子,怎么还不让开?快点走开,让我们的车子过去!”但那小孩根本不理睬子路,仍然聚精会神地在地上堆砌那些碎石烂瓦。

孔子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下了车,来到小孩子的面前,他也生气地质问小孩:“喂!你这小孩怎么回事,要玩到路边去,不要在这儿挡住我的车!”那孩子抬起头,望了望孔子,反问道:“您老人家看一看,我在修造的是什么?”孔子低头一看,原来孩子用那些碎石烂瓦在地上堆砌了一座城堡。

“好啦!你真不懂得礼貌!”孔子有点不耐烦地说,“你挡住了我的车,误了我们赶路啊!”那孩子眨了眨眼睛,一本正经地质问孔子道:“您说我不懂得礼貌?那么,老人家您说。

世上是车给城让路呢,还是城给车让路?”知识渊博的孔子一下子愣住了。他想:是啊,城是死的,车是活的,当然城不能给车让路,而应该是车绕城过去。当然,不能把小孩子摆的城堡当成是玩耍的。我们大人认为这是在玩耍,小孩子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自己是在修筑一座真正的城堡。再说,是人家小孩子先在这里玩耍的,我们毕竟是后来的呀……。孔子越想越觉得小孩的话有道理,觉得他是一个聪明而又懂礼节的孩子。

想到这一切,孔子也就不生气了。他和气问小孩道:“你说得对。你叫什么名字?”“我叫项橐,”小孩回答道。

“几岁了”,孔子又问。

“七岁了!”“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感叹地对身边的学生们说,“项橐这孩子很懂得礼节。他虽然年纪小,但在这一点上完全可以做我的老师啊!”说罢,孔子告别项橐,叫学生们驱车绕“城”而过,继续赶路去了。

后来,这个故事就流传下来了。人们赞赏孔子不耻下问,闻过即改的做法,就在故事发生的地点(今河南省修武县五里堡村西头的路边上)矗立起一块石碑,并在上面刻写了五个大字:“孔子问礼碑。”这故事说明了孔子虚心的精神,但也体现了他对于幼小者的尊重和爱护。对于小孩子,大人应该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并且还应该与他们讲道理。这才是对于幼小者真正的爱。

杨时程门立雪杨时,南剑将乐(今福建将乐)人,宋朝很有名望的学者。他从小就很聪明,读书勤奋努力,而且很尊敬老师。后来他考中了进士,很有些名气。

当时,程颢和他的弟弟程颐在洛阳办书院讲学,登门求教的读书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杨时也弃官求学,到程颢处登门拜师。因杨时也小有名气,程颢开始不肯收留,后来感于杨时的谦逊态度,才允许了。

在程颢处,杨时学习刻苦用功,长进很快。

后来,他学成归乡,程颢感慨不已,说:“我的思想从此往南去了。”4年之后,程颢死了。杨时听到噩耗,就在家中设了的老师的灵牌,哀痛地号哭;并给曾在一起读书的同学们写信,把老师去世的消息告诉他们。

后来,杨时40岁了,为了深造,他又拜程颐做老师。

一天中午,他学习碰到了难题,便和同学游酢一起去请教老师。

当他们到达程颐家时候,正赶上老师午睡。

他们想,老师讲课很累了,不能把老师吵醒。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杨时和游酢就一声不响地站在大门外等候。

那时,正巧下起了鹅毛大雪,他们仍静静地站在雪地里,任凭雪花飘落在头上、身上。等啊等,手、脚冻得生痛,他们还是静悄悄地站在门外。

程颐醒来后发现外面大雪纷飞,便兴致勃勃地走出观赏。没走几步就发现外面有人影,推门一看,才知道杨时、游酢毕恭毕敬地站在门外等候,两人满身是雪,快成了雪人。程颐深受感动,赶忙说道:“你们有什么事?快请进来!”杨时、游醉跟随老师进门时,门外的积雪已有尺把厚了,他们站过的地方,留下了两对深深的足迹。

按照我国的传统,弟子应像尊敬父亲一样的尊敬老师。杨、游二人为不打搅老师午睡,在雪地里站了一个中午。这种崇尚师生礼仪的行为成了千古传颂的美谈。

华歆守信救人华歆是三国时代的人。在一次战乱中,他与王朗被追兵撵到了长江边。慌忙中,他们在岸边找到了一条小船,两人赶紧跳上小木船,解开缆绳,正要开船,突然听见不远处传来了呼救声。

他们回头一看,只见岸上不远处又跑来一个人。他一边逃,一边对着他们高声喊道:“等等我,让我上船一起走,救救我啊………”远处,阵阵的马蹄声混合着士兵们的追杀声,越逼越近。华歆看到这情形,很为难。多带一个人,小舶就划得慢,搞不好就会连自己也被追兵抓住。

但看到呼救者的狼狈相,华歆又不忍心抛下他不管。

就在华歆他们犹豫不决的时候,那个人已逃到船边。这时追兵也越来越近了,华歆他们已能清楚地看到追兵手中挥舞的刀枪。

同行的王朗看到华歆沉默不语,也着急了。

他对华歆说:“还是让他上船一起逃吧,小般还载得了三个人,我们为什么不帮他一把呢?”华歆想想也对,同是天涯沦落人,怎能见死不救呢?于是他果断地对来人说:“快上!”那人赶紧跳上小船,华歆和王朗立刻把小船撑离江岸,然后一起向对岸划去。

船刚离开岸边一会儿,追兵也赶到了。他们看见华歆、王朗的船,便纷纷下水泅渡追赶。就这样,华歆、王朗的船在前面匆忙地逃着,泅水的士兵在后面紧迫不舍。

船到江中的时候,水流很急,华歆、王朗他们己划得精疲力尽,所以船的速度渐渐地慢了下来。而追兵中有几个水性好的,游得很快,他们离小船越来越近,眼看就要赶上他们了。

王朗见此情景,也着慌了。他一边用力地划船,一边与华歆商量说:“还是让这人下船游过去吧,不然,连我们也要一起被抓住了。”华歆一听,连忙阻止说:“不能这样做!当初我迟疑不决,没有马上答应他上船,就是怕三个人一条船划不快,被追兵赶上了大家一起完蛋。但是,既然我们已答应人家同船逃难,那就该信守诺言、有难共当,怎么能在危难之时把人家赶下船去呢?”王朗被华歆说得哑口无言,也就不再提赶人下船的事。同船的人听了他们的对话,十分感激华歆。他们三人更加同心协力,继续向对岸划去。

追赶的人泅到江心,渐渐地累了,加上水流湍急,泅水的速度也慢了下来,他们与华歆的距离又逐渐拉大了。船上的人看到这,信心更足了,他们相互鼓励,最后终于把船划到了对岸。

而追兵还离他们很远很远。

最后,华歆、王朗和那个人都摆脱了追兵,顺利地逃离了虎口。华歆守信救人的事也传开了,人们都称赞华歆办事守信用,是一个信得过的人。

玄奘西天取经由于神话小说《西游记》的流行,以及戏剧电影电视关于西游故事的传播演唱,唐僧取经一事几乎妇孺皆知。然而,历史上唐僧真有其人,不过与艺术作品中描写的神话人物有所不同。

玄奘(公元602年一664年)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旅行家、翻译家和佛学家。姓陈名祎、法号玄奘,俗称唐僧。出生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县缑氏镇)。他自幼爱好佛学,13岁出家当了和尚。他在国内遍访名师,考究经纶,但他发现论经纷歧,译文也颇多讹误,难得定论,就决定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去学习,探求佛教经典的真义。

唐太宗贞观三年1629年,玄奘不畏西天路遥,道路险恶,开始了他们万里征途。小说里说唐僧取经途经九九八十一难,事实上何止八十一难呢!他既没有孙悟空的护送,又没有白龙马备骑。

玄奘西出长安,经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安西),出了玉门关。安西和新疆之间是一片大沙漠,大风飞起,沙土蔽天,狂飚过后,沙砾如雨,旅行人马往往被沙砾吞没。白天阳光似火,夜里寒风刺骨。一天玄奘走得精疲力竭,口干舌燥,头晕眼花,连人带马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幸亏夜里被凉风吹醒,死里还生。玄奘牢记自己的誓言“宁可西进而死,决不东归而生”,继续西进。到了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的雅尔城),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资助,换上了御寒衣装,派给他马匹挑夫,又向崇山峻岭进发。所经过的峻山(天山山脉的腾格里山穆素尔岭),高7千米,终年积雪,行人遇上雪崩,九死一生。

玄奘一行爬冰卧雪走了7天,方才出山,这时从人有的逃走,有的死亡,所剩无几,马匹死亡更多。玄奘再向西行,经过烟波浩翰的热海(今吉尔吉斯共和国的伊塞克湖),到碎叶城;越帕米高原,穿过铁门关(今阿富汗巴达克山),穿行吐火罗(今阿富汗境)等国,又经过2700里的路程,才到达印度境。

玄奘先由北印度起,依次转入中印度、东印度、南印度和西印度,最后又回到中印度取道回国。他遍游全印度,一面考察现状,研究历史,有闻必录;一面寻师访友,讨论佛法,切磋学问,受到印度各阶层人们的热烈欢迎,最后被公认是印度第一流的学者。至今,在印度的教科书里还有玄奘的一课,在博物馆里还陈列着玄奘负笈取经的图像。

那烂陀寺是玄奘西游的目的地,那里是当时印度最高的佛教学府和印度学术文化中心。玄奘就在这里,早晚不辍地潜心钻研了5年,把全部经论探索了一遍,通晓了它的内容。5年期满,他对自己的学识仍不满足,又到各处游学了5年,到公元640年,再度回到那烂陀寺,并受戒贤委托主持全寺的讲席,为全寺僧众讲经。从此玄奘多才博学的声名在古印度盛传开来。

一天,有个“顺世外道(古印度一个哲学派别)写了40条教义,挂在那烂陀寺门上,宣称”若有能驳倒一条的,甘愿斩首认输“。好几天没有人来辩论。于是玄奘走出寺门,取下那40条教义,请戒贤作证,和那位顺世外道进行辩论。双方舌战到最后,顺世外道默默无言,认输了,要求照约发落。玄奘以”和尚戒杀生“为由,收他做了侍从,不久让他回去了。

当时,印度有个叫般若多的小乘(佛教中的一派)大师,写了一本《破大乘论》,讥讽大乘是”空华外道“,送给乌苌王朝的戒日王说:

“这是我家的论据,大乘学者休想破其中的一个字!”要求召集两派辩论。戒日王便派玄奘等4人前往曲女城辩论。

大会有18国国王参加,佛教大小乘的僧侣3千多人,婆罗门和其他教派的博学之士2千多人,远近各国赶来观看的5万多人,人山人海。大会的第一天,大家公推玄奘为论主,他提出他所写的《制恶见论》作为辩论中心,当众宣读:另外写一本挂在会场门口,声明:“如果这篇论文中有一个字没有道理,能够驳倒的,当斩头相谢。”大会连续18天,没有一个人出来反驳,就宣告结束。大家焚香散花,把玄奘扶上大象,前呼后拥,热烈欢呼“中国大师宣讲大乘佛法,没有人敢出来反驳,大家都知道!”大乘、小乘分别授予玄奘“摩河耶那提婆(意谓大乘天)、”木叉提婆“(意谓解脱天)的荣誉称号。唐高僧玄奘的名字响遍天竺。

玄奘离开祖国15载,求”法“目的既已达到,于是便辞了戒日王,满载荣誉和中印人民的友谊,带着他历年来所收集访求到的657部佛经及中、南亚特产的花果种子等,踏上了归程。他经过两年多的艰辛跋涉,于贞观十九年(645年)1月24日回到阔别已久的长安,受到朝野僧俗热烈欢迎。他带的东西第二天在长安朱雀街展出,前来观看的队伍排成好几十里。正在洛阳的唐太宗亲自召见了玄奘,听了他周游各国的见闻,很感兴趣,曾劝他还俗做官,玄奘不肯。

从此,玄奘奉旨主持佛经的翻译工作,并口述西行见闻,由他的助手辩机记录下来,写成《大唐西域记》。他辛勤翻译经书,直到逝世前才搁笔,无有一日虚耗光阴,惟恐生命有限,完不成任务,常常三更就寝,五更起身,共译成经论75部,1335卷,1300多万字,成为我国翻译史上翻译最多的一人。

曹操的俭朴之风曹操承汉祚之颓,挟天子以令诸侯,位极人臣之尊,然而,在日常生活上,他却是一个”雅性节俭,不好华丽“的人。《资治通鉴》分析曹操”能芟刈群雄,几平海内“的原因时,也把这一点列进去,不是没行道理的。他勋劳有功将士,识拔奇才,可以不吝千金,自己却清心寡欲,这无疑是他威信大行的一个参照。

从曹操的生平看,他的节俭是实实在在的。建安十四年,曹操自陈功绩时曾表白,他”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己极,意望已过矣……然兼封四县,食户二万,何德堪之!“乃上还阳夏、柘、苦三县,”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这种自削邑土的目的并非装给人看,当他进封魏王时,后宫仍然食不过一肉,衣不用锦绣,茵蓐不缘饰,器物无丹添。那时,他大权在握,若非崇尚俭朴,早就过纸醉金迷的生活了。事实表明,直至去世,曹操始终未其在奢侈上留下疑影。

曹操的俭朴之风,影响了家人,未其继室卞氏便是最好的例子。曹丕称帝后,卞氏当了太后,然每见外亲、衣不假以颜色。她经常告诫说:“居处当节俭,不当望赏,念自佚也……”就此可以看出,曹操提倡节俭,数十年如一日,堪称守俭不移的楷模,乃至卞氏在他死后仍奉守不违。

崇侈无度,历来为仁君所戒。因为奢靡则使府库日竭,必劳役士民,重其赋敛,民不堪苦,乱之将生,能不慎乎?

〖MZ(2H〗楷模情操〖MZ)〗崇尚气节浩然正气中华民族崇尚节操,讲究为人要有浩然正气,就是要保持人格尊严。节操,也称为气节、操守、志气、骨气,是指一个人在政治上、道德上的坚定性,具体表现为刚毅、正直、坚贞、坚持正义、不屈从、不阿谀逢迎、不趋炎附势、不卑躬屈膝等。浩然正气,是指正大刚直之气。古人认为,这些都是作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所应具备的品质和情操,而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品质和情操,才能真正保持人格的尊严。

节操作为一种美好的德性,在远古时代就已成为中华民族受人称颂的一种道德实践。

同类推荐
  • 鲁迅与山西

    鲁迅与山西

    《鲁迅与山西》这个题目,对我来说,已不新鲜了。早在七十年代末,我就想好了这个题目,并且作了动手的准备。由于研究赵村理更为急迫,我改变了方向。1981年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我当时在《汾水》编评论,特地开辟了一个《鲁迅与山西》的专栏,约请王瑶先生、冈夫先生、唐诃先生以及我的朋友王峻峰,分头写了文章。
  • 另一种声音:海外汉学访谈录

    另一种声音:海外汉学访谈录

    本书收录了《探寻中国文学的“迷楼”——宇文所安访谈录》、《面向西方的中国文学研究——艾朗诺访谈录》、《对优美作品的发现与批评——夏志清访谈录》、《文化转向与人文传统——李欧梵访谈录》等文章。
  • 岁时文化

    岁时文化

    《岁时文化》主要内容分为悠久的岁时文化、岁时文化的四季等章节。岁时文化是与我们的文明相伴而生的,其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富,生命力之强大,已成为与我们日常生活、意识、情感紧密联系又蓬勃律动的鲜活基因。岁时文化可以增进现代人对自然和历史的尊重,岁时文化的来源就是自然物候的变化。春节、元宵节、清明踏青、元宵赏月、重阳辞青等,都是踏着自然的节拍进行的。重视岁时文化有利于我们审视自己,继往开来。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谚语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谚语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勤劳节俭(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勤劳节俭(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启迪青少年养成高尚情操的故事

    启迪青少年养成高尚情操的故事

    青少年时期是养成高尚情操的重要时期,人一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取决于这个时期。青少年时期需要有正确的引导,本书选取了能启迪青少年养成高尚情操的故事,这些故事具有启发性和代表性,力图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指导青少年的道德行为,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道德指南。
  • 修仙开局必存档

    修仙开局必存档

    (新书启航,《诛仙之青云渡灵人》)被困在修仙世界的某一天近千年,郭河的金手指总算到账。且看他笑傲修仙界,争雄异界。修炼的功法有瑕疵,容我读个档先;剧情发展的不顺利,大不了读档重来;装曰不成反被敌灭,那更得找存档杀回去;遇见心仪道侣被拒,那还用说,不停地存档,直到他(她)答应为止。极品功法、极品法宝、显赫的身份……超超级的奇遇收获,简直不要太爽!!!!什嘛,还想比鉴宝?那就让他以德服人!什嘛,有老铁被欺负?拿我的八十米大刀刀挥过去!
  • End of the Tether

    End of the Teth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美女请留情

    美女请留情

    修仙高手纵横都市,和各色美女同居。他,手持名器利剑,身怀玄奥法术,斩妖魔灭鬼怪,战国内外高手,威名响彻三界!沐泽说:修仙吧,屌丝也能逆袭高富帅。修仙吧,屌丝也能迎娶白富美。修仙吧,屌丝也能走上人生巅峰。飞天、隐身、穿墙、遁地,真是想想都有些激动啊!妹子,我来啦!
  • 族尊

    族尊

    无垠的五域,神秘莫测的强者,天地之间的大秘......看一介少年如何搅动风云,终成一代族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血色人间

    血色人间

    她自血中生,她被血滋养,天降血婴,她成了将军府三小姐,奴仆不耻。装疯卖傻,养精蓄锐,一朝翻身她成了璃阳国天女。她迷恋一个遥不可及的男人,为他不惜一切,却不知他待她的不同不过是阴谋背后的伎俩。一切只是场赌注,她爱的男人,爱她的男人,只为赢得她的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小故事大道理·冬

    小故事大道理·冬

    本书是一本寓言神话故事集,通过几百个经典的古今中外寓言神话故事告诉人们做人、做事的道理,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