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456000000010

第10章 缅怀刘达同志

“文革”后,如果不是中央委派刘达同志来清华主持学校的拨乱反正和恢复调整工作,就没有清华大学的今天。在当时的具体情况下,他的作用是别人很难代替的。

刘达同志兼有无产阶级政治家、教育家的品德和素养。他1977年4月底进校后,冲破“两个凡是”的桎梏,冲破来自上面和社会上的干扰阻力,迅速地旗帜鲜明地开始了拨乱反正的工作。1977年5月的全校大会上,面对着旧市委的负责人,公开宣布恢复何东昌同志党委副书记的职务。接着,在调查研究和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推翻了1969年1月《坚持贯彻执行对知识分子“再教育”和“给出路”的政策》的假经验,又作出《关于“三个月运动”的决议》(1973年秋后持续三个多月批判以何东昌为代表的“修正主义回潮”)和《关于一九七六年清查运动的决议》(1976年清查天安门前清明节悼念周总理的活动)。随后又为1975年秋刘冰等同志给毛主席的信被定为“诬告信”问题平反,还向邓小平同志写信,要求依法惩处“四人帮”的小头目聂元梓、蒯大富等人,很快他们都受到法律制裁。这些都是关系全校、影响全国的大案。在此期间对“文革”中在清华立案审查的1120人进行了复查。这些举措,既势如破竹,又深入细致。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所有这些重大问题的解决,都是在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进行的。这一段历史,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当时邓小平同志在中央主管科技教育工作,并直接关心清华的事。但作为一名大学校长和党委书记的刘达同志本人,如果不能真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没有忘我无畏的无产阶级政治家的气概和素质,不熟悉办好高等学校的基本规律,是不可能如此正确、迅速、有效地抓好这些根本大事的。进入1979年,刘达同志为首的校党委又根据中央部署,对“文革”前的一些历史老案,如1957年的反右运动扩大化,1959年反右倾中的问题等,也进行了复查,冤假错案都陆续得到解决。

刘达同志进校后不仅是着力抓拨乱反正的工作,而且立即抓学校的恢复调整。他是两手抓,两手都得法。1978年2月我恢复组织生活,正式参加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还兼管无线电电子学系(现电子工程系)。工作后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恢复高考后的77级和78级分别在1978年春和秋入学,如何确定招生规模,当时学校负责同志意见不完全一致。刘达同志从实际出发,采纳全校一半专业按满额分别招生的意见,使恢复高考制度后全校教学工作的大运转能比较正常,又使教师和干部有一些时间休养生息,提高业务水平。这件事看来平淡,但如果对高等教育缺乏经验和理解,在当时的各种社会压力下,就往往很难做出正确的决定。第二件事就是他让我参加关于撤销四川绵阳分校、将原无线电电子学系迁回清华园的问题,参加起草给中央的报告,这件事得到蒋南翔同志的支持与关心。后来,报告上送不久,即获得邓小平的亲自批准。这样使清华大学原有新技术学科的人才和格局得以恢复发展,避免了分离割裂。在此前后学校还收缩了其他校外办学点,使整个学校的地理格局合理。为学校以后发展作出了重要调整。

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刘达同志在清华的重大建树。1976年10月以后,旧市委派到清华的联络组成员有30余人,他们当时坚持“两个凡是”的观点,1977年5月以后随刘达同志进校的工作队员又有80余人,虽然他们在“四人帮”刚粉碎后为稳定清华局面做了一些工作,在拨乱反正和平反冤假错案中做了许多有益的事,但绝大多数同志不熟悉高校工作,不了解清华情况。刘达同志从进入清华后的实践中很快得出结论:拨乱反正,办好清华,归根结底必须依靠清华自己。而随着工作日益深入,他看到清华虽是“重灾区”,但原有的传统和基础很好。他下决心除留下极少数对高校和清华情况比较熟悉的担任领导工作的同志外,绝大多数联络组成员和工作队员陆续调离学校。自1977年5月何东昌同志恢复党委副书记职务(后又任常务副校长)以后,张光斗、张维、高景德、艾知生、滕藤、解沛基和我陆续担任学校的负责工作,并相应地调整了系、部、处的班子。这一点正是他作为一个教育家,在了解情况后作出的正确判断和抉择。他的这个抉择是承前启后的,承前是继承和恢复了蒋南翔同志“文革”前在清华工作十四年的基础,而对以后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的长期延续发展和自主调节起了重大的作用。回顾一下十多年来学校领导班子的外调和更新,是能说明问题的。因工作需要,最早调走的是胡启立同志,继而有张健、井田、韩凯、汪家镠、贾春旺等同志。刘达同志退居二线前后,何东昌、艾知生、罗征启同志等调走,继而有林克、滕藤、任彦申、林炎志、王凤生同志等。近两年,周远清、张孝文等同志又被调走。十多年来,校机关部处和系的负责同志外调的更多。“文革”后到现在清华已是第四任校长第四任书记在位。领导骨干的调离或退居二线并没有削弱学校的领导力量,领导班子有一种自主补充和调节的活力,迅速适应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这对清华太重要了。这是在刘达同志主持学校工作期间奠定的基础。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刘达同志着力抓了基本结构的调整工作。“文革”的严重后果之一是学校教职工队伍肿胀,总数达9600人,而当时在校学生仅为6000人。为此学校集中力量广开门路,妥善安置,陆续调离了1000多人(到1984年底共调出1757人),整个队伍中教师的比例提高。同时安排因“文革”耽误了大学完整训练的年轻教师“回炉”进修。在当时纷繁复杂的情况下,教职工队伍中没有严重的派性干扰和政治上的争吵,而是努力工作,为学校的恢复和发展珍惜光阴,积蓄力量。刘达同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发自内心的,他常亲自登门到一些教授家去拜访,听取意见。即使他退居二线的后期,身体不好,行动不便,也还如此。

1983年春刘达同志担任名誉校长后不再参与学校的日常工作,但他的全部精神已和清华的建设、发展融为一体。1985年初他向我们提出,为了使中央负责同志了解近几年清华的情况并得到指示,他想写一份报告报送中央负责同志。我们花了一段时间,根据他的思路,写了一份约4000字的《清华大学近几年工作简况》,并请何东昌同志修改,于1985年3月上送。报告中列举了六件大事:(1)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学校在学科和专业设置上有较大变革;(2)培养人才的数量逐年增加,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发展较快,努力改革教学,提高教育质量;(3)科学研究面向经济建设,近几年在规模和水平上有较大的发展与提高;(4)执行中央的对外政策,学校逐步扩大了教育和学术的国际交流;(5)增强内在活力,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正逐步进行校内管理体制的改革;(6)学校在1983年制定过发展规划,教育部批准,到1990年发展到1.5万人……最近学校负责同志研究认为应积极创造条件,有选择地发展,着重提高,适当扩大原定的规模,总人数在2万人以上。在报告中同时提出了希望上级和有关部门在基本建设和经费方面给予支持。报告送给了邓小平、胡耀邦等同志。耀邦同志3月27日作了肯定的批示,并建议印发给全国党政军高级干部阅。刘达同志在了解到批示的内容后4月5日给我写了一张便条“……我看了之后,除了高兴之外,还感到有一点压力。我们还有不少不足之处应该下决心改进,才不辜负中央领导同志的希望,我建议开一次常委会,讨论一下耀邦批示并结合我们南方之行看到的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和经验……”耀邦同志的批示对学校的全局工作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份报告体现了教育家刘达同志主持清华工作的业绩,体现了他担任名誉校长后对清华发展的关心和设想,体现了对我们这些后任者的支持和期望。这些年来我们基本上是按照这个思路努力工作的。

“文革”后,我有幸在刘达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多年,有几次是小范围内较长时间相处。我深切感到他对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忠心耿耿。虽然他的工作和生活道路并不平坦,而这些不平坦处常闪现出他的无私和无畏。他坦诚、直率、达观,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令人可亲。我深深地敬重他——一位兼有无产阶级政治家、教育家品德和素养的前辈。

同类推荐
  • 游学在台湾

    游学在台湾

    本书作者以一个游学在台湾的学生的视角,生动有趣地记录了在台湾清华大学交流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有台湾大学课堂上的妙趣横生,教授风采,作业、讲座等学习生活,也有课余生活吃穿、游玩、追星、做志愿者的丰富的生活体验;作者用敏锐的目光,游刃游余地流畅自如娓娓道来,对于台湾的老荣民,对于乡情,对于两岸同胞、同根的和平的期许都有情真意切的触觉。有感性的文字,也有理性思考,是大陆生在台湾交流以来比较全面记录游学在台湾生活的第一本书。
  •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长篇散文。这是对母亲去世的最沉重的悼念;这是对母爱凄婉、深长的颂歌;详尽记录了母亲生命中最后的八十多个日夜;很少有这样刻骨铭心的长篇自述;它讲述的是生命、爱和灵魂的故事。
  • 秋禾话书(《花园丛书》)

    秋禾话书(《花园丛书》)

    说来已经是四年前的事情了,应邀为《中国编辑》杂志开设一个栏目,便想到了“秋禾话书”四个字,写了有一年的样子吧,就无疾而终了,想来是因为有个别人看不下去的缘故了。过的坏日子比好日子要多得多的中华民族先贤,所总结出来的众多社会人类学原理中,有一条十分重要的就叫做“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没有坚持多久,为《中国图书评论》杂志所设的一个栏目也停了,这样陆续陆续发表的篇章,顿时溃不成军,无以整编啦。
  • 时间的爬虫

    时间的爬虫

    读赵晓梦的诗集,读出一点诗外之韵。赵晓梦,笔名梦大侠,现居成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协全委会委员、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自1986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等上百种报刊,入选多种选本,曾获鲁藜诗歌奖、杨万里诗歌奖、2017首届中国当代十佳诗人奖、《西北军事文学》优秀诗人奖等多种荣誉奖项。赵晓梦喜欢写诗养神。诗人赵晓梦有更为重要的社会身份,办报纸,办一份全中国都点赞的《华西都市报》,他的职务是常务副总编。“常务”是什么意思,你懂的,一大堆编辑记者听他的指挥,成千上万的读者跟着他的眼睛看世界。办报纸在网络时代居然也办得风生水起,这种人应是知识界中的“实业家”。办报纸是他作为当代知识精英的“兼济天下”,写诗歌是他的“独善其身”。做事做得好,写诗写得好,这叫健全人生,雄健诗品。
  • 真的假的谁玩谁

    真的假的谁玩谁

    本丛书集合了国内顶尖故事创作高手的精彩作品,多为当代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题材(如传奇故事、市井逸闻、乡土风情、致富理财、婚恋嫁娶等)为主,内容积极健康,语言通俗生动、机智风趣,有较强的可读性、趣味性和阅读亲和感,特别适合农民朋友阅读和讲述传播。本书为丛书之《真的假的谁玩谁》分册。
热门推荐
  • 动漫开始的系统

    动漫开始的系统

    从《从零》,《寄生兽》,《进击》......开始,历经10个世界,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 莫染霜华

    莫染霜华

    “快滚快滚,你这小乞丐,快走开,别给我们店添晦气。”店里的小伙计甩了甩摊在肩上的抹布,厌恶的说道“天天来这讨吃讨喝的,真以为我们这的小菜多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聘月光为礼

    聘月光为礼

    沉睡的魔剑终究会觉醒,拥有此剑之人,将是这个世界的主宰。
  • 某中二随笔

    某中二随笔

    某中二随笔。。。。。。。。。。。。。。。
  • 权臣的小娇妻

    权臣的小娇妻

    现代小说家宋箐箐卡进自己写的小说里,成为恶毒女配,不忍惨死,带着上帝视角纵观全局,决心改变命运,但是第一个目标就是抱紧权臣大人的金大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权谋之毒女攻略

    权谋之毒女攻略

    【芝麻馅糯米糍专攻事业女主VS外黑内黑恋爱脑男主+一对一】家族一朝陨落,苏长宁从丞相贵女落魄成宫里的小小尚宫。一句“是我不想嫁与你了”便了断了他们二人之间的姻缘。萧弈就此远走,再归来时,他已是万人瞩目的祁王殿下。为了救人,长宁才成为他的臣子。萧弈说:“她不过是个有用的棋子!”长宁说:“他不过就是我用来救人的工具!”既然这样,一别两宽互相利用不就好了嘛!为什么还要对她百般纠缠?!长宁扯着嘴角:“王爷,你忘记你的夺权霸业了吗?”萧弈挑眉,似是满不在意的模样。夺权?夺权算什么!夺权先夺妻不知道嘛!
  • 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一个阶级在取得政权以后,总要竭力巩固它的政权,为此,都要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供自己巩固政权的借鉴。一切剥削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根本目的,是保持剥削制度,维护剥削阶级的利益。
  • 创世星的极限

    创世星的极限

    ”没有什么是无敌的,对我而言,谁该死,谁必死!“——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