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456000000011

第11章 四十年的奉献——忆高景德校长

1996年12月31日,大雪纷飞,我和大家一道去送别高景德同志,至今已快一年了。我与高景德同志有四十年的情谊,常常想到他对清华四十年的奉献,怀念之情,萦绕不已。

景德同志留苏被破格授予技术科学博士,1956年到清华电机系任教授,又任学校科学生产处处长。那时,我在无线电系工作。从1956年到1966年我们都是学校党委常委,由相识到相知。在1958年“大跃进”的年月里,在贯彻教育方针和尔后调整整顿的过程中,我们在蒋南翔同志领导下,在热度过高的情况时,大体上头脑比较冷静,在困难时期又保持了充足的干劲,学校的科学研究和生产有长足的进展。以当时工程物理系师生为骨干,组织有关力量、自力更生在南口建成了原子反应堆;水利系负责密云水库的设计,并参加全过程的建设工作;自动控制系相继研制出电子管、晶体管两代计算机。景德同志领导开展的大电力系统控制和稳定的研究工作,主持建设的动态模拟实验室,都取得了当时一流的成果。那几年全校各系的研究工作都有相当大的进展,而且建成了几个校办工厂。80年代和90年代初清华许多的重大科研成果和杰出学者多是植根于这十年间的工作,有的学者就是景德同志的学生。在此期间,景德同志作为学校党委常委和科学生产处处长,没有出过什么昏主意,没有瞎指挥,也不泄气。但在学校有关会议上,对一些严重违反教育和科学规律的事,他坦诚地,有时是风趣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同时辛劳地操持着日常工作,支持重要科研项目的有效发展。在60年代初期,蒋南翔同志主持制定《高教六十条》,景德同志是主要成员之一,积极发挥作用。在他重病初期,我们谈及那十年的一些情景,他还记忆犹新。

“文革”中,我们都受到迫害,有时近在咫尺,却似天各一方。后期偶尔听说他还在从事布置给他的一些业务工作。在那些动荡混乱的岁月里,只要条件可能,他就坚持进行学术研究工作,因为这是他主要的精神支柱和生活慰藉,并为以后新的学术成就作了准备。

我们都在“文革”后才正式恢复工作,80年他被选为中科院院士。他任副校长后不久主管研究生工作,我参加本科教学的组织管理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由于同在工字厅一个小院内办公,几乎天天见面,经常就有关工作交换情况和意见。当时学校拨乱反正、恢复调整的任务十分繁重,刘达同志任校长和党委书记,他始终把握住学校的本质特点,结合清华实际,明确提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建设教育和科学研究两个中心,实行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三结合”的办学方针,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切实贯彻执行。景德同志着力于制定培养研究生的计划和学位制度的建立,同时开始大批招收研究生,1978年即招收了500余人,这是“文革”前一直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

1982年夏何东昌同志调中央任教育部长,1983年初刘达同志因年事较高辞去校长职务,5月景德同志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刘达同志任名誉校长,8月艾知生同志调国务院任副秘书长,而校党委书记林克同志又于1984年初调复旦大学任党委书记,我接替他的工作。这段时间内清华校系负责人又一次调出比较多,虽然内部没有因为人事变动出现不稳定,但当时社会上对高等学校怎么办、怎么改革、怎么发展有各种看法和议论,有的问题在新闻舆论中炒得很热,其中对清华的议论也不少,校内教师和干部看法也很不一致。拨乱反正、恢复调整后的清华确实存在着如何改革和发展的重大课题。景德同志和学校其他负责同志经常讨论这些问题。在思考、讨论和实践中,逐步在下述三个问题上取得共识:第一,继续坚持在刘达同志任校长期间所形成的办学方针,提高教学质量不放松;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继续大力推进科学研究中心的建设。第二,在改革问题上,重点抓业务领域的结构改革,同时进行管理改革。所谓业务领域的结构改革主要是:保持学校发展计划拟定的学生总数不变,而提高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比例;着手改进1952年院系调整后形成的多科性工业大学的格局,逐步建设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开创科学研究的新局面,重点是高新科技的国家课题和基础工业中的重要项目,作为建设科学研究中心的重要项目,作为建设科学研究中心的支柱。第三,在提高和发展的关系上,确立“着重提高,在提高中发展”的方针。景德同志任校长后在不同场合以不同词句表达过这一指导思想,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学者和校长的思想水平。经大家讨论后,在1985年8月学校党代会的报告中,正式表达为“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今后在学校的建设上应执行着重提高、在提高中发展的方针,在已经确定的学校发展规模内,着重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和高层次人才的比例,提高学术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和效益,为国家多作贡献”这一指导方针,不但指导着景德同志任校长期间的学校工作,而且至今仍起着重要作用。

基于上述共识,学校的本科教育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生源好,学风好,学生中党员比例高,教育质量处于全国前列,而招生数量基本稳定。同时研究生教育也发展很快,1984年在国内率先试办研究生院,滕藤同志首任院长,方惠坚、吴佑寿同志为副院长。从1978年至1996年底,学校已有1320人获得博士学位,8935人获得硕士学位。经评估,数量和质量都处在全国最前列。景德同志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先后有30多人。他一贯十分关注研究生工作,是我校研究生工作重要的奠基人。景德同志离任校长后,仍任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

由于十年动乱所造成的教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的落后状况,清华从1978年起,即承担着相当重的兄弟学校教师进修的任务。我们感到这种状况不仅存在于高等学校,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工矿企业、事业单位在职的大学生人员,他们的专业知识亟待更新,管理方面的知识也亟待补充。除研究生工作外,学校决定主动开展继续教育方面的工作,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这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在景德同志的主持下,学校于1985年在国内率先成立继续教育学院,由吕森同志首任院长。从1978年到1996年底为止,在清华接受非学历教育的人员有39000余人,他们多是企事业单位的骨干,有的是重要的领导人员。目前,学校正在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清华于1979年成立经济管理系,得到社会的好评,景德同志主张推进这方面工作的发展。经吕森同志和我商量,在刘达和景德同志的支持下,1984年我们请当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的朱镕基同志为兼职教授,并将系扩建为院,请他兼任院长。何介人同志为副院长。不久,又让梁尤能副校长兼副院长,以便于从校内外两方面推进学院工作的开展。朱镕基同志对学院工作的重视,不因职务的升迁而削弱。他指导博士研究生,请名家来学院任兼职教授,定期来校给师生讲话,与副院长梁尤能、赵纯钧等同志商讨学院发展的大事。经过大家十多年的努力,学院在发展规模、学术建设和物质建设上都取得长足的进展。

恢复理学院是刘达同志任校长时大家共同的意愿。1982年成立了现代应用物理系和应用数学系,由何东昌和滕藤等同志请周光召同志兼物理系主任。吕森同志和我请北大萧树铁同志来校任数学系主任。1984年由于赵南明等同志的努力,在景德同志的主持下成立生物科学与技术系,请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蒲慕明兼首任系主任,使系的建设在高水平上进步。1986年恢复化学系,同时成立理学院,请周光召同志兼院长,副校长张孝文同志兼副院长,刘迺泉同志为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院长。光召同志定期来校指导工作,与师生座谈,与学术界的校友探讨理学院的发展途径,推动工作的开展。近年来理学院已有几项工作进入国际前沿领域。建设一个高水平的、成熟的理学院需要多方面的条件,为理学院进一步发展的某些重要举措,目前正在加紧进行,可以期望在21世纪前期步入辉煌时代。

建设具有中西文化学术根基、适应现代发展的高水平文科是比理科更难的事。景德同志任校长期间,1983年7月成立外语系,1984年成立以编辑专业为主的中文系,同时成立社会科学系,这是草创时期。此后,1993年成立了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请滕藤同志兼首任院长。目前学校对文科的建设和发展正进一步统筹规划,加紧工作,以适应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景德同志一贯关注科学研究工作。他任校长期间,着力领导和支持国家攻关项目和“863”高新科技项目的进展。由李志坚同志领导的微电子学研究所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985年为购置重大设备,上级允诺的经费不能及时到位,微电子所十分焦急。在12月的一次小型会议上,景德同志说:“卖了裤子也要支持。”他即请主管科研的副校长张孝文同志想办法从学校科研经费的积储中调出1500万元垫支,以后孝文同志又多方努力,使上级已承诺的经费到位,使微电子所的发展不失时机地上了一个台阶。先由吕应中,继而由王大中同志领导的核能技术研究所(现改为院)于1983年前后走出了困境,开创研究核低温供热堆,又进行高温气冷堆的研究准备工作,为国家开创了核能发展的新领域,同时该所各方面的工作都蓬勃发展,打开了国内国际合作的新局面。景德同志一贯支持和赞赏该所的工作。由吴澄同志主持跨系的、校际合作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重大项目,在景德同志和张孝文同志的积极支持下,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工作,迅速取得了创造性的成果。以上三项是通常说的清华80年代中后期的三大高地,今天又都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这只是三个典型的例子,实际上全校各系所的工作都在取得进展。在景德同志任校长期间,学校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的总数、获准申请专利总数均居全国高校之冠,这种势头长盛不衰。景德同志本人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他所从事的大电力系统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又一直领导着电力系统和电机专业方面的学科建设。最近,在他逝世近一年后,以他为第一完成人的“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高质量电工学科高层次人才”的项目,荣获了第三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惟一的特等奖。在他重病期间,得知热能系吕崇德同志由于电站运行计算机模拟方面高水平的工作获得有关的国际大奖,他非常高兴,感慨地和我说,开展科学研究和进行学术建设关键在于选好方向和锲而不舍。这也是他一生学术生涯的深切体会。

在1985—1986年期间,景德同志和校领导集体决定购置在学校周边的645亩土地,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准备条件。当时由于垫支重大科研项目费用等原因,学校财政非常困难,教师和干部也有不同意见。在景德同志主持下,张孝文、张慕葏、张思敬几位副校长多方设法克服困难,办成了这件事。今天看来,虽然有一些不能不承受的负担,但不失为远见之举。

景德同志在1948年入党,经历了解放前后进步学生运动和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和锻炼。他又较为年长,阅历较多,政治素养好,在复杂的政治思想环境中能正确地坚持原则,处置得当。

1986年秋冬,各种错误思潮在社会上再度泛滥,舆论导向混乱,一些人首先在高校大作文章,一场波及全国的学潮首先从安徽合肥开始,又在上海大起波澜,到12月下旬各种社会势力集中在北京兴风作浪,平静的清华园也出现了动荡。学校领导集体分析了各方面的情况后,明确了要旗帜鲜明地正确引导青年同学,充分相信青年同学,爱护青年同学。关键时刻由学生广播台向全体同学发表了景德同志的紧急广播讲话,同时教师、学生干部深入到同学中去,进行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外部敌对势力对清华大学的突然袭击未能奏效。在中央采取了重大措施后学潮平稳地过去了,在这场风波中景德同志表现了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教育家的品德。

景德同志任校长期间,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84年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逐步试行校长负责制。在一些高校中所谓党政关系问题总是领导班子不协调、不团结的缘由或借口。在清华由于长期形成的传统,校领导集体经常相互通气、相互支持、团结一致。一次外单位有人故意找景德同志谈对校长负责制的看法时,景德同志立即回答说:“不论什么制,班子不团结就没法治。”这真是一个简明正确而风趣的结论。景德同志的任期在1988年内到届,而党委也要在秋天按期选举换届。我们商量好,请比我们年轻的同志接替,并试行校长负责制。我们提前在领导集体中酝酿并口头报告上级。1988年暑期国家教委在北戴河召开重点高校党政一把手会议时,我们请张孝文和方惠坚同志出席,实际上是请他们提前到位。秋天党政领导班子都顺利换届,做到有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

在景德同志任校长五年多的时间里,学校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有很大的提高和发展。1985年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建设世界一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的奋斗目标。为此构造了必要的框架,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他卸任后,由于他的学术成就和威望,由于他对学校事业的感情,他还担任着校内外的一些重要职务,还一直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为他所从事的学术事业,为他所承担的社会职务,尽心尽意奉献着自己的心血和生命。景德同志作为学者和教育家,望远思深,孜孜求实,外朴内秀,真情无虚,治学治校,成绩卓著。

我敬重他,怀念他。

同类推荐
  • 荡不起来的秋千:刘国芳哲理小说

    荡不起来的秋千:刘国芳哲理小说

    刘国芳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微型小说作家之一,他的名字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微型小说发展史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人认为,在中国,只要是读书的人,就读过刘国芳的微型小说。《荡不起来的秋千》在创作上昭示了一种微型小说的典型写法和微型小说文体目前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艺术成就。他对微开型小说这种文体的把握与运用已达驾轻就熟的程度,善于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神奇;注重贴近现实,关注人生;歌颂真善美,鞭鞑假丑恶;讲究构思的精巧,追求艺术的多样,写实的、寓言的、象征的、荒诞的,摇曳多姿,是一本让人百看不厌的精品小说。
  • 青春韵语--把梦写在水上

    青春韵语--把梦写在水上

    本书是散文集。分为向往的旅程、时光的倒影、驿外断桥花等三大块的内容,语言生动形象,感情丰富细腻。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要想在高考中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办到。语文重在积累,作文更是如此,只有平时多加练习,方可在考试中有不凡表现。
  • 辉煌的北京(林语堂全集7)

    辉煌的北京(林语堂全集7)

    林语堂用美妙的英文向世界介绍中国人和中国历史文化,但是,囿于所处时代、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他的思想认识不免带有历史的局限。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正是中国国内动荡变迁、破旧立新的时期,特定的创作背景无疑也给他的作品留下印痕。显而易见地,比如当时对朝代称谓与历史纪元的划定不统一(如称清朝为ManchuDynasty);且时无汉语拼音方案,专有名词均使用威妥玛拼音音译等。此外,也能发现作者在解读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现象时的不足,如反映在民族关系的表述上,称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为foreignblood、foreignrace,乃至以Chinese特指HanChinese等。诸如此类,
  • 河上一周

    河上一周

    梭罗是简单生活的身体力行者,他常年在自然中生活,漫游山河湖泊,体味自然的灵动,并以此为生命的重任。他被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其文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性,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本书是和《瓦尔登湖》同期撰写的作品,主要记述了梭罗和兄长一同乘自造的小船在康科德和梅丽马可河上的游览。除了风景描写以外,还加有很多梭罗的对历史、政治、日常生活的联想,以说明环境对于精神的作用,人的灵魂如何在自然环境中得以净化。
  • 常春藤诗丛吉林大学卷·任白诗选

    常春藤诗丛吉林大学卷·任白诗选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如地壳运动一样,崛起了一座座诗歌山脉。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诗歌重镇。在这一时空节点上,诗人们所具有的探索、独立、低调的写作态度,朴素、豁达、真挚的诗风,构建和丰富了当代诗人特有的诗学与美学传统,并取得有目共睹的诗歌成就。就整体成就而言,可立于世界诗歌之林。《常春藤诗丛》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活跃在中国,且至今仍在全国诗坛具有影响力的诗人的成就以及他们诗歌创作的面貌。
热门推荐
  • 在低处在云端

    在低处在云端

    本书为宁夏作家高丽君的个人散文集,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其中有有对亲情、友情,还有对读书、生活的深刻思考和热情赞美。语言优美,富有韵味,有一定的文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
  • 霸道校草:恋上甜心丫头

    霸道校草:恋上甜心丫头

    璎珞贵族学院内,一个并不起眼的女生,却能轻易俘获六大校草的芳心,她没有让人惊羡的出身,却才艺出众,她没有无与伦比的美丽外表,却让校草为她神魂颠倒,她是整个学院排名第一的数学天才,她第一次参加全国奥数比赛,拿了个第二,她不甘心,此后的半年里她专攻数学,在第二次参加全国奥数比赛的时候拿了第一,得分创下了最高分记录,她是学院文笔最好的女生,全校女生的手里都有一本她写的小说或者散文,她的笔名是烟花易冷,她的英语无人能及,就是这样一个女生,无与伦比的学霸,在学院的知名度却很低,她在学院里没有朋友,性格却很好,她的身上还有无数的谜......
  • 大数据修仙

    大数据修仙

    冯君身为985的双学位,毕业就失业了,在都市中艰难打拼,偏偏还放不下架子,他的处境可想而知。直到有一天,他和手机被雷劈了,猛然发现,原来自己可以化身数据,进入app中。化身数据进入app中能做什么?能做的太多了,尽情想像吧……慢着,手机银行的存款?住手,那个不能乱改!当然,这并不仅仅是全部,然后他还发现,自己居然可以自由进入仙侠位面……让我们跟随冯君,踏上奇妙的修仙之旅,“落花时节又逢君”,这话可不是白说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猎鬼日记

    猎鬼日记

    血月降临,鬼族出世,同时,也有一批特殊的人,进化出了特殊的能力,他们专门狩猎鬼族,称自己为——猎鬼师!第一次写科幻文,很多不足之处,希望书友们谅解并多多支持,尽情吐槽,多多点评!
  • 恋爱与牺牲

    恋爱与牺牲

    《恋爱与牺牲》是法国著名犹太作家莫罗阿的一部代表作,小说《恋爱与牺牲》讲述了歌德写《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时候的故事,以及另外几篇文章:《因巴尔扎克先生之过》《女优之像》《邦贝依之末日》。这些文章内容时至今日仍然对读者思考人生、思考幸福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全书条分缕析,通晓明白,且傅雷先生的译文优美流畅,为本书增添了不少色彩。
  • 东辰钥

    东辰钥

    蓝羽钥,因为初恋的伤害,在真在面前犹豫不决。生活在他身边已经成为习惯,那种深如骨髓的宠溺永远无法逃脱,注定了结局就只有一个。高中的相识,就已经掉入命运的漩涡。即使分隔天涯,也会相吸在一起。只因为辰,钥永远相爱。他也是多年来只倾心于她一人,所有的事物,比不上蓝羽钥开心一笑。
  • 法师时代

    法师时代

    法师方林,从元素枯竭的时代穿越而来。而此刻,先后经历几次文明后,人类迎来了第一个巅峰文明——法师时代!"有的人,身份高贵到可以代表一个国家,可他,实力强悍到象征一个时代!凭一己之力,推动整个时代!”——《大陆通史》
  • 诸天执道

    诸天执道

    碧血剑中,他是华山弟子,为天下第一奇才。天龙八部中,他是逍遥子的师弟,隐仙派的传人。寻秦记中,他布道大秦,功在千秋。秦时明月中,他与始皇帝对酒当歌。聊斋世界中,他游戏人间,人称道子。诛仙世界中,他指山为青云,传下无名古卷。完美世界中,他为仙帝之祖,追溯岁月,开辟地球神话时代。白蛇世界中,素贞甘为他座下蛇将,奉他为大道化身。诸天万界,都留下他执道不灭的身影。诸天万界,执道者为我......陆凤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