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482000000038

第38章 田野作业与实证研究(3)

与《女化蚕》相比较,回族民间故事《白兔姑娘》中三个关键性的人物(动物)的角色地位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异:

第一,老黑兔子的角色地位有了重大的变异,它不再是女主人公的爱恋者,求婚者,它只不过是“白兔皮褂”的转交者,它不是变形的直接参与者,只是间接的参与者。白兔皮褂也只是一件没有生命意识的魔物或变形工具而已。但是,老黑兔子赠给阿伊莎的“白兔皮褂”的行为本身有双重含义,一是“白兔皮褂”有变形魔力,它能帮助阿伊莎顺利实施逃亡。二是老黑兔子的“赠与”行为也是一种变相的“裹挟”行为。因为,“白兔皮褂”和“马皮”都是动物皮,它们具有一致的功能,都能使人变形为动物,而且使人变形为动物也是老黑兔子和马的最终目的。只不过,它们一个是出于“感恩”,一个是出于“报复”。所以,回族民间故事《白兔姑娘》的“变形”母题很显然是受到了《女化蚕》的影响,但它比《女化蚕》更具神奇性和娱乐性。

第二,与《女化蚕》中女孩相比较,回族女孩阿伊莎的角色地位有了不同程度的扩展。主要表现在阿伊莎有二次变形:第一次,阿伊莎从人变为白兔,这是一次以逃亡为目的变形。第二次,阿伊莎由白兔恢复人形,这是一次“重生性”的变形,即重新获得了新的生命。因为,只有阿依莎重新获得“未婚”的身份(尽管阿伊莎的第一次婚姻只是名誉上的,但婚约的存在,就意味已婚身份的存在),她与阿布多的婚姻才能具有了合法性和合理性。因此,阿伊莎的变形逃亡比起《女化蚕》中女孩的“变形”逃亡更为复杂,更具喜剧色彩。而且,阿伊莎的“变形”是积极的、主动的,“变形”的过程始终就操纵在人类自己的手中。人类从被动的“变形”转化为主动的“变形”,这正是回族民间故事对“变形”神话和魏晋志怪小说加工改造的结果。其次,阿伊莎用了三年时间打洞其寓意是什么?阿伊莎先被母亲许给老阿洪,后又在阿布多母亲的主张下“改嫁”给了阿布多,是否违背了伊斯兰教义呢?根据《古兰经》第二章第二三五节规定,“你们用含蓄的言词,向待婚的妇女求婚,或将你们的意思隐藏在心里,对于你们都是毫无罪过的。真主已知道你们不久要向她们提及婚约,(故准你们对她们有所表示),但不要与她们定密约,只可说合理的话,不要缔结婚约,直到守制满期。”显然,伊斯兰教并不禁止妇女再嫁。但《古兰经》第二章第二三四节又规定:“你们中弃世而遗留妻子的人,他们的妻子当期待四个月十日;待婚满期的时候,她们关于自身的合礼的行为,对于你们毫无罪过。”。也就是说,失去丈夫的妇女,要为亡夫守制四个月十天,然后就可能安排自己的未来生活。可是,《白兔姑娘》中的老阿洪临终前曾要求阿伊莎为其终身守制,从这一点来说,阿伊莎的“改嫁”显然是违背了亡夫的遗愿。所以,阿依莎用了三年的时间打洞,实际上也为他守制了三年。而为死去的直系亲人守孝三年,这本是汉族丧葬的习俗,这一情节出现在回族民间故事很可能是回族民间故事的讲述者“暂时借用”了汉族的丧葬习俗,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只是追求故事的讲述效果罢了。或者说阿依莎的三年守制期也是对老阿洪遗愿的一种补偿。

第三,《白兔姑娘》中与阿伊莎结婚的对象老阿洪和阿布多,都是凡人,他们都不具备变形能力。他们变形的功能被“白兔皮褂”替代了。而《女化蚕》中马的功能在《白兔姑娘》里被分解为两个部分。其中“变形”功能被“白兔皮褂”替代了。“通婚”功能被老阿洪和阿布多替代了。而“白兔皮褂”完全退去了神性的光芒,变成了只具有神奇变形能力的魔物。与阿依莎订婚、结婚的老阿洪、阿布多也由动物变成了凡人。于是,原本的人兽婚彻彻底底地变成了人与人的通婚。

第四,《白兔姑娘》中阿伊莎的母亲与《女化蚕》中的女孩的父亲相比较,他(她)的行为都有企图将女儿禁锢在家的行为。只不过,女孩的父亲是通过杀马、剥皮的行动,想将女儿与马隔离开来,以此达到禁锢女儿的目的。阿伊莎的母亲直接地将女儿锁在家的后院,阻隔了女儿与外界的联系,也就断绝了女儿再嫁的欲望。显然,他(她)们都想通过“禁锢”的行动能控制女儿的婚姻。但最终,女孩被马皮裹挟化为蚕,逃离了父亲的控制;阿伊莎穿上白兔皮褂变形后也逃离了母亲的监控。由此看来,《女化蚕》和《白兔姑娘》中父亲和母亲在小说或故事中做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而且他(她)们的行为都直接或间接地促使自己的女儿的变形。

(三)《搜神记·女化蚕》和《白兔姑娘》之比较

美国学者阿兰·邓迪斯认为:“民间故事可以被界定为母题素的序列。母题素的位置上可以被填充上各种母题,而且为任何给定的母题素位置特选的母题都可以被标识为变异母题。”《女化蚕》和《白兔姑娘》出自两个不同的民族文化系统之中,但它们都以动物皮作为“变形逃亡”的核心母题,应该将它们归属于同一类型。同时,相对于《女化蚕》的一系列的母题,《白兔姑娘》的一系列母题已有很大的变化,即产生了许多的变异母题。母题与变异母题是一个相对性很强的界定。变异母题是相对母题而存在,母题是变异母题的“参照物”。所以,《女化蚕》的母题系列是《白兔姑娘》的母题的“参照系”,而《白兔姑娘》的变异母题也是相对《女化蚕》的母题序列而言的。二个故事文本的母题是相对存在,互为印证的。因此,笔者采用了阿兰·邓迪斯的“母题素”的提法,将《白兔姑娘》与《女化蚕》二个文本的母题素按照故事的叙事序列结构分别进行了归纳,力图通过比较,寻找到母题与变异母题在不同文化系统中的所起的作用。见以下列表。(有的母题素没有相应的变异母题素,就用“——”表示空缺。)

序数母题素《搜神记·女化蚕》《白兔姑娘》

1.许婚:女孩阿伊莎的母亲

2.失信者:女孩和女孩的父亲阿伊莎的母亲

3.失信者的行动:女孩的父亲杀马、剥皮禁锢阿伊莎

4.变形的实施者或帮助者马老黑兔子

5.使人变形的动物皮马皮白兔皮褂

6.变形逃亡化为蚕(惩罚式)变形为白兔(非惩罚式)

7.人兽婚马皮裹挟女孩――

8.打洞与掘宝――阿伊莎打洞时掘到一坛银子

9.再次变形逃亡――阿伊莎恢复人形

10.窥视与帮助――阿伊莎暗中帮助阿布多母子

11.人与人通婚――阿伊莎与阿布多结婚

从以上二个文本的序列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出,《女化蚕》中许婚、失信、变形逃亡是一个连贯性的母题素序列结构,它们构成了小说的最基本的序列结构。从女孩许婚开始,然后有女孩父亲的失信毁婚,再到马皮裹挟女孩一起变形逃亡,这三个母题素构成了一个连续性、非常完整的序列结构。而在《白兔姑娘》中许婚、失信、变形逃亡并不是一个连续性的母题素序列结构,它们之间是分离的。其中,阿伊莎的母亲既是许婚者,失信者当然也是她。而失信母题被安排在故事的最后,也就是阿伊莎与阿布多结婚才意味着阿伊莎母亲的失信。变形逃亡母题在故事中出现二次,也与许婚、失信二个母题素并不连贯。也就是说,回族民间故事《白兔姑娘》完全打破了《女化蚕》的母题素序列结构顺序,故事的重心放在了阿伊莎的再次变形、掘宝和与阿布多结婚的母题素上,其母题素自然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异。

同时,《女化蚕》中女孩与马的人兽婚和《白兔姑娘》中阿伊莎与阿布多的婚姻的“媒介物”都是动物的外皮。它们一个是具有神性特征的马皮,也是求婚者和主动变形的实施者,马皮一角兼二职。另一个仅是阿依莎实施变形的“工具”,或者说是一个具有某种神奇魔力的“宝物”。白兔皮褂没有马皮那样的神性特征,也不是求婚者。它由老黑兔子赠送给阿伊莎,目的是帮助阿伊莎逃离母亲的禁锢。它的职能是单一的,没有丝毫的神性特征。由此可以看出,回族民间故事《白兔姑娘》将《搜神记·女化蚕》中人兽婚的痕迹彻底地掩埋掉了,白兔皮褂只是一个特殊的变形的“象征物”。所以,阿伊莎穿上白兔皮褂就能变为白兔,再脱去白兔皮褂就能恢复人形,并与阿布多结婚。这种由人变为兽,再由兽变为人的反复“变形”其目的是想超越人兽婚,彻底消除掉白兔皮褂的“神性”,真正实现人与人的通婚。从这一点来说,回族民间故事《白兔姑娘》中变异母题的意义更接近现实生活,更符合回族民众的理想与追求。

晋干宝的《搜神记·女化蚕》把蚕的起源与对人的惩罚联系在一起,明显受到佛教的因果轮回思想的影响。即以女孩许婚,其父杀马、剥皮为因,被马皮裹挟一同化蚕为果,使女孩的变形逃亡变成了一种惩罚。尽管惩罚母题在整篇小说中没有明确地提出,但是马皮裹挟女孩一同逃亡就寓意着惩罚的存在,变形只不过是惩罚的又一形式。与《搜神记》“惩罚式的变形逃亡”母题不同,《白兔姑娘》的则是一个“非惩罚式的变形逃亡”故事。因为,许婚者阿伊莎的母亲。她禁锢女儿,却全然不知女儿变形的行为,甚至当阿伊莎变形逃亡后,她还以为女儿被老阿洪度上天去了。所以,她的失信并非主观故意,况且,她贪图钱财出卖女儿、禁锢女儿、阻止女儿改嫁本应受到道德上的谴责。反之,阿伊莎恢复人形后自作主张的再婚也是对母亲出卖女儿的反抗,也是她脱离母亲,获得独立的自主行动。这一行动非但没有受到惩罚,相反,阿伊莎在打洞时还意外地获得了一坛银子。故事中穿插的掘宝母题尽管有些突兀,但却极符合民众善意的心理期待。从此,阿伊莎和阿布多母子远走他乡。一是要脱离母亲的掌控,二是根据《古兰经》第二章第235节规定,向守制待婚的妇女只能暗示求婚,不能公开求婚。所以,阿伊莎与阿布多的婚姻,“没用媒人撮合,没叫阿訇念经,这两个年轻人便悄悄地结成了夫妻”。于是,回族民间故事《白兔姑娘》全然没有了《女化蚕》中的惩罚式的道德意识,变成了回族民众自娱自乐式的故事,这是回族民众自由自在改编的结果。

二、回族民间故事与阿拉伯故事的比较研究

回族民间文学与阿拉伯文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回族的先祖是唐宋时来华的大食和波斯的使者、商人和兵士,以及元代东迁的西亚、中亚的穆斯林人。他们与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的女子通婚,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回回民族。从回族的文化基因上说,回族文化融合了以伊斯兰教为核心的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和以儒学为核心汉族文化等多重文化元素,形成了具有回族特色的文化。从回族文学的来源上说,回族民间文学与阿拉伯文学、波斯文学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

《凯里莱与迪木奈》和《一千零一夜》是古代波斯和阿拉伯文学中最著名的故事集,至今一些故事依然在回族民众中广为流传。例如,回族动物故事《老虎和兔子》、《两只野鸭与鳖》、《人为什么不懂禽兽的言语》等,都可以在这二部故事集中寻找到相同或相似的情节。(一)《凯里来与迪木奈》与回族民间文学的历史渊源

《凯里来于迪木奈》(又译《卡里来和笛木乃》)是古代波斯和阿拉伯最重要的文学著作之一。它原是一部古印度寓言故事集《五卷书》。该书是印度的哲学家白德巴为劝诫国王德卜舍里姆而著。原文是用梵文写成,共12篇,每篇可以独立成章。据季羡林推断,古印度《五卷书》里的故事“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就已经存在了”。波斯文本是公元6世纪,波斯国王艾努·施尔旺登命白尔泽维·本·艾资哈尔携巨资从印度带回波斯的。当时,波斯文也称巴列维文,艾资哈尔的译本也叫巴列维文译本(巴列维文译本现已佚失)。公元750年,另一波斯人伊本·穆格法根据巴列维文译本将此书译成阿拉伯文,并且保留了巴列维文译本的《序言》、《白尔泽维出使印度篇》和《鼠王》的波斯3篇,又加入《本书宗旨》、《审判迪木奈篇》、《修士与来客篇》、《苍鹭与母鸭篇》和《鸽子、狐狸和苍鹭篇》等6篇阿拉伯文,共计20篇(其中包括50多个故事)。《凯里莱与迪木奈》保留了古印度《五卷书》中“连缀式复合式”结构形式。全书有一个总故事,贯穿始终,每一卷各有一个骨干故事,贯穿全卷,即大故事中套有中故事,中故事又套小故事。

《凯里来于迪木奈》与回族民间故事相类似的作品有9例,如:

1、回族的《老虎和兔子》,源自《凯里来与迪木奈》第97页的《野兔与雄狮》。回族民间故事《老虎和兔子》里把狮子换成了老虎,把井边换成了泉水边。把群兽主动地商议每天敬献一只动物变成了是老虎蛮横的命令。两个故事文本的基本情节完全相同。

2、回族的《两个鸭子抬鳖》,源自《凯里来于迪木奈》第120页的《乌龟与野鸭》。两个故事情节基本相同,只是结果略有差异。

3、回族的《猴子和鳖》、《无义之人不可交》,源自《凯里来于迪木奈》第239页的《猴子和雄龟》。

4、回族的《梅花鹿》和《狼心狗肺不久长》,源自《凯里来与迪木乃》第167页的《鸽子篇》。与阿拉伯故事相比,回族故事更注重的道德层面的说教,阿拉伯故事则是赞美友情和团结。

同类推荐
  • 少年飘泊者——蒋光慈作品精选

    少年飘泊者——蒋光慈作品精选

    《少年飘泊者:蒋光慈作品精选》描述了农村少年汪中在父母双亡之后漂泊四方,经历艰难曲折,最终走上了自觉地为革命事业而英勇斗争的道路。主要人物形象激励过许多在黑暗中找不到出路的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而这部小说也因最早歌颂党的领导、最早塑造优秀共产党人形象,从30年代起一直被国民党当局查禁。
  • 深深尝了人间味

    深深尝了人间味

    这是一本汇集12位文学名家的文章作品集,共43篇文章,文章类型主要是散文,另外包括郁达夫的三篇半自传体小说。所选文章紧扣书名的人生感悟主题,且12位作者的人生阅历,给大众的印象都带有跌宕起伏的意味,符合书名《深深尝了人间味》所传达的厚重感。本书作者老舍、萧红、林徽因、史铁生、余光中、周作人、朱光潜、李叔同、夏丏尊、徐志摩、郁达夫、许地山……他们的人生之旅各不相同,或悲或喜,或执着或洒脱,但尝味人间的过程中,不舍本心,更以动人的灵魂写下素朴的文字。深深的话要浅浅地说,长长的路要慢慢地走,会痛的伤口轻轻地揉,复杂的世界里简单地活。经历波折后,别忘了要温柔;尝过人间味,别忘了要快乐。
  • 1976--2012我的野人生涯

    1976--2012我的野人生涯

    这是一部探险纪实作品,纪录作者30余年在神农架探索“野人”之谜的经历。神农架的“野人”是吸引全人类的四大自然之谜之首。本书的作者黎国华在30多年里,住在神农架的深山洞穴,餐风露宿。
  • 希腊神话:十二星座传说

    希腊神话:十二星座传说

    探索十二星座在希腊神话中的起源,揭秘十二种基本性格原型,展现宇宙星空的独特魅力。
  • 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热门推荐
  • 逆世绝武

    逆世绝武

    前世遭遇不幸,异世得以重生。五行之体,武域公认的废材之体,却让一个地球人踏上了一条逆天的道路。自创功法,血前耻,败强敌。逆武道,踏天道。挥手间金山银海出,谈笑间天骄至尊灭。为知己踏破六道轮回,乱武域笑看万道争锋。越星河掀起位面大战,破苍穹凌驾宇宙之巅。且看王宇如何笑傲武域,君临寰宇。
  • 张廷竹中篇小说选:江南梅雨天

    张廷竹中篇小说选:江南梅雨天

    《江南梅雨天——张廷竹中篇小说选》收录了5部中篇小说,其中三部是作者纪实性的人生经历。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又有对历史的忠实记录;既有对淳朴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与歌颂,又有对社会转型期的思考。因其创作了众多的优秀作品,张廷竹被评为“时代激流的忠实记录者”。
  • 我的白富美老板娘

    我的白富美老板娘

    因为家里的条件实在供不起我上大学,辍学后开始了孤独的打工生涯。在我最落魄的时候,我遇见了她……
  • 惜年

    惜年

    一场不期而至的船难,让18岁的潘希年对费诺念念不已。但因年龄的差距、身份的阻隔而不得不遥遥相望、苦苦煎熬。希年求之不得的爱情,费诺却退避三舍,就在拉锯和僵持之中,一切都变成了一场解不开的迷局。即便暴风雨夜那忘情的拥抱,凄冷黑暗里一个个悄然的亲吻,明知彼此心意的两个人,面前横亘着的高墙,却始终不曾消失坍塌。她要他不再把她当成那个失望无助在他面前痛哭失声的小女孩,她要他的爱。费诺却说,你值得更好的。直到有一日,他们重逢在西班牙的艳阳下,此地盛产女人、橙子、诗歌和传奇,孕育爱情,亦见证爱情,而他们两人的感情归宿,也在传奇的赭城的注视之中,走向最后的结局。精彩,尽在渥丹的惜年!
  • 江北女匪

    江北女匪

    辰年出身于门阀大族,却在襁褓之中就随义父落草为寇。十六年后,横行清风寨的小山匪在一次意外中与云西王世子相逢。自那以后,一张惊天大网缓缓拉开,意外接踵而至,历经万般磨难,这个小小山匪终于浴火重生,威震江北,天下扬名。
  • 年年有舶川

    年年有舶川

    “你不用觉得委屈,你有什么条件我都尽能力满足你.”“我挺满意的,那这两年程先生我们合作愉快”与一个见面三次的人结了婚,婚前就写了离婚协议书,两年后离婚就可以得到一千万,于是她每天都在期待离婚,可是程舶川是怎么了,怎么一天比一天黏人。程舶川:“你为什么勾引我又不负责任?!”邢年年:“?我想你误会了..”故事的最后“我们生个孩子吧,把我们栓在一起”
  • 山海同在

    山海同在

    踏入尘世谁愿败?同为天骄谁肯输?一把灼阳翻云刀,狂乱四方烈火烧!绝世容颜为谁倾?为那三界断翅鹰!南山之地创帝门!九玄之地斗战魂!傲立疆场,撒豆成兵!俯睨苍穹讨伐山海众叛军!且看云霄,踏三界,震九霄!
  • 寻仙梦之——墨一兮

    寻仙梦之——墨一兮

    【新寻仙杯征文大赛】寻仙墨一兮的故事,仙路渺渺总要有一人可并肩。
  • 创世迷光

    创世迷光

    九重天上,地狱之下,神魔妖人,将臣女娲,先天八卦,风雨雷电,土木金火,黑暗光明,末世之争!
  • 重生之人生路漫漫

    重生之人生路漫漫

    家破人亡,丈夫背叛,以为没有出路,却意外重生,究竟是福是祸?前世的仇人,今生的背叛,终要自己来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