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63000000082

第82章 被拒的经验

一位朋友来信提及最近经济不景气,想找一家出版社出他的第一本书还真不容易,屡受到被拒之苦。不由得想起了列入珍氏记录的世界最畅销的小说作家芭芭拉卡特兰,她于一九六○年所做的实验。那时她当小说家联谊会副会长之职,已出版过三百五十本书,卖出三亿五千本之多,却常听到年轻的新进作家向她诉苦说出第一本书多难的抱怨,而决定亲自了解一下情况。

她把自己的一本文稿不用本名寄到各家出版社,大多久久没有回音,有的则批评说这样一本书即使印了也销不出去,有人要她重写,或在情节上有所建议,折腾了两年没有一家出版社有具体结果。于一九六二年她决定以同样文稿还我本名推出,就是她最畅销的一本《爱的翅膀》一书,如今被翻译成三十几国文字,一直畅销不衰。

其实也不只出第一本书之不易,各种行业的人都有被拒的经验,至少有许多机构在接受之前先都拒绝了再说,像丘吉尔曾两次被排斥于圣赫斯特军事学院之外,爱因斯坦的父母认为他是智障儿童,进不了大学只好先暂时到邮局工作栖身,爱迪生的老师也预测这个孩子不会有成功的未来,只有靠自己努力来证明对方是错的!

在各行各业被拒中,艺术方面的比例更高:凡·高一生均在被拒中生活,毕加索虽是幸运的一位,最后成名又致富,但他当初也曾有过一段艰难的奋斗史,有一次他带着自己的画出去兜售,遇到暴风雨,想在某一个画廊避一避雨,却一进去就被老板连人带画一起扔到雨中去!

詹姆斯·乔伊斯在出版《都柏林》之前有过二十二次被拒的记录,《飘》也曾被三十八家出版社拒绝过。有位英国作家不断遭到退稿,而他发现每次退稿时邮差总是连按两次铃,他就以此为书名写了一本叫《邮差总是按两次铃》,竟然后来成为畅销书。

被拒绝的感觉不好受,有人能永远不忘,而化为努力的原动力,而在成功之后仍想再提及,像名演员杰克·尼克森于一九七六年拿奥斯卡金像奖时,他上台说的话是这样的:“今天在此我要谢的是十年前我的经纪人,那时他给我一个‘忠告’,说‘你不适合当演员。’”也曾见过一本诗集,把书内页的感谢栏变成“不谢栏”,“这本书之出版我不谢谢下面的出版社……我数次交涉均不出版我这本诗集。”让最初不能赏识他的人有沧海遗珠之憾。

有许多锲而不舍想出第一本书的故事,能把房子抵押贷款掉,只为了让自己的心血结晶变为铅字。也有一位叫约翰普儿的人,在七十年代写了一本有关新奥尔良的小说,一直找不到出版商肯出愤而自杀。还好他的母亲不气馁继续为他寻找,最后总算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肯出,没想到一出即轰动,还拿到一九八零年的普立兹文学奖。

在遇到伯乐之前的这段奋斗期,也有人能乐观泰然处之,甚至于说自己是专门收集各出版社文辞并茂的拒绝信的,有的委婉,有的幽默,有的诚恳,有的尖锐,一起拿出来与友人“奇文共赏”。

基于许多作者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旷世之作,出版商在衡量之时及写拒绝信都多方考虑,有一家出版社拟了这样一封信:“我们很高兴拜读了您的大作,水准太高,超出我们能处理的范围,因我们怕一旦出品了您的大作,而往后十年我们都以这种标准来衡量其他书籍,将无法出版其他书籍,所以只好忍痛割爱向您说抱歉,并退回您的作品,还希望您宽宏大量原谅我们的短视……”

一本文稿在绕了大半地球回到作者手边时拆开这样一封拒稿信,还算是窝心的,有的编辑直接印好了退稿信,上面几个原因用红笔一圈,有太长、过时、不通顺、不合时宜、不够幽默、逻辑有问题、毫无新意、老生常谈等固定评语,抑或是加上“请下次再试投,再接再厉”。

其实编辑们要给出拒绝的信也相当痛苦,尤其在作者与编辑间认知有差距时,一方认为这样的作品没有人读,另一方认为是呕心沥血之作,只有不断把回拒的信寄出。

“这是一本好书,只是不适合我们,如果您认为是我们的错,而非你文章的问题也可以,总之,我们无法采用……”

“我很抱歉让您有挫折感,于此时退回您的文稿,对您的大作没有任何不满或批评,只是顾及市场需求,不得不考虑成本与回收的问题。”

“开会讨论的结果,我无法说服同仁们投同意票,答应出这本书,很抱歉……”

“您的文字太艰深,我试读了九次都无法竟读……”

“最近稿挤,积稿太多,而您的稿子太长,又太多需要查证的,当我校对完已经过了时效……”

为了引起编辑的注意,不少作者处心积虑地想出各种方法,“我在世界上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可以活,在我死以前,如果这本书能出版,将是我死前最大的心愿,我也才能死得瞑目。”而在三个月之内却有十七本文稿陆续寄到,让编辑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处理。

“寄来好稿子,不必添加些情绪化的威胁信”是编辑的心愿,他们都愿意当发掘千里马的伯乐。而作者能不气馁地学习在被拒中跌倒又爬起,做到面对失败仍带微笑继续努力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唯有如此方能成功在望。

同类推荐
  • 读陶丛稿

    读陶丛稿

    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陶渊明成果的结集。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主要是从中国传统审美观出发,对陶诗艺术魅力的探讨,第二辑是陶渊明与阮籍及陶渊明与苏轼的比较。第三辑是关于陶渊明生平、享年、题署以及作品流传和品评的考述。
  • 戴望舒散文集

    戴望舒散文集

    戴望舒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因《雨巷》等风格独特的诗作被人称为现代诗派“诗坛领袖”。他的诗《雨巷》显示了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向,而《我底记忆》则成为了现代诗派的起点。戴望舒作为一位深受中西文学和文化影响的诗人,他的诗以忧郁情思为基点,诗歌中所蕴含的既有古典意味的生命感受,又有西方诗歌中的田园乡愁与牧歌情怀等人间情怀的流露,兼具东西方诗的神韵。本散文集为其作品精选集,收集了他的《夜莺》《我的旅伴》等精华作品。
  • 朱自清大全集(超值金版)

    朱自清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着优中选精的原则,斟酌再三,将朱自清最脍炙人口的散文、游记、杂论、诗歌、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作品精选出来,集结成《朱自清大全集》,鉴于朱自清的散文成就最大,本书的遴选也比较侧重于其散文作品。
  • 唐朝的天空

    唐朝的天空

    李国文作为获得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在中短篇小说,尤其是散文随笔方面也创作了很多经典之作。本书编选的主要作品有《月食》《戒之惑》《曾经沧海难为水》等。
  • 一个孩子的战争

    一个孩子的战争

    我们不仅仅是为儿子写,也是为与儿子同龄同代的孩子写,为每天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几千万个中国家庭写。从表面看,儿子从一个优秀的学生滑落到“另类学生”只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而实质是,由于我们的种种失误,这种滑落从儿子出生不久就开始了,无数失误的因累积成了“问题”的果,认识到这一点,我和妻子用了十六年的时间。什么时候,中国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阻遏住了“重点”、“示范”的泛滥,什么时候废除了各自为政自立标准花样百出的金钱择校,废除了学生人格的分级、分层,才算真正实现了教育的公平与正义,中国的教育改革才会有根本性的突破。
热门推荐
  • 秦霄贤日常撒狗粮

    秦霄贤日常撒狗粮

    高甜!高甜!!高甜!!!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本文主要写秦霄贤与小师妹的高甜爱情故事话说不知道怎么回事,德云社突然收女徒弟啦!我们晓玖特别喜欢相声所以就去报名了,没想到真的被收为了霄字科的徒弟啦!从此便开始了边说相声边撒狗粮的生活。全文无虐,放心入坑!!!
  • 奇缘:浮生若梦

    奇缘:浮生若梦

    继七仙女找到良人,续写他们以后的命运。不同家庭不同背景,不同性格不同爱好,却只是容貌与上辈子相似,奈何桥上他们没回头,喝下孟婆汤,手牵手却忘了前世的恩爱......下个世纪,是否感情还是甚好。静沉落花,捧起一世哀愁(内容为虚构)
  • 我从大唐来之千年情

    我从大唐来之千年情

    大唐时代的女将,因师傅的搭救,自己的努力,终于又得到一次重入人界的机会。此次,她将不会再失去她的唯一真爱。
  • 翎时桃华

    翎时桃华

    那一年,祁连日落,红袖北来,风华绝代。那一年,塞北孤烟,陌上少年,悠悠回眸。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时移世去,翎羽渐丰。五年光阴匆匆,豆蔻年华终虚无。潦潦草草,物是人非,当时不道是寻常。日夜,日亭,日月,日吟。不弃,不离,不舍,不忘。哭哭笑笑,流年似水,一红一蓝即天涯。
  • 浅色时光后来的我们

    浅色时光后来的我们

    后来的我们都学会了成长,子榆可以放下执念寻找未来,欣雨也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至于易浅阳相信他还是和以前一样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看着自己喜欢的人幸福而幸福……
  • 我是俏女官

    我是俏女官

    在云朝,她是失了忆的倒霉鬼,她不知道她是谁,又该去往何处……
  • 一弦一柱忆锦瑟

    一弦一柱忆锦瑟

    舒湄作为一个马上要大学毕业的普通青年,平日里除了写写论文就是追追电视剧,本来都准备步入社会发光发热了,却没想意外死亡,穿越到了一个小公主身上。只不过她运气不太好,刚来那个国家就被灭了,没享过一天公主福的舒湄莫名其妙的就被扣上了‘亡国余孽’的帽子,更倒霉的是还顶替了一个小太监的身份,从此改名为锦瑟,在皇宫里当起了太监。就这样,既没有金手指,也没有高级技能傍身的舒湄,被迫开启了她低阶版的宫斗。可是哪怕再低阶的宫斗,那也是宫斗!被人陷害、女扮男装、情敌小三、家国情仇居然一个也不少的向舒湄砸来,弄得她一介宫斗小白只好洗心革面,决意要翻身农奴把歌唱,在这个地方闯出一片天地。
  • 煦煦向微

    煦煦向微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煦煦犯了错,微薄面无表情说道:“以后别玩植物大战僵尸了”“……”“为什么”“僵尸吃掉了你的脑子”
  • 我对幸福有个承诺

    我对幸福有个承诺

    追爱女孩凌晨晨为了爱情忘记了自我,无尽的付出换来的却是累累伤痕。就在她对生活绝望之际却被嫌疑犯当成人质。命悬一线的她恍然大悟,原来生命如此可贵,可此时她的脖子上却凉凉的。
  • 好父母胜过好学校

    好父母胜过好学校

    本书是当代生活类型小说,反应了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作者记录了一个普通农村人家的父母和孩子的所思、所想、所盼、所说、所行及所悟。家庭教育既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传统,也是家长所殷殷期盼的,这部小说记录了万宝强一家人从孩子的童年、学生时代到刚迈入社会工作初期的生活点滴,前后的时间跨度很大,约三十万字,构建了“对话、尊重、理解、共同成长”的家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