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05300000016

第16章 两极的对立与统一(1)

生活就是矛盾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生活。自由与纪律、服务与领导、集体与个人、精神与物质、艺术与现实、理智与情感、人性与兽性、男与女、爱与恨等种种矛盾把我们的生活空间填得满满的。黑塞清楚地认识到生活的矛盾本质并在作品中予以表现。事物矛盾的展现常通过人物布局,许多情况下都有一对儿主人公出现,他们分别代表着事物的两极,相互对立。但黑塞不只局限于展现两极的对立,更崇奉矛盾的统一,这在他的作品中,特别是在中晚期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作品中彼此对立的人物最后都成为朋友,彼此能在对方身上找到自己的另一半,他们两个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交融,互为一体。有时两极的对立也反映在一个人物身上,表现形式是人灵魂的双重性。在主人公身上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他既可以是天使也可以是魔鬼,人性与兽性寓一身。在这种情况下,主人公们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找到一条整合之路,把人性中的两极综合起来,成功则活。要么就是绝望,因为人格分裂是不能长久的,这样活着心太累,严重情况下能导致精神崩溃或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小说《轮下》中毛尔布隆神学校有一个学生不能不提,因为他的血管里也流淌着黑塞的血液,印证着另外一个黑塞,他就是海尔纳。海尔纳和黑塞一样,是个文学爱好者,和黑塞一样,随身总带着一把小提琴。海尔纳感情奔放,如醉似狂,富于幻想,孤傲地鄙视整个周围环境。

海尔纳与主人公汉斯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人,叙事人告诉我们:“最不相配的一对要算是海尔纳和汉斯·吉本拉特了。一个粗心大意,一个认真踏实;一个是诗人,一个则热衷于功名。”海尔纳我行我素,放纵任性,自由自在地按着自己的意愿活着,具有很强的独立人格,他根本不把社会流行的价值观放在眼里,大家都想得到一个好成绩,他却不,他问朋友汉斯:“你就是得个第一或者第二,那又怎么样呢?我得第二十名也不见得因此就比你们这些功名心切的人笨!”做事情他只要想做就做,根本不管周围的人或权威怎么看他、怎么对待他。汉斯因身体不好,校长让他每天散步,为少让海尔纳跟汉斯接触,校长禁止海尔纳陪汉斯散步,可海尔纳宣称他是汉斯的朋友,谁也无权禁止他们交往。他硬是每天陪朋友散步,因而得到禁闭处分。海尔纳和黑塞一样终于忍受不了毛尔布隆神学校令人窒息的生活,从学校逃走了,再也没回到学校来。然而恰恰这两个性格迥异的主人公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轮下》是黑塞的早期作品,在这一对儿人物身上,我们已经看到了黑塞以后作品的人物设计的基本格局了,那就是让两个性格完全对立的人成为最好的朋友。这样一种人物布局折射出黑塞对人的两面性的认识。其实汉斯与海尔纳这对立的双方就是一个人,是一个人的两面性的体现。换句话说,汉斯和海尔纳一个是现实中的“我”,一个是理想中的“我”,两个“我”合而为一才是一个完整的、真实的“我”。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两面性。一方面我们不得不向社会妥协,这是生存所迫。假如我们想在社会上生存下去的话,假如我们不想被开除出局成为社会局外人的话,我们就得接受并遵守社会制定的游戏规则。然而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反抗的基因,都有做违背社会准则的事情的欲望与冲动,谁不想按着自己的意愿设计活法?谁不想为所欲为,只听从来自心底的声音?人只能这样带着双重面具活着,既要收敛一下自己的本能欲望,做个服从“现实原则”的正常人,随随大流,又要让自己的欲望满足满足,成为另类就成为另类。汉斯与海尔纳不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代表吗?我们在他们两个人身上都能找到和自己相似的东西。

1930年,小说《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由柏林菲舍尔社出版发行了。故事的背景是中世纪。玛利亚布隆修道院有个年轻的修士叫纳尔齐斯,他才华出众,有思想,有智慧,深受修道院院长的喜爱。他孤芳自赏,周围没有朋友。歌尔德蒙,小说另一个主人公,出身显贵,被父亲送到修道院学习。两位青年立刻互相被对方所吸引,成为要好的朋友。

纳尔齐斯发现歌尔德蒙爱好艺术,感官享受的欲望强烈,而这正是他所缺乏的。他因此也断定歌尔德蒙天生就不是一个修道士,尽管如此他总是用禁欲的理念去影响他。可歌尔德蒙无法接受朋友的劝说,他被异性所吸引,常去与女孩子们约会,偷情。后来他索性离开了朋友与修道院外出乞讨流浪,路途上投入一个又一个女人的怀抱。他一方面饱尝了世态炎凉,另一方面也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

一个星疏月冷的夜晚,与歌尔德蒙一起流浪的维克多趁他沉睡之际偷他的东西,歌尔德蒙惊醒后进行反抗,被维克多死死掐住脖子,这一刻歌尔德蒙尝到了死亡的滋味,他急中生智,用兜里的刀子把伙伴捅死了,乐天派的流浪汉因杀人而心情变得沉重起来。

一天,他在一个教堂里看见一个玛丽亚的塑像,美丽无比的塑像触动了他的艺术神经,他决定学习雕塑,于是拜一个雕塑家为师,潜心于雕塑艺术,他以朋友纳尔齐斯为原形雕成一个约翰塑像,受到师傅好评。师傅看他有艺术才华,想挽留他做女婿,可他不愿过这种四平八稳的安定生活,于是告别了师傅继续漂泊。

离开师傅以后,歌尔德蒙误入一个瘟疫流行的地区,看到的是一幅幅死亡画面,看见了死亡的舞蹈。已经历了一次死亡,歌尔德蒙仿佛对死亡有了新的认识,它变得不那么可怕了,“对于他,死亡也是慈母和情人,它的呼声乃是爱的挑逗,乃是情人之间身体相触时的战栗”。只有与死神吻过的人才懂得生命的可贵,懂得生命的美好。他的创作欲望被激发了起来,可当返回师傅那里时才得知师傅已经死了。他在继续漂泊途中,与一个总督的情妇偷情,被当场捉住,处以死刑。正在这时,一个陌生的牧师把他从狱中救出,他正是朋友纳尔齐斯,如今的修道院院长。经历了生活种种磨难后,歌尔德蒙还是回到了朋友纳尔齐斯身边,回到了修道院,在修道院里搞雕塑创作并仍然保持着创造力。经历了生命的甜酸苦辣,生死离别,歌尔德蒙认识到了人生无常,只有艺术才能挽救生命,艺术的意义就在于化无常为永恒。随着年龄的增长,歌尔德蒙对女性的吸引力减弱了,当他去找过去一个情人想再看看她时被拒绝了,回来的路上他染上重病,回到修道院。在告别人世之际,纳尔齐斯对歌尔德蒙表达了他的爱,歌尔德蒙幸福地在朋友怀中死去。

黑塞最初给这部小说命名为《歌尔德蒙走向慈母之路》,出版时才改为现名。在作品中,慈母的形象反复出现,她是集人类之母夏娃、情人、母亲于一身的形象。黑塞给慈母以许多称谓,她是生活之母、伟大母亲、原母、人类之母、夏娃。那么这个慈母象征着什么呢?黑塞自己的解释是,她是“包罗万象的外在世界——大自然和无与伦比的永恒艺术的象征”。

她作为生活之母首先象征生活,感性的生活。歌尔德蒙就是一个按母性原则生活的人。他清楚地知道:“他的道路将通向母亲,通向欢娱和死亡。生活的父性的一面是精神,是意志;这并非是他的归宿。”歌尔德蒙轻视一切非母性的东西,他不管处在什么场合,境况如何,心中始终装着母亲。他走出修道院意味着走出精神王国,走进实实在在的、具体的感性生活。他这样做与其说受朋友纳尔齐斯的启发不如说生活之母走进了他的心田,唤醒了他对感性生活的渴望,他在大自然与女人的怀抱中追寻的是慈母的踪迹。对他来说,生他是母亲,一分为二,死也就是回到母亲的身体中,合而为一。向母亲回归并不是件痛苦的事,在他弥留之际,他看到了母亲,“说到我对死之所以好奇,仅仅是因为我一直还相信或幻想,我正处于回到我母亲身边去的途中。我希望,死将是一个巨大的幸福,一个和初恋得到满足时一样巨大的幸福。我怎么也打消不了这样的想法:来接我的将不是手执刈草镰的死神,而是我的母亲,她将带我回到虚无和纯洁中去”。他知道是母亲来召他回去了。他死前仍不放心朋友,因为人没有情欲,只有理智,没有感性,只是理性地生活是无法重归母亲怀抱的。他死前最后一句话是:“可你将来想怎样死呢,纳尔齐斯,你没有母亲?人没有母亲就不能爱,没有母亲也不能死啊。”说完咽了气。

第二,母亲是艺术的化身。歌尔德蒙是个终身奉献于美的创造的艺术家,这其实也是一条通往母亲的路:“艺术是一桩美好的事业,但却不是女神,也不是目的,对他来说全不是;他要追随的不是艺术,而是那母亲的召唤。”

在流浪途中歌尔德蒙看到一个雕塑师傅的创作——一尊圣母像时,他的创作欲望立刻被点燃了,那是受到了艺术母亲的感召,要投身于艺术创作之中,他马上就让师傅收他为徒弟:“啊,在那张可爱的美丽的脸上,凝聚着那么多痛苦,同时这所有的痛苦又似乎全化作了纯净的幸福和笑容。一见之下,我心中便燃起熊熊烈火:我多少年的思索、多少年的梦想全都得到了证实,突然之间不再毫无意义;我于是立刻知道了我该干什么,往何处去。亲爱的尼克劳斯师傅,我恳求您,收下我这个徒弟吧!”

母亲本身就是矛盾的统一体,正像小说中所说“她既是幸福之源,也是死亡之源;她永远地在生,永远地在杀;在她身上,慈爱与残忍合而为一”。黑塞,《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杨武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第186页。现实中有许多矛盾是无法调和的,但正因为母亲象征着艺术,所以在她身上矛盾可以调和,“诞生与死亡,善良与残忍,存在与毁灭等,都一起存在于这个形象中。”

黑塞曾说过,他的小说涉及的都是他本人,反映了他走的路,他隐秘的梦想、愿望及苦楚。《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同样也具有自传性质,当然是精神自传。黑塞在这里把对人生与艺术的思考投射到两个人物身上。

故事表层是两个人的经历,深层其实是一个人的独白,他们俩就是一个人。在这里,黑塞通过两个人物形象作比喻,表明自己追求的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那就是精神与情感、知识与爱情、理性与感性达到和谐与高度的统一,这样的人生境况才是完美的。他借小说人物口说:“唉,人生要是整个只有一种意义,享乐与事业两者可以得兼,而不为这干瘪的‘要么这样——要么那样’所分裂,该有多好!创造,但不以生活为代价!生活,但不放弃高尚的创造!这难道压根儿不可能么?”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中的两个主人公也是相互对立又统一的一对,歌尔德蒙按母性原则生活,爱艺术与自然,纳尔齐斯按父性原则生活,爱理性,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正像书中纳尔齐斯总结的那样:“像你这一类的人,天生有强烈而敏锐的感官,天生该成为灵感充沛的人,成为幻想家,诗人和爱慕者,比起我们另外的人来,比起我们崇尚灵性的人来,几乎总要优越一些。你们的出身是母系的。你们生活在充实之中,富于爱和感受的能力。我们这些崇尚灵性的人,看来尽管常常在指导和支配你们其他的人,但生活却不充实,而是很贫乏的。充实的生活,甜蜜的果汁,爱情的乐园,艺术的美丽国土,统统都属于你们。你们的故乡是大地,我们的故乡是思维。你们的危险是沉溺在感官世界中,我们的危险是窒息在没有空气的太空里。你是艺术家,我是思想家。你酣眠在母亲的怀抱中,我清醒在沙漠里。照耀着我的是太阳,照耀着你的是月亮和星斗。你的梦中人是少女,我的梦中人是少年男子……”

这一对儿主人公虽然性格迥异,生活理想与所追求的目标不同,代表的精神截然相反,但他们彼此又不可或缺,相互补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都在对方身上发现了自己,找到了自己所缺少的东西,纳尔齐斯对歌尔德蒙说:“我们两人的任务不是走到一块儿,正如像太阳和月亮,或者陆地和海洋,它们也不需要走到一块儿一样。我们的目标不是相互说服,而是相互认识,并学会看出和尊重对方的本来面目,也即自身的反面和补充。”而纳尔齐斯也从朋友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懂得了什么是艺术,懂得了爱,他说:歌尔德蒙,我从你这儿学到了许多。我开始懂得什么是艺术了。从前我觉得,与思想和科学比起来,它不是什么值得认真对待的事。我当时这样想:既然人是一个由精神加物质形成的混合体,精神能使他认识永恒,物质却把他往下拖,使他迷恋须臾即逝的东西,那么,为了延长他的生命,赋予它以价值,人就应该努力脱离感官,进入到精神境界中去。虽然出于习惯,我也宣称要尊重艺术,实际上打心眼儿里却是藐视它的。如今我才看出,通向认识有许多道路,精神并非唯一的一条路,或许也不是最好的路。

矛盾的统一也表现在服务与领导之间的关系上。1932年出版的《东方之行》又译《东方朝圣》里有个人物就是集仆人与领袖于一身的人物。

同类推荐
  • 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亚里士多德

    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作为一位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贡献无人可比。他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学科都作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宪法。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狼牙山五壮士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很快就传遍了他们所在的部队——第一分区,也传遍了整个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聂荣臻司令员在军区的一次会议上,高度地评价了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行为。他说:“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我们要继续下去,发扬光大。”为了悼念为国捐躯的马宝玉、胡德林和胡福才3位烈士,一分区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在会上宣读了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和政治部发出的训令,训令要求全区各部队,学习狼牙山五壮士勇敢顽强的精神,以战斗的胜利来纪念他们。
  • 俾斯麦

    俾斯麦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以事件发展的脉络为序,叙述了俾斯麦一生中经历的重大事件。解放以后,我国只出版过一本英国学者帕麦尔著的《俾斯麦传》,他那是以读者多少已了解那个年代和多少已了解俾斯麦的事迹为基点而写的,对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读来未免吃力。这本书在叙述中夹以介绍了有关的时代背景,特别是文化背景,望对了解传主有所裨益。而在叙述严肃的重大事件之余杂以散文笔调,以趣文逸事点缀其间,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 行走的青春

    行走的青春

    本书是继《娱乐这圈儿,琪实很幸福》之后,作为娱乐圈八大推手之一的陈琪所著的第二本书。《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16岁离家只身闯荡北京的男孩的励志奋斗史,而这本书我们则可以清晰地把脉这个男孩的心灵成长史。本书共分10个章节,第一章“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讲信念。在作者看来,少年时候在老家的影视城反复徘徊逗留,命运已经在此埋下伏笔。许多少年曾与作者一样,无限向往着一种璀璨耀眼的舞台,但许多人在往后的生活里渐渐将这个梦想遗忘,而只有作者,依然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踽踽而行。在此后的5年时间里,这个小镇少年已经攀折了自己的梦想,有所成就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正是强调“梦想”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 德川家康的智慧

    德川家康的智慧

    第一部多角度深入评点德川家康的精简读本,不得不读的经典励志书。作为日本史上最后一个乱世的终结者,他用雄心支撑人生,用耐心等来机遇,用进取心直面成败;作为日本史上最后一个幕府的开创者,他以诚心广纳贤才,以信心威慑四夷,以平常心淡看荣辱。日本史上的英雄智慧,同样照亮我们的人生路。
热门推荐
  • 一等媚妃

    一等媚妃

    重生前,她遭遇未婚夫背叛,国破家亡;一朝重生,亡国公主已是敌国冷宫妃。她誓要血刃仇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小女子亦搅得深宫大院永不安宁。惑皇帝诱驸马杀皇后,她绝不心慈手软。他是丑如鬼魅的敌国三皇子,父弃母诛,人人践踏。重生十五岁,她将十岁的他从棍棒下救出,从此养在身边……
  • 世界因你而甜

    世界因你而甜

    都说一回生二回熟,可是谁能告诉她三次就要结婚的?最关键的是他的老公居然还是个高富帅,韩式集团的总裁,她这是走了什么神仙运气?洛兮柚:“你不是从来不近女色的吗?”韩以霆:“那是对于别的女人而你,是我的女人。”洛兮柚:“你不是假结婚的吗?”韩以霆:“既然上天给了我们之间的缘分,不如……我们就随了它”洛兮柚:“你不是说你不喜欢小孩子吗?”韩以霆:“我只喜欢你生的小孩。”
  • 我当猎鬼师的那些年

    我当猎鬼师的那些年

    意外被邪鬼冲了神,在三种力量的作用下,我拥有了能够看穿阴阳,感觉鬼物存在的力量。却没想到,中了诅咒之力。为了化解身上诅咒力量,我开始一次次猎鬼探险。阴阳符咒,开阳匕首,死亡谷,天机墓。。。。。种种困难,都一一出现在我的面前。死亡,生存,友情,人心,一次次的经历的我,终于成为一个合格猎鬼师,开始出没在别人看不到的角落里,成为一个守护者。【新书,求大家多多支持】
  • 杠上妖孽之血族皇后

    杠上妖孽之血族皇后

    血凤降世,改天换日。不除血凤,皇朝不保。不知何时兴起的寓言,却是灾祸的开始。天道变异,运数难寻,那被期待已久的啼哭声划破滚滚浓云,直冲天际,她的到来,是血族的劫数,更是血族的希望。为护她周全,更为等待血凤惊天之日,一道法咒遮住了她的女儿身、女儿心。
  • 武装剑灵

    武装剑灵

    万物皆有灵,神兵亦有灵!在历史长河中,某些兵器长时间得灵气灌溉,衍生灵智,进一步成为器灵。剑灵为其中一种,若其主与剑灵契合度达到高值,便能武装剑灵,一跃成为战神……少年至雪域走出,集神兵,聚剑灵,征战天下!
  • 吴世勋之青藤微凉

    吴世勋之青藤微凉

    夏青藤:"吴世勋你好残忍,把我对你的爱践踏于脚下,把我的心一片一片的撕碎。”吴世勋:“对不起,青藤再给我一次机会吧!”爱情中只有一方在守护,在原谅,而另一方却在破坏,在践踏这份爱,当他们的爱只剩残骸时,他该如何挽回,而勋鹿大战也一触即发,到底是他吴世勋挽回成功呢?还是他鹿晗逆袭成呢?敬请期待,精彩就在这里。
  • 月儿半边圆

    月儿半边圆

    青青与顾强出外打工,把妈妈从小为她定下的娃娃亲晾在了一边,后来顾强家遭遇不测,他要回家看看,约定快去快回,却久去不返,从此,女孩的爱情悲剧重重,一波三折,同时,创业的困苦和艰辛,让青青身心疲惫,多次,似在绝境求生,看不到方向和希望。儿时妈妈定下的娃娃亲鲁东海千里寻来,给故事增添更多悲剧的色彩。青青与顾强,俩人曾相约一起看满月,直到最后,也未能实现这小小的愿望,每次约会,天上只有半边月圆。
  • 前妻难追

    前妻难追

    为了嫁你,我丢掉尊严,为了救你,我换了心脏;可那一夜,你的袖手旁观,让我跌入谷底,可我已经放弃一切只为报仇时,你又为何痴缠不休缠。
  • 大梦天道

    大梦天道

    一场意外,元空为了拯救自己的家人,进入了天机门,但又发现了……想要统治九州,而元空竟想要凭借一己之力击败他,但...这又谈何容易,随后又与捉鬼联盟联手,但是仅靠这样就足够了吗……
  • 绝色皇后传奇

    绝色皇后传奇

    心交出去了,只是一瞬间。永不收回,却是生生世世。今生的爱情故事不会再改变!她的深情感天动,地有着安瑶灵魂的凌欣瑶简直就是一个发光体,安瑶的穿越注定不仅仅只是为了应前世之约而来!智计无双的她又是怎样为皇朝解决危机的呢?又是怎样妙答出邻国所出的难题呢?又是怎样揭出皇宫中众后妃不孕之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