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59600000001

第1章 童蒙忆零

南管头村北头我们张家的老宅,现在还在。我父亲弟兄三人,父亲是老大。老宅前后两个小院,分给了二叔和三叔。我们分了一个场院。在这个场院里,我们家极不顺利,我的一个小弟弟和我母亲在这里相继去世。有人说这宅子不吉利,我父亲一怒之下就把它卖了。卖给了同姓的一个叔叔,张海子叔叔。

前几年,有一次,我和我弟弟林鸿到老宅子去看了看。我们兄弟二人就出生在那小南房里,现在已经拆了。我弟弟林鸿没说什么,我也没说什么,心中却有许多感触。

正房是两屋,破破烂烂,因为被日本鬼子烧过,后来几次翻盖,型制甚至尺寸,早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但是屋前那个台阶还在。从前是一个五级的台阶,我很小的时候,大约两三岁吧,我在这台阶上玩,玩着玩着就滚下去了,一直滚到院里。我坐在地上向上一看,看见正在烧火做饭的母亲,正在望着我笑。我想哭,可是看见母亲亲切的笑容,我就不哭了。这是我平生的第一个记忆。这记忆是如此牢固,致使我长大后每次看见这个台阶总是想起我一滚到底和母亲的笑容。这个笑容是如此难忘,可以说铭记心中。

1952年7月,在朝鲜开城前线,平白无故忽然给了我一个处分,一撸到底,成了新战士。“三反”运动中说我是“思想老虎”,这本身就非常荒唐,周围同志们都非常惊讶。后来处分下来,同志们更是惊讶无限了,明摆着这是欺侮人。我想去上级部门告他去。于谦是我的好朋友,他再三劝我,我打消了告状的念头。

一天夜里,我忽然梦见了我母亲的笑容,这一下子就把我惊醒了。我的母亲去世已经十个年头,这熟悉的笑容出现在梦中,给我震动不小。这是天命吗?是天意吗?是母亲的在天之灵正在昭示着我什么吗?或者这仅仅是我的灵感吗?我不迷信,但是,这是事实。我想,看来于谦是对的,老老实实忍受吧。我们乡间有句俗话:“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受不了的罪。”我想我能熬过去。

也就是在这个时间,我接到了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信中安慰我,希望我沉住气,渡过难关,眼光放远点,等等。话说得非常好,我很感动。这是一个姑娘,某师的宣传队员写给我的。她知道我会猜到,所以她不署名。后来我给她回了信,也没有署名。我不署名,是因为我背着一个处分,再来个“非法恋爱”,那可受不了。这就是我后来的妻子,她叫李忠葆。她是合肥李氏,论起来是李鸿章的侄孙女。

在通信以前,我们曾经见过面。老耿领着她和谢江来看我,老耿说:“老林,把你的糖拿出来招待客人吧。”那天吃的糖叫“小人酥”。我们后来结婚,李忠葆给我生了二儿一女共三个孩子。我有一次开玩笑说:“你还记得在开城前线,你和谢江来看我,吃我的‘小人酥’,你吃了几块?”她说:“不记得。”我说:“你吃了三块,所以后来给我生了三个孩子。”她惊奇地说:“是吗?这是真的吗?”我极力说明这是真的,她认为这大概就是天命吧。其实这所谓天命是我瞎编的。我拿出糖来请人吃,同坐的好几个人,我不可能数着某人吃了几块。但是,我的妻子还是相信了,“这是天命啊!”

因为收到她第一封信,和我梦见母亲的笑容,差不多在一个时间段里。这个地点,我记得清楚,开城北边一个名叫马蹄洞的小山沟里。有一天,心绪烦乱,不能入睡,我就起来,站在防空洞前,望着东方鱼肚白的天空中,渐渐地泛起朝霞的火红的颜色。不知为什么,我看到那非常好看的朝霞颜色的时候,我突然落下泪来。也许我忽然想起了老宅子房前的那个我曾滚落下来的台阶吧,难忘的那个台阶哟,还有母亲的笑容……

难忘的事情,还有很多。

我的曾祖父名张旭,号张老化。我没有见过他的面。我小时候,我的曾祖母,我们叫老太太,还在世。她是一个满脸皱纹满头白发乱蓬蓬的老太太,我有点怕见她。她晚年就住在上房(西屋)的北里间。到了晚上,她要吃一个柿子,我奶奶就叫着我的小名,给老太太端一个柿子去。我就用一个小瓷碟子,里面放一个柿子,给老太太端进去。天黑了,奶奶就让我去给老太太点灯。我就用一根麻秆在灶膛里就火点着,想进去把老太太窗台上的油灯点着,当时的我大概也就是五岁吧,记不清了。我想,老太太的油灯就放在窗台上,我见窗户上有破的地方,心想,我从外面顺窗户的破洞,把点着的麻秆伸进去,就可以点燃里面的油灯,谁知油灯没点着,我把窗户点着了,火苗忽地升上房顶……

这时候,我奶奶、我娘、我二婶子正在外间靠南边的大炕上说闲话,看见起火了,她们三个一齐扑过来,急忙从水瓮里面舀水泼灭了窗户上的火。火被扑灭以后,我奶奶吓坏了,浑身在打哆嗦,我娘要打我,我奶奶不让,说:“还小呢!”

这是我平生第二个记忆。这件事情,差点没有把房子烧掉了,对我的印象太深了,令我毕生难忘。这是我平生干的第一件蠢事。长大以后,也经常干些蠢事,每次都是让我想起这件隔窗点灯的事情。它成了我心中的一个典故,一个我自己的典故。

我小时候,不知为什么,总是爱头痛。有一天,奶奶备好我家的小毛驴,她骑在驴背上,让我骑在驴屁股上,嘚嘚嘚,往北走,过了北管头,就是画猫儿(地名),然后就到了河水拐弯处的只有一家人的一个小庄子。这地方叫姑嬷峪。姑嬷峪这家人家姓石,老汉叫石老英,是远近闻名的厨师。十里八乡谁家有红白喜事,就请他去,大勺碰小勺,叮当一响,这就成了个席面。

我们去这天,石老汉不在家,家中只有他老伴儿。他老伴儿仿佛跟我奶奶很是熟识,她们说道了一阵子。那老婆婆就领着我们顺着那西沟往山上爬,爬了好一阵子,我都累了。在山坡的右手,看见一个小山洞。那老婆婆就蹲下身去往里面爬,我奶奶和我也就跟着她往里爬。这就爬进了一个小山洞。那老婆婆划根火柴,点着了一个小油灯。这时我看见这山洞几乎就像一个小团标房子一样,一旁有一个石台,上面放着那小小的油灯,灯旁边有一个小香炉,香炉后面什么也没有。既没有神像,也没有什么牌位之类。这时我看见那老婆婆点着三炷香,恭恭敬敬把香插在那小香炉里。她口中念念有词,听不清说的什么,然后她磕头,我奶奶和我也跟着磕头。磕完头,又跪着听她祷告。过了一阵,那老婆婆把一点点香灰什么的,用一小块黄表纸包起来,郑重地交给我奶奶,之后又磕头,磕完头就退出那个小山洞。然后下山,骑上毛驴回家。回到家我奶奶用一碗凉水,把那香灰一冲,让我喝下肚里。不知为什么,我的头痛就真的好了。

没想到从山洞里讨来的仙药竟然会这么灵。我问我奶奶:“那是什么洞?”

“狐仙洞。”她毫不经意地说着。

后来,每次提起这件事,我极力回想,那年我可能是十岁,或者说十岁左右。我仔细地推算过,1939年阴历五月发大水,这年的秋天我们家分家。这事情是在发大水后,在分家之前。这么算下来,我那年是十一岁,虚岁十二岁。过了两年,1940年大扫荡,我生了一场病。1941年夏天,病好后,我去高小上学。易县全县有两个公费生,我是一个。因为边区精兵简政,公费生取消了。我因为交不起伙食费,高小不能上了,我哭了。那时的高小校长姓刘,对我说:“不要哭,有办法,你到三中去吧。”我说:“行。”当时的高小在裴庄,而晋察冀边区第三革命中学在岭东,相距三里路。刘校长亲自领我去三中。好像刘校长跟三中的教师们很熟,也经过一个简单的考试,我就进了三中的第三大队,是学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队。

第二年,1942年秋天,我奶奶去世。又一年,1943年,我母亲去世,不久我祖父去世。这正是边区最困难的时候,我家有三个老人去世,我们家就算败落了。

后来就是艰难的抗日战争和残酷的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立即又开始了朝鲜战争,可以说战争不断。

1952年7月,在朝鲜前线无缘无故给了我一个处分,我开始头疼,这回是偏头疼,疼得很厉害。那时候前线连个止痛片也没有,就这么忍着。我想,这是在异国他乡,若是在老家,说不定我就要到那个狐仙洞去求药去了。这种想法非常强烈,所以忘不了。后来,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我回到老家,同我父亲、我二弟和侄子们闲谈时,说到这个狐仙洞,他们都说,那地方没有洞……

“没听说过……不可能。”他们都这么说。

我极力辩解着,我去过……他们只是笑。

确实有个狐仙洞,无奈他们硬不信。我要求我的侄子们陪着我去那山上拜访那小小的狐仙洞,他们笑着说:“甭去。我们从小在那一带山上砍柴火,从来没听说有什么狐仙洞……哈哈……”

没有办法了。我散步时,常常去羊栏山的路口。有一次,我决心上去,到羊栏山后的叫做老车沟的东山去,我的狐仙洞就在那一带,我能找到它。爬了一阵,山很陡峭,没有路,我一个人有点害怕,就返回来了。我坚信那个狐仙洞是真实存在的。至于所谓狐仙,有人说有,有人说没有,我倒希望它有。

如果真有狐仙这东西,它应该还记得从前那个爱头疼的小男孩吧!

2003年7月9日于南管头

同类推荐
  • 冰河:1966—1976无路可逃

    冰河:1966—1976无路可逃

    这是一部随笔集,记录了作家冯骥才关于写作、关于生活、关于现实的点滴记忆,讲述他由一个画师到成为一名作家的人生经历。这部随笔集包含了作者家庭和家族的故事,也包括了冯骥才本人青年时期的成长、恋爱等往事。文字幽默通达、流畅自然,平淡而动人,读来充满力量。
  • 回澜之诗

    回澜之诗

    《回澜之诗》是成都作家书系其中一本,为著名诗人杨然的诗集。诗集共收录了杨然历年来创作的百余首诗歌代表作,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诗集兼具历史价值和文学意义,全面展现了诗人的创作风貌。杨然的文本立足于现实生活,将个人的经历,以及对历史、社会和时代的情感体验融入到诗歌中去,并多以大诗、长诗为主,最终得以达到拷问灵魂,还原生活的真实目的。
  • 草是风的一面旗帜

    草是风的一面旗帜

    本书是一部散文作品集,可供文学爱好者参考阅读,值得细细品味。
  • 纳兰容若与饮水词

    纳兰容若与饮水词

    《纳兰容若与》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纳兰容若与《饮水词》的有关内容。
  • 走过伤心地

    走过伤心地

    《走过伤心地》是著名作者张雅文的报告文学作品集。在《四万:四百万的牵挂》这篇报告文学里,她讴歌了著名心外科专家刘晓程用精湛的医技拯救着人类的生命,用圣洁的心灵净化着社会人群的精神境界。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暗恋青葱

    暗恋青葱

    这是一个关于青葱年少暗恋地故事。故事中女主人公郑子含因家庭的原因造成她外刚内弱的性格,她以为所有人都是戴着面具生活的人,直到遇上了同命相连的程宇,程宇那孤单坚强的气质完全吸引了她,于是一场波折连连的苦恋上演了。郑子含:“我会忘记你的,不管用十年还是二十年的时间!”程宇:“郑子含,你为何认为我的生命中一定要有你?”
  • 穷生两梦

    穷生两梦

    2020年1月开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打搅得人们快两个月了,憋的很,河南乡镇的一个小女孩,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女孩,正准备上初二下册。一语一诗,邀知夜,2月19日,就是这和平常一样的日子,一条信息打破了她原来平淡如水的生活,牵起了她的好奇心,十天过去了,一句盘旋在心中的疑问终于问出,而他竟起了杀念。一世梦缘,初遇,你我都为少年,鹤庄寻梦郎,乞人出明月,梦郎欲为乞君寻个俏姓名,两人桃花树下立盟约,豪情归饮几坛……………………………………………………两世梦缘,乞人少年羽化登医仙,再见梦郎,凡间发生暗瘟,而她成了一个穷家的小胖女孩……………………………两世梦缘,两世劫
  • 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这位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以其传奇的人生和情感经历,始终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他声名显赫.却向往平静恬淡的生活;他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他追求永恒真挚的情感,却屡屡受到命运的打击……纳兰词哀感顽艳、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它传达了纳兰容若至真至哀的心声,“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他最真实悲恸的情愫,又有几人深知?本书以传奇笔法,描述了纳兰容若短暂而灿烂的一生。以纳兰词中最动人的词句,串连起他真挚哀婉的爱情篇章,揭示了他凄美悲情的内心世界。
  • 惩治恶魔帝:弃妇也逍遥

    惩治恶魔帝:弃妇也逍遥

    她虽不是倾国倾城,却是智谋双全,纵使这男人多想操控她的人生也无济于事!巧使妙计,未拜堂先被夫家休弃。她逍遥入世,玩权弄势,运筹帷幄,没了男人,她一样活的精彩!只是,这一路招惹这么多权贵才俊……她是弃妇,只要逍遥不要男人!
  • 琴弦拉开你我的涩涩青春TF

    琴弦拉开你我的涩涩青春TF

    因为游乐场的偶遇,主角们展开了一次爱的旅途,当女主遇到帅气可爱迷人的男主时,应该怎样招架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穷人怎么办

    穷人怎么办

    为什么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为什么你至今都没有获得你梦想的成功?我曾拿这个问题问我的一些朋友。我的朋友有的茫然,有的思索一会儿,迟疑地说出几点理由。显然他们在这之前都没有问过自己这个问题。然后,我给他们讲了本书中的一些故事。他们的反应不出我的所料:有的表情凝重,陷入了沉思;有的情绪激动,眼含热泪……为什么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你为什么还不是赢家?或许,对这个问题,第一重要的不是找到答案,而是提问本身。不做有才华的穷人,要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不会没有你的位置。
  • 女生宿舍408

    女生宿舍408

    万婷,翟甜甜,陈艳,徐曼四人是大学室友,共同住在女生宿舍408。四人相处甚好,但在大一下学期徐曼提出换宿舍,转来了新的室友程竹竹。408宿舍又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故”
  • 一片荒城枕碧流

    一片荒城枕碧流

    游尘世。凡人众生,熙熙攘攘皆为名利。有人心怀善念,有人与恶为伍。闻秋声。善者有香花引路,恶者有酷刑赎罪。各走各的路、各有各的命。“没想到这世间真的有神的存在。”“那你觉得是好还是不好呢?”“我不知道。”“愿望说出来被听到就不灵了。”“你是神啊!我说与你听。”十一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