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31100000021

第21章 “新时期”伊始的现代性困惑(7)

如前两节所阐述的,这些思考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主流话语的思路和逻辑。然而,在“新时期”初期政府对文学创作的监控和限制之下,韩少功的小说并未因此受到责疑,反而屡屡获奖,备受推崇。从这个富有意味的现象可以推测,韩少功的早期作品具有一些特质吻合并有利于推动官方意识形态,而那些反思主流话语的突破之处,则并未构成,或者说,并未被视为实质性的威胁。

如果说,这些作品在“文革”后的政治语境中,扮演了辅助者和反思者的双重角色,那么,进一步要问的是,这些作品在哪些方面起到了辅助作用?其反思为何没有带来越界的危机?这些也是以下要处理的问题。

一、辅助者的发言

概括而言,韩少功的早期作品主要在三个方面契合并推动了官方意识形态:第一,小说包含的鲜明的历史进步时间观,正是官方现代性界定“新时期”

的话语基础。第二,对某些现代性价值的侧重与官方限度内的现代性谋求部分一致,主要表现在对“科学”这一核心内容的重视上。第三,在文学观念上,作品响应了官方对文学的社会性要求。

(一)时间观认同

在韩少功这一时期的创作中,时间被作为一种主观感受来加以表现。他首先注意到,对于不同的感受主体,时间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西望茅草地》接近尾声的一段:灿烂明亮的甘溪从落日那边慢慢流过来,落霞晚照,水天一色,茅草地似乎在燃烧。那台废拖拉机还摆在山上,像刻记一切的碑石,像经历了多次失败的英雄,面对自由的风,静静地注视着过去和未来。红色的空气在微微波动。这样一个美丽安静的世界,金红色的世界,像一道闪电,就要滑过去,就要消失。

这是主人公离开茅草地时的一段景物描写,淡淡的惜别情绪之外还含有两种不同的时间感受。最末一句,写主人公“我”眼前的景物变化,“像闪电一样就要滑过的”表面看来是车窗外的“世界”,然而也意味着逝去的岁月。这片茅草地上的奋斗和挫败在这一刻都成为了往事,时间似乎是稍瞬即逝的。然而对于永远伫立在茅草地的“失败的英雄”而言,时间则是滞缓的,它是一块界碑,在时间中默然树立,“静静地注视着过去和未来”。

另一个文本《远方的树》描绘的时间感受更为细致,鲜明地表达了韩少功的时间观。在表现主人公单调枯燥的知青生活时,时间的停滞被着意书写: 眼下这一片黄沙土的大地,好象是被人们遗忘了的世界角落,太寂静,太单调。好像时间都凝结成黄色的了,不动了。在黄色的时间里,没工夫希望和回忆,只有流汗和大口大口地喘粗气,日复日,年复年。

在循环时间观支配的生活方式中,时间的重复运行不为人所感知。而在这里,时间“凝结”是一种被放大的主观感受,其无望和窒息,反衬出主人公/作者持有的特殊时间意识,那是不同于循环时间观的,直线向前、不可逆转的时间观,正是现代性所包含的时间意识。

伊夫·瓦岱(Yves Vade)曾谈及现代性的“时间职能”,他认为:现代性的价值表现在它与时间的关系上。它首先是一种新的时间意识,一种新的感受和思考时间价值的方式。……一种使人对进步进行思考的发展的时间意识,也是一种对每个被迅速发展的历史运动所左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独特性的意识。

在此理解之上,伊夫·瓦岱进一步对文学作品所体现的现代性类型加以分类,依据标准是感知时间的不同方式。他区分了“空洞现时”的时间类型(表现介于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困惑和不安)、累积式时间类型(由决定论设想的一种具有连续性的时间发展段,其发展前途可能是幸运或是不幸的)、断裂时间类型(与过去相对立)、回归时间类型(试图恢复与过去的关系),以及瞬时时间类型(表现充实的现时)。

伊夫·瓦岱的分析和分类主要针对19世纪的法国文学作品,尽管没有必要去套用这些时间类型,但韩少功“文革”后初期的创作所透露的时间意识,显示出与某些类型的关联。首先,涉及“新时期”的小说作品普遍具有累积式时间模式中的进步信仰,常常传达出“时代毕竟前进了”的乐观情绪。但与其根本不同的是,在累积式时间模式中,进步是一种累积的结果,而韩少功的小说往往突出新旧时代之间的断裂,在他看来,这一进步的历史过程并不是连续的。上面引用的文本里,“失败的英雄”和“凝结的时间”都属于旧时代,对于主人公来说,冲破旧时代的束缚成为把握命运的关键。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断裂的时间意识,与伊夫·瓦岱的断裂时间类型仍有不同。它不仅仅关注断裂发生的那一刻(革命、战争的爆发),而将期望投注于更美好的未来。

韩少功早期作品所持的时间观可概括为:具有断裂意识的历史进步观。

参照前文所讨论的“文革”后初期社会语境,可以看出,官方话语中所暗含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时间观念。告别“文革”,走进新时期,“破旧立新”的时代基调本身就体现了断裂和进步的内涵。应该说,时间观的吻合,表明韩少功敏锐地捕捉了当下的时代特征,在对国家现代性状况的思考中,他表达了对这种“新”的时间意识的认同,从而巩固了官方的现代性信条。

可以发现,韩少功1985年后的作品,对早期这一进步时间观产生了怀疑。

时间直线前进的秩序在许多作品中被打乱,代表作《爸爸爸》又重新展现了时间的循环力量。在我看来,时间观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韩少功在1985年后的创作转型,而向旧有时间观念的回转意味着作家思考上的反复不定,还是另有意图,则有待进一步的考察。

(二)价值观认同

自由、平等、科学、民主、法治,这些现代性价值理念,在韩少功早期一系列新时期题材的短篇小说中都有所触及。从文本直白的表达方式来看,韩少功通过小说叙事来伸张这些价值的意图十分明确,它们最终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促进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建设。换句话说,我们不能脱离语境来看待韩少功这一时期的价值倾向,他在小说中谋求科学、民主、法治等各种主张,事实上都服务于“更好地建设国家”这一大前提。而也正是在这一点上,韩少功对现代性价值的理解与官方现代性保持一致,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来看具体的小说文本。《近邻》讲述了在农村一直担任行政职务的退休干部彭三爹在新时期农村建设中的窘迫经历。长期从事政治工作,享受干部的种种优惠待遇,使他疏于农务。当农村政策发生变化之后,懂得钻研农业技术的“庆胡子”一家很快科学致富,而彭三爹面对各种新知识新方法则感到束手无策。可以将《近邻》和韩少功更早时候创作的《吴四老倌》进行比较。《吴四老倌》表现了一个有着丰富务农经验的老农,敢于直言,对空喊政治口号、脱离生产实际状况的领导指示大胆驳斥。当他被“请”进公社批斗时,也自有办法把党委书记弄得哭笑不得。

这两部作品以不同的角度关注了同一个问题,即长期以来政治领导与实际农业生产相脱节的状况。在我看来,尽管《吴四老倌》引出了问题,但并没有展开探讨。喜剧小品的样式,将两种意识的冲突简化为人物戏谑的骂战和滑稽的争斗。吴四老倌的最终胜利,也夸大了一个普通老农在政治控制下的力量。相比之下,《近邻》中的思索要深入得多。小说将故事放置在一个时代转型的背景下,展示了国家发展中心的转移给农村带来的实际变化。通过彭三爹的现实困境,不仅反思了旧的政策模式,更突出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世道变了”,彭三爹的政治大话没有用了,掌握农业知识才是生产致富的关键。

可以看到,在这篇小说中,韩少功将重视“科学技术”视为“新时期”转型的第一大表征,在他看来,这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首要条件。

《人人都有记忆》中,主人公邓高林的女儿也因为缺乏科学知识在工作中酿成事故,家破人亡。而小说的主干故事则关注了现代化发展中的另一问题:阻碍“民主”建设的人情原则。组织部长的太太龙丽华被安排在图书馆任管理员,但长期玩忽职守,工作时间处理私事。馆长邓高林因此向上级提出调动建议,结果却是自己被下放到山区。小说揭示了人情在“文革”后中国社会关系乃至人事制度中不可忽视的主导作用。很显然,韩少功对此持有否定的态度。人情原则造成社会不公,助长了以权谋私的官僚腐败风气,这些都与他的现代性理想背道而驰。小说通过社会批判,暴露了“民主”在新时期建设中的缺席,并表达了对健全的社会制度的期盼。

韩少功的另一个作品《反光镜里》,从某种角度来解读,则宣扬了“人人平等”的信念。这是韩少功难得的一篇描写两性情感的作品。女公车司机玉蓉暗自倾心于一个在她车上助人为乐的青年,但却发现他曾经是个胡作非为的不良分子,因而对他疏远排斥。最后她得知这个青年已改过自新,又抛除了对他的偏见。这篇小说显然并不是一个爱情故事,一段感情尚未开始小说便嘎然而止,无意进一步交代两人恋情的发展。这样的布局和设计,玉蓉的心理转变成为小说的主题所在,它引导出一个问题:如何看待一个回头的浪子?更为重要的是,这一问题的解答被放置在新时期建设的社会背景之下。曾经走上歧路的青年,在今天已经成为积极投身建设的社会新人,在玉蓉的醒悟中小说得出结论:应该不计前嫌,公平对待那些曾经犯错的人们,因为他们也是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而从另一层面看,小说的潜在话语也似乎在暗示:旧时代的错误必将在“新时期”被纠正,在“新时期”精神的感召下,人人都将成为建设的一分子。

在上述文本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韩少功彼时倡导的现代性价值,渗透在各种题材的故事中。而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文本面貌不那么清晰的时候,作家会站到台前来点明自己作品的旨向。在创作《西望茅草地》之后,韩少功写了《留给“茅草地”的思索》这篇创作论,对张种田失败的症结给予解释:人们发现他与科学矛盾着——拆掉了科研组,对城市文明蹙眉反感;发现他与民主矛盾着——一个人说了算,靠训话和禁闭室维护着家长式的权威;而野心家在他的羽翼下生长。……  农民战争被经济建设高潮代替,农业国将要成为现代化强国。因此张种田的落伍是必然的,他不过是实现悲剧的工具。……  与“科学”、“民主”相矛盾,被韩少功归纳为张种田悲剧的根源所在。在我看来,作家自己站出来现身说法,与其说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作品的途径,倒不如说提供了理解作家本身的途径。创作论对于小说主题的明确概括,显然无法涵盖小说原本纷繁复杂的意义指涉,以及其中欲言又止、充满困惑的隐含态度。然而在指导现实的强烈意图下,韩少功尝试通过面向读者的导读行为,来干预读者对其作品的理解。确切地说,他将读者直接引向了他所强调的小说主旨:以“科学”和“民主”为中心的现代性价值,这一点充分显示了他与官方话语之间的默契。

(三)文学创作观认同

下面要探讨的是韩少功早期小说的创作观念和表达方式。关注这一问题,并非因为这些作品在这方面有什么突破之处。恰恰相反,韩少功在传达那些不乏新意的见解时,所遵循的仍是那套主流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方式。可以说,这一创作观念上的认同,是韩少功早期作品与官方话语契合最紧密的一个方面。尽管这导致了作品艺术层面上的粗糙和幼稚,但该创作模式的采用,很好地配合了作家强烈的社会干预意图,同时也很好地迎合了官方的要求和读者的阅读需求。

新中国成立之后文学界的主流现实主义创作方式,是一种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主体的创作态度和方法。这一名词的提出,是为了区别于西欧和俄国19世纪的现实主义传统。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含义,在1934年全苏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通过的《苏联作家协会章程》里作了如下表述: 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简单说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式主要强调两点:真实具体地描写和反映现实;对人民大众进行思想改造和教育。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成型之后,经周扬介绍传入中国,并被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首肯。作为借鉴和回应,毛泽东在1958年提出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在这基础上,加上五四时期现实主义一脉的部分影响,逐步形成了一套为官方推崇的唯一合法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方式,其主流地位一直到70年代末都未动摇。

韩少功在“文革”后初期的小说创作,尽管思想上开始寻求突破,但在形式上仍受制约,沿袭着老一套主流现实主义的表达方式。这里主要讨论其中的两大特色:第一,作品包含一种朝向读者的写作姿态,体现了对文学需教育人民大众的功能认同。第二,作品在表达上激烈直露,具有过度抒情的倾向。

同类推荐
  • 优雅地生活

    优雅地生活

    幸福是什么滋味?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如果你尚未尝过,尚未感受到,或是你早已遗忘,请走进本书吧!本书收录了作者精心雕琢的作品,他以娴熟的笔墨,用人生的经历渲染,把生活里最直接、最至情、最让人温暖和感动的人和事,一滴滴洒满现代人渐行渐远的感情荒漠,触动人性深处最柔软的那一根神经,给我们的心灵带来震撼和温暖。
  • 放在哪儿都开花:一位曾经的公安局长在京创业日记

    放在哪儿都开花:一位曾经的公安局长在京创业日记

    本书把作者多年以来“饱含辛苦汗水与辛酸泪水”的日记书稿展示给读者。姜正成,一个来自美丽江南水乡的热血男儿,在十多年前来到北京这方神圣的热土上。凭着自己对文化产业的热爱,不畏万难地在北京这方热土上创业。在创业的路上,曾尝尽酸甜苦辣,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出了一条光明大道。
  • 茶人三部曲(全册)

    茶人三部曲(全册)

    《茶人三部曲》展示了杭州一个茶叶世家的兴衰沉浮,着重通过忘忧茶庄三代茶人的命运悲欢的展示,对茶的精神、茶人精神的透视,演绎出中华民族所不可或缺的具有永恒价值的中国人文精神、民族精神、人类文明精神,塑造了中华民族之魂。
  • 时代缩影的观察

    时代缩影的观察

    本书作者在党政部门、研究机构任职三十余年,历览政情、世情与人情。在时代的激流中,他深感变革之艰难,进步之不易。本书分六辑,作者结合自己的经历,对当今中国文化现象之种种,深入地观察与思考,力求展现在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时期,中国文化所面临的阵痛、激荡和变革。
  • 十六岁不再哭泣

    十六岁不再哭泣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那样一些决定性的瞬间,被称为转折点,比如高考,比如结婚……我生命中最大的转折点出现在我十七岁。我的生命,停留在了十七岁那年夏天。十七岁生日那天,我的账户里出现了一笔巨大的汇款,爸爸妈妈说今年不来看我了。想来他们已经多少年没有看过我了?说来也是,我不过是他们俩一夜风流的后果。这世界上唯一能够证明我存在的不过是每月出现的不菲汇款,他们有家有业有儿女,我呢?连根葱都不算。
热门推荐
  • 无限幻境系统

    无限幻境系统

    21世纪世界迎来最大游戏,各国最大游戏公司一起携手合作。RVRPG冒险游戏,没有任何等级,技能通过打怪、学习、对战才获得的技能。而这款游戏凭着一种原则就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 相公太腹黑:娘子乖乖就擒

    相公太腹黑:娘子乖乖就擒

    欧阳璃有三大爱好,美男、美食、美酒,最大的梦想是打败那个黑了心肝的人。可是被欺负的却总是自己,只能跑路了。可怎么逃跑都不安生呢?看着眼前的红衣美男她只想说一句,“太坑爹了”看着各式各样的美男,吃着美食,品着美酒,欧阳璃感觉最快乐的事。可是,美男不是我的,美酒是偷来的,美食是美男的,她自己什么都没有,连衣服都是借的。现在唯一想做的就是,仰天大骂云腹黑,但是现在连天都看不到。从此以后,欧阳璃收集美男的过程就开始了,没办法,打不过他,就只好整一堆美男气死他,多好的一个主意,一人一拳也要打败他,云腹黑你给我等着。
  • 武林盟主爱妖女

    武林盟主爱妖女

    “我要你做我的妻子,一辈子留在我的身边。”他如是说道。他笑得像个狡猾的猎人,而她,是他的猎物。“我与你并无感情,你当真要娶个不爱你的人?”她问。他甚至不知道她来自何地将去向何方,他则敢娶她?“你会爱我的,而你,最好爱我。”他抬起她的下巴,狂妄地说。她不语,他一次次地救她于为难,可他要的回报,却是她的一生……
  • 风华一世琉璃殇

    风华一世琉璃殇

    山茶花开仲春,压雪而绽。山茶花幻,名唤花苓者。通音律,善歌舞。能洞节历之变换,悉万物之所生。她是仙界仙尊玉子墨花园里的一株山茶花幻成,是妖却拥有神魂。他是仙界仙尊玉子墨身份尊贵,却收一只花妖为徒。情字是世人最大的软肋,一但陷入,万劫不复……魔君叹息:苓儿,你终究还是逃不过这一劫………………
  • 奇幻生活记实录

    奇幻生活记实录

    徐东方已经斯巴达了,为什么自己那么手贱乱捡东西!这下子好了,回不了家了!你说把平行空间整的有点文学气息可以,我做了!你说缥缈里面的李强走错道了,也行我也帮你!你说唐龙的战舰快要被摧毁了,可以,我还去管!你说黄飞鸿练错功了、韩立要死了是几个意思?你以为我是真傻吗?我只不过是聪明的不明显而已。。
  • 我成了妖道

    我成了妖道

    陆元穿越到妖魔肆虐的混乱世界。还魂于死去的小道士身上。睁开眼后一只狗妖张口就叫爹!后来他发现,无论什么飞禽走兽。喝了他小壶里的神秘液体,就会被点化为妖。一只有蛮荒血脉的青鸟,被他点化之后化为青鸾一只头顶生角的水蛇,点化之后成为具有化龙天赋血脉的蛟龙。一块巨石,经年被壶中液体浸泡,点化出了……待到他高坐大殿宝座,看着殿内各路妖王、大帝他不禁感叹:孝子太多了!【第四卷开启新篇章,大幕拉开!】
  • 铁塔遇见凤尾的故事

    铁塔遇见凤尾的故事

    如果说,遇见你花光了我今生所有的幸运。那么说,爱上你让我得到了无止尽的幸福。
  • 读史学做人(低调做人的哲学与亮剑精神)

    读史学做人(低调做人的哲学与亮剑精神)

    其实,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保留着一分追寻逝去历史的好奇,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通晓古今之变,能够知道我们来自何方,又将走向何方?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本身就处在历史之中,历史就在我们的身边。在中国五千年的辉煌文明中,古人们那些超越常人的见解,出奇制胜的创造,机敏应对的韬略,解疑醒世的良言,无不闪烁着智慧之光。他们正确看待问题的眼光、巧妙解决问题的手段,在今天看来仍然体现出极高的智慧。每天读一点历史,一个简单的故事就能启迪思想,开悟心灵,改变你为人处世的方式,改变你做事的方法与技巧。只要我们走到历史中去,你一定能够从中有所感悟,这些感悟肯定会对你的做人做事有所启迪,会源源不断地激活你的思绪和才情。
  • 腹黑大小姐:天才王爷绝色妃

    腹黑大小姐:天才王爷绝色妃

    在二十一世纪里,她是杀手榜上排名第二的金牌杀手,她相信科学,却阴差阳错的穿越到了浩渺帝国颜家的废物大小姐身上。以前欺负她的人怎么办?呵呵,好办,十倍还回来就好,她要让自己在这个世界里变强!她在二十一世纪的美男师父同样离奇穿越。有天她的美男师父有所企图地卖萌道:“小汐儿,你都那么强了,所以你要保护我。”一边说着,一边拍飞了三个准备攻击他们的人。颜冰汐:“滚粗,你那实力还需要我保护吗?”某美男正色道:“那就让我保护你一辈子吧。”颜冰汐微微红了脸颊,从某美男怀里跳了出来跑掉了,某美男在她背后露出一个来日方长的神情,也不急着去追,转身消失在暮色之中。
  • 太古剑修

    太古剑修

    世俗界的剑神岳华,一个太古时期强者的转世之人,在圣人一步步的安排之下走上了一条不一样的剑修之旅,强大的诛仙四剑伴随着闯过重重难关,神秘的鸿蒙珠让他走上了不一样的成圣之旅,天命注定的他揭开了第二次封神的序幕,不一样的修真,不一样的仙界,神秘的神界将在这里一一揭晓,且看他如何超脱天道,成为天地间不死不灭的圣人。